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体育运动培训全文(5篇)

体育运动培训

第1篇: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文化;艺术;学校;代表队;内涵

体育运动代表队是代表学校的最高水平,是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先锋。体育运动代表队为学校在各类比赛中争得荣誉。对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学校在体育运动代表队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代表队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体育代表队的发展。高水平体育运动代表队,代表着学校在这个项目的最高水平,在全省组织的赛事中成绩名列前茅。在教师座谈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外出招生宣传时,有许多学生提出许多关于学校体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学校有无篮球队?篮球队的水平怎么样?学校经常组织体育比赛吗?学校体育代表队在全省的排名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外出招生宣传的教师有时候感到非常惊讶。在调查中还发现,个别体育教师遇到用人单位直接让体育教师推荐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且把整个代表队都想要了。可见,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单位对体育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在重视科技人才的同时,还注重体育能力的发展。

一、文化视野下体育运动代表队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代表队是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领头羊,是学校体育运动能力的体现,是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是学校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窗口,是展现学校体育风采的良好途径。高水平体育代表队具备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代表着学校的最高水平,是其他学生学习和追求的榜样,能够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

二、文化视野下体育运动代表队现状

(一)缺少文化底蕴,代表队数量不足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在代表队建设方面都比较积极,但是许多学校只注重1-2个代表队的建设,对其他代表队处与可有可无的态度。研究表明,这些学校的代表队具有一定的传统性质,这些学校一直重视这个代表队建设,形成了一个传统,对于其他项目基本不参与。导致了一所学校的代表队数量不足。还有就是没有引进新教师,一些新的项目也得不到发展,从而也导致代表队数量减少。

(二)新型艺术项目缺少研究发现,在许多学校,常见的代表队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但是一些新兴的项目代表队比较缺少。例如轮滑代表队、滑板代表队、滑雪代表队、手球代表队等等。由于有些项目的资金投入较大,许多代表队无法建设,例如轮滑球,滑雪,击剑等等,有些由于场地问题无法建设例如游泳等项目。

(三)艺术内涵薄弱,代表队人数发展不平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各个学校代表队发展过程中人数不平衡,艺术内涵薄弱。有些代表队人数较少,有些代表队人数较多。例如调查发现健美操篮球代表队人数较多,而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其他项目人数较少。调查其原因就是一些项目比赛区分的比较细,参赛项目较多,各个单项较多,减少的原因是各个项目在缩减项目,导致学校在招收队员的时候相应的减少。

(四)教练文化艺术水平不高许多学校的代表队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在自己管理自己,体育教师在场指导的时间较少。在管理上比较混乱,同时缺少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调查中发现,有许多队员在训练场地上抽烟的现象,还有个别学生拿着啤酒放在场地边上;在训练时间上得不到保证,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基本上处于半训练状态,强度无法得到保证,运动的注意事项得不到落实,运动损伤比较常见。

(五)资金投入较少在调查中发现,在代表队训练中,学校的资金投入较少,对队员和教练员的补贴不到位。研究表明许多学校在代表队训练中学生的补贴较其它代表队相对较少,有些学校一天的补贴还不够学生喝水,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代表队训练。对教师的补贴也较少,相对于其他项目的指导教师,费用非常少,有些学校教师的补贴费用和学生的一样,导致许多教师不愿意指导和训练代表队。

(六)体育部门不重视体育文化艺术建设许多学校的体育主管部门,对代表队的文化艺术训练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学校只注重运动能力地提高,缺少内涵建设。部门领导不能为学生和教师争取良好的训练环境和训练后勤保障,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同时许多学校在代表队比赛中存在一定的偏见,个别代表队在经费的使用中数量较大,而其他代表队使用的经费很少,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文化艺术视野下高水平体育代表队建设办法

(一)加强代表队体育文化艺术建设体育文化艺术是代表队的内涵所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没有一定的体育文化作为支撑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代表队应该注重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才能更深刻的地理解体育的内涵,在比赛中能够合理地利用身体对抗和文明用语,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注重艺术和体育的契合,锻炼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审美观,使体育运动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时刻让体育具备一定的艺术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体育美。

(二)加强教师个人体育文化艺术知识和思想建设体育教师是代表队的教练,是代表队的直接管理者,体育教师文化艺术水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代表队的建设。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文化艺术知识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不计个人得失,认真指导代表队训练,不要把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以教育工作为首要任务,不能以学校的待遇或者收入来衡量工作。要以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训练工作中,加强引导,管理好代表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在学校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不断的招聘新教师,接受新教师新的教学和训练思路和观点,不断地更新训练方法和手段。同时,新教师还能带来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引导学校在新的运动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体育管理部门同时还需要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让他们接触新的训练方法和思想,同时接触新的运动项目,为学校代表队的数量不足添砖加瓦。

(四)合理利用文化艺术加强代表队的宣传体育运动代表队代表着学校最高的运动水平,代表队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应该及时得到宣传。通过文化艺术、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等媒介,介绍代表队的成绩,让全校的师生能够看到代表队为学校争得的荣誉。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代表队,让学生都能积极报名参加代表队训练,为吸收新队员打下基础,为壮大代表队队伍和选拔优秀队员做好准备。(五)加强代表队制度建设代表队制度对代表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没有制度,队员就会无辜的迟到早退或者,没有制度,队员们很可能比较懒散,在比赛中表现出各种不良作风。没有制度,教练员很可能不重视代表队建设。有了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逐步完善,让代表队走上正规训练。

