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产品动效设计范文

产品动效设计全文(5篇)

产品动效设计

第1篇:产品动效设计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需求;产品造型设计;系统聚类分析法

现阶段,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造型需求大多表现在情感反映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造型的时候为了加强推论结果的精确度,可以利用个性特征图解法、模糊推论模式等方式就消费者对产品造型的需求反映进行分析,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设计工作。

一、测试方法

具体的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口语造型任务,将消费者对机床造型的需求通过口语描述为23个测试主题,记录下来。针对这些造型主题的具体描述,设计出对应的外观造型。然后由市场营销人员、工业设计师以及相关的语言学者分析这些自然语言表达,将他们串联成为不同的造型设计表达模式。造型设计分析时,不同分析阶段分别利用的表达模式,得出不同的分析结果,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机床产品的造型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测试过程中,需要随机在学校邀请23个大学生参与本次口语造型任务,要求这些学生就他们理想的机床造型进行描述,要能够使用完全自然表达。一般来说,影响产品造型的因素主要有功能和心理两方面。功能因素需要控制在阻止主题追求功能的思想上,本次测试中选取的机床为想象的产品,不需要被测试者完整的描述其造型,只需要描述其正面造型即可。消费者描述的理想造型大多可以从这23个参与主题的“口语任务”中得到。

二、数据分析

(一)分析程序及结果

主题描述分析时可以从造型解释、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本次口语造型描述中,一共选择了20个主题,进行了815个描述,平均的使用率达到40.75%。由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工业设计师等9类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对这些描述用语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将这些专家意见整合起来。分析过程中,首先将这815个描述随机提供给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通过对这些描述的相似点进行分析之后将它们分类,并指定对应名称。出现类别重复的情况时可以合并。然后将分类后的描述随机混合,再次返回专家组进行调查分析,对各类别描述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进行打分,分值在1~5之间,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有一点类似、有较多类似地方、非常多类似地方、基本重合,然后构造各类别之间的距离矩阵,利用相似的距离矩阵完成系统聚类分析工作,对整合所有专家的意见,对总表达类别进行分类。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描述用户一共可以分为57类,可以合并为24类,它们又可以划分为5个大组,如图1所示。考虑机床造型的基本特征对这些表达方式是否合适进行判断,如果出现意见分歧,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进行确定。上文所述815个表达方式中有7个描述分配到其他组,造型描述、分类、类比、情感表达、联想五组的机床造型描述方式分别有277个、159个、156个、122个、94个,五种表达模式的描述频率分别33.99%、19.51%、19.14%、14.79%、11.53%,其他0.86%。描述者再具体的描述过程中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调查研究显示,50%左右的受试者会使用4种表达方式。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于各种表达模式的反应率是不同的,分别达到89.75%、73.16%、67.48%、42.58%、38.71%,对于造型描述绝大多数设计人员能够直接理解,并绘制出图纸,对于类比及分类的反应率也超过总体的平均值,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二)表达模式的使用

对上述五种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不同主题个人口语描述使用的表述方式都各不相同,文章采用一项标准程序,将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问题转化为10个不同的阶段进行。设x为确定某一个描述阶段归属的指标,则当某个描述分别处于1~10阶段时,x的取值范围为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各阶段x的取值均包括上限值。X=i/j其中,i指的是第i个描述,j指的是完成这个主题的造型任务的步骤总数。造型过程中五种不同表达方式使用的百分比可以计算出来,计算结果显示1~4阶段,五种表达方式的使用百分比基本相同,5~10阶段,迅速上升,尤其是造型描述上升趋势明显,6~10阶段,造型描述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中描述方式,对应的分类和类比两种描述方式使用比例明显下降。

(三)测试结果

本次测试过程中,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看作是机床的造型特征,设计阶段,机床造型特征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消费者在描述自身的需求的时候,设计人员要能够将产品外观造型视觉化,然后有消费者描述产品的造型线索,设计人员根据这些线索设计出机床造型,根据这些线索的有效性,表达信息可以分为高级、基础及低级三个层次,高级说明该线索可以适用于许多对象,基础表示初期学习的普通对象,低级则指的是描述对象的具体特征。

三、结语

为了适应当前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床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完成整个的造型设计工作,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能够合理选择调查方法,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于机床产品造型的期望,以此为基础开展机床造型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刚田,曹慧敏.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6(11)

[2]陈炳发.造型驱动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01)

第2篇:产品动效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动汽车;外饰造型设计;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我国能源危机的出现,雾霾的出现,电动汽车这种可在生能源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近几年之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发展。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有效发展,电动汽车的整体造型设计也成为汽车设计师重点进行研究的内容。动力形式的变化为汽车造型设计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除了汽车需要具备的美观设计之外,合格的设计还需要有效的传递出电动汽车的重点。面对这些问题,电动汽车的造型设计也出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是对电动汽车外饰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

