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物联网专业技术全文(5篇)

物联网专业技术

第1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1物联网技术与网络工程

1.1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1.2计算机网络工程

网络技术和制造业在各个行业的有效整合带来了高效的回报。有关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相对重要的项目,研发了了大量优秀的网络技术。例如,普通自动售票机可以在自动售票机中自动对车票进行编程,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和购买自己的车票。物联网技术基于计算机和其他辅助技术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在中国,理论化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物联网的技术结构通常包括感知,网络到应用程序,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1经济方面

明确指出,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促进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的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目前,产业链已经通过物联网完成。当前,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带来经济发展,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2.2技术发展需要物联网缺乏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情报领域和国家发展计划显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的研发,可以降低目前的制造成本,为公共服务业提供更多便利。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人才的供给不能满足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需要的问题。

3物联网技术下建设优化策略

3.1优化建设目标

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物联网的普及,在电子信息网络工程培训中应改变和调整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原始培训策略。但是,在专业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仍然是发展的前提,而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性密切相关,当前,应根据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在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培养技术出色的计算机学生的基础是信息采集、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技处理与传输;在微计算机系统和小型电子设备方面的设计,制造和研发人才的过程中,根据物联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根据行业的优化和升级,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进行培训,现场培训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是不同的。在计算机工程建设中,有必要根据该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协调计算机工程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3.2建设实操实训室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应采取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的战略,建立培训的专业场所,而缺乏物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工程应用经验的实训室,应将其转化为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积累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对网络传输节点和传感器节点的体验,更好地了解网络传输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过程控制系统。公司提供培训基地,实际操作要求高,也保证了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

3.3培养教师力量

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是高度实用的技术。因此,在培训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时,必须具备大量完整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管理技术的专职教师。这方面的专业老师想要成为学生在这方面的建设带头人,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超高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领域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网络工程技术的了解,,开展新的研究课题。

3.4增加学生的专业度

要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该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无线通信网络和传感器技术,注意在大信息技术下电子网络工程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并将他们的专业知识结合到实际操作过程中,

4发展的建议

这项技术的产生是适应时展的结果。该专业成立于2001年,应被视为21世纪初,高校的重大决策,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知识在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开设了一些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随后的学科建设改革中,高校成立了信息学院,并在学院下设了一些网络信息相关专业。其中,该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物联网技术改革下的计网工程专业建设已成为高校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习建设和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4.1取长补短,结合自身优势发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点,可以独立成为一个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发展是一门学科长期发展的奥秘之一。计网工程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专业,网络工程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学科;虽然他们都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但还是有些不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能否借鉴物联网的优势,建立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专业,是我国学科建设改革的重点。有人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如果网络发展只是一味遵循原有学习方面的建设的发展方向,就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逐步淘汰。相对而言,信息化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技术。在制度、评价、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疏漏。物联网工程专业可以借鉴一些比较完整的专业网络工程系统,实现真正的互补。

4.2完善课程培养高级人才

普通招生,又称学科统一招生,是指新生成绩不高但专业分数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培养方式,它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避免根本不知道所学的学科,而是选择自己的专业,这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觉自己是一所大学。遗憾的是,学生对基础课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高校应更注重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物理、力学等,大类的研究也使它们能够相互借鉴。所有低年级的主要类别都可以理解和训练,他们从全球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专业,学习自己学科的好处也在不断显现。因此,在网络工程教学改革中,最好将网络工程专业纳入其中,它是一个专业范畴,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实践,大多数高校将网络工程,物联网等专业分为信息或计算机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但是,大规模招生后,对基础课程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基础课程应涵盖专业类别下所有专业的培养,并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规模招生的时代,应该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

4.3优化教学明确方向

因为只有理论教学会使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学生的理论无法实践,这对学生掌握学习课程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每门学科都是学生的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是每个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更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学科来说,网络工程是一流的学科教学,这证明了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如果你只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将无法掌握这些知识,这与我们的教育和培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的一般实践教学是一些计算机设计,例如C++编程,软件课程设计等,但是这些实践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知识,使一些学生在实践中混淆了实际联系。我们可以从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习,而物联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具有校企合作的现实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5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意见,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新一代优秀的网络工程师。物联网科学背景下,对电子信息化大数据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优化建设目标,提高建设目标,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0).

