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留白艺术论文精选(九篇)

留白艺术论文

第1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影艺术;电影语言;空白

我们知道,任何艺术作品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将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表现出来,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的部分或轻描淡写,或遮蔽略去。而这些轻描淡写,或遮蔽略去的部分就形成了空白。由此可见,空白是艺术作品共有的一种特性,具有本体论意义。对于艺术作品而言,空白不是有与无的问题,而是大与小,多与少的问题。艺术作品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空白与不确定性是衡量艺术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正因为空白的重要性,艺术家都尽力不将一切和盘托出,而是有所保留。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把空白与艺术的联系说得很透彻。贝尔认为没有“简化”,艺术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美。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都是通过“简化”的手段得到的。没有“简化”,艺术不可能存在,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简化”就是砍掉不相干的细节。从表面上看,作品因简化出现了空白似为“缺失”,令人遗憾,但实则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作品的意蕴挖掘权交给了读者,作品与读者之间形成最大的意义张力,作品意蕴的天地被大大拓宽。这样看来,空白实际上拓展了作品的意蕴。“诗贵含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艺术作品必须凝练,它极忌写全,否则便索然无味。罗丹曾言,“表达思想不必形体完整”。他提倡大胆的简练,反对毫无表现力的烦琐。艺术创作就是要露一爪以显云海神龙,画一角以写全殿之华。这体现了艺术创作中以简胜繁,以少胜多,以不全写全的辩证法。那种一览无余的“墨贯”只会冲走想象,挤去内蕴,即当作品的空白不在或被充盈之后,欣赏者就没有了想象的余地,也就没有了艺术欣赏的再创作,艺术作品的意蕴自然会瘦得像个瘪三,毫无美感可言。由此观之,空白并非缺欠,恰恰相反,它其实正是美的构成要素,是艺术创作中为了实现意蕴美而应有的形式品格。“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之所以被画界奉为圭臬,就因为它深刻阐明了境藏与意蕴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画论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当不完全的形呈于眼前时,会使审美者产生强烈的追求完整、追求对称、希冀和谐的愿望。也就是说,审美者会被激发出“补充”或“填实”空白的冲动力。读者随之人于作品中而成为创造者,参与作品意义的建构,这种创造大大超过作者的思想,空白自然也就有了更大价值的美感。

提起空白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画,然后是中国的诗歌,其实,空白是艺术作品的共有特性。随着德国接受美学双璧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代表性论文《本文的召唤结构一不确定性作为文学散文产生效果的条件》和重要理论著作《阅读活动――审美反映理论》中提出空白理论,西方学界开始研究小说、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但对于空白同样丰富的电影,东西方学界却未曾给予关注。本文认为电影也是空白的富矿,其空白同样值得关注。

电影理论家马尔丹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电影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又是什么样的艺:长呢?对此,不同的电影理论家和评论家有不同的理解,但笔者认为,作为以视听为手段的电影,其视觉传达靠的是画面,其听觉传达靠的是声音,因此,电影就是画面和声音的结合体,或者可以说、电影语言就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电影艺术就是这两种语言的艺术。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样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展露无遗,也就是说,电影语言中一定有空白,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知道。电影的故事时间,即电影叙述的故事所经历的时间跨度要远大于电影文本时间,即电影的放映时间。于是,对于传达思想无关紧要的部分势必略去,从而留下空白。同时,空白也是电影艺术实现美学追求的一种手段。与其他艺术一样,电影艺术也需要审美主体的介入,因为没有审美主体的参与,艺术只能以“自在”状态存在而无法进入“自为”状态,即无法进入审美阶段,自然无法:突现观众与银幕文本的对话与交流,电影会因无法取得好的接受效果而成为失败之作。

如何使艺术从“自在”状态进入到“自为”状态,这需要一个审美中介。空白就是这样的中介,它形成伊瑟尔所言的“召唤结构”,激发读者(或观众)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于是,文本与读者(或观众)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便开始了。空白正是通过破坏文本表面的可连接性来实现文本的潜在连接,并由此获得审美效果,因而留白十分必要与重要。在电影语言中,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留白都很普遍。《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当主人公颂莲疯了后,陈府大院又娶进第五位太太,电影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观众一个很大的空白。这位太太的命运将会如何?可谓人殊言殊,但空白无疑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由卓别林自导自演的《凡尔杜先生》中当凡尔杜哄骗他的另一个“老婆”李吉亚从银行提取巨额现金回到家,晚上休息时两人的说笑声被音乐所遮蔽,之后音乐转成刺耳的喧闹,后来渐渐沉默下去。究竟发生了什么?声音之后留下的空白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无疑,空白在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使银幕文本有了隽永的韵致。

