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廉洁风险管理范文

廉洁风险管理全文(5篇)

廉洁风险管理

第1篇:廉洁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资管理;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物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消耗物资的过程,而物资管理则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资从计划、采购、储存、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组织、控制和管理。物资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使物资在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效应,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1-2]。物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就要注重物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计划、采购、仓储、使用、处置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廉洁风险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的物资管理,甚至是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3-4]。在报告中指出,中央反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物资管理通常是企业廉洁风险的高发区和重灾区[5]。大唐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对物资管理中的廉洁风险管控问题高度重视,在物资管理的各环节建立了风险管控制度。本文从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使用等方面分析了物资管理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讨论了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期为电力生产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廉洁风险防控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物资计划管理环节的廉洁风险防控

1.1物资需求计划

物资需求部门没有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物资需求计划,可能造成物资短缺或积压导致电力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物资需求计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拆分物资需求计划,规避招标或询价比价等采购方式;②提出虚假的需求计划;③常规物资不提出年度采购计划,以现场急需、抢修为由规避招标等采购方式;④以技术条件不合理等为由,指定品牌或供应商。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包括:①物资需求部门据实及时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经部门负责人、物资管理部门审核,报主管领导审批,防止与供应商相互串通编制虚假需求计划;②物资管理部门督促物资需求部门做好年度物资需求计划,防止以临时采购规避集中采购;③严格履行单一来源物资、应急物资和零星物资的采购计划审批程序;④生产技术部门对物资的技术条件进行评估。

1.2物资采购计划

编制的物资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造成物资积压或短缺,导致电力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物资采购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拆分采购计划;编制虚假采购计划。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根据领导审批后物资需求计划,结合库存情况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符合上级招标规定的,应编制物资招标计划报上级物资管理部门审批。②相关部门对物资需求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进行检查。③审计部门对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进行审计。④防止重复编制采购计划和规避招投标行为。

2物资采购管理环节的廉洁风险防控

2.1采购的目标要素

采购的目标要素如图1。

2.2招标和非招标方面

招投标和非招标物资采购,是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重要环节,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有关人员与供应商关系密切或领导授意采购暂不需要或计划外的物资,可能导致采购质次价高的物资,出现舞弊或遭受欺骗。在招标和非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供应商资格审查不到位,甚至企业“黑名单”中的供应商入围;评标程序不规范,主观性太强;没有定标原则,倾向性太强;领导干部干预,影响正常的竞标,针对特定投标人编制商务招标文件,提高或降低资质条件,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的投标人。除上述情形外,从以往发现和揭示的问题表明,定标过程是否民主、是否按期并严格按中标结果签订合同、合同付款和物资与项目验收等环节上也会发生行贿和受贿行为。在合同中签订开口合同、变更合同范围、追加预算、降低技术标准,在设备材料合同中修改配置标准、减少备件数量、附带其他条件等,不廉洁行为的方式、发生区间会随着薄弱环节位移而变化。因此不能“一招了之”,必须加强全过程管控。

2.3招投标管理的突出问题

1)在招标管理中招标单位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有:①化整为零,逃避招标。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招标,将达到招标起点标准的项目或金额进行分割,使得分割后各部分达不到招标起点。②半招半定,只招其一。只对部分项目展开招标,其他部分则按设计变更或追加项目发给关系户或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③表面虚假招标,实际直接发包,或泄露标底,与投标单位串通投标。④招标文件不规范,文件信息不清晰、不具体,导致招标文件内容存在明显差异而缺乏可比性。⑤评标不公正,过程不公开,搞暗箱操纵,对关系户和其他投标方区别对待。⑥招标过程重要信息泄密等。2)在投标管理中投标单位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有:①采取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或非法手段谋求中标。②投标单位互相串通,彼此达成协议,出现陪标、串标、围标的现象,损害国家和招标单位的利益,削弱、限制了正当的竞争,使招投标流于形式。③投标单位挂靠现象严重,有些投标单位不具备要求的资质和能力,就采取借用或挂靠等方式谋求参与投标,中标后再转包或分包,获取利益。

