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

商务管理知识全文(5篇)

商务管理知识

第1篇:商务管理知识范文

所谓“流动性整合”,即信息、知识与传统商业流程之间的充分协调。企业电子商务的瓶颈正是在于对“流动性整合”的忽视,真正电子商务的实现必须突破这个瓶颈,建立和共享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员工之间的知识链,完成知识链与商业流程的“流动性整合”,否则企业电子商务只能局限于浅层次的应用。知识管理系统采用信息技术和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管理联接于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知识链,实现知识链与物流系统的融合,完成企业的“流动性整合”,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行动转化为利润[2]。知识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对电子商务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浩如烟海,不知如何下手;信息孤岛林立,员工各自为战;决策过程缓慢错失良机;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适当的人响应客户需求;专家神龙见首不见尾难以寻找;员工离职造成关键业务巨大损失……传统的信息技术无法应对这些难题,知识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面对电子商务对知识管理的诉求,借鉴知名IT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得失,是探讨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策略的捷径。

IBM前任CEO郭士纳以“大象也能跳舞”作为其畅销回忆录的主题,郭士纳作为一个技术“门外汉”,受命于危难,却缔造了IT史上最大的神话,短期内让步履蹒跚的IBM重新翩翩起舞,并成功地将IBM从制造商改造为一家以电子商务和服务为主的技术集成商。IBM能翩然起舞的动力中,知识管理的作用不可或缺。IBM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称为E-Workplace(电子工作环境),在IBM的“协作”环境里,项目经理可随时掌握销售人员的最新动态以及项目进程;如果员工有什么问题,只需提交一个“需求”文档,系统就自动将需求发送到该流程中的应答人员,这就是“需求分析”模块。此外,员工还可以通过IBM的“专家网络”,直接向适当专家提问,把隐性知识挖掘出来整合到知识管理体系中去[3]。在日常培训方面,IBM设计了E-Learning,直接推动式知识整合,系统对员工的角色、职务以及经历进行评估后将相应的课程提交给员工,并能自动跟踪员工学习进度。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电子商务巨子”的郭士纳认为:电子商务的高级阶段就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这意味着不可思议的响应速度,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天衣无缝的整合以及先于竞争对手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并能够伴随客户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为此,IBM的知识管理从改变员工的沟通方式开始,建立一些整合的个性化工作区,最终企业进入随需应变的高级阶段,基于Web的协作环境大功告成,可以连接任何应用程序以及外部环境。至此,知识管理已经上升到推动创新和组织转变的战略高度。

21世纪初,国内真正在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寥若晨星,中国惠普分公司是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先行者。2001年,惠普的高建华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个首席知识官,开创了一条新模式的知识管理之路。高建华认为知识管理的推动过程应先有文化,再有内容,后有系统[4]。“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个管理问题,IT只是工具。如果没有实质内容,系统不就是个摆设吗?”因此中国惠普选择的知识管理模式一开始并不涉及大笔预算,而是从IT以外的制度着手。中国惠普给每个员工配备了“科研记录本”;每种新产品最后都会形成一本产品定义,记录产品的来龙去脉;沿袭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进行隐性知识的传递;一切从理顺流程开始,举行流程规范大赛;成立70多个读书会;设立惠普商学院……。不可否认,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在高建华的领导下一度风生水起,开拓了知识管理的新思维,然而,就在中国惠普和康柏合并期间,惠普的知识管理没有等到信息系统的固化就被提前搁置了。深圳蓝凌的邓文彪博士表示: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惠普总部和中国公司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是否将所有的知识管理都紧密结合在具体业务中。邓文彪认为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过多地从愿望,而不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凭热情和领导要求开展,而未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工作行为。邓文彪还对高建华的三段论提出了质疑,坦言没有及时导入IT系统使对已取得的知识管理成果的固化丧失了时机[5]。高建华的箴言“知识管理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仍需留待后人去评说。。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的对策可分为IT信息系统(技术支撑)和柔性化管理(人文氛围)两大方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的基本战略:系统与人文。“系统战略”将企业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活动主要以系统化、文字化的资料、档案为主导,企业只要将获得或创新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的编码贮存在数据库中。一般而言,这种战略多出现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企业需要依赖于大规模生产来创造最大的效益。“人文战略”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强调企业知识的社会属性。人文战略认为人是知识管理持续改进的关键,在社会关系占主要地位的软环境中,IT往往被看作是管理工具而不是成功的本质因素。若企业内存在着大量难以言喻或只能通过个人心智模式认知的知识,就可采取人文战略。

