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招贴设计范文

招贴设计精选(九篇)

招贴设计

第1篇:招贴设计范文

从信息传播者角度来看,当今的设计已经不是信息单向性的强制陈述与表达,也不是单纯传达信息传播者的意图,而是需要受众的参与反馈,同设计者产生互动与交流,将受众对作品信息的感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产生共识与共鸣,强化了信息传达;从信息受众者角度来看,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单一视觉体验,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信息传播者与受众都需要更多且不同渠道的信息传达方式,如听觉、嗅觉、触觉等,来构筑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另一方面,随着数码产品、电子图书、电脑等科技产品所带来的便利,让人们的大部分生活在“指尖中滑动”,并逐渐替代了绘画、书法、阅读、弹琴等传统生活行为所带来的不同感觉体验,通过多感设计在作品中的融入,也可重新唤起人们感知体验的乐趣,这是时代给设计带来的新思考。因此,将多感意识融入平面设计中,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平面设计自身提高的需求。

招贴是平面设计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信息视觉传达的一个载体。招贴已不再是单纯靠视觉感知来进行信息传播,时代赋予平面设计新的范畴与内容,也会反映在招贴中,这就需要信息传播者在把握信息传播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方式的表达。设计师除传统视觉表达外,还应该将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觉体验融入作品中,让受众不仅通过眼睛阅读,更要通过手的触摸、耳朵的倾听、皮肤的感觉去体验,使受众的行为与心理都参与到信息的体验与构筑的过程,这样受众才会对作品信息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感受,从而与设计师产生共鸣,强化信息传达的目的。[2]因此,多感设计导入招贴的过程,需要设计师本身对于传达信息内容进行深入解读,选择适合该信息内容的感知表达方式并结合视觉效果进行设计。图1所示的某国外户外啤酒招贴就融入多感设计的思路,招贴内容虽是以纯粹视觉传达为手段,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注重了动态效果的瞬间表达,以及环境与材料本身的特性,通过视觉给受众一种动态感知的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产品具有诱惑力的特质,让受众者具有体验的冲动。这种通过多感的体验结合单纯视觉表达是很成功的设计。

现代印刷工艺不再只是单纯停留在色彩的研究与使用上,不同的材料与印刷工艺相映成趣,形成不同的视觉以及触觉、嗅觉等感知体验。激光雕刻、手工车线、彩葱、植绒等现代技术无时无刻都在促进印刷工艺的提升。这些新兴的印刷工艺已经在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使用,但在招贴中使用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多感设计意识的导入,造成设计意识还是以视觉感知为中心,围绕二维画面的视觉表现进行创意设计,忽略了现代印刷工艺所带来的不同感知体验。另一方面则是缺少对招贴成本的投入,以视觉画面效果为前提,采用普通的印刷方式与纸张,使得招贴的表达方式较为单一,让受众对招贴的兴趣随之淡化。而招贴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更胜于包装、书籍等其它平面媒介,因此,强化招贴信息的传达,融入多感设计意识,结合多种现代印刷工艺,是现代招贴发展的新要求。

1.激光雕刻———心理感知的表达激光雕刻切割工艺,优点是产生精确与平滑的切割图像,并且切割的深度也可以调整,既可以穿透镂空,也可轻度切割产生特别的触感。激光雕刻的点阵雕刻与矢量雕刻决定了画面不同的表现效果。点阵雕刻以圆点为雕刻原型,以圆点构成画面效果,画面的立体感通过不同圆点大小结合进行表现。点阵雕刻的运用多结合二维图案作为主画面的招贴,通过点来构成画面,让圆点的效果在视觉生理空间中进行混合产生图像;矢量雕刻则是进行任意图形的镂空雕刻,它充分发挥了镂空的最大功能,可以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程度。两种激光雕刻工艺在招贴中的使用,就是要借助雕刻镂空效果来强化招贴的心理感觉,将经过激光雕刻的招贴布置在有别于招贴纸张质感与颜色的场合时,能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如水泥墙面、砖墙面,玻璃幕墙,通过墙面的不同质感与招贴的透叠表现,结合招贴的主题产生的心理效果也是不同的。像水泥墙面的厚重感、砖墙的历史感、玻璃面的现代感,让招贴在视觉效果外给受众带来其它的心理感知体验。并且可通过触摸镂空感受到墙面的不同质感,增加了趣味性。激光雕刻还可结合灯光效果,将招贴形成一种剪纸的方式进行表现,配合光源的作用而产生另一种视觉感与三维的空间感。图2中的明信片创意设计,就是在灯光的作用下,配合激光雕刻的工艺产生了光影的空间感,把原本只是二维的图案设计立体化,这种表达方式完全可以运用到招贴中,使招贴通过心理感知进行信息表达。

2.彩葱工艺、植绒工艺———触觉感知的强化触觉感知是除了视觉感知之外,最能采集信息的感知方式,受众通过手指、皮肤与物体的感触,来体验不同的信息传达,产生互动与共鸣的感知体会。在现代书籍与包装设计过程中,都很重视与强调受众的触觉体验。如彩葱、植绒、凹凸压纹等这些新型印刷工艺,逐渐被研发与使用在这些领域,产生不同的立体质感,给受众以不同的触觉感知体验,通过多途径的感知来增强对于作品的信息构建。彩葱工艺在书籍、包装上被经常使用,它是在印刷油墨未干燥时,在表面铺设彩葱粉,油墨干燥后形成颗粒状的彩葱效果,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体积感与光泽感,特别在用手触摸时会感知颗粒的凹凸效果,适合用于表达高贵典雅、柔和的气质。在招贴中适合艺术展览、演奏会等一些高雅艺术为主题的创意表达。在招贴设计过程中可结合彩葱工艺对重点文字与主要图形的突出与强调,受众不单通过视觉感知信息,更可通过指尖的触摸来体会作品中细腻与温润的气质。植绒是在物体表面通过高压静电感应技术原理,将纤维绒毛附着于涂胶表面,待胶凝固后形成具有绒毛质感的表面,增加了印刷物品的厚重感与立体感,特别是绒毛的质感所带来的体验与纸张的质感产生鲜明的反差,而且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厚度与颜色。这种工艺应用在招贴中,便可用于模拟各种自然环境的质感,森林树木、非洲草原等以及各种动物绒毛。环保、保护动物等公益类型题材的招贴就能很好的发挥植绒工艺的效果,让受众通过皮肤的接触来唤醒自身记忆里类似的感知体验与印象,再通过招贴画面信息的准确表达,重叠各种不同的感知体验,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信息记忆。

作为二维视觉图形语言为主的招贴,可以通过与现代印刷工艺的结合进行信息的多感表达与传递。还可在二维视觉表达的基础上,融入时间感与空间感表达,强化招贴信息传达的互动性与多感交叉体验。招贴在时间感的表达方面,可借助不同时间、物体的不同状态与特性、光影效果的变化、时间流逝过程物体中形态与本质的变化等方法,来实现时间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招贴二维视觉的基础上,加入随时间变化的元素,受众能感受到时间感所带来的动态信息,得到视觉与时间或的多重感知体验,让招贴更加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与欣赏性。国外一户外麦当劳招贴就是借助光影效果来体现招贴的时间感,通过具有麦当劳标志的指针在太阳光线作用下产生的影子,在不同时间指向不同位置的特点来传递不同的信息,告诉人们不同时段应该吃什么,或者那个食品有特价优惠的动态信息。整体招贴效果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配合光影效果来传达时间感,使得信息传达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第2篇:招贴设计范文

