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招贴设计展览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

招贴设计展览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

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互动与日俱增,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理解并认同中国,对当前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形象”一词的含义和解释具有广延性,对它的认知是多维度的。从文化维度看,国家的文化积淀是国家形象差异化的根本原因,对树立好国家形象至关重要,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是多元的,包含文学艺术、历史文物、民族风情,等等。(1)作为艺术的一个类别,设计艺术中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构建国家形象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人们常谈到的国家设计项目。近三十年来,以招贴为代表的中国平面设计在国际性设计展览中频繁亮相,屡获大奖,成为设计艺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一、国际性招贴艺术展览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这个以图像信息为表征的传媒时代,各种信息、观念可借由符号化的视觉图式而被迅速传播,由此,国家形象在传播过程中也时常呈现符号化、视觉化的特点,那么视觉符号的设计及其传播策略就关系着国家形象的构建。当下中国平面设计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参加国际性设计展览,此类展览面向全世界,一些重大的设计展览从组织单位、主题策划、媒体报道等各方面均能传达出多维度的信息,将其视为构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有着多重因素。首先,展览期间的各种交流活动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国际性设计展览往往由专业院校、专业协会以及国际设计组织参与,借用展览这一时机,各类行业组织、设计师乃至政府人员等可以探讨彼此关心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减少彼此间文化的误读、价值观的曲解,以及弥合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对国家形象认知上的矛盾。2008年“创意中国”当代设计展在伦敦首次举办,时任中国驻英大使傅莹,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卢森堡、古巴等国驻英使节和英外交、财政官员等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傅莹大使认为展览将有助于英国公众了解当代中国的设计成就和它反映出的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对英国社会认识当代中国具有积极意义。嘉宾盛赞设计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完美结合,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当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2)2014年9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承办的“GDC平面设计在中国2003—2013伦敦巡回展”呈现了中国平面设计行业过去十年间的发展,展览上中英两国设计行业和企业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加强了了解。英国设计商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德波拉·道顿女士评论展览使她重新认识了中国设计的力量,看到了中国文化元素与国际化有非常好的融合。中国驻英大使馆文化公参项晓炜称此次展览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设计。(3)可以看出,在他者的语境和文化中,以恰当的方式展现和表述自我,相互交流和探讨可以有效地减少他者对一国国家形象的误读。其次,国际性展览具备“全球性媒介事件特性”,(4)能吸引群体关注。通常人们讨论的“国家形象”总与传媒领域密切相关,“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国在其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5)国际性设计展能吸引全世界相关从业人员乃至政要的目光,展览期间的各类活动、交流也会引发传媒的关注。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就是1959年7月美国国家博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当时两国的领导理查德·尼克松与尼基塔·赫鲁晓夫,在参观厨房产品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共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劣的激烈辩论。(6)这场美苏领导人的“厨房辩论”事件,有力地说明了关于设计的讨论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专业性问题,其往往能从多个方面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形象,同时此“厨房辩论”也反映出国际性设计展览具备媒介事件的特性,能引发媒体关注,进一步扩大展览的影响力。现在国内外的国际性招贴展览都会在展览征集、开幕等环节借助各种媒体对外信息,虽然其在大众传播中的广度无法和国际性体育比赛以及音乐节、电影节等相比,但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它在专业和文化领域所具备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不可小觑,可以在传播国家形象的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再次,国际性招贴艺术展览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具备持续性。国际性设计展览在举办时备受关注,具有媒介性和事件性,在展览结束后,很多作品会被相关机构收藏。如波兰维拉诺夫海报博物馆,日本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墨西哥城弗朗茨·梅耶博物馆,芬兰拉赫蒂海报博物馆、美国“海报之家(PosterHouse)”等,这些博物馆有的既是设计展览的发起者、主办方,也是收藏者。我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承办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并收藏和展出中外艺术家以国际和平为主题创作的海报。这些设计收藏品如同美术馆里的名作一样,除了供平时人们参观学习,还会举办专题展、回顾展、对外交流展出,在现代网络环境中,还有各种在线展厅供人们线上学习和参观。这些多样的展览方式使得国际性设计展不只是一次国际性的设计盛会和“全球性媒介事件”,同时还具有文献性,它的影响会随着收藏、巡展、线上展览等方式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产生更持久的影响。2020年纽约的海报博物馆(PosterHouse)举办了一场名为《沉睡的巨人:海报与中国经济》(TheSleepingGiant:Posters&TheChineseEconomy)的展览。(7)展览挑选了跨度从1920年至21世纪初中国的50余张海报,既有早期月份牌代表人物杭稚英的作品,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工农业的宣传画,以及陈绍华、王序等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的作品。展览通过作品呈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贸易发展之间的联系,同时体现了设计师如何以艺术语言塑造出时代的中国形象。国内举办的国际性设计展览也多次走出国门举办巡展。2008年“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在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行,其中“深圳——前沿城”集中呈现了中国平面设计与视觉文化的发展。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亚洲部资深主管、本次展览的联合主管张弘星博士评价说:“现在不只是讨论‘中国制造’,而且是讨论‘中国设计’的时候了。中国设计师们将会成为世界未来设计领域的先锋,他们将使‘中国设计’为全世界所瞩目。”(8)代表中国平面设计新风貌的“GDC平面设计在中国展”2016年在日本举办主题为“传统·再生”的国际巡展,展览体现了设计师在丰厚的文化中创造新时代的设计观念与审美意识,2016英国巡展以[设计×创造]为主题、2018年美国巡展以“影响中国未来的设计”为主题。这些设计展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用艺术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有目的的沟通,使人们对中国的文化、经济,乃至国家形象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并能给予正面评价,这符合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需要。

