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

拓展训练论文全文(5篇)

拓展训练论文

第1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

1.1、符合新课改的需要

以往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时候,课程内容局限性比较的明显,过度的重视学生技能的练习,而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现在我国改革创新了集体项目的教学模式,俱乐部模式、选项体育课等都运用了起来,这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此外,还能够很好的将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体现出来。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把大自然和学校结合在一起,对我国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建设,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拓展训练是真正符合高校体育发展以及学生学习需要的。

1.2、重视学生本身潜能的挖掘

拓展训练是在户外进行的,本身便是体验式训练,不但重视老师知识的传授,还对学生的感受学习非常重视。大学体育的拓展训练对学生的潜能挖掘非常重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以往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在将来的发展中,技能和知识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意志。而拓展训练便做到了这一点,不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团队和集体的作用。

2、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时候,进行拓展训练的策略

2.1、做好项目内容设计

以往高校在没有将拓展训练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去的时候,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方面也没有经验。在应用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说需要对教学机构、课程内容设计以及管理模式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在进行课程开设的时候不被动。若是校区比较小,还可以将周围的公园和广场利用进去。在高校体育中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主要项目包含了两种,分别是综合素质训练以及基本素质训练。进行基本素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极限以及自我挑战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本身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沟通方面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素质训练的时候,主要通过体验性模式和模拟情境,并根据室外和室内的环境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不但有共同性还有明显的针对性。并且还应该根据环境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2、做好组织管理

首先必须完善管理机构,拓展训练本身的综合性比较强,并且其基础是体能,课程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的多。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高校体育管理的时候,机构都比较的单一,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所以必须根据需要进行管理机构的完善;其次,应该做好安全管理,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必须进行安全保护器材的配备。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也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危险。在进行野外项目开展的时候,必须对环境进行了解,保证选择的地点能够真正的满足训练内容的需要。并且,在训练前,老师应该将实施的办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最后,还应该增加经费方面的投入。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需要的投入不是很多,在进行器材选择以及项目投入的时候,都应该根据项目设计来进行。

2.3、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只有老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拓展训练的需要,才能够保证大学体育拓展训练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好师资方面的培训,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在训练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将其需要和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3、结语

第2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科学;实践教学;改革教育

作为认知过程,必须体现实践的主体地位和核心导向作用,因为“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措施和保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环保产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环境产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报告(2013版)》指出,2010年环保产业从业人员总量420万左右,预计2020年达到1690万。环保产业未来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这使环境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加迫切。因此,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寻求一种全新的模式,以适应对应用型环保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当前国内环境科学专业现状

环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但一些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许多共同的问题:实验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慢,认识实习目标不明确、形式单一,缺乏联合培养、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渠道及机制,办学及实习经费不足等。基于对市场、人才需求背景及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树立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突出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急迫要求,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如何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炼专业特色和准确专业定位,强化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本文提出如下改革措施。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掌握核心技能,突出海洋特色,提升能力训练笔者所在学院围绕环境科学专业对实践技能的基本要求,开设必要的实验、实习、设计类课程,突出学院学科专业设置的优势,在技能培养中添加体现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海洋环境调查、海水水质分析、海岸生态调查与保护等,填补国内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在海洋保护领域涉猎内容偏少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学院开展能力拓展类实践内容,通过综合调研、科研实验、企业实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2.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相互作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实践课程体系以教学大纲为核心,主要完成各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无论是实验、课程设计还是实习实训,教学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综合实验、能力拓展实验等,以兴趣为导向,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团队形式进行,可以自行选题,亦可选择导师给定题目开展实验,实验过程由选定的导师进行指导;由教师讲授、提问式的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向小组讨论、小组设计、同伴教学的相互作用教学方法,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的个体化教学方法及现场教学、实验室学习等实践的教学方法转变。3.实践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为基础,辅以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实现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环境科学综合性强、发展速度快,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受教育者长期、稳定、连续地获得不断更新的知识,从而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扩大环境科学教育的受众面,加快知识应用的节奏。课程实验围绕教学大纲为核心,主要完成各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以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原有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课外、电话、邮件、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是现代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践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将逐渐由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为主向课外、电话、邮件、网络、校外指导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转变。