招贴设计中的排版设计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将版面的构成要素(图形、文字、标志、色彩等)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创作出既具有新意,又能完整表现主题的招贴作品。招贴设计中的版式主要有3个构成要素:图形、文字和色彩。

1.1图形要素

图形是排版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者根据抽象理念,以一定形式呈现的视觉形象。图形同文字一样,在招贴设计中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而存在,在图形中需要含有一定的信息量,这些信息通过图形传达给观者,从而实现图形的信息媒介作用。在招贴中,图形是引起观者注意的重要素材。图形本身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可以有效地吸引人们的目光,激发人们的兴趣,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招贴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招贴设计中,图形并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还是一种象征,图形中蕴含有设计者的文化理念与内涵,观者通过对图形的理解来了解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将设计主题蕴含于图形中是招贴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

1.2文字要素

文字是招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招贴中都可以见到文字。相对于图形而言,文字的表述更加直白,通俗易懂。在招贴设计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是向观者传达招贴的主题以及相关的各种信息。因此,文字的排列和编写应该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力求做到清晰、简洁,但又不乏个性。一般说来,文字的个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简洁有力、深沉厚重、新颖独特、典雅大方、挺拔秀丽等。不同的字体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招贴设计的排版时,设计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风格的形式。此外,设计者还可以对文字的字体、大小、间距等进行控制,从而获得最佳的表现效果,使观者能够在文字的引导下更好地体会招贴的内涵和精神。

1.3色彩要素

色彩在视觉的吸引上具有显著的效果,产生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大,因此,在招贴设计中要注重对色彩的使用。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色彩也不例外。因此,在使用色彩时应该谨慎,以防观者产生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运用色彩进行版面设计时,色彩的运用要单纯,色彩的运用越少,纯度越高,视觉感受就越纯粹,版面设计就越容易吸引人的目光。而在运用多种色彩进行设计时,应该使色彩的表现具有层次感,这样更容易产生节奏和韵律,也更方便阅读。此外,在招贴设计时可以通过色彩对比、色彩互补、色彩分散等方法来增强色彩的表现力,使色彩的视觉冲击更强烈。

2、招贴设计中排版设计的特点

2.1排版设计的简约性

观者关注招贴的时间在2s左右,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吸引到观者的目光,招贴的形式必须采用简约式风格。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简约的形式很容易被人们的视觉所接受,并且更加深刻和快速。因此,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设计者需要对图形、文字等进行最大限度的概括。

2.2排版设计的图文结构一体性

随着招贴设计的不断发展,“图形、编排、观念”三者一体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图形和文字在招贴设计中逐渐形成一体化。现代招贴设计与早期的招贴设计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对图文的重视程度不同。早期的招贴设计重图轻文,而现代招贴设计趋向于图文一体化,文字的表现地位上升,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表现语言。

2.3排版设计的艺术性与逻辑性

无论在版式中采用了图形还是文字,招贴设计的主题都应该非常明确,图形与文字都要围绕着主题展开。在进行版式设计时,画面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和节奏感,给观者一种舒适、轻松的视觉感受,同时又能感受到信息的一致性与条理性,不至于使观者觉得整个招贴的信息杂乱无章,分不清哪一部分是主题。招贴的版式设计要遵循主次分明、注意整体、虚实得宜的原则,对招贴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系统的设计,从而达到逻辑上的一致性与合理性。

2.4排版设计的个性化

优秀的招贴设计作品不仅能完整地表达出主题思想,也能体现出作品的个性,包括设计者本身的个性化风格,以及作品的内容与文化内涵。招贴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要体现出设计者独特的设计风格,在版式设计中追求独特、新颖的个性表现。当前,招贴的个性化正在逐渐的发展中,这种既没有商业性质,也没有大众宣传性质的改变使招贴逐渐从商品蜕变为艺术品。美国的詹姆斯•维克多、波兰的华西莱温斯基等都是独具个性的招贴设计师,他们发展了多种多样的招贴设计风格,促进了招贴设计的个性化发展。

3、招贴设计中排版设计的视觉流程

招贴设计的目的是使其主题在瞬间被关注,因此,设计者在进行招贴设计时需要对各个构成要素进行排序,使观者在阅读时能够按照设计者的设计方向和顺序作视觉流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招贴的主题。一般情况下,视觉流程包括3个阶段:总体感知、局部感知和最后印象。

3.1视觉流程的规律

人们在观看一幅招贴作品时,通常会用很快的速度将整个画面浏览一遍,然后着重关注其中可视性比较强的设计元素。在浏览画面时,最普遍的视线流动方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左上沿着弧线向右下流动,而在进行排版设计时,设计者需要根据招贴的内容、设计风格等对视觉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通常,设计者可以通过强化外形、大小、色彩等元素的对比手法,使版面更具层次感,从而对观者的视觉进行有效地引导。

3.2视觉流程的方向

视觉流程的方向主要有3种:单向流程、曲线流程和反复流程。其中,单向流程是最简单、最普遍的一种流程方向,运用到招贴设计中具有简洁、直观、现代的表现效果。曲线流程与单向流程相比要复杂一些,但曲线流程方式更具动感和节奏感,设计出的招贴作品更有韵律。反复流程是以相同或者相似的元素进行连续排列,从而使观者的视线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这种流程方式于相同中求变化,使招贴更具有趣味性,更有可读性。

3.3视觉流程的引导形式

目前,视觉流程的引导形式主要有2种:多向视觉流程和散点式视觉流程。多向视觉流程是将视觉元素按一定的方向进行设计,而散点式视觉流程采用的是具有多个视觉中心的编排方式。其中,多向视觉流程又分为4种:连续视觉流程、重复视觉流程、近似视觉流程和反向视觉流程。

4、招贴设计中排版设计的空间运用

4.1空间的运用

招贴设计是一种二维设计,而空间则是属于三维立体中的一个名词,因此,招贴设计中的空间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它指的是招贴设计所带给观者的一种视觉感受。通过对版式空间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招贴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更容易引起观者的注意。在进行招贴设计时,采用不同的空间设计可以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进行排版设计时,要根据招贴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空间运用方式,以便使招贴的内容与版式的设计风格相映衬。

4.2余白的运用

有些招贴设计将整个画面用图形和文字全部占满,不留余地,这样的招贴设计容易使观者产生视觉疲劳。在招贴设计中留有一定的余白,可以有效地缓解观者的视觉疲劳,使观者感觉到舒畅、轻松。余白作为招贴设计的一部分,与文字、图形等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设置余白既可以使招贴的画面主次分明,又留给观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