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虽已偃旗息鼓,但不可一概以成败论英雄,事实上中国惠普提出的“一切以理顺流程开始”作为知识管理实践的起点并没有错。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业务流程,这个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只有看到效益,大家才愿意去做。知识管理的实践无论是遵循系统战略抑或人文战略,都应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一般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流动是由资金流、信息流、物流3部分组成,而知识流的价值是通过价值流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先前提到知识与传统业务流程之间的“流动性整合”正是电子商务的瓶颈所在,这就要求树立基于知识流的企业流程再造(BPR)的理念[6]。企业知识链分为两类,即业务知识链和技术知识链。业务知识链指的是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的以具体业务为核心的知识链,包括仓储、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技术知识链指的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技术文挡、经验总结等知识。企业资源经营是以“融合”为方向进行资源整合[7]。应该指出,尽管中国惠普重视业务流程,甚至专门举办流程规范大赛,但并没有真正做到每一项知识管理举措都与业务紧密结合。反观惠普总部的CONNEX专家网络则满足了研发的实际需求,新的研发者在思考和设计中,大量地需要与专家(包括已退休的专家)进行请教和交流,以获取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经验知识以帮助自己。所以CONNEX才得以重视,并成功发挥其应用。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就应该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与中国惠普不同的是,惠普总部并没有专设的CKO,惠普总部的知识管理最初由职能部门发起,如效果最为显著的“培训师交易站”,是由惠普教育组织的基层员工BruceKarney建立,为的是解决教育者知识共享的途径问题。可见惠普总部的知识管理是“自下而上”推进,是基层员工出于具体业务需要及兴趣爱好,自发开创并且自觉推动的[8]。“自下而上”相较于高层领导“向上而下”地推进知识管理,优越性毋庸多言,但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管理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深深地印刻在国人思想意识之中。中国惠普采用的知识管理实施方式,适合中国国情。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几乎所有知识管理的理论家和实践家都认为:“知识管理为何如此难?难就难在文化。”“培育一个知识导向型文化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关键成功要素。”

第2篇:商务管理知识范文

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集水力发电、矿山探采选、锌冶炼及深加工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其可能存在的税收筹划空间如下:首先,降低或控制计税依据。主要方法有:规避不得扣除,提高扣除限额,充分利用据实扣除和加计扣除,合理安排分期扣除期限,不放弃调减扣除。如,罗平锌电可以通过对“三废”产品的利用来享受减免税政策。其次,合法合理避免应税所得。避免应税所得就是要合法的取得不被税法认定为是应税所得的收入。如,从购买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转为购买国债,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再次,合理筹划税率。其主要的方法有:在累进税制下对较高级次边际税率的回避;通过税目间的转换改变适用税率;通过税种间的转换改变适用税率;利用税率优惠进行筹划。最后,合法合理递延纳税时间。纳税人可利用对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灵活选择权,调节税基的期间分布。合理合法的推迟纳税时间的方法有,选择合适的结算方法、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结合纳税年度的盈亏情况和应税状况选择收入或所得的实现期间等。

二、存在的风险点

(一)新税改产生的风险

新税改将会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首先,企业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为价外税,其计税方法是有差别的,“营改增”后,企业财务需要对相关项目的税收核算进行调整。其次,新税改会致使企业面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利润减少,企业的整体税负上升。再次,对企业财务报表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不能直接冲减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二)发票管理风险

发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主要风险点有:其一,发票管理意识不强,制度不完善或形同虚设。其二,部门管理职能弱化,发票信息实时掌控困难。其三,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环节混乱供电企业基本未设专人负责发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总是身兼数职。其四,发票取得意识不强,审核不严由于宣传不到位,发票管理意识薄弱。其五,社会流通虚假发票,鉴别困难。

(三)重组风险

企业重组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历史遗留税务问题。第二,税务架构不合理引起的风险。第三,交易方式缺少税务规划引起的风险。第四,未按规定申报纳税引起的风险。第五特殊性税务处理不合规引起的风险。第六,间接股权转让被纳税调整的风险。

