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生态法治体系建设分析

新时代生态法治体系建设分析

【摘要】新时代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贯彻始终,从而完善包含生态治理与生态产业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制度,是改善社会主义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文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新时代生态法治体系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开展,是生态法治体系价值的全面指引,是生态文明多样的体现,决定了我国生态法治体系建设的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根本。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法治体系

党的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生态法治体系改革不仅体现在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上,也体现在依法治国目标实现中。一要加快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体制;二要加强对生态保护价值的引领,从而完善生态环境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从党的确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来看,我国生态法治体系建设任重道远。进一步完善生态立法、加强生态执法建设、建成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制和培养全民守法的生态法治思维,是当前生态法治建设的工作重心。

一、生态法治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以及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这个基本国情和现实决定了我国的生态法治体系建设道路漫长而艰巨。首先,从生态法治建设的理论内涵来看,生态法治的基本内涵、基本方法以及文明价值等指导思想的确定,学术领域尚需进一步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把生态立法工作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制定和完善与生态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生态立法工作要想顺利推进,必须先确定生态法治的基本指导思想,然后才能从实际出发,探讨生态立法的具体内容。其次,从生态法治的表现形式来看,过去的许多生态治理规范主要依靠政策调整,生态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治理。而从长远来看,生态的政策调整一定要从长效考量,否则可能会给治理的时效性、规范性以及治理后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带来许多较难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国生态立法尚不足,已经出台的仅限于《环境保护法》及以它为基础衍射出来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几部法律,更多的还是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这些法律和规章对于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生态强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尚难支撑。完备的生态法律体系,为生态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是生态强国战略能否实现的制度基础;又为一切生态主体(含政府、公民组织和社会在内)提供了依法行为依据,从而让生态领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力地促进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承担起相应的法律义务,使国家公权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生态大改善、大发展的目的服务。最后,从生态治理的重点难点范围来看,当前我国生态领域治理重点在大气、水、土壤、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等领域。随着生态治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生态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生态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相关法律的制定和颁布以及实施会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生态大改善、大发展。总之,在当前形势下,生态治理领域的视野如何拓宽,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自信要直面的现实问题。

二、生态法治体系建设价值指引

党的报告从战略部署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遵循。

(一)生态法治体系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基础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生态法治体系的形成发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先进生态发展方向,才能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法治文明。既要借鉴外来,吸收发达国家在生态法治建设方面的先进成果;还要不忘自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指导我国的生态事业。党的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可以促进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趋向一致。我国生态法治体系建设要立足基本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现实水平,极力挖掘中国生态文明发展价值中的优秀传统,让其更好地遵循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做传承中国生态文明的自觉担当者和践行者。

(二)生态法治体系建设需要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生态文明行为的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体系的构建中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法治领域,使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发展目标和新发展理念为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民生福祉保驾护航。生态法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遵循,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在价值追求上的本质要求。此外,生态文明和生态产业是生态法治的两个基本侧面,生态法治体系需从生态文明和生态产业两个层面展开。

(三)生态法治体系建设需要推进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建设好中国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好全球生态环境,我国已加入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部国际生态公约,同时也致力于相关公约的酝酿与落实。新时代生态法治体系建设顺势而为。另外,针对我国生态特点的多样优势,如何有效协调各方关系,对于生态法治体系的建设意义深远。

三、生态法治体系如何建设

文明多样的生态建设,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项伟大事业,事关子孙后代,生态法治体系建设是实现生态强国目标的根本。

(一)完善生态立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多项改革方案。只要我们坚持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和制度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生态事业一定大有发展,中国一定会对全人类的生态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生态执法建设改革开放催生了生态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在资源发展的今天,它成为巨额金融资本和众多智力资源争相追逐的对象,生态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生态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于促进生态保护满足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强劲的动力。但由于受产业经济和产业主体的约束,生态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诸如经营活动中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完善的执法监管体系,是保障生态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建成维护生态环境的司法保障体制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是生态环境司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我国生态环境司法的现实是立法滞后、制度建设不健全。从国情出发,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百年大计,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培养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让全民守法成为“社会自觉”。作为国家公民,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想着眼前利益,有责任以实际行动做一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社会创造一个好的守法氛围,如此才能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法治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完善生态法治体系的建立不仅在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更在于全社会尤其是公民守法意识的自觉养成。期待生态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我们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3-8.

[3]李爱年,刘翱.环境执法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机制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党报,2016(3):80-88.

[4]李海月.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4):46-48.

作者:李臻 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