[2]熊慕舟,潘胜利,曾德泽,等.“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初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网络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

[3]高正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0,021(003):69-70.

[4]张荻川.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IT经理世界,2020,023(001):42.

[5]黄均峰.“互联网+”视角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生态课堂构建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0,032(003):238-240.

第2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学徒制;校企结合;课程设计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目标,让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需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学徒制教学机制、加强学徒制师资投入、开发学徒制教育课程。探索“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项目导向教学+创新发明成果的转化+岗位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真实情境之中,模拟各种工作角色,以典型工程项目为教学实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完成独立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校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提升学校教学效果。

1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价值

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将学生实践教学作为了关注点。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体,这样的教育结果会影响到学生毕业走入社会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现代学徒制引入教育规划,可以为学生更好地提高实践技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现代学徒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为教育完善和优化展现了新的契机。学校在运用现代学徒制开展教学时,需突出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地位。学校通过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校外课堂。而学校也立足于打造“双师制”的教育模式。在校内有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在校外有企业中实践能力过硬的工程师作为师傅进行教导。[1]这样的“双师制”让学生不仅可以从书本上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够在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上进行验证和深化。现代学徒制为教育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将现代学徒制运用于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当中,可以将这一科学技术前沿专业更好地让学生融会贯通。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的一个新的专业科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习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还要让学生可以掌握物联网专业领域项目设计、传感网开发与部署、移动互联开发等多种技能。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内容可以看出,这门专业课程的实践需求非常高,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书本教学,学生对于理论往往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2]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当中,结合现代学徒制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去近距离观察并亲身参与到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践当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水平。

2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路径

2.1制定学徒制教学机制

学校开展学徒制教学,需要制定全面详细的教学机制,通过机制运行来保证学徒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实现“双师制”的优势作用。在学徒制教育机制中,要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共赢角度去建立相应的制度。制度中要明确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责任,还要从校企合作教学的目标出发,统筹兼顾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对课程实践进行规划指导,使企业在学徒制教育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学徒制的教学机制,要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联。[3]在学生管理中也要考虑到学徒制的实现,可以鼓励企业给予学校更多的建议,参考企业实践特点进行教学管理、课程开展和成果考核,使学徒制成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衔接的纽带。

2.2加强学徒制师资投入

学徒制的师资投入关系到教学的顺利实施。对于学校而言,不仅要对校内老师进行企业实践培训,还要将企业内部带领学生参与实践的人员也纳入到培训对象当中。学校可以基于自身的教育培训优势,利用教育设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培训、教学理念培训、师德师风培训、教育技能培训、实践岗位操作培训等。[4]学校与企业进行学徒制师资投入时,要建立统一的培训目标,共建师资培训体系。不仅要让企业中的“师傅”到学校参与专业化的知识学习,还要组织学校老师深入到企业当中去体验实践过程。通过这种互相渗透的学徒制师资培养,可以更好地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3开发学徒制教育课程

2.3.1学徒制课程的设计思路在学徒制的基础上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需要在学校、企业共同的参与下建立课程体系。学徒制的教育思路,并不是否认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更好地将课堂教学进行落实,才能够为实践操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就需要在学徒制教学框架内,更好地在课堂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过程之间构建联系。设计学徒制课程时,可以考虑将岗位实践内容作为课程主体,以实践项目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匹配实践操作。[5]在组织教学流程时,可以不被教材知识顺序所僵化,以实践任务为依据优化教学,制定“工单式”、“活页式”教材。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还要明确各自的教学责任,突出“双师制”的共同育人教学特色。

2.3.2学徒制课程的设计原则学徒制课程设计上,要符合校企合作、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原则。在课程上实施定制岗位原则,通过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将社会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在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人才缺口较大的物联网人才要求,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徒制课程设计还要符合“双师制”育人需求。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的模式下,交叉进行知识和技能课程,这样可以形成边学习、边实践的良好目的。在现代教育改革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在课程设计中应当重点考虑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可以从学徒制角度着手,即便是在物联网应用技术这个专业的教学当中,也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重点学习专业领域不同方向的知识和技能。[6]学徒制课程设计还要符合课程的多样化原则。多样化是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不要拘泥于过去的传统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方面,可以在物联网应用技术基础上,为学生开设一些相关的其他专业领域课程,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运维岗位实践等,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则是在课堂教学和企业岗位实践教学中,再融合一些竞赛形式、企业项目实践模拟等,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徒制学习体验。

