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物联网专业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物联网专业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物联网专业技术

第1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多维度;物流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的提升,互联网技术已经慢慢向物联网技术进行转变,物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互联网虚拟的环境,物联网能够将网络和物体相结合,使得真实智能的自我感知与物体能够进行相接,达到全球相互链接的目的。物联网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主操作,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且随着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许多新型的移动电子设备都能够实现高速移动互联,现在所使用的云计算专业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稳定物联网专业技术,这样就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问题的出现几率。

一、当今互联网现发展状况

物联网专业技术是我国近些年来通过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研究出来的互联技术,物联网专业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信息通讯技术。物联网专业技术主要是通过GPS定位技术,使用红外线定位技术等相关技术把需要链接的物体,进行链接,通过使用互联网协议能够将拥有实体的物品进行联合,实现物品信息共同。近年来我国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因为现在的移动设备能够使用高速的网络进行上网,所以增加了非常多的移动设备使用者,这一点也直接表现出了物联网的机会也即将来临,国外许多国家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都十分发达,并且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研发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方面,推动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技术。我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研究算是比较早的,我国早在一九九八年的时候就对物联网技术开始了相关的研究,我国物联网专业技术在国际上都保持着领先,有许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我国相关研究人员都将其解决。我国清华大学以及中华科技大学等相关的职业院校都对物联网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这对于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我国物流行业中,许多物流单位都开始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许多沿海城市都已经开设物联网测试地点。这也是源于我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水平,对此加强我国物流管理的物联网专业技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二、当今我国物流管理在物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状况

这些年来我国对于物流管理的物联网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这就使得我国物流管理方面的技术表现的非常优秀,但是其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创新。近些年来我国许多比较大型的物流单位都对物联网专业技术有一定成都的接触,在日常工作中也开始尝试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运行,但是这些大型的物流单位对于物联网的使用只是使用在基础信息规划建设和物流单位办公软件上,并没有真正的将物联网专业技术使用到业务上。物联网专业技术能带给物流管理单位最大的帮助就是推动业务的处理速度和提高准确度,但是这些能够帮助物流管理单位的技术并没有被使用。此外我国在使用物联网专业技术的单位也是非常少的,大多数使用单位都是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大公司,许多规模偏小的小型物流公司并没有使用到物联网专业技术,还在使用着传统的方式对物流进行管理。我国近些年来在物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存在着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对于技术的使用标准不是很明确,在制度创新方面做的也不够全面。近些年来的物流单位对于物联网专业技术的使用还是比较表面,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物联网技术能带给物流管理的帮助以及其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在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更是对物联网技术没有兴趣,没有真正的去了结果物联网专业技术的好处,在大型物流单位中大多都是使用物联网专业技术对单位进行辅助管理,这样是没有办法将物联网专业技术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物联网专业技术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使得物流单位不能够知道物联网专业技术的能力,这也就造成物联网专业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虽然有一些在大型物流单位在使用物联网专业技术对内部进行管理,但其实也只是使用物联网专业技术的一些表面功能,许多物联网专业技术并没有真正的去使用到,其中中小型物流单位只是使用物联网专业技术来建设自身的网络,并没有对物联网专业技术的核心能力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物流单位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在各个物流单位中的交流并没有做的很好,有些使用物联网专业技术来进行交流的物流单位对信息平台的建设也不是特别完善。现在的物流单位主要是通过慢慢探索的方式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式会使得物联网技术的变得非常单调,没有真正的体现出物联网技术的作用

