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产品设计概论全文(5篇)

产品设计概论

第1篇: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产品设计对象包括机械装备、轻工产品、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从产品设计的共性角度出发,不同设计对象的构思、表达、程序、形态、结构等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相似的呈现。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为: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色彩、表面加工、结构、构造、形态和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工业设计核心就是产品设计。拓展来看,产品设计的设计对象除了现代工业产品外,也可外延到手工艺品、工艺美术品等手工业时代的产品。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工业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具有良好的形态理解与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转化能力、设计协作与设计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以下特点:

1.创新性

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则必然要求产品设计教育也具备创新性,产品设计教育必须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与价值导向。

2.交叉性

产品设计与艺术、工程、技术、管理、市场、心理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产品设计程序中,消费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工程分析、市场营销等都与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产生一定程度的联系与交叉。产品设计教育势必体现出产品设计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3.应用性

产品设计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产品设计教育的应用性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判断能力等方面。

4.多样性

产品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反映在多个方面,有设计门类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行业区块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人才培养层次差异导致的多样性等。

二、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通过对产品设计教育特点的分析,可知产品设计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应做到兼顾学科基础与特色方向。国内外很多高校的产品设计教育也都体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趋势,如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高校,家具设计方向都是其优势特色专业方向。四川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面向四川家具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确立了建立在产品设计专业共性培养基础上,同时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如下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和原则。

1.面向产业,办好专业

应用型学科专业办学应该满足产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区域经济是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目前,家具产业在四川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以“中国板式家具生产基地”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和以“中国西部家具商贸之都”为中心的商贸体系,家具产业被成都市列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成都成为中国五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之一。四川是实现家具产业创新的重要战场,家具设计人才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从事家具产品创新设计的实践能力。近年来,相关高校对家具设计方向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往往缺乏整体思考和可操作性,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产业服务意识薄弱、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匮乏等问题。目前,四川省内设置家具设计方向本科专业的高校有两所,其中四川农业大学的家具设计方向在四川省内设置时间最早,发展起步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办学以来针对专业性质、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区域优势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诸多成果和经验,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改革,为四川家具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家具设计人才。

2.夯实基础,突出模块

在人才培养上要以产品设计为根本,拓宽专业基础;以家具设计为抓手,体现方向模块。要在产品设计通才平台上进行家具设计专才的培养。根据此思路,四川农业大学2014级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是产品设计模块、家具设计方向模块、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产品设计模块,以产品设计基础课程和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为主,包括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制图、现代设计史、专业概论、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Ⅰ(AutoCAD)、色彩构成、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方法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Ⅱ(3dsmax)、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型设计与制作、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方向模块,以家具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家具与室内设计史、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家具设计、软体家具、家具表面装饰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以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房屋建筑学、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技术与设备、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工程概预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模块设置较好地构建了产品设计(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夯实学生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的同时,较好地体现出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特色。然而,模块设置后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目前还处在优化改革进程中,仍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家具设计方向课程偏少,体系完整度有待提高,家具设计技术性课程缺乏等。上述不足有待我们进一步革新和调整,继续依据方案实施情况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持续深入改革。

3.强化理论,重视实践

家具设计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产品创新设计活动。家具设计既需要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也需要推陈出新的形象构思方法。家具创新设计需要理论支持与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对于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来说不可或缺。然而,家具设计教育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通过包括实验课程、实践环节、顶岗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内的多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同时,要着重建设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应用型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训实习条件。

三、结语

第2篇: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1998年,KIT整合设计、工学和经营三个领域的知识,以培养能够从协调环境和社会的视角创造产品的人才为目标,成立了设计经营工学学科。其学科简介这样写道:“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已经成立了很多对应现有知识领域的各种学科,本学科是以融合现有复数学科知识为目的开拓的新领域”。可见,其教育定位是融合多个学科的交叉性新学科。下面从学科理念、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及内容三个方面分析设计经营工学学科的教育模式。