2.4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为了个人利益,未按照审批权限进行招标项目报批。②招标文件中具体需求不明确。③招标条件设置不合理,有歧视性条款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条件。④审查不仔细,投标人存在借用资质、挂靠等行为。⑤对招标项目或业务不熟悉,对投标人的围标串标、报价虚高不能发现。⑥评标过程不严谨,对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恶意竞标者无防备措施。⑦为了某些利益,泄露招投标管理中的有关信息。⑧为了拉关系、走人情,在招投标时泄露相关商业机密。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包括:①严格执行公司招标管理实施办法,实行公开、公平、公正招标。②加强对投标人资质的审查,杜绝投标人存在借用资质、挂靠等行为。③加强对招标文件的审核,防止出现具体需求不明确的情况。④加强评标过程管理,必要时咨询相关专业机构,设置拦标价。⑤将公司利益放在首位,严禁公司商业机密泄露。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业务技能。根据笔者多年的工程招投标管理经验,在招投标工作的廉洁风险及防控措施上,招投标工作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政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思想和作风建设水平,物资采购及管理过程中,以重点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制度管控为“面”,通过梳理物资管理领域关键环节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责权,查找廉洁风险,研究制定防控措施,从而通过廉洁风险点的排查及防控工作,确保招投标环节的企业及个人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

2.5非招标采购管理

非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未按规定的采购原则和程序选定供应商。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长期使用特定供应商。③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无合同或超出合同范围采购。④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购单一来源、应急物资和零星物资时,私自确定供应商。⑤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与供应商串通,抬高物资价格。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明确比质比价适用范围及确定供应商的原则和方法;②对非招标物资的采购方式,应按规定说明原因,履行审批手续。③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完善市场评估机制。④相关部门对采购情况及合同履行情况计划进行检查,审计部门对物资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⑤对采用单一来源、应急物资和零星物资进行的采购,按照规定说明原因,并履行审批手续。⑥按规定履行非招标程序后确定供应商。

2.6合同签订及履行

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未订立合同或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②合同对方主体未达要求、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合同签订不及时。③为躲避管理,进行合同分拆。④合同内容对招标文件及询价比价等结果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⑤合同变更与补充没有履行审批程序,合同变更随意性大。⑥没有严格按照定标的要求履行,降低合同中的技术要求及供货要求。⑦不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会签、审批合同。⑧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签订虚假合同。⑨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和经济利益受损。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严格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合同谈判、会签、审批。②相关部门严格审查合同条款,重大合同应组织相关部门或请专业律师会审条款。③严格执行合同变更审批手续,并签订合同变更协议。④审计部门对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在合同签订及履行的管理环节,笔者所在单位在此阶段的廉洁风险防控上对需着重审核把关的要点进行了梳理界定,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前移管理关口,做深做实合同审批流转前的工作,严格履行合同审核把关要求,从合同签订主体资格、履约资质及事前审批手续、合同生效条款、财务相关条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从业务细节上织密筑牢廉洁风险源头的屏障。

2.7物资验收入库

物资验收入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②不按照合同约定有意提高或降低验收标准,倾向性的选择检查内容,对验收不合格的不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③发现异常情况,不做任何处理就办理入库手续。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仓库保管人员和需求部门人员等共同验收,严格履行验货程序。②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重要物资,应组织设备部门、使用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联合验收。③定期进行物资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如发现差异,组织人员进行调查。

2.8结算付款

结算付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未按合同约定执行,超付、提前或滞后付款,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经济纠纷。②审核不严,审批手续不全。③票据不合规,结算依据不充分,原始单据填制不全,没有负责人签字等,可能出现虚假经济业务。④付款在先,签订合同在后,可能导致发生预付款多付、错付、无法收回、质保金提前支付等。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严格按照入库验收结果及合同约定进行付款结算;②审计部门对预付账款和定金进行审计。

3物资仓储使用环节的廉洁风险防控

3.1物资保管

物资保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物资保管不规范,对企业退库物资、基建物资以及废旧物资没有造册登记,长期置于室外,导致设备、材料等物资丢失、毁损。②物资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造成账、卡、物不相符,可能导致资产的流失。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物资管理部门对退库物资和基建物资及废旧物资建立实物台账。②相关部门定期稽核、对账、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③物资管理部门对账卡不符、账物不符的要及时查明原因,严肃考核。

3.2物资领用

物资领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物资需求部门虚报冒领。②剩余物资及废旧物资长期在二级库保存,不办理退库手续。③在无计划、无领用手续情况下发放物资或先领用后补办手续。④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串通不按领料单发料。⑤仓储管理人员监守自盗。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物资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废旧物资检查,督促二级单位及时上交回收。②物资管理部门严格物资领用出库审批程序,及时下账,每日核对。③相关部门定期稽核、对账、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④物资管理部门对账卡不符、账物不符的要及时查明原因,严肃考核。

