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市场信息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市场信息调研报告

第1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市场调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供求双方的各种情报、信息和资料,把握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销售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正确依据的信息管理活动。进行市场调研的意义

1、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基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质量优异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很难确保企业的经营成功的。而市场营销计划必须与企业内、外条件相吻合,由此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企业营销策略也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并且着重考虑外部条件。只有根据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制定企业的营销组合,营销活动才能做到正确而有效。而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外部情况,就必须依赖市场调研获取市场信息资料,分析这些信息资料,预测市场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市场总的供求情况、市场的大小和发展趋势,以便确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方案。通过市场调研,可以对日益复杂的分销渠道进行筛选,确立最有效的分销途径和分销方式,以尽量减少流通环节,缩短运输路线,降低仓储费用,降低销售成本。由此可见,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基础。没有市场调研,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制定就没有依据,也就制定不出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

2、市场调研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市场动向把握不准,即市场信息不灵容易导致经营决策失误。搞好市场调研,对于科学地进行战略决策、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经营目标、决定分销渠道、制定市场价格、改善企业经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求得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公司设有市场营销部,而该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市场调研。只有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才能找准企业的销售对象,才能使用恰当的媒介去影响销售对象,从而起到扩大企业影响力、提高销售收入的作用。反之,也有许多企业不进行市场调研,结果浪费了很多广告开支。其中的原因在于,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广告的新闻媒介,它们是不可能为企业做市场调研的。它们接受企业的委托,只是照章行事地设计、安排和广告,至于广告的作用和影响,早已超出它们关心的范围。相比较而言,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其市场调研搞得卓有成效,而流通领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其市场调研搞得较差。

市场调研的内容

任何企业,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服务性企业,要开张经营,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信息。一家企业,要是不能获得系统的、持续不断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必然缺乏坚实的基础,甚至可能与现实背道而驰,从而导致经营失败。作为销售经理,你个人的工作能力再突出,也不可能挽救由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因此,作为销售经理,在销售工作中组织销售员做好市场调研,或配合市场部作好市场分析工作,为决策层的提供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

市场调研时应该获取的信息调研的方面

1、市场环境调研

市场环境调研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环境调研等。政治法律环境调研,主要是对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令、条例,以及国外有关法规与政局变化、政府人事变动、战争、罢工、暴乱等可能影响本企业的诸多因素的调研。经济环境调研,主要是对国民总产值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储蓄与投资变化、私人消费构成、政府消费结构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调研。科技环境调研,主要是对国际国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速度,变化趋势,应用和推广等情况进行调研。社会环境调研,主要是了解社会的文化、时尚、习俗、宗教等。

2、市场需求调研

市场需求调研包括市场需求容量、顾客和消费行为调研。市场容量调研,主要是对现有和潜在人口变化、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购买力投向的调研。顾客调研,主要是了解购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团体或个人的情况,如民族、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地区等而进行的调研。购买行为调研,是调研各阶层顾客的购买欲望、购买动机、购买习惯、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购买数量、品牌偏好,以及顾客对本企业产品和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的欢迎程度。

3、市场供给调研

市场供给调研包括:调研产品或服务供给总量、供给变化趋势、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价格、交货期、服务、包装的评价和要求;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寿命、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更新的态度、现有产品或服务能继续多长时间、有无新产品或服务来代替;生产资源、技术水平、生产布局与结构;该产品或服务在当地的发展趋势;协作伙伴及竞争对手的状况,即它们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数量、成本、价格、交货期、技术水平、潜在能力等。

4、市场行情调研

市场行情调研包括:整个行业市场、地区市场、企业市场的销售状况和销售能力;商品供给的充足程度、市场空隙、库存状况;市场竞争程度,竞争对手的策略、手段和实力;有关企业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价格、利润的比较;有关企业产品的差别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整个市场价格水平的现状和趋势、顾客最易接受的性价比与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及价格变动幅度等。