2传统汽车产品造型的类别

随着世界各国所面临着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所以根据这一问题,我国主要从节能环保的汽车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内将逐步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被提上新的日程,电动汽车将逐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而走向历史的舞台。汽车主要是从马车演变而来的,并且整体的造型也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在车的造型中出现较多优美的曲线装饰。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汽车进入到了箱型车的时代,并且在这一时代汽车整体的造型非常具备功能化。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出现和完善,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空气中所受到阻力的影响也逐渐的出现。最早汽车的形象主要是在水滴形象的基础中,延伸出一种曲面的流线型车身,并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重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且将其作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对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始得较早,例如美国纯电动汽车发展以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为主导;而欧洲的纯电动汽车行业在步入21世纪后也开始迅速发展;日本作为全球最早开始研发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混合动力技术应用在实际的量产车中的国家之—。其在混合动力技术基础上研发的纯电动其汽车在低能耗、零排放和行驶性能方面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这些电动汽车大都是在燃油汽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外饰设计本质上与燃油汽车并无太大差异。随着硬边艺术和高技派的出现,人们在对汽车造型设计中更加偏向硬朗的汽车造型,汽车整体设计的语言也向这种风格进行融合,在特征性主要是平直、曲面较为硬朗、并且整车身更为扁平,楔形汽车就是在这种风格的演变而成的,并与人们对于压力的性能的需求进行延伸而成的。但是这种较为硬朗的风格在汽车进行形式中具有较大的风阻,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主要是保持品质和扁平的造型特点上的画面更加具备了饱满性,并且这一种趋势,致使汽车造型在进行设计中已经越来越相同化。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来进行了有效的创新,福特推出了名为Ka的小型车,整体的造型非常的具有动感,新锋锐造型也由此出现,并且对当时的汽车造型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公司特斯拉(Tesla)异军突起,该公司在2012年发售了旗下第一款纯电动轿车ModelS。这辆纯电动轿车集合了特斯拉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储备,代表当时纯电动汽车的顶峰,被誉为汽车中的“苹果手机”。通过对内燃机造型发展历史的讲解,可以看出,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是较为复杂多变的,并且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发展中受到了较多的影响,除了在工程技术的创新和限制外,时代的发展和艺术的变化以及审美的变化每一个层面对于汽车造型的设计都带来了较大的变化。

3电动汽车外饰造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3.1技术因素

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的对电动汽车电池放置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改变,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且会对整车的续驶里程出现一定的影响。因为电池的技术并没有进行高效的发展,续驶里程相对来说较短,这是电动汽车所具备的缺点,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表明,在电池容量和整车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汽车的风阻可以有效的提高续驶里程。所以,电动汽车相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电动汽车的造型设计更加注重对减少空气阻力系数的设计,比如,A柱和C柱以及发动机盖倾斜角度的调整,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汽车表面出现的转折和身上出现的空洞。并且,整体车身的质量降低也会对续驶里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可以在造型中表现出来,例如,改变大量不必要的装饰,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汽车质量或者是通过更加轻便的装饰在进行代替。在原来的汽车中主要是以发动机为主要核心的动力系统变成了由电池组和电机等组成的电力系统,并且在整车的总体布局中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在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架构下进行一定的完善,当电池包放置在地板的下面时,会致使整车的高度进行一定的增加,此外,基本和原平台的内燃机汽车的整体差别并不大。为了有效的扩大电池的布置空间,并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且有很多的企业为电动汽车研发的全新总布置平台,比如特斯拉ModelS的车型架构及宝马i系列的life-drive,都将电池组布置于前后轴之间的底盘部分。因为这种全新的布置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对电动平台的汽车整体的尺寸所进行的设计与传统汽车之间有着较大的变化。现如今,多数企业在进行汽车的选择中会选择和宝马以及特斯拉一样,将电池放置在前后轴之间的底盘部分,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电池容积,在进行车的程度涉及的同时,电动汽车会更加偏向于更长的轴距和更高的车身,并且在这种方式的布置下,车头部分并不需要进行更大的空间来进行车功能部件的放置,所以在进行碰撞合格的前提下,A柱则拥有了向前移动的空间,并可以有效的扩大乘坐的容积。

3.2情感因素

在对汽车进行外饰造型方面的设计时,不仅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使用性,还需要注重整体心态的美观,现如今,汽车并不只是人们出行的工具,同时也是车主品位的一种表达,所以在汽车的外饰造型方面的设计时,需要注重汽车整体的外形和时尚感,并且不管是进行哪一种设计,都需要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在对车的外饰造型方面的设计时,需要注重整体的逻辑感以及设计感,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随着电动化为汽车造型带来的其他影响就是,在车头部分并不需要进气格栅,这种方式对电动汽车的前脸设计带来较大的创新。并且在视觉要求方面,主要是以传达产品的信息来充分的表现出现代社会的审美,主要是对如何进行电动化产品的信息进行传达,与内燃机汽车进行有效的区分。

