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案例研究

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案例研究

【摘要】搭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协作交流平台,提供面向资源需求、科研周期、学术推广的学术出版教育内容,使科研人员具备必要的学术出版知识和技能,是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从主体、内容与载体三个方面塑造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比较优势,其经验对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治理体系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术出版;出版素养;用户教育;高校图书馆

学术出版素养是一种“预防期刊欺诈,并精准甄别真实期刊的能力素质”[1]。其本质是信息素养在OA出版环境下的扩展,涵盖出版趋势、出版路径、版权获取、论文准备、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高校提供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不仅有助于强化图书馆在数字出版链条中的中介地位,还能够激发科研人员参与学术出版的主观意愿,并培养其基于信息的学术出版问题解决能力。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对于科研人员出版与传播学术成果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大力宣传推广前沿的学术出版理念,聘请不同学科领域专家为校内师生介绍最新的学术出版政策、高水平期刊的遴选与评价等方面知识,而且利用LibGuides、OPAC等学科资源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投稿”“学术伦理与论文写作”“核心期刊与投稿指南”等学术出版资源支持服务,有效增强了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效能[3]。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开展案例研究,提炼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现实借鉴。

一、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全景分析

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落成于1991年9月,是由清华大学关肇邺院士设计、香港邵逸夫先生捐款兴建的现代化图书馆。近年来,馆方所提供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已经成为校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并获得极高的用户体验度、忠诚度与共识度——虽然其所推出的服务项目大多未冠以“学术出版素养”之名,但均是以校内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构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与科学性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采用研讨会、咨询会议、在线指南和学分课程等多种形式来支撑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从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服务主体来看,图书馆馆员、校内专家与出版商在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专门设置了“出版馆员”岗位,其职责是为用户的图书与期刊出版提供参考咨询与技能培训,负责与学术出版相关的专题数据库建设,以及校内师生知识成果的挖掘、组织与传播。校内专家与出版商扮演“兼职导师”角色:校内专家每周会抽出1—2小时的时间与图书馆读者进行专题培训讲座、经验研讨交流,最大限度解决读者学术出版周期中的某一细节问题。出版商作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外部智脑”,会围绕发现学术内容、学术出版模式、提高学术成果影响因子等实操性强的主题与图书馆读者进行深层次交流。从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服务内容来看,馆方创建了以出版课程为核心且贯穿用户科研全过程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基于写作的出版流程设计与基于研究的全过程设计两类。前者内容的关注点是科研成果出版的技术性问题,如学术刊物与出版机构的选择、同行评议流程与出版过程中的版权管理问题。后者囊括了从科研定题到学术出版成果评价全流程中的细分内容,包括课题标书写作、机构存储、文献检索、学术社交媒体使用、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注册等。从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服务手段来看,馆方面向用户学术出版全生命周期设计了基于新媒体的学习指南,这些指南不仅集聚了不同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学术出版知识与版权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易用性与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了初次访问或学术出版素养不足的读者的使用门槛。在知识内容上,这些指南不仅涵盖了数据策管、数字存储、数据挖掘、版权与开放资源使用、数据管理计划、数字工具的技术协助等各种类型的学术出版知识,而且推出了“社区数字档案可持续增长公共平台”“空间数据存储库”“语义动力平台”等特色项目。在资源展示方式上,这些指南既注重发挥培训、研讨会等线下服务手段的在场性优势,为用户提供数字学术讲习、数字学术技能与工具培训服务,又充分运用新媒体可视化工具来形象化阐释学术出版素养的理论知识。

二、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案例分析

1.教育主体的合作性:缔结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战略伙伴关系当前,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与校内部门、校外出版商建立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协作关系,有效促进了优势学术出版资源集聚,释放出一体化运营效能。第一,与校内部门合作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如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学生碳立方创新研究协会共同推出“出版学院”项目,该项目侧重于通过工作坊、头脑风暴讨论会等手段重点培育研究生的版权管理素养、文献检索素养与论文写作素养。另据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有强教授透露,清华大学逸夫馆正在探索构建一种基于专职出版馆员、出版基金资源专家、研究生导师合作的教育模式,尝试以线下结构化研讨、MOOC线上学习等形式让校内学者能够“一对一”地解决用户的学术出版疑问。第二,与校外出版商合作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目前,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已经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立学术出版战略联盟,用户可利用Metalib数字资源检索平台、超链接等手段获取这三家出版机构的学术出版资助信息与免费资源推荐服务。