2.4构建物联网生产性实训基地

通过构建物联网生产性实训基地,打破传统的实验室格局,构建了开放型的“大实训”环境,把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基地培训——综合应用实训实操——实践创新的培养模式。基地以企业化运营方式,由企业派驻创新创业导师、技术核心骨干,引入企业技术资源、项目资源。以行业引领为指导,以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实战训练、创新团队建设、创新项目实施为目标,深度打造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创新“校中厂、厂外校”办学机制,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对接,有效提高现代学徒制办学成效。

3结束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结合了现代科技的一门新的学科。这个学科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物联网专业技术型人才。学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要结合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去企业参与实践。学徒制为学校开展“双师制”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在学徒制模式当中,学校要与企业共抓共建,形成专业教学的共赢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福平,刘洪宾.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228+234.

[2]卢长鹏,李志川,何鑫.基于“互联网+农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1):298-300.

[3]谢忠敏,叶煜,张清丰,刘和文,邹承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与探索——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30):38-40.

[4]晏细兰,丘美玲.现代学徒制下《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评估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212-213.

[5]席东梅.多元众筹:助力现代学徒制走得更远——访广东省物联网行业协会人才中心主任陈玉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155-160.

第3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探索

城镇化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经济竞争格局。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市场广阔,高职院校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正在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依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快打造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物联网专业建设需要探索诸多问题。

一、物联网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

以甘肃省为例,当下正面临六大转型重点任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城乡发展关系转型、空间经济格局转型、行政体制转型,试图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甘肃省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目前产业发展转型正致力于借助“互联网+”模式,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也在大力发展中。甘肃省根据国家战略,出台了《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速推动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密切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工程。甘肃省3个项目已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分别是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含能材料高能炸药数字化车间通用模型综合标准化与试验验证”、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精量灌溉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项目”、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中高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智能制造系统”。在智能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可连接大量不同的工业设备,嵌入在各个工业设备中的传感器会不断地将新数据上传至云端,然后在云端进行人工智能处理和分析,以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并继续积累知识,形成生产制造的重大决策依据,最终建设成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甘肃在未来必须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而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兰州市物联网的发展,也将进入全新的轨道。由此来看,甘肃省兰州市的未来经济发展已经与科技创新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而物联网将是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风口,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将肩负着培育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创新人才的重任。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制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实行基于“校企共培、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重点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案例,校外学习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国内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将物联网相关知识融入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尝试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式教学、物联网创新创业工作室、顶岗实习带动就业的总体方案。物联网创新创业工作室是该方案的特色,不仅让学生处于真实工作环境中承担各种岗位角色,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物联网工程项目。在完成这些工程项目的时候可以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融合地方特色产业的物联网发展项目。通过地方特色产业项目来挖掘物联网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职业能力,还能够培育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一旦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获得成功,整个专业的发展就会步入坦途。

三、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项目

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典型工作任务提炼。通过细化的岗位需求,全面细化了解相关岗位对本专业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第二阶段,确立课程框架。课程框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设定;第三阶段,制定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全面描述课程基本信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建议。课程标准是仅次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纲领性教学文件,物联网专业的课程标准一定要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制定过程,否则专业教师制定的课程标准很难体现校企合作的特色内容;第四阶段,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项目案例、开源软件资源建设。其中,教材是指用于教学的课本、作业习题集、工具书及企业物联网产品的技术资料。资源库建设的重点是企业已经实施的物联网项目案例,例如,已经成功实现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案例、智慧仓储项目等。资源库可以将校企合作形成的课程和资源形成共享,服务于当地继续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领域。如何获得这些成功案例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可以借助有实力龙头的企业在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开发教学项目。校企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就物联网专业进行教学项目的共同开发,如“食品追溯”“智能交通”“智能仓储”等项目,进行项目式教学。学校与龙头企业合作以后,企业可进行资源转化,把自己多家子公司的实际业务转换成可以教学的案例,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接触到的场景都是真实的市场需求,以保障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社会接轨。

