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军事医学科技创新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军事医学科技创新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军事医学科技创新途径

一、强化使命责任,立足自主创新

军事医学科技是部队战斗力、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特殊需要,我们这支由一批海内外著名专家领衔、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特种部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战略格局下,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靠别人也是靠不住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积极主动为军而研、为战而研、为赢而研。着眼部队需求自主选题,攻坚克难。坚持姓军为兵、姓军为战、服务部队的科研方向,紧紧围绕部队战时卫勤保障、平时执勤训练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现实需求选题,先后开展了部队重大传染病和虫媒病防治、部队营养食品卫生、野战卫生装备、军用药品疫苗等一系列重要研究。为了自主选题能够贴近部队需求实际,我们有计划地带领科技人员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心系官兵的健康问题。仅“十一五”期间,我院就有2000余人次走出实验室,深入各军兵种和偏远艰苦地区部队开展调研,围绕部队需要开展了200多项新课题研究。面对一个个新的科技难题,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攀高峰,不断创新,为保障官兵健康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为解决高原部队官兵吸氧难问题,我们自主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多种型号的高原制供氧装备并装备全军高原部队;为解决困扰边防官兵的蚊虫叮咬难题,我们组织专家反复现场试验,成功研制出新型防蚊系列装备和长效驱避剂,从根本上解除了边防官兵的蚊患之苦。立足科技前沿超前布局,引领创新。

为了不断提高卫勤保障核心能力,危急时刻能够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始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着眼军事医学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按照基础与应用并重、科研与工程同步、军队与地方融合的科研思路,确立了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以药物研发和装备研制为支撑的自主创新体系,重点开展了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创新药物、基因芯片、模式生物以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人类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2005年被确定为“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国际执行总部,开现代中国领衔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之先河。经过60年的发展,军事医学科学院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医学科研结构,建设了一批跨学科综合性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重大基础研究、重大专项、高技术研究和军队科研项目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获得了一批原创性的科学发现,攻克了一批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动了军事医学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获准专利授权800余项;研制药品、疫苗120多种,防护技术200多项,并储备了一批作战急需的新技术、新药物、新装备。自主研发的抗疟特效药“复方蒿甲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拯救了全球千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09年获得“欧洲发明人奖”,2010年获得有药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盖伦奖”。

二、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创新团队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们坚持以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战略性后备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层次创新型军事医学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履行特殊使命的战略任务,我们紧紧依托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及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工程”,坚持育引并举,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在人才培育上,注重把担当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战略任务联合作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到实战中磨炼,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人才专项基金,通过学术生涯设计和量身定制培养,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新秀人才和技术专家人才进行重点扶持。在人才引进上,抓住国家“千人计划”契机,依托国家人才战略、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渠道、多方式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目前已从美国引进2名生命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建院60年来,我院先后有20位专家当选为两院院士。

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一支整体水平较高、攻关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结构比较合理的科技队伍。着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考评机制上,按照集中与分类、能力与业绩、定量与定性、专家与群众、平时与阶段“五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设立了“青年人才擂台赛”,完善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机制,促进了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在管理机制上,率先在全军实行研究室主任聘任制、课题组长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制,推行“任命+聘任、固定+流动”的用人制度,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在奖励机制上,设立“军事医学阿姆斯成就奖”和“年度贡献奖”,加大对军事医学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团队给予100万元重奖,极大地激发了创新人才的创造性。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政治环境;开放融合、独立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专家至尊、科研至上的人文环境;后顾无忧、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科技人员一门心思搞研究、无忧无虑干事业。在职级晋升、学习深造、选拔任用等方面,不论年龄论能力,不论职级论业绩,不论名气论民意,不求全责备,不迁就照顾,先后将14名研究室主任提拔到研究所领导岗位,50多名30岁左右的青年人才破格晋升正高职称。为了稳定人才,我们多方筹措资金20多亿元,建设干部经济适用房1978套,新增仪器设备价值5亿多元,极大地改善了科研和生活条件。

三、依靠自主创新,勇于应急处突

在坚持为国防和部队服务的前提下,我们积极争取把军事医学科技力量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把优势学科向民用方面延伸,一批高科技成果和产品已推向社会,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战斗力、保障力、生产力转化。依托60年来不断创新的科技实力,我们在党和国家召唤之时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人民群众危难之际奋不顾身、迎难而上,被中央军委领导称赞为“国家安全坚盾、军队卫勤劲旅、人民健康卫士”。构建防护体系担当安保救援重任。围绕国家应对核生化恐怖威胁等多种安全需求,依托战时核生化武器伤害医学防护研究系列成果,建立了侦、检、消、防、救、诊、治综合水平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体系,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等百余次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了决策咨询、技术支撑、培训指导和现场处置的中坚作用。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我院“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今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我们派出15名专家,先后通过各种媒体或多种方式普及核医学防护常识,极大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依托技术平台预防控制疫情疾患。着力构建系统配套的专业中心和技术平台,逐步完善内外衔接的组织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疾病防控、伤病救治、健康促进和能力强健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战略预警、战略支援和应急研发能力。

2004年,禽流感在继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接踵而至,在我国订购不到国外抗人禽流感特效药物“达菲”的危急关头,我们怀着对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依托药物研发平台,再次站到了与病魔战斗的最前沿,在最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抗人禽流感特效药“军科奥韦”,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有效防控疫情赢得了先机和主动。2009年,我们及时开辟征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殊战场,第一时间研制出5种检测试剂和抗流感病毒新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原料药及其注射液,迅速建起世界上产能最大的抗流感药物生产线,圆满完成国家紧急下达的2600万人份药物生产储备任务,为维护人民健康铸造了坚强盾牌。依靠优秀队伍危急时刻敢打硬仗。着力培养一批卫勤指挥和医学管理人才,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技术保障队伍,储备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不断提高反恐和应急处突能力,高标准完成抗震、抗旱、抗冰雪、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处理等一系列应急救援任务。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扎针”事件后,我院紧急抽调10名专家星夜赶赴现场,通过前方取证与后方检测相结合,迅速得出科学权威的结论,及时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坚决有力地击碎了不法分子的阴险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