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春文学发展现状分析

青春文学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网络时代下的青春文学发展不是饱和完美的。“互联网+”文学的发展模式影响了青春文学的形态,拓宽了青春文学作家群体和受众,激发了青春文学的潜力,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但同时由于网络和青春文学发展的不充分、不规范也衍生出创作不精不专,读者“反客为主”影响创作,文学性减弱而商业化严重等问题。

关键词:青春文学互联网+网络作家发展现状

一、何为“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结果,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①“互联网+”文学的发展模式不是网络与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网络的集成作用和资源配置优势才能推动文学发展。

二、青春文学概况

(一)萌芽与成长

青春文学,就是处于青春时期的作家,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社会生活描写和反思的作品。1998年,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萌芽》和国内七所高校合办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简称新概念大赛)。此后十余年,从新概念大赛中走出了一批“80后”作家,当代青春文学也走向了一个火热的时代。②青春文学的主题内容常常围绕校园生活,反叛学校和家庭的制度,追求个性、喜欢另类,注重个体自我的诉求。情感世界观念发生变化,不再一味歌颂亲情、友情和爱情,而出现了更多大胆的反向选择——迷茫、彷徨、阴郁、冷漠和悲剧结尾。风格题材缤纷多样,文学语言新颖另类,语言系统自成一派,以及自说自话般的自我青春情感的叙述赢得了同龄读者的认同感。网络平台发展起来之后,青春文学作家瞄准了网络的发展潜力,与网络深度融合,多方向、多角度、多渠道推广青春文学。

(二)弊端与争议

“互联网+”语境下的青春文学的文学性减弱,商业性质增强。青春文学正在以“以市场为王”的姿态发展,忽视作品文学性,只顾赚取足够的点击量。写作内涵略显淡薄肤浅,过度地标榜个性和叛逆,写作简单纯粹。另外,青春文学与网络语言、网络热点事件、网络风气、价值取向以及网络读者不分家,这些因素的弊端也拉大了青春文学主题与现代其他文学体裁的差距。类型化的写作主题、不成熟的写作技法以及部分扭曲的价值观都使青春文学饱受非议。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不规范,抄袭严重等问题,加剧了青春文学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从网络作家角度看青春文学

大众媒体介入青春文学之后,在传统青春文学作家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网络作家,许多传统的青春文学作家也转战网络平台,对青年作家来说是一次良机,同时也带来了考验。

(一)身份的自由性与交互性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有力促进了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大幅度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产量,降低了写作和发表的门槛,并使自由书写成为可能。③网络打破了作者现实生活和身份的限制,只要有创作的欲望都可以推出自己的作品,匿名创作更为自由开放。写出青春时期对于应试教育的和对于家庭压抑的不满以及两性的幻想,等等。但是,这种自由性伴生许多的问题。互联网庇护下的网络作家鱼龙混杂,不仅污染了网络文学环境,也影响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网络作家的身份不再仅限于创作者,也可能是读者。网络实现了创作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只能通过“面对面”或者时效比较差的“书信”交流的状态,受众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探讨。但网络受众观点的介入,也会影响作者风格统一性和价值取向一致性,出现越来越多“烂尾”作品。

(二)创作的多元化和商业化

青春文学创作由于主体的自由性极少受传统文学创作经验的限制和影响,青春文学作家按照自己的写作风格,感情去创作。因而无论从主题还是形式上,网络作家的创作都更多元化,也更加混乱。不是每个独特的风格都能恰到好处。部分80后有名气的青年作家转型不再直接进行文学创作,而是借助“互联网+”开发IP剧,与游戏动漫以及周边产品结合。跳出新概念的光环之后,韩寒和郭敬明创办了公司,投资影视,支持文学创作类的比赛。IP剧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青春文学商业化代表作。

(三)消减的文学性和人文性

作家自己的自我选择上,很多青春文学作家很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有的特色,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没有那些居于主流文学的作家那样深刻和广泛,他们更多地就是把目光锁定在市场的需求上,表现出一种适合大众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心理。④无论是青春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无论是网络作品还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必须以文学性为核心。但是许多网络作家只为获得点击量,结合热门的主题粗制滥造,缺少可读性。通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极少上升到挖掘社会问题的层面。与上一代优秀的青春文学作家鲁迅等人青年时期的作品相去甚远,缺乏人文关怀。