4电动汽车造型发展趋势

4.1电动车造型整体比例形态

总而言之,现如今电动汽车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内燃机汽车平台为基础的电动化修改。还有一种是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第一种类型对整体的比例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主要是对第二种类型电动汽车的比例姿态进行研究。相对于整车的长度来讲,轴距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大,主要是在汽车前后悬长度会出现一定的缩短,并且在部分汽车的前后悬的长度差异性较小。以特斯拉Models为例,对比与其相同级别的捷豹XF两车型的长度大概是一样的,其中可以明显的看出ModelS的后悬比捷豹XF后悬短,前悬几乎是现相似的,所以轴距相对来说更长一点,并且特斯拉ModelS的前后悬长度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两方面所导致的:(1)电池在前后轮中间的位置,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轴距并且可以提高续驶里程。(2)和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所希望的机械和运动美感有着一定的区别。电动汽车更加偏向电子产品的设计语言。并且电动汽车在进行轮胎的选择相对来说较大,不然在进行行驶中可能会导致轮胎大小和轴距之间的比例在视觉中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较多的电动汽车的A柱底端更靠前,A柱的倾斜角度相对来说更大,可以有效的较少车头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并且还有部分电动汽车会形成一种“单厢车”的样式,使车前的挡风玻璃和车头在三维形态中进行一定的连续,主要还是两者之间的倾斜角度更加接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比例姿态可以有效的减少汽车在向前冲的方向感以及整体的运动感,并且与产品设计的造型语言更加接近。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汽车的整体布局之外,设计师对传统的车型也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一种“insideout”的创新理念,并且汽车并不是在已有的外形中进行乘员舱的建立,而是在乘员舱的基础中加上了外观和轮子。并且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电动汽车出现更多无法进行传统分类方式进行区分的车型。

4.2电动车造型变化的细节

从细节进行设计的角度来说,电动汽车主要是在4个方面进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造型趋势,其中主要可以包含格栅、车灯的变化和参数的设计在进行细节的处理中。4.2.1电动车格栅造型的变化格栅是汽车前脸非常重要的造型特征,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遗传作用,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品牌的形象。但是电动汽车并不需要格栅,为了有效的减少空气的阻力,需要去掉格栅或者是进行封闭的处理,如何有效的进行这种设计,一直是电动汽车进行设计的重要问题。在进行设计中主要有3中不同的设计趋势:(1)在三维形态中对格栅的格式并不进行删除,但是将格栅内的通透覆盖变成封闭的覆盖,在传统的汽车造型设计中都会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有效的保持遗传性也可以充分的体现电动化的特点。(2)前脸删除格栅的三维心态,但是通过二维的方式来保留其特点,并通过材质来替代。(3)直接进行无电动汽车的设计,并对其特征线进行曲面的设计。4.2.2电动车车灯造型的变化在车灯的设计中,电动汽车会特别展现出灯带的视觉效果,并且灯内的造型大多都是几何元素,并且电动汽车在车灯的设计中更为简单,从原本的块状转变成平面的发光体。电动汽车的细节造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个设计的趋势,它是对某一种元素进行有效的排列,并充分的融入到造型当中。这种设计可以为人们带来较大的电动和科技的视觉效果。

4.3电动车造型特征线与曲面处理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来讲,电动汽车在型面中采用了干净和整洁的曲面,主要可以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电动汽车中基本并不会出现“火焰燃烧曲面”的造型。第二个方面,有效减少车身表面出现的特征线。在20世纪90年代后,新锋锐风格的出现,汽车造型的型面上出现了较大的创新,设计师通过对车身上较为剧烈曲面转折来进行特征线的塑造,并且在这种效果的影响下,汽车造型的型面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但是电动汽车则是与这种流行不同,车身上较多的是曲率半径较大的曲面,特征线主要通过这种曲面之间的相交来进行形成。电动汽车的造型创新更多的是通过“曲面结构”来进行有效的实现的,并且从原本的“自由曲面”形态转变成了结构感的曲面。这种设计方式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极简主义的一项,并且这种方式更加的偏向于电子产品造型的原因,同时也更加的适合电动汽车的视觉需求。这种曲面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阻力,且在结构化曲面的设计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空气动力学的性能。

4.4电动车造型整体趋势

从整体的比例中可以看出,电动汽车更加偏向与更长的轴距,和较短的前后悬,车轮往往是四角的布置,并且车轮的直径较大。在电动汽车中A柱和C柱的倾角更加大,并且A柱进行移动,整体的车型更偏向“单厢车”的特点,并且在车型上与传统的车型进行区别分类、特征线和型面处理中,整体的造型更为简单,有效的减少了特征线和曲面的变化。在细节设计中,整体的曲面更加具备协调性,并且增加了几何化元素和灯带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并结合产品的特征。

5结语

汽车最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交通工具,在造型设计的发展中更为复杂,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总而言之,在工程技术中,电动汽车从整体的角度对汽车设计带来了较多的创新。并且从审美和视觉来讲,电动汽车的设计吸收了较多的电子产品设计的语言,并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所以造型更加的简单。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波.20、60和70——汽车风格设计的时代特征[J].装饰,2008(4):16-19.

