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创新共享理念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创新共享理念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创新共享理念探析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园区的建设,文章基于创新共享理念,分析了合肥大数据资产运营管理公司的建设内容。研究发现:该项目通过集中资源来建设开放共享的超算公共服务平台,采用融合架构设计,支持等多种新型计算模式,提供了大规模异构并行计算与模拟仿真、海量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等共性技术支撑与专业服务,对未来相关建筑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设计;创新共享

1研究背景

1.1大数据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社会

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成为时代热词。目前,心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都基于自身学科属性与特点对大数据的内涵、类别、内容、形式以及功能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产出了诸多成果,推动了整体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科学研究的范畴之外,大数据已经深入到人们诸多的生活场景,驾驶导航、挂号就医、工作打卡等都可以见到大数据的应用场景[1]。因此,大数据已经成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以及串联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核心媒介,是未来国家在社会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2]。

1.2创新共享理念在设计领域的逐渐深入

城市中的开放空间成为了城市藏污纳垢的场所,横贯城市的快速路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城市的活力慢慢抽离。诸如此类的现象促使了创新共享理念在设计领域的深入,如今的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都试图通过自身专业知识来为当地带来一个包容性强的人居环境,通过科技时代赋予的创新性技术来实现共享包容的城市图景[3]。

1.3创新共享是新时代科技园区发展的灯塔

现代科技园区是时代前沿的展示平台,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器,是创新活力与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可以说现代科技园区就是城市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4]。而在科技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持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因为与传统的丛林法则不同,创新共享理念是源自于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中所凝练总结得出的智慧;只有创新共享才能将城市各种创新活力聚集起来,形成多元化的城市产业体系,有益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场地前期分析

2.1场地区位

如图1所示,合肥地处长三角腹地,居中靠东,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在形成“m字形”高铁网,4小时交通圈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交通便捷;合肥城市环境优美,空气、水质较好,人文资源深厚,宜居宜业;且房价适中,教育、消费环境良好,生活成本较低,是发展科创产业综合体的理想地区。

2.2场地现状

东至大龙山路,西至规划支路,北临已建君正公司厂区,南临规划中科曙光基地。项目周边皆为高科技企业。

2.3规划要求

地块面积:1.44hm²(21.6亩);用地性质:工业用地;容积率:≥1.2;建筑密度:≥40%;绿地率:小于10%;停车要求:多层工业厂房0.2辆/100m²。

2.4规划总平面

从图2可以看出,规划北面为配电房,先进计算机房以及一号厂房,南面为二号厂房、三号厂房以及计算机房,中庭为景观以及交通空间,建筑单元通过连廊串联,透射出共享的设计理念。

3设计方案解析

3.1设计理念

2013年,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在广州问世,打破美日垄断格局,标志我国在超算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合肥,作为全国重点科创城市,顺应时展,拟打造开放共享的大型超算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超算系统与应用市场的桥梁,满足相关科研型高校、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多样需求,以实践定义我国超算自主创新之路新坐标。

3.2建筑功能

如图3所示,场地规划总占地面积14412.01m²,计划地上总建筑面积为约29384.7m²,地下建筑面积7215.85m²;分两期实施。一期用地面积4300m²,建设1层的先进计算中心,建筑高度13.5m,5层的运维楼(原一号厂房),建筑高度23m,1层的变电房,建筑高度6.5m,二期用地面积10112.01m²,二期建设15层的二号厂房,建筑高度65m,4层的三号厂房,建筑高度18.8m,2层的变电加先进计算机房,建筑高度12.5m。

3.3交通流线

道路交通的合理组织是厂区各功能良好运转的关键,本厂区的道路交通具体规划如图4所示。①入口:在东侧大龙山路和西侧规划支路中部开设出入口,出入口宽度为7m。②道路:考虑到功能使用的需要,先进计算中心内道路宽度为5m,消防转弯半径为12m,满足消防和建筑的生产需要,内部形成环通,同时作为消防通道。③静态交通:项目用地的机动车停车主要布置在东西两侧出入口位置,在二期地下设置地下机动车库,并在用地四角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④消防给水及消火栓:消防给水由先进计算中心给水管供给,不另行设置专管,室外消火栓按间距小于120m临道路布置。

3.4车位布局

方案在西侧以及东北侧分别布置地面停车位、地下停车位以及非机动车机位。

3.5消防设计

如图5所示,设计方案计划在二号厂房的南侧布置一处消防登高场地,为未来消防处理留出操作空间。

3.6竖向设计

基地地势较为平坦,竖向规划主要考虑场地的排水需要。①土方平衡:结合现状高程,在土方平衡量最小的情况下此确定场地道路的竖向高程。②坡度:场地道路坡度控制在0.2%~0.4%之间,保证地表径流有组织的排入雨水管道之中。③室内外高差:建筑的室内外高差为300mm或450mm。

3.7管线综合

如图6所示,本设计包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室内外给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设计,本工程有两路市政水源,水压不低于0.25MPa。①生活给水系统:本工程生活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供水压力0.25MPa。给水系统直接从市政给水管道上引入,供给地下消防水池补水、屋面消防水箱补水及各单体室内生活用水。②管材:各单体给水立管管材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接连接;各层给水支管采用聚丙烯(PP-R)管,热熔连接,室外给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给水管,电熔连接。

3.8景观设计

本厂区空间景观的组织主要依靠先进计算中心的现代感和科技感塑造,在东侧主入口位置局部设置水体,以纯净的水面和纯净的建筑造型相呼应,使得建筑在水面的映射下更具有现代感,场地在建筑之间局部进行乔木灌木合理搭配的绿化,使厂区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5]。建筑采用现代化的竖向线条分隔,局部点缀玻璃幕墙,与用地北侧君正公司建筑风格相协调统一,体现数据信息交互整合的理念,使建筑整体保持通透感和现代感,丰富建筑空间。同时整体建筑考虑LED照明效果,塑造城市夜景景观。植物设计遵循原则:①适宜性: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符合当地环境及土壤条件,以适应绿地功能要求、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体现出项目的景观特色。②生态性:选择能发挥生态作用的树种,采用合理的植物群落模式。在美观悦目的基础上,使其发挥最佳的生态效应。③季节性: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凸显四季变化,每个分区体系不同的植物景观,需做到两季为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④特色性:根据每个景观分区的特点,配置与每个分区主题呼应的特色花灌植物景观,产生具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效果[6]。

4结语

本项目拟采用融合架构设计,支持科学工程计算、人工智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计算等多种新型计算模式,以提供大规模异构并行计算与模拟仿真、海量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等共性技术支撑与专业服务。超算平台以科技部安排的十三五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E级超算原型系统”为基础进行构建,技术领先、方案成熟。本项目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团队,在皖中央和地方科研企事业单位,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里的研发型机构,以及其他对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有资源服务需求的用户。本项目作为科学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将主要服务于信息、能源、健康、环境、材料、交叉学科领域的重点超算应用单位及重大研究项目[7]。

作者:郭旭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