5、市场销售调研

市场销售调研主要是对销售渠道、销售过程和销售趋势的调研。企业产品是自销还是代销;是完全通过自设网点销售,还是部分经由代销网点销售;代销商的经营能力、社会声誉、目前销售和潜在销量;委托代销的运输成本、工具、路线、仓库储存能力等;人员直销和非人员直销的优劣;采用哪种广告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广告牌)效果较好;服务方式的优劣,如成套供应、配件准备、分期付款、免费维修、价格折扣、技术培训等。

市场调研的步骤

1、确定市场调研目标

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准确地做出经营战略和营销决策。在市场调研之前,企业需要先针对所面临的市场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品销量、产品寿命、广告效果等,确定市场调研的目标和范围。

2、确定所需信息资料

市场信息浩若烟海,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必须根据已确定目标和范围收集与之密切相关的资料,而不必面面俱到。纵使资料堆积如山,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也只会事倍功半。

3、确定资料搜集方式

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搜集资料必不可少。而搜集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必须根据所需资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4、搜集现成资料

为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现有资料和信息,首先应该利用室内调研方法,集中搜集与既定目标有关的信息,这包括对企业内部经营资料、各级政府统计数据、行业调查报告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整理。

5、设计调查方案

在尽可能充分地占有现成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再根据既定目标的要求,采用实地调查方法,以获取有针对性的市场情报。市场调查几乎都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最核心的问题是抽样对象的选取和问卷的设计。如何抽样,需视调查目的和准确性要求而定。而问卷的设计,更需要有的放矢,完全依据要了解的内容拟定问卷。

6、组织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需要调研人员直接参与,调研人员的素质影响着调查结果的正确性,因而首先必须对调研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其次还应该加强对调查活动的规划和监控,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补救。

7、进行观察试验

在调查结果不足以揭示既定目标要求和信息广度和深度时,还应采用实地观察和试验方法,组织有经验的市场调研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公开或秘密的跟踪观察,或是进行对比试验,以获得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

8、统计分析结果

对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是市场调研的根本目的。市场调研人员须以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细致的统计计算,以获得高度概括性的市场动向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和预测,以揭示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9、准备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的最后阶段是根据比较、分析和预测结果写出书面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阐明针对既定目标所获结果,以及建立在这种结果基础上的经营思路、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和今后进一步探索的重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后所获得的信息,要达到如下要求。

准确性:在市场调查中,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客观地反映事实。要认真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要做到根据充分、推理严谨。

及时性:任何市场信息,都有极为严格的时间规定性。市场调研必须适时提出,迅速实施,按时完成,并且其所得信息情报要及时利用。

针对性:市场信息多如牛毛,不应该也不可能处处张网,所以市场调研首先要明确目的,要有的放矢。

系统性:市场信息在时间上应有连贯性,在空间上应有关联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改变,市场会发生变化,信息也将不断扩充。企业应对市场调研的资料加以统计、分类和整理,并提炼为符合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情报,而不是一个"杂烩"。

计划性:市场信息面广量大,包罗万象,因此,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就得加强计划性。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既要持之以恒,又要注意经济效益;既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又要有专业化的组织和统一的管理。

预见性:市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既要满足当前经营决策的需要,又要分析未来的趋势,预见今后的发展。

市场调研的形式

市场调研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或者说两个不同的阶段,这就是实地调查和室内调研,又称初级调研阶段和次级调研阶段。

1、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是指企业集中搜集可用于市场分析的第一手信息,其常用方法是询问、观察和试验,然后用统计方法汇总和分析信息。

2、室内调研

室内调研有两重含义。企业搜集、整理和统计企业内外现成信息,这是"调查"的过程。企业搜集、整理和统计的企业内外现成信息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实地调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利用,以便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这是"研究"的过程。

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首先要进行的不是实地调查,而是室内研究,以便充分利用企业内外已经存在的信息。以房屋建筑企业的市场调研为例,先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企业已经掌握的本地区乃至全国建筑市场的信息,特别是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行业市场统计数据,这就是室内研究过程。然后,若仍需要特定的市场信息,再开展对建设方的调查,弄清它们对房屋建设和装修的需求,由此确定住房建设和装修的需求状况。这后一过程,就是实地调查。

