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外国文学教学创新特色

外国文学教学创新特色

文学史是开放的,是一部无限敞开的不断被续写和改写的文学发生、发展史。传统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一般都以时间为线索,把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几大文学思潮和流派,又将其发生、发展归结为某种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发展的结果。应该说文学是社会的反映,将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阐述某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及发展的原因时,如果仅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单向度地、直线式地加以解释,文学发展史也就成了社会发展史,成了庸俗社会学。

其实应该在肯定经济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注重从文化、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及科学等诸多环节来探讨外国文学史的流变,并要特别突出强调文化因素的作用。西方文学与文化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西方文化从特质上来看属于酒神文化、太阳神文化。这种文化从源头上根源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古希腊先民是个海上“商业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促使古希腊初民形成了乐观、自由、活泼、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和文化心态。这种民族心态表现在文学上,就形成热爱生活,以人为本,执著现世,无视来生,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文学精神。

而这种人文精神滋养了整个西方的民族文化,使整个西方文学史始终贯穿着人生价值观念和人学母题。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单一的国别文学发展的线索、阅读作品,做一些例行的赏析,而是承担着教育人、引导人的神圣责任,通过对异域文化在感知世界、认识人生、表达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学习与比较,从更高层面上感知异域文化,发展、完善、提高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文化和文学本来就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强调文化因素的作用,教会学生在漫长的文学史中去体会文化的传承,特别注意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与文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好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达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文学史的文化因素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外国文学囊括了中国以外的全世界所有国家民族的文学,面对这样浩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就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整个外国文学的发展史而言,古代是起点,近代是重点,现当代是难点。欧洲近代文学成就尤其突出,是重点讲授的部分,而现当代文学却作为选修课来讲,显然不是教学重点。至于东方文学就更不入流了。

这种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西方,并且厚古薄今,远详近略。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系统性,这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但如果在教学中忽视现当代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文学思潮,就会使学生对西方20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知之甚少,对新的文本解读方法也很陌生,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广阔学术视阈的形成。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精选和优化势在必行。在讲授欧洲近代文学的同时,要增加对20世纪文学的讲授。

从整体上向欧洲现代文学倾斜。本着详近略远原则,把重点从古代移到现代。整个西方文学的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从古希腊到18世纪的文学;(二)是19世纪文学;(三)是20世纪文学;每部分占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从而使教学的重心移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这样的安排,既兼顾了古代文学,又突出了现当代文学;既体现了时展的必然,又合乎目前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接受、期待与借鉴的需求。对外国文学课各章节内容做认真分析,区分详讲和略讲的内容。教师把重点、难点讲透、讲深,使学生充分掌握,深刻领会,并能举一反三。略讲部分,教师精心设计“作业与思考”,让学生通过消化教材或查阅资料来完成。

此外,教学内容力求达到学科前沿,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把最新的知识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尽可能突出创新特色。比如在艺术评析方法上努力引进各种文学批评新观念和新方法。如运用现代叙事方法评析狄更斯创作的典型的多元整一结构;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评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神话模式”等,增强了多角度变换与选择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将无形资源(精神财富)转化成为有形资产(知识经济)也就是将无形资源量化成为一种能够真正作用于现实的物质力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