1.教育理念

设计经营工学学科的教育理念分为三个方面:①把梦想转变为形状。KIT认为,在思考“人工物”(产品、设施、社会系统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首先必须具备将这些思考转变成“形”的设计能力。人类的梦想往往是通过设计力赋予“人工物”以最初的形状。其次,因为设计是通过制造程序转变为“人工物”的,所以在制造过程中工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面对现在复杂的经营环境还必须活用经营学知识。②锻炼三种能力。KIT认为美丽的织物必须由一条坚实的“经线”和各种各样的“纬线”编织而成。“纬线”是人类在悠长历史中积累的知识;“经线”则是认真观察并能够发现问题的“感知力”、深度分析问题的“思考力”和与各种各样人群对话的“表现力”。因此,上述“三种能力”是设计经营工学培养的重点。③提供创造知识的场所。KIT认为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对于刚刚起步的新学科而言,“教”和“学”双方的距离很近,即这个学科是一个相互切磋和相互学习从而创造知识的场所。

2.教育方法

设计经营工学学科对应的不单是某一设计学科、工学学科或经营学科。在这个领域中培养的人才既可以是具备经营理念和工学知识的广义设计师,也可以是具备设计理念和经营理念的工学技术者,还可以是具备设计理念和工学知识的经营企划者或者产品企划者。因此,KIT并没有将这种人才直接称为“设计管理”人才,而是取设计(Design)、工学(Engineering)、经营(Management)这三个领域的开头字母D、E、M,称之为Demagineer。基于上述思想,设计经营工学学科在一、二年级从广义上学习设计、经营和工学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并行推进实践课程。三年级将上述三个知识领域划分为设计、经营、工学三个course推进教学。其中设计course是以物(产品)和设施(建筑和环境)的设计为中心,结合经营学和工学,思考如何合理规划、设计以及管理产品和设施;经营course学习以产品和市场关系为中心的市场经营学和品牌管理,此外还培养学生如何在经营中活用技术和设计的方法。工学course以现在环境问题和信息技术以及重视使用者的制造理念展开,重点培养具备设计理念和经营感觉的技术者。三、四年级课程聘请包括实业界在内的各类专家,通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是高年级的主要教育方法。

3.课程设置及内容

一年级主要开设科目有设计概论、企业经营学概论和工学概论以及设计实践、经营管理实践、工学实践等课程。设计概论是设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通过建筑、设施和产品三个方面实例学习什么是设计。企业经营学概论是围绕企业和经营的课题为中心,学习企业和经营的基本概念。工学概论主要讲解作为制造业重要要素的各种材料的形成和性质,同时探索在生产实践中材料的科学性应用过程。此外,还将从人机工程学的视角学习人类信息处理模式和人机对话等基础知识。二年级主要开设的科目有设施管理、市场学等。设施管理是以设施的循环利用为目的学习企划、产品管理、运营管理系统和技术体系。市场学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学生将学习市场学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企业实践结合理论知识理解市场学的定义。三年级划分不同学习领域,其中设计course的主要科目有设计经营工学实践、设计经营工学事例研究;经营course的主要科目有经营战略论、设计经营工学事例研究;工学course的主要科目有人间信息科学、感觉工学等。设计经营工学实践是上述三个方向均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既存事例为研究对象,从设计、经营和工学不同视角分析问题和探讨解决方法。经营战略论是围绕设计战略概念,以设计战略立案为目的,学习在设计战略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并学习把设计战略活用在企业经营中的方法。人类信息科学是在思考人、自然以及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受环境影响情况下人类的活动状况,并研究什么环境更能满足人的生理特性。感觉工学是诠释人类感觉以及从人的感觉视角研究人和产品的关系,从而思考今后产品制造的方向。进入第四年,已经取得毕业规定学分的学生可以根据在设计、经营和工学三个领域学到的知识为基础选取毕业研究课题。KIT通过上述设计经营工学学科(本科)教学经验积累,2002年4月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立了设计经营工学专业,这是日本第一个在设计领域推行经营管理教育的专业,被称为是对设计新领域的挑战。下面具体从专业化目的、培养目标以及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内容几个方面分析KIT设计经营工学专业的教育方法。

二、设计经营工学专业

1.专业化目的

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资源节能问题、社会成熟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新课题被称为是“21世纪型”的设计课题。面对上述课题,从广泛视角发掘设计的综合能力是现代高等设计教育的方向。因此,KIT将设计经营工学专业化的本质性目的是对下述三个方面的研究,即①“21世纪型”的设计课题研究和描绘21世纪的生活环境概念;②市场和企业、造型和技术、人类和工学、人类与人工物之间的调和技术的研究;③不同领域间合作的应有方法以及专业领域间的新结合。