2.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嵌入科研全过程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创新之处是,提供与用户所处科研节点、学年阶段、学科领域相适配的学术出版教育内容,使之不仅可动态实时满足用户对学术出版资源的需求,还可实现传授学术出版学科知识与培养学术出版专业技能的协同推进。第一,基于论文写作、科学研究周期来设计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结构。一方面,馆方以论文写作出版过程为导向,设计了涵盖“学术搜索指标”“出版许可协议”“期刊审稿经验”“写作出版策略”“学习反思和出版计划”五个模块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在线教程,专注于介绍写作出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另一方面,馆方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作为科研支持服务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科研基金申请指南、知名出版商的出版政策、引用资源和避免抄袭、参考文献管理等与科研过程紧密相关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第二,以“整体—局部—个体”为服务主线,设计了功能全面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辅助学习指南,做到与用户科研项目全过程无缝对接。如馆方于2018年发起的“停留、合作、倾听”系列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活动便较具代表性:为处于课题申报与科研定题阶段的用户提供“同行评审流程及注意事项”“学术搜索引擎使用”“JCR介绍”“写作出版策略”等通识类知识;为处于项目中期的用户提供旨在应对科研重难点问题的“文献计量”“仿真实验分析”等技能类知识;为处于项目后期评价阶段的用户提供与学术成果被引、转化等主题直接相关的学术出版实操类知识。

3.教育载体的智能化:利用新媒体构建保姆式学术出版资源导航系统清华大学逸夫馆十分注重发挥学术出版资源导航系统的功能性优势,基于新媒体技术、网络学科导航媒介、知识共享虚拟社区构建了具有规范化类目名称、层次化类目结构、可视化分类推送等特点的出版导航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术出版解决方案。主要有如下三类。第一,基于LibGuides平台的出版导航系统。馆方从两个层面深入构建学术出版资源导航框架。第一层面,出版导航门户。共涵盖23个以A—Z方式排列且嵌入在SubjectA—Z总览表中的独立的“出版物选择指南”。以“管理研究文档指南”为例,其除了介绍论文DOI号、国际标准名称标识符、WebofScience收录号、Scopus作者IP等内容的获取路径,还推荐利用社交媒体以及通过加入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SRN)来提升科研成果影响力的方式方法。第二层面,学术出版培训课程指南,即利用LibGuides平台中的Moodle开源软件创建的学术出版慕课系统,主要包括出版计划制定、学术出版市场特点、同行专家评审过程、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等方面的在线学习内容。第二,基于元数据仓储的学术出版交流导航系统。该系统不仅提供每个资源的超文本链接检索入口,还为所属板块内容创建直观的资源标识符,鼠标悬停在标识符即可了解从研究到写作、从学术出版基金申请到同行评审工具使用等内容摘要。第三,基于社会标签推荐技术、服务器端包含(SSI)技术、问答社交平台的学术出版专题数据库。数据库共分为“版权管理服务”“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OA出版”等八大板块,可在智能识别用户学术出版需求的同时,推送覆盖用户学术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内容,并基于OPAC系统动态更新全球“掠夺性”出版商黑名单,以提升用户甄别金色OA期刊的能力。