第2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留白”最初是“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绘画的作品中留下一些空白,力求达到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境界。”作为艺术欣赏者,能够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同时,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文学、书法以及音乐等,同样具有“不着一字,而形神兼备”的留白艺术创作。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留白”,都是希望能够对艺术作品欣赏者留下启示和思索的空间,使得艺术欣赏者与艺术作品的意境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作为一种表现的手法,“留白”同样在初中语文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的环节中,将“留白”进行恰当合理的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留点空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求知的欲望,最终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留白艺术运用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留白”,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当对初中语文“留白”艺术方法,进行有效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标题留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对于课文标题的学习占据重要的地位。课文标题是不仅是文章的眼睛,同样是文章的核心。在教室的讲解中,对于课文的理解业务往往是针对标题来进行的,因此,在课文标题中进行留白,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程度上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由此得到提高。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有意在标题中进行留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内容留白,深化学生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的运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在思考中能够掌握教学的内容。因此,在思考中理解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内容中的适当留白,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记忆。“留白”问题思考的设置,应该以文章的主题内容为切入点,进行分散式的跨越思考。要遵循一定的有序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式的理解和思考。

(三)讲解留白,提高表达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讲解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留白,可以使得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对留白进行思考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上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应当在对讲解内容进行巧妙安排的基础上,对讲解进行留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归纳,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对难点和重点内容,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由被动性的填鸭式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留白”的运用成为突破关键性难点问题的重要方法,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出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提问的过程中,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具有充分的时间积极动脑,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中提取对问题有效的信息,并在加工和整合的基础上,达到问题的解决。

(四)阅读留白,创新学生的思维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需要对某些文章进行熟读,而对于某些优美的文章,则需要背诵,以此来增强语文学习的语感。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进行阅读才能进一步达到目标。在不断的阅读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在阅读中进行留白,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对留白内容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发现文章的精美之处。

结 论

第3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 ”艺术;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81-02

“留白”指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从而有意留下空白。清代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①清代画家汤贻汾在《画鉴析览》指出:“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说的也是绘画中,笔墨未到的空白处,同样是有意义的,是影响画作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创作和欣赏中不可忽视。一般认为,中国画“留白”艺术形成于六朝,成长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及至明清则成为成熟的创作法则。纵观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发展脉络,不难发现“留白”艺术已然成为中国画重要的构图法则和审美特征。

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民族审美特征的创作技法和原则,“留白”艺术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虚实相生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度契合。书画等艺术中的虚实观念,源自先秦道家哲学中以虚无为本、有无相生的理论。《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人间世》也有“唯道集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论述,在老庄哲学中,无为无形的“虚”、“无”是认识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法则的哲学根源和依据,历代书画创作和理论受其影响极为深远。同时,在道家和儒家的哲学中,都有关于“气”和“阴阳”的观念,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留白”艺术在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生成,注重内在的和整体的平衡,注重精神气质和内涵,在美学上呈现出均衡美、节奏美、空灵美的特征。

“留白”艺术具有虚实相生、黑白互依的均衡美、整体美。按照传统的道家虚实相生理论,绘画着色处可视为阳,空白处可视为阴,而“留白”是将绘画作品的着色和空白处整体思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均衡与统一。说到虚实相生、黑白互依,一个比较直观的形象就是道家标志性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 它是由一个圆形内两个一黑一白的阴阳鱼首尾相连互咬而成的平面构成,黑色图形代表阴,白色图形代表阳,白色图形中有一个小黑点,黑色图形中有一个小白点,形象表达了虚实、黑白互生互存的思想。中国画的“留白”也是将空白处视为有意义的组成部分,通盘考虑效果。宗白华说:“‘虚’和‘实’辨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②潘天寿说:“我国绘画,向以黑白二色为主彩,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白即虚也,黑即实也,虚实之联系,即以空白显实有也。”③如在山人的《荷花水鸟图》中,一只小鸟立于怪石之上,一枝枯荷垂于小鸟头上,其余为大块的空白。在这里,空白之处并非毫无意义,它同荷花、寒鸟一起成为凄冷感觉的营造者,共同营造了空旷寂寥的环境气氛。除了结构上的整体思考,也要将绘画同画家的人生境遇通盘思考,方能更为准确地理解绘画的意蕴。绘画的着色与空白形成虚实关系,绘画作品同作者的境遇及至观赏者的心情、心境,也构成虚实关系。

书画同源,中国画的“留白”与书法“布白”结构有着同样的审美特征和哲学背景,书画“留白”原则也可以得到相互印证。其“计白当黑”说即如此。一般认为“计白当黑”论是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提出,见于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是年又受法于怀宁邓石如完白,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胡小石说:“著字处为墨,无字处为白。墨为字,白亦为字……有字处与无字处,其重要等同也。”宗白华说:“空白处应该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黑白之间的相互依存,甚至不分表里,使其结构浑然一体,形成完整、均衡的视觉效果。