3.3物资处置

物资处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对基建剩余物资或多领、错领物资,没有办理退库手续,对技改、大小修项目退备、拆除物资没有登记记录。②对已查明盘盈、盘亏原因的,也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理,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或不实。③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未按照管理规定进行废旧物资处理,如不及时回收、私自处理、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处理等。④未将废旧物资处置收入入账,形成“小金库”可能造成资产流失。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①物资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废旧物资检查,督促二级单位及时上交回收。②物资管理部门建立废旧物资管理台账,统一集中管理,严格收、发、存、审核、审批手续。③保卫部门严格门卫管理和出门证签发,无出门证不得放行。④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监督。

4结语

电力企业物资占用资金比重较大,品种繁多,对电力企业的资产和损益影响重大。物资管理廉洁风险防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维护流动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系统。因此,抓住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廉洁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并建立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防控措施,同时从管理层面、业务层面建立防控机制,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企业物资管理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张博,于海军,卢志强.新背景下提高国有企业物资供应采购管理水平的方法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3):71-72

[2]张英,霍芳芳.浅谈供电企业物资管理廉洁风险管理[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11):108-110

[3]杨洪柱.浅析物资采购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管理[J].化工管理,2016(1):117-117

[4]洪秀岩.关于加强企业物资采购领域监督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3):211-211

第2篇:廉洁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现代大学制度;清正廉洁;道德守则

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障机制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风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廉政风险管理是引入风险的概念对影响廉政建设的要素精细化、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过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涉及到风险量度、风险评估、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应对等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构成了廉政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中的各构成要素之间既前后有序,又相互连接;既层层推进,又主次分明,从而形成了以“一个核心、四类风险、三大环节、六种机制”为架构的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四类风险包括:伦理性风险———由于主体思想意识、道德倾向、文化取向而导致的风险;结构性风险———由于制度规制、制度规范及制度认知而导致的风险;功能性风险———由于职位属性、岗位内容、责任范围导致的风险;关联性风险———由于政策变化、社会环境导致的风险。三大环节体现在廉政风险管理流程上,即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以及与之对应和匹配的预测分析、廉政教育、决策管理、监审督查、奖励惩处和恢复修正六大机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一个核心、四类风险、三大环节、六种机制”是一个循环运行的体系,它以规范权力运行为起点,以修复风险为终点,完成一次操作,整个体系将以年度为单位,周期运行,循环往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诸多保障机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可调配的各类资源明显增加,加之社会不良现象对高校的影响及渗透,使得高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高风险量度,廉政风险就是影响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体制和机制,就很难保证高校管理按照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对于现代大学制度构建至关重要。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重点关注高等学校廉政建设工作的特点、内涵、风险几率以及风险防范的有效模式,科学合理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可以为中国高校建构现代大学的法人治理制度提供良好的政治人文环境。

二、清正廉洁的人文精神传承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

仅有技术层面的维护,没有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不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要求。大学是一个文化组织,现代大学的制度建设不同于现代企业制度,充分体现和保障大学的人文精神才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取向。《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它是人类信念、理想和道德等精神品格的结晶。人文精神是特定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最高追求,是对真善美的极度渴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尤其是清正廉洁精神的丧失以及高校贪污腐败的抬头和蔓延却令人担忧。大学是知识传承的殿堂,更应是自律廉洁的载体。清正廉洁作为人类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人文精神,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载体。高尚的人文精神承载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内在精髓。廉洁自律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作为一种精神要想发挥应有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因此,为实现高校廉洁自律,就要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确保高校权力廉洁高效运行。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确保权力廉洁高效运行是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根本保证。只有权力廉洁高效运行,才能有效配置办学资源,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内耗现象和腐败行为。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最佳的端点在基层。”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如何规范学校权力以及基层单位和学院的权力界限及其运行,对于清正廉洁的人文精神在高校的实现就显得异常重要。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就是这样一种制度,通过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可以超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种容易诱发腐败的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高等院校腐败和不正之风发生的概率,从制度上保证清正廉洁精神在高等院校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低廉政风险的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道德守则