三、实施方案与研究方法

1.实验内容改革课程实验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课程实验可以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如仪器仪表的原理、测量方法、操作规范、数据分析等;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设计、故障排除等。对原有实验课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改变原有各实验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封闭的状态;研究各实验内容,综合设置,形成既具有各课程特点,又前后呼应、层次清晰的一套实验课程,使之目的性更强、安排更为科学合理,内容上更加体现环保实际。此外,增设综合实验与能力拓展实验,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优势,将海洋环境问题分析与监测融入综合实验及能力拓展实验中,形成由公共基础系列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能力拓展实验构成的具有鲜明海洋环境保护特色的实用、完整、开放的环境科学实践教学体系。2.实习内容改革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完成环境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原有实践体系中实习环节由实地参观的认识实习及综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实习组成,意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综合分析社会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学生深入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机会,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设置毕业实习,并可将之与毕业环节相结合。学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培养人才、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提供优秀毕业生。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设备、场地、资金等优势,为学校提供生产实习基地,为科技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优先接纳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研究的生产试验条件,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建设性意见。3.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结合实际,以揭示有关环境规律、解决现有或潜在的环境问题,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为目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范围。选题时,学生要考虑知识结构、爱好和毕业去向,选题内容应与当前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逐步减少理论研究型题目,加大实际应用型题目。选题方式可通过开设讲座、文献调研或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热点问题,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对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及直接就业可起到积极作用。毕业论文(设计)与学生创新课题或大型竞赛相结合,有利于端正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态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设计)与就业结合,针对已确定了工作去向或继续深造的部分学生,可将其毕业论文(设计)与今后发展方向相结合。4.科研创新改革环境科学专业以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为载体,强化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中体现环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开设创新训练的专门课程。创新训练要突出环境科学专业技能的综合提升,注意对学生在环境科学专业实验、通用设备和专用仪器操作、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经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等方面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包括国家、省市、学校、院系的资助项目,以及科研团队和学生的自选项目等。5.实践教学改革目标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学校最终建立一套兼具海洋特色,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完整性、开放性的实验/实习教学体系,使之可以满足“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备基本认知能力、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具备环境保护理论探索、环境监测、技术开发、政策设计、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的综合集成能力与应用能力,可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各类环境保护人才的能力要求”的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2012

[2]徐轶群,熊慧欣,王子波,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

[3]刘惠君,夏会龙,马香娟,等.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途径探索[J].科教论坛,2011

第3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生;论文;选题;相关因素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科研在护理水平评定中所占地位愈来愈重要。护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所翘首以待的。毕业论文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查过程,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1]。选题是科研工作最关键的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工作水平和研究价值,同时决定了最后撰写论文的水平[2]。因此,为更好的解决护理本科毕业生在论文选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6名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护理本科生的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学校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届全日制护理本科毕业生46人,均为女性,年龄在20-25岁,学制4年,已修完规定课程,包括《护理研究》,《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统计学》等,教授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问卷参考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以及其他资料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选题的内容,选题的方式、时间,自觉影响论文选题的因素等,选择式自由如实回答,共12道题目。

1.2.2调查方法:向46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采用现场发放与现场回收无记名方式,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71.74%的毕业生选题时间是实习中期,选题内容广泛,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文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选择临床护理方面的是最多的,占41.30%,最少的是护理教育,占8.7%。选题方式各异,其中占63.04%的毕业生是自主选题导师认定,只有8.7%的毕业生是导师指定题目。而选题的依据中,最多是可利用材料丰富,占73.91%,最少的是老师提供的研究方向,占4.35%。

2.246位毕业生的学校指导老师职称最多的是讲师,占43.48%,最少的是教授,占30.43%,其余的是副教授。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一般,占58.7%,而28.26%的毕业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3.04%的认为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整个论文写作过程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但是老师的职称和关注度对部分同学的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影响。

2.3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论文选题选题都和下列因素有关:缺乏系统培训,缺乏拓展材料,文献查找困难,没有时间精力,和指导老师缺乏沟通。其中占前三位的是:84.78%缺乏系统教育,78.26%缺乏论文写作相关知识,73.91%不会查找文献。