与“留白”相映成趣、依然在体现着整体与均衡感的是“补白”。在空旷、偏重的画面上,通过题字、印章等保持其平衡,也是中国画常见而重要的技法。山人的《双鱼图》,画面空白占到9/10,于是在左下有签印,右上有题词:“饱德鱼兼尾,征之一笔谛,莫教频切玉,都负水晶盘。”既达到画面均衡的效果,同时,也通过文字的内容,提示和丰富了画面的意义。与此类似的如明代李士达的《三驼图》,画面为三个神态各异的驼背老人,一个提篮侧顾,一个向提篮者作揖,一个拍手大笑,画的上方有钱允治题诗:“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点明了此幅画的讽世主题。

第4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留白”本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技巧术语,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后来推而广之,成为一个艺术术语。无论是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的“不可言传”之妙境,还是中国戏剧中的“虚拟”,武术表演中的“亮相”,音乐中的“休止符”……都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达到以无胜有的境界,有令人遐想的独特美。皆被人称之为“留白”。

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留白之美意,没有留白就没有艺术。文学作品亦不例外。伟大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存在“留白”,故适合不同的心灵,不同读者对其的诠释各自不同,因而产生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想把课堂上得轻松活泼,克服填鸭式、满堂灌以及凡事身体力行,那么依据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巧妙“留白”。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形”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充实和完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讲深讲透,贪多求全,使人“脑”不暇接,没有思考的余地;而要有开有收,点到为止,惜“语”如金。或者有意创造时间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一咀嚼、玩味的机会;或者讲到某处戛然而止,以无声代有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必要的“留白”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 留下思维、想象和发挥的余地。使他们能够有机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想插上翅膀,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去“补白”,从而对教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同时也使教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那么,我们怎么为学生“留白”,留什么?下面试作一些浅要的阐述。

1、问题留白

问题留白即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提问激疑是最好的方法。提问激疑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之处,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我就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美丽,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俗话说花不常开,春不常在,人老珠黄、昙花一现就是形容美的短暂,那么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找出能够说明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学生听了这几个问题,探究的兴趣极浓,都认真研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学习《山中访友》时,我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访友,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这时才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开始,而在此之前教师的提问激疑实际上是学习前的一种准备性活动,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没有它,学生就不能进入“受激发状态”,不能兴趣盎然地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由此可见,讲究“留白”、讲究“蓄势”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的教学课堂里,教师是起主导作用,教师应创造留白来设计课堂提问,开拓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去领悟,进而自觉地发现美、创造美。

2、文本留白

“美”存在于文本的留白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留白,从而引导学生去发掘更深层次的“美”。例如在教读《凡卡》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凡卡寄出信后可能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如果爷爷最终收到了信,可能是因为出现了什么的情况?请续写这篇课文。教学《穷人》一课时,文章在桑娜掀开帘子就戛然而止,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渔夫一家今后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这些激发想象的话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们纷纷完成了别具特色的文章。

第5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留白;意境;文化;哲学

【中图分类号】 J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46-1

说到意境,让我想起宋人描绘李成范宽山水画的一句话:近视如千里之远,远望不离坐外。可见意境对于画面和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很重要,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意蕴与表现形式,意义也是影响深远。

意境涉及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乃至中国画的意境中,都充满哲学,在哲学中又尽显黑白之道,空间意境。中国画是哲学的,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可以先从经验主义、感悟主义、归纳主义,然后能够到达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人具有天生的感悟力,老子讲: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力当在哲学上体现而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得以无穷。老子哲学中讲: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白而守其黑。我们所说的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中国人智慧就在于知白守黑,就是从最大的宇宙来讲,也逃脱不了黑白。有时空白诸多,不是因为画的少才方显笔墨老练,意境悠远,因为白与黑同样重要。作为一名建筑师,他不是在建筑一座高楼,而是在塑造建筑后的那一片天,建筑师的伟大不仅在于建筑美,而是建筑后面的天空同样漂亮。中国画不可在画墨之后忘了这张白纸,中国画是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洁的语言表现一个最丰富的内容。在马远夏圭的绘画中,“马一角、夏半边”也非常突出的说明了他们的绘画风格,使在山水画全景式构图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他们的绘画中,多处以空白代替了笔墨,意境却更加深邃清远,小中见大,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有突破式的构图和留白表现了广阔的空间。马远《寒江独钓图》中,画面四周用简笔代繁琐,大量的留白却有力的烘托了江景空旷,荒寒萧索之意境,在虚实对比中表现空间感,使人产生无限想象。所以,中国画中的空白不是多余,而正是这种空白却成了整幅画的“画眼”。在齐白石的绘画中,留白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他的虾可谓出神入化,尽游水中。可画中并无过多画水,而是用留有的空白再现流水的清透与轻柔。在静态和动态的描述对比中,以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在空灵中创造了意境。