5、结语

第3篇:招贴设计范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招贴设计又有新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原西德出现了一种诗意的视觉表现方式,它的视觉处理是通过对摄影图片的拼贴组合实现的。与包豪斯时期注重视觉功能的理性设计不同,“诗意风格”不再仅仅关注版面的布局、安排和构成,而更加强调设计师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把招贴设计提到同诗歌创作一样的高度,追求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成为新的德国招贴学派的代表。追求“诗意风格”的设计师被称为“视觉诗人”,冈特•兰堡和金特•凯泽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冈特•兰堡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了大量摄影招贴,通过对摄影图片的拼贴、分解、重组、喷笔加工等处理,制造一种跨越和混合式的空间效果,表现梦幻与现实的关系,从而赋予平凡的内容以诗意的色彩。金特•凯泽是具有高度想象力的设计天才,作品具有如诗歌创作一样的自由气氛,如他设计的法兰克福爵士音乐会招贴,将古老的树干弯曲成小号的形状,以此表达爵士乐的特点和常青的寓意。这些诗意盎然的招贴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招贴设计大师。

二、瑞士招贴学派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瑞士的设计师们着手探索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具有很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因而很快传遍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的平面设计风格,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瑞士的招贴设计也深受“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注重字体在招贴中的传达信息作用。瑞士设计师喜欢把字体变形、重组,作为招贴的主要图形来使用,达到非常强烈的平面效果,如罗丝玛丽•蒂斯为个人作品展设计的招贴,将自己与合作者名字的首写字母“O”、“T”并置排列,两个字母紧靠而又独立,形象地展示出两个人的工作方式,其直接、清晰、饱满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曾获华沙招贴双年展金奖。除了重视字体设计,瑞士招贴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的次序化、理性化和功能化。

马克斯•比尔的作品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设计时首先以纵横的线条为中心,把平面空间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功能区域;然后以方格组成网状框架,将每个方格作为基本模数单位;运用数学比例进行版面编排,设计上强调次序化,将平衡、对称、比例、对比互补关系等视觉内容清晰明朗地表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瑞士巴塞尔的一些设计师发起了“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他们感到瑞士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风格有单调、刻板、缺少人情味的弊病,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在沃夫根•魏纳特的影响下,一批年轻的瑞士设计师组成了后现代平面设计集团,在招贴设计中探索新的可能性。如今瑞士的招贴艺术已非常多样化,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米修•英博顿带有传统瑞士风格的文字招贴,斯切拉瓦格看似迷乱却又迥然有序的蒙太奇招贴,尼古拉斯•特罗斯勒充满活力的爵士乐招贴,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高度重视招贴的信息传达功能,这是与瑞士招贴学派的功能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

三、波兰招贴学派

较之其它学派,波兰招贴设计起步较晚,但艺术水准极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建立了新的艺术和设计教育机构,把招贴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赋予它独立的艺术地位,使这一形式得到迅速的发展。除了政治宣传,招贴还大量介入文化领域。在波兰,马戏和电影都得到国家的扶持,对它们来说,招贴是最实用的宣传工具,因而对招贴设计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招贴艺术逐渐成为波兰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招贴设计师也享有特别高的声誉,不逊于其它国家的纯粹艺术家。1964年,波兰举办了第一届华沙招贴双年展,现已成为全球平面设计界的顶级展览,在华沙附近的维拉诺夫还成立了世界上唯一的招贴博物馆,这些都显示了招贴在波兰文化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波兰招贴设计师大量运用20世纪现代艺术的各种手法,包括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等,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手绘风格和突出的艺术水准,成为现代艺术和设计结合的典范。

第一代设计师以特列波夫斯基为代表,他擅用简单形象直接表现主题,如他在1953年设计的反战招贴,让一颗正在投落的炸弹占据画面主体,炸弹轮廓里显现出被摧毁的城市,视觉效果强烈,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反战招贴之一。第二代设计师首推亨利克•托玛泽维斯基,他是波兰招贴学派公认的领袖,一生获奖无数,在几乎所有重要的招贴展上都获得过金奖。他的招贴设计色彩明快,图形生动活跃,装饰性强。第三代设计师在艺术手法上更加成熟,风格上也有所变化,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隐喻方法和超自然的形而上的设计趋向。他们反对设计的程式化,认为波兰招贴应该朝着更加艺术化、个性化的方向前进。这一代设计师中名家辈出,以莫罗多让尼克影响最大,其作品植根于波兰传统文化,笔触豪放粗犷,色彩纯净明亮,构图和笔下的人物充满欢快的情调,清新而富有诗意。他在1993年为全球青年论坛设计的招贴,用飞奔的骏马象征青年,寥寥数笔,一气呵成,配合欢快活泼的手写字体,展现出青年人特有的活力。

四、美国招贴艺术

美国的招贴设计受到欧洲,特别是瑞士国际主义风格的极大影响。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全球性扩张,需要一种能够促进国际交流的平面设计风格,来帮助他们在海外市场树立企业形象,促进销售。瑞士国际主义风格恰好符合了这种需求,被美国设计师广泛采用,成为垄断美国设计二十多年的主流风格。由于美国人性格开朗、幽默,所以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也较欧洲有所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貌,以纽约的“平面设计派”为代表。保罗•兰德是纽约平面设计派的开创者,他对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设计虽然应该遵循功能主义的高度次序性,但同时也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引人注目的、使人喜欢的。1984年兰德为IBM公司设计了形象招贴,用眼睛、蜜蜂和文字“M”代替公司的标志,表现IBM多年来一直在关爱消费者、辛勤工作和锐意创新,图形简洁、生动、诙谐,传达信息准确,是美国招贴学派的经典之作。

在保罗•兰德设计方法的启发下,纽约设计师开始在招贴设计中将欧洲的理性与美国的活泼结合起来,如布兰布利•汤普逊在版面编排上注重纵横的编排结构,注意视觉传达的清晰,在图形和字体的处理上则非常自由,妙趣横生。纽约“平面设计派”的设计实验后来影响到整个美国平面设计界,成为美国招贴学派的中坚力量。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美国的一批设计师组成了“图钉”集团,用摄影和插图混合的手法来设计招贴,表现自己的观念。他们高度重视各种设计元素的协调统一,风格活泼、自由,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模仿,主要设计师有西摩•切瓦斯特、米尔顿•格拉塞等人。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怪诞招贴”运动席卷美国,是当时激进的反主流文化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反映,招贴中的图形和字体被处理成弯曲的线条,色彩狂放、艳丽,带有“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图钉”派和“怪诞招贴”运动使美国的招贴设计风格趋于多样化。

五、结语

第4篇:招贴设计范文

图形、文字、色彩是组成招贴设计的三大元素,多数情况下人们观察一幅海报,首先注意到的是图形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将图形的面积占据画幅的大部分版面。一般来说,图形的形象化特征在招贴设计中传递信息要比文字直观、迅速,能够跨越地域限制、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方面,更能抓住观者的眼球并传达信息。本文从图形的来源、发展,以及国内外优秀海报设计作品案例等方面,通过创意表达、视觉表现等角度探究图形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

