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仓储管理知识范文

仓储管理知识全文(5篇)

仓储管理知识

第1篇:仓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仓储管理实务;项目化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网上购物和电商的发展,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产业之一。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发展物流行业,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专业知识涵盖道路运输、仓储及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其中仓储是物流管理行业的重要环节,因此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作为物流管理的一个分支,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因为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课程项目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将专业基础课程与具体项目技能训练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促进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会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效果,所以对于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应该着眼于专业知识、实践操作的综合培养,课程项目化教学既有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有项目实训方面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仓储管理实务实践能力,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对于仓储管理人才的要求。

1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1.1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介绍

仓储管理实务又被称为仓储管理实务与库存控制,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日常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即仓储管理实务的基本概念、仓库35的选址和布局、仓储设施和设备管理、仓储作业流程管理、库存控制、仓储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为了培养出具备丰富的仓储管理实务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实践技能和持久的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仓储管理实务人才,并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输送到各大企业的仓储部门中。

1.2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现有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许多高职院校的理论知识教学,还延续着以教材课本为主要教学依据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地将课本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课程比例较少,大部分实践操作课程被理论知识授课占据,学生不具备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条件,导致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效果大大降低。1.2.2教学目标不明确。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仓储管理实务人才,但高职院校在开展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时,教学目标设定太过宽泛,导致教学目标与实际管理工作不匹配,高职院校并未结合当地物流管理特色和市场发展需求制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没有依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管理技能进行调整。

2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2.1课程项目化教学介绍

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中,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职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项目包括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模型、服装、玩具等)、仪器故障的排除或服务的提供等。课程项目化教学是指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为实践课程,选择并组织合适的课程内容,以完成设计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从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定义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学模式逐渐任务化。项目化教学是以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实践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模式由原来的听讲变为具体的任务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完成工作任务。第二,在学习中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巩固学习。项目化教学大多是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项目,需要通过设计任务解决方案、任务的实施、任务结果的检查与评价等几个环节完成工作,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融入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2.2.1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仓储管理实务人才的职业要求,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职业能力的掌握以及社会能力的掌握。第一,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具体的仓储管理实务工作专业知识包括仓储物资入库的验收要求、入库的相关流程、仓储商品保管相关要求、商品如何堆放、商品的安全管理、商品出库要求和出库流程、仓储管理实务的绩效评估体系等。第二,职业能力的掌握。解决实际的仓库管理问题,比如企业仓库选址和布局规划、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制订仓储合同、对物资信息进行编码和熟练掌握各种编码问题、可以独立进行入库物资的验收、制订入库物资储存方案和安全管理方案、可以独立进行物资出库作业等。第三,社会能力的掌握。社会能力的掌握主要包括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素养。2.2.2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以货物入库作业、入库货物存储管理和货物出库作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课程项目的设计,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上述项目,教师需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提供一定的意见和指导,辅助学生完成项目。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2.2.3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教学考核是衡量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和工作技能提升的重要依据,项目化教学考核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项目过程性评价和项目结果性评价。评价内容如表2、表3所示。

3结语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非常关键,采用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对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要求。本文基于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目标、项目化课程具体教学内容、项目化课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阶段的设计,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化课程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仓储管理实务工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艳.高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尝试[J].商品与质量,2012,(03):272.

[2]黄成菊.基于项目化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03):179-180,159.

第2篇:仓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技能大赛;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

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强调坚持融合创新,要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

1.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的创新点

为了贯彻落实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精神,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围绕物流作业的典型任务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在精益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创新精神、职业核心能力和素养考察等方面做了重点突破。

1.1“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物流技能大赛的主题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旨在培养一支具有精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队伍。本次大赛强调精益化管理,赛项内容包含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变能力和整体统筹把控的精益化管理能力,更加符合高职教育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育人目标以及企业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本次大赛设置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巡展活动区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推进了高职院校新双创生态的构建。