低廉政风险作为道德依托与现代大学制度是相互依存的。高等院校建立廉政防范体系的目的就是要使高等院校在低廉政风险的情况下顺畅运行,低廉政风险作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理念性价值判断,它凝聚了道德的力量;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经系统化后,上升为一种有形的制度;这种无形的道德价值和有形的制度规范共同构筑了高等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在这一基础层面,作为道德依托的低廉政风险理念与现代大学制度是相互依存的,它强调的是制度的内在性与人的行为的内在契合。没有道德观念的大学制度决不是现代大学制度,仅仅停留在道德水平,而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现代大学制度不免沦为空洞的躯壳。低廉政风险的道德依托与现代大学制度在功能上都着眼于规范高校与社会的关系,都着眼于规范高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并通过规范这两种关系来确立特定的高校秩序,使得高校能够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完成其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社会责任。低廉政风险作为道德依托与现代大学制度是相互促进的。在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中,制度与道德两者是互相促进的。不论是制度与道德本身的发展,还是各自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对方的支持。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和演化要以低廉政风险的道德要求为标尺,并接受这一标尺的导引和评判。现代大学制度在完整意义上不仅包括一系列规则,而且包括规则背后的理念和价值观。理念和价值观是制度规则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目标定位,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制度就会体现出不同的性质,每一制度的具体安排都要受一定理念的支配,不存在没有理念指向的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和实践表明,没有低廉政风险的道德依托,就会导致高校的道德滑坡和学术腐败,就会使最民主和自由的地方丧失民主和自由。低廉政风险的道德依托对现代大学制度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制度运行的成本方面。任何制度的运行都需要成本,现代大学制度也不例外。通过道德的导引,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制度的内在认同和自觉践行,化解制度实施中的各种阻力,可以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道德引领—制度认同—降低成本,反映的正是道德对制度的促进。但是道德并不是刚性的,因此道德的践行必须有制度的支持,并且通过制度得以实现和强化。低廉政风险作为道德依托,要想在高等院校得以实现,必须有现代大学制度作为支持。低廉政风险作为道德依托与现代大学制度是相互转化的。制度与道德的相互转化是逻辑上的,而不是形态和功能上的。低廉政风险的道德在充分发挥自己本质特点的前提下,逻辑地走向了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在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也逻辑地走向了低廉政风险的道德价值。这种转化是制度与道德内在规定的一种必然状态。

四、结语

现代大学制度是外在规范高等院校的各种规则。这一制度在长期实行后,就会对高等院校产生有效的规范作用,因此,它便在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上成为高等院校共同接受的习惯做法,这一习惯做法经过多次重复,便自然而然地演变为高等院校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进而成为高等院校的价值观念、态度和道德要求。道德就像一只手,当某种道德为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所接受时,它就会用其巨大的力量,把人的行为纳入道德的轨道。低廉政风险的道德价值一旦深入人心,所产生的力量就不是外在的,而是自发的。在这种自发的力量作用下,高等院校的行为效果就会具有强烈的规范意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道德价值的低廉政风险理念实际上已经制度化了,道德起到了制度能够起到,甚至是制度不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鉴于此,高等院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同等重要,在道德和制度领域,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是完全契合的。

参考文献:

[1]吕屏等.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管理研究与思考———以重庆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1(5).

[2]别敦荣.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权力结构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3]袁本涛.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2(4).

[4]陈霜叶.时间视角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微观社会基础与现实构建———以教授治校为例[J].高等教育管理,2012(4).

第3篇:廉洁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资监督;三全三化;监督体系;专业监督

物资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电网建设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物资采购作为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点,其工作质效与合规性对电力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控制投资规模、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维护安全稳定生产乃至产品质量控制都具有重大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监督是企业委托制度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物资管理监督是电力企业监督管理的重点与核心。随着“放管服”改革部署的深化,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物资监督模式逐渐转变:监督部门退出物资业务过程的监督,不断强化物资管理的专业监督,探索与优化新的物资自我监督管理机制。例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物资管理“三效一基一律”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全三化”物资监督工作机制,即物资监督范围要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关键流程全管控、管理岗位全监督,监督机构责任化,监督队伍专业化,管控手段信息化。在物资专业监督职能组织得到了不断充实与强化的同时,对监督流程规范与监督分析响应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如何高质高效的开展物资专业监督实践,落实物资全业务监督管理,成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新的监督模式下,电力公司有必要探索实践出一套适用于物资管理自我监督的运行体系,以压实物资业务监督职能,强化内部专业监督,提升物资管理监督资源禀赋与能力。本文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构建优化物资业务监督运行体系,落实物资管理监督职能与规范,保障物资业务运作的廉洁可靠,提升物资管理效能。