(六)强调学校对体育文化艺术的重视力度任何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重视,同样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学校的高层领导一定要领会学校体育文件,高度重视体育代表队的文化艺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建设费用,许多项目需要一定的训练装备,训练场地,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场地和器材方面的投入。同时在运动员的训练经费和教练员的直到费用上,应该形成文件,按照一定的报酬或者这形成完整的奖励制度,做到按劳分配,从而提高教师训练的积极性。

四、文化艺术视野下体育运动代表队对学校的影响力

(一)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艺术水平通过对学校运动代表队的建设,能让学生在平时的锻炼中学习全面的体育文化知识,对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形成坚定地信念和永不言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使学生的身理心理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体育学生的审美观,学生通过对各种动作的练习,能够体会到体育动作的美,尽量的完善这种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观。

(二)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文化艺术品质在省级体育比赛中,体育代表队取得的优异成绩在教育厅网站、各新闻媒体、电视台、各个学校的校园网站、广播站等都有专题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曝光率,提高了学校在省内的知名度。同样,在比赛中教师、学生通过朋友圈动能随时展示比赛中的精彩画面,无形间扩大了宣传。调查发现,队员在比赛之间的交流,往往非常敬佩往年比赛中成绩优秀的学校的队员,这说明这些队员在参加比赛之前,对成绩优异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无形当中提高了这类学校在学生中的知名度。

(三)扩大校际交流,加强艺术创新体育代表队是进行校际之间体育交流最有效的窗口。具有艺术创新的代表队能够得到观众的赏识,吸引观众。调查中发现,曾经有一所学校的校长,亲自带着本校的篮球队,举着学校的校旗,队员的衣服背包以及带的矿泉水瓶子上面都印这学校的名字,在全省进行篮球技术交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篮球技术交流,每到一所学校就要让这些学校的同学和教师知道或者了解他们的学校。相信通过这一交流方式,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校际关系,有利于校际之间的沟通和学习。

(四)增加艺术内涵,有助于学校招生工作随着学校自主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招生宣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不了解、对学校各类专业、就业情况不了解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招生宣传期间才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肯定为时已晚,这些宣传需要提前做好铺垫,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而且是自愿的了解学校。体育代表队能够做到这些。通过不定期的体育比赛交流或者代表队的表演等等活动,校际之间慢慢形成有好的体育交流往来,学校的师生逐步了解学校的发展概况,无形当中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为招生工作贡献微薄之力。

(五)扩大文化教育范畴,有助于学生就业目前,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各个学校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原因较多,但是总体可分为个人原因和外部原因,个人原因主要是个人能力以及要求等问题,外部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较少,招聘人数较少。高水平体育运动代表队的队员本身具备其他学生没有的技能,就是体育运动技能,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些单位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尤其是在某项运动中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受到优先录取。体育运动代表队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通过与招聘单位长期的体育交流例如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等赛事活动,慢慢形成合作关系,当需要招聘人才时会第一时间考虑合作学校,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单位选择。

(六)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创业,减轻学校压力高水平体育运动代表队的队员都具备较高的运动技能和精湛的技术水平,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在体育管理、经营、培训、裁判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他们比其他学生多了一种选择,不局限于所学习的本专业知识,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例如篮球队的队员,通过调查显示,许多队员毕业之后都是自主创业,他们有的经营篮球服装和器材,有的成立篮球培训俱乐部;足球队的队员有些同学成立足球学校,进行少儿足球培训等等;还有些学生裁判能力较强,成立体育文化公司,担任各种赛事组织和编排裁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就业难的问题。

(七)加强艺术学习,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代表队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可以把代表队建设的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管理中来,在体育教学中选拔优秀的队员加入到代表队中来,也可以让代表队的队员回到体育教学中担当体育助教能手的作用,起到吸引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五、结语

文化艺术视野下体育运动代表队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代表队的运动水平代表着学校的运动水平,代表队的比赛成绩直接体现了学校在体育运动方面的重视程度,良好的运动比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实力,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打下基础。文化艺术视野下学校高水平体育运动代表队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校在各方面的影响力,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学校应该加大高水平体育代表队的建设,增加对代表队的资金投入和管理,让代表队更好地发挥他的功能和优势,为学校体育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协助。

参考文献:

[1]郭兆霞,任晋军.“体教结合”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J].运动,2012(05).

[2]周艳,刘娜.“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大学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0(02).