1.2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是物流技能大赛的亮点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引用物流业内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增强配送特点和先进技术的体验,物流职业能力测评中引入AR技术和能力测试环境,加强对选手动手能力的评价。同时,大赛融入了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务。专门设置了“智慧物流双创协同体验中心”,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视角,增强了参与性、互动性,也突出了探索性和趣味性。通过亲身体验、扩大眼界、丰富经历来提升整个物流教学、管理效率,强化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兴趣,推进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

2.物流技能大赛对《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的影响

2.1物流技能大赛引领《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采用理论式课堂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更加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具备“零距离”上岗的能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关于《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以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为抓手,将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考核评价标准等要求嵌入课程体系。同时,根据技能大赛的工作流程来安排实训项目,要求增加异常事件的处理预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切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2物流技能大赛推进《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

物流技能大赛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主体,参与的学生无论在培训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均收获颇丰。但技能大赛的选拔性决定了能参与的学生占少数,指导教师也仅仅针对这少数精英学生进行培训,完全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绝大部分学生对物流技能大赛了解甚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就是将技能大赛的过程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物流技能大赛的训练环节,把技能大赛的流程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将大赛的物流技能操作普适化,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物流职业技能的训练。对于《仓储作业与管理》的教学改革来说,按照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中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把物流技能大赛中的实际操作植入到课程的实训项目中,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并在考核中引入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既可以突显高职教育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习潜力,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3.《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实践

《仓储作业与管理》是培养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专业核心课程,仓储是物流的核心环节,而仓储作业能力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在物流技能大赛的引领下,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物流企业的需求,将本课程从教学内容设置、实训项目开发、教学过程设计和课程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物流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3.1以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工作任务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教师在深入物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形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例如,在全国物流技能大赛中现代物流中心作业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入库作业计划、商品验收入库、物品组托上架、就地堆码规划、拣选单的设计、补货作业、电子拣货作业和分货作业等。在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指引下,将《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课程设置成仓储业务基础、入库操作实务、在库操作实务、出库操作实务和仓储绩效管理五大模块。

3.2以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工作流程为依托,改革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是基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建设而开展的。《仓储作业与管理》以货物进出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仓储企业工作流程为参照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利用校内物流实训中心,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项目,教师在操作展示的同时讲述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消化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通过开展小组自评、互评和总结,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精益化的“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将原有的物品托盘堆码等实训项目拓展为库存物品ABC分类、入库作业计划制定、入库验收、物品组托、物品上架操作、就地堆码规划、物品盘点、装卸搬运作业、出库作业计划、拣选单设计、物品整箱出库、电子标签拣货、阁楼货架拣货、立体库拣货等,作业要求改革为教师入库、出库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作业顺序和规则完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工作的场景,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资源,挖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将原有的物流企业实地参观改为短期项目实训,切实开展“工、学、做”一体化教学。

3.3以全国物流技能大赛设计理念为契机,改革教学过程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注重先进信息手段的利用,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仓储作业与管理》在全国技能大赛设计理念的指引下,按照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从课前准备、课程导入、课中导学和课后提升四个环节来安排教学任务。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提前一周借助微信公众号课前任务,分享仓储企业管理的相关案例,使学生对本次教学单元的内容有所准备。在课程导入环节,学生通过观看企业的动画视频了解仓储企业的工作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仓储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相关的管理知识。在课中导学环节,教师实训内容,然后指导学生使用仓储管理系统完成相关操作。在课后提升环节,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单元小结,使学生系统地回顾教学内容,对仓储作业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4以全国物流技能大赛评分细则为标准,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全国物流技能大赛中,以方案可行性、操作的规范性为评价依据,重点考核选手在组织管理、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及安全及文明生产方面的职业素养。《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的考核,参照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评分细则,通过方案设计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方案实施来评价学生设施设备操作规范程度、现场问题处理能力、团队协作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基本实现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由原来的理论笔试考核改革为实训操作考核,将传统意义上的记忆考核改为熟练操作的岗位能力考核,通过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力求实现学生与物流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无缝对接。在《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课程考核中,每组设定5~6人,在物流工作室完成方案设计,各小组按照抽签顺序在物流实训中心完成方案的实施,成绩评定的方式参照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评定细则进行调整,方案设计占20%,实际操作占80%,个人成绩结合团队协作的情况按小组成绩进行调整。《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改革,贯彻落实了《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的培养的精神,大大提高专业课程信息化的程度,强调了高职教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徐丽蕊.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高职仓储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4(35):178.