1物资监督体系运行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主导监督模式转变的同时,众多供电公司尚未形成与之匹配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1)物资监督管理职能方面,基层单位物资管理监督职责界面尚未完全清晰,履职的流程规范尚未形成,监督内容范围没有明确,工作开展较为随意,同时基层单位物资管理组织职能相对弱化,协调难度较大,提出的物资管理要求缺乏约束力、穿透力。(2)监督队伍方面,物资监督队伍基础相对薄弱,监察部门现场监督职能退出前,基层单位未体系性形成物资管理监督机制,新组建的监督队伍缺乏监督蓝本或指南,履行监督职责压力较大。(3)监督工作方式方面,原有监督部门的工作方式、手段不适用于物资自我监督工作的开展,在原有监督模式下,招标采购监督立足招标现场,削弱了日常管理、体系建设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的工作力度。(4)物资监督工作落实方面,监督流程规范与监督分析响应机制未明确,对物资监督内涵认识不到位、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问题分析解决不深入、监督问题整改闭环机制落实不到位。综上,构建电力企业物资监督体系高效运行机制,落实供电公司物资监督工作全过程管理,推进物资管理业务与物资监督工作的协同与融合,切实有效防控物资管理风险,对推动物资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资管理的专业高效、合规廉洁有着重要意义。

2物资监督体系高效运行方案

本文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聚焦电力企业物资全供应链业务监督风险挖掘,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物资专业监督运行体系。通过对物资业务全流程风险挖掘,构建物资业务监督管理体系,优化监督体系运行,以解决电力企业物资业务自我监督职责界面不清、业务开展无流程规范、监督内容与形式不明等问题,落实物资业务监督与物资业务执行的融合,提升电力企业物资监督风险管理意识,强化公司物资管理监督执行能力,保障物资业务运作的廉洁可靠。2.1风险分析确定物资核心业务监督。从监督管理需求角度出发,聚焦基层单位物资管理业务,从物资需求计划、招标采购、合同供应、履约决算等全流程,深入挖掘公司物资管理现状及监督需求,针对物资业务监督,应用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从监督需求出发识别分析物资业务全流程风险点,应用风险分析框架,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明确监督风险特征要素,进而从风险等级、监督可行性等方面开展监督风险点重要性评估,定位关键监督点。2.2构建物资专业监督要素与策略。围绕物资业务关键监督点,分析其所属的核心业务及关键流程,从监督的主体、监督内容、监督措施等角度定位物资中监督关键要素,并基于关键监督点的特性与差异,制定匹配性适宜的监督策略,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关键流程全管控。2.3明确物资专业监督权责主体。电力企业物资专业监督工作应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专业监督人员体系,落实自身业务范围内主体自我监督责任。电力公司的物资管理部门作为物资专业监督的归口管理部门,一般应设立专职物资督察主管履行物资专业监督统筹协调职责,健全完善物资专业监督约束机制和制度体系,管理物资专业监督监督检查工作,管理、督促、指导各监督执行主体提升物资专业监督工作效能,并组织评价与考核。电力企业各基层单位设立物资督察岗,履行各单位物资专业监督职责。2.4完善物资专业监督运行机制。物资专业监督采取日常监督、现场监督、专项监督等方式进行。(1)日常监督。物资部门在业务开展中以自身的专业性及流程节点关联性,履行职责范围内的主体监督责任,对本专业工作范围内物资管理相关事项进行监督。一方面,业务执行主体应围绕物资各业务日常监督的要点开展物资日常监督,通过利用参与评标(审)工作、参加采购决策会议、会签合同、项目验收及结算、调阅资料、查询信息、组织检查等途径实现物资业务专业监督。另一方面,物资监督岗人员重点针对物资业务监督重点环节履行嵌入式专职监督职能,如合同签订管理、结算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等。(2)现场监督。通过从物资管理监督专家库中委派监督专家组成现场监督组,履行现场监督职责。监督对象为开评标(审)、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报废物资竞价处置等环节业务及各参与主体。(3)专项监督。一方面是业务内专项监督,物资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监督资源,重点对项目档案材料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督促相关方进行整改;另一方面是业务外专项监督,通过组建监督柔性工作小组,针对电力企业问题突出的物资业务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方案,开展不定期的监督工作,纠正突出问题。和各单位层面自行组织的专项监督。2.5落实物资监督跟踪与汇报机制。建立定期向物资部门汇报物资管理监督工作执行情况,落实监督工作各项要求。工作汇报以月度例会、季度分析会、年度总结会的形式组织开展。月度例会在于重点对上月物资管理监督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对难点提出协调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季度分析会在于梳理总结本季度物资监督工作情况,对日常监督、现场监督、专项监督、投诉办理、接受外部监督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诊断潜在风险点,报送物资管理监督工作情况报告。年度总结会在于深入分析物资管理业务形势和全面梳理监督面临的问题,总结年度物资专业监督工作情况,形成物资专业监督风险分析与预判,并就重大风险向相关业务部门发出风险预警。2.6履行物资专业监督评价与考核电力企业应定期督导各单位物资业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行为及时加以纠正,总结并推广物资业务内部监督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对各单位物资专业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推进物资监督体系高效运行的意义