2.培养目标

设计经营工学专业作为交叉性新专业,其关键词是“设计”和“经营”,即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单纯是培养设计能力,而是培养设计师具备创造性概念化能力、视觉化和形态化能力、协调•结合•媒介不同领域的项目管理能力、交流和企业管理能力以及高度的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上述能力的人才是能够构想提案并予以实施的实用性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能够摆脱传统单一的设计思维,用广阔的视野与不同领域的人才合作,还将在产品制造和空间设计中起到核心作用。

3.课程设置及内容

设计经营工学专业课程分为①主修课程;②专业课程;③设计管理实践科目。其中①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广泛领域的新说以及设计管理事例研究和特别讲座。主要科目有制品设计管理、设施管理、设计管理事例研究、国际产业构造研究、企业经营管理论、全球化市场研究、资源•能源论、特别讲座(包括知识产权论、worklife产品论、生活基础设施计划论)等。②主要包括设计和设计管理不可欠缺的专业课程。主要科目有产品设计论、设计经营、制品创成产业论、色彩设计管理、纺织品产品设计、设计材料论、计算机空间设计、workplace、企划论、假想空间设计工学、生活空间环境论、环境资源经营论等。③主要是经营实践科目,其中包括综合实践和专业实践。一年级以综合实践为主,沿袭产品设计和空间设计展开综合课题实践;二年级以专业实践为主,其中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产品设计类、经营类和工学类。产品设计类包括概念企划、企划•造型•成型和管理;经营类包括调查、市场学、广告、企业经营、融资;工学类包括人类和工学的调和技术、成型•制造的工学技术、信息技术、生成系统、材料•环境•评价(注:日本高等教育研究生学制为2年)。相比之下,我国设计管理教育刚刚起步,构建多学科的交叉性新学科是我国高校设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借鉴日本设计管理教育经验,笔者总结了下述几点启示。

三、日本设计管理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在设计教育体制革新中虽然已经开始探讨多学科教育课题,但多数还是局限在单一设计领域的多学科相融合的视角,未能真正从融合不同知识领域的视角开展新的教育尝试。而且,在本科开设的设计管理基础课程内容基本偏向品牌管理或品牌设计,缺少经营学知识点。特别是许多学生进入本科高年级学习阶段后,希望根据对设计不同的理解以及个人特点选择更宽广的学习方向。而现有单一的设计课程无法迎合这些学生的需求。此外,研究生教育如何培养高级实用性设计管理人才也是目前设计教育的课题。借鉴日本KIT设计管理教育方法,笔者认为我国推行设计管理教育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确立融合设计、工学和经营学知识的多学科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里,高校教育不应该是单纯发展某一个学科,而是应该把创造作为理念,融合各学科共同推进人才培养。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现代社会中的工业设计已经脱离了单纯外形设计和色彩设计,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也应该以Design≠Style为发展主线,开拓与设计相切、相交的新领域。以设计为原点,融合工学知识和经营学知识培养人才是我国推行设计管理教育的方向。

②在本科教育阶段从多学科视角设置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逐步渗透设计管理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应该在本科教育的低年级开设经营学和工学的基础知识,在高年级划分不同研究领域,让设计学科的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更广阔的学习方向。同时,课程内容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如历史、文化、特长等背景合理设置。

③基于以上两点,在研究生阶段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以经营管理为核心,培养实用性人才,实现设计管理教育的专业化。设计管理专业应该以广阔性和高度实用性为主,其广阔性不仅应该体现在招收对象的范围,还体现在设置大量培养设计经营能力和实践的课程中。

第3篇: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关键词】模具制造;3D打印技术;关键技术

0引言

工业制造和模具是高度依存的,模具行业的发展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而对制造业的发展来说,3D打印技术产生之前,各个地区的加工制造业都是运用模具作为生产主力。过去的几十年内,传统的模具为加工制造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很多人将传统模具称为“工业之母”。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三维模型文件为基础,应用粉状、丝状等材料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来构造三维物体的技术。

