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技术下的神经外科延续护理进展

互联网技术下的神经外科延续护理进展

摘要:从“互联网+护理”的价值分析、传统神经外科延续护理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神经外科延续护理模式方面进行阐述。认为互联网技术将社会资源整合入医疗卫生系统,提高了服务“效益比”,但仍需与神经外科延续护理进一步结合和挖掘,同时其信息安全问题及受众范围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护理;互联网;神经外科;延续护理;综述

随着社会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国外,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已屡见不鲜[1-2]。2018年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3]。而神经外科疾病的多样性及复杂性[4],提示着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5],同时在信息化及大数据的背景下,探寻新的延续护理模式已刻不容缓。本研究对互联网技术在神经外科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建立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提供思路。

1“互联网+护理”模式的价值分析

1.1持续创新思维发展

1.1.1发展护理临床思维的必要性护理临床思维是指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采用一定思维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最终给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并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一系列过程[6]。同时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发展护理临床思维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7]。1.1.2互联网引导护理创新思维的优势思维与实践相辅相成[8],推进创新思维发展需要结合创新实践来进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互联网的有效性、多元性、共享性及云端化特点,为组织团队学习带来了更高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深化了思维研究,为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9]。同时相较于传统临床护理思维模式,互联网持续发展带来的成果给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进而为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模式提供了更多思路[10]。

1.2构建临床护理创新实践模式

1.2.1增加护理人员实践机会从传统面对面临床教学实践到“云实践”,融合线上及线下教学,依托于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模式,模拟临床背景,网上实践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11]。1.2.2优化服务结构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优质护理的全面开展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需要得到进一步实践[12-13]。从因地理导致的局限性医院服务到“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转变,跨越了地域、时间,保证了信息的连贯性、护理服务的延续性,病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护理人员的服务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14]。

1.3建立资源优化共享模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灵活的医疗信息资源医疗服务平台,促进医疗资源普及共享。比如出院病人依然能够利用平台与医院信息对接,减少专业知识盲区。同时患方与院方可以相互反馈,实现多层次与持续性支持。

2传统神经外科延续护理模式

延续护理指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获得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护理[15]。神经外科病人出院时带有的特殊管道及意识或功能障碍的存在为病人家属带来了更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延续护理可以为病人带来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在传统延续护理中,多采用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告知、书面资料、宣传栏、咨询、示范等)及出院后的家庭访视、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方式,病人满意度也较高[16],但仍有研究提示,病人在后期护理中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弱,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较高,同时护理人员的随访强度不够都会影响延续护理质量[17]。

3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神经外科延续护理模式

3.1通信软件及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应用

1992年Fisher等[18]首次提出了IMB(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skillsmodel)模型,国内外均有学者[19-20]利用该模型对病人进行对应干预,最终都提示信息改变认知从而改变行为。国内的微信、QQ软件利用信息共享、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特点应用于医疗行业。耿芹等[21]通过建立神经外科延续护理微信群,上传科室自拍的操作视频,如气管切开换药、吸痰、套管清洗、功能锻炼等,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方式,对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江雪莲等[22]将微信平台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结合,对垂体瘤出院病人进行分段式干预,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自我照护能力。李秋妍等[23]通过微信群上传康复训练视频干预农村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其结果显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朱锦芳等[24]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微信互动模式,提高了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复发再入院率。国内多家医院利用微信公众号,为病人提高网上预约挂号、地图导航、专家问答功能,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为老百姓解决了切实的看病问题,改善了民生。2015年“网约护士”平台诞生,“医护到家”“317护”“乐护”“金牌护士”等多家网络平台上线,为护士多点执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类平台相较于普通通讯类软件更具有疾病针对性。2015年国内学者韩斌如等[25]对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术后病人进行居家护理需求调查,确定应用程序(APP)功能模块后再进行知识整理,协助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延续护理APP,快速响应了帕金森病术后病人的居家护理需求。程婷等[26]成立网络平台小组,运用“杏仁医生”APP对川崎病并发动脉瘤患儿照护者即时回复治疗、检查、康复护理等问题,改善了患儿照护者在家庭日常活动、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心理健康方面的负担。

3.2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

张莉红等[27]建立神经外科护士-社区护士-病人(家属)微信群、QQ群,加强护患、护护、同类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构建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支持网络,把颅脑损伤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专科护理服务向社区及病人家庭进一步延伸推广。

3.3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

2014年5月《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一种可穿戴在人身上的电子设备,其可以监视健康指数、储存数据并释放药物。用于持续探测生理活动的健康监测设备可有助了解和治疗诸如帕金森症一类的各种疾病[28],这为居家健康监测提供了可能性。有相关文献显示,将康复机器人的辅助训练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下肢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29];武玉强等[30]设计出一款新型智能化护理一体机,该成果不仅拥有康复训练系统,还拥有智能卫生清洁护理、脏污回收、生命体征远程监控等多项功能,解决了长期卧床病人的大小便护理及康复训练,保护了病人尊严,提高了生活质量。提示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知识储备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导致的功能性障碍的延续护理中。

4小结

相比传统卫生资源的局限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会资源整合入卫生医疗系统,提高服务“效益比”,从人工手写式病人信息提示板到以病区信息可视化的病区工作信息系统、纸质床头卡到电子床头卡的“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病房服务信息系统以及“以提高医疗效率为中心”的病区护理工作系统[31-32]都显示互联网已开始渗入到卫生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传统信息碎片化、透明度低、护理工作效率低的特点在互联网作用下已逐渐向信息共享、优质护理全面化发展,但是神经外科病种复杂、无年龄界限,出院后的老人因生理性的退行性病变,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担心会导致网络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儿童病人出院后,照护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亦影响延续护理质量[26]。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延续护理是必然趋势,但仍需进一步结合。比如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专属于神经外科的延续护理成本效益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管理大多借助于微信、QQ等通信软件,缺乏专业性较高的统一管理软件,如何利用互联网在既能充分调动病人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又能避免耗时耗力的护理工作,是否能够有成本较低、受众较广的智能工具来满足病人的居家护理?总之,在利用互联网满足神经外科延续护理的同时,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需重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医疗便捷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作者:郭玉萍 姜伟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