[2]杨怡.基于技能竞赛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50~151.

第3篇:仓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成本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现代管理

一、引言

物流成本,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为运输产品、原材料、设备等产生的费用,它不光体现在运输环节,也包括装卸搬运、仓储、包装等环节,在这些基本操作中所产生的人、物、财的总体消耗就是物流成本应当包括的。而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对这些所产生的物流费用进行核算、管理以及控制,以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各个环节效率的目的。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这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我国物流发展环境落后,大多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物流成本的信息化程度低,造成了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的落后。因此,国家也出台了诸多政策来促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地为我国的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以此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改革创新。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认识不足。由于物流管理成本在我国兴起较晚,而且我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准确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意识不足,只停留在认为物流成本就是企业运输货物所产生的费用或者是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外包等业务是所产生的费用,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对于正常的物流公司而言,物流成本不仅包括运输这一部分,还包括装卸搬运、仓储等环节。因此,企业物流方面的费用也产生于诸多方面并且还应该包括人、物、财力的成本。所以,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之下企业对于成本管理认识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有为的突出,这不仅体现在管理层,也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所欠缺的。(二)企业物流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我国企业目前对于本公司的物流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单独的运输手段及运输的工具及方法,在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海上运输等诸多运输方式并存的现代运输环境中。大多数的企业只是选择一种运输方式来进行本单位货物的物流运输,不仅如此还存在着运输网络线路单一,运输线路不合理的现象。由此,不合理的运输路线以及不是最优的运输工具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了运输环节中成本的增加。在仓储方面,现行的“零库存”仓储管理只适用于个别的企业,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注重仓储费用的降低,更谈不上“零库存”这一先进的仓储方式。在装卸搬运方面,机械设备的老旧,也在降低工作效率提高成本。因此,基础设施的落后情况也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一大阻碍。(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我国现有存在物流成本问题的企业大多都是出于转型期间的企业,这一类的企业大多成立于很多年前,当时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刚刚起步,并不被广泛的接受。而且当时的信息化水平处于落后阶段,因此许多企业都没有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没有引进信息系统的管理设备,这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是出于落后的。现在的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是需要高信息化的管理设备系统的,但是信息化系统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使得企业在向现代化管理方面发展时有所阻碍,也使得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不能使用信息化系统,这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对货物的运输进行监控,实行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与实时监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四)缺乏专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人才。物流管理成本的应用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因此现在的企业想要有效的实行物流成本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它不仅需要管理层人员的有效支持以及强有力的推进管理制度而实施,也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点高素质人才来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实施的。这就要求公司的人员不只是具备管理学知识,熟练地掌握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与经营过程,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物流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但是,我国现在关于这方面的人才是缺失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时候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有效意见的提供,也使得其不能有效的实施。(五)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乏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我国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总是将物流成本与其他成本一起进行核算,认为物流成本不太重要只是占少数一部分,因而忽略物流成本的核算及管理。殊不知,企业的物流成本其实在企业成本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因此,不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就不能有效的获知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使得企业不能熟知自身物流成本的实际支出与应用的情况。而且,由于我国企业目前没有统一的物流成本合算的方法与指标,这也会导致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核算的不重视,从而忽视企业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不能有效的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三、解决措施