留白作为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它不单单体现在山水画中,人物画花鸟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留白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画的意境是无形的,绘画中可以根据需要而运用留白,留得其所,气韵生动,生命便自然流露。所谓计白当黑,在前面哲学思想中也有所描述,从另一面说,留白与着墨相对,两者相得益彰,这样的留白才能够给你深远的意境,没有留白,便处处皆无妙处。留白要懂得生活, 尊重自然,一切来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遵从法则,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美。

举例来说,从山人画的鸟可以看出,蜷缩身体,寥寥数笔,把鸟的全部的内在生命表现的淋漓尽致,人物性格全包含其中,不在外物之像,更在像外之神。再如《瓜鼠图》、《荷花小鸟》中,笔墨一气呵成,画家的用笔简略到无法再简略的地步,生命的内敛性,力量无穷之大,这些画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不保青春。所以在他看,空白完全可以画出完美之作,大量空白并非陪衬,反而更显空间的无限,意境的无穷,甚至比繁复之画更有意蕴。所以,空灵之感充满画作。

中国山水画中,留白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修为,有成就的画家,一定是具有文化素养的,研究画理诗词。所以我在不断地学习和查看古代名画的时候,每每觉察到画面那表达画家人生的艺术意境而有些感悟或颇有所得,有些画作气势恢宏,画面繁密,空白很少,却不失恢弘万千之气象;有些则是简单寥寥数笔,画面大面空白,却也是清旷悠远,意境楚楚动人,同样表达心中之志,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我想这本是和画者一生境遇和心性有很大关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工作与忙碌是人们失去了生活的品质,那就给自己留些时间,空白的时间,才能让我们不再迷失,坚持内心的一片净土。也许我们很少能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之境。

我想,通过对留白与意境的粗简了解,得知留白的重要性,意境对于中国画的表现性,也是对中国哲学文化的进一步认知。放眼中国画的历程,中国画是诗性的、哲学的,当我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这些词句的时候,却要我们花一生时间去实践,去建立正确的创作思维,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一个具有独特的、思想的、灵魂的、宇宙大美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A].见:宗白华.艺术美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301-304.

[3]彭吉象.艺术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35-340.

[4]张书珩,傅新阳.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A].见:中国绘画艺术全集[C].北京:远方美术出版社,2006.

第6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1、空白理论的思想渊源1)“空白”的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提到的“空白”的解释是没有填满或没有使用的部分,即留白的部分。留白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已经越来越广泛。“空白”也是一个虚拟的空间。除点,线,面,实体造型元素,剩下的空间是“空白”,有时“空白”不一定“白”也可是相同的背景颜色下的“虚拟”空间的含义。2)空白理论的思想渊源。空白理论思想渊源丰富,是思想对艺术影响的结果。空白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对“空白”这一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就需要把目光放的远,哲学中的“虚实”和美学上的“虚实”其实是一样的,并且在互相牵连着。2、空白艺术的视觉心理分析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社会形态,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的兴起。自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要变的更多,全国各大高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当时它还是装潢专业。“中国元素”,总之,是中国自己特有的。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中国)对认知元素的反映,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图形,符号,或习俗可视为“中国元素。”中国的设计的元素,它的作用是到的视图中的人民立刻感觉到的产品,这种设计源于中国。