室内调研

1、调研步骤

确定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内容

分析信息来源

确定搜集方法

组织搜集工作

分析调研成果

2、信息来源

(1)企业内部资料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积累起来的各方面资料,以达到市场调研的目的。这些资料主要如下:

财务会计资料,特别是资金动用信息、未付账款信息和应收账款信息;

企业统计资料,如生产数据、销售数据、营业额数据、广告数据、存货数据、成本信息和财务信息等;

企业成本资料,如企业的成本预算情况、成本决算情况和成本核算结果;

短期经营信息,如每月经营核算结果、每月上缴企业员工社会保险费用等;

企业营销活动信息。

此外,对如能够免费为顾客送货的家俱零售商,或电器商场,其送货单就是十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据此可以确定潜在顾客和潜在市场所在,甚至可以确定现有顾客的大概数量和潜在顾客的地理分布情况。不过现实情况是,不少企业尚未认识到可以借助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来搜集和整理信息,更没有认识到如此能为市场调研提供完备资料。

(2)政府统计信息

中央政府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如统计年鉴、人口和收入统计等;政府发表的行业统计资料,如企业名录;政府发表的税赋报告以及物价水平统计等。

地方政府统计资料

地方政府的统计和报告,如各省政府统计报告。这种统计报告大体有这么几类:人口与就业情况报告;物价水平与价格指数统计;消费水平报告,如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抽样调查,说明平均居民户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开支水平与开支结构等。

政府专门出版物

以德国为例,德国联邦经济部编辑和出版《德国国内市场统计报告》,每两年出版一集。该部的目录委员会负责出版《商业与经营研究机构目录》、《研究规划》和《商业经营概念定义》。这些资料可供零售商家研究竞争对手之用,如用来研究竞争对手经营规模的扩大情况和营业额集中程度,而后者则可以用作企业的销售研究和市场研究。

(3)行业统计资料

各行业协会会定期出版一些刊物,从这此刊物上获取信息是企业对行业了解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10月发表世界旅游市场的分析提到,德国人旅游人数最多,在国外的日本人花钱最多,美国旅游业收入最高。像这样的背景信息,对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十分有用。

(4)咨询公司情报

盖洛普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总裁兰斯塔兰斯说:"中国人了解盖洛普博士,知道盖洛普这个名字。"这家公司1995年元月1日正式营业。在公司正式开业之前,美国的巧克力生产商协会、华盛顿州苹果种植协会和中国农业贸易部门就向这家合资公司提供了价值10多万美元的生意。

(5)学术研究成果

这主要指研究机构的信息。关于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学术刊物不计其数,各种半学术的大众读物通常载有关于国家、人口、收入水平、消费倾向等各方面情况的报道、研究报告、论文等,从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二手信息。一般的经济、管理和商业类杂志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市场信息,专业性的日报更是如此。《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我国也有为数不少的此类报刊杂志,如《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杂志等。

(6)互联网

在"Internet"已成为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的时代里,互联网络以速度快、信息量大、付费少的特点而在众多信息获取手段中倍受青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现存3500多个数据库可资利用。要从这些数据库获取商业信息,只需付出较少的费用。这种数据库中通常有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一般来说,1970年以后出版的专业资料在其中都可以找到。而且,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许多商品都可以在网上交易和结算。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也是MR(MarketResearch)业的新的发展方向。

3、资料搜集途径

(1)一般搜集途径

订购公开出版物;

从有关情报机构、信息咨询机构、信息预测部门获取信息资料;

通过国家和上级主管机构的各种政策文件、法规、通知、计划等获取资料;

与有关单位进行资料交换;

通过各种经常性联系部门获取有关信息资料;

通过各种会议、广告搜集资料;

通过建立长期的人际关系网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2)国际市场信息资料搜集途径

出国考察、进修、讲学、参加国际性会议;

与国际机构建立信息往来制度,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中心、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官方、半官方的信息机构。