[2]毛宏萍,康修机.新锋锐设计风格论[.艺术探索,2007,21(4):104-105.

[3]薛明欣.外形参数对纯电动轿车气动阻力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钟文彬,周林杰.纯电动乘用车总布置设计研究[.上海汽车,2010(8):3-7.

第3篇:产品动效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动汽车;外饰造型设计;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我国能源危机的出现,雾霾的出现,电动汽车这种可在生能源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近几年之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发展。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有效发展,电动汽车的整体造型设计也成为汽车设计师重点进行研究的内容。动力形式的变化为汽车造型设计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除了汽车需要具备的美观设计之外,合格的设计还需要有效的传递出电动汽车的重点。面对这些问题,电动汽车的造型设计也出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是对电动汽车外饰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

2传统汽车产品造型的类别

随着世界各国所面临着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所以根据这一问题,我国主要从节能环保的汽车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内将逐步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被提上新的日程,电动汽车将逐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而走向历史的舞台。汽车主要是从马车演变而来的,并且整体的造型也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在车的造型中出现较多优美的曲线装饰。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汽车进入到了箱型车的时代,并且在这一时代汽车整体的造型非常具备功能化。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出现和完善,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空气中所受到阻力的影响也逐渐的出现。最早汽车的形象主要是在水滴形象的基础中,延伸出一种曲面的流线型车身,并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重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且将其作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对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始得较早,例如美国纯电动汽车发展以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为主导;而欧洲的纯电动汽车行业在步入21世纪后也开始迅速发展;日本作为全球最早开始研发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混合动力技术应用在实际的量产车中的国家之—。其在混合动力技术基础上研发的纯电动其汽车在低能耗、零排放和行驶性能方面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这些电动汽车大都是在燃油汽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外饰设计本质上与燃油汽车并无太大差异。随着硬边艺术和高技派的出现,人们在对汽车造型设计中更加偏向硬朗的汽车造型,汽车整体设计的语言也向这种风格进行融合,在特征性主要是平直、曲面较为硬朗、并且整车身更为扁平,楔形汽车就是在这种风格的演变而成的,并与人们对于压力的性能的需求进行延伸而成的。但是这种较为硬朗的风格在汽车进行形式中具有较大的风阻,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主要是保持品质和扁平的造型特点上的画面更加具备了饱满性,并且这一种趋势,致使汽车造型在进行设计中已经越来越相同化。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来进行了有效的创新,福特推出了名为Ka的小型车,整体的造型非常的具有动感,新锋锐造型也由此出现,并且对当时的汽车造型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公司特斯拉(Tesla)异军突起,该公司在2012年发售了旗下第一款纯电动轿车ModelS。这辆纯电动轿车集合了特斯拉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储备,代表当时纯电动汽车的顶峰,被誉为汽车中的“苹果手机”。通过对内燃机造型发展历史的讲解,可以看出,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是较为复杂多变的,并且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发展中受到了较多的影响,除了在工程技术的创新和限制外,时代的发展和艺术的变化以及审美的变化每一个层面对于汽车造型的设计都带来了较大的变化。

3电动汽车外饰造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3.1技术因素

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的对电动汽车电池放置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改变,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且会对整车的续驶里程出现一定的影响。因为电池的技术并没有进行高效的发展,续驶里程相对来说较短,这是电动汽车所具备的缺点,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表明,在电池容量和整车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汽车的风阻可以有效的提高续驶里程。所以,电动汽车相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电动汽车的造型设计更加注重对减少空气阻力系数的设计,比如,A柱和C柱以及发动机盖倾斜角度的调整,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汽车表面出现的转折和身上出现的空洞。并且,整体车身的质量降低也会对续驶里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可以在造型中表现出来,例如,改变大量不必要的装饰,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汽车质量或者是通过更加轻便的装饰在进行代替。在原来的汽车中主要是以发动机为主要核心的动力系统变成了由电池组和电机等组成的电力系统,并且在整车的总体布局中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在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架构下进行一定的完善,当电池包放置在地板的下面时,会致使整车的高度进行一定的增加,此外,基本和原平台的内燃机汽车的整体差别并不大。为了有效的扩大电池的布置空间,并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且有很多的企业为电动汽车研发的全新总布置平台,比如特斯拉ModelS的车型架构及宝马i系列的life-drive,都将电池组布置于前后轴之间的底盘部分。因为这种全新的布置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对电动平台的汽车整体的尺寸所进行的设计与传统汽车之间有着较大的变化。现如今,多数企业在进行汽车的选择中会选择和宝马以及特斯拉一样,将电池放置在前后轴之间的底盘部分,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电池容积,在进行车的程度涉及的同时,电动汽车会更加偏向于更长的轴距和更高的车身,并且在这种方式的布置下,车头部分并不需要进行更大的空间来进行车功能部件的放置,所以在进行碰撞合格的前提下,A柱则拥有了向前移动的空间,并可以有效的扩大乘坐的容积。