二、平面设计中空白艺术的运用

1、版式设计中的空白艺术谈到版式设计,不得不提到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他特别重视对国外以及国内传统装帧艺术的探究,并且自己设计了多种书的封面。鲁迅对艺术设计的方面一些很精辟的见解。邓中和在《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一书中,计白当黑——版式设计中的空白一文中。曾经引用过鲁迅关于版面“空白”的学术思想,分为四个小节(空白与读书之乐、“空”“无”与书卷气、空本难图.贵在适当、空间中的点缀.空白里的视点)把版式设计里的“空白”写的非常好。主张:留“空白”在版式设计.是形成美感的重要手段。一本书籍如果没有“空白”.就没有书籍的美感了;没有“空白”所营造出的空间,2、正负形中的空白之美在平面设计的正面和负面的形状转变而来的,一个空白的背景所造成的空间,在视觉效果上造成空间效果是非常巨大的。例如,设计师使用的形象具和空白背景的关系。例如妇女和蛇,一线两用温柔的物理特征的历史建筑基督教文化的蛇和妇女的行为,人们在享受空白空间创造的一个美好的艺术氛围。正面和负面的形状共存,形成一个独特的视觉错觉。使图形可以成功地完成它所要表达的意识,为了吸引观众,传达出准确的信息。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男性海报,善于在使用图转换错觉的原则,传达信息的简单的环形的语言独特,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以加深印象。开辟了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圈,圈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梦幻的设计,使其更具吸引力。巧妙奇特结构,较准确地描绘外面的空间,但也指出,喜欢捉迷藏,找到了一个难忘的味道。还有日本庆应义塾百货公司海报,福田繁雄使用“地图”,并要求在“自下而上”探索幻觉的原则共同生存的相互关系。巧妙利用黑与白的作品,加上或减去的男子和妇女,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的腿互补,相互交替的生存。要创建一个简洁和有趣的效果。男性和女性,福田繁雄海报的视觉符号表示的作品的元素。3、平面设计中空白的审美体验所谓含蓄,从艺术方面来看,它是在不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的限制之下,一种简洁,概括,有回味的省略方式。因此,空白既一种含蓄。空白留得好,作品的含蓄就会产生。例如.陈汉民设计的钓鱼台俱乐部标志,由字母4C”(俱乐部英文CLUB字首)和鱼头(空白部分)形象互补的形象复台而成的这个标志并钓鱼台俱乐部没有通过特殊符号来表达某种意义,但在形式上用文字和形象正负形关系的转换来表达主题。这里“C”是正形,鱼头是负形,正负互补.即所谓“计白当黑”。从标志的效果来看,视点集中在圆点上,它看似一个孤立的形,而一旦把它和空白的空间的形联系起来看时,则发现它原来是鱼跟C,这正是有趣的地方。负形所蕴含的意境是间接的,它的正形那样直观,一目了然,而是以一种“若隐若现”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态。需要慢慢的品味才能“醒悟”,正是由于这种视觉上的的感觉,让人在回味之余.留下无穷无尽的审美感受。

三、空白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第7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滕白也是民国雕塑史中少有提及的一位留学美国的艺术家,但是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却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只是在后人的记述中逐渐销声匿迹了。本文以时间上的先承后续为主线,从艺术经历、艺术实践、艺术理论以及艺术赛事四个方面作了总结性的研究。

在现有的民国雕塑史的记述中,多侧重于留学法国的雕塑家,留学其它国家的雕塑家少有提及,其实这批雕塑家中不乏杰出人物,比如留学美国的雕塑家滕白也、陈锡钧,留学加拿大的梁竹亭,留学比利时的张充仁,曾留学日本的萧传玖、王石之、金学成等便是其中代表人物。本文主要论及雕塑家滕白也。

对于滕白也(图1)的美术史研究至今仍十分薄弱,在我所查到的资料中,最有价值的当数万青力撰写的论文《一个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有过影响的中国人――滕白也》。另外一份原始资料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滕白也雕塑绘画润例》。

由万青力的论文可知:滕白也1900年生于上海,1920年免费人东吴大学读英文,1923年秋入华盛顿州立大学艺术系学习雕塑。1927年春季获得硕士学位,并在冬季和次年底留校任教。1928年,经司徒雷登推荐,滕白也获燕京大学奖学金,可以入哈佛大学学习一年,并在欧洲旅游一年。8月,滕白也开始在哈佛大学做研究,1929年年底完成论文《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调查和评价》,1930年赴欧洲和近东旅行。1931年春季滕白也回国,秋季担任燕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33年12月由燕京大学返回上海,并于次年1月创立了“白也雕塑绘画馆”。《滕白也雕塑绘画润例》(图2)便出版于这一时期。按照“润例”前言记载,该“润例”定于“民国二十二年双十节”,即1933年10月10日。“润例”前言中又记载滕白也“去岁回国”,也就是1932年回国,这就和万青力所记载“1931年春季归国”相差了一年。关于此问题,应以“润例”为准,即1932年,而非1931年。另外可以发现,“润例”的通讯地址为“上海:圆明园路沪江大学商学院实用艺术系”和“南京:行政院滕固先生转”。照此看来,滕白也制定“润例”的时候(1933年10月),已经知道自己会在“沪江大学商学院实用艺术系”担任教授。除此之外,滕白也兼暨南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美术讲座教授。

滕白也“润例”封面留有第二个通信地址为“行政院”。行政院是国民政府“五院”之一,其它四院为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滕白也留此地址,是否有支撑门面的考虑?滕固此时在行政院的职位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分管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除了“行政院”的署名之外,滕白也“润例”的仝订者甚众。无一不是当时的社会名流:或是政坛要人(孔祥熙),或为商界巨贾(如王晓籁),或为教育名家(蔡元培),也有艺术界的风云人物(徐悲鸿、刘海粟),甚至还有青帮的杜月笙。从这一名单我们可以猜测当时社会对滕白也的认可程度,即使“润例”反映问题并非确凿,滕白也的社会影响力也不会像我们的美术史研究一样,基本上被忽略。