三、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设计

税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因而需要依据税务风险评估找出公司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一)主要税收风险点

根据前面的税务风险点,分析罗平锌电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缺乏税务会计专门核算部门,对于企业涉税经营活动的处理存在不准确、不合理等问题。

(2)缺乏税务专职管理人员及机构,不利于开展税务筹划、税务审查以及相关税务风险控制等活动,这体现了公司在组织结构设计上的缺陷。

(3)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受总经理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二)基于风险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设计

从税务风险角度来完善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内部控制流程,考虑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五个要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税务审计制度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1)公司税务风险控制组织架构设计首先,设立专职税务会计机构与人员。可在财务部门设置两个层次的税务岗位:税务主管、税务会计员,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合作关系。其次,设立专职税务风险内控机构与人员,在审计委员会下增加税务风险控制岗位,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控制。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合作关系。

第3篇:商务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引言

知识管理指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过程。它是软件工程、组织流程改进、人工智能、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的集成。知识管理本质上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其理论和方法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也在各级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1]。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校新兴的本科专业,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培养具备较强的英语和商务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一直在尝试运用相对先进的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建设和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其教学管理模式仍然有很多问题,难以跟上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速度,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2]。本文尝试将知识管理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与人才培养建设工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商务英语专业与人才培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缺乏激励机制、知识共享和流通缓慢等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以考试和成绩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几乎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教师教学质量低下等不良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高校必须学习并应用更好的管理方式。作为在企业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先进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组织。由于知识管理在各个方面影响管理过程和政策,因此,明确认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坚决实施这一管理模式对于高校管理者们来说非常重要[3]。然而,实际上目前许多高校管理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外,由于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周期和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对实施效果进行充分的检验,因此,高校领导们应将其作为学校长远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过时的教学管理模式

我国各级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教学管理的实施通常是按照政府和其他部门颁布的政策和行政法规进行的。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化、统一化、规则化的特点,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新时代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它的缺点和不足,如缺乏效率等就阻碍了高校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更具体地说,旧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不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发展的积极性和差异性[4]。这些问题已成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

(三)缺乏激励机制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阻碍了组织内有效的知识创新,因为组织成员害怕知识创新会因其相对较高的投资和较低的利润而使他们失去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力[5]。虽然知识创新会提高组织的整体知识水平,但并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在大学里,研究和创新知识的任务与全体教师的需求息息相关,然而,由于教学中的研究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因此,当教师无法获得相应的投资补偿时,研究工作就会滞后,知识和创新的传播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忽视了组织知识发展的重要性,高校在学术和事务工作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实际上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知识共享和流通困难问题

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但其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往往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所以它是一种所谓的无形财富。由于高校组织具有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特点,导致信息传递缓慢、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信息丢失或失真[6],最终阻碍了高校知识共享的实现。高校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障碍十分明显,因为教师通常担心知识共享会导致他们在某些领域失去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隐性知识的搜索非常方便。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使得组织成员不愿花费大量时间搜索知识。其原因,一是这项工作耗时,二是知识可能很快过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项工作可能会泄露本组织的秘密。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由于它比隐性知识更难获得,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同时在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内容也可能会被省略或者误读。

二、商务英语专业与人才培养建设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知识管理的三要素是人、知识和技术。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管理的坚实支撑。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在专业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教学管理体系,培养能为社会服务的优秀人才[7]。这项任务需要先进的管理机制、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其中,人才是基础,技术是支撑,管理机制是保障。

(一)知识管理团队建设

培养人才的基本策略是建立团队。团队合作的建立有利于构建教学组织,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交流和知识转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应采用有利于教师的观念、行为、方法、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心理措施,建立具有自我学习机制的创新团队。与现代组织一样,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合作,因此良好的合作精神已成为健康组织文化的标志。知识共享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合作精神,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如果某个组织缺乏合作精神,团队很难成功完成任务。这意味着,决定组织是否能够实现其目标的是知识共享精神,而不是有能力的个人决定着组织的力量和水平。

(二)知识共享系统建设

建设知识共享系统是技术支撑。在网络系统的建设中,首先要对教学管理的现状和知识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优化管理过程。其次,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网站,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最后,规范基于有效信息、科研数据、客观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教学管理流程,以更好地发挥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校园网络环境的支持,主要包括知识库、人才库和综合处理平台三部分。从知识共享和安全的角度来看,可使用VPN技术来实现远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此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现念和网络技术也为知识共享网络的建设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和可能。

