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析

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析

摘要:新税制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法律认可前提下加强增值税纳税筹划是企业节税增效、强化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本文首先对企业增值税筹划展开分析,然后对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筹划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如增值税筹划面临较大风险、税率变动对企业影响极大等,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具体策略,如加强纳税筹划队伍建设,降低纳税筹划风险;灵活选择销售方式,提高纳税筹划水平;严格落实新税收政策,提升纳税筹划效益等,以期为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提供些许借鉴,让国家的减税政策真正落地,惠及企业纳税人,更好助推企业发展。

关键词:新税制;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问题;策略

新税制落地后,纳税筹划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巨大,会计工作也应以纳税筹划为核心。税制改革是对我国传统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让利于企业”、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税制改革的初衷。对企业而言,只有迅速适应增值税务的新变化,将增值税纳税筹划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加速构建起适应新税制的增值税纳税筹划体系,才能尽可能降低新税制下税率变动给增值税筹划带来的较大风险,做好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让企业实现节税增效,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增值税筹划的内涵

增值税是针对交通运输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征收的流转税,以商品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能够进行税额抵扣是这种新税法的特点之一。虽然属于价外税的增值税公平性强、透明性强,对抑制企业偷税漏税行为极为有效,但企业仍可以在法律许可前提之下借助增值税纳税筹划达到节税、合理避税的目的。节税筹划、避税筹划以及转嫁筹划是增值税纳税筹划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一,纳税人可以在不违背立法精神、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周密安排增值税纳税享受各种税法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合理节税。第二,纳税人可以通过打“擦边球”,钻现行税法制度的空子,避免增加税务负担,通过避税确保自身利益。第三,纳税人可以对销售商品的价格进行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适度调整,将税收负担成功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供应者,从而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简言之,在不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悖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针对那些涉税事项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安排,借助增值税纳税筹划切实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获得最大化的税后收益。结合纳税筹划主体需求对有利于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制定科学的纳税筹划目标--制定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将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落实到位,这是企业进行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流程。

二、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筹划面临问题

(一)企业增值税筹划面临较大风险

当前我国持续提升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企业在持续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承担不断增加的税务负担。在企业需缴纳的包括营业税、增值税等在内的各种税种当中,增值税是最主要的,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最大,新税制实施以来,企业为适应增值税务的新变化,在增值税筹划思路及方法上也做出了新尝试。但外部因素的复杂性让企业在增值税筹划过程中的方向评估难度更大,企业所作的措施调整不一定具备合理性,增值税面临较大的筹划风险。企业增值税筹划面临的风险持续增加,直接导致企业税务负担加重的不良后果,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长远发展都极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企业只有提升对新税制下增值税筹划风险正确预估的能力,才能积极适应新税制对企业增值税筹划提出的新要求。

(二)税率变动对企业影响极大

我国推出的增值税新政是新税制改革的标志,依据企业规模的区别划分为四档的增值税税率对企业的影响巨大。企业之前实施的增值税税收法案远不能满足新税制对企业增值税征收提出的新要求。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突破既定税率征收规则实施的新税制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作为增值税主要纳税对象的企业只有充分利用新税制税率标准不同这一特点制定出新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措施,才能尽可能减少新税制对企业原有税负承担水平的影响。另外,新税制下税率变动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策略。由于税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极大,企业必须重新考虑制定出新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措施以积极应对税制变化,尽可能少缴税款,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筹划具体策略

(一)加强纳税筹划队伍建设,降低纳税筹划风险

纳税筹划原本就是以节税为目的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的纳税操作方案,要想达到通过节税提升经济利益的目的,企业需要一支熟悉新税制的纳税筹划人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纳税筹划队伍建设达到降低纳税筹划风险、实现合理节税的目的。虽然专业财务人员是企业必备的,但即使是专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也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对新税制缺乏了解,对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筹划的最终目标以及具体流程都不够了解。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应在财务人员招聘时加强岗前培训,另一方面应对企业中那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且工作积极的财务人员进行晋升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对纳税筹划工作的理解度。企业拥有一支熟悉新税制下增值税筹划最终目标以及具体流程的纳税筹划队伍,才能尽可能降低纳税筹划风险。例如,在纳税申报期限的选择上,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就可以通过在新税法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延长纳税申报期限(可选择在15日办理)让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最大化。