1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

1.1传统模具加工制造与3D打印技术的比较3D打印技术和传统模具加工制造技术都存在独特的优势和不足,该技术发展的方向是让两者相互融合。对于同一个产品,过去的生产加工方法是先做模具,然后用模具去生产产品;而现在新出现的3D打印技术,是直接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直接堆砌出产品。不过,对于批量大的产品,还是模具生产加工的效率要高。3D打印产品,只能够一个一个的去加工出产品且试制的周期短,很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对于定型后的大批量的生产,还是采用过去成熟的模具工艺路线,这样生产的成本低,效率高,一致性好,还具有互换性。

1.23D打印技术解决了复杂型腔的模具制造难题

像遇到汽车空调外壳这类零件的生产时,因为它有着十分复杂的外形结构,若要进行生产,就需要解决复杂型腔和形芯的制造。还有很多形状复杂的汽车零部件,都对制造工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仅仅依靠镶嵌、拼接体形等工艺来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一方面无法保障生产的高精度,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生产效率。如果有了3D打印技术的协助,则可以利用激光烧结三维打印来实现对汽车模具复杂型腔的控制。

1.33D打印技术可以降低模具生产成本

在人们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传统模具生产制造技术受到冲击。有些汽车零部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做好,且这一过程日趋复杂化。而3D打印技术不受机械设备和生产模具的限制,利用三维建模加修改来成型零件,有效降低了零件生产成本。

1.43D打印技术推动模具制造业的发展

模具制造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国家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3D打印技术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必须加快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企业结合3D打印技术优势与特征,有效地融合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发挥3D打印技术产业作用。

23D打印技术的关键技术

2.1选择性激光烧结工程技术

选择性激光烧结,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C.R.Dechard于1989年研制成功。该项技术是利用红外激光束对不同金属、陶瓷、橡胶等粉末状材料成型的。该技术中的可选择性指的是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三维空间软件重新构建所需要的模型空内置红外线激光,来完成铺平、烧结操作。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未熔颗粒规模较大,因此,该技术不能应用在高精度、高密度的模具制造中。

2.2电子束选区熔化工程技术

3D打印技术中,电子其可以直接制作成型的电子元件受到高度关注,经过相应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在实际的电子束选区熔化工艺的操作流程中,电子束可以快速扫描金属设备,扫描的整体区域与扫描速度之间也存在明显联系,这样就可以确保金属零件的整体质量。结合相应的拉伸试验发现,该项技术在整体操作过程中,金属零件中的铝原件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但是整体的硬度和熔体面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金属零件的质量整体优于传统技术手段。

2.3激光净成型工程技术

净成型技术是改造了传统的毛坯成型技术。指零件成型后,由粗糙成型变为优质、高效,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可成型技术。它利用多学科新技术成果在新材料、新能源、精密模具技术和模拟技术等低成本的成型技术。通过烧结和激光熔盖与传统技术两相结合,来实现3D打印技术融合多种金属材料的操作,按照合金粉末差异实现相同功率来进行融化,根据预定的管道分层进行沉淀,最终得到性能较好的零件。

2.4直接金属激光成型工程技术

先进制造的概念主要基于不断地创新,包括现有激光技术和核心的金属粉末原材料的不断测试成功的应用,金属成型目前主流的材料有铝合金、磨具钢、不锈钢等。3D打印加工出直接金属激光模具更适合应用在致密度要求较高的模具中,且不需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如激光扫描率增加或者激光功率减少,导致金属粉末在熔化时出现球化效应,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那么就需要技术人员把握好各种金属粉末的熔点。

33D打印技术教育发展对策

3.1拟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3D打印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服务于企业用人需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在实际生产岗位上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质量。3.2拟建立高水平的教师团队3D打印技术需要理论教师,同时又要求会操作的教师。职业院校要着眼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更要培养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和资金支持,注重加强理论教师的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鼓励和激发教师团队做好“教书匠”。始终坚持教学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教师团队建设推上新的台阶,为拓展职业发展,提升教学技能搭建平台。