“润例”的前四件作品有《蒋委员长像》《孔祥熙先生像》《孔祥熙先生像(素描)》。(图3)关于孔祥熙,据史料可知:孔祥熙于1932年4月13日被南京政府特派为考察欧美各国实业特使,赴欧洲考察实业。于翌年3月回国。1933年4月6日,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中央银行总裁。10月29日,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正是麾下的重要人物。孔祥熙走马上任的时间也正是《滕白也雕塑绘画润例》的出版时期。照此推断,滕白也把、孔祥熙放在“润例”的一二位置,决非偶然。

雕塑中的没有蓄须,时值中青年之间,穿军装。对照在1925年(当时任黄埔军校校长,38岁)拍摄的照片来看,颇为契合。雕塑洗炼概括,重点突出的精神特征。整座雕塑富于写实特征,人物的精神状态呼之欲出。这显示滕白也已经熟练掌握了写实雕塑技法,并能在写实的基础上挖掘人物的内心状态,重视精神气质的表现。与《蒋委员长像》相比,《孔祥熙先生像》中的孔祥熙安详平和,更富中国传统文人、商人、官员气质。浮雕面部处理的精致、细腻,上身棉衣的质感表现得尤为精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孔祥熙先生像(素描)》表现了滕白也对素描的独特理解。素描稿重视线条表现,简约而不失生动,既表现了滕白也对两方素描的熟练掌握,也体现了他深厚的国画功底:“1928年,滕白也在华盛顿大学的亨利画廊(The Henry Gallery)及旧金山的东西画廊(The Eastwest Gallery)展出过他的中国画作品,其中多数为指画。同年在西雅图市出版的刊物《Town Crier》,在圣诞节一期特别以“指画”(Finger Paintings)为专题,介绍了滕白也的作品,包括两幅山水《山雨欲来》和《雨过林犹湿》;两幅花鸟画《孔雀》《鸠群》。”

不仅《孔祥熙先生像(素描)》展示了滕白也对西方素描的理解,从他的雕塑作品中,也能发现他对西方写实雕塑的中国式理解。他征西方雕塑中,融入了相当多的中国元素。《朱葆三先生像》《张逸云先生像》《美国郎张乃君像》(图4)突出体现了被表现对象的性格特征。中国观众观之,丝毫感觉小到西方技法所带来的雕凿之感,技法完全融入到了雕像之中。滕白也似乎无意炫耀他从西方学到的“雕塑”技法,而是把技法融入对象。观察《张逸云先生像》《美国郎张乃君像》的衣纹处理,很容易感受到滕白也对中国画衣纹处理的借鉴。西方雕塑传人中国,类似“油画”,也会遇到“民族化”的问题。由滕白也的作品可知,他对这个问题有所考虑,其成果已经呈现在他创作的雕塑作品中。滕白也敏感到这一问题,是偶然现象吗?除了上面所说的滕白也有深厚的国画功底之外,他在美术理论上亦有所建树,并且对“中西艺术”的理解绝非泛泛,否则他也不可能影响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托比(Mark Tobey,1890~1976)的绘画创作。

对于滕白也在美术理论上的建树,在此做一梳理。分析他对中西方艺术的理解,有助于理解他的雕塑风格何以如此。“在西雅图留学和任教期间,滕白也曾多次应美国西岸学校、博物馆、艺术馆、艺术家社团的邀请,作过有关中国历史、哲学、和艺术方面的英文演讲。”可见,除国画创作之外,滕白也在中国历史、哲学方面的修养绝非疏浅,否则他也不会得到如此多的礼遇和约请。更具佐证意义的是,滕白也正是得到了司徒雷登的举荐,才得到“燕京大学奖学金”。司徒雷登素有“中国通”之称,“他出生中国,此为其它同行所望尘莫及。他 中文与英文都运用自如,而且深谙中国文学,可称一时无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滕白也能得到司徒雷登的举荐,可见滕白也在中西文化方面的造诣绝非泛泛之辈。现列一表格,记载滕白也在回国前发表的重要论文,以及回国后的重要活动,以便读者了解:

在这些论文以及讲座中,滕白也有许多见解独出心裁:

(1)在中国文人画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进行比较,肯定中国写意绘画的现代意义,进而肯定中国绘画传统。

(2)把中国“写意”翻译为“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从西方现代绘画角度,重新诠释中国画的特征,认为文人画是表现主义的。

