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双一流下高校异地分校区文化建设研究

双一流下高校异地分校区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在异地新校区办学中起到价值引领,凝心聚力,约束熏陶的作用。针对异地新校区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统一的高校文化在新校区的传承,创新与融合,吸收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加校园文化多样性,在新校区制度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学生情感关怀和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作用,拉近两地师生距离,平衡两地之间的关系,提升新校区文化品位,扩大学校影响力。

关键词:双一流;异地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这一特定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材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1-2,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高校校园文化犹如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的文化就是大学综合办学的特色的具体体现。大学文化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共同努力才凝聚而成的,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具有价值导向和凝心聚力的作用,是全体师生集体意识的一种体现,是全体师生的共同精神财富3。南京林业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和“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包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南林文化体现了南京林业大学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南京林业大学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同年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成立,学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双一流高校标准的要求下,南京林业大学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精神引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目标激励功能,思想教育功能,规范行为功能,陶冶精神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是一代伟人总理的故乡,与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即主校区相距180公里。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是南京林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校区的成立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新校区充分依托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优势和办学资源,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依据南京林业大学办学理念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因为异地办学,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又要依托老校区的办学优势和办学资源,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参加教育教学的教师可以通过每天对开班车都能解决,但是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与主校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为新校区实行2+2办学模式,所以新校区只有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大二的同学尚未成熟,所以基本都属于新生,所以在新校区就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缺少高年级同学的引导,更没有硕士博士在科研方面的指导,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在没有学姐学长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目标。任课教师每天两地往返,所以在课后指导方面没有保障,学生感受不到人文关怀,比较孤独。现在是网络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在没有一种成熟的学校主流文化引领的情况下,青年大学生又处于思想变化快,接受能力强的阶段,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影响,容易浮躁。新校区实行延伸管理模式,即学生在新校区就读,但归属主校区各学院直接管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文娱活动中,学院容易忽略新校区的学生,造成学生没有学院归属感,对学院容易疏离。新校区没有标志性建筑或者特色,缺少现实中的文化载体,感受不到精神激励。没有导师的科研引导,没有现实的就业指导,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会产生迷茫,甚至是厌学。

校园文化在高校异地分校区建设中的作用。因为地域的分散,新校区和主校区被隔离,容易影响学校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想把异地分校区与主校区凝结在一起,校园文化的作用不可以忽视。虽然在地域上有差距,但是两地校区全体师生员工对于校园文化统一认同后,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把两地的师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校园文化感召下,在校的每一位师生都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两地师生都是学校会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尤其是异地校区的师生。空间上的距离感,新校区历史文化的缺失感,以及因为新校区新生没有高年级学生指导而带来的迷茫都会在校园统一文化的引导下而得到缓解。沐浴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中,既能陶冶师生的情操,又能净化心灵,更能激发师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把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更能统一两地校区师生的思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的作用。在统一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两地一校的学子,会形成同一种向心力,增加相互的认同感。虽然在异地办学,但是资源共享,政策统一,通过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将两地师生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异地新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校园文化氛围淡薄。在异地办学过程中,师生基础教育教学活动设施和基本生活设施能够很快建设到位,但是在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标志建筑,标志性物件,校园形象方面都有些落后。例如,图书馆,体育馆,校风校训标语的设计,代表性人物雕塑等都有些落后,而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体现校园精神文化的现实载体。与主校区相比,传统文化的氛围淡薄,所以在文化育人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异地新校区学生2+2学习模式带来的问题,在新校区就读的学生都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没有高年级同学生活学习的引导,更没有硕士博士的科研引导,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又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高中期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离开过家庭的呵护,更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所以到了大学里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不能够很快的适应,刚入学就容易产生迷与高中有很大差异,再加上授课教师不会常驻新校区,课后想找老师咨询问题也有困难,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找不到方向,无论是学业指导还是人文关怀尚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管理模式问题,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采取各部门各学院延伸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新校区学生与主校区学生的距离,但是还是由于空间上的距离,鞭长莫及,主校区的管理并不能完全延伸至淮安校区。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是大类招生,学院概念不强,一年后分流转专业,需要与各个学院对接,因为学院实体不在新校区,所以也只能从概念上归属各个学院,如此一来,学生没有学院归属感,只有校区的概念,这对于两年后新校区学生返回主校区的后在心理上融入学院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大学精神的缺失问题,没有大学精神的校园,就没有生命力,没有主校区强大的校风校训学风的熏陶,新校区师生在精神上缺乏指引,容易变的散漫。由于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基础设施不同,容易给新校区师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例如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等,这就造成两地师生的思想不统一,形不成合力,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学校整体发展。针对目前在异地分校区文化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制度建设的优化。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基本保障,没有了制度的约束,再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难以得到传承。科学的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针对新校区的具体情况,指定科学的制度,保证各校区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的统一性,一致性。在在新校区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以主校区管理制度为参考,以学校整体发展思路相一致,根据校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适合新校区的管理制度模式。文化载体的建设。在异地校区,以图书馆,体育馆为代表的文化载体的建设更应得到重视,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场所,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新校园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条路都散发着青春校园的气息,营造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激励青年大学生努力拼搏。蕴含着学校悠久历史文化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不仅要用显著的标语静态的宣传,更要内化到每一位师生的心目中,成为指导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使得在异地校区的学生与主校区学生统一思想,在对学校的感情上有共同的情怀,拉近两地师生的心理距离。文化活动的统一性,和交互性。要继承和发扬校园文化,文化活动必不可少,异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是不能离开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虽然是异地校区,但同为一所学校,在学校统一管理之下,异地校区也要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一系列与主校区相同的文体活动。例如校区的迎新晚会,运动会,各学院的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因为淮安校区只有大一大二的学生,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大型活动都能在淮安校区开展起来,某些大型活动可以统一组织,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淮安校区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一下某些大型活动,邀请南京校区的师生到淮安校区参加活动,为两地学生交流搭建平台。