三、当今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物联网专业技术使用在我国物流管理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应当在物流单位的内部创建资源编码,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物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在资源的采集过程中需要保证资源的真实和准确性。在收集到需要的资料之后应当对资料进行备份保存和真实性的验证。我国许多物流单位对于资料真实性都有一些欠缺,这也就会导致物流单位管理出现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物流单位的资源没有办法满足物联网环境的需求,物联网需要大量的资源来进行运作,如果没有这些资源就无法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不能够发挥出物联网的全部效果。物流单位现目前并没有形成整体,近年来许多的物流单位都是将仓库和运输进行分开运营,这也导致商品的运营模式变得非常单一。这种情况下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单位的发展速度,使得许多规模比较小的物品没有办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四、当今物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问题的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物流单位对于物联网的重要性没有完全的理解,物联网专业技术能够为物流单位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对此要想提高我国物流单位的服务质量就必须解决物联网背景下我国物流单位中出现的问题。要向我国物联网专业技术能够使用到物流单位中,为我国物流单位的发展提供帮助,就必须将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普及,将物联网专业技术推广到我国大中小类型的物流单位中,对于一些资金能力比较薄弱的小型物流单位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提供一些专业技术以及资源的支持,这样可以加快我国物流单位物联网化的建立速度。对物流单位进行物联网专业技术普及之后,物流单位应当对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提高物联网的建设效率,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物联网技术进行学习研究,保证物联网技术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物流单位的各个区域都应当完善物联网环境的建设,实现物流单位能够通过物联网进行资源流通。想要发挥出物联网环境的效果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标准,在物流单位中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建立物联网标准,物联网标准的建立可以通过我国相关研究部门进行制定,物联网管理标准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物流单位进行管理。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物联网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物联网技术中还是存在着一写问题,物联网资源管理效率还是有一些低,建设很容易出现重复的情况。对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打破一些技术难题,这样可以使我国物联网专业技术更实用于物流单位,让物流单位体会到物联网专业技术提供的好处。结束语: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物联网专业技术,对我国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的作用,现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物联网技术都非常的认可,并且都在物流单位方面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单位的管理,但还是有些物流单位没有利用到物联网关键性功能。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物流单位进行物联网知识的普及,让物流单位能够早日使用物联网技术,让物流单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兴东,陈云.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J].农家参谋,2018(05):217.

[2]孙旭.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J].中华少年,2016(36):308.

[3]王庆.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0):31-32.

[4]朱未平,金志扬.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06):33-34.

[5]沈卫国.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40-42.

[6]杨芃博.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2):183-184.

第2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化;水产养殖;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优势日益凸显,但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过于单一,养殖过程多依赖人工控制,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养殖的密度过高、水质污染严重、多鱼病现象,造成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较为低下。因此,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亟待改造升级,物联网技术赋能渔业智慧化的养殖模式渐渐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共识,利用传感器、通信等技术与水产养殖的深度融合,增强水产养殖业基础,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下实现传统手工养殖的升级转型,对水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创新,持续带动和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水平,造福于渔民和环境。

1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

1.1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网络,作为近些年来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持。就当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等方面的应用来看,物联网定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有着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传感设备和技术,如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NB-IOT技术、WiFi技术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对不同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等活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再连接互联网,形成的一个庞大网络,达到万物互相连接、互相通信的目的。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现代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生产、运输的智能化管控,促进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发展中的应用

2.1在水产养殖环境方面的应用

渔类生长对养殖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生长环境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渔业养殖,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水产养殖环境、养殖区域、生物生长情况等。通过对养殖环境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备和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进而实现对水体环境、空气质量、渔类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养殖环境,主要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其中包括养殖环境的干湿度、温度、大气压力等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对采集数据的获取、处理、加工,为渔业生产制定智慧化的养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对养殖区域的水质监控、预警,精准控制水温、水压、PH值、溶氧盐度等水质指标,如果发现超过安全养殖的阈值,及时启动报警系统,实现智慧安全养殖。第三,对养殖生物生长情况的健康监测,现如今水产养殖的密度过高,在养殖的过程中鱼病现象频发,直接导致养殖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通过建立智慧养殖管理系统,远程监控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对渔类生长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生长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安排饲料投放量和喂养次数,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制定出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实现渔类的健康生长。

2.2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方面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早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早在2006年,我国就建立了“农业部种植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此后又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现已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水产品的溯源中,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了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也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信息植入到生物体中,建立生产数据库,实时存储生物生长过程中相应节点的溯源信息,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四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水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更精细化、数字化,让消费者放心吃鱼。

3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问题

3.1水产养殖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水产养殖业大部分处于粗放型的生产阶段。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及养殖人员的养殖理念较为陈旧,依旧习惯延用传统手工养殖方式,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不愿意改变现状。首先,部分水产养殖企业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养殖人员大多凭借多年的自身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人员缺少定期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其次,大部分的养殖基地,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水产养殖环境复杂,网络通信条件比较差,电力供给不足,难以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的物理条件。

3.2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的融合度不够

我国2011年在江苏省建立了第一个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构建了对水产养殖区域预测、预警、控制和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时间较短,技术设备的研发还需加强,应用还不成熟,而一种新兴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改进,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精准地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水产养殖中融合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在技术指标和实际应用效果反馈方面缺少参考案例。只有部分养殖企业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未能较好地解决。缺少对“物联网+”现代渔业的统筹规划,物联网技术还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大部分企业和养殖人员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于片面性、局限性的认识阶段,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有效融合。