二、国际性设计展中包含文化“话语权”的表达

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9)招贴艺术参与国际性展览与《决定》提出的多形式文化交流,增强国际话语权,展现文明进步形象具有高度的关联性。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在国内设计界开始有所初涉,随着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话语权问题不仅关系到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且也关联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问题。“设计问题是文化问题,设计产品的视觉表象下仍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话语权的表达。”(10)新中国初期,我国设计业参加国际展览多为工艺制品,国际性专业设计交流互动十分稀有,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未受到足够重视。“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是奢侈和浪费,是国家集体意志所不允许的。”(11)与此相反,现代设计多以西方艺术设计思想为主导,各种展览也多为西方国家主办,现代设计的话语权自然为西方国家主导。改革开放后,在西风东渐、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多样性在国际范围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设计也开始重视在国际上表达自己的文化立场。对于设计师来说,参与国际性设计展乃至获得大奖,既是对设计作品艺术性的一次检验,也是在国际范围内表达自己对文化、社会等问题认知和看法的重要时机。要在国际上得到好的认知与评价需要作品体现出有价值的思想和艺术观,能以艺术的方式去揭示各种问题并展现出新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1998年著名设计师陈放作品《胜利》获得法国第九届肖蒙国际海报暨图形艺术节第一名,体现出了国际设计界对作品的认可,而陈放本人也因此受邀在下届比赛中举办个展并担任评委,这无疑是中国设计师参与国际展览并表达自己文化立场的良好时机。尤其近年来,在国际各大设计展览中,中国设计师参与的作品不胜枚举,获得的大奖也层出不穷,并先后有数十位中国设计师担任国际设计展览评委,体现出中国设计在国际性设计活动中有能力去表述自己的文化话语权。“话语权”不仅发声,还包含设计思想的主导权和审美自由的权利。“话语权浅层次是设计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深层次包括设计行为选择权、设计思想主导权与设计审美自由权。”(12)在国际性展览中的交流是对文化符号、思想观念、社会发展、审美意识的关注与探讨,参与国际设计展览,以视觉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得到国际认可并产生影响力只是话语权表达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要拥有设计观念的主导权。“如果说,对国家形象的表达就是国家形象建构过程的起点,那么国家形象建构的有效与否就在于: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达,从而使何种对现实的定义被大家所接受,最后形成形象建构者所追求的集体的信念和行动。”(13)由此看来,在招贴中展现的各种中国文化符号,不仅是视觉符号的选择与传播,还透露着符号建构者的设计思想主导权。国家形象在对外传播中很大程度体现在本国自我话语和他国话语相互博弈中,而作为话语建构的重要载体,文化符号选择、解释,表现的权利是否能得到发挥,极大影响着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效果。从主办国际性设计展览方面看,举办设计展本身就能体现出主办方在这一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实力。设计行业常说的世界五大海报展,从组织、举办、评选、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就说明主办国在此方面具有的文化与经济实力,如首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的座右铭是:“世界的艺术家用最好的创意表现最现代的世界海报”,体现出主办方对设计展览在文化层面上的期许和艺术评价的话语权,也正是基于对国际设计展在专业评价层面的认可,此类展览往往也吸引国际上高水平的设计师参加,其中不乏国际知名海报艺术家。中国近三十年来也举办了一些重要的国际设计展,如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平面设计在中国等,这些展览吸引了大批中国以及国际设计师的参与,对设计界来说非常有效地推动了设计发展。2009年两年一度的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召开,其间举办的各种设计展览和论坛,观众云集,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自主创办的国际性展览和举办国际会议体现了时下中国设计领域具备和国际交流、表达自己文化立场的能力,促使设计艺术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多元价值的自主表达,对话语权构建起到了重要影响,这无疑也展现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国际性展览作品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现代招贴作品作为一种视觉文本为信息传播和形象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程,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阐释力,能够激发人们对国家形象的想象。在改革开放前,以弘扬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画在对内和对外的宣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这一时期宣传画所展现的视觉形象也塑造了当时的中国国家形象。