第2篇: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1前言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体育课程一直作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涉及每个大学生,通过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来更好地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体育运动精神,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1,2]。体育课程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其他学科主要以认知为主,而体育教学主要以头脑、身体多方面的协调合作锻炼为主,这也是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地方。体育课程并不局限于课堂的枯燥教学,体育教学课程设计合理,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3]。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健康意识,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使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规则意识。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和比赛,可以加强公平竞争的意识,同时把这种公平竞争的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4]。传统的体育课更多地是以学分为目的,学生被动地接受,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热爱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被动上课转化为主动上课,促使学生有足够的动力来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并不只是以修满学分为目的,把体育带进生活,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高校体育彻底摒弃原来枯燥乏味的状况,深化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积极参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未来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改革时代[5]。

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分析

2.1体育课程设置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在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一,大部分院校采取行政班和混合班各占一定比重的混合方式,行政班按学校特色项目授课,混合班按选项制授课。第二,全部选课制授课。第三,选课制和体育俱乐部制混合方式。选项制单单是在课程形式上进行改革,并未突破传统的高等体育教学课堂设置,也无法由“第二学堂”转变为“第一学堂”。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通过将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课程化的方式,采取相应的评价手段,很好地将“第二课堂”转变为“第一课堂”,形成灵活多样的大课程的体育教学格局。体育课程的俱乐部模式打破了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俱乐部形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学校每学期都将举行各种具有校园特色的体育运动活动,大力开展大众操、校园马拉松、三人制篮球赛、羽毛球赛、排球联赛、网球赛等活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高校体育运动氛围,使学生全员参与体育运动,在参与中感受到各项体育活动的魅力。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运动设施,举办各项体育赛事活动,俱乐部的各级会员可以一周多次选修体育课程,根据运动技能水平,对水平较高的中高级会员进行开拓式的教学,体育教师加强体育运动的临场指导。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特点。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改革发展,促进了高校培养体育专项人才的进程,同时在深挖体育专项人才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全方位渗透式的浸入教学模式,学生逐渐建立起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又进了一步。

2.2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发展特点

大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寓教于乐,打破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固有模式,教学形式多样。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根据校园条件,开展具有校园特色的大众和特色体育活动,传播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同时按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技能的运动水平为核心进行划分。体育俱乐部建立起准、初、中、高级会员制度,根据各级会员的身体状况和竞技水平开展课程教学,同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确定课程考核体系。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充分满足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和竞赛的需要,同时使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更加多样化、丰富化、灵活化。这种模式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的整体运动竞技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除了体育教师的严格组织管理外,又加入现代化的网络管理,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系统化。体育俱乐部开拓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的特点,促进了高校培养体育专项人才培养,同时有利于高校发掘体育专项人才和技术人才。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全方位发展,促使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为未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数据库的建立

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对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大学生体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建立科学的体质监测数据库,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每年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追踪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特点,对俱乐部课程进行改革。比如:很多体质健康数据研究表明,个体肺活量与个体的身高、体重有相关性,身材高大、体重较大者,肺脏体积更大,肺泡面积更大,身体需氧量更大,需要更大的肺活量才能够满足。但是在身高、体重一定的情况下,肺活量与日常运动强度有极大的相关[6-8]。因此,根据学生的体质监测结果,适当调节体育运动课程,例如:体育教学之后增加学生的跑步训练,平时多要求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提高个体肺活量[9]。促进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在满足学生基本体育课程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竞技体育技能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追踪测试,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正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体育课程来讲,一味地追求实践教学而忽略理论教学,也不能解决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程教育之外,还设置了专项的运动理论课程的学习。比如对各项运动规则和技能的理论培训,经过体育教师的专业课理论培训,很多学生都能够独立自主地在各项俱乐部活动中担当裁判,辅助教师完成各项赛事,推动了学校运动赛事的举办,为后续学校各项体育运动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专业教育服务

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通过各种体育运动课程内容的学习和体育运动赛事的举办,俱乐部各级会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以往的传统体育课程相比,避免了传统体育课程的枯燥乏味,通过灵活多样的体育俱乐部的课程改革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专业体育为主题,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这门学科[10]。未来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会更多考虑各级体育运动俱乐部成员的身体素质和爱好等方面的因素,细化体育运动课程,满足各类学生和人群的需求,使学生在轻松、良好愉快的氛围内学习体育课程,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体育俱乐部的体育课程活动以教学、训练、比赛等多种形式存在。在大学学习期间,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发展状况和个人兴趣,选择参加各类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完成体育学分的学习。同时,体育艺体俱乐部模式也充分挖掘了学生体育运动的潜力,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相结合,是体育教育改革必然的发展趋势。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职能部门,通过体育俱乐部的严格组织管理结构,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能力,形成系统的体育竞赛制度,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赛事秩序,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高校体育运动。大学的体育俱乐部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特点为基础,增强学生体育竞赛的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俱乐部会员联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整个校园形成了非常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3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各个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的各类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专业教育如何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提倡积极改革体育教学课程,在突出自身院校优势的情况下,向其他高等院校学习。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为基础,打造出具有高等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为未来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目标奠定基础。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全面的体育教学改革:第一,全面考量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建立健全大学体育俱乐部会员制度,高校体育教学部门积极支持体育课程改革,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的条件,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赛事,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比赛,促进高校体育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第二,根据学校体育运动赛事的发展需求,培养大量的体育运动组织人员与裁判技术人员,保障学生体育赛事运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利用体育赛事效应,带动各类体育活动组织和裁判技术人员培训的开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教育手段,线上线下与学生交流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积极参加部级的大型体育运动赛事,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其他高等院校先进的体育课程改革成果。第四,根据高等院校的地域性特点,发展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第五,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体制,需要紧跟时展,多举行学生感兴趣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拉拉操、三人制篮球赛、校园马拉松跑,同时大力推广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短跑、网球、壁球、游泳。传统项目和现代项目交叉灵活举行,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第六,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多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对外交流活动。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体育课程活动,满足现代大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学生和教师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为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目标,以终身体育为最终目的,在教育部提出的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素萍.健康中国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8(2):85-88.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3篇: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事业;协同发展