3.3物联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是现代渔业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事物,物联网在现代渔业上的发展需要一批熟悉水产养殖与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大部分养殖户接受教育的意识薄弱,思想陈旧,整体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渔业智慧化发展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缺少水产养殖信息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持,使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方法都无法合理应用到水产业生产中;第二,缺少水产养殖业大数据信息分析人才,难以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导致水产品滞销。

4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对策

4.1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

一是加强养殖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水产养殖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联合当地高校,定期给养殖户们举办新兴科技和水产养殖的相关知识讲座或开展物联网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建立统一的渔业生产交流平台,养殖人员利用平台提出问题、交流思想和经验,促进养殖户们对新兴的水产养殖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二是鼓励养殖户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养殖。许多养殖户们在生物养殖过程中加入了物联网技术之后,都很担心各类传感器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否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都不敢轻易花钱购买相关数字装备投入到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应用新技术养殖户的资金扶持,鼓励各养殖户们勇于尝试在养殖过程中装配数字机械设备,同时为养殖户聘请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专家给予实地指导,及时解决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

4.2创新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

一是建立统一标准。做好顶层设计,重点制订水产养殖物联网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结合深海抗风浪网箱、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疫病苗种场建设等领域制订智慧渔业标准框架,统一信息传感装备、无线传感技术和水产养殖大数据等参数标准和协议,实现物联网产业链条和水产养殖产业链条的有效融合。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根据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在建立水产养殖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框架下,以推动水产养殖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和提供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在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分别开展水产养殖物联网研发实验项目,按照水产养殖业养殖模式,结合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数字化设备和管理软件等利于现代渔业发展的技术手段,进行区域化物联网技术分类开发,产品化养殖管理模式研究,加大养殖水域环境感知、设备精准控制、生产信息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渔业生产智慧化水平。三是社会服务。鼓励物联网企业与水产养殖生产经营者之间合作,在遵循水产养殖业市场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共同研发水产养殖智慧化技术,建立远程监测、预警、控制和诊断等水产养殖的信息处理模型和管理软件,整合完善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可推广应用的链条化水产养殖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为灾害预警、水质监测、疫病防控等提供智能的服务。四是发展现代渔业。水产养殖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和渔业自然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加快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综合集成,充分凸显物联网服务生产、服务市场、服务渔民和服务社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校联企业”、“基地联市场”等多种联结机制,建立技术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和工贸农一体化的综合性水产养殖企业,大力发展工程化水产养殖业,建设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实施养殖基地规格化改造工程,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智慧化水平。

4.3加强物联网与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强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的一大关键是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第一,鼓励知识水平较高的水产养殖从业者返乡,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丰富他们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物联网下的水产养殖方式、管理方法和生产及营销模式,通过水产养殖业新人的带头发展,让水产养殖生产者看到实际收益,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致富,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水平;第二,结合大专院校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海洋类的院校,挖掘“物联网”人才,吸纳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渔业的智慧化发展中去;第三,政府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拓宽养殖者的学习渠道,搭建信息课程平台,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或其他信息网课,鼓励养殖者使用新技术进行养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养殖户从业者的整体专业水平。

5结语

通过对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物联网水产养殖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认识到了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是未来渔业发展趋势,当我国的水产养殖一旦全面普及物联网水产养殖模式,用物联网技术重塑水产养殖产业,将会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水产业落后的面貌,优化智慧渔业养殖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家玮,孟洪兵,米合日阿依·阿卜力克木,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1(02):194-196.

[2]李海波.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与发展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8):26-27.

[3]于宁,徐涛,王庆龙,等.智慧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21,39(01):13-21.

第3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1物联网技术与网络工程

1.1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1.2计算机网络工程

网络技术和制造业在各个行业的有效整合带来了高效的回报。有关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相对重要的项目,研发了了大量优秀的网络技术。例如,普通自动售票机可以在自动售票机中自动对车票进行编程,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和购买自己的车票。物联网技术基于计算机和其他辅助技术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在中国,理论化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物联网的技术结构通常包括感知,网络到应用程序,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1经济方面

明确指出,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促进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的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目前,产业链已经通过物联网完成。当前,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带来经济发展,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2.2技术发展需要物联网缺乏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情报领域和国家发展计划显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的研发,可以降低目前的制造成本,为公共服务业提供更多便利。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人才的供给不能满足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需要的问题。