(3)认为中国绘画是用线条表现律动,西方绘画是用色彩表现形体。

不同于李金发对诗歌、雕塑的不同理解,融会贯通了西方现代绘画和中国绘画的滕白也把对中国艺术的理解融入到了雕塑创作之中,这在他的雕塑作品有明显体现。

1935年在南京举办的孙中山塑像创作竞赛中,滕白也名列第一。据《死神唇边的微笑――李金发传》记载:“1934年,李金发应黄埔同学会的邀请,又到南京去做了四五个的半身铜像。适逢南京市党部发起做孙中山大铜像立于于新街口,应征者有江小鹣、王临一(应为王临乙――笔者纠正)、滕白也、郎鲁荪、刘开渠、梁竹亭等人。李金发也是应征者之一”。这次竞赛是民国时期雕塑家的一次集体亮相,竞赛本身无疑是民国雕塑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无论从雕塑创作本身来看这次竞赛,还是从组织方式、社会影响角度来看竞赛,都值得大书特书。这次竞赛几乎吸引了当时中国所有的“雕塑家”,滕白也在这次竞赛中获得头奖,可以视为对他的雕塑成就的肯定。遗憾的是,滕白也的作品也没能立在新街口。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之前,新街口广场中央确实曾经放置过一个雕塑,但是是一枚巨大的炸弹模型(图5)。

此次竞赛以后,滕白也应聘为“中山文化教育馆”雕塑专员。“中山文化教育馆”是孙中山之子孙科创立的,其宗旨是欲求阐明孙中山先生的主义与学说,恢复中华固有的文化,培养民族精神而进行学术研究。中山文化教育馆下设研究部、编译部和各种委员会,在它存在的几年中(1937被日军炸毁),做了许多工作”。进入这一机构,对于滕白也来讲无疑是极为有利的。据史料记载,滕白也担任雕塑专员以后,当时各地的孙中山像,多为他的作品。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滕白也的声誉。

第8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比如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高手,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文学,音乐上亦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留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留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

“留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留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留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在“留白”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留白”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留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留白”,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运用“留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教师必须于课前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每道题、每句话都应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留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留白”应如何操作呢?我试着从如下几点做起:

1.让学生在“留白”中“悟”

“悟”是领会,是理解,是温故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单凭教师分析讲解显然不够,至于希望通过“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深”达到学生的透彻把握更是缘木求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

在新授概念时,我往往在点化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悟”。譬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我就告诉学生,所谓“客观实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所谓“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就是“无论你看得见看不见,摸得着摸不着,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然后就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例举,都取代不了学生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最基本概念的感悟。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由论据“悟”论点,由论点“悟”论据;由理论“悟”实践,由实践“悟”理论;由世界观“悟”方法论,由方法论“悟”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原理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深刻内涵。“悟”是抽象思维的过程,要求开动脑筋,展开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教师的越俎代庖只会使学生徘徊于思维的迷宫而达不到真理的顶峰。

2.要学生在“留白”中“做”

“悟”的结果是懂,但懂的仅仅是理论。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去实践,去“做”。常言道,听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做”能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做”也就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

讲授新知识前,我一般会要求并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特别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难点”。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目的和重点自然明确。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原理的归纳,也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师的责任只在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去死记硬背。

练习是检查理解广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较重要的“做”。只“悟”不“练”,对知识的掌握难以全面、深化和巩固。我大都精心设计一定量的选择题、思考题,让学生于练习中发现知识点的误区,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有时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留白”延伸到课后,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到工厂去调查研究,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做”是学习的根本,是学习的捷径,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领会,才能把书本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

3.引学生在“留白”中“记”

“悟”了、“做”了好“记”,“记”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记”是对旧知的回忆和对新知的记忆,既是巩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够记住,记住了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学生交谈常常会有这样的对话:这个原理你懂了吗?懂了。这个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记不得了。既然记不得,又怎能说是懂了呢!诚然,死记硬背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废食。

重复是记忆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师的重复绝对不是学生的记忆。每新授完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应要求学生即时强化记忆。给定较短的时间,明确具体的内容,当场抽查。有理解作基础,加上时间的限制、气氛的压力,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其记忆能力。

复习旧课时,教师更应坚持“提问――记忆――回答”的原则,或回忆概念,或归纳原理,或比较关系,都要让学生先作准备、先“记”。在这个过程中,“记”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利用“留白”让学生记忆那些该记的内容,不要把“记”留到课后,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遵循教学规律,趁热打铁。

“留白”的策略:求实、适度又科学,这样才能恰当地起得其应有的作用。

具体概念或具体原理的新授与复习,留不留“留白”,留下的“留白”是“悟”,是“做”,还是“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譬如,哲学要多“悟”,政治学要多“记”,而这两门课都要多“做”。至于经济学,最好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多了解些实际知识,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提倡“留白”,讲究“留白”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留白”艺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留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留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教师绝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空白”艺术的要义。