异地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创新型和多样性。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缩小版的南京林业大学,而是南京林业大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更需要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以促进南京林业大学文化的繁荣。在学校统一思想的指引下,淮安校区结合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创办创新型活动,吸纳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到南京林业大学的文化传统中,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味,丰富南京林业大学的文化多样性。例如,淮安是的故乡,那句“为中华之举起而读书”的名言激励着莘莘学子奋发读书,立志报国;淮安也是著名作家吴承恩的诞生地,他的作品《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都是丰富校园文化的绝佳素材。以异地新校区为主战场,既要有机融合当地优秀历史文化,又能传播南京林业大学的悠久历史文化,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通过学校文化的辐射作用,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加强学术交流,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增强学生学院归属感。大学里的教学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如果没有高年级的同学引导,新生容易在学习上出现各种困惑,以至于丧失学习动力,对专业也失去兴趣,处于一种既没有学习目标也没有学习计划的茫然状态,此时极易沉迷于网络游戏。邀请学习优异的高年级同学或者已经就业的同学到淮安校区为新生做专业学习的方面的交流,引导新生在专业学习上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树立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十分必要的;邀请在读硕士博士给新生做科研讲座,使新生爱上学习,爱上专业,爱上科研,从入学开始就培养他们的这种科研精神,激励他们努力拼搏,继续深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邀请知名本院知名学者专家做专题学业引导和学术交流,让新生体验科研的魅力,了解本专业的优势。如此,既在专业学习上指导了学生,也在心理上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学院的归属感,更能深切的体会到了南京林业大学对自己的人文关怀。

加强异地新校区网络文化建设。现代社会的网络信息十分发达,刚入学的新生,又是刚经历过高考,正想要放松一下,青年大学生又处于接受能力很强的阶段,但是尚未形成稳定的个人人格,分辨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蚀,误入歧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用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抵御不良文化入侵。在网络建设方面与主校区互联互通,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净化校园网络,加强网络监控。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实现异地校区与主校区的信息自愿共享。高校文化在分校区建设中起到一种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凝聚作用,将不同地区校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异地新校区文化建设中,亦能把当地优秀历史文化融合到学校文化之中,丰富校园文化,增加校园文化多样性,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校园文化在异地新校区的制度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学生情感关怀,网络文化建设,人文气息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中都能起到良好育人的功能。在学校统一文化的融合与引导下,全体师生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对学校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作者:张绪忠 宋向阳 张苗 郭天宏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