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快乐家庭教育全文(5篇)

快乐家庭教育

第1篇: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二胎家庭家庭教育教育

一、二胎时代带给家长的难题

1.对父母的经济和精力的挑战

纵观目前不肯生二胎的父母基本上都有一个共通点,即经济问题。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来说,需要面临孩子上学、房贷以及就业等难题。抚养两个小孩将要承担巨额的成本,都市竞争大,很多家长从小就对小孩进行教育投资,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除了经济负担外,父母的精力也十分有限,不少妈妈为了生二胎而选择做全职太太,她们的生活圈以及交际圈也因此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不少二胎妈妈一时间难以适应而变得焦躁不安,有些妈妈会将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多起虐待儿童事件,导致孩子们的身体都受到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2.老大“家庭地位”动摇带来的矛盾

在二胎来临之前,大宝在家中备受关注,所有的家长都将精力放在大宝的抚育上,有了二宝之后,全家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会转移至二宝,大宝感觉自己一下子失去了宠爱与关注,这让其一时无法接受,因此经常会故意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以此来吸引家长们的注意。但这时父母却没有耐心对大宝进行引导,反而对大宝进行严厉的批评,有时甚至会打骂孩子,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家庭矛盾,结果反而适得其反。3.爱的分配失衡现在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许多家庭也迎来了二孩。不过也有部分家庭出现了新的问题,比方说:大宝十分抗拒二宝的到来,导致父母不知所措;原本以为二宝能成为大宝的陪伴,怎知大宝却对二宝充满敌意……面对这些头疼的难题,很多二孩的家长都不知如何是好。

二、二胎时代下家庭教育的出路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每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之后,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当他们还小的时候会特别依赖父母,当二宝来临之后,父母的精力会转移到二宝身上,此时大宝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必须尽快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作为家长,有义务为还子女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自主去完成他们能够胜任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则交由他来做。如果孩子愿意做,家长则要积极鼓励与肯定他们,让他们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2.父母要给予同等分量的爱

不论是一孩还是二孩,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必须时刻谨记自己才是主导者,家长决定着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所以,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做到注意给予孩子同等的爱,在二胎到来之前,提前对大宝做好引导。此外,家长应具备科学的育儿观,不要偏爱某个孩子,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孩子们平等的爱,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

3.教会孩子爱和分享

父母终究会离开孩子,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兄弟姐妹,他们才能相伴走完一生。虽然二胎的来临,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宝的情绪受到影响,但怎样破解这一难题,其实方法有很多。其一,不要将生二胎的决定权交给大宝。在考虑是否生二胎之前,家长可以先与大宝沟通,听听他的想法,不过最终决定权还应在父母手上。将来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父母会以此作为借口,把责任都推卸到大宝身上,容易让大宝对二宝产生敌意和不满。其二,养成乐于分享,关爱家人的习惯。不管是独生子女家庭抑或非独家庭,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必须帮助孩子养成乐于分享、关爱家人的良好习惯。孩子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就会乐于与二宝一同分享父母的爱与物质。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渐开放,每个家庭的态度都不相同,但不管生不生二胎,家长都应该重视大宝的感受,让他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笔者曾为自家的2个孩子拍过一组照片,两姐妹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画面十分温馨感人。这些照片深深震撼了我,让我不再感到犹豫和退缩,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让两个宝宝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她们能够拥有享受幸福的能力,让她们学会分享自己的爱,让我们都在二胎时代鼓足勇气,通过自身的教育智慧让孩子们收获幸福。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初探[J].现代教育.2017(06)

第2篇: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幸福感

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接受教育年龄的提前,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各类幼小教育机构也发展迅速,但是在对幼儿展开一系列培养措施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学前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不应该仅由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育,而是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实现高质量、高成效的幼儿学前教育,更能很好地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尤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家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幼儿园和学校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幼儿阶段家庭教育不是辅助教育,而是一种关键的教育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前幼儿的幸福感能够帮助幼儿快乐地成长,也能培养幼儿感受幸福的能力,因为对幼儿来说真正的幸福感以及快乐的童年是孩子未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内在关键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着重培养学前幼儿的幸福感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尽管如此,现如今还有一些新闻报道和社会现象暴露出部分幼儿的学前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使幼儿成长过程中缺少幸福感,导致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或者幼儿过于片面地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寻找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家庭学前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培养幼儿的幸福感。

1学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不仅限于学校或者幼儿园,有些家长同样也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中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由于过度“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是否符合其年龄和心理,对幼儿进行了过量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竞争中能够占据优势给孩子报了过多补习班或者兴趣班,将孩子放置于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中,使孩子陷入循环往复枯燥的学习中,缺少适当的娱乐,让许多还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过早失去天真的一面,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小朋友,而是像一个没有精气神的大朋友。由于极度缺少幸福感,过早地成为学习机器,对孩子健全性格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1]。在忽视幼儿年龄需要以及心理状况下部分家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强制对幼儿进行某项技能的学习训练,有些孩子没有学习某项技能的天赋或者兴趣,在父母的强迫下被迫进行学习,往往学习效果不佳。这样不仅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很大程度上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孩子的成长学习毫无幸福感而言,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2]。