3.3拟建设特色的3D打印技术的课程

(1)3D打印结合模具制造专业有关课程。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高等数学、材料加工与成型工艺、机械原理与零件、材料力学概论等。核心课程:模具CAD(PRO/E)、模具CAD(UG)模具技术经济分析、3D打印材料应用、逆向工程技术、三维建模与模具设计、快速成型技术等。3D打印为模具制造带来了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改进模具设计为终端产品增加更多的功能性。(2)3D打印技术结合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工程制图、电工学、工程力学、机械零件与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核心课程:汽车构造、传感技术与测试、CAD/CAE/CAM、发动机原理、3D打印汽车制造应用、逆向工程技术等。3D打印材料学:了解3D打印材料的种类、性能、成型特点等。3D打印汽车设计,模具加工及后置处理,将汽车造型制作成三维模型。(3)3D打印技术结合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力求在教学上进行创新,课程设计上与时俱进。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概论、人机工程学概论、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色彩概论、设计心理学概论、环境技术概论、工业美术概论、素描、造型设计基础等。核心课程:产品设计概论、企业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3D打印技术工业设计应用、逆向工程技术、三维建模与产品设计、雕塑基础、产品语意传达概论、产品摄影概论等。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改变了原有的工业设计方式,推动工业产品设计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结语

3D打印技术有益于学校现有传统专业的教学,有益于学校培养高技能创新型“智造”人才,让学生设计更具个性化的产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3D打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陶岩.3D打印技术的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9(5):87-88.

[2]郭继周,邓启文.我国3D打印技术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J].国防科技,2017:35-39.

[3]张晶晶.中国3D打印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262.

[4]艾亮.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5):104.

[5]樊鹏.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现状及应用:2017年第七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学术论坛论文集[C].海口: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7.

[6]王晨.论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与维修领域的应用[J].湖北农机,2020(7):68.

第4篇: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CDIO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与高职《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的结合有其必然性。第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CIDO模式高度吻合。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性又有别于中职教育的纯技能性,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型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育过程。《旅行社产品设计》所属的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需要学习旅游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基础理论课程,二年级及三年级上学期,以《旅行社产品设计》、《旅行社计调业务》、《旅游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训为抓手,直接到旅行社接受真实环境的实践,学生承担的项目都要经历包含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整个生产与制作周期。这一过程与CIDO的教育理念高度吻合。第二,校企合作为CIDO模式实施提供了项目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标签式办学模式。“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所接受,不仅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办学理念的转变和经费的保障,而且给CIDO提供了天然的项目保障。而且这些项目都是直接来源于企业(行业),作用于企业,一方面保证了项目的效用(有些项目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CDIO模式成为可能。在国家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一大批实训室、工作室以及多功能教室的创建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支持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门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为实施CDIO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土壤。

二、基于CDIO教学模式《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设计

1.课程特色

在导游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旅行社产品设计》是旅行社的核心业务,课程以《旅游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等先导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学生综合性的职业技能提升课程。《旅行社产品设计》实训项目的设计高度尊重企业实际。

2.设计思路及具体内容

《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思路为真实作业过程导向。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并确定旅行社产品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者作为培养主线,纳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之中,实施“做、学”一体的授课方式。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两个结合,即课外准备、课内授课及校外实践相结合;行业专家与校内老师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升的目标。CDIO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真实性项目与知识、技能的高度融合。因此,项目设计是该模式的灵魂。专业教师与浙江新世界国旅、浙江省中旅等旅行社合作,共设计了4个CDIO教学项目: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线路设计(文化旅游);和盲胞一起感受杭州(无障碍旅游);大学生义乌创业体验之旅(修学旅游);万千宠爱,尽在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每一项目的学习内容涉及前期调研的资料搜集与准备、设计论证、具体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四个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保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注意对拓展知识的引入,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3.教学设计及组织

《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设计的4个项目分别对应的4类产品类型。在实际教学中,将班级分成4个小组,由专业教师统一指导,每个组再各分配一个行业专家作为项目指导。每一项目均采用CDIO模式实施,其过程包括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四个步骤。“构思”阶段要求提出产品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人员安排及实施计划;“设计”阶段包括主题设计、产品特点及功能、实现模式等,一步步形成与完善产品;“实施”阶段指产品的成果转化,将前期的设计成果与旅行社对接,从而转化成真正的旅游产品;“运作”阶段包括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专家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再由学生亲身投入产品实施、售后服务过程,为旅行社及顾客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团队的合作、沟通,以及跟旅行社、顾客的交流。每个阶段制定严格标准标准,只有达到标准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4.课堂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设置两种与旅行社产品设计岗位相关的、真实可感的作业情境———物理情境和心理情境。物理情境的创设模拟知识产生或实际运用的场所,充分运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验室,再结合到项目实施区域实地调研,达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心理情境通过对作业协作情境、岗位实践情境、服务文化情境、社会交往情境的模拟,强调学生对各种情境的认知、感悟、相互激发,更强调学生社会性的培养以及职业综合实践技能的提高,设置具体的仿真或实际职业情境,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项目实施保障