(3)从竞争对手处获取信息资料

从竞争对手的离职或在职人员那里搜集信息。如从应聘者中套取信息情报;出高薪聘用对方的高级职员;以合作的形式套取对方的情报;雇用对方的设计人员作顾问;通过各种会议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等等。

从竞争对手的客户中获取信息。如与竞争对手的基本客户交谈;与竞争对手的顾客接触;从竞争对手产品的包装、仓储、运输过程得到对方商品的有关情报等。

从公开出版物和文件中了解对手的情况。如分析竞争对手的招聘广告和劳务合同,得知对手的人才状况;研究空中摄影照片,发现其产品变化的线索;对商业文件进行分析等。

运用技巧观察和分析对方。如以假身份参观对方工厂;拆卸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工艺还原;购买竞争对手的工业垃圾进行研究等。

以上搜集情报的手段,从道德上来评论可能引起争议,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利用各种合法的手段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往往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合理的。

(4)有偿情报信息

聘请业余信息员;

从一些收费的情报部门、统计部门、信息中心、信息咨询公司购买所需的数据资料;

从一些同行中购买声像资料,或委托其复制、翻印、录制一些所需要的声像资料、图片等,并付给一定的费用。

通过有偿、有奖征集取得所需的情报信息,即对提供信息资料的协作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对那些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情报信息给予重奖,对企业中提供了各种有价值情报信

息和有价值建议设想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现场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有关市场信息,了解商品或劳务在供需双方之间转移的状况和趋势,为市场预测和经常性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企业自行展开的实地调查,对于企业准备、实施或是调整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是不可缺少的。仅仅依靠室内调研的结果,就匆忙进行经营决策,往往会失之偏颇。反之,企业可以利用询问、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自行展开的实地调查,针对企业在室内调研中没能确认的问题,寻找确凿的答案。这就是说,实地调查可以按照企业的迫切需要进行设计,可以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是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市场调研方法。

1、调查范围

市场需求调查

消费行为调查

产品调查

价格水平调查

分销渠道调查

竞争对手调查

市场环境调查

2、实地调查的对象

顾客

顾客就是买主。但顾客又分为两类,一是常客,或称基本顾客;另一类是稀客,或称偶然顾客。企业的常客,就是经常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顾客,其行为说明他们已经对企业具有了忠诚感,这对于管理层至关重要。零售商家,可以利用对基本顾客的调查来获取多方面的有用信息,这是因为:与稀客相比,常客在经常光顾的企业中开销的金额要大得多,而常客经常光顾的企业,也正是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如果一家零售企业常客比率较高,那么它在商品价格上灵活处置的余地就大,也就是说降价幅度就可以比常客少的企业大一些,这样又能吸引更多的稀客,还可以导入更加新颖实惠的商品,以满足顾客的潜在需要,而不那么担心其中的风险。对常客进行调查的好处在于,他们了解和熟悉自己经常光顾的企业,能够对企业的长处和优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于这种顾客,调查方法就简单和直接多了,如对一群经常光顾娱乐中心的人,就可以询问他们可否愿意详细讲叙自己对游泳项目、理疗项目、温泉项目及桑拿洗浴的感受,询问他们为什么要反复光顾等等。对自己的常客,企业要尽可能地利用机会讲解自己的销售队伍、售后服务、定价方法、进货原则等等。当然,对常客进行调查虽然有不少好处,也免不了有其缺点。这就是顾客会形成一种偏向,有时甚至会过于偏激,用放大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微小过失。

行人

行人流动性大,没有多少规律可寻,因此调查行人一般用顺便询问法。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也可用于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查人员站在特定的地点就特定的问题对过往行人提问。拥有大量过往行人的地点,多是城市的步行街、交通要道的进出口、城市广场上、商场进出口等。

家庭

所谓家庭,乃是人口的集合体,他们居住在一起,用共同的收入满足生活需求。对于消费品生产厂家和经营商家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消费单位。如果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每个成员的个别消费行为会受到整个家庭的强烈影响。一般来说,家庭成员的个别消费行为是建立在家庭群体的消费模式基础上的。而在一个家庭中,通常是丈夫,而不是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是妻子,对采购决策拥有最终发言权。像年龄、收入、住所等户主所具有的人口学方面的特征,会影响一个家庭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来说,家访时间不宜过长,应限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会引起户主的反感。