一、群众体育发展中所存在问题

(一)群众体育健身氛围缺乏统一性,缺乏安全保障在当前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当前群众体育也正在以各种可能方式不断发展,但是因为缺乏统一性的氛围。只能以零碎化、随机化的方式体现。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众体育的创设的非系统化。群众体育运动及其实践的兴趣性,尤其是群众对各种体育兴趣项目的拓展和提升,只是在一些广场、公园、立交桥下等,主要是以一种非常随意性的方式艰难地发展着。二是群众体育氛围创设的一点也不具有科学性。虽然目前群众体育健身的方式是比较的多样化,但是其技术技能并不专业,有些内容具有原创性与器材个性化等,促成了群众体育的丰富多彩性,但却是让广大群众在缺乏安全保障、运动负荷无法科学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体育知识技能普及缺乏专业性,群众健身方式不科学目前群众体育主要是以一种群众自发与自觉并举的方式,来普及各种体育运动方式以及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等。其典型的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基础知识与技术技能不够专业性。主要有群众体育及其发展中,相关的体育运动准备知识、运动医学知识、运动营养知识、速度技术技能、力量技术技能、韧性技术技能,以及体育场地的使用与维护、健身器材的使用与维护等,很多知识都是一些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群众通过各种各样的非专业途径获得的,因此,这样的健身方式以及应用方式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有时不仅并不能地对群众的健身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还可能会因为健身方式不当或是体育器材应用不当,对参与健身的群众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二是体育健身知识的传播形式不够全面性。虽然有一些群众会根据个人体育运动经验,从疾病治疗、养生、康复与减肥等需求所作出的各种体育运动方式的创新,但是这样的健身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只能适合他们个人,而并不能去适合所有的人,因为每个人工作性质以及身高、体质还有运动时间都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便是一些已经多人验证实验过的较好的运动方式,还是不建议群众去全面的学习与效仿。

(三)缺乏专业体育健身指导,群众健身方式盲从随意由于在群众体育活动当中,缺乏专业的指导以及群众组织的复杂性,也就直接地决定了群众体育意识培养的随意性,如就从目前备受人们议论的广场舞事件来看,就可以明显看出来群众体育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其发展呈现出了盲从性以及随意性。其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众体育的习惯盲从性。在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社会体育人员的指导下,多数参与健身的群众,基本都是根据自己业余时间以及自己的喜好去参与健身锻炼的,也有一部分群众是受到周围人的带动下参与体育运动的,如我们常见的一些三五成群的老人集合在一起锻炼身体的现象,这是最为典型的别人怎样我就会怎么样的盲从性心态。二是健康提升性体育习惯随意性。有很多群众只有当自己处在体质弱、病态性体质、亚健康体质与生病后有待康复的体质,或是肥胖等,才会被迫性地去开展一些体育运动,当自己的身体条件稍微有点好转后便不在坚持,其体育习惯是典型的比较随意。

二、竞技体育发展中所存在问题

(一)一味地追逐运动的极限性,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在国际文化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以及体育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都比较注重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也一直都在追逐运动的极限性,不断向运动的极限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目前最为突出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竞技体育比赛的很多规则都向着运动极限引领。无论是在奥运会还是亚运会上,都会出现某位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这都是人类不断追逐挑战极限运动的结果。但是有一些超越人体生命规律规则表现,严重损害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并不建议大力地推崇。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运动员的因为长期的训练,身体受了不可恢复的伤害不得不提前退役,还有运动员英年猝死的事件也已屡见不鲜。二是竞技体育专业技术、技能不断提升,需要不断挑战极限的引导。一些竞技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很多运动动作比较的复杂,对于运动员训练发起了严格的挑战。一些精彩而又惊险的动作可能会在体育赛事,为观众带来精彩表演,但是对广大群众体育运动方式引领却并没有太多的益处,如花样滑冰中危险的抛举动作等,不适宜一般的群众去学习与模仿。

(二)体育精神教育极端化,导致运动员身心疲惫虽然,体育精神教育是激发运动员体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竞技体育项目不断向着极限方面发展,极端化教育的现象开始呈现。这样的现象一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发运动员不断进取精神的极端运用。众所周知,不服输、不抛弃、勇敢奋斗精神是每一位运动员必备的品质,但是这些精神教育的应用,一旦超越了人类极限和体育的规律性,发展生极端化,就会适得其反。二是体育运动比赛极端化发展。每一位参与比赛的运动员,都为了获得最好的比赛结果,但是在体育运动比赛极端化发展下,因为各种的制约很多运动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的创新和发展。

