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廉洁文化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廉洁文化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为国家、企业、社会培养建设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廉洁养成教育至为重要。本文首先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文化与“1+X”教育模式概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现状简要分析,同时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文化的“1+X”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廉洁文化教育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对新媒体教学渠道的应用能力、拓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教育渠道、创造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氛围和环境等方面阐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文化的“1+X”教育模式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大学生廉洁文化;“1+X”教育模式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不只是我国大学生教育的重点,即使是其他国家同样会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该项教育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教育,而在中国更具特性。正向地形成大学生廉洁文化价值观,对未来国家、企业、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从大学时代即养成廉洁观,自觉抵制贪腐行为,对我国发展、企业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大影响。所以,立足培养,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1新媒体背景、大学生廉洁文化与“1+X”教育模式相关概念

1.1新媒体背景

新媒体背景是新媒体普遍得到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背景状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织、观点既有同一又有对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传统媒体遍布整个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主要受到传统媒体的影响,此时为传统媒体背景。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经过多次迭代之后,互联网和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此时为新媒体背景。新媒体背景下,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是微博、微信、贴吧、QQ等具有社交标签的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媒体,在所有类型人群中受到新媒体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无论对哪种新媒体都比较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多次使用微信、QQ、微博、贴吧、抖音、快手等设备[1]。

1.2大学生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指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等精神,而大学生廉洁文化是在大学中推行这种精神教育。大学生廉洁文化当前已经成为一种普适性教育模式,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想要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未来,让国家未来的主导者奉行廉洁文化,则必须在整个学习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而大学时期是学生整个学习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重中之重[2]。

1.3“1+X”教育模式

“1+X”教育模式是指以“1”作为核心方式或渠道对特定人群进行教育,将“X”作为其他方式或渠道对特定人群进行辅助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文化“1+X”教育模式中,“1”可以指最重要的思想政治课程,“X”可以指各种新媒体渠道,“1+X”教育模式即指将思想政治课程与新媒体渠道相互结合,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对深受新媒体影响的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程外辅助使用各种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3]。

2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比较匮乏,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课程较少。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一般是1周2个课时或者是2周2个课时,因此即使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会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学生对廉洁文化的意义也不会真正了解,该种教育模式中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效果极其有限。如果按照大学生廉洁文化“1+X”教育模式的标准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只有“1”而没有“X”,而且在“1”这方面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中仍然具有多种问题。比如思想政治课教师课时有限,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结束后,教师很少有时间举出实例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目前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还不够多。

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文化的“1+X”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较少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文化“1+X”教育中的“1”这一部分缺少实际教学内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概论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些只能起到基础的理论教育作用,大学生的基础思想素质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大学生廉洁文化的教学效果极其有限,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无法通过援引实际发生的贪腐案例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

3.2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意识不足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廉洁文化教育意识不足,大多数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只能按照课本和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虽然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但是实际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仍然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最后导致教师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3.3思政政治课程教师对新媒体不够了解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方式比较死板落后,很难在课堂上激发大学生对廉洁文化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对学生经常使用的新媒体也不够了解,导致教师援引使用的廉洁文化教学案例与学生关注的并不是同一类型,最后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效果较差。

3.4高校内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渠道匮乏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依旧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上教师没有采取其他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工具学习时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对大学生廉洁文化的学习更加不重视。高校内部对大学生廉洁文化的教育方式单一,而且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与思政课程无关的事情,如果这部分时间不能有效被利用,就很难彻底提高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效果。

3.5高校内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氛围不足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教师为大学生创造的廉洁文化教育氛围局限于课堂之上,而大学生走出课堂之后再难感受。而高校内部也没有在校园教学环境方面,营造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氛围,导致大学生在正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大学生廉政文化的影响比较小。

4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文化的“1+X”教育模式的实践策略

4.1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最好与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区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开设一门大学生廉洁文化必修理论课程,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之上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对大学生廉洁文化进行教育。然后教师还需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道德观方面的教育内容,将廉洁文化教育作为思想道德观教育的一部分。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讲解国家制定的反贪腐文件和法律法规,让大学生对廉洁文化教育的意义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4.2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意识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应该对自身的教育意识进行提高和转变,待教师认识到大学生廉洁文化教学对国家、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重要性之后再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然后才能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让学生意识到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再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廉知、廉情、廉意、廉信、廉行等品德。

4.3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对新媒体教学渠道的应用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然后在教育过程中将新媒体渠道应用到教学中,最后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即可选择出学生更感兴趣的廉洁文化教育案例。

4.4拓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教育渠道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加深对新媒体的了解,认识新媒体渠道对学生的影响,然后在与学校领导人员进行协调,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学校官方账号,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即可在不同类型的新媒体渠道中根据贪腐事件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和高校拓展的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渠道越多,对大学生的影响就越大,最终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掌握水平就越高。

4.5创造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氛围和环境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师应该与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共同在校园中为大学生营造适合廉洁文化教育的氛围和环境,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廉洁文化教育,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的教育水平。例如高校可以将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相关文件印发并粘贴到各个教室及其他共同场所,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检举校内贪腐情况的电话和方式,让大学生感受到廉洁文化教育的意义。

5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了解时事政治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同学通过手机上的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即可对各种类型的新闻进行了解,大学生受到的思想冲击比较大,因此大学生廉洁文化的教育重要性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为思想政治课程,而思想政治课程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所占课时非常少,所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1+X”教育模式存在内容较少、教师教育意识不足、教师对新媒体不够了解、高校教育渠道匮乏、高校教育氛围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廉洁文化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1”,将新媒体渠道作为“X”,只有同时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新媒体渠道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才能发挥出“1+X”教育模式的真正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红平,宋魏旻.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5):82-86.

[2]黄红平.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0):32-35.

[3]胡伟立.德育视野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0,23(3):104-107.

作者:郭静 单位:宜春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