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戏曲四功五法中声乐教学促进作用

传统戏曲四功五法中声乐教学促进作用

[摘要]四功五法是我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功,是戏曲表演的基石,合理借鉴能很好地促进声乐教学,应把既有的成功实践规范化、教材化,使之更易于操作。声乐艺术向传统戏曲学习,有利于改变“千人一面”的现象;要重点吸取传统戏曲在表演和扮相上的优势,借此推动声乐表演更加赏心悦目、更加唱演俱佳。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和发展中国声乐艺术,实现新的繁荣。

[关键词]四功五法;传统戏曲;声乐教学;中国声乐艺术

四功五法是我国传统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是前辈艺术家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艺术训练手段,是戏曲表演的基石。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指手、眼、身、法、步。一个好的戏曲演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四功”基础和适合自身条件的“五法”,才能把丰富的内心体验表现出来,才能打动和感染观众。合理借鉴传统戏曲四功五法于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戏谚有云:“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眼法在四功五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演员能不能入戏,能不能抓住和感染观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眼法的把握。因此,传统戏曲对于眼法训练格外关注,也形成了丰厚的艺术积淀。本文以声乐教学借鉴传统眼法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借鉴四功五法促进声乐教学,以期对声乐艺术有所裨益并做引玉之砖。

一、眼神与眼法

(一)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脾气性格、人品修养都会真切地由眼神表现出来;通过眼神能察言观色、识人断事。因此,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在西方,人们则常把眼睛比喻成“灵魂之窗”“情感之镜”“智慧之门”。“眼神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独立的功能特征,使眼神的研究已经独立成为体语学的一个分支———‘目光学’。这门学问既从微观角度研究目光的各种运动形式、状态及闭眼行为本身,更注重从宏观角度寻求视觉交往的规律,探索形形色色目光的文化、社会意蕴。”[1]为了更好地辨识对方,心理学家还把眼神细分为虎眼、象眼、龙王眼、龟眼、牛眼、狮眼、鹊眼、鸳鸯眼、孔雀眼、猴眼、凤眼、醉眼、鹤眼、桃花眼等。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2]这是眼睛表情达意功能强大的真正原因。

(二)眼法

戏谚说:“眼是心中苗,七情都看到。”眼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戏曲表演中,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痴、娇、怨、恨、骄、媚、羞、嗔、醉、惊、惑等情感情绪,演员的眼睛都能体现出来。演员的眼神中蕴含的能量有多大?2007年6月份,俄罗斯《真理报》曾报道了浮士德扮演者安德烈夫仅用眼神就杀死了三人———分别为场景师、乐队指挥和商会会长。原因在于人类的眼神蕴含并能发出高频生物脉冲波,当安德烈夫入戏时,情绪异常激动,他的“毒眼”中生物脉冲波频率超高,并在不同场次的演出中分别集中指向场景师、乐队指挥和商会会长,最终导致了三人的死亡。[3]这一事件发生在俄罗斯,真实性有待确认。但专业演员的眼神能讲话、有神采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幅员辽阔、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各地区共有剧种360多个,剧目则数以万计。其中昆曲为百戏之祖,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同为五大剧种。绝大多数剧种,尤其是大的剧种,都非常重视眼法,常见的眼法有笑眼、怒眼、媚眼、醉眼、疯眼、情眼、思眼、冷眼、傲眼、呆眼、贼眼、瞟眼、眺眼、恨眼、定眼、俏眼、娇眼、怨眼、疑眼、恶眼、哀眼。一些独特的眼法则是某些剧种的看家绝技———比如汉剧的左右单睃眼为左眼定住不动,右眼珠慢慢转动起来,表现人物在疯疯癫癫中看人,是一种表演特技。再如豫剧的泪眼,有“台上一滴泪,台下数年功”之说,能让眼泪一直在眼眶中打转,待需要时泪珠才适时滚落下来。还有几近失传的分眼和上下眼、两只眼睛分别表现喜怒的鸳鸯眼。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二、声乐教学借鉴传统戏曲眼法的理论与实践

(一)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这一论断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强调了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在《实践论》中谈道:“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5]包括声乐教学在内的艺术活动都是社会实践。借鉴四功五法促进声乐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兼具探索意义和创新价值的艺术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手段是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用于声乐教学,其形式是教师引导与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声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有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唯有通过了演出实践的检验,才能实证其价值。它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则必然要遵循社会实践的一般规律,必然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指导。2.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班图拉(Bandura,A.)是近代著名心理学家,于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以观察学习理论为核心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model),观察学习的主体称为观察者(observer)。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榜样或示范不一定非是活生生的人,它也可以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人(如影视中的人),或事物、动物等。只要成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的对象,就可以称之为榜样成示范者。”[6]观察学习者的“榜样或示范者”,可以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人(如影视中的人)”。观察学习理论的这一观点,对于借鉴四功五法促进声乐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为学校不可能请各个剧种的专业演员为学生授课,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借助影音、书刊等资料来开展。如此,研究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并以其为指导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方式方法