3物联网技术下建设优化策略

3.1优化建设目标

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物联网的普及,在电子信息网络工程培训中应改变和调整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原始培训策略。但是,在专业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仍然是发展的前提,而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性密切相关,当前,应根据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在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培养技术出色的计算机学生的基础是信息采集、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技处理与传输;在微计算机系统和小型电子设备方面的设计,制造和研发人才的过程中,根据物联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根据行业的优化和升级,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进行培训,现场培训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是不同的。在计算机工程建设中,有必要根据该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协调计算机工程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3.2建设实操实训室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应采取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的战略,建立培训的专业场所,而缺乏物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工程应用经验的实训室,应将其转化为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积累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对网络传输节点和传感器节点的体验,更好地了解网络传输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过程控制系统。公司提供培训基地,实际操作要求高,也保证了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

3.3培养教师力量

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是高度实用的技术。因此,在培训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时,必须具备大量完整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管理技术的专职教师。这方面的专业老师想要成为学生在这方面的建设带头人,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超高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领域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网络工程技术的了解,,开展新的研究课题。

3.4增加学生的专业度

要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该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无线通信网络和传感器技术,注意在大信息技术下电子网络工程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并将他们的专业知识结合到实际操作过程中,

4发展的建议

这项技术的产生是适应时展的结果。该专业成立于2001年,应被视为21世纪初,高校的重大决策,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知识在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开设了一些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随后的学科建设改革中,高校成立了信息学院,并在学院下设了一些网络信息相关专业。其中,该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物联网技术改革下的计网工程专业建设已成为高校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习建设和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4.1取长补短,结合自身优势发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点,可以独立成为一个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发展是一门学科长期发展的奥秘之一。计网工程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专业,网络工程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学科;虽然他们都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但还是有些不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能否借鉴物联网的优势,建立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专业,是我国学科建设改革的重点。有人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如果网络发展只是一味遵循原有学习方面的建设的发展方向,就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逐步淘汰。相对而言,信息化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技术。在制度、评价、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疏漏。物联网工程专业可以借鉴一些比较完整的专业网络工程系统,实现真正的互补。

4.2完善课程培养高级人才

普通招生,又称学科统一招生,是指新生成绩不高但专业分数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培养方式,它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避免根本不知道所学的学科,而是选择自己的专业,这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觉自己是一所大学。遗憾的是,学生对基础课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高校应更注重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物理、力学等,大类的研究也使它们能够相互借鉴。所有低年级的主要类别都可以理解和训练,他们从全球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专业,学习自己学科的好处也在不断显现。因此,在网络工程教学改革中,最好将网络工程专业纳入其中,它是一个专业范畴,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实践,大多数高校将网络工程,物联网等专业分为信息或计算机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但是,大规模招生后,对基础课程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基础课程应涵盖专业类别下所有专业的培养,并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规模招生的时代,应该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

4.3优化教学明确方向

因为只有理论教学会使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学生的理论无法实践,这对学生掌握学习课程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每门学科都是学生的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是每个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更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学科来说,网络工程是一流的学科教学,这证明了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如果你只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将无法掌握这些知识,这与我们的教育和培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的一般实践教学是一些计算机设计,例如C++编程,软件课程设计等,但是这些实践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知识,使一些学生在实践中混淆了实际联系。我们可以从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习,而物联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具有校企合作的现实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5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意见,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新一代优秀的网络工程师。物联网科学背景下,对电子信息化大数据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优化建设目标,提高建设目标,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0).

[2]熊慕舟,潘胜利,曾德泽,等.“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初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网络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

[3]高正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0,021(003):69-70.

[4]张荻川.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IT经理世界,2020,023(001):42.

[5]黄均峰.“互联网+”视角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生态课堂构建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0,032(003):238-240.

第4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专业能力;测评体系;教学改革

一、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学业考核的结果不能完整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测试成绩与学业评价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技能水平,无法作为就业单位的聘用评判直接依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专业课程分散考核的传统测评方式易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点条块化分割,二是专业技能测评制度的规范缺失导致测评的客观性、准确性的偏离[1]。本文以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提出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对应专业“基础能力、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的递进式能力体系,构建“过关式”专业能力达成测评体系[2],阶梯式测评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以能力达成测评结果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二、构建专业各阶段能力达成标准

依据本地区计算机相关产业在人才需求、技术发展的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计算机网络管理、物联网网络层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等岗位,培养具有物联网工程应用与系统维护知识,掌握网络设备维护、物联网系统集成和网络安全检测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系统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物联网工程实施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提炼专业“基础能力、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四阶段的技能点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耦合专业课程,形成能力达成标准,并设计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达成测评体系设计