三、对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的启示

1.加强和校内外机构的合作,寻求联盟组织的支持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内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只有与校内外各个组织机构通力合作,最大化聚合不同部门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有形与无形资源,方可强化用户在知识层面与技能层面的学术出版能力。高校图书馆应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主体的竞争力[4]。第一,与知名学术出版商合作宣传推广开放存取理念。高校图书馆仅凭一己之力显然难以有效解决用户向高水平学术期刊投稿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与内容问题,应主动与学术期刊合作,帮助用户增强对学术出版的理性认识。如清华大学逸夫馆以校园阅读推广活动为契机,邀请ScientificReports、Oncotarget、RSCAdvanc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主编为用户介绍期刊投稿信息、出版费用、版权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学科馆员采用电子邮件、RSS定制、自媒体公众号推文等形式定期为用户推送校内出版服务部门所搜集的学术出版政策动向信息。第二,与校内院系教师协同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基于慕课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模式,将ESI高被引论文校内教师作者打造成慕课讲师,围绕数字版权、学术写作、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避免掠夺性出版商等主题与用户进行交互式研讨,切实提升用户学术出版的理论与实践素养。第三,增进馆际间交流,采用战略联盟形式组建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共同体。“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可基于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合作共赢原则建立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联盟,发挥高水平研究机构在信息资源管理、出版编辑、学术传播、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特长,提供高知识性与高增值性的服务。考虑到国内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才刚起步,馆方还应寻求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图书馆行业协会帮助,确保可获得必要的硬件与软件支持[5]。

2.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集成化结构化教育内容框架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所采用的以层次化、结构化、多元化教育内容支撑用户全周期学术出版活动的做法,为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提供了范本。我国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打造学科广域覆盖、内容渐进深入并兼顾个性需求的集成化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框架,还应促进教学辅助指南、教学培训与在线指南的相辅相成。第一,面向不同用户提供渐进的梯度教育内容。馆方应认识到不同用户在需求、时间、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性,广泛采用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用户需求进行地毯式摸底,构建根植于用户真实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教育内容矩阵。面向研究生开展“初级写作指导”“学术出版基础”“高水平学术期刊评价与遴选”等专题讲座,分发学术出版学习手册;面向新入职教师与博士后科研人员举办“基金申请”“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知识产权获取与版权建议”等主题的研讨会和培训会;以电子邮件、FAQ、自媒体推送等形式为实验员、校外学者提供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排名、研究动态等信息[6]。第二,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教学互动。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用户需求采取多元化、个性化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形式,如通过举办LivingLibrary、学术出版沙龙、无领导小组讨论工作坊等活动现场解答用户的学术出版疑惑;在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平台开辟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专区,设置网络直播、视频公开课、学术出版工具软件应用等服务模块,这样既可满足用户常规化学术出版咨询需求,又可为用户带来融合社交场景、媒体场景与移动场景的场景细分化体验。

3.依托新媒体打造智能化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手段构建一站式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和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馆藏与商业数据库中的学术出版资源进行多途径分类、组织、有序化整理和揭示,以主题标引和目录指南形式为用户提供学术出版信息资源与检索线索的导航服务,是清华大学逸夫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特色手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这一先进做法,做实做深做细学术出版资源导航,夯实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保障。一方面,关注学术出版的学科交叉趋向,明确统一的数据库学术出版资源学科分类标准。高校图书馆可构建既与国际学科体系接轨又反映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数据库资源现状的导航索引,严格按照“门—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框架制定学术出版资源导航类目表,并采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来精准呈现学科类目与问题类目,确保用户能够快速锁定学术出版需求的目标数据。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与智能学科导航技术来增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如高校图书馆可基于微信、net.TUTOR、Intute、Informine、AARLIN、SSG-FI等媒介创建具有多元化检索功能的学术出版资源搜索引擎,将学术写作指南、科研成果出版传播指南、作品管理指南等资源揭示模块嵌入用户科研全周期,此举有助于为用户提供定制化、靶向化的学术出版素养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徐速,张新鹤.OA环境下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5(2):118-122.

[2]雷晓庆,刘荣芳.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7(10):35-42.

[3]陈春阳,廖远丽.中外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主题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9(12):72-76.

[4]孙建辉,李蕾.知识链视角下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1):40-46.

[5]范家巧.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研究[J].现代出版,2019(1):34-37.

[6]郭晓红.我国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研究——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创新实践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8(6):74-80.

作者:孙石磊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