第5篇: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程序列难以压缩在比较短的学习周期以内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个学科特有的课程序列。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学科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先完成了素质教育任务,再开始专业教学。有些综合性高校为了保障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给学生留下了重新选择专业的最大空间,而将整个本科教育划分为两段:前一段集中安排通识教育,后一段集中进行专业教学。由于通识教育的课时占了本科教育总课时的将近50%,结果使得前三个学期基本无法安排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第四个学期留给专业教学的课时也不多,这就使许多学科的专业教学形成很大的被动。工业设计的专业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毕业实习以前(也就是至迟第七学期结束时)照理应当具备进行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即应已系统完成被称为“产品设计三部曲”的《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这三门课程(或类似课程)的学习。为保证教学效果,这三门课程还应循序渐进地分在三个学期中开设。同时因为在学习设计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之前,还应当先对设计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设计概论》、《设计史》的学习来实现)、应当先掌握设计学的基础知识(例如产品的形态、功能、结构、机构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工程学知识(如机械设计原理、电器基础、人机工程学、工程图学、材料工艺学等等),还需掌握初步的设计表达方法与技能(包括手绘、计算机三维虚拟表达、模型制作),而在学习手绘技法之前又要经过素描和色彩训练,使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表达设计效果则至少要掌握2-3个应用软件。如此长的课程序列如压缩在后4个学期中完成显然是非常勉强的,在此情况下,至迟在第五学期必须安排的《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课程就不免要“粮草未备,兵马先行”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在第六、第七学期学生只能整天埋头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缺少必要的调节,这种学习生活又何其单调!

二、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不必也不应集中在前两个学年中完成

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基础教学,通识教育课程中,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外,其他课程之间没有什么序列性,而且也不需要在专业教学开始前全部完成。就通识教育自身的需要来说,通识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具体课程而言,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别的课程没有必要都挤在前面。例如政治理论和思想修养课程,并不是大一、大二学生特别需要进行政治教育和思想修养,大三、大四学生就不再需要了。又如体育课,也看不出为什么大一、大二学生不能部分采用俱乐部的形式进行,大三、大四学生不能部分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英语课的序列拉长一点,对学生考研有好处。相对于专业教学和专业基础教学,通识教育完全可以在保证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把开课的时间安排得灵活一些。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截然分为两个阶段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杜威说,我们为学生设计和提供什么样的教学,就是为学生设计和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不应当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硬地分成两半,前一半与专业基本无关,后一半与专业以外的学习基本无关,这样做既不是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初衷也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初衷。设计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同一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如果使用工业设计的术语来表达这两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则它们应当是并行模式而不是串行模式,在整体上应该平行进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两者都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三、让学生在前两个学年基本不接触专业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态

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对所选择的专业充满好奇而特别关注,这正是培育专业思想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时候就让学生接触专业基础课程,有助于他们逐步了解这个专业,判断自己是否真喜欢这个专业,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当然,进入大学以后,给学生再次选择专业的愿望是非常良好的,但合理地重新选择专业的前提是对这个专业有初步的了解,而且这种了解还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进入高校后如果不接触具体的专业教学,即使给了他们选择专业的自由,这种选择也只能是比较盲目的。因此越是晚接触专业课程,就越是失去重新选择专业的空间。况且目前多数省市的中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了分流,他们入学前的知识结构已经决定其不宜大跨度地重新选择专业了。据此,倒不如按照专业教学的规律把每一个专业尽可能地办好,同时在学分制的框架内增加教学计划的柔性,提高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二级学院、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通过选修课程的途径来灵活地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策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变刚性的“制造”人才为柔性的培育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对社会就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创造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