三、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途径及方式

(一)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选拔无论是对于发展群众体育、还是对于发展竞技体育来说,两者的发展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才行,目前,可以有效助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协同发展的实践体育人才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专业教育人才。如各学段、各种体育培训机构的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就是可以有效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基础类人才。这类人才通过自身的教育工作优势,去开展体育教育或是体育培训工作,也是在为发展与传播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技术、体育技能等作贡献,他们为培养各类的体育人才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这些人才包括学校体育教师、专业体校教练员、民间体育机构的教练员等。二类是专业性竞技体育运动员与教练员。专业性竞技体育运动员与教练员不仅是促进体育事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技能性骨干,他们也是推动体育科学化发展以及体育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现代媒体的不断传播下,体育运动员明星抽发挥出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刘国梁作为中国乒乓球教练,实现了对其竞技实践性经验的传播和创新启发。三类是专业性的体育科技研发人才。他们中包括体育项目技能研发人才、体育器材研发人才、体育运动服装研发人才,他们为体育的专业性训练以及体育的竞技活动、体育赛事举办等,积极进行组织性的准备工作。如当前各类竞技体育项目技能的创新,都和这些人才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针对刘翔身体肌肉、骨骼比等科学数据,运用运动生理学与解剖学知识去研发适合刘翔的训练方式等。四类是专业组织人才。主要是指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人才,包括竞技活动组织人才(参赛单位的领队、后勤保障以及竞赛的组委会人才等)、群众体育的组织人才(场地协调人才、器材调配人才与活动策划人才等),这些人才作用的发挥使各种体育项目成为具有操作性的活动等。

(二)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育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对人们是否能坚持终身参与体育运动事关重要。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要注重终身性体育意识的有效培育。根据人的体质以及寿命的科学规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通过开展适合青少年体育运动方式去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青少年健身广播体操和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等;二是通过开展适合青壮年的体育运动让青壮年形成终身意识,如一些可以让青壮年保持健康与保养性瑜伽、啦啦操等健身性运动是比较好的选择;三是通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运动让老年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如可以让老年人的养生太极拳运动项目等是比较好的选择。只有通过科学性培育,才能让运动者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在不断地坚持下获得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有效提升。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人类展现了与培养了体育运动健康的理念及其实现的方法。不管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大多都是以群体性的活动呈现的,在体育运动当中人们会获得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体验,尤其在快乐群体性体育运动活动氛围的感染以及带动下,会缓解人们工作时的紧张,让人们的生活烦恼与个人困难暂时缓解,以更加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与生活当中。虽然体育运动是能帮助人类获得健康的主要方式,但是其也不是很随意就能开展的,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在竞技体育测试运动员的大数据,也可以完全地应用到群众体育当中去,通过大数据的统计,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看到自己的运动状况,还可以根据测试匹配到适合自己运动项目与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卞余琴,刘应.健康中国视域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31–36+48.

[2]张林玲,刘青.四川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05):42–50.

[3]阳国诚,胡昕.江西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04):58–62.

[4]徐金庆.东北三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程宇飞.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生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4):6–9.

[6]黄华明,朱玉霞.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与共生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2):30–31.

[7]杨臻,张培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权衡[J].体育风尚,2017(01):57.

[8]张潇.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权衡[J].运动,2016(04):5–6.

第4篇: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体育保健专业;现状;应用前景;课程改革

我国教育部于1992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都将体育保健课作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指出:要针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其目的是帮助身体某部分存在缺陷的学生而开设的,使其身体素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锻炼方法,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社会各界对体育健康认识不断提高,为体育保健专业发展和就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体育保健专业情况概述

1.1体育保健专业设置历史变革

体育保健专业是在体育保健康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历史上,我国就有相关专业内容,例如,在体育比赛中为运动员按摩或治疗运动损伤等。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是在上世纪30年代由西方建设起来的,我国体育保健专业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逐步建设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随着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版的颁布实施,对原专业目录中的“体育类”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和“体育生物科学专业”进行了合并,调整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使用了体育保健这个专业名称,并在随后颁布的《本专科专业对应表》中确定了体育健康专业。由于体育保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传统医学的融合与应用,使体育保健专业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医疗体育、保健气功、保健体操、结穴治疗和中医养生等传统医学理论知识,与现代体育项目实现了有机结合,促进了我国体育保健专业向着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课程。

1.2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体育保健专业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全面健身运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体育运动俱乐部和体育运动基地提供专业的体育保健指导赫尔卫生服务,培养能够为家庭和社区等各种医疗保健机构从事相关医疗、保健等服务工作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体育保健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知识,包括体育生物学、体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体育运动等相关知识,能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体育保健工作中,正确认识“全民健康”国家战略的要求,能够运用本专业知识服务于大众,运用体育保健理论指导和服务大众开展体育健身,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强化自身健康意识和健康责任,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将体育运动作为简单有效的健身方法推广给社会大众,熟悉体育保健的广泛领域,并结合医药卫生、体育运动等多学科知识应用实践到体育事业和保健事业中,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体育保健专业现状研究

当前,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体育保健专业,部分高校开设本课程已有1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许多具有高水平专业能力的人才,为我国体育保健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体育保健专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认可度不高