(一)专业基础能力测评专业基础能力测评设置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具备该项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巩固和夯实专业基础。根据“引导入门、重复测评过关、保障能力达成”的设计原则,本专业利用项目化测试的方法,要求学生完成“考一份理论试卷、做一根可用网线、装一个实用系统、编一段能用程序、建一组可靠数据,传一个动态网页”,所有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针对以上“六个一”的测试项目采用多次测试、人人过关的方式完成测评。基础能力测试项目综合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实操难度适中。专业设计了一个专业能力自动化测评系统,实现对学生完成项目的结果进行自动化评价,如图2所示。

(二)专业技术能力测评专业技术能力测评主要注重学生在学习岗位群平台过程中所急需训练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思维,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信心,解答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应用在哪些工作场景和工作项目的问题。在该阶段,本专业设计了“管理一个设备、安装一个服务、解决一个问题”三类项目场景,为了真实还原学生的项目实操环境,利用“真设备、虚环境”结合的方式解决测试的自动化评价问题。根据能力达成标准设计了12个项目,耦合岗位群平台的课程,随机选择一个测试项目,采用检测过关的方式测评学生能力情况,如图3所示。

(三)专业岗位能力测评岗位能力测评面向岗位模块,主要依托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结合学生在基础能力、技术能力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耦合岗位模块方向专业课程,实现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完整项目的基础实践。与前两个测试不同,岗位能力测试注重实践的过程而非结果。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专业有意引入了第三方测评的方法,针对不同分类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能力测评方法。基础类型的学生主要依托工学结合综合课程完成项目的情况评价,技能竞赛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型技能竞赛培训、参赛结果,还有部分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指定的高级证书的培训和认证结果给予认定。

(四)专业综合与创新能力测评专业综合与创新能力评价是对全体学生在专业学习后的一个专业发展能力的总体预测,主要体现在学生进入毕业环节后的一个综合与创新发展能力评估,反映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满意度等方面。专业综合与创新能力测评主要包含学生分类培养成效、毕业设计效果、实习评价和行业企业的1+X证书评价组成。

四、专业能力测评体系实施分析

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整合资源,建成了一个虚实一体的现代化工学结合信息智能实训体系。针对专业基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测评,设计了一套智能的专业能力测评系统,按“能力递进、人人过关”要求实施了一轮,达成预设目标,褒奖先进,督促后进,在学生各类竞赛获奖、专业高级证书考证、升学就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专业能力测评体系建设过程、测评结果的导向功能也有力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1.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将能力测试的各个技能点按照项目测试的方式提供在线教学资源。2.专业教师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知识技能,跟紧本专业技术的发展以适应产业人才培养新需求。3.将1+X证书等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入到能力测评体系。既可以解决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同时有效的对接专业实际,提升学生、教师和专业在能力测试体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庆.基于工作情境的高职酒店专业职业关键能力测评体系建构[J].职教通讯,2014(17):24-26.

第5篇:物联网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途径

近年来,物联网应用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应用,各高校也开始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视。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等物联网应用技术,推动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良好发展,已被人们定义为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领跑者。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科,在我国已经有诸多学者对这一新兴专业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关学者已经深入探讨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关于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不仅如此,诸多的知名院校也纷纷提出了对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诸多的学者以及院校并没有结合各个高校的学科优势对行业特色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此,本文提出融合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提出新思路,深度探讨轻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需要配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建设学科的培养模式。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内容方向

物联网应用技术结合了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射频技术,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事物智能通话的物联网应用信息技术系统。从该学科以及技术构成的角度可以看出,该技术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依托,构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知识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更是该学科的核心。我们可以从技术架构的层面来进行分析,将物联网应用技术分为多个层次,如应用层、网络层以及感知层。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国家侧重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应用的技术培养,并同时更加关注于计算机网络环境设计以及建设。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方面,更是注重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知识领域,可以看出,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层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且涵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层中的基础内容知识,对其学科需要着重完善的则是物联网应用技术感知层的有关内容课程[1]。可以看出,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有一定关联性的,高校只需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各高校就可以实现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此,相关专业高校在对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专业中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方面内容是完全可以的。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各高校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增设力度,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仍有诸多的问题出现,如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体系不完善、教材设计不完备、配套设备不完善等多种问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教学标准。对此,诸多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专业,并可以结合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以此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建设方案。不仅如此,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时还需要基础计算机学科理论以及数学理论知识内容,以此实现学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技能以及原理知识的掌握。有关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对于物联网感知层知识内容有一个基础的掌握以及技能学习即可,更需要侧重于结合高校优势以及当地市场的人才需求对高校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的专业培养,以此实现学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层知识的实践操作及技术理论学习的强化培养[2]。