(一)企业内部提高物流成本认识。企业内部管理层人员对于物流成本认识的不足造成的物流成本管理的难以实施,应该让其的意识观念进行改变,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宣传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将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增加进物流管理成本实施公司的成功案例,让管理层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之处。让在固有的思想上进行新概念的补充与学习,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实施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这样做有利于从企业的总体出发,一步一步的进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落实,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二)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在运输方面,不要只以为单一运输路线是正确的,要多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经验,多进行运输路线的运用,在多次尝试之后可以选择适合本公司的多条运输的路线网络,以此更好的节约运输的时间与成本。在仓储方面,要重视“零库存”这一低成本、高价值的仓储方式,更好的降低成本,并将货物的储存与客户之间的订单、运输路线、货物仓储周期合理地进行系统的运算,以此来降低仓储费用的支出,更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装卸搬运的设备上,老旧的设备会降低效率,因此引进先进的运输设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物流运输的环节,虽然在一开始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会进行成本的节约。(三)加强物流成本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无论什么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其迈进现代化管理企业的重要步骤。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信息化系统的引进已不是难事,管理人员也不断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因为现代企业的竞争中信息的竞争是关键的一步,及时的掌握有效的信息资源可以加快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成本物流管理的建设是需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支持的。(四)加强专业人员的选拔及培养。有效的实施物流成本管理就需要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员来进行系统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这就需要企业招聘专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然而,如此具备物流知识与成本管理知识并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专业素养人才在我国是少有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市场中进一步的寻找。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引进专业知识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就可以为公司进行服务。也可以在公司内部选拔优秀的学习能力强的人员来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内部实施激励的竞争机制,来增强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加强其学习积极性与工作的自律性,以此来进行内部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五)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制。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实施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有效的成本核算的方法,这就导致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实施的不足。因此,建立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体制是必然的,这就需要在物流成本管理制定时就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把关,在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数据的支持之下进行体制的建立。除此之外,还应该在进行日常成本核算的时候,将物流成本的核算单独的进行,以此来有效的运用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可以系统的把握物流成本的支出,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并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与各用户进行信息的共享,更好地为其进行全方面的服务,以此推动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成本的发展应该被现代化管理企业所重视,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竞争的一大推动力。在企业激烈竞争之中,任何管理方法的改进都会推动企业的又一大进步以及发展。因此,在我国只有不断地坚持自我管理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企业发展的优势,向着现代化管理企业不断进军,才有在市场中的立足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华.现代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模式[J].中国市场,2019(12).

[2]许丽萍.仓储物流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时代经贸,2019(11).

[3]张洁.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浅析[J].金融经济,2019(6).

第4篇:仓储管理知识范文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要求深入的研究,分析物流知识体系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

1.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流课程体系的构成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培养其研究企业设施布置和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物流分析、设施的位置选择、设施的内部布置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同时应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系统和物理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物流系列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上设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管理》两门理论课程及《物流工程仿真实习》一门实践课程。

1.2物流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形成不同方面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框架,其中《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物流基本功能的管理,包括仓储及库存控制,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第二,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企业物流分析方法,企业布局设计,搬运和仓储系统设计及企业选址。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系列课程虽然从学时数到教学内容少于物流专业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学习,但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课程更注重培养企业物流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物流方法及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先进方法的学习。

1.3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和《物流管理》实验主要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和“物流管理”等实验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物流分析规划及物流管理过程。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小型装配线实验设备,可实现物流相关研究型实验,例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追溯追踪。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继续完善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开放和研究型学习。本专业同时设有物流工程与仿真课程设计(实习),实现物流知识体系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后通过开展到企业中的实习,实现企业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1.4专业特色增色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结合本校海洋特色,物流管理课程除了讲授基本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同时针对渔业工程的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关于冷链物流的讲授,同时介绍了渔业物流在仓储,包装,运输管理的特点,并以国家冰岛渔业物流为案例,介绍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势管理。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教学内容增加以船舶企业为案例进行船舶企业的布局设计及物料控制分析,结合本校学生面向就业为船舶或渔业相关企业的就业形势,在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在教学内容中以就业为导向。

2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工业工程人才的物流知识体系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果单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与该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整体的掌握,应采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1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加强本科专业以掌握知识为主,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一定要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图片、录像、动画的应用达到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并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解方面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进行讲授比较合适。但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计算的过程,宜采用板书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掌握。