由于宣传普及不足等原因,多数民众对体育保健专业缺乏有效的认识,即使有民众对本专业有所了解,对就业形势也存在错误的认知,因此导致体育保健专业招生困难,就业渠道不够畅通。在高校中开始体育保健专业,是经过充分论证研究后才开设的,也是基于高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建设多渠道、多方位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阵地,因此,开设体育保健专业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与义务,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但在体育保健专业开设后,部分民众虽然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健康,但未能将体育锻炼与体育保健结合起来,认为体育保健是医学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的专业,体育院校设置体育保健专业似乎不合理。这些问题凸显了民众对体育保健专业设置和专业内容认识的不足,对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就业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提高民众对体育保健专业的认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专业毕业生没有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认证

虽然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许多部门和单位缺乏体育保健专业人才,供需之间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但在现实生活中,体育保健专业人才难以被录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要求,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得考取医师资格证、康复治疗师资格证,因此,体育保健专业学生无法取得医疗卫生职业资格认证,也就难以进入医疗卫生体系并从事本专业工作,即使进入了医疗卫生体系,也是在职业医师、康复治疗师的监督和管理下开展工作,一般是相对简单的、辅助性的康复性理疗工作,例如,为病人进行刮痧、拔罐和按摩等,由于这些工作创新性和思想性不足,许多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即使从事了本专业工作,也对就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严重影响了体育保健专业招生工作的开展。虽然卫生部就该问题下达过一系列的文件,并将康复室的设置作为医院定级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就实际而言,很多医院是为了应付医院定级而设置康复室,并没有招聘专业性人才,甚至将一些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安排在康复室,而拒绝接收医学康复专业和体育保健专业的毕业生,导致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就业的方向,从而被迫转入其他行业,从事非本专业工作,严重影响了学生选择体育保健专业的热情。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民众认识的不足和医疗卫生体制的客观原因,导致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制约了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

3.体育保健专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3.1明确体育保健专业定位

在专业内容中,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个包含三个方面:康复保健、休闲保健和健身指导。而就当前客观情况来看,康复保健无疑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卫生部门不认可该专业,学生无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也就无法从事该专业工作,因此,我国卫生部门应认识到专业方向发展上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适当放开本专业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的限制,使该方向的学生不再面临“无证上岗”的尴尬局面。同时,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社会对休闲保健赫尔健身指导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突出这两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使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方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从事休闲保健和健康指导工作的信心,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贡献。

3.2加强职业资格培训与指导

体育保健专业课程内容涉及体育健身类、体育生物类、医学类、体育保健和体育保健相关应用类等课程,这些课程构建了体育保健教学体系和整体框架,涵盖了体育保健专业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讲授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外,还应该加强与职业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共同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保健推拿师、营养师等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构建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长远规划的培养。

4.体育保健专业发展前景

4.1体育保健专业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民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体育锻炼和保健康复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并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由此可见,健康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体育保健必然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也必然寻求更为专业的体育保健指导与服务,从而进行更为科学的体育锻炼,因此,体育保健专业人才面临个人发展的良好机遇。

4.2体育保健专业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以足球、篮球和乒乓球为例,不仅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部分项目在国际上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的具体体现。在现代体育运动锻炼中,虽然体育锻炼方法越来越科学,但随着运动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损伤是竞技体育中的必然现象,成为制约竞技体育运动员进一步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保健在竞技体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数省份为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育康复中心,为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伤病康复和体育恢复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保障了竞技运动员训练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保证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成绩。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提出,可以预期在较长的时间内,体育保健将成为热门行业,尤其是在当前膳食营养指导、养生康复和体育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从业人员非常上,人才缺口非常大,与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制约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因此,在人才市场中将出现体育保健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5.结语

体育保健专业是依据我国国家战略要求的专业,也是新时期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实际背景下培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高校一方面应加强宣传普及,提高民众对体育保健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应结合职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充分挖掘体育保健专业就业优势,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和发展前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保健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体育保健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瑞.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王广兰,柳华,王勇,王梅,陈建.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93-96.

[3]刘海平,滕青.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4):99-101.

第5篇: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体育项目;中学体育足球;体能训练

近年来,中国各高校都对足球运动特别关注,不仅根据学校特点制定了更有针对性体能训练方法,为了提高足球运动的能力,全力培育足球人才,从而为中国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后备人力资源。为了发展好中学生足球与体能训练,就必须要建立合理科学的体育训练方式,以增强学生体魄,从而增强其身心发展。如此既能够推动中学生足球技术与体能训练效果的提高,也能够为学生培养运动意识,从而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全新训练背景下初中体育定球训练的现状分析

足球是全民都喜爱的运动,可以增强体魄的同时,还可以娱乐自身。对于青少年来说,足球运动不但是一个兴趣爱好,还是一种荣耀。在国际上足球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社交运动,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足球技能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许多青少年喜欢足球。不少中学都组建了自己的足球团队,不过学生们的足球锻炼时间十分有限,锻炼方法和培训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突出,这都影响着足球培训和足球运动的良性发展。

1.1、足球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虽然足球运动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但是现阶段我国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人数还是较少,可以进行高技术训练的运动教练员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足球体能需要教练员从细节落实训练,过程不但是对体力是一个考验,同时还是对自身的耐力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提供给足球体能训练的时间并不多,必要要有经验的教练才能最大化的锻炼青少年的体能。经验丰富,技术过关的教练一般都会被政府或者国家队招募,因此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非常缺少合格的教练。