3讨论

“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3.1在学校缺乏科研论文写作等的系统培训。调查对象均为四年制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已经学习过科研相关课程,比如《文献检索》、《护理研究》和《专业英语》等,因其学时数较少,学分比例低,对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影响很小,而往往被学生所忽略。也安排了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系列讲座,邀请讲授老师均是教授,副教授,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研究设计、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的系统训练。同时,护理专业师资队伍本身的科研素质与论文写作能力还比较薄弱[3],虽然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科科研的进展,但往往忽略联系科研选题与研究思路,使学生对护理科研仍是一知半解。

3.2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在论文选题时学生因求资料好找,容易写等原因,极易使得选题内容陈旧、选题不到位,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因此在选题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主体,并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4]。

3.3临床实习任务重,精力投入不够。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是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阻碍因素[5]。护理临床实习任务的艰巨性及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等,导致学生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又有28.26%的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在学校催促定选题之后,没有过多与老师沟通和翻阅资料,随便应付了事。

4结论

选题是研究工作的起步,正确的选题一经决定就为研究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选题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开端,能否恰当的选题,对于整篇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因此,教、学双方均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6]通过上述调查可见,可以把影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因素总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不会查找文献;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实习期间太辛苦,没有精力等。客观因素包括:整个论文筹备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育;缺乏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等。学生方面应当合理安排好自己时间,做好论文写作的规划,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问题意识,开拓思维,全面地认识问题,并及时与导师沟通,提取有效信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方面应在学校多组织相关讲座和开设相关课程,强制性让学生去学习,支持学生多参与前沿护理知识的学习,探讨科研写作的模式,使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燕燕.丁雪梅.钱英.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认知和撰写能力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06-4307.

[2]肖顺真.护理研究.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3]谢伦芳.关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57-359.

[4]赵国玲,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5(2);45-46.

[5]马芳,宋建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分析与思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64-66.

[6]段明娟,张晓勤.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0-221.

[7]王向东,吴永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研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

第4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

本文提出的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工程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旨在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强化知识创新能力;通过实习基地和教育内容的拓展以培养专业兴趣;通过化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培养基本技能;通过特色班的强化训练以培养专业特长;通过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

(一)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建有完备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化工实验(7.5学分,含大学化学实验、过程工程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化工设计(4学分)、认识和生产实习(3学分)、SRTP等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4学分以上),共计18.5学分,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要求。本专业十分重视化工设计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定位为学科工程设计技能训练课程,已在2010年成功获批部级精品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为1∶2,学生通过面向应用能力培养和面向设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学习现代(化工专业)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辅助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实践从单元过程到完整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初步掌握运用Aspen Engineering Suit软件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技能,使用AutoCAD绘制化工流程图、塔设备图、车间布置图、工厂总平面图的方法,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文档编制方法,从整体上实践学习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培育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单元操作、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机与设备、仪表与自控等化工专业基础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以实习基地和教育内容拓展为助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认识实习主要起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通过认识实习,学生了解了本专业的基本生产工艺及专业的前景与发展方向,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认识实多存在基地单一、时间很短的缺陷,难以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结合特色专业建设,本专业提出建立民营、国有、跨国企业及化工园区的三位一体认识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民营企业的实习,深入理解化工企业的创业、发展与壮大过程,接受创业教育;通过传统的国有大企业实习,系统了解大型化工企业的流程、规模,各化工单元设备与装置的特点等,接受就业教育;通过世界化工巨头在中国公司基地的实习,认识跨国企业的规模、设计、布局及管理理念,培养国际视野,接受创新教育;通过化工园区的实习,切身感受科学规划化工园区重要性、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中化工知识的重要性,接受生态教育。因此,三位一体实践基地的认识实习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感观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国际视野。

(三)以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为阵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实验室和教学过程的统一管理,本专业于2008年对原先分属不同研究所的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建成了集中的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更新了所有的老旧实验设备,对原开设的实验进行了梳理,停开了部分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验,保留了八个基础实验,并增加了四个综合创新实验和两个远程实验。其中综合创新实验是专业实验的升华,要求学生将基础课、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理论、实验技能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实验中去检验。这样既总结和巩固了前期实验教学的成果,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运用实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远程实验则帮助学生实现了异地实验,实验时间不受限制,实验效率大为提高,并丰富了实验手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以特色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实践创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邀请赛”和“过程工程实验技能创新竞赛”两大学科竞赛活动。其中前者主要是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拓展,迄今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邀请赛”已举办了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化工设计课程的全国普及性,提升了其影响力,促进了国内高校化工设计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对高等化学工程教育的深化改革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同时,本专业还针对“过程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创办了“过程工程实验技能创新竞赛”,创建了过程工程实验技能创新实践基地。该竞赛为浙江大学校内唯一一个以实验为主的校级竞赛,每年本专业有30%的学生参加该竞赛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五)以特色班强化培训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