(二)灵活选择销售方式,提高纳税筹划水平

对于企业而言,灵活选择销售方式也是提高纳税筹划水平的有效途径。第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商业折扣。将商品标价依据市场供需情况灵活调整,通过适当扣除标价提高销售量,从而增加营业收入。依据新税制,针对销售额以及折扣额同时填列到同一发票的,将按照扣除折扣之后的销售额来计算增值税。第二,采取现金折扣的价格优惠方式督促客户尽快将货款付清。具有融资性质的现金折扣一般用于货物销售完成之后,增值税也应按照销售额的全额进行计算,将现金折扣扣除的做法不被允许。另外,企业可以将合同规定合理转化为商业折扣从而达到节税目的。第三,在客户对企业所销售货物不满意却未退货时给予其销售折让。在客户由于规格不符合要求或质量问题对所购买的货物不满意却没有退货意愿的时候,企业可以给予客户销售折让。新税法规定可以将销售折让在计税时进行税前扣除,企业可以让提出相应要求的客户填写《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销售方将其提交给主管税务部门并将红字发票开具出来,销售方就可以按照扣除销售折让后的货物销售额缴纳增值税了。

(三)严格落实新税收政策,提升纳税筹划效益

新税制下针对增值税有许多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税制当中的各项减免税政策,提升增值税纳税筹划效益。第一,特殊情况下的特定行为可以享受税收减免优惠。例如有外商参与投资的产业项目当中,隶属于投资额范畴的进口自用设备就可享受进口环节免征增值税的减免税政策。第二,特定产业及特定行为也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医疗卫生用品、农业生产资料以及水泥等均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在充分了解减免税政策的基础上将各种减免税政策高效整合起来,从而达到提升纳税筹划效益的目的。企业在享受各项减免税政策的同时必须对自身在增值税纳税整个链条当中的位置有清晰的认识,并将会计制度及准则全面落实到会计核算工作当中。在充分利用减免税政策的同时,企业还需严格遵循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以及准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一旦发现与现行会计收入要素计量标准不一致之处,不能对会计账簿记录进行修改。在对当期的增值税应缴税额进行计算时,企业也必须严格遵循新税法的规定,准确计算当期应税销售额,并在准确计算应缴税额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四)策略选择供应商,降低企业税负

我国增值税法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规定的进项税额各不相同,例如企业分别选择一般纳税人以及小规模纳税人作为货物供应商,能够获得的进项税额抵扣率分别为17%和3%,相差巨大,所以企业可以通过策略选择供应商来降低企业税负。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时,应尽可能让供应商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借此获得进项税额抵扣,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减少增值税的纳税额,从而尽可能降低企业税负。除了尽可能要求供应商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找准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价格折让临界点,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货物抵扣进项税额很少,但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货物往往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也能弥补无法取得专用发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可以将这一价格折让临界点计算出来,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例如,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都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或13%)的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若能够提供与一般纳税人相比60.814%(或87.15%)的价格折让幅度,从两类供应商处采购货物取得收益是相同的。若小规模纳税人仅能提供普通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则需重新计算价格折让临界点来确定从哪类供应商处采购货物取得的收益更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税制下做好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企业必须在熟悉新税制下增值税税率变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风险,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措施,才能将增值税纳税筹划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才能为切实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林伟明.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34).

[2]张静.新税制下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对策[J].经营者,2019,33(07).

[3]宋淑俊.增值税改革新政下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中国市场,2020(08).

[4]王莹.增值税新政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20(09).

[5]苏强.新税制背景下的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及其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作者:谢斐 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