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论文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论文

一、场地整理

养殖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底质为粘土,保水性要好,河蟹养殖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养殖池用水要实现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效。

二、防逃设施

河蟹的逃逸能力很强,有成群逃逸习性。因此,如何防逃是河蟹人工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在稻田河蟹养殖池的四周必须建造安全耐用,结实可靠的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跑,造成经济损失。目前比较经济实用的防逃材料是塑料膜和竹杆,具体做法是将竹杆一端埋入土中10厘米左右,间距30~50厘米,上面用细线拉紧,然后将塑料膜底端用土垒实,上端与细线用铁线固定,另外上下排水口要用网片接塑料膜或用铁线网在进排水口进行防逃。

三、放养准备

在稻田河蟹养殖池中,常有各种病原体与有害生物,它们不但能消耗水中的溶氧,而且也会侵袭河蟹、抢夺饵料,因此在种苗放养前要进行全面、彻底地清塘与消毒。目前,主要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消毒一般在河蟹种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采用生石灰干法消毒,每亩用量为50~75千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不仅能杀死水中有害生物,还能改善养殖池底土质,又能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放养殖前还要清除环沟池中的淤泥,以保持养殖蟹池清洁卫生。

四、苗种选择

选择盘锦当地、规格均匀、120~180只/千克、爬行敏捷、肢体齐全、指节无损伤、反转迅速,爬行敏捷、无病害的苗种,严禁投放性早熟苗种。放养密度控制在300~400只/亩为宜。苗种经3‰~4‰盐水溶液浸泡3~5分钟后放养。

五、河蟹养殖

1.养蟹池选择与改造

选择交通便利,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储水力强,土质为壤土,光照充足,底层淤泥不超过10厘米,面积以15~20亩为一个养殖区为宜,或直接以稻田生产格为养殖区,田埂四周用60~70厘米高的竹杆做支撑,在竹杆上按装塑料布作防逃设施。养蟹区四周修建环沟,沟宽1~2米,深0.5~0.8米,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型环沟,田间沟与蟹田四周环构相通,这样可为河蟹栖息、觅食、隐蔽提供场所,同时也能增加稻田的通风透光,为河蟹创造适合生长的良好环境,对促进稻蟹共生,实现稻蟹双赢提供保障。稻田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放养前15~20天,采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每亩用量30~35千克对水调成乳液,全池泼洒,以杀灭敌害和病菌,同时还可以补充水体钙质。

2.水质

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养殖环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30℃,最佳22℃~25℃;溶解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0~9.0,最佳7.5~8.5;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0.1毫克/升;硫化氢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底泥总氮<0.1%。

3.养殖期管理

植物性饵料有高梁、玉米、小麦、豆饼、土豆、以及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动物肝脏、杂鱼、螺蛳等。根据河蟹生长情况和不同阶段所需营养进行投喂,投喂次数、投喂数量一定要适合、饵料要适口,尽量不要投喂配合饲料。

(1)投饵方法。“四看”投饵,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晴天可多投,阴雨天要少投。看水:水质清新,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大量投喂;水质肥沃,浮游植物数量多,透明度小于30厘米时应控制投喂量,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每天巡塘,查看河蟹摄食情况,发现剩余饵料过多时应减少投饵量。河蟹蜕壳期要增加投饵量和提高饵料质量。“四定”投饵,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投一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设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8月~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2)水质调控。5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4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5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深0.6米。6月~9月,每5~10天换一次水,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每两周放泼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溶解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0~8.5之间,秧苗移入大田时稻田内水位应在10厘米以上,以后随湿度升高和生长情况逐步提高水位至20~30厘米,从5月分开始,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28℃时,每隔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深15百米左右,换水时应注意田内外水湿差不超过5℃,并注意不在河蟹潜伏休息、蜕壳和摄食高峰期换水。

(3)底质调控。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合细菌,活菌制剂);晴天采用机械池内搅动底质,每两周一次,促进池泥有机物氧化分解。

(4)病害防治。整个养殖过程中,每隔10~20天,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成浆泼洒在田边与沟边,并每隔10天在饵料中拌和1%的土霉素投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稻田养殖还要防止农药中毒,所施农药的量要适当,要既能达到消灭水稻病虫害的目的,又不大于河蟹致死的安全浓度。另外化肥对河解的毒害也较大,应以施足基肥、追施有机肥为主,施化肥为辅,水稻全生育期可施化肥1~2次,稻田水深控制在20厘米左右,每次每亩可施尿素2.5千克,最好不施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

(5)日常管理。要坚持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一次,结合早晚投饵观察河蟹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如破损应及时修补。同时观察河蟹摄食、蜕壳、生长情况,及时清除腐烂变质的残饵,捕捞收获8~10月,捕捞一般自8月下旬开始,并视天气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气温偏高可适当推迟。气温偏低也可提前,捕获的河蟹应分规格专池暂养或出售。暂养池要定期冲水换水,并视天气及河蟹摄食情况,进行喂食。

4.收获

河蟹收捕,到9月~11月上旬,可先徒手在围拦设施四周抓捕,在收稻前后降低水位,将蟹赶到边沟进行收捕,待稻田全部露出水面后在割稻子。

作者:于长斌 单位: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