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新时期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的实践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因地制宜开发休闲农业,是推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可行路径,分析了秦岭西安段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在休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关键词:乡村振兴;休闲农业;秦岭西安段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地区依托农业资源将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1]。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发掘农业资源的潜力,推动农村产业和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达到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1秦岭西安段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

1.1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

从自然资源来看,秦岭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多样,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开发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秦岭西安段更是以其宜人的风景著称,有独特的山水风格与历史风貌,吸引了大量周边居民到此休闲放松。从人文资源来看,秦岭西安段拥有大量旅游资源,周至县、蓝田县、长安县等历史悠久,拥有禅寺古迹等各种具备观赏性的文化景观。例如户县农民画、周至楼观台等特色城镇,还有秦腔、社火、剪纸等艺术形式。以蓝田县为例,县域内河流分布广泛,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同时,蓝田县还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有蓝田猿人遗址、蔡文姬陵墓、辋川溶洞等一大批利于休闲农业开发的人文历史资源。这些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2]。

1.2显著的区位优势

从区域位置来看,秦岭西安段是东至沣峪口,西到高冠峪的示范段,位于长安区和户县交界处。秦岭西安段距西安市区距离较近,具有较为集中的自然、人文资源。区域内省道、国道畅通,交通网络完善,车程较短,周边地区一般当日便可来回,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需要休闲放松和亲近自然的机会。秦岭西安段区域内周至县的曲江农业博览园位于西安楼观台国道文化展示区东北角,距西安约40min的车程,此外秦岭西安段的其他休闲农业区距离较近,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放松的选择。

2秦岭西安段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项目整体规划不合理,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第一,在项目开发初期,未通过调研就进行规划开发,没有做好功能分区,侵占了当地生态功能区。第二,目前多数休闲农农业项目为农户主体型,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周边缺少加油站、酒店住宿、垃圾处理等其他配套设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以及经营垃圾随意丢弃或填埋,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产生不利影响[3]。第三,未进行科学规划造成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必定要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空间占有、生态修复等问题,就会造成资源无序使用,会产生资源浪费以及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这些问题会影响生态系统承载力,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失衡,进而产生生态安全问题。

2.2特色性不足,竞争优势不强

休闲农业应当体现自然生态性和参与体验性的统一。总体来看,当前乡村休闲农业发展的同质化严重,当地休闲农业定位不清晰,经营的项目大同小异。西安市长安区开发了许多种植园、采摘园,这些休闲农业项目没有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人文优势紧密结合,没有展现当地的特征。而且单一模式下的休闲农业影响整体资源优势的发挥,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长此以往便会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游客在游览时产生审美疲劳,在同类型的产品中不具备竞争优势,无法形成品牌效应[4]。

2.3未形成科学的经营理念

休闲农业的经营者没有形成科学的经营观念,一些农户往往各自为营,没有形成发展合力,因此造成经营无法长久。很多农户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营过程中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户,经营模式简单,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使游客对当地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后续客源,进而影响当地休闲农业的接续发展。西安市长安区栾镇街道有超过1/2的村民经营农家乐,以“吃”为主的经营模式产生了许多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阻碍了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

2.4游客参与体验性不足

当前很多村镇仅把休闲农业理解成为游览与食宿,多数经营项目还停留在以观赏、游览为主的阶段,游客在当地能够进行的活动比较单一,无法真正参与到具备特色的农事活动或民俗文化活动中。很多游客在休闲游览时,不仅希望看到秀美的景色,而且想要有一定可供参与的娱乐活动,目前很多农户自主经营的项目在此方面较缺乏,因此造成游客体验性不佳[5]。

3秦岭西安段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3.1科学规划,合理使用资源,形成现代化发展格局

总书记指出,要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这就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契机,将生态保护放在突出地位,从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中进行思考,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划分好各个功能区,使农村达到生态宜居的标准。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休闲农业开发制度,对开发及经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实行严格的准入及经营原则,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对现阶段的休闲农业开发经营政策进行补充完善,调动资本投入,建成专业的开发规划建设队伍,完善休闲农业开发的配套设施,形成规模效应。比如周至县处于户县—周至“秦岭北麓休闲农业观光体验游”线路上,可利用种植园、主题公园、博览园的开发优势,使项目得到衔接,并促进规模化发展。

3.2提升本土特色,打造品牌优势

一方面,要充分考量地域生态特征。发展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不应该也不能遭到损坏。要加强宣传引导,由政府主导,采用投放广告牌、拍摄宣传片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游客通过观赏、写生、摄影、自然探究活动感受秦岭西安段的独特自然风光及其魅力,打造出鲜明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充分融合民俗文化特性。秦岭地区有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和地方风情资源,在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应立足市场挖掘当地最具特色的资源,将自然景观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将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农业文化展示给前来寻求放松的游客。如开展民俗文化节、打造特色民宿等,增进游客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理解,加深对农村、农业的认知。比如周至县政府投建的水街沙河湿地公园,作为中国西部首家免费开放的水主题公园景区,是集休闲、生态旅游、儿童娱乐、亲水体验于一体的综合类大型主题公园,当地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3.3转变思维,形成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要求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转变观念,找到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第一,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升其生态保护意识,实行奖惩结合的原则,促使当地休闲农业的生产经营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当地政府要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形成农户主体、企业参与的发展格局,培养专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当地的经营专业性,加强本土休闲农业与外界配套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与专业化程度,使游客感受到人文关怀。第三,要树立动态观念,在发展中逐步完善休闲农业的类型与模式,充分研究近期功能、地域分布、市场需求,满足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比如前期的观光娱乐型农业园之后就要考虑形成集观光娱乐及教育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等,迎合现代社会市场需求。

3.4提高开发质量,满足游客参与体验性

提升参与体验性不仅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多元化和不同品位的需求,还要实现充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第一,要提高游客的参与体验性,打造种类多样的项目供游客选择。将农家餐饮、住宿、采摘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比如开发具有农耕体验、采摘垂钓、摄影写生等要素集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小镇,开展一些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活动,如民俗节庆、特色手工制作等,为休闲项目增加文化底蕴。第二,提升游客的生态体验性,将游客的游览体验与教育融合。比如开展具有创意教育内容与自然探究的生态科技园区,使前来休闲的游客在娱乐中体验到自然与科学的乐趣,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需求,寓教于乐,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冯雪彬,张建英.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10):23-25.

[2]杨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和对策[J].绿色科技,2020(24):35-36.

[3]韩素霞.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218.

[4]顾雅君.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2):108.

[5]高超.农旅融合的休闲农业发展对策探究———以唐山市丰南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1(5):16-19.

作者:刘慢慢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