通过推进物资监督体系高效运行机制具有如下意义:(1)进一步明确监督主体的权责、业务规范,使监督工作履职到位,促进物资监督工作有效开展。(2)强化监督风险意识,形成策略化监督,提升物资监督效能。(3)从业务出发,聚焦公司全供应链业务及参与主体的风险与效能,形成物资管理全程监督。监督融入物资管理流程,提升流程运行质量。(4)通过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物资监督体系和运行流程,有助于加强纪检监察、物资监察、协同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实现物资管理监督最大安全效益。

4结语

伴随新一代智能电网的发展与建设,物资监督运行质效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物资监督新的管理模式,从资全业务监督风险为切入点,构建了嵌入式物资专业监督的内容体系、运行体系、考核体系,为电力企业物资监督实践形成了方向指引,促进物资业务监督与物资业务执行的融合,强化公司物资管理监督执行能力,保障物资业务运作的廉洁可靠,对电力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谷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04,2(8):39-41.

[2]栾强.对物资采购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6):192-194.

[3]闫冰.理论与公司治理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6,28(6):80-85.

[4]李杨,余晓峰.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链“三流”监控研究与实践[J].企业管理,(S2):287-288.

第4篇:廉洁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变更;造价管理;风险因素;管控对策

工程变更往往是造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也是建设投资管控的关键环节。为此,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工程变更管理问题,梳理引起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变更管控对策,对于有效识别造价管理风险,提高风险应对的靶向性,促进科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1工程变更的常见问题

1.1工程前期工作不充分。由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考虑不周、设计图纸不详尽、项目需求不确定、合同条款订立不明晰、图纸会审不到位等原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调整、修改部分项目和方案的情况,导致大幅度变更。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工作不充分。1.2变更决策管理不完善。有的工程变更随意性大、盲目性大,建了拆、拆了建的返工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浪费,甚至重大经济损失,暴露出不同类型的决策管理缺陷和漏洞。1.3变更签证管理不到位。变更签证单作为工程付款的法律凭证,是工程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存在签证要素不齐全、签证内容表述不明晰、签证审批流程不规范,以及签证不及时、事后补签,甚至虚假签证等问题,往往造成工程结算中高估冒算、量价不实、虚报冒领的风险,也给项目结算审计工作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2加强造价管理风险识别

2.1造价管理风险识别。2.1.1设计阶段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投资决策依据不科学、设计深度不够,导致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二是项目功能需求调研不到位,项目实施中临时增加内容、提高标准、扩大功能等改变原定方案,导致变更成为必然。三是设计工期不合理,出现赶工抢工,增加了变更的诱因。四是勘察报告的结论与现场实际地质不符,设计的材料设备与市场供应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项目实施中的变更不可避免。2.1.2招投标阶段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一是招标过程未做到公开、公平,商务、技术、价格方面,未体现充分竞争。二是招标文件技术条款存在缺陷。三是评标标准不合理、评标办法可操作性差,评标环节未能择优选择中标候选人。四是合同中涉及计价方法的条款表述不清晰、不严密,产生理解歧义。2.1.3施工阶段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一是变更未经审批先施工,采取补签证的方式,存在重复签证、签证不真实的风险。二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缺乏造价管理意识。三是建设单位疏于反索赔管理,忽视减项变更或因过程资料不完整无法核减,导致造价管理风险增加。四是为便于施工,施工单位提出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导致工程变更及费用增加。2.2引起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风险因素分析。引起工程变更的业务环节和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制度设计层面的因素、制度执行层面的因素、不确定因素等。根据不同的业务环节,对引起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清单管理、精准施策,将会有利于防范建设投资失控的风险、建设管理失当的风险、建设制度失效的风险及违反廉洁纪律的风险。