3.2情感因素

在对汽车进行外饰造型方面的设计时,不仅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使用性,还需要注重整体心态的美观,现如今,汽车并不只是人们出行的工具,同时也是车主品位的一种表达,所以在汽车的外饰造型方面的设计时,需要注重汽车整体的外形和时尚感,并且不管是进行哪一种设计,都需要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在对车的外饰造型方面的设计时,需要注重整体的逻辑感以及设计感,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随着电动化为汽车造型带来的其他影响就是,在车头部分并不需要进气格栅,这种方式对电动汽车的前脸设计带来较大的创新。并且在视觉要求方面,主要是以传达产品的信息来充分的表现出现代社会的审美,主要是对如何进行电动化产品的信息进行传达,与内燃机汽车进行有效的区分。

4电动汽车造型发展趋势

4.1电动车造型整体比例形态

总而言之,现如今电动汽车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内燃机汽车平台为基础的电动化修改。还有一种是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第一种类型对整体的比例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主要是对第二种类型电动汽车的比例姿态进行研究。相对于整车的长度来讲,轴距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大,主要是在汽车前后悬长度会出现一定的缩短,并且在部分汽车的前后悬的长度差异性较小。以特斯拉Models为例,对比与其相同级别的捷豹XF两车型的长度大概是一样的,其中可以明显的看出ModelS的后悬比捷豹XF后悬短,前悬几乎是现相似的,所以轴距相对来说更长一点,并且特斯拉ModelS的前后悬长度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两方面所导致的:(1)电池在前后轮中间的位置,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轴距并且可以提高续驶里程。(2)和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所希望的机械和运动美感有着一定的区别。电动汽车更加偏向电子产品的设计语言。并且电动汽车在进行轮胎的选择相对来说较大,不然在进行行驶中可能会导致轮胎大小和轴距之间的比例在视觉中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较多的电动汽车的A柱底端更靠前,A柱的倾斜角度相对来说更大,可以有效的较少车头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并且还有部分电动汽车会形成一种“单厢车”的样式,使车前的挡风玻璃和车头在三维形态中进行一定的连续,主要还是两者之间的倾斜角度更加接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比例姿态可以有效的减少汽车在向前冲的方向感以及整体的运动感,并且与产品设计的造型语言更加接近。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汽车的整体布局之外,设计师对传统的车型也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一种“insideout”的创新理念,并且汽车并不是在已有的外形中进行乘员舱的建立,而是在乘员舱的基础中加上了外观和轮子。并且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电动汽车出现更多无法进行传统分类方式进行区分的车型。

4.2电动车造型变化的细节

从细节进行设计的角度来说,电动汽车主要是在4个方面进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造型趋势,其中主要可以包含格栅、车灯的变化和参数的设计在进行细节的处理中。4.2.1电动车格栅造型的变化。格栅是汽车前脸非常重要的造型特征,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遗传作用,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品牌的形象。但是电动汽车并不需要格栅,为了有效的减少空气的阻力,需要去掉格栅或者是进行封闭的处理,如何有效的进行这种设计,一直是电动汽车进行设计的重要问题。在进行设计中主要有3中不同的设计趋势:(1)在三维形态中对格栅的格式并不进行删除,但是将格栅内的通透覆盖变成封闭的覆盖,在传统的汽车造型设计中都会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有效的保持遗传性也可以充分的体现电动化的特点。(2)前脸删除格栅的三维心态,但是通过二维的方式来保留其特点,并通过材质来替代。(3)直接进行无电动汽车的设计,并对其特征线进行曲面的设计。4.2.2电动车车灯造型的变化。在车灯的设计中,电动汽车会特别展现出灯带的视觉效果,并且灯内的造型大多都是几何元素,并且电动汽车在车灯的设计中更为简单,从原本的块状转变成平面的发光体。电动汽车的细节造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个设计的趋势,它是对某一种元素进行有效的排列,并充分的融入到造型当中。这种设计可以为人们带来较大的电动和科技的视觉效果。