然而,比起过去相对单一的宣传画而言,现代招贴设计在对外传播中所展现的多元而丰富的视觉形象,对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首先,它体现了中国视觉文化融入国际社会,并反映了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改革开放前,在对外和对内宣传中,宣传画经常运用一些相对固定的形象,如英雄人物、国家历史文化符号等较为显在的象征形象去构建国家形象。这种方式在对外传播时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使人感到艺术表现上的匮乏。苏珊·桑塔格曾评论当时的中国政治平面艺术具有神圣化了的幼稚感。(14)这种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创作方式后来也引起了许多创作者的反思。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反映在招贴设计中就出现了对旧模式的反思和新方式的探索,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要,从而不断涌现了许多佳作。“1998年墨西哥第五届国际海报艺术双年展上有14位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入围(包括香港)。由于中国的入围海报作品设计质量之高,以至于国际评审团决定授予中国一项‘JoseGuadaluepePosada’金奖的特别荣誉(在以前历届墨西哥国际海报艺术双年展上这项特别荣誉金奖只颁发给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海报设计艺术家个人)。”(15)在20世纪90年代多位设计师以高质量的作品入围国际性展览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体现出中国现代视觉文化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赢得了国际社会尊重。如今,各大国际海报节同时入选多为中国设计师作品已经屡见不鲜。其次,作品促进中国文化符号的国际流动,有助于从国家形象内涵出发,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形象。“象征符号的跨国流动构成了讨论艺术中的国家形象的现实语境。”(16)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设计艺术以视觉符号塑造中国形象正是在延续性和当代性两个方面的结合中进行。中国历史久、地域广、民族多,国家形象在艺术中的表现有着历史形成的丰富元素。自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这一历史背景为以新的视角来诠释符号、建构形象提供了时代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讲,当下国家形象的塑造,呈现的不仅是当今的中国形象,还包括对历史中国形象的解读,这自然会影响到设计艺术在创作中会以自己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来进行,通过对中国文化象征符号的重构,以各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来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促进文化符号在国际上的流动,增强文化符号的接受和理解,传达出新的时代信息。陈绍华先生作品《九二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两条扭结在一起的腿,典型地说明了这一问题,也表明设计形式上的创新与整体性的中国艺术和不断变化着的外部世界保持着互动,正是在这样一种双向互动进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再次,招贴艺术以普通题材和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建构国家形象是其现时代塑造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参与国际性设计展要比参与国际性艺术年展灵活,参加国际性艺术年展的艺术家或团体一般会经过国家的严格筛选,如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人员都是所在国精心挑选的。而国际性设计展大多是设计师根据展览要求自行投递作品,作品题材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并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的内容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能真实地反映民生,体现这一阶段普通人对自身周围世界的感知,进而多角度折射出此时期的国家形象。“它们就像本雅明所说的‘星从’,是由无数个别的艺术形象缀连而成的对他者形成的丰富印象。这才是一个真实可信并引发他者更多关注和兴趣的国家形象。”(17)这些丰富的艺术形象是设计师直面自己的生活环境,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来表现日常生活,不同的符号选择,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情感表达形成的合力反倒更真实地再现了国家的生活形态,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时代性,国家形象自然也隐含其中。四、结语在跨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领域构建国家形象有着各自的特征和渠道。国际性设计展览具备专业性、媒介性、事件性,在这样一个传播环境中,招贴艺术深入解读文化符号,传播时代信息,以鲜明的视觉形象表征了中国现代的社会境况和文化观念,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文化符号在他者中的解释、接受与传播效果,看到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中国国家形象,促进利用展览这种传播方式在国际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话语权,让他者认识到现时代的国家形象,使国家形象的建构效果最大化。

作者:李新昌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