图形元素;招贴设计;创意表达;视觉表现

一、图形的来源及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洞穴中、岩壁上刻画生活场景、劳作、狩猎的画面,在龟背、兽壳上刻画祈求神祇保佑、占卜吉凶的文字图案,在陶器上描绘人类长寿、丰收、纳吉祈福的形象,在青铜器上雕刻辟邪的兽面纹饰……这些图案,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为这些简单的符号和图画是人们记录思想、意识等活动的有效手段,不追求写实,只是记事符号,其形态更多地体现了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图形在中国传统的概念中解释为“图样”之意,指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画记号,是区别于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图形设计具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作用,又可满足信息传播、技术、生活等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图形设计风格不断更新,已然成为平面设计中的核心内容。表现形式也已从平面走向立体,包含静态画面、动态影像并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探究招贴设计中图形元素在创意表达和视觉表现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

二、图形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招贴设计是户外媒体广告的主要形式,户外广告媒介的主要特点是在公共场合,时间相对较长,尺寸大幅,画面大,信息内容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在传播过程中户外广告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受关注的时间相对短暂,只有几秒的停留时间,为了让来去匆匆的人们能够在万千世界中发现这个广告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招贴设计在创意表现和视觉表达方面就应该独特、精美、细致、醒目,突出图形的艺术魅力。

(一)创意表现

每幅招贴设计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因此图形设计必须体现内容传达的主旨。招贴设计中的创意表现形式直接决定了其艺术品味,好的创意设计能够明确地表现招贴的主题思想,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体现出独创性的意念和新的构想。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招贴设计作为传统广告媒介的主体地位也稍显弱势,对招贴设计的图形信息元素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具备信息容量大,信息传达准确、有效,视觉形式单纯、简化并容易记忆等特点。招贴设计在西方社会发展较早,分商业招贴、工艺招贴、政治招贴、文化招贴等,不同的分类所要追求的效果虽有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类设计都是为了向大众传播信息,树立社会形象。波兰的招贴设计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力,波兰海报往往具有艺术家强烈的个人风格,设计理念更加大胆和开放,创意表现风格多样,色彩对比直观强烈。《卡萨布兰卡》三款波兰版系列海报设计中,最左边的电影海报设计具有浓厚的波普艺术风格,块面分割直观,运用平面化处理风格,颜色运用大胆夸张,主打的是亨弗莱•鲍嘉对英格丽•褒曼说的那句经典台词“Here'slookingatyou,kid”。中间海报设计简约,主体元素黑手枪凸显影片风格与主题内容,背景红、白、蓝三色则呼应影片的时代背景——法国抵抗运动时期。最右边的海报和卓别林电影海报风格一样,风格也统一,以红色做底,选取了亨弗莱•鲍嘉标志性的礼帽加香烟元素,诙谐幽默。

(二)视觉表达

色彩是无声的语言,语言简单、明了,能直接表达情感,是设计作品视觉表现最有影响力的因素。色彩在招贴设计中不仅能刺激人们的视觉,还能辅助图形文字传达准确的信息。在招贴设计中,色彩设计必须能达到吸引行人的目的,画面色调处理简洁、响亮,合理地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对比关系,在引起人们视觉注意的同时强化招贴主题思想。日本著名招贴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代表作品《胜利》是招贴设计中图形设计最成功的代表,这幅作品在国际招贴展上屡获大奖。对角线设计的黑色炮膛中飞出一颗子弹,但子弹的方向是转向炮膛的,图形呈对角线设计,大胆、醒目,背景设置成黄色起到警示作用,寓意挑起战争的人们最终将自食恶果,整幅画面的文字“VICTORY”起到了均衡画面的作用,将我们的视线引到图形上,点明了创意,突出了主题,传达了信息,简约而不简单。德国著名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善于运用纯色来表达主题,他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豆系列招贴设计作品,均以土豆作为主要表现元素,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堆砌……常用红、黄、蓝三原色的高纯度色调将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强烈的对比色将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立邦漆的招贴设计作品——“处处放光彩”,用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纯洁、可爱的儿童肢体为元素,展现立邦漆明艳纯粹的色彩,鲜活生动对比强烈,很好地体现了其产品特色,吸引人的视线,传达了主题。这种设计作品给人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与感受,作为户外招贴设计广告,一目了然、记忆度高、识别力强、传播力广。

结语

图形作为招贴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在信息社会的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我们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我们应积极拓展招贴设计的表现空间。从简洁、概括、视觉冲击力等方面多多思考,以一种设计的理性思维去表达设计的行为与过程,既要规范又要适应时展的需求,将图形艺术表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信息传达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訾春花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第5篇:招贴设计范文

水墨作品是一种性情与品格的表达,其用画的形式表现了一种物我合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展现了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与情感归属,这就是水墨意蕴。水墨作品一般可以从3个方面来表达其意蕴,即色彩意蕴、形体意蕴、文化意蕴。

1.1色彩意蕴

色彩意蕴在于和谐、统一。传统水墨作品中色彩为黑白灰三色,虽然单调却内藏无尽变化,生动且富有层次,可表达出物的神韵。现代水墨设计,见图1(摘自百度图库),由于更多的色彩加入其中,使得原本黑白守旧的画面有了中心点,在和谐统一的画面中多了一种变化,具有“黑白生万物”的动态效果,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之道。新的水墨色彩作品是色彩意蕴的一种再创造,在黑白世界中衍生新的事物,反应出虚虚实实、变幻莫测的中国艺术精髓。

1.2形体意蕴

水墨元素的形体特点为简洁并富有神韵。形体的美感可以赋予事物整体灵感,达到“寓神于形”的艺术效果。例如作品《虾》,见图2(图片摘自昵图网),该作品虽由短短几笔构成,却将一个正在准备向前游动的虾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如果虾是采用画成直线的方式,而不是这种弯曲的,则会丧失灵气。水墨线条勾勒出的虾有粗的地方,也有细的地方,粗细的结合显得简洁而富有变化。简洁而又有灵气是对形体的最高评价,没有形则没有神。

1.3文化意蕴

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将意境以水墨画或其他水墨作品的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不胜枚举,其根本原因在于水墨艺术拥有独特的中国韵味。这种文化韵味是指人与笔、笔与墨、墨与色、色与形、形与人的高度统一,寄情于形,却又超脱于外,在黑白灰三色叠加的效果中透露出水墨特有的气与韵。在水墨作品的整体构图中,还包括中国知白守黑的传统观念,五行相生、道法自然的养生理念,令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水墨作品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价值认同。

2水墨意蕴对招贴设计的启示

2.1水墨意蕴与招贴设计的起源

水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而招贴则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广告宣传形式,为了符合社会的需求,使中国传统艺术得以广泛的宣传和使用,因此将具有东方特色的水墨艺术融入到招贴设计中。最早将水墨应用在招贴设计中是在宋朝时期,是由雕刻印刷艺术进行大量印刷制得的,此后有越来越多的商人效仿,直到国外的招贴设计引入中国后,传统的水墨招贴渐渐落寞。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也逐渐发现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加入水墨意蕴的招贴设计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被广泛应用起来。

