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有效途径

这些年通过从上至下的信息化教育总体部署和信息化工程实施,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物质条件,给师生的教和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发展阶段,信息化教育还存在认识不足、信息技术能力不高、使用不合理、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等情况,从而导致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缓慢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为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和教师应转变观念,改进教育现状,选择合理的改善措施深化研究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融合仍有必要。

一、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融合的表现

(一)整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国的教育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资源不平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差距在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仍然存在。而且,落后地区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信息技术走进教育领域,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组织汇聚优秀教师资源,录制教学内容向教育落后地区进行电视接收教育、多媒体课件光盘发放、卫星信号接收下载教学等单向形式实施教学的初级阶段到互联网技术出现后,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让优秀教师的教学内容上传到教学平台以供教师和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同时,优秀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使用其他交互聊天工具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指导。随之,教育部门从初期的推动硬件设备使用转向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阶段思考向有机融合迈进,这些逐步融合的方式和信息化教育的推动,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教育不均衡的矛盾问题。直至今日,新媒体技术的崛起,我们已进入了全媒体时代,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全面融合的新发展阶段,全民学习、随时学习和终身学习氛围也已形成,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教育生态,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正在技术助推下优势互补,趋向公平公正。除了全日制教育技术手段的全面运用,各种网络学校、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滋生,优质教育资源得到空前的交汇和利用,日益扩大覆盖至全国师生。从历经的各个融合阶段来看,我国教育不均衡的现象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二)激发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只能在教室面对面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教学的时间和地点较为固定,导致学生在教室听课的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如果出现跟不上讲课节奏的情况时,教师只能重新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还会增加学生的听课压力。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可以将课堂讲述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微课,采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在课前或者课后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灵活性增强,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更能实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政策,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学结构,以及线性的教学流程,同时,还激发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各有侧重地有序展开个性化地探索和认知。

(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的反馈指导过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通过布置作业或者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这样的方式虽然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和督促作用,但是容易产生教学反馈滞后性的问题。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说,一个教师需要带领多个班级,教师只能在课余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当教师在下次教学中给学生讲解存在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做题过程印象弱化的现象,从而对自身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当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当代教育中,可以借助技术工具的交互功能、应答设备等,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提问和测验,使得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通过技术工具设备进行反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融合教育理念虽然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日益应用已逐渐为大家接受,但对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育中的有效因素,教师和家长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以及技术双刃剑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产生较低信任感。因此,为了促使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需要学校从管理层面组织提供多种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融合的认知程度。比如,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信息化教育优秀区域学校进行观摩学习;信息化教育先进单位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联合开展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融合的研讨教研;邀请教育信息化的专家和行家,举办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讲座等多种形式让老师了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优势,逐步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意识;其次,从应用层面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让老师在做和教的过程中认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效果。可通过定期举行信息化教育教学赛事的评比活动、教研课题和项目研究等多形式多层次多主题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借鉴他国教学经验,培养媒介素养参照国际上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步骤。我国现阶段没有专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和师资,大多数媒介素养教育都是在主干学科内交叉渗透的。这样亦能提升师生的媒介技能,因为媒介素养的关键是以任务式的教学议题为切入口,即运用媒介及其信息来帮助学生学习基本技能。除日常课程注意媒介素养的交融渗透外,学校可以通过音乐、美术、摄影、微视频、3D设计打印等等兴趣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竞技竞赛,潜移默化地传授媒介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同时,利用教师引导和兴趣引领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助推融合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和教育技术支撑服务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是教师觉得技术工具使用费时费力,是一种负担,积极性不高;二是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教学节奏掌握不好的情况,或者没有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加强培训外,需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将教师的绩效与信息技术使用的课堂效率和频率进行挂钩,一是建立教师的考评制度,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例如,为了增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融合力度,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薪资补贴政策,让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二是建立评估督导制度,为了确保薪资补贴的公正性,可以不定期组织学校教研组、内部管理人员,旁听教师的讲课方式和讲课内容,将他们的教学现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反馈。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每个学期,通过学校的教育系统,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效果满意度进行打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薪资补贴更加科学合理,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打分情况,分析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融合的教学能力。

(四)创建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深化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融合程度教育领域涉及到的课程类型较多,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涉及到的研究内容较多、影响因素较多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可以在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举全力建立相应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可以采取多课题共同推进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实地考证,使得协同创新具备综合性的特征。其次,在教师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国际对信息技术和当代教育的前沿性课题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言献策。把平台打造成为资源汇聚、信息互通、力量整合、协作共进、创新教育教学的实践平台。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应对我国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思想观念的引导,借鉴他国的教学经验,建立完善的推进机制,创建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才能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常态化,才能在常态中实现创新,从而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谢娟 单位:贵州省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