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探析

信息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探析

摘要:“1+X”证书有别于传统层面职业院校的双证制度,它并非单纯的证书+学历,其内涵在于实现了书证融通,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故分析阐述信息技术在汽车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评价。

关键词:1+X;汽车专业;信息技术

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为学生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学习,有助于在“1+X”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核心素养。

一、确定证书,完善岗位需求

国家启动“1+X”证书制度,标志着继现代学徒制后,职业教育的创新变革,更是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不仅可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人才匮乏问题,也可有效提高专业教育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在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将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用人标准有机融合,并对X证书所需具备的技能、知识、素养等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打造专业体系,确保职业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对接。政府、企业、联合机构等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机构,证书的获取难度与社会认可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即便相同职业技能证书,也具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别。结合汽车维修专业进行分析,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需要做好企业就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工作,并利用信息技术召开专家学者网络会议,旨在确定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需要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对其证书等级进行确定,以完善行业的岗位需求。学校还可构建职业资格证书模块体系,将汽车职业技能领域进行标准等级划分,包括确定模块,并保证每个模块中都应具有具体的等级,如定义检查保养技术为初级,检测维修与检查保养为中级,诊断分析技术则为高级;还可用信息技术,具体展示不同模块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不同模块的认知程度。通过设立完善的模块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汽车专业学习能力及学生的工作技能。

二、综合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汽车专业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操控能力、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仿真模型实践学习软件,这是一种利用网络程序建立的与事物相同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这种在学习汽车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学习的综合学习模式,优化了现有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打造了高效的学习情境。在软件环境下,呈现出的是与汽车真实环境完全相同的构造,包括其中的电路、零件、导线等,其操作模式与汽车真实的修理安装完全相同,有利于学生学习、研究[1]。在信息技术下,教师还可在软件模式下,为学生自行设置故障,包括仪表盘出现故障等,让学生开展判断、维修、检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综合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节约了教学开支,也为学生的动手实操学习做好铺垫。结合“1+X”证书模式进行分析,由于证书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模式,也涵盖能力、技能、素养等内容,与当前信息技术模式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体系等进行对比,并与分析结果相融合,可根据证书等级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引导,也可根据需求,自行设计与不同学习需求相符合的实践学习问题,还可对现有的理论及模拟仿真教学实验课程进行适度补充、强化、增减等,可凸显出“1+X”证书在汽车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教师可在达到新的课程标准基础上,与“1+X”的证书制度相融合,确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其中,汽车专业课程涵盖面较广,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岗位技能内容、职业技能提升内容、毕业环节课程等,应结合岗位需求、行业标准、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等进行设置。应将必修课设置为职业技能提升课和职业技能基础课,学生至少要选择一个证书模块进行学习和考核,还应选修至少两门以自身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理论知识时,可利用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根据选择的课程,进行汽车技术实践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对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在汽车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将全面融通汽车维修专业中对应的岗位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课程标准、设备标准,并将课程标准与X证书考核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进行对接,确保在日常课程教学中能够进行有机融合,以此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还可在教学环节,引入行业的真实案例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工作,还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在课堂环节解答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并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解核心技能点和知识点的学习内容,而在课后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构建的软件空间,学习相关的汽车实践操作,实现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实践学习能力,也可真正体现出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价值[2]。学生只要对于X证书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就具有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等级考试的资格。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块中涵盖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较多,且知识内容和课程内容都相对分散,缺乏衔接性。因此,应对课程的开课时间做出调整,将多种课程进行对接,以便于学生进行体系化的学习。还可将一些专业课程进行重组、合并,如,可在汽车底盘传动系中,融入自动变速器与分动器的系统教学,使学生可在学习过这门课程后,能够直接考取初级或中级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资格证书,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可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业,取得相应等级的证书。

四、同步资源,提高操作技能

国家若想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计划,需要有大量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现实的问题是,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确保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这需要大量的空间和时间。创新“1+X”证书制度,可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契合,所以,在“1+X”证书体系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营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并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和教学任务,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汽车技术学习能力。还应以国家的教学标准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依据,学校应以本校的办学特点、专业化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制订完善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除了要体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需求外,也应遵循学时安排、课程设置、培养规格与目标等进行总体层面的教学进度安排,以此确保与“1+X”证书制度的需求相契合。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为确保“1+X”证书制度与专业建设进行有机融合,还应将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保持同步。学校方面应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技能、知识、规范等多元化的培训,并鼓励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全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也应不断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和完善,每名教师均应负责自身所需要运用的课程资源,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资源、PPT课件开发、教学短视频,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汽车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还应注重对校本教材的开发运用,并确保教学资源的设计应符合X证书的内容,注意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工作的典型任务,应注重多种资源的融合性,以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操作技能。

五、强化实施,激发实训热情

汽车专业的学习需要的是实践操作,除了为学生构建信息软件仿真学习体系之外,也应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实践场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应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一体化设计教学组织内容与证书培训内容,并以模块化、翻转课堂、CBET模型设计理念,形成思想培训模式教学与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从技能、知识、素养三个层面为学生构建学习和实践流程,以确保汽车专业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3]。由于汽车专业的课程有较多的内容嵌入,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小模块,并在现实层面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汽车实践学习场地,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分析、资料查询、工具使用、检测元件、检测线路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汽车专业知识学习包括基础的专业课知识、核心知识及拓展知识,还含有与“1+X”证书有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由于汽车领域“1+X”证书的组织实施与考证要求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实践操作环节,可设置嵌入课程和独立课程两种模式,独立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培训阶段,设置、开发一些独立课程,而嵌入课程则是将技能点与知识点嵌入相对应的专业课中,独立课程的安排可参考原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时段,而嵌入课程的教学时段安排则应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检测方案的可行性与操作的规范性,还应关注差异化的问题及共性问题,教师可运用正确的模式对学生开展示范,并对学员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错,以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训热情。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大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运用,解决了多样化人才需要与现阶段职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为确保“1+X”证书制度能够顺利实施,需要对技能证书、适应证书、学历证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并在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适用范围的前提下,与用人企业进行交流,并制定相应的等级标准,还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汲取经验,建立并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步入社会和行业后,能够更加高效地适应行业的发展,也可凸显出“1+X”证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萍丽,傅华娟,岳兴莲.1+X证书背景下汽车检修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1(2):222.

[2]谢军.基于1+X证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科技风,2021(1):75.

[3]杨平.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20(21):160.

作者:李艳花 单位: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