2.2水墨意蕴与招贴设计的交融

20世纪初期,由于东西方思想开始发生碰撞,中国设计者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招贴设计中。设计者并不再拘泥于古板的传统印刷文字与简单的图画,而是将水墨工笔人物画、水墨山水画应用到招贴设计中,甚至有些还添加了更多的颜色,使得画面更加丰富,这就是水墨意蕴与招贴交融的开端。随着近代民族工艺的崛起,对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招贴设计的需求量增大,因此设计者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招贴设计的融合。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艺术资源,简单却不失内涵,意蕴悠远,与中国想向世界展现的形象不谋而合,备受设计者们的推崇。由此可见,将水墨意蕴融入招贴设计中是可行的,并有助于中国文化的推广。

2.3水墨意蕴对招贴设计的启示

从水墨意蕴在招贴设计中的发展不难看出富有传统文化精髓的意蕴之美是人们所推崇的,因其能展现出现代社会追求的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能将设计者要表达的思想放大化、深刻化,富有美感。这种融入了文化的设计能够触发人们的主观情感,使人触景生情,联想翩翩,并回味无穷。中国水墨意蕴具有“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的一大艺术特点,通过寥寥几笔就能绘出设计者对生活的态度,对天地造化的理解,能够让观者只通过设计作品便能与设计者交流互动,弥补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招贴设计中的空白。

3水墨意蕴与招贴设计的融合与运用

3.1形式的融合与运用

艺术形式在于创新,此道理同样适用于水墨作品的招贴设计。将水墨意蕴融于招贴设计中并不一定要求其全部都是水墨作品,也可加入设计者自己的思想,或加入与主题中心不违背的事物。如作品《奔马》,见图3(图片摘自百度图库),将奔跑的马的剪辑图片放入到水墨设计中,色彩搭配上并不显得突兀,且保留了水墨作品的性质,整体效果十分雅致,富有东方艺术特色。

3.2色彩的融合与运用

色彩是吸引人们关注的主要元素之一,传统水墨作品中的黑白灰三色在众多优秀的招贴设计中略显单调,因此,现代水墨作品设计中经常会添加胭脂红、玫红、葡萄紫、靛青等颜色,增强视觉冲击力,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靓丽色彩在水墨作品中的运用要注意绘出过渡阶段,不能直接使用,否则易出现违和感。如作品《花朵》,见图4(图片摘自百度图库),不再以黑白灰为主题,而是以玫红为视觉中心,经典色作陪衬,花朵边界用灰色晕染,色与色之间得到融合,达到水墨艺术的无界美感,使得水墨招贴作品明亮却又有墨色的深沉,增强了成片的晕染之美。当然,在同一幅水墨画中也可以添加更多的颜色,不必拘泥与一两种色彩,如作品《彩蝶》,见图5(图片摘自百度图库),用其他颜色替代了黑灰二色的作用,使得画面更加明亮。这样的作品如今大受欢迎。

3.3构图的融合与运用

水墨意蕴在招贴设计融合的过程中,构图的运用是值得思考的。水墨作品中的构图非常有特点,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对于艺术作品结构的一种审美方式。因此,将水墨作品融入招贴设计时,需要对其画面的整体构图进行精心安排,要表现出虚实结合、无界深远的灵动效果。一般的水墨作品设计构图为主观构图,以自我为中心,自由安排事物位置,以表现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想法。构图不需要繁杂的花样,通过简单的水墨线条就可勾勒出大小错落的图形,在整体画面中留出主次分明的空白空间,使得观者拥有想象空间。水墨画中对空白的应用是招贴设计中非常值得借鉴的,看似空白的地方,却表现了更多不能表达出的事物,符合现代简约风格的设计。

4结语

第6篇:招贴设计范文

一、淮安特色图像的梳理与分析

从淮安的地域位置及文化遗存来看,特色景观多以历史名城而更具吸引力。古楚州的山、水、河、湖等景观,的诞生地、故居,吴承恩的故乡,构成了淮安名人荟萃的地域特色;在传统美食中,淮扬菜在淮安颇具特色,如钦工肉丸、平桥豆腐、软兜长鱼、文楼汤包、楚州茶撒等等;古城风貌建筑较多,尤其是漕运历史悠久,享有壮丽江南第一州之美誉。对于淮安特色图像的梳理结合以下思路展开:一是从城市特性上来寻找大背景和大形象。针对淮安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及文化底蕴,从构建淮安文化品牌上强化地域特色,如从名人故居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的延伸来体现城市招贴设计中的光环。同时,在名人故里针对吴承恩与中国名著之间的关系,从文化形象上来推进其对城市招贴设计的积极渲染力,再由罗贯中、施耐庵等也曾在楚州客居,这些史料也可以对城市形象设计提供素材。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淮安的漕运历史,将“北有长城,南有运河,看淮安运河,览苏北古城风貌”融入城市招贴设计中,更能够提升淮安的旅游产业发展。

二、特色图像在城市形象招贴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形象的构建与营造是城市整体化精神风貌的展现,对于城市形象招贴设计来说,以具体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为背景,从中来展示城市形象的内涵与底蕴,在提炼与塑造中彰显城市发展特质。淮安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这些朴实、自然、纯正的特色元素将对城市人文景观的设计进行完美的诠释。

1.淮安特色图像能够增强城市的视觉辨识。一个城市就像一本书,而城市的点滴构成了书的内容及整体。对于城市形象招贴设计来说,借助于城市地域特色图像元素,从其艺术化和概括化中来表现城市的艺术风格,增强城市的人文特色。故居作为部级保护单位,在淮安的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位置,以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形象作为城市招贴设计的要素,从中来凸显城市定位,带动淮安旅游形象的树立就是突破点。如北京的城墙文化、成都的茶文化,天津的瓷屋文化等等,都从人文环境要素的视觉辨识中凸显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更多的宣传感染力,也构成了城市形象招贴设计的思想命脉。

2.淮安特色图像有助于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特质。地域文化是构成城市人文艺术的主体,任何艺术创作都要从生活中来选择素材。淮安的传统文化也是丰富的,楚州区博里镇的农民画从艺术风格上借鉴传统剪纸、刺绣艺术,并从民间艺术文化积累中体现独特的艺术韵味。楚州东乡的仇桥镇更以其杂技而名震天下。追溯其民间杂技的发展渊源,从最初的田间休息表演到杂技队的出演,1999年获得省级民间艺术之乡称号。金湖县闵桥镇的秧歌曲,以其浓郁的地方风格,特殊的演唱方式,受到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的高度评价。可见,从城市形象的构建中,对于地域特色图像的挖掘与整理,从文化的历史性和说服力上来组合和推广,为城市形象招贴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淮安特色图像能够促进城市风格的塑造。招贴设计在应用中需要激发欣赏者的情趣,要能够从视觉传达中吸引眼球。对于视觉心理的分析与应用有助于帮助设计者从招贴设计中融入思想和情感,以更直接的方式传递审美意境和艺术感染力。欣赏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是短时间的,而特色图像能够在表达情感和特定含义中更具代表性,巧妙地组织和融合视觉语言,从城市风格、文化特色上进行针对呈现。城市招贴设计中地域特色化景观图像的融入,能够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构建城市的文化缩影,让城市在前进中驻留历史的风采。我们在淮安文化的采集与梳理中,其独特的餐饮文化淮扬菜风格是城市独特艺术气息的体现,而这些元素的融入,也有助于从文化的传承中增强地域特色。如淮安的洪泽老子山镇的渔鼓舞,在其舞蹈形式及艺术表现上,左手握鼓,右手执槌,边唱边敲,再配上优美的旋律、切近民风的捕鱼动作,更能表达浓郁的渔民生活气息。