2.2录像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讲课内容来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节省到企业参观的时间与经费开支,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物流管理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上要注重对恰当的教学相关录像的收集。例如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物流设施设备、企业搬运与仓储和冰岛渔业物流状况等录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2.3案例教学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针对具体授课内容的案例,进行讨论与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过多案例,每章节可以选择小案例补充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大案例进行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例如在企业选址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增加小案例举例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同时案例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

2.4开展网络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及习题、案例学习资料、课程录像等内容,建立物流系列课程的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使得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丰富教学方法。

第5篇:仓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成本;库存管理;供电企业

一、地市供电企业库存管理的研究背景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地市供电企业在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时,要主动承担经济责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输配电价改革全面铺开的趋势下,地市供电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地市供电企业生产成本中物资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库存存货和工程物资所占比例也非常高,因此,在满足生产、应急的条件下,如何有效降低库存、保持合理库存结构、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为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是地市供电企业关注的重点。

二、地市供电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1.仓库网络规划水平落后,仓库布点不合理

仓库设置采取“一、二级仓+急救包”的层级模式,基本简单按照地市局、县区局、供电所三级分别设置,仓库布点未充分考虑实际生产、运维需求和仓库库容进行规划。同时,在仓储网络规划的技术和方法上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单位依然基于人工经验数据,极少数单位采用信息化建模分析方式[1]。仓库布点合理性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急救包与一级仓库、二级仓库、急救包之间距离较近的、需求较少的供电所可不设置急救包。

2.项目物资库存较高,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加大

新采购的项目物资采取车板交货方式,即物资货到施工现场或施工现场临时仓库进行验收交接。部分技改、修理或信息化等项目物资因项目实施进度与厂家到货时间不一致,导致项目物资只能先货到仓库保管,等项目进度跟上后再领料出库。工程中使用过的工程余料或未使用的工程结余物资退回仓库,有利用计划的和未有利用计划的物资未领料出库前都将视为项目物资。新采购和退库的项目物资不断入库,导致仓库项目物资库存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相应的仓储成本也增加,领料出库时还将发生二次配送,额外增加了配送成本。

3.储备物资品类繁多,储备物资库存较高

随着配网及业扩项目物资储备化范围的扩大、储备物资品类的增加,储备物资的库存也越来越高。由于各地区长期形成的生产运维习惯不同,所需物资规格的型号多样,导致储备物资种类繁多,储备物资通用性不高。同时在大力扩大低压集抄覆盖范围下,为满足低压集抄项目需求,计量类储备物资的储备量也大量增加,储备物资库存大幅度提升。

4.备品、备件库存结构不合理

备品、备件是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检修维护、抢险抢修等需求,备品、备件的储备定额由生产设备管理部根据各运维部门的需求制定,运维部门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物资使用,往往将需求放大,导致储备定额偏高,备品、备件储备量加大。部分历史存量备品备件由于储备物资品类优化后不再被储备,设备也极少需要用到,导致一直存放,未被利用,长期占用流动资金,周转率低。部分急救包由于储备物资的储备量、储备品类不合理,部分单项物资品类的周转率较低,有使用期限的备品、备件到期未被领用,造成资源浪费。

5.报废物资处置耗时较长,处置变现回笼速度较慢

目前,地市供电企业报废物资统一由省级子公司物资部集中处置,每年约组织5次集中拍卖处置,报废物资集中处置流程规范,但耗时较长,每年集中拍卖的批次也较少。报废物资入库到出库至少耗时2个月,在仓库内存放的时间较长,导致库存物资金额较大,保管风险增加,处置变现的回笼速度慢。

6.仓库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

地市供电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在电力物资及电力知识、电脑操作、信息系统使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方面较缺乏。在仓库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电力设备材料专业知识并对信息系统操作不熟悉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物资出入库操作不准确,增加物资保管的风险。在电力市场逐渐开放的趋势下,地市供电企业对仓库管理的要求将更高,仓库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电力物资知识和信息化水平等素质也需进一步提升。