(三)激励机制建设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知识创新意识。为适应“一带一路”经贸背景对人才的需求、跟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对于知识在质量和效率上的需求,高校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规章制度,及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潜能,保证课程有效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如提供有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素质工程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模式研究[8]。

结语

企业管理和教育管理都有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客观要求,这使得高校从企业管理过程中借鉴知识管理的策略成为可能。商务英语专业实施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有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师生从各个方面受益。然而,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虽有共通之处,但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因此,要有效地将知识管理从企业管理移植到教育管理中,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以使其在高校中的应用更加合理。总之,有关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应对这一问题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兴琦,王海军,郑昊.知识管理过程与创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深圳社会科学,2019,(3):47-59,156-157.

[2]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3]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沈玉志,刘立波.动态能力对知识管理过程效力的影响机制[J].商业研究,2015,(12):89-97.

第4篇:商务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徽商文化;囤当;杠杆原理;学田与祠田;永续年金

一、引言

自滁州学院2014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首次开设《徽商文化》课程以来,经过摸索、确立、定型,已经在财务管理等专业的2016版、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徽商文化》课程正式列入了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也发展成为经管类本科专业的教学特色之一。《徽商文化》课程的开设缘由学校的“地方性”办学定位,这也是学校办学定位的第一条。作为安徽的高校和安徽的大学生,对我们的徽商理应有所了解,尤其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课程也显著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徽商的创新创业更能激励今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定名为《徽商文化》是经过课程组的研讨和深思熟虑的,一方面,保留了课程的主要对象-徽商;另一方面,也使得课程视角扩大到全国,而非局限在传统的徽州地区。《徽商文化》课程作为一门新设课程,事实上,没有教材可循。教学内容的纲要部分由课程小组讨论决定,备课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徽学研究者的著作,主要是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和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比如安徽师范大学张海鹏、王廷元主编的《徽商研究》;复旦大学王振忠著的《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等;其二,徽学研究者的学术论文,在知网中,进行相关主题的搜索。这方面的文献较多,但学者相对集中,比如赵华富、徐国利、张海鹏、王廷元、唐力行、王振忠、王世华、周晓光、李琳琦、卞利、陈瑞、徐彬、谈家胜等,均有相当深入和细致的论文,把徽学大家的著作和学术论文转化为教学资源,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又体现了科研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小组发现虽然课程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时至今日,依然富有价值。这个价值,除了历史本身的价值之外,竟然有很多教学内容具备“时尚”的价值,可以与现有经管类教科书理论联系起来。

二、囤当与杠杆原理

(一)杠杆及杠杆原理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他的话,不仅激励了不知多少代年轻人,而且阐述了一个物理学基本原理—杠杆原理。在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中,杠杆也占有一席之地,杠杆原理(Leverageprinciple)成为现代金融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一般来说,企业存在两种杠杆,分别为营业杠杆(Operatinglever-age)和财务杠杆(Financialleverage)[1]。营业杠杆是:在生产方面,企业用固定成本替代可变成本。财务杠杆是:在融资方面,企业使用债务融资取代股权融资。企业运营中,适当使用营业、财务杠杆可以提高企业的收入、利润水平。最简单的形式,比如企业以10%的利率举债经营,而获取了15%的收益,再以10%偿还利息,企业净得5%的额外收益,即企业用债权人的资金获得了5%的回报。在现实中,稍显复杂,企业的资金部分来源于股东,部分来源于债权融资,不论如何组合,在赢利的情形下,都可以用债权人的资金为股东增加盈利。当然,企业举债的比重越大,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强,伴随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也会充分使用杠杆原理,称之为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LBO),用对象公司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获取并购对象公司的所需资金[2]。