4.3电动车造型特征线与曲面处理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来讲,电动汽车在型面中采用了干净和整洁的曲面,主要可以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电动汽车中基本并不会出现“火焰燃烧曲面”的造型。第二个方面,有效减少车身表面出现的特征线。在20世纪90年代后,新锋锐风格的出现,汽车造型的型面上出现了较大的创新,设计师通过对车身上较为剧烈曲面转折来进行特征线的塑造,并且在这种效果的影响下,汽车造型的型面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但是电动汽车则是与这种流行不同,车身上较多的是曲率半径较大的曲面,特征线主要通过这种曲面之间的相交来进行形成。电动汽车的造型创新更多的是通过“曲面结构”来进行有效的实现的,并且从原本的“自由曲面”形态转变成了结构感的曲面。这种设计方式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极简主义的一项,并且这种方式更加的偏向于电子产品造型的原因,同时也更加的适合电动汽车的视觉需求。这种曲面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阻力,且在结构化曲面的设计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空气动力学的性能。

4.4电动车造型整体趋势

从整体的比例中可以看出,电动汽车更加偏向与更长的轴距,和较短的前后悬,车轮往往是四角的布置,并且车轮的直径较大。在电动汽车中A柱和C柱的倾角更加大,并且A柱进行移动,整体的车型更偏向“单厢车”的特点,并且在车型上与传统的车型进行区别分类、特征线和型面处理中,整体的造型更为简单,有效的减少了特征线和曲面的变化。在细节设计中,整体的曲面更加具备协调性,并且增加了几何化元素和灯带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并结合产品的特征。

5结语

汽车最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交通工具,在造型设计的发展中更为复杂,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总而言之,在工程技术中,电动汽车从整体的角度对汽车设计带来了较多的创新。并且从审美和视觉来讲,电动汽车的设计吸收了较多的电子产品设计的语言,并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所以造型更加的简单。

参考文献:

[1]王波.20、60和70——汽车风格设计的时代特征[J].装饰,2008(4):16-19.

[2]毛宏萍,康修机.新锋锐设计风格论[.艺术探索,2007,21(4):104-105.

[3]薛明欣.外形参数对纯电动轿车气动阻力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钟文彬,周林杰.纯电动乘用车总布置设计研究[.上海汽车,2010(8):3-7.

第4篇:产品动效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R式仓储电动叉车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工业建设的安全稳定需求越来越大。机械设备产品作为保证行业发展快速稳定效果的关键,其在进行造型设计过程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这就减低了机械设备产品的运行使用效率。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条件的前提下,从形态设计、色彩设计以及质量设计三方面出发,以提高产品设计应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这是实现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工业发展可持续性目标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作用于实践。

1研究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要点的现实意义

与消费类的电子产品不同,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应将功能性与操作性作为控制目标。研究表明,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其与传统设计技术应用涉及的偏重造型工业设计的关系不大,但其形式对工程机械设备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机械产品设计应将功能与形式两方面,均作为重点设计目标。即对各种设计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找出具有可行性的机械产品造型设计方案。然而,在此之前,相关人员应在明确造型设计条件的情况下,找出设计控制要点。这是提升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工业快速稳定发展水平的重要课题,相关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服务当前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1]。

2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条件分析

以R式仓储电动叉车产品设计过程为例,叉车作为用来装卸、短距离运输以及堆垛的仓储设备,其在未来的产品造型设计中,更多地体现了电子智能化、作业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型。如表1所示,R式仓储电动叉车产品设计要求。然而,由于国内工程机械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即关键零部件研发相对落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工业设计作用的认识和运用。此外,该市场环境下,使得国内比较缺乏针对仓储电动叉车造型设计的方法支持,如由眼动仪获取数据支持感性评价的尝试在有效性和实用性方面等均存在一定局限。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在明确:形、色和质单个造型设计要素的基础上,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2]。

