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加强路径分析

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加强路径分析

【摘要】医学模式逐渐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全新的医学中包含更多的人文信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社会群体更加关注身体健康以及生命质量等方面。在这一社会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医德要求也逐渐提高,医德教育工作面临全新的教学挑战。医学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工作人员,其具有的医德水平也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医学院校需紧跟时代的发展,严格掌控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并完善医德教育,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医德高尚的医疗人才。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路径探析

一、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医德教育实施滞后现阶段,医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部分成效,但实际学校内医德教育工作的开展远远落后于医德教育研究工作的正常进展。部分医学院校设置的医学教育课程较为单一,且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校以及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医德教学工作实施时,很难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停留在简单的知识认知层面,且严重与实际情况脱离。

2.医学院校教师团队人员能力稍弱当前,医学院校内医德教育主要由课程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在此种较为复杂的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学历、能力以及素养存在不同的差异,而具备高能力、高专业素养的医学教师人数较少。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大约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高校医德教育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专业教师的缺乏。教师所掌握知识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无法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团队所需的理想人才。

3.医学院校忽视医德教学的重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多,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逐渐增高,逐渐产生怀疑自我等悲观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医德水平的发展。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只重视培育学生的医学知识技能,忽视其他方面的教学,致使学生无法成长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同时,部分医学院校缺乏以人为本的医学原则和社会责任心,选择保护自身利益,忽视集体利益以及他人的利益,因此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起到负面的培育作用,不能满足社会对医学院校的教学要求。此外,当前医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当学校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时,学生忽视医德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无法开展高效的医德教学,严重限制学生职业道德的水平。医学院校以及院校内的学生忽视医德教学,不仅无法将医德教学结合到实际教学中,而且限制着医德教学的发展。

4.社会环境以及校园风气的影响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培育中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医学院校常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将医德教育充分结合到校园文化工作上,导致校园内缺乏医德教育的氛围。与此同时,社会对医德教育的重视,大多是医疗工作人员为患者进行诊治过程时的关注,只重视临床工作人员的医德教育,忽略医学院校内学生的医德教育,导致学生无法受到较高的医德熏陶。近几年来,多种医患纠纷以及医疗事故层出不穷,诸多新闻媒体为吸引更高的社会关注度,常将真实的事件内容歪曲为无法理喻的医疗事故。在新闻媒体扭曲后的事件中,发生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生漠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所致,加剧医患矛盾,使患者与医生处于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医学院校内的学生看到虚假新闻消息后,质疑自己学习医学的初衷,并逐渐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导致学生对学校、医院产生错误的看法,很难积极配合医学院校的医德教学。

二、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策略

1.从根本上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医学院校需要积极摆脱传统医德教学观念的束缚,切实保证医学院校的教育思想。首先,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医德教育的培育意义,在行动上深化医德教育的开展。其次,医学院校开设合理的医德教学课程,完善医德教学课程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再次,医学院校需转变教学思想,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其作为医学院校教育工作出发点。

2.重视学生入学前的教育工作现阶段,大部分医学院校新生思想准备不充分,部分学生由父母为自己选择医学专业,非自愿学习常常缺少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社会对医疗工作人员的负面报道对医学学生的心理情绪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部分学生会对医疗工作产生疑惑。因此,医学院校需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积极开展医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做好日后学习医学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医疗工作的神圣以及自身肩负的责任感,促使学生明确自身需具备的医德素养。比如,医学院校在新生入学时,带领新生参观学校内的实验室以及标本室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准备。

3.完善医德教育课程设置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以及医学法律学等相关课程的同时,各医学专业需根据专业特点,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融入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医德教学是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教育在从事医疗工作中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医学院校需让学生重视医德教育,并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为更多的患者消除疾病的痛苦。所以,医学院校在设置课程时,需适当缩减部分专业教学课时,并增加人文类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时,接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推进医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创建优质的医德教育教师队伍一支高素养、高能力的医德教育教师团队,是医学院校开展医德教育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所具有的情感变化以及人格魅力,均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德情感。医学院校加大医德教育的开展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培育更多符合医德教学要求的教师人才,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能力、专业培训工作,促使医德教育教师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医德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此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自身的言行举止,不仅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而且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医德学习教材,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医德水平。

5.改进医德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医学院校在医德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需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将医德教学与政治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师的培育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远大的理想以及仁爱之心。教师在展开医德教学时,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学生主要的发展思想,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内容,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医学院校教师需结合当前市场经济,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将医德培育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课堂、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中。医德教师对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研究报告以及演讲等活动的同时,也可以积极引进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更多情感上的共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关键部分,培育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而且与社会医德风尚的建设、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医学院校需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医德教育时刻贯穿在教育工作中,不断丰富医德教育的内容以及方法,将医德规范教育、医德实践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教育、医事法教育以及医患关系等部分,作为学校开展医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建立、完善医德教育体系,逐渐形成全新的医德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渐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

作者:贾菲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