“留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肯定不是教学科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留白”的内容,提高“留白”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这样,“留白”艺术才能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留白”是思想政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它是教学过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中断,“此时无声胜有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9篇:留白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页设计 留白 版面设计

一、关于网页设计的“虚实”和“留白”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千锤百炼的结晶,这种艺术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基于阴阳辩证、虚实相生的原理。虚与实作为我国古代美学的一对范畴,在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很深渊源。古代的虚实相生正是哲学上的朴素辩证法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网页设计通过网页上的文字、图形、音视频、动画等元素向用户传达信息,把各种网页元素做艺术而合理的处理,让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享受到美感,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虚实与留白是网页设计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之一。网页设计留白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页面的空白部分。“白色是一切色彩中最完美的颜色,我们几乎找不到白色有消极意义的情境。”如logo区的空白、标题区的空白、内容和图片周围的空白、网页背景空白等等。二是大面积的有色范围。如在页面设计中只放置极少的必要元素,背景则用大面积的单纯色彩渲染,利用单纯色彩的力量来突出和烘托网页上的主要元素。

二、Web标准网页设计留白的功能

留白是一种艺术形式,在Web标准网页设计中,留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留白来达到页面平衡,使整个页面布局松紧有度,形成虚实、浓淡、动静、轻重的效果,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网页设计是以传达页面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留白更多的是服务和服从于网页的可用性。无数的可用性研究证实了一个事实:在Web中,用户对网页信息是进行浏览,而不是阅读。简洁明快、富于美感的页面更具有可浏览性,可使用户获得更加良好的浏览体验。

1.可用性体现。突出设计主题。人们在完整地接收平面元素信息时,视线会形成一个习惯性的流动顺序:视点先落入视觉焦点,后随个元素间的强弱变化而作有序流动,最后完成对全部分元素信息的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留在空白之中的东西更容易被人注意和想起,留白对浏览起强调和停顿的作用,有助于视觉向主体元素集中凝聚,它所创造出的空间形成一种路径进而左右用户的浏览方向。

2.简洁页面元素。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单纯就是饱满。在单纯中求丰富,在简练中求明快。网页设计可用性的研究表明,简洁的、浏览性强的网页能使用户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过多的装饰性元素或重复强调往往会导致读者的抛弃性反应,使刻意设置的形象失去震撼效应。

3.节约网络带宽。在网页设计布局中,所有用户界面设计的一般原则是:浏览器所有的设计元件中,如果少了某个设计元件,该设计仍然能够工作,就把它删掉。

4.艺术性体现。网页设计中的艺术性是从属于可用性的,但这并不影响网页艺术性的存在和它带给用户的美感体验。恰恰相反,网页的艺术性是可用性延伸和扩展。当用户被网页上满满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淹没时,适当合理的留白空恰似一个心灵歇息的驿站,让我们的神经得到了有效的缓和,从而使用户轻松浏览。当下网站建设中,功利色彩非常浓厚,网页上堆积的信息可以“多”、“挤”、“满”、“乱”形容,从视觉的角度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运用网页留白,这种留白可以是空白,也可以是大面积的单纯色彩,或者是规则图形的组合,无一例个地,它使文字之间、图形之间形成页面节奏感、版块层次感、内容主次感,创造“透气”的感觉,以化解大量信息聚集起来造成的压迫感,寻求心理释放,给浏览者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体会页面信息中所潜藏的深刻含意。这正是网页留白在更高层次上的艺术韵律之美。

三、Web标准网页设计留白处理方法

在版面设计中,处理好大与小、主与次、疏与密、虚与实,都是美的比例基础,可谓是一种既可浏览又可休闲的两全其美的艺术享受。但对留白如果不加控制的任意使用,它不仅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反而会造成版面混乱,影响整个页面设计。Web标准网页设计留白可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网站整体设计留白。在网站设计的整体方案中,广泛利用留白的方法构建设计框架,创造统一的视觉传达意境,使整个设计理念能够准确而有效,形成网站独特的风格和广阔的系统扩展空间,使的页面中的各个元素更加具有活力和结构组织的多元性,激发出强大的视觉能量。这种留白的思维方式是把整个系统作为留白的载体,而不是单独的某一页、某一侦,这需要设计师从设计的全方位去考虑网站的架构,做到设计的全面统一,从整体气质上定义网站文化的含义,传达更容易被识别和认同的企业品质。

(二)网站页面设计留白。在网页设计中,也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寻求设计在不角度的精致表现,力求把设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审视,都展现出完美的设计魅力,从而达到局部带动整体的设计目的。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