1.看。就是在观察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查看并辨识传统戏曲眼法的动作要领和内在神韵,查阅并思考相关理论文章,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需要注意,第一,为节约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应尽量以名家名角的经典表演作为观察学习的对象,或会事半功倍。第二,限于学生的眼界和能力,教师须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应在平时多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适时推送适宜的资料给学生。第三,将看演出与看理论资料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并重。2.练。即在观察思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进行眼法训练。需要注意,第一,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不要以为没有专业演员的手把手指导就必然练错、练不好;我们知道,前辈艺术家有“偷师”一说,指的就是通过暗地里观察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因此,虽无戏曲专业人士的耳提面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和勤于专研,也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第二,将眼法练习与正在学唱的歌曲结合起来;比如某学生正在学唱《我的家乡沂蒙山》,歌中饱含对家乡沂蒙山的赞美之情,很适合用喜眼来表现,这时就主要练习喜眼。3.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此种交流可定期可不定期、可线上可线下、可预设主题可不设,其本质是一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7]《学记》也谈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开展合作学习益处颇多———强化学习氛围、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共同进步等。4.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察与练习之后,应积极将所思所想所练付诸于演唱实践,借以加深相关认识、熟练技能技巧、检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与不足。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一个人的演唱,只有专家基本认可了、观众比较喜欢了、自己基本满意了,才能证明之前的学习是可行的。当然,这里所讲的演出实践并不强求多高的级别、多大的场面,重要的是积极实践以查漏补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论断对于声乐演唱与教学同样适用,并应得到更好地重视。

(三)实践应用

传统戏曲的眼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是“七情”眼法,“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对应着喜眼、怒眼、忧眼、思眼、悲眼、恐眼、惊眼。这里以“七情”眼法为例,略谈声乐教学对于传统戏曲眼法的借鉴。喜眼。动作要领是双眼微睁,眼神直视而有光泽,显得诚恳而真切,眉随眼动,眉梢向上微挑,嘴略张,嘴角上翘,内心想象着喜悦的事情。在学唱《我的家乡沂蒙山》《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姑娘生来爱唱歌》《南泥湾》等歌曲时,可启发学生运用喜眼。例如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在第一段就展示了高高的山峰、流不尽的泉水、万年的松柏、银光闪闪的水库、满山的牛羊、满眼的映山红……表达了对家乡沂蒙山的挚爱和祝福,很适合以喜眼来表现。怒眼。动作要领是双目圆睁,炯炯逼视对方,眉梢上挑,鼻冀略张开,嘴紧闭,牙关咬紧,同时想象心里憋着一股劲,将这股劲从目光中锐利地透射出来。《嘉陵江上》《杨白劳》《风萧瑟》《恨似高山仇似海》等歌曲中一些乐句很适合使用怒眼。比如在歌曲《杨白劳》中,歌者唱到“县长财主豺狼虎豹,我欠租欠债,是你们逼着我写的卖身的文书”时,情绪来到了最高点,表现杨白劳被黄世仁一班恶势力欺压而东躲西藏、妻离子散。这时的他极度愤怒,用怒眼来表现最符合剧情。忧眼。动作要领是双目定住,眼神模糊,眉头紧锁,双唇微闭,心情苦闷,好像有千斤重的包袱压在心头。学唱《铁蹄下的歌女》《黄水谣》《血里火里又还魂》《夜空中银河低垂》等歌曲时,忧眼有用武之地。比如歌曲《黄水谣》的结束句———“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表达了人民群众深受日寇的蹂躏和压迫,不知哪天才会有以前的幸福生活,人们非常迷茫和无助,内心忧苦莫名。显然,此处适合用忧眼。思眼。动作要领是面部自然放松,目光凝视某处,也可下意识地左右上下拨动眼珠,双眉微锁,双唇微闭,以鼻吸气,沉思凝神,心里有积极的思想活动。思眼较常见于对唱或多人参与表演的节目,例如在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选段《娘在那片云彩里》的开头,杨母唱到“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眼看着春天就要来……”此时杨晓冬跪在杨母右侧,双眉微锁,思绪万千地向杨母右手所指的方向看去,是为经典的思眼。思眼在表现《教我如何不想他》《思乡曲》《盼》《说聊斋》等歌曲时,常能用到。悲眼。动作要领是头微倾斜,眼帘微垂,眼神凄苦哀怨,双目或有泪,眉头双蹙上挑,鼻冀张开,双唇闭拢,嘴角下撇,心里想着悲苦之事。同喜眼一样,悲眼在演唱中亦很常见。《枉凝眉》《海风阵阵愁煞人》《不幸的人生》《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斑竹泪》等歌曲中的很多乐句,适合用悲眼来诠释。比如在《不幸的人生》的结尾段,子君唱道:“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我的歌声,伴着泪水,默默哭泣着不幸的人生。啊!默默哭泣着不幸的人生。”此处使用悲眼,能很好地体现出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恐眼。动作要领是两眼大睁,眉头上挑,眼角往下垂,鼻翼略收拢,双目愣住,定神不眨眼,心里想着恐惧之事。《冬天来了》《鸟儿在风中歌唱》《黑雾》《松花江上》《断桥遗梦》等歌曲里的一些乐句,适宜用恐眼来表现。例如《鸟儿在风中歌唱》里的“有一个笼子挂在树上,笼子里关着它的新娘,它看见猎枪,它看见猎枪,正面对着自己的飞翔,自己的飞翔”,表现的是一只鸟儿看见猎枪正面对着自己,而下面的鸟笼里关着自己的新娘,此时的它应是非常恐惧和绝望,演唱者用恐眼来表现就比较合理了。惊眼。惊眼用于表现吃惊时的状态,或惊喜或惊恐。动作要领是眼睛猛然睁大而有光泽,眉头稍上挑,嘴角上翘,口微张开,鼻翼微张,心里暗想惊恐之事。惊眼适合于《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万里春色满家园》《可可西里的故事》《黄河怨》等歌曲。比如《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的:“自从来了共产党,洪湖的人民见了太阳,眼前虽然是黑夜,不久就会大天光。”在这一句之前,歌曲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洪湖的人民受到彭霸天等恶势力的欺凌,无处可逃,没有尽头。但“自从来了共产党”,老百姓就“见到了太阳”,见到了希望。这种无以复加的惊喜,只有用惊眼来表现才合适。