三、淮安特色图像在城市形象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形象招贴设计的目的在于传递文化,特别是对于图形的创新和文化的延伸上,要能够从招贴设计中综合地方性和民间性、传统性元素,以提炼和再造城市新形象。

1.借助于淮安特色文化元素来挖掘与提炼艺术形象。在表现地域文化特色中,从城市形象招贴设计的取材上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图像,并从中进行艺术创新和提炼,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创城市文化精髓的再造。对于地理要素的挖掘,如淮安的地理景观、古城风貌、漕运遗址等元素,从其鱼米之乡的美誉到独特地域图形的艺术构思,以表现城市特性。在设计中,可打破传统要素间的结构关系,从放大或局部切割、重叠、错位中进行重构,以形成地域特色的视觉冲击力。如秧歌舞中的跳跃形象与歌唱形象的融合,表现出金湖秧歌的独特风采。

2.对淮安传统文化要素的利用与开发。城市传统文化元素在地域人文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文化传递的载体,其字形、图案、结构等艺术感染力更能从招贴设计中表露出城市的精神内涵。如借助于苏州的“苏”字,从“鱼”与“禾”的字形变化来融入招贴设计创意,从视觉表现上借鉴甲骨文的造字之法,从而将苏州的地域物产与古朴的自然风韵进行完美呈现。淮安的美食是其地域历史文化的沉淀,从美食中开发出设计要素,如对淮城蒲菜、博里羊肉、平桥豆腐等淮扬名菜的艺术提炼,从中来彰显楚州的美食感染力。

第7篇:招贴设计范文

关键词:图形;招贴设计;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32-01

一、图形

(一) 图形的涵义与功能

图形是一种形象和色彩来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它能超越国界,排除语言障碍并进入各个领域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人类通用的视觉符号。

图形具有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功能,使人们易理解的看度功能以及将视线引向文案的诱导功能,将不同的图形通过创造行组合二产生新的图形语义,具有深刻的内涵。

(二) 图形具象和抽象表现

具象和抽象是招贴设计最基本的表现方式。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具象和抽象一直都在护卫影响,并行发展的,它们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故在实际运用时,两种表现方式有时会同时出现或互为融合的方式出现。

具象图形在人们的心中有一种亲近有趣和感人的魅力,她是人们乐意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式,运用具象图形来传达目中观念或产品信息,往往会去的较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在招贴设计中,抽象表现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既可以表现范围很广泛的。它既可以表现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题材,有可以表现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题材。

二、 图形设计的原则

图形设计应祖训“阅读最省力”的原则,形象要高度简介,富有创意。直观形象性的图形阅读越省力,就越能增强它的被注意,并使人们产生明确而又深刻的印象。

图形的形象要符合理,做到情语理的高度统一。情景交融的形象有助于人们感情因素的积极参与,形象的情感色彩越浓重,则能激发起人们的兴趣并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 文字

文字是一种交流思想和表情传达的工具。在招贴设计中,它肩负着视觉传达观念与信息的重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字包括文案设计与字体设计两部分。文案设计有明确的语义传达作用,是对主要内容的提炼、产品特征的说明,它侧重于设计的内容。

(一)文案设计

文案设计的内容包括标题、正文、广告语、提问。文案的写作要根据广告策划,招贴主题、创意的需求进行编写,注意思想性和真实性,力求简明易懂、语义深刻并具有交情的说服力合艺术感染力。

标题是编写招贴主题的短句。成功的标题具有强烈的吸引效果,往往能够吸引并打动人心的效果。标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点明主题。二、引起大众的注意力于兴趣。三、诱读正文。四、加深印象,加强记忆力。五、促进销售。常见的标题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直接性标题、间接性标题和复合行标题。

正文是标题的延伸与发挥,它的主要任务是表现招贴的主题。当成的标题引起大众的注意与兴趣后,正文则应起介绍商品、说服和推动目标消费者购买的作用。

广告语是用几个字组成的特定的宣传语句,是广告在较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的口号。广告语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引人瞩目。二、突出商品独特的性质或企业的理念。三、提高知名度。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牢记在心。

随文是指与产品有关的说明文字,它主要是起购买指南的作用,包括品牌名称、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右边、经销部门等内容。

(二)字体设计

由文字构成的字体设计本身具有独特的图形风格,以及它所具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独特的形式美,因此,采用纯文字编排设计的招贴,在世界上很快得以盛行并涌现出许多经典的作品。如根据文字本身的形式特点,通过重贴、透视、发射、夸张、变形等形式,将文字用图形的形式表现的“图形文字”,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将文字用图形的形式来形象化。

三、色彩

(一)色彩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

在招贴设计中的语言要素中,色彩或许可以说是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它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成败。色彩是富有情感化和情趣化的,能够更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情感,能够更准确的传达情感;在一副作品中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二) 色彩设计的情感与象征性

第8篇:招贴设计范文

逆向思维是创意思维设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阐述逆向思维创意形式在招贴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归纳反向思维的各种形态和具体分类标准,明确逆向思维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把逆向思维应用到招贴设计的实践中,设计出更多好的招贴设计作品.

关键词:

逆向思维;招贴设计;符号

生活中,逆向思维的应用相当广泛.早在1901年的时候,伦敦火车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吸尘器公开表演,其中被广泛运用的除尘器设计原理是把灰尘吹走,当这种除尘器在车厢展示使用时,扬起的灰尘让人四散而去.当时人群中有一位发明家——赫伯布斯,他看到此种情况,便思考吹尘不能解决办法,那改用逆向思维“吸”的方式呢?后来经过改良,负压吸尘器诞生了.通过这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逆向思维在生活中的机智,其实生活中很多发明都和逆向思维有莫大关系:削铅笔的时候,笔本身是不动的,动的部分是刀本身;于是采取反向思维,人们便设计了削笔刀;人走楼梯,行动的主体是人,而楼梯是不动的,由此逻辑,便有了电梯的诞生等等.[1]因而在设计上逆向思维的应用也是层出不穷,且富有表现力、冲击力,奠定日本福田繁雄招贴设计大师的招贴作品《1945年的胜利》,就是从逆向思维角度着手制作的的,而我们对这个作品的欣赏也因逆向思维而变得思绪激荡、回味无穷.

1逆向思维的渊源来自观念的反向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论述:反者道之动,而招贴设计中逆向思维的根源也是来自观念的反向,一般我们的教育模式和应激模式多是一种顺向思维和逻辑思维,而逆向思维就是所谓头脑中约定俗称的固定思维、习性和观点等等的镜像思维来反思问题,考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事实证明,横向思维更容易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从整个现代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出发,艺术创造者们将逆向思维的创意设计运用发展到了极致的经典作品,就是这些艺术大师们敢于打破原有的设计原则和创作规律,能另一个层面解决问题,他们在很多时候也充当了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挑战者的角色,他们因逆向思维而创造出的新价值、新标准、新意义的艺术形态,是所有设计者的榜样.