3工程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要点

针对当前仓储电动叉车的运行使用实际情况,造型设计人员在规划阶段,应通过发散联想与创新思维,来确定造型设计的关键词,即“Rotation”。研究表明,其能较为准确的传达工程机械产品的整体一项,即能够充分与仓储电动叉车狭小空间高效率运行作业功能特性实现融合,从而使造型设计使用准确的造型语言,来表达这一设计概念。具体来说,“Rotation”产品意象设计概念,还能与R式仓储电动叉车独特的转向功能进行呼应。此外,叉车大多采用液压动力,即依靠后轮转向与频繁转向来实践运作,但这一设计会受狭小作业空间的限制,而降低设备运行效果。因此,R式仓储电动叉车特别的转向设计采取的方案是车身底盘的中间部分、驾驶室和工作部分能够360°自由旋转;而且,四轮驱动技术可达到90°转向,实现左右平移[3]。与此同时,这一整体圆弧形的造型设计,还能实现设计应用的机动灵巧功能目标。具体来说,为实现叉车造型设计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在形态设计方面,安全架应采用圆弧曲线设计,即车体选用圆形结构。这样一来,R式仓储电动叉车的形态设计语言,就能从传统的直线型转向与曲线型的复合,这就突出了工程机械造型设计中的传统形式美感,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械设备运行使用的适用性。在色彩设计方面,由于工程机械产品大多采用明度效果好以及纯度低的黄色,以及配有黑色线条来消除与分割产品造型色彩设置的呆板印象。但对于底部,为提高设备运行使用在视觉效果上的安全感与稳定感,应设置为黑色。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配色类别的调整,应基本控制在三类,主色大面积覆盖,辅助色主要配合功能分区或配合文本标识传达某些特定的信息。在质量控制方面,R式仓储电动叉车造型设计综合考虑了产品品牌形象、操作行为人因工学、产品造型感性意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产品造型设计不仅需要关注产品的技术性功能(包括材料加工工艺等),同时还要关注产品造型的审美性功能,以及产品造型的认知性功能。在工程机械造型设计中,技术性功能是基础,它支撑与产品造型设计密切关联的审美性功能和认知性功能,应妥善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4]。

4结束语

总体而言,工程机械产品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受市场环境复杂性以及技术应用局限问题的影响,使得机械设备作用于实践工程施工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效果并未发挥出来。这种情况,要求设计人员将现有的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通过科学合理化的改进,来提高产品应用的耐久性。事实证明,设计人员需综合分析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使用需求,进而在明确设计改进方向与措施技术方法的情况下,使产品应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促进工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要将上述研究成果更多地作用于实践,以提高机械产品应用的质量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华岩.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5):36~37.

[2]周连超,戴端,李宜信.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5,36(18):66~69.

[3]张小尊.基于宏观语意的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3):53~55.

第5篇:产品动效设计范文

1平面广告设计的眼动研究为主要研究课题

尽管眼动研究已被运用于大量的设计领域,但目前平面广告设计的眼动研究仍为此类研究的主体,其他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则呈散点分布,零星出现,且点到为止,尚未形成有效的研究体系。平面广告设计的眼动研究的兴起源于其重要的实践价值或者说是投资价值。广告的兴起为业主带来了绝好的商品传播机会,但受众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让自己的广告在海量的商品信息中脱颖而出,抓住受众的眼球,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让广告费用物有所值是每个广告人关心的。现实的困境是研究课题的最佳来源之一。因此,平面广告受众的眼动特点也自然成了众多学者倍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目前,平面广告设计的眼动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类研究主要关心平面广告自身特点包括其大小、版式、呈现方式、内容特征等因素对受众的眼动模式的影响。例如王克芹对平面广告中图形和文本的面积及位置对广告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眼动研究;[9]白学军等对平面香水广告的版面设计[10]、吴立军对汽车平面广告的版面设计进行了眼动研究[11]。蒋瑛瑾对大学生阅读名人代言和普通人代言同一品牌广告图片时的眼动数据进行比较[12],刘晓帆则对代言人与产品的一致性对被试眼动模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13]。另一类研究关注受众主体状态如是否有时间限制,认知方式的不同、性别的差异等对广告注意的眼动影响。例如梁亮等考察了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被试在观看体育平面广告时的不同眼动特点[14]。龚定一对不同性别大学生阅读性感平面广告过程中的眼动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15]。但总体上以第一类研究居多。

2以被试在不同设计作品上眼动模式的组内对比作为研究的主要范式

国内在设计心理学领域所开展的眼动研究绝大部分是以大学生被试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多采用被试内重复测量设计的思路,通过比较同一组被试在不同的设计作品,比如不同版式的广告/简历、不同风格(明式/清式/现代)的家居、不同造型的服装、不同观赏性的城市景观所体现出的眼动模式的不同来评价特定设计的优劣性。在眼动观测指标上主要选择第一注视点位置、注视点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平均瞳孔大小、眼跳距离等作为相关因变量,其中,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是两个最主要的观测指标。注视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所注视的材料的编码、加工以及相应意义的提取有关,注视时间长表示对信息的精细加工;注视次数反映被试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材料的难度程度和阅读策略以及被试对所注视内容的兴趣度,注视次数多的区域一般为被试较为感兴趣的部分。因此,它们是众多眼动观测指标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分量的两个指标。