(二)囤当与杠杆原理

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包括:盐、典、茶、木。这与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一致的。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但盐、茶、木等,这些至关重要的资源却无法自己生产。盐,需求价格弹性极小的生活必需品,主要由灶户晒海水获得海盐;茶,产自山区农民的种植和采摘及制作,是需要一定的技艺的,更关键平原地区无法产茶,只能购买获得;木,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建筑材料,顶好的材料多出自山区,也只能在市场上购买。典当是当户把自己具有一定价值的财产交付给当铺实际占有,从而换取一定数额资金的一定时期使用权。典当本质上是质押贷款。在没有商业银行的封建社会,虽然典当行利息较高,但也发挥了一定的资金融通功能。徽商治典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一言可概括为:“无徽不典”,足见徽商把持典当业的深入程度。典商大多来自隶属于徽州府的休宁县,“治典者亦惟休称能”①。当时的当铺,除从事正常的典当业务之外,还从事一个业务:囤当。所谓囤当,即典当商与囤商联手以囤积居奇来共享厚利的一种特殊典当业务活动。这种业务可追溯到“明后期的徽杭大贾”。具体操作,可见下例:假设在徽州府,某一稻谷囤商的手中只有一百两银子,而如何囤积居奇,影响稻谷价格来获取巨额利润呢?关键是典当商的参与。在典当业中,一般是“值十当五”,也即价值一百的东西,只可当出五十的货币。而同为商人的囤商可与典当商议价,比如“值十当九”,这就是说用一百两银子的稻谷可以当出九十两银子。这个议价的结果:囤商竟然能囤积居奇而影响到供给,进而影响价格。囤商与典当商的具体操作:囤商用其一百两银子在市场上收购稻谷,然后把这一百两银子的稻谷拿到当铺那儿典当;按照议价的“值十当九”,囤商获得九十两银,再用这九十两银子购买稻谷,再把这九十两银子的稻谷典当;此时,可获得八十一两银子,再收购稻谷,再典当……如此持续下去。由此,囤商可控制的稻谷数量(单位:两等值白银)是:Σ=100+100*0.9+100*0.9*0.9+100*0.9*0.9*0.9+……=1000换言之,囤商与典当商合作,可以通过仅有的一百两银子放大十倍控制多达一千两银子的稻谷。这在小小的徽州府必然造成稻谷市场的供给匮乏,进而价格大涨,而获囤积居奇之巨利。现实情况是当时的新安大贾,手中握有的资金是远远超过百两银子的,“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②,再加上典商的助力,这样的资本足以影响稻谷市场,达到囤积居奇的目的。囤商的本质即依赖典当商为之提供杠杆资金,达到共同垄断某一商品市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典当商几无风险,每次都有囤商的商品作质押。囤商也几乎没有风险,当时的商品市场非常简单且易预测。囤商与典当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商品价格的下跌。如前所述市场的特点及商品的逐渐集中,商品价格的下跌风险控制到了最低。事实上,这样的商业活动,贫困百姓的受害最深,最终的高价都是他们在承担。

三、学田、祠田与永续年金

(一)永续年金

年金(annuity)是一定期间内每期收付的等额款项。事实上,年金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形式,比如企业的折旧、租金等;个人的养老金等,都属于年金的性质。此外,还有常见的大、小奖项,比如诺贝尔奖,每年固定支出那么多数额的货币;更常见的是各高校永久奖学金,也是年金性质。事实上,上述奖金,比如诺贝尔奖,还没有发生过枯竭的现象,其奖金数额更不菲。2020年,诺贝尔奖的奖金数量达到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60万元)[3]。这就涉及到永续年金,方才保证奖金的源源不断。所谓永续年金即指能够保持无限期收付的款项。