2逆向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形态逆变

相较于观念,形态逆变更强调的是一种创意思维意识,而形态更多考虑的是直接作用于大众眼球的视觉形象元素,摒弃传统的观念和设计思路,单纯从物体的形式形态上提关注图形本身的正反关系,图形悖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图形悖异是招贴设计中常用的逆向思维的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设计师的反向思维能力,将各种虚与实、主与次等理念相反相成的进行辨证统一,使得自己创作的设计作品能够产生不同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和画面震撼效果,利用逆向思维的设计方式,更容易营造一种视觉上的不平衡和矛盾感,给与受众更强的视觉吸引力,不仅如此,还能对观者带来相反的解读,在众多司空见惯的图形作品中,先声夺人,创造一种神奇的视觉魅力.可以说图形悖异主要是指形态上的形状、大小、肌理、色彩、体量结构等:

(一)形状与结构悖异:主要通过改变常见物象的外形特征或固有结构关系来吸引人们的视觉和传播信息.

(二)材质与肌理的悖异:改变事物本来的质地和肌理特点来达到视觉上的奇特效果.比如:把老人的皮肤用干枯的打低或者鱼鳞去替代,而把坚不可摧的建筑做的像面包一样松软等.

(三)比例与位置的悖异:这类图形的原则是在打破事物常见的大小比例关系或空间透视位置的基础上进行阐释.”[2]准确传递作品的诉求和主题则是图形设计的目的之所在.在众多逆向思维的悖异平面招贴广告作品中,图形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设计作品中,调动公众情绪,并与公众进行情感交流,从以上内容来看,设计可以促进整个传播过程的流畅性,更容易使设计者和受众产生共鸣,招贴的传播力度也得以增强.

3逆向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功能逆变

谈到功能逆变,可以从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出发,对其进行相关的功能处理,使其在改变原有功能的情况下,还能够适应人们对于对于作品本身的需求,变成与其本质功能不同的目的.例如,鸟笼从顺向思维来看,是用来装小鸟的,但是联系到社会的大环境,把人与鸟的位置做了一个置换,人关在笼子里,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笼子的功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逆变.正常的伞是遮风挡雨,而做个反向测试,将伞反向,伞同样可以作为容器的形态去容纳水,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生活的趣味.功能的逆变可以打破一板一眼的思维,把钉是钉卯是卯的固定思维的条框打破,这也是一种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农夫果园的广告语,喝前摇一摇,并没有从饮料的口味角度进行广告阐述,而是将其思维换了一个表达方式,把饮料具有的喝的功能阐述位一个“摇”的动作,从表面上跟产品本身并没有相关性,像是一种无厘头的表现,但实际上确是运用了反向思维的设计理念,根据对产品或物体功能的分析,大致可以把功能逆变分为:正反功能逆变;功能替换逆变和功能变异.第一,正反功能逆变.这种思维形式是将设计本身或者设计相关的功能性进行反方向的思考,使其在功能产生改变的同时还能够适应设计目的本身的逻辑要求.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吃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喝呢?水里游的东西为什么不能飞到天空呢?内衣必须贴身穿,为什么不能穿在衣服之外?等等.这都是从逆向的角度做出的种种思考假设.一幅环保的招贴是“一只长了双腿的鱼”,从逻辑上来讲,鱼作为水游生物,只可以在水中生活,但是作品上的鱼确出现了两只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物种变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另类的表达不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是公众更容易深入作品本身对环境的现状进行反思.第二,功能替换逆变.在某种程度上讲,逆变是在事物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把本该属于这一这是事物的功能替换到另一个事物身上,或者是由于事物的替换,两者之间的功能属性也产生了变化,但不乏逻辑上的合理性,两者之间除了方式上的不同,只是功能上产生了一定的替换.我们先分析一幅关于城乡互动的招贴(一双绣花鞋底下加一个高跟),乡村和城市不是一种分离,相反而是一种种生态的结合.就像人离不开自然是一样的道理,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镇的供给,乡镇的发展更离不开城市的导向,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联系,实现共赢.例如,把一个高跟鞋跟嫁接到传统的绣花鞋上去,高跟鞋是一种现代的符号,绣花鞋则是传统的元素,作品从这个角度很好的阐释了乡村和城市的共通融合.第三,功能的变异是指原本属于某一事物功能的作用发生变异,向相反的方向去转化,方圆、黑白、轻重等等都是其变异的种类.我们看这个卡夫芝士的广告招贴,通常来说,我们的固定思维和定性模式会告诉我们,大人的力量总是大于小孩,无论是生活或者是学习中,小孩都是出于被照顾的层面.譬如两者一起吃相同的食物,我们会固定的认为,成人的食量一定是大于小孩子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思维,也成为顺向思维.可是换个角度,一个小孩因为食物而产生变异,不但可以驮着高大的父亲,还可以把父亲当小孩一样的照顾,这样的设计作品带给我们的新意和震撼将远远超过平常人家大人带孩子玩耍的场景,一种一反常规的设计,打破了设计的框架,产生了别样的设计效果.

4逆向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反向符号元素

符号,“负载信息,传递信息.平面招贴广告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形态符号的表达,即作者通过一种大众普遍认同的图像符号向社会大中传递共同的信息理念,以此达到不同广告性质的目的;而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受众借助于作品本身,跟自身经历相互比较,最终感同身受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4]第一类符号便是图像符号,这类符号在形体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以上理论来说,属于顺向思维的一种表达形态,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相关联性的,即由一种物体可以展开联想,联系到一种相似的物体或者得出一种相似性的联想产物.第二个是标志性符号,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相互关联产生的结果,其中逆向思维中,其中的一种设计方法理论便是从结果中去推论事物的起因,也是逆向思维惯常用的方法.我们对着反战招贴作品分析,从一般的情况来看,面包是作为代表食物的一个符号出现的,而导弹则是战争的元素替代.社会上处于贫穷和饥寒交迫的人不计其数,造成的原因具体是什么?横向思维的结果是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食物的问题,但是如果单纯的把食物变少,则会显得作品肤浅没有深度.但是换个角度,从反向的思维出发,则会不断的境界我们,因为一场战争生灵涂炭,使得百姓无家可归,军队和军备的扩充资金如果能用到解决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上,会不会产生不同寻常的效果呢?设计作品就要从这一点体现这种涵义.第三个是象征符号,象征符号是被当做一种含蓄表达表意的一种符号形态.它能够实现意指的转化,因此,它所涉及到的对象和符号之间在事物的本质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但并非指的是形态上的相似程度.譬如我们经常接触到宗教符号,伊斯兰的新月的标志;基督教的十字架符号等等.借助于反向思维的创意表现形式,结合东西文化交流的招贴作品分析,作品采用中国的“万”字符号和西方基督教的“十字架”符号就行对比,并对两者做了一个交互,东西方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和对话.正所谓“法无定法”,任何一种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接近实践,用实践指导和检验设计本身.并且从设计作品的各个角度去归纳和分析逆向思维的相关设计方法和理论,在实践中坚持灵活多变的创意思路,禁止生搬硬抄,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在正确的思维创意理论的指导下,掌握逆向思维在平面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不同的事物和事态换一个反向的角度,如此,自然会对平面招贴的创意产生不可估量的创意效果.可以说,逆向思维的科学运用,必将给招贴艺术设计带来新的转机和生命力.