3实验材料多为平面静态图片

国内在设计心理学领域所开展的眼动研究采用的实验材料主要是平面静态的图片。不论是简历、书刊目录这些文本性材料,还是服饰、家具、城市景观等立体性材料,在实验中均被转化成相应的图片形式。这种转化有利于眼动数据的采集,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失真风险。因为这种处理后眼动仪所记录的只是眼睛在某个纵深距离平面维度上的移动,无法记录视觉纵深变化的功能。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评价服饰、家具这些材料的设计优劣时,作品的立体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此外,在所调查的文献中,研究者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中仅少部分选自真实的场景,例如张卫东等开展的城市绿化景观观赏性的眼动研究中所选用的材料即为摄自上海地区大型公共绿地、公园以及大学校园等的绿化景观照片[8]。但绝大部分研究所选用的实验材料都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规则模拟设计而得。例如白学军等的研究考察香水瓶的位置(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背景图案(人物、广告词、风景)对被试眼动轨迹的影响。为满足实验设计,研究者对相关的广告图片重新进行了排版修改,生成了24幅香水广告。[10]

二、国内设计心理学领域中眼动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1被试以大学生为主,类型单一

已有的研究大多采用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被试的数量偏少,类型单一。特别是对于设计这个领域而言,被试的单一型可能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为每一个设计都有特定的受众。例如一则汽车广告的受众主要可能是男性,而一则香水广告的受众则主要可能是女性。一则牛仔裤广告的受众主要可能是年轻人,而一则唐装的广告受众可能是中老年人。好的设计没必要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且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一样,再出色的设计也无法让大家都满意,关键是让你的受众满意。因此,要让眼动的数据更具指导设计的实践价值,就必须在进行眼动研究之前首先进行受众分析,然后再去了解就这种受众而言,他们的眼动模式是什么样的。

2实验测试指标多为眼动的外部特征,缺乏对被试信息加工过程认知特点的研究

国内此类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通过记录和分析注视位置、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瞳孔大小等指标来反映被试视觉加工的特征。但这些眼动的外部特征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被试信息加工过程的认知特点。眼动的这些数据只能回答被试者对于特定的刺激看了吗,看了几次,看了多久,但不能回答被试者对这些刺激记住了吗,记住了多少,喜欢吗,喜欢的程度有多少。而后面的这些问题是做设计的人更关心的。因为评价一个广告设计是否成功的根本指标是它提高了多少营业额,而不仅仅是它有百分之几的收视率。因此,眼动数据只能作为设计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指标,如果希望研究的指标更加全面和深入,必须与认知心理学的其他指标如反应时、回忆率以及自评报告等手段密切结合。

3实验控制的两极化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设计心理学领域中的眼动研究的实验控制有两极化的特点。有的研究的变量界定模糊,例如,陶云等[6]开展的明式家具和现代家具审美偏好的眼动研究和熊建萍等[7]开展的明式和清式家具审美偏爱的眼动研究,这两则研究所谓的明式、清式或现代家具这种变量的区分就十分笼统,不同时代的家具设计风格其实蕴含了很多变量,包括线条、装饰、造型等,究竟是哪一具体的因素导致差异的产生,它需要更精确的变量控制。另一些研究则特别强调变量的控制,如上文提到的白学军的研究[10],为考察香水瓶的位置和背景图案对香水广告的眼动轨迹的影响,研究者对正式实验中的24幅香水广告的图片重新进行了排版修改。这种修改确实保证了变量的精确,但局部的修改也有可能带来整体美感的巨大落差。这就如同一个美女的五官稍作调整可能会变得面目可憎,但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她变丑就是因为鼻子变大了多少所致,因为这样一个鼻子放到另外一张脸上可能就变得很可爱。一个广告作品的设计它需要各部分有机整合达成一个最佳的效果,局部随意的调整有可能导致整体的突兀,因此得出诸如当香水瓶位于广告的下半部分时能够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注意这种推广性结论同样可能有偏差。如何在整体和具体这两个维度实现平衡是此类研究的一个难题。

4设计学原理的相关诠释有待补充

目前开展此方面研究的研究者多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在研究的设计中更多考虑的是诸如大小、位置、版式、色彩搭配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物理特性,很少关心比如线条、图案、造型这些更接近设计内核的变量。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心理学的研究者也主要是从视觉疲劳、眼动习惯、知觉加工特性等角度进行解释,很少从设计学原理或者美学的角度进行诠释。但实际很多结果从美学上也能找到其合理的解释,例如,在熊建萍等的研究中发现,在首次加工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明式家具显著短于清式家具[7]。从美学角度可以给出的解释是:在线条方面,清式家具与明式家具相比,运用了更多的波状线和蛇形线。波状线变化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因此更美、更舒服;蛇形线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转,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性,具有最强的装饰性。这种解释对设计学家更具启示。实际上,目前的实验结果大多强调图文并茂,强调层次,强调变化,而这些结论与基本的设计学原理不谋而合,即凭借感性经验所总结出的经验现在得到了数据的验证。因此,作为一类跨学科的研究,必须要进一步开展学科间的整合。

三、设计心理学领域中眼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