3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和策略

3.1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①合理防范建设投资失控的风险。及时掌握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准确测算造价管理偏差,提高变更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效益性,提高建设资金使用绩效。②促进防范建设管理失当的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重要阶段、关键环节的制度控制、流程控制,提高造价管理的规范化水平。③有效遏制违反廉洁纪律的风险。从源头上遏制引起工程变更及增加造价的因素,杜绝工程项目乱决策、乱变更、乱签证、乱计价等违规违纪现象,避免建设资金损失浪费。3.2造价管理的风险应对。①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风险防控。一是实行限额设计。按照投资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做到技术和经济统一。二是充分比选设计方案。选择最能体现项目建设目标的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的完善性、合理性。②加强招标阶段的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风险防控。一是强化招标控制价编制管理,提高招标阶段工程最高投标限价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合同条款表述要严密、完整,清晰界定合同工作内容和责任,保证合同的严谨性。③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风险防控。一是强调变更方案的合理性。避免不符合变更条件的事项,准予变更立项。二是减少业主提出的变更,或者因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的限制所引起的变更。三是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程序。杜绝先施工、后变更的情况。四是避免施工拆除,造成损失浪费。五是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再依据造价变动水平进行变更决策和变更审批。3.3造价管理的风险监控。①建立风险监控制度。实行风险应对备案制。一是对关键环节的风险应对事项,进行统一备案。二是根据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分类进行审计监督。②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流程、风险清单、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嵌入信息系统。一是对3个重要阶段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事项,实施动态数据采集。二是对每个阶段的5个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影响程度评分。③分类实施审计监督。根据风险清单的动态信息及影响程度评分,评估风险等级,制定审计监督策略。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审查工程变更及造价管理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一是审查变更工程量及变更单价数据,强调工程结算的准确性。二是审核变更依据的充分性、变更程序的合规性,以及造价增加的合理性。三是审查风险应对措施和风险管理行为的真实性、适当性、有效性。建立造价管理风险监控策略表,如表1。

参考文献:

[1]杨小林.建设项目工程变更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探讨[J].理论探讨,2018(02):223-224.

[2]孙莹.工程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J].建筑经济,2017(06):54-57.

[3]王建强.试论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风险控制[J].山西建筑,2018(25):239-240.

第5篇:廉洁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系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双向识别

全面风险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领域、各部门和各岗位,要使体系能够长期管控、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明确风险管理的定位和方向,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确定风险管理过程及实施过程要求,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符合的风险文化,以最小成本和代价实现管理效益的提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专卖执法和“两烟”生产经营的合法合规。

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整体战略

1.1全面风险管理方针。风险管理方针是企业系统、科学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和指南,风险管理方针应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策略、管理方向相一致。烟草商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针,应包括下列内容:(1)全面。是指风险管理应覆盖烟草商业企业的各业务领域、岗位所有活动,并对各业务领域、岗位风险实施全过程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监督检查、处理和责任追究、改进等过程。(2)重要。是指风险管理要重点关注高风险业务领域和重要业务活动,重点关注督查、巡视巡察、审计及反面案例通报,对识别出的重点领域和重要风险,重点实施风险管控,不断预防和规避风险,杜绝发生重要风险。(3)有效。是指要建立体系文件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培训和宣贯,使烟草商业企业掌握风险管理的要求和方法;要建立风险管理考核机制和风险文化,使广大干部职工建立“底线思维”,自觉执行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并形成风险管理工作习惯。(4)防控。是指风险防控包括预防和控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预防和化解风险,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证。1.2全面风险管理指导原则。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的指导原则。要对风险实施闭环管理,明确职责和目标,细化程序和标准,落实检查和考核,持续改进提升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怠工、错漏、舞弊、腐败等行为,有效预防、规避重要风险(包括不可接受风险和重大风险),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明确风险管理为全员管理,每名员工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建立风险底线思维方式,强化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应用,培养员工风险管理习惯,形成风险管理文化。(2)预防为主原则。明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又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最大限度预防和杜绝重大事故发生,降低损失,避免舞弊、腐败。(3)全程管控原则。烟草经营管理时刻伴随风险,风险管理应从价值链源头即开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风险防范、应对化解、后果处理,直至责任追究、腐败惩治,使风险管理贯穿企业运营的全流程、全过程。(4)重点防控原则。重点关注企业日常检查、考核、督查、巡视巡察、审计及反面案例通报中涉及的风险信息,特别关注行业内外已经发生的,尤其是新近发生的风险事件,实施重点防控,严防发生重要风险。(5)持续优化原则。面对行业内外部环境新变化、新形势,风险源、风险点、风险管理过程及作用机制、防控方法可能发生变动,因此,风险管理应与时俱进,动态触发、及时更新调整,持续优化改进完善。(6)基于流程原则。流程建设是风险管理体系落地的有效抓手和着力点,风险管理可与流程建设相融合,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识别,制定管理目标,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完善企业标准,明确对应的职责及资源配置要求,将其作为常态化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活动。