(二)学田、祠田与永续年金

徽商非常重视两件事:其一,教育;其二,宗族。不但舍得投入重金,而且善于经营,确保教育与宗族的持续发展。1.对教育。“贾而好儒”属徽商最大的特色,家族子弟的教育徽州人异常重视,因而广建书院,乃至捐资设立义学,扶持贫寒子弟。不仅在徽商的故土徽州,而且在其经营地域也捐资设立学院。比较出名的有扬州梅花书院、扬州府学(捐资助修),汉口紫阳书院,徽州歙县的紫阳书院、山间书院等。其中扬州梅花书院由大盐商马曰琯于雍正年间独立重修,桐城派鼻祖姚鼐曾主持,而且梅花书院人才辈出,共出过四名状元且一年送考四人全中,其中一人中状元。扬州府学,由乾隆初的徽州盐商汪应庚捐5万金重修。难能可贵的是,为了扬州府学的可持续发展,汪应庚又捐1.3万辆白银置1,500亩学田[4]。汉口紫阳书院,肇始于清康熙三十三年,终成汉镇巨观,但其建造过程艰难且曲折,起始于执事诸徽商的一次次劝捐,并伴随着与地方的争讼。但在其后续运营过程中,必须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为此,汉口紫阳书院结合其书院兼会馆的功能,采取“购置市屋”的方式,并出租,用租金应对书院的膏火、修葺等各项支出,保持书院的“长期不坠”[5]。徽州本地的紫阳书院,也有赖于盐商的资助。在记载于扬州行盐的徽州大盐商鲍志道家族善事的《鲍氏资助录》中,有这样的记载“生平好施,独不喜建佛堂道院。其乡有两书院,一在城内曰‘紫阳’,一在城外曰‘山间’,并垂废矣。公慨然与乡士大夫作新之。以状白盐使,请援扬州安定书院例,出库金增诸生膏火,自以私财白金三千两益之,于是城内之紫阳书院成,又出白金八千两自制两淮生息,以复城外之山间书院。”③不仅出钱重修“作新之”,而且出钱在两淮盐业中生利息,以维持书院的正常运转资金所需。发端于唐代的书院作为我国古代教育机构,承担了古代士子的求知、求学,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书院直接服务于科举,日渐转变为士子科举的必经之路。徽商对教育的重视,并非求知,而是试图通过好儒,进而入仕,但教育的普遍价值,如开化、认知等,对徽州人是客观存在的。由扬州、汉口、徽州三地书院的建设,足见徽商对教育的重视,更可见徽商对教育的深谋远虑。不论扬州府学的学田、汉口紫阳书院的市屋、徽州山间书院的本金,均服务于书院,在此可概括为“学田”。土地及市屋的租金收入、本金的借贷收入,都是持续稳定且长久的,进而可以维持书院的日常运转,确保人才辈出。这是徽商的高明之处,或者说是徽商善于经营之处。2.对宗族。徽州人尤其重视宗族,表现之一就在于盖祠堂、修族谱。其中,族谱已成为一笔非常宝贵的文书遗产,在安徽大学、上海图书馆等学术机构得以充分的发掘和研究。祠堂也有一系列的宝贵遗产,比如位于绩溪龙川的胡氏宗祠,成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业界称之为“中国木雕建筑博物馆”;同样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呈坎罗东舒祠,被誉为“江南第一祠”,有江南孔庙和江南太和殿之称。祠堂之所以兴盛并形成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徽商的巨富密切相关,但更离不开徽商的善于经营管理。对于祠堂,重视四时祭祀和祠田添置。根据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祖习俗(徽州祠祭)”的描述,不仅规模上有族祭和房祭,而且时节上有春祭、中元、秋祭、冬祭,以及先祖诞辰、先祖忌日等类型的祭祀。由此足见祠堂祭祀活动的频繁和类型多样,祭祀还需奉行严格的程序。如此频繁规矩的祠堂祭祀活动,必然耗费大量的财力,更属周期性的财力消耗。由此徽州祠堂大多添置祠田以应对。当时,“祠而弗祀,与无同;祀而无田,与无祀同”,不祭祀、不置祠田等同于没有祠堂。正是这样的思维,形成“祠之富者皆有祭田,岁征其租以供祠用”。田产出租产生的收益用于祠堂的支出,确保了祠堂的正常有序乃至长久运行。在此,不论学田、祠田,还是“出金两淮生息”,均具有永续年金的性质。如前所述,学田或祠田是所有属于书院或祠堂的田产。土地是封建社会最核心的资源。徽商向书院或祠院捐赠了田产,并限定了所有权转让,只动用土地产生的权益。只要封建时代不消亡,学田、祠田每年都会有稳定持续的收入,这是永续现金流,确保了书院、祠堂的正常运作。

四、总结

第5篇:商务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创新

现代社会是经济知识时代,高新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深入到居民生活之中,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互联网技术不仅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的接收和传播都变得极为容易,更深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如今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产活动,甚至是日常行为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善,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贸易活动不再受到地域、距离等条件的限制,现代制造行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结合起来,诞生了电子商务经济。如今电子商务经济蓬勃发展,已不再限于简单的零售贸易,国际贸易也正逐渐向着电子商务的方向发展,实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