1.2、训练时间无法得到保障

充分而合理的锻炼时机是提高定球运动练习效率的基石,青少年只有参加了充分的锻炼和体育锻炼才可以提高个人足球运动能力。但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青少年所能参与的训练时间是非常少的,但是足球体能训练又是一个进展缓慢的过程,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都使得学生足球体能训练很难按预定的计划全面进行,并且体能训练持续时间也无法获得合理保证。

1.3、教师对体能训练缺乏

重视体能训练如果希望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则必须要求学生定时进行练习,同样又要保证练习的整体和持续时间,这样才既可以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身体运动状况,而且又可以最好地实现练习目标,从而逐渐促使学生们建立优秀的身体水平,为足球培养好基础。但是许多校园管理人员及老师对于足球不够关注,他们觉得仅仅在竞赛期间开展锻炼就可以了,平时的练习可有可无。这样错误思想使得体能训练缺少连贯性和整合,体能训练并未能够受到充分关注,老师对此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态度,这些都使得初中足球的运动效果不容乐观。

2、足球训练的要求

2.1、树立终身的体能训练观念

体能训练不是一次或者两次训练可以达到效果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来说足球体能训练,并不是只为了足球比赛而训练的,更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好的体魄可以让青少年有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体能训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并且将体能训练的习惯保持到终身。

2.2、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想要达到效果就必须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方案执行。每个人的体能高低是不同的,想要在足球运动中发展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足球训练中,没有最好的训练方式,只有最适合的训练方式,并且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模式是会随着运动员的体能变化而变化的,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强度和内容,才能让运动员更加均衡地发展。

2.3、体能训练与实际比赛结合进行

虽然是足球体能训练,但是这个训练的最关键的目标还是为了在足球比赛上可以赢得对手,因此体能训练必须要和足球比赛相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明确体能训练目标,还可以让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找到乐趣,比赛的过程中会激发运动远的心理,训练的过程充满对抗性可以让足球体能训练的效果增倍。

3、初中体育足球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1、耐力训练

根据足球技术体育运动的特点可知,在篮球技术体育运动中最好的方式便是有氧体育运动。在开展中学体育或篮球体能训练(耐力练习)的时候,一般分为二种练习方式,即有氧练习和无氧练习。

3.2、速度训练

在足球比赛中,常常要求场上的队员参加冲刺跑,而这能检查队员的身体状况。一般在篮球运动练习中,会设有10-50m的冲刺跑任务。因为在足球比赛中通过冲刺跑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脚下的足球活动,所以队员球感要强,必须边跑动边改变方位、停止,使球与人一起。所以,速度体力练习要以无氧锻炼为主要中心,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的运动速率、持续性及其开始时的强度等技术指标加以分析研究。面对初中部生,老师应该单独从频率和冲刺跑的相关动态人手,以分解教学活动的方法让学员理解如何在加速度、改变方位流程中调节呼吸,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进而协助学员增加肌体能力,使学员在跑动中的最佳反应速度得以增强。

3.3、缺少系统性的体能训练计划

进行足球运动培训的目的是让学员真正具有良好的锻炼良好习惯,建立终生锻炼的价值观,同样更是在于让学员在实践中完善足球学习体育教学方法,使其更为系统性。足球运动培训的策划方法及其具体时间规划仍不完整,因而中小学并未建立稳定的生物钟,这也损害了中小学人体运动机制的健康发展。另外,身体锻炼实施过早或过晚都会对中小学的身体运动机能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许多中小学父母或者老师对此篮球运动和锻炼方法缺乏认识,这也使足球体育教学中身体训练在整体教学所占比例较低。中小学生身体储量不足,常常会在足球运动或练习中出现力气不足等问题。

3.4、体能训练的前后环节有待完善

学校在开展足球体质锻炼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做好热身锻炼,这有助于提高体能储备的效率,也能防止学员在身体锻炼时发生意外伤病问题。然而有些老师经常会加大练习的力度,使得学员的各器官都维持在紧张状态,无法获得完全释放,体内新陈代谢效能渐渐变低,进而使学生形成疲倦感。在足球体能训练结束后,许多老师并未引导学生完全地放开,这将对中小学生身体机能的康复是极为不利于的,影响了全部体能训练的成效。

4、初中体育足球体能训练的框架构建

下面从四个方面着手分析初中体育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并且构建训练框架。

4.1、耐力训练

根据足球技术体育运动的特点可知,在篮球技术体育运动中最好的方式便是有氧体育运动。在开展中学体育或篮球体能训练(耐力训练)的时候,一般分为二种练习方式,即有氧练习和无氧练习。要想使耐力练习的方法最能符合篮球练习中的各种练习节奏,就要明确这两种训练的作用,其中有氧训练可以让训练者的呼吸更加深人,能够降低训练者出现身体损伤问题的几率;而无氧练习则可以使训练者肌体中形成的乳酸延缓累积,让训练者的肌体在完成体力练习时形成记忆力,进而拉长足球练习的持续时间。目前,我国所用到的耐力训练方法借鉴于国外,具体有库珀耐力训练以及法特莱克耐力训练。根据中学生人体运动机能储备及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假设用4分钟95%以内的平均心率跑,那么每个锻炼完成都要停留休息4分钟以内,而且以此为中学生的锻炼规则,每4组为锻炼任务。该模式的完成,可以提高学生最大氧的摄入量,要比相同状态增加10%,同时运动的距离也要多20%。另一种耐力训练方式是依靠足球实战来实现的,教师可以设置3VS3的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完成有氧耐力训练,从而保障体能训练的质量。