四、基于物联网的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自从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就一直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未来其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建立一个依托企业的基于物联网的创新创业基地,对学生来说,可以培养一批优秀学生的创业团队,让专业充满活力;对教师来说,可以探索产教结合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通过创业实践交流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案例,研究创业案例经验,最终提高教师科研教学水平。物联网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一)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借助企业项目挖掘创业能力,带领优秀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旦有物联网创业成功的案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整个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也要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提高社交能力,还可以通过创业缓解学习、就业的压力,保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物联网领域有很多新的知识,创新创业团队可以探索域内知识产权问题,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提高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突破高职生低层次创业的局限,提高创业质量。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信息化时代企业急需大批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岗位质量低。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不仅可以改善这种结构性矛盾,还可以物联网创新创业为突破口提高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从而促进专业群建设和教学改革。

五、结语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产业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未来必将成为我国的新型战略产业之一。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到了产业化推广的关键时期,在产业化和物联网通信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有太多的创新创业机遇。国内5G技术的逐步商用化预示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将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农业、智慧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给了职业院校办好物联网专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钱彬,孙春义,等.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77-78.

[2]李向文.物联网技术发展新趋势对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7-8.

第4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计算机行业实现了迅速发展。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的投入逐渐增长,让物联网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对于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会,加强人才培养。

1物联网的有关概念

物联网是一种将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装置(RFID)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构建而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通过物联网,可以将不同的物品在网络中建立联结,便于集中化管理。物联网这一领域自产生之日起就迅猛发展,成为信息产业自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革命。近年来,由于传感网络技术(WSN),卫星定位技术、RFID技术以及物物数据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物联网俨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前阶段,国内外都加大了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中科院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了对传感网的研究。现在物联网的地位愈发提升,已经被当做国家战略予以重视,物联网行业开始快速发展。从国家发展全局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已然成为国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对于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予以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物联网行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形态和创新形态的变革,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形态的形成[1]。

2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策略

2.1推动教学改革

为实现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物联网行业应用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高职教师不只需要让学生明确把握物联网行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学生的职业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增设物联网工程导论、射频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将专业课程与行业应用实例相结合,建设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体系。高职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及项目教学等方法,通过工作地与教学地的结合,促进教学一体,关注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工作实际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教学范围进行拓展,通过开放式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恰当的鼓励让学生可以积极利用视频,了解有关网络信息,以开展学习,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让学生在有关问题和项目中分组讨论,以提升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在步入职场后所需的核心能力[2]。

2.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教学改革以外,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还应该针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关注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步伐,加强对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在建设实验室时,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对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景有充足把握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拓展,促进实际教学和虚拟环境学习的衔接,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开发需求。在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开放性,以及教学设备的互动性。在高职院校中要提高对于物联网有关实验室的研发力度,例如多媒体传感节点及RFID节点实验室、温度传感器节点和多种传感器节点等。同时,也要关注物联网融合实验室的搭建工作,通过网络传输、传感器、控制节点和数据处理等方式,让物联网的系统功能得以完整实现。此外,为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校物联网实践室和物联网企业之间通力合作,以便于学生对物联网企业的运营流程及状态有切身体会,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物联网技术。例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等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物联网实验平台,以完善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2.3完善师资队伍

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教师多从事于本专业的教学,对于物联网技术的了解较少,物联网应用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需要教师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提高物联网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到物联网企业顶岗实习,促进教师物联网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从物联网企业外聘核心技术人员赴校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组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将计算机专业教师、电气自动化教师和通信专业教师等聚到一起,组成专业的教师小组,让教师都能发挥所长,促进物联网专业的高效建设[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养,借助教学改革,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出时代所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超.试谈物联网技术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J].电脑迷,2018(8):216+225.

[2]和晓娟.浅谈物联网技术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J].经贸实践,2017(19):288.