1“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创新路径是发展的必然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已从传统的工业性经济,传变为知识性经济,科技力量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已深入影响了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经济贸易活动的成本,同时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使经济贸易活动能够更容易地抓住市场机遇,从而提高了经济利润。在这种环境下,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后,电子商务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而且发展迅速,俨然已成为当今的主流经济贸易形式,也是未来经济贸易活动发展的必然方向。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在促进经济贸易活动活跃昌盛的同时,也对传统经济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电子商务在商品价格方面的巨大优势,使传统经济贸易活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一环境下,国际贸易也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失去了独特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国际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经济危机时期,国际贸易陷入到发展的低谷之中。在此时期,各个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纷纷调整国际经济贸易政策,设置贸易壁垒,从而确保本国的利益,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1]。“互联网+”时代,网络极大地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而且“互联网+”已经影响了人们的主流思想观念,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将国内优质的资源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从而为国内的制造业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不仅能够带动国内制造行业的发展,更能够在全球范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成为引导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物质的流动更是由信息流动来带动的,促进了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制造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受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同时,寻找新路径也成为其发展的必然。国际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国与国之际的贸易和商品交换,更有利于实现双赢的局面,这对于各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共赢方式。因此国际贸易即使受到科技发展的冲击,也不会完全被淘汰,反而会与高新科学技术、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使贸易形式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繁荣,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共赢。对于我国来说,加强国际贸易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带动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更是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新思想和新技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社会,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创新路径的策略

2.1推行电子商务跨境贸易

在“互联网+”时代下,要发展国际贸易,结合互联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而推行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就是国际贸易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合作商,完成订单签定等工作,然后再利用国际物流进行发货、关货、收货等环节,还可以利用电子支付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从而真正完成国际贸易。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相比,跨境电子商务打破了地域限制,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需要的商品,实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推广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地域环境对商品流通的限制,而国际物流的发展,为国际间商品的流通提供了运输服务支持,使商品的供应商和采购商不需考虑国家界限和地区差异问题,同时市场范围的扩大,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挑选符合自身需求的商品,从而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经济利润,实现商品的价值最大化[2]。将国际贸易朝着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向发展,使国际贸易更符合当今的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早日实现经济全球化。利用跨境电子商务,也可以反过来推动国际贸易活动的发展和活跃,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国际市场的建设,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建设的共同进步。

2.2在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国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因此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建设,才能全面推动国际跨境电子商务实现正规化和常态化发展。在建设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除了国际贸易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外,还涉及到国际运输、国际保险、关税、卫生管理条例等多个方面。因此为了加快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重点区域,建设专门发展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园,实现国际贸易一体化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全面的生产、销售、运输等服务,同时还可以与地方高校进行合作,为国际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专业的高端人才,促进国际跨境电子商务高、精、尖化发展。同时在产业园中,还可有针对性地建设仓储设施和口岸,发展相关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运输建设,全面为国际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解决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中运输难、商品存储难等现实问题,为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线下基础设施服务,确保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顺利完成。

2.3加强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管理建设

管理是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活动中,不管是生产环节,还是运输环节都需要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商品质量,不仅对促进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对促进国际市场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是推动国际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在建设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过程中,不管是制造企业还是国际物流运输企业,都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以及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同时还要做到清晰明确的划分岗位责任,而且要明确各个环节的项目负责人,实现责任落实到人。一旦出现问题,做到能够有人负责,有因可查,对相应的应急措施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顺利实现。此外,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才。因此吸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优秀管理人才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优化企业管理层,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的管理队伍,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对外高薪招聘,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可以和各大高校合作,为高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从而挑选优秀的人才。这对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高校优秀毕业生掌握着最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企业吸纳优秀毕业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的管理人才,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吸纳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为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顺利进行发挥出管理的促进作用。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对原有的管理层员工进行培训,来加强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企业原有的管理层员工虽然存在着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以及管理理念过于落后的缺陷,但是这些老员工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对企业的运营方式极为熟悉,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能够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的管理决策,这一点是企业通过对外招聘获得的管理人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通过培训提高老员工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转变老员工的管理理念,这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队伍建设方法,而且不需要员工和企业相互磨合,更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对发展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4]。

3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必然会与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产生密切的联系,使之成为发展国际贸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在全新的全球经济环境下,突破局限性,创新发展路径,为带动我国经济建设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惟钰."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式分析[J].商情,2017,(7):215.

[2]魏宇潇.“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8):13-13.

[3]吴硕.“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6,(7):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