(四)薄弱的版权意识

作家版权意识淡薄,不会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在意版权问题。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持观望和默认的态度,助长了抄袭风气。网络上出现大批量的复制抄袭作品,一些品行恶劣的作家缺乏道德观念恶意抄袭,影响了原创作品的生命力,污染文坛风气。

四、从网络受众角度看青春文学

(一)网络受众的需求

在网络时代,青春文学的流行,与网络受众的需求密切相关。首先,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年轻的网络受众在阅读时,会优先选择跟他们的生活接近的内容,因为便于理解,所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这反映了网络受众在阅读青春文学时呈现碎片化和浅阅读的特点。另外,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捷性,网络受众大多使用智能手机来阅读青春文学作品,因此,掌阅、QQ阅读、宜搜小说、百度阅读等手机应用应运而生。一方面,网络受众对青春文学的阅读需求促发了这些应用,另一方面,这些应用的产生和发展吸引了更多的网络受众,促进了青春文学的发展。

(二)网络受众的转变

在互联网上,网络受众和网络作家之间具有独特的互动性。网络为受众和作家开通了一条便捷的双向交流通道,网络受众在阅读青春文学时,可以在各种文学网站、综合网站的论坛上,或者作家的粉丝群上和网络作家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作家也可以听到读者的心声。这种互动性激发了网络受众的思考,吸引了网络受众的参与,一些网络受众在体验的过程中,也会慢慢萌生出创作的欲望。加上在网络上,创作的门槛低、渠道多,只要拥有灵感和创作欲望,网络受众可以选择喜欢的平台进行创作,实现由青春文学的网络受众向网络作家的转变,为青春文学的发展做贡献。

五、从营销角度看青春文学

(一)明星作家的光环效应

明星作家的光环效应,令青春文学的营销呈现出繁荣的状态。青春文学的明星作家们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的最大驱动力,他们拥有一大批个人的忠诚粉丝,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拥有大量的读者,这些读者心甘情愿为他们的作品买单。当读者喜爱的明星作家出现在杂志或者互联网上,这可以吸引许多读者的眼球,从而促使他们对青春文学作品的消费。

(二)网络平台的支撑

网络平台的大量崛起,给青春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青春文学的发展。互联网为作家提供了写作的平台,也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平台。豆瓣、微信、博客、起点中文网等平台对青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传递的作用。一大批青春文学的作家在平台上写青春连载小说,吸引大批的读者,逐渐展露头角,接而名声大起。网络平台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便捷,如互联网与传统的书籍相融合促发的电子书,让人们不仅可以在大片的时间段阅读,而且也能够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因此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三)影视作品的改编

青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迸发强大的生命力。青春文学的改编兴起于郁秀的《花季•雨季》,它于1997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同名电视剧也在1998年与观众见面。由此,青春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开始崭露头角。青春文学改编的探索期表现在韩寒、郭敬明、明晓溪等一批青春文学作家的崛起,他们描写年轻人的成长经历、情感变化以及价值观念,作品纷纷被改编成影视剧。如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明晓溪的《泡沫之夏》。随后,九夜茴的《匆匆那年》、顾漫的《何以笙箫默》等青春文学作品也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和电影,这标志着青春文学的影视剧改编进入了初步的成熟期。近几年来,《微微一笑很倾城》《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小清新、甜宠类型青春文学作品的出现,反映了青春文学渐渐进行转型。青春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大力推动了青春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青春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屏,制作方在赚取丰厚利润的同时,青春文学的发展也迎来了契机。忠实的原著党会关注被改编的影视剧的播出,影视剧的播出也能吸引观众去阅读相关的青春文学作品。如此发展,有力地提高了人们对青春文学的关注度,为青春文学的发展助力。

六、青春文学发展展望

虽然青春文学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它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需要不断进行规范和探索。在作家方面,青春文学作家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创作经得起考验的高质量文学作品。在传播方式上,搭上“互联网+”的便车,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媒介融合中实现进一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子杰.青春症候群——“80后”青春文学病象诊断[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赵娟.论80后青春写作[D].天津师范大学,2010.

[3]郭新闯.“80后”青春写作的价值取向[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赵兵,郭才正,祁汝峰,马云辉,王飞.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版权保护[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9):29-30.

[5]耿成雄.浅议青春文学的市场营销[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6):90-94.

[6]陈骢,刘绍静.“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生产者的新特征[J].齐鲁学刊,2018(2):156-160.

[7]闫伟.“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文学IP开发路径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27(4):81-84.

作者:杨梦 吴艳敏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