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提升学生的就业和深造能力,本专业在大三后依据学生兴趣,提供了不同类型特色班的强化培训:1.工程实践班,主要目的是强化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2.能源化工班,目的是强化化工知识在能源领域的应用;3.产品工程班,重点突出高分子工程、精细化工;4.安全与工业生态班,主要强化化工过程安全、环境友好及化工园区规划;5.国际交流班,目的是强化外语授课与国际交流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第5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

(一)文本细读与文本阐释结合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运用文本细读等方法,研读、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以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文本细读是20世纪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主张,它强调“细密地研究文学作品的上下文以及言外之意,它要求批评家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呈程度不等的意象的组织等,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见出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具有多方面意义。第一,它可以使学生走进文学作品,亲身研读文本,通过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文学感受。第二,它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维习惯。第三,可以深入作品,细致研读文本,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提升其艺术审美性。最后,关注文学作品的语境,探讨作家、历史文化、社会时代背景等因素与作品的密切关系,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由于外国文学作品多为长篇巨著,难以在有限的课时里达到字斟句酌的细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一部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的经典片段进行细致的研读,为学生展示如何运用细读法研读文学作品,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所谓文本阐释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地深入解读和拓展,以体现“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和多种解释”。在教学时,教师将外国文学教学与文艺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历史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精神分析、神话原型等理论,从心理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对文学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阐释。

(二)理论剖析与实践运用结合

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系统地讲解外国文学史,讲清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演进和特点,从而使学生构建外国文学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应注意融会贯通多种知识,运用文学理论多角度解读、剖析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适时引进外国文学学科前沿学术信息,充实和升华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文学现象的理论分析。理论知识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基础,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实践是一种课程的语言,也是课程的根本特征,没有什么概念比“实践”更能揭示课程的本质与规律。主讲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设置实践环节,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

1.阅读与写作。

要求学生一学期阅读10~15部作品,其中精读3~5部,做好精读作品的读书笔记。每学期举行1~2两次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与同学、老师交流读书心得。学生选一部精读作品,深入分析,完成一篇3000字以上的课程论文。

2.解读与讲课。

学生3人一组,收集、整理中学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每个小组选一篇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写出简要教案,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解读成果。

3.改编与表演。

改编外国文学名著的精彩片段,以课堂剧或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教师参与指导。具体做法:第一,改编。学生任选一部作品中相对独立完整的场景,进行剧本改编。第二,分组分工。以班为单位比赛,学生分成导演组、编剧组、表演组、评委组。导演组统领全局,包括剧本改编、演员排演、舞台设计、思想表达等。其他小组各司其职。评委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负责评分标准的制定和现场评分。

二、改革实施的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查学习结果,忽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促进学生认知与能力的增长。为了避免结果评价的不足,外国文学课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进行动态化的评价,以到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目的。根据外国文学课程的特点,教师拟定了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改编表演、读书笔记、讲课评课等评价项目,这些项目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在学期之初,教师向学生公布过程评价方案、评价标准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为了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在过程评价中,增设了一个拓展项目即,并对参与的同学加以奖励。

三、改革的特色:考核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考试方式的改革是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改革中,主张考核方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结合,积极探索和逐步构建评价主体与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的动态评价体系。

(一)目标多元与考核方式多样化

根据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1.知识目标。

了解外国文学史,理解、掌握各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

2.能力目标。

其一是学习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能独立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其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三是熟练运用外国文学知识和理论,能准确地把握、处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

3.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走进外国文学作品,领略异域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它包括评读书笔记、课程论文、改编表演、讲课评课、课堂讨论等五项,对学生平时学习进行综合评价。课程论文:对学生课程论文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水平以及写作能力。改编表演: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选取作品中相对完整与精彩的片段,将其改编为舞台剧,并参加外国文学名著舞台剧表演,演讲与讲课:在完成课程论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论文观点进行介绍和说明;或对课程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或在读书笔记完成的基础上举行读书报告会,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进行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现场提问。所谓讲课即学生以讲课的形式分析与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与素养。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