第5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开设一门专业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是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的。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水平,那么他们无法结合专业内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在这种情形下,就导致了目前的教学存在问题。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本身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学校的一些师资力量还比较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相关的学校领导者而言,需要针对于具体的师资建设队伍进行思考,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进行专业授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一代人才。

1简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这一专业本身是依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业群,从传统技术到先进智能化技术的一种演变,涵盖了智能汽车制造、汽车智能系统装调、车联网产品应用等相关的领域。在这一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汽车智能控制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运用一些现代的汽车设备来对智能汽车进行组装测试以及故障维修和诊断,具备从事智能汽车产品的一些辅助调研或者是一些传感器检测、调试以及系统性能调试等多种工作。所以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同时难度也是非常高的,对于相关学生而言,他们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以及高素质的技术复合技能。而就这一专业而言,其实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因为在目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对于相关学生而言,他们在专业学习完成之后可以从事关于一些智能网联零部件的一些组装调试、整车制造以及汽车相关的一些修理和维护等工作。

2分析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虽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而言,其实可以发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现状不够理想。第一点就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相关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虽然目前我国正大力普及推广智能网联汽车,但是很多学校还未拥有充足的教师资源,一些教师虽然可能学习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技术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可能不具备更多的实操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还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学引导,并且本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起步还比较晚。所以目前各大学校开设这一专业的数量不够多,在这种情形下,专业从事相关汽车研究的人才是比较缺乏的;第二点是在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能学校所选择的一些建设方式是不够合理的,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没有起到很多辅助性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学校而言,可能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培训来让教师去学习一些专业的技能,但是本身理论和实践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的,即便教师有机会去学习理论知识,但是在未亲身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很难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所选择的教师力量培养方式是非常封闭的,只是让学校的一些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给予教师更多的机会,也没有为教师提供平台去针对相关专业内容的进行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交流,以此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探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

资队伍建设方法在上文简单地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这一专业,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关于这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这一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下文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几点可行建议。

3.1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质师资力量

为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其实对于相关的学校领导而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因为本身教师在开展相关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之后,能够将这些人才输送到不同的企业之中。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加全方位地去了解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一些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针对于具体的一些技术操作要领,在师资建设阶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完成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去参与企业所制定的一系列考核测试,也需要完成上岗实操。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让他们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岗位实操之中。在这种情形下,能够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成长和提升。并且在教师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自己在专业内容上的一些不足点,结合自己的弱项不断进行攻克,以此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并且考虑到目前某些学校可能用人需求比较迫切,而相关技术专业的一些师资力量又不够充足,在目前的教学阶段,其实学校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如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进行一些兼职教学工作,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以此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

3.2进行有效培训规划,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对于学校而言,为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带动专业发展,学校必须要选择有效的方式去对教师进行培训,因为在之前的培训过程中,可能主要是让教师去参加一些基础的一些培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很难促进教师的多元化成长,因此,在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阶段。为了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学校需要针对于不同教师拟定具体的培训目标。例如,对于有些教师而言,他们自身的一些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够完善,所以在培训阶段,他们需要重点攻克一些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而针对于有些教师,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掌握都比较扎实,但是在具体的一些行业动态上可能不够了解,所以这类教师就需要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多加了解一些行业的变化。同时,针对于教师所参与的这些不同培训,学校需要进行一个定期的考核,从教师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综合素养等四个维度来设定一个基础的考评等级,优秀的教师可以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而未顺利通过考核的教师需要继续去完成自我提升。借助这一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打造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且在具体的人才培养阶段,学校领导除了在校内来进行一些基础的培训之外,还需要带领教师到校外去进行专业化的学习,以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所需要的一系列优质人才。

3.3采用团体提升模式,发展教师专业素质

在之前的师资队伍建设阶段,可能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个别化的培训模式,如教师缺乏某项专业能力,就让教师去进行集中的学习。但是本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行业,对于一些教师而言,他们对于行业的一些发展态势以及未来的方向可能还是不够了解的。因此,在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阶段,学校其实可以选择团体提升模式,当一位教师不具备较强的行业动态观察能力时,其余的教师可以与其进行交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于一些专业、具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产生新的看法。比如,针对于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高校之间可以共同地去进行合作搭配,建立一个师资培训基地。在基地内,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围绕着这一专业的内容展开交流,并且制定可行的一些教学建议。同时,在基地内,也可以邀请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大拿来对教师们进行一个集中的授课。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进广大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同时,在这种情形下,也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发展平台,对于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结束语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