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品管圈活动在中医护理知识水平提高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中医护理知识水平提高的应用

摘要:目的:仔细比较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中应用。方法:针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当中科室护士中医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足,因此,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计划,针对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室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低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对于该活动前后的护士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设品管圈活动之后,科室护士中医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远远优于活动前,其数据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

品管圈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应用,是指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群自发组成的活动团队,并通过合作、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和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品管圈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护理质量[1-2]。为进一步探究品管圈对于提升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中医专科护理知识是否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将中西医结合科专科护理人员作为主要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当中的西医结合科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比较低的情况,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计划,针对科室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低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对于该活动的前后护士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1)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品管圈小组,圈内共纳入6名成员(包括1名医生和5名护理人员),设立1名为圈长,并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品管圈辅导员,对圈内成员进行培训及宣教。召开圈会,集思广益设计圈名和圈徽,并最终由全体圈员投票,选出最终的圈名和圈徽。(2)确定主题:运用头脑风暴,全体圈员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确定此次活动的主题:“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中应用”。(3)拟定活动计划: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计划表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定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效果、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活动过程中分别用到头脑风暴法、关联图、鱼骨图、柏拉图、流程图、查检表等品管圈工具。(4)分析原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了护士专业知识不合格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提出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3.0中,计量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xˉ±s)形式表达,检验方法为t,P<0.05,则表示组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选择我院中医护理专科的24名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参加了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护士未参加,对比两组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分和专业技术得分。开设品管圈活动之后,科室护士中医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远远优于活动之前,其数据差异性有显著的价值。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的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当中,护理人员较少能独立完成中医护理,为了可以避免医护之间的判断出现矛盾,护士基本是按照医生病程记录中的辨证进行记载,虽然花费较大的精力和实践来培养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还是很受限制,影响到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兴趣也会逐渐消退。首先,护理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不够,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当中以及对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就无法针对患者在出现病情突发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判断和补救措施[3]。其次,很多临床的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并且不能够全面贯穿护理风险管理,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危险隐患,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并且保持热情的态度去引导患者和家属,及时的和患者之间搞好关系,并且要清楚患者的内心情绪,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等一些不好的情绪。最后,建设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此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对患有急症的患者进行风险判断,提升自身的急救水准,可以做到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并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方案。牢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可以顺利开设中医护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按照考核的制度要求,在科室护理人员当中进行培训,重点中医专科病房,需要注重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和技术培训。通过科室讲座和随访观察等多种模式,仔细了解本科室病情的相关知识。降低护理风险措施是现如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护理概念,该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帮助患者提升信心。

参考文献

[1]张荣兰,李昱,付艳萍,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9):165-168.

[2]任玉珍,李涛,张雪梅.品管圈提高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率的效果[J].循证护理,2017,3(4):419-420.

作者:丁洁 毛蕴白 单位:南京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