4.2、速度训练

在足球比赛中,经常需要场上的运动员进行冲刺跑,而这能检验运动员的体能状态。通常在足球体能训练中,会设置10-50m的冲刺跑任务。因为在足球比赛中进行冲刺跑的同时还要注意脚下的足球,所以运动员球感要强,需要边跑动边变换方向、停顿,使球与人融为一体。因此,速度体能训练要以无氧运动为中心,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速率、持久性以及起步时的力度等指标进行分析。针对初中生,教师可以分别从频率和冲刺跑的相应动作人手,以分解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怎样在加速、变换方向过程中调整呼吸,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进而帮助学生增大肌肉力量,使学生在跑动中的最大速度得到提升。经过以上分析后表明,由于加速练习对学生的要求较多,同时考试的数据标准也不单一,所以老师指导学员在完成与速度相关的体能训练时要做到坚持、有耐性。

4.3、力量训练

力量练习中重点提升的是人体肌肉特性,肌体特性是决定健身者在正常跑步状况下,身体敏捷程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会为足球运动者带来在赛事中所需要的巨大动力。因为一般足球选手的身体对抗性比较强,但决定对抗性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力。所以学员在能力练习中,老师必须要为肌体能力制定体系的练习规划,而学员在开展力量练习中,老师也应该提供点球、定位球等运动服务项目,由于这种服务项目的需要肌肉特性较高,所以学员在开展练习的时刻,老师必须要协助学员处理好速度和运动负荷间的关系,使自身的跑步速率和能力在相互适应的状况下,达到双向提升。教师也可在体能训练中采用循环锻炼方式,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或通过提高锻炼频率来增加力量锻炼的力度。

4.4、灵敏度与柔韧程度训练

在足球运动中,许多动作范围很大的运动项目都对运动者肢体的灵活性有很大要求,尤其是在射门和假动作的运用上。因为中学生身心没有发展充分,同时又不能获得最佳身心状况,所以老师在给学生设定柔切性锻炼的内容上,一般都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由静止牵动动态锻炼。足球练习中的敏感度并不同于平时所谓的敏感度,它从内涵上比较细化,具体表现为:判断足球过来的时机.以及对球的有效处理、进球的方向和协调身体的时间。所以,灵敏度和运动员的技能以及动作、人体的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初中阶段是中小学生运动神经快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小学生对来自外界的冲击感觉会非常敏锐。老师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绳梯训练以及安排学员每间隔两周完成一个训练的频率,使学员的运动反应、能力、对球的处理速度和耐性等身体机能可以在长期保持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也使学员的全身机能和协调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改善,这也有助于激起学员对足球运动的浓厚兴趣.提高在足球比赛中获胜的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开设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树立在学校内定期进行体能训练的基本意识、丰富体育培养教学内容,是目前中学对篮球体能训练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任务。另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将体能训练理论知识与学生当前实际情况有效融合在一起,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不断地从足球体能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艺和人体机能,从而增强学生对足球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和责任感。

5、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中学体育足球等体能训练的发展方法

5.1、合理制订锻炼计划,调节体育负荷

因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会随着年纪的增加面而日益增强,因此体育运动师资们在培训中学生足球体格能力方面必须要始终按照循序逐步的原则上来培训,切不可着急求成,以避免运动损伤了学生的体魄。在足球体育锻炼中,体育运动师资们还必须依据中学生的体质特点、身体素质为之制订锻炼计划,以确保对体育运动的负担在合理范围以内,如此才可以确保身体素质锻炼的成效。此外,针对中不同个体间的体质差距,体有训练也同样不可忽略,教职工一定要始终以生为本,选用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防止因过量运动损伤而给中学生留下的不良影响和心理阴影。同样教师们也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体学科专业素质,以掌握更加专业。规范的体格锻炼技能,通过综合分析学生身体机能发展、体质与训练方法,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5.2、以比赛为参考,提高体能训练规范性

体育教师们在对孩子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训练赛制要求,以规范化、正规化的方式,来培养他们。这样当他在熟悉了赛场规则和时间之后,产生的下意识动作,就可以对其比赛产生正面影响。例如,在长跑练习中。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来给学生跑步训练,对于我国青少年篮球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积极推进意义。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激活学员潜能,为国足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高素质后备人才。

5.3、合理进行对抗练习,增加训练实效性

足球体能训练形式复杂多样,因此中学的体育老师们应该针对学生特点,选用最科学合理、最合适的方法来制订体能训练规划,并根据情况掌握初中生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等,充分发挥其功能。在实训中,老师们还可通过比赛的方法来开展运动练习,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亲密度和参与性,同时还可以增加学校体育气氛,给学生创造竞技环境,从而增强学校学生之间竞争合作的能力,养成其良好体育精神。而为了提高练习成效,体育教师们还可把学校学生设置为不同的运动小组,然后采用同样的练习方法来培养学生各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意识和交流能力,进而培养学校学生的良好运动体育精神。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