作者:张鼎博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8.

〔2〕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

第9篇:招贴设计范文

1.符号化表现法

众多创作者在设计实践中,都形成了一些个性化的表现手法,经过长期和广泛使用后,就形成了创作者的标志和符号。具体来说,符号化主要包含符号性技法和符号性元素两个方面。首先是符号性技法。即创作者对某一种具体表现手法的偏爱。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其对中国水墨艺术十分青睐,很多作品都使用了水墨技法。如创作于2006年的《汉字》系列招贴中,作者就选取了山、水、风、云这四个汉字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并全部使用水墨形式予以表现,将山之伟岸博大、风之聚动无影、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远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北京奥运会》《岁寒三友》《运动与健康》等作品也都采用了水墨的形式,所以一看到水墨,人们自然就会想起靳埭强。另一位香港女性设计者苏敏仪,则对水彩艺术青睐有加。如《环保2000》中,先是用水彩技法画出了四片鲜绿色的叶子,给人以十分逼真的感觉,然后再将“2000”四个数字错落有致地放在每一个叶子的底部,传递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此外,《苏州印象》《卓越女性颁奖展》等作品也都使用了水彩的形式,因此苏敏仪被誉为是将水彩和平面设计有机结合的第一人。其次是符号性元素。即设计者对某一个元素的青睐。观众看到这个元素,就可以推断作者是谁。如德国著名设计师冈特兰堡,他被称为是“土豆设计师”,原因就在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土豆元素的出现。为什么会对土豆情有独钟呢?因为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物质极度匮乏,人民普遍处于饥饿中。后来德国政府从美国引进了产量丰富、生长期较短的土豆,帮助包含冈特兰堡在内的德国人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没有土豆,也就没有冈特兰堡,所以他才会对土豆有着特殊的感情。此外,靳埭强的“红点”元素、刘小康的“椅子”元素等,同样成为了他们的“名片”,彰显着他们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2.三维化表现法

传统招贴的图形都是以二维形态来传递视觉信息的,但是伴随着三维、四维形态的出现,二维图形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很多设计者都对招贴图形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到今天,这种三维化表现手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和善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具体来说,包含图形自身的三维化和与周围环境形成的三维化两种形式。首先是图形自身的三维化。即通过对点、线、面三元素的巧妙运用和对观众视觉思维的把握,让画面实现从二维向三维的扩展。如日本著名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就是一个创作三维图形的高手。在1987年创作的《福田繁雄招贴展》中,其将静坐在台前的四个人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中,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视角。在此基础上,利用线和面部的穿插以及黑黄色的对比,营造出了一个立体的画面,这种空间上的刻意模糊,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二维还是三维。又如1999年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创作的招贴中,画面中间是一张照片,但是照片的顶边和底边又分别放置了两个不同视角的人形,一个仰视,一个俯视,由此产生了视觉上的悖论,再一次让人产生了空间的不确定感,从而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其次是与周围环境形成的三维化。即让招贴图形和周围环境相配合,实现从二维向三维的扩展。比如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招贴中,作者将一只象牙的图片放在了一个九十度转折的墙壁上,依附在画面上的象牙也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弯曲,生动地展示出了砍取象牙给大象带来的痛苦。又如一则跆拳道的招贴中,画面左侧是一个跆拳道的踢腿动作,但是顺着这个动作向前望去,却是一片现实中破碎的墙壁,让人感觉好像是这个动作推倒了这面墙一样。这便是利用招贴周围真实存在的事物来替换原有的二维图形所形成的实体的三维化。

3.动态化表现法

招贴图形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是以静止形态出现的。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招贴的发展,设计者们已经不满足于这种静态表现,并在图形的动态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尝试,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了鲜明的动态感。具体来说,包含图形本身的动态化和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动态化两个方面。首先是图形本身的动态化。即通过对图形的加工和处理,使之呈现出动态化的效果。既可以直接选择具有动态形象的图片,如奔跑中的人或动物、行动中的交通工具等,又可以从视觉生理学的角度入手,让观众的眼球动起来,如模糊图形、不对称图形等,这些图形都能引发观众视觉的自觉调整,从而获得运动的感觉。尤其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制图软件的帮助下可以将这种动态感描绘得更加逼真。当观众感受到作品的动感之后,会禁不住上前一探究竟,从而使作品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比如著名跑车品牌兰博基尼的一则宣传招贴中,就采用了运动加模糊的图形处理。当画面中的汽车飞驰而过时,周围的景物都是模糊的。这样既显示出了汽车的速度之快,又充分激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当观众纷纷上前仔细观看时,也就达到了设计者的初衷。其次是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动态化。即让招贴图形和周围环境相配合,实现由静到动的转变。比如著名电影《杀死比尔》的宣传招贴中,特意将张贴环境选在了多个大楼的电梯间。电梯门上是电影中比尔的背影,每当电梯门打开时,比尔的身体就被一分为二,并慢慢地消失,而电梯间内部的墙壁上,则是拿着一把尖刀的女主人公布瑞得。最终通过对位置和主体行为的有机统一,获得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视觉效果。

4.残缺化表现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视觉有主动的完形意识,当面对一些不完整的图形时,他们会自觉地予以补充和完善,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基于这一原理,很多设计者在图形设计过程中,经常会有意地将图形进行部分省略,使之成为一个残缺的形象,而观众看到这些残缺图形后,则会自觉地将其补充到完整状态,这样既可以获得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又可以增强作品和观众的互动。具体来说,包含图形自身的残缺和构图造成的残缺两种形式。首先是图形自身的残缺。很多常见的图形都有着自己固定的形态,但是如果设计者特意使其残缺,则会充分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并促使观众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残缺。如陈幼坚创作的《圆》,该作品以呼吁海峡两岸统一为主题。画面中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玉镯。玉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有着圆满、团圆的寓意。但是这个玉镯上,却有一个明显的裂口,所残缺的那一部分,正好是台湾岛的轮廓。该作品先让人心生遗憾,继而又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使渴望祖国早日统一这个主题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表达。其次是构图造成的残缺。所谓构图的残缺,其实就是对画面元素的取舍。在有限的画面中,不可能将所有元素都展示出来,而通过恰当的取舍,反而能够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如资生堂美白乳液的宣传招贴中,类似的作品都是将整个脸部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但是这则招贴中,画面中的主体却是一位年轻女士的额头。额头的左边黯淡无光,右侧却是健康亮泽,这显然是使用了该产品所致。仅仅是额头部分,就有如此显著的效果,那么整个脸部的美白效果更是不言自明了。通过这种构图上的刻意取舍,充分激发起了观众的想象力,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