三、成本控制下的地市供电企业库存管理策略

1.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规划仓库布点

在“一、二级仓+急救包”的仓库层级模式下,根据物资领用历史数据分析各县区、供电所生产运维的需求,并综合考虑地理因素和人员配置等因素,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科学、合理地规划仓库网络。对周转率低的急救包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结合运维需求,优化急救包设置,取消不合理的急救包,通过与周边较近的急救包共用以满足生产运维的需求,同时降低仓储成本。

2.加强物资JIT管控,保持合理库存结构

物资部门需做好项目物资JIT管控,动态跟踪物资供应的各个环节,发挥主动服务意识,及时了解项目施工进度并协调多方意见,与项目管理部门、供应商提前落实到货时间,让项目物资及时到现场,满足项目需求的同时,减少库存压力和再次运输的次数。为避免工程产生大量工程退料,项目管理部门需严把设计关,严格审核设计图纸及物资清单,设计单位也需加强设计深度,在源头上减少退库项目物资的产生。项目管理部门还应及时将在库项目物资进行领料出库,减少物资在仓库的保管时间,降低项目物资的库存,使库存物资结构更合理、健康。

3.优化储备物资品类,加强储备物资的履约管理

优化配网及业扩物资储备品类,满足生产一线的需求,提高配网及业扩储备物资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有效控制配网物资的品类,同时提高储备物资的周转率,降低储备定额.做好配网中压业扩配套项目物资储备,根据物资的特点,分实物存放和合同储备,确保业扩工程高效实施。密切关注配网项目、配网中压业扩配套项目和低压集抄项目等项目实施进度,根据项目进度提前落实配网及业扩储备物资、计量类储备物资的到货时间,争取物资到货与项目施工进度相匹配,缩短储备物资在仓库存放的时间,降低储备物资的库存。

4.多方协作,提高备品备件周转率

优化备品、备件储备品类和定额标准,运维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上报储备品类及储备定额,生产设备管理部对上报的需求进行严格审核,把控定额关卡,在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同时,合理储备,提高备品、备件周转率。针对不再被储备的历史存量的备品、备件,物资部门梳理清单,进行全局清仓利库,生产运维、抢修及工程中能用则用,还可与各部门沟通是否有相关培训的物资需求,实在不能利库的,将清单上报省级子公司进行全省统筹利库。对有使用期限的备品、备件,应严控储备量,并定期统计其使用及库存情况,在物资过期前6个月开始组织利库,避免资源浪费。

5.压缩报废物资处置时间,加速资金回笼

在规范化的报废物资集中处置流程中,环节虽多,但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可适当压缩,缩短报废物资在库内的存放时间,降低保管风险。地市局在上报评估资料时,应合理划分标包,将高价值的、有吸引力的和低价值的、无吸引力的报废物资搭配拍卖,提高标包的拍卖优势和拍卖成功率,加快处置回收款项的变现速度。省级子公司物资部组织的集中处置批次可适当增加,加快拍卖的频率,每批次流拍标包可尽快安排再次拍卖。对于将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报废物资的线路工程和大型主变压器,在完成鉴定和相关处置手续后可采取现场处置的方式进行现场拍卖,避免仓库报废、物资爆仓,节省大笔报废物资运输费用,加快报废物资的处置速度,加快资金回笼。

6.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

企业发展应以人为本,人才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地市供电企业仓库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特别是熟悉电力生产流程、擅长物流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系统方面的人才十分稀少[2]。企业不仅要利用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内部懂电力生产、会物流管理的人才,还要加强对现有物流人员的物流专业知识、仓储实操技能、电力生产知识、“6+1”企业级管理系统应用等知识的培训,让物流人员不仅能够掌握牢固的仓储管理知识、熟练运用企业级管理系统、充分了解电力物资性能,还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供电企业的高投入性、强应急性等特点,对供电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正确认识供电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手段完善管理,改进和优化供电企业的库存管理,在保证高品质、高时效物资供应的同时,降低库内物资库存水平和物流成本,提高库存物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而提高供电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行效率和企业投资收益,为企业、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鹏.当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