2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1构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规范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企业应设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风险管理办公室和风险管理员,各单位和各部门要形成岗位权责分明,互相制衡,高效运转的监督约束机制。其中,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建设、实施、管理过程中重大事项决策,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协调各重点难点工作,审议年度风险管理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综合计划或企管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关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管理各项部署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员由各单位、各部门推荐管理和业务精干人员担任,主要履行收集、整理和起草本单位、部门风险管理的相关文件资料,落实信息传递各项工作,督促检查本单位、部门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改进等各项工作。2.2实施风险分类管理。综合考量烟草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将风险划分为质量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成本风险、廉洁风险五类风险,实施归口管理,规避风险管理归口部门交叉、职责不明确等状况。一是将预算、资金、票据、费用、结算、资产、税务等财务、税务管理活动中,使企业蒙受损失风险划分为成本风险,由财务部门实施归口管理。二是将企业在内外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法律、合同纠纷风险划分为法律风险,由法规部门实施归口管理。三是将公权力应用过程中,产生失职渎职、不作为、慢作为、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行为风险划分为廉洁风险,由纪检监察部门实施归口管理。四是将企业生产安全方面产生的风险划分为安全风险,由安全管理部门实施归口管理。五是将市场监管、两烟管理、物流配送、社会舆情应对等企业管理活动中,因产品、服务、管理及工作质量原因可能产生未满足规定要求的情况,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划分为质量风险,由综合计划部门实施归口管理。

3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过程

根据《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6317-2010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指南》,企业应按照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持续改进三个核心步骤,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本文对其中的关键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应对和监督检查环节重点介绍,并建立后果处置与责任追究机制。3.1风险识别。建立“双向识别”的风险识别模式,全面识别风险。即从上至下的重点领域风险识别,和从下至上的操作类风险识别。两种方向的风险识别可采取分解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从可能影响风险管理目标的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等进行识别。一是操作类风险识别,即从下至上方式识别风险,这类风险识别主要结合流程体系建设,在流程中植入风险管控,通过流程执行与应用,实现风险管控的落地,确保风险可预测、可控制;同时流程中的风险应对措施对流程进行了优化,触发现有制度、标准、职责等体系文件的更新完善。二是重点领域风险识别,即从上至下识别重点领域风险,这类风险涉及宏观性、顶层要求,聚焦行业重点领域,关注企业在检查、考核、督查、审计、巡视巡察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信息,重点关注行业内外已经发生的,尤其是新近发生的风险事件,全面排查、识别和研判风险点,确保重大风险排查无盲点、无死角。3.2风险分析、评价。企业应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分析涉及的法律法规、行业内规章制度、引发风险的主要追责依据,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等因素,可灵活运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压力测试法、关键风险指标管理等分析方法,确定风险评价分值,将风险分为不可接受风险、重大风险、中度风险、一般风险、轻微风险五个等级,为风险应对做准备。不可接受风险是风险的最高等级,一旦发生将造成灾难性后果,这些情况属于不可接受风险,需要在工作中尽全力杜绝发生。重点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具有类似特性,但后果或发生频次略低的风险,需要进行处理。一般风险需要工作中严密注意,并引起高度重视,注意风险发展趋势,防止风险升级。轻微风险是指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或假使发生,造成的后果轻微处于公司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暂时不需采取特定措施进行控制,但应纳入控制范围,予以监视以防风险升级。3.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的措施。风险应对决策应当考虑各种环境信息,包括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风险承受度、绩效目标、法律法规和其他方面的要求等。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分为风险规避、风险优化(降低风险)、风险转移(分担)和风险存留,根据响应的风险策略,制定具体、适当的应对措施。确定风险应对措施之后,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处理计划的目的是将如何实施已选择的处理措施形成文件,而且风险应对计划要与企业管理过程相融合。其中重要风险(不可接受风险和重大风险)应编制风险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实施和已选择的处理措施。执行风险应对会引起风险的改变,需要跟踪、监督和了解风险应对的效果和企业有关环境信息,并对变化的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重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计划或应急预案。3.4监督检查风险管理运行有效性。企业要定期组织对风险管理状态进行监督检查,采取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管理评审等方式,根据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引发内外部环境变化,重点关注重点领域、重要风险,对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对风险管理体系维护方法、标准变更、监督考核等工作进行规范,并纳入绩效管理考核,保证风险管理体系安全、稳定、有效运行。3.5建立后果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企业应建立后果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当风险难以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下,有能力承担最坏的后果,对风险责任实施惩戒,将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后果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包括:一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并规定相应的应急方式,一旦发生风险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实施局面控制。二是缩短风险持续时间,减少资源消耗、增强企业应对风险信心,避免发生连锁反应,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三是风险后果发生后,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判定损失责任,通过风险追责、补偿索赔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财产损失,对于触犯法律法规造成的重大损失,按照行业或法律法规提交相关单位、部门实施责任追究。

4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