三、借鉴传统戏曲促进声乐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一)利于互惠共赢

传统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的一颗明珠,怎样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一直为有识之士所关注。广义而言,声乐教学包括学校声乐教学和社会声乐教学,仅学校声乐教学就有着甚为可观的规模和受众。因此,通过声乐教学传承戏曲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传统戏曲进课堂对于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与手段,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二者结合,能够彼此促进、互惠共赢。当前的关键是,怎样把既有的成功实践规范化、教材化、制度化,使之更易于操作。

(二)利于开启中国声乐艺术新繁荣

我国民族声乐领域里的“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现象为不少专家学者所诟病,普通民众对此也多有议论;反观传统戏曲艺术,虽种类繁多,却个性鲜明。这一反差,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否吸取传统戏曲艺术之精华,以建设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姿态各异、包容共生的中国声乐学派,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笔者以为,吸取传统戏曲在表演和扮相上的优势,应是改变“千人一面”现象的重要两点。演唱一词包含了“演”和“唱”两个字,经过前辈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唱”的问题———音域、音量、音色等已不再是羁绊演唱的难题。但是,在解决“演”的问题上,我们似乎做得还不够,甚至说远远不够———歌唱演员的表演功力整体而言远逊于传统戏曲演员。传统戏曲表演能力有多强?梅兰芳先生1935年赴苏联演出期间,仅用一根木桨就把江上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京剧《打渔杀家》中),使得苏联戏剧专家和观众赞叹不已;传统戏曲表演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再者,演唱者的外在形象是否也可以向传统戏曲学习,以便更加多样和美观,更加吸引眼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同一副妆容示人、两三种款式的服装打天下;这一点,也很值得思考和实践。

结语

综上,第一,四功五法是我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功,是戏曲表演的基石,合理借鉴能很好地促进声乐教学。第二,通过声乐教学传承戏曲文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使之不断规范化、教材化,使之更易于操作。第三,声乐艺术应加强向传统戏曲的学习和借鉴,吸其精华、积极拿来。重点是学习传统戏曲强大的表演能力和姿态纷呈的外在形象,借此推动声乐表演更加赏心悦目、更加唱演俱佳;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和发展中国声乐艺术,实现新的繁荣。

[参考文献]

[1]耿二岭.仪态万方•体语学丛话[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17.

[2]周艳波,邢洪君等.洞察人心的18种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6.

[3]梁东云.歌唱家眼神杀人之谜[J].检察风云,2007(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5].实践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6.

[6]高觉敷.西方心理学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91.

[7]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8]微阳.行为心理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9]傅晓航.古代戏曲理论探索[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10]陈立言.面部表情及眼神的研究及其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

作者:王利娟 刘伟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