2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前幼儿的幸福感

因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幸福感的培养。许多幼儿在童年阶段很少体验到幸福感,要知道幼儿的童年生活是否幸福对幼儿往后在学习、生活上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幸福感,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完美的性格。

2.1家长应该尊重孩子

受到传统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时往往只是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利用家长的制高点和权威性逼迫孩子接受他们的想法,在这些方面家长往往忽略了应该尊重孩子。尤其在幼儿阶段很多家长出于过度关爱剥夺了幼儿的选择权,长久的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在这种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幼儿极度缺乏幸福感,甚至在父母长久的强迫下失去了自主选择的观念和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2]。所以,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幼儿自身能得到的幸福感首先就是让家长有懂得尊重孩子的这种意识,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商讨有关孩子的决定,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己的家庭地位,增加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存在感,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在这样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在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决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决定事情、与父母共同讨论的幸福感,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决定的能力[3]。

2.2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在现代都市的生活中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年轻父母为了家庭和生活频频奔波于工作的途中。由于在家中缺少玩伴,父母长期不在家,形成了孩子的童年相对以往来说比较孤独,这样一来孩子比较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更别提幸福感的养成[3]。因此,父母应该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成为孩子的玩伴,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以此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做出努力。

2.3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了很大的影响。家庭环境若温暖幸福,那么孩子的性格通常来说就会比较开朗。家庭环境事实上直接影响孩子性格和心理的成长,若父母经常性吵架,那么孩子不仅缺乏幸福感,性格上往往也会过于偏激,倾向于暴力或者孤僻等极端现象。如果父母在家中是相亲相爱的相处模式,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向友善、阳光等较好的方面发展[4]。2.4带领孩子开展户外活动家长与孩子相处不应该仅限于家庭,还应该在形式和场地上进行开拓。幼儿阶段的孩子都对自然和外界世界充满向往和好奇。为了提高孩子警惕性,也为了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家长应该常常带领孩子接触自然,开展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在户外家长与孩子一起快乐地玩耍,体验大自然的乐趣,这样一来便能最大限度加强孩子的幸福感,也能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户外互动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良好体质,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体会到更多快乐,带领孩子了解自然,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3结语

总体来说,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培养幼儿幸福感的力度非常重要,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父母的应尽职责。培养孩子的幸福感有许多方式,但是每种方式都缺少不了父母的参与,父母对孩子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等各方面的养成都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尤其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念和性格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幸福感基本上也来源于父母的感情与家庭环境的氛围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多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令孩子感受到幸福感的滋味。在家庭教育中增强幼儿幸福感,帮助、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幼儿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徐敏洁.幼儿的幸福感在“哪”[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59.

[2]石丽莉.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幼儿的幸福感[J].贵州教育,2011(21):18-20.

[3]丁春梅.幼儿成长中的家庭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2):170.

第3篇: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而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慎重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重症”就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问题的种类,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若有人问: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许多家长只关注“我的孩子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2.忽视心理健康。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3.缺少情感交流。记得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躁、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等。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懂得学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懂得只有通过体验小的成功,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这些道理。

二、针对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第4篇: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习习惯;自制力;榜样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爱和心血,但是在家长付出的同时,也会享受孩子带给他们出其不意的惊喜和快乐。家长陪着孩子一点一点成长,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份惊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从孩子出生开始,这也就意味着家长要实施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有学校教育。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接受学校教育,但是孩子在家庭中比在学校的时间还要多,这就说明家庭教育尤其特别的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偷针,长大偷金”。这足以说明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多么重要。让孩子接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在认知、道德、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接受一份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势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孩子、因材施教

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然后因材施教。家长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能有一技之长,但是有时候会忽略了孩子适不适合、孩子能不能做到家长所要求的。如果是你的孩子根本没有意向亦或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而家长还总是苛求的话,就算孩子迫于家长的权威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但是也势必适得其反。所以家长发现孩子适合什么比要求孩子应当做什么更重要。

二、掌握分寸,量力而行

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握一个“度”,把握分寸。把孩子每日每时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孩子没有一点娱乐、休息、体育活动的时间,不给喘息的机会,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神童”,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应当适当给孩子减压,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有所负担。

三、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家长就担负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连站立的姿势、说话时的声调和表情都会为孩子所效仿,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做好表率。假如一个嗜赌成性的母亲经常在家里玩牌,那么他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也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家长可以经常在家里看看书、一起下棋、利用周末去做义工等。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应该用行动去感染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四、多鼓励、少批评