2结合高校学科优势,落实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各个高校在不断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建设,同时也在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中,逐渐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在物联网应用技术背景下,扩充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各个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时,也逐渐开始转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向,不仅结合自身高校学科优势对该专业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同时也结合新时期人才市场的需求,实现了对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量身定制出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学科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及内容。对此,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下,建设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如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定位、培养模式等等。尤其是在培养高校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方面,需要优化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并加强对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高校学生实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如高校可以积极开设行业背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训练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度培养,加强对高校学生实践培训课程力度,优化扩展对高校学生实践学习的基地建设,以此构建符合新时期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实时了解高校学生实际专业的学习状况,通过这种评价方式,高校教师就可以依据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实现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科内容的优化调整,以此实现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仅如此,若从行业应用的角度出发,高校则需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结构的了解、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学习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提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3]。可以看出,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与高校专业学科优势进行融合,既可以提升高校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内容,同时也符合了物联网应用技术背景下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加强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提升了高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例如,某市高校为落实满足物联网应用技术背景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开设了关于工业发酵微生物以及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等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课程,该校在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以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始终位于全国前列。对此,高校可以结合该校的优秀案例,在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时,可以开设生物发酵或是食品安全物联网方向领域技术的应用课程,并积极结合生物专业学院以及食品学专业学院的教学资源,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科的培养内容,同时进行多学科的相互融合教学,实现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3优化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建设途径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融合多专业学科。所以,在明确以物联网应用方向为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需要结合高校优势对其教学构架进行优化调整,积极完善专业课程的设备配置,实现合理化规范教学。同时还需要结合高校学科背景,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其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环境,以此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特色,加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就业机会。

3.1专业培养目标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下,高校开设的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逐渐走向现代科学技术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这样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信息产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等多个行业就业,落实满足物联网应用技术背景下,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使用需求。与此同时,高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下建设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还需要着重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应用等技术,并积极加强物联网技术系统集成以及技术开发力度,实现对高校学生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制定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要求,需要学生积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理论基础,如无线通信物联网感知层技术、传感器基础技术等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以及控制运维能力,并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软件编辑功底,对轻工业物联网专业科学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最后,高校在培养目标方面,还需要实时了解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应用技术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帮助学生掌握最新资料查询方法以及文献的检索操作方法,提升高校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加强对物联网信息的及时获取能力。

3.2主干课程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需要以最终的培养为导向,侧重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为基准,通过这种方式,高校学生可以对物联网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及学习,并能实现对物联网网络设计以及分析方法的有效掌握,全面了解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技能操作。与此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中的物联网感知层内容教学建设,主要是通过对现实世界信息的采集以及感知,再结合现有的计算机物理层相关技术理论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进行有效设置,实现了对传感器技术以及通信原理等多种技术的融合教学,实现了对高校学生物联网感知层知识的深度学习及了解。除此之外,在进行物联网网络层知识内容教学时,因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对该知识内容已经包括在内,对此,高校则可以注重加强对无线自组网以及传感器的理论课程,加强高校学生对物联网网络系统的深入了解,同时还可以融入与物联网相关专业技术课程,以此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高校在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时,是需要综合考虑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来建设的,其中包括物联网方向专业的课程有数据结构课程、计算机组成系统操作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知识课程、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课程等等,充分完善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人才模式的建设内容。

3.3专业实验设置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下建设计算机技术专业实验课程建设非常重要,可以为高校学生搭建一个物联网应用技术学习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融合平台,实现了高校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联网知识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内容的实践操作。不仅如此,还可以从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物联网方向专业的实践课程着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训练、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其中专业实验课程包括数据课程结构设计、语言类课程设计、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设计等等。

4总结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下,各个高校为满足新时期人才市场的需求,纷纷建设了物联网方向的专业课程,致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升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度。与此同时,各个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加强多学科的教学融合,实现对各个学科的资源整合,以此构建完善且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建设,推动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发展,实现对高校学生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有效培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永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开发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18(023):140-141.

[2]周强.基于物联网背景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9(015):250-251.

相关文章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