第5篇: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一、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婴幼儿时期、学生阶段到长大成人),都要接受来自家庭成员、成长环境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情感、养成习惯,这就是家庭教育。通常来讲,家庭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胎教。胎教可以说是人一生中受到的最早、最初的家庭教育。日本胎教、学前教育专家七田真说:“每个胎儿都是天才,胎教影响人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资料记载,我国古代时期就出现过胎教,现代社会,胎教更是成了孕产期妇女的必修课。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产科医生提倡胎教,80%以上的孕妇接受这一早教方式并身体力行。现代科学认为,胎儿的素质是可以随胎教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从事临床的产科医生,通过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仪器,对胎儿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怀孕24周后的胎儿具有一定的听觉功能,大部分出生后的婴儿,对在母体子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表现。实验证明:经过胎教的婴儿比一般婴儿学话、走路均早,并且反应灵敏,记忆力强。

二是婴幼儿教育。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去接触一个大环境,并且通过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来构建自己的世界。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婴幼儿接触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在这一时期,父母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父母的待人处事态度、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动作技能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由于婴幼儿判断能力还未真正形成,他们在模仿他人时,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因此,父母在对婴幼儿教育时,更应小心谨慎,重视细节把握,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是学生教育。这个阶段应该说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人接受新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在学生时期到达巅峰,这个时候积累知识和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孩子步入校园,开始从学校获得知识,但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人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孩子能否成才主要在学校和老师。这种观点在中国教育领域里也占有一席之地,致使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学校老师占主要责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老师教给孩子的是基础文化知识,而孩子的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生存能力都要靠家庭教育去养成。事实告诉我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孩子虽然学习好,但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让人遗憾的缺陷。考上了名牌大学,生活却不能自理,导致辍学、跳楼的悲剧。有着渊博的知识却找不到好工作,只因没有好的职业操守,只会纸上谈兵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醒我们,家庭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地位特殊,十分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人生中接受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人就很难再继续进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人成长、成才的奠基工程。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剂良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来自于父母,源自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保持一个快乐、向上的心态,而快乐是成功之道。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功,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这是基础和前提。家庭环境,主要分为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方面,外在重点指物质层面的富足,内在则是指家庭氛围的影响,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后者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项统计表明,在全世界5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3名诞生在5个家庭中。通过对这几个家庭跟踪研究发现,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发现有些获奖者虽然家庭清贫,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有的甚至是孤儿,但他们从家庭中养成了良好的品行习惯,学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精神层面,他们足够富有。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传导给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我们客观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反之,孩子就容易步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离异家庭超过百万,这些家庭中,有近三成的孩子由于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出现品行障碍,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笔者在对吉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调研中发现,吸毒犯罪人员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低龄化,戒毒人员中40岁以下占84.6%,20岁以下占6%,这些人员绝大多数缺少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著名心理专家郝滨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系个人的成长进步,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抓好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重视并强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要保障。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抓好家庭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因人施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父母忽视客观事实,经常一厢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采取了一些拔苗助长、措施过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事与愿违,严重的还造成了一些悲剧。其实,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但其后天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子如种树”,教育孩子,父母应在“根”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重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方法,因材施教。要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计划,科学合理设定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实际,也要贴近生活,同时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要,要让孩子沿着自己喜爱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要注重方法。家庭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成长的路径也会千差万别,最终成长轨迹就会各不相同。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方法的竞争。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之,不仅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犹如一台复印机,反映了父母的思想、言行、作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表情、神态以及行为方式、情感态度、生活习惯等都直接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方法,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方法科学、方式得当,唯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培养效果。

三是要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当今的家庭教育不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不是显性,而是隐性的。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一个终生学习者。孩子也并不仅仅满足父母物质上的给与,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的真诚交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与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要将心比心,想孩子所想,懂孩子所需,能够就孩子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了解,解决分歧。做好家庭教育,父母要善于做倾听者,能够理解孩子的观点立场和情感诉求,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唯此,家庭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家庭教育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四是要强化德育。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人们常讲,智力教育没跟上,孩子就会成为次品;体育培养没搞好,孩子就容易成为废品;品德教育抓不好,孩子就会变成危险品。而德育的根在哪里?在家庭。父母平时在家的一言一行无不是德育的行为,每个孩子的行为举止,无不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当下,一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好管,不听话,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知行脱节”,殊不知,正是因为父母自身的一些行为观念不到位,误导了孩子,使其养成不良习惯,尤其是在品德教育方面,作为父母更应格外注意。与其总是用语言灌输,不如拿行动引领,如应在孝敬老人、乐于助人、文明礼让等方面作出表率,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要教会孩子“节制欲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老大爷倒地扶不扶等关系道德素养问题上立场坚定,敢于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