小组

所谓小组,就是为了调查目的,从有关方面邀请来若干人员。调研人员或是企业管理层通过与这群人交谈,能够了解这群人如何看待看自己,如何看待本企业,他们形成了一些什么样的成见,以及他们对待本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一般来说,这种小组座谈可持续1~2小时,而每组至少应有15~20人。要想让小组人员畅所欲言,就需要事前对小组讨论的问题做到周密策划、胸中有数,能随时调整运作,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若有所需要,还可以站在中立立场上对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小组成员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立场。

国民

把一国国民作为市场调研对象,是跨国公司要进入该国市场前最重要的调研工作,这主要是了解文化、宗教、习俗、时尚等。如果我们中国公司要进入美国市场,那么就要了解美国市场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最新动向。

询问法

询问法就是利用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之间的语言交流来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询问法的特点是,调查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调查事项,以不同的方式向调查对象提问,然后将获得的信息收集起来,作为市场信息。

面谈询问,即调查人员按照选出的调查样本和规定的访问程序进行的个人面谈或小组面谈,它是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

电话询问,即调查人员按照抽样规定用电话询问调查对象。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迅速取得所需信息,调查人员不会对调查对象产生心理"压迫"。

书面询问,即将设计的书面材料邮寄给调查对象,请其填写,然后再收回分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用于样本广泛分布的较大的地域,答复时间相对充裕,调查成本比较低;

缺点是各地答案多寡不一;误差较大;调查对象可能误解问题的含义;不适宜询问较多问题;调查时间较长;无法获得观察资料。

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调查人员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调查对象的言行来搜集信息资料。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查人员与调查对象不发生对话,甚至不让调查对象知道正在被观察,使得调查对象的言行完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而可以观察了解调查对象的真实反应。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了解调查对象的内心活动及其他一些可以用询问法获得的资料,如收入情况、潜在购买需求和爱好等。观察法主要用于零售商家了解顾客和潜在顾客对商店商场的内部布局、进货品种、价格水平和服务态度的看法。

试验法

试验法是目前普遍应用在消费品市场的调查方法。在调查商品品种、品质、包装、价格、设计、商标、广告以及陈列方式时,都可以采取试验法。

问卷设计

问卷是实地调查活动的指南,问卷设计得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对所获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正确的答案,关系到能否实现调研目的。

1、问卷构成要素

任何一份问卷均应包括如下构成要素:

自我介绍,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

恳求合作,并表示感谢;

问题若干;

调查对象情况,如年龄、性别、经济状况、职业、籍贯、教育水平等;

调研人员备注。

设计问卷内容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问卷开头语气要亲切;

问句设计要简短;

所提问题要让调查对象能够理解、回忆和回答;

所提问题要尽量客观;

不要设置敏感性问题或调查对象不愿回答的问题。

2、问题分类是非题,又称二选一题,要求调查对象对所提问题用肯定否定来回答。例如:你家有无电脑?你喜不喜欢联想电脑?这种形式常用于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需求调查,其优点是能求得明确的答案,有利于资料的整理;其缺点是不能表示意见的程度,容易使中立意见发生偏向,影响问题的真实性。

选择题,指事先对每一问题设置几个答案,让调查对象在这几个限定的答案中选答一个或多个答案。采用这种方法时,答案需要包括所有的可能情况,但应避免重复,而且设置的答案不宜过多。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是非题面窄、强制选择的缺点,又可以克服自由回答题面宽、资料难以统计的困难,经常用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的调查。使用选择题一般要注意必须将答案编号,而且可选答案一般应控制在10个以内。

自由回答题,也称开放回答题,是指设置问题而不提供备选的答案,让调查对象自由回答而不给予任何限制。例如:"你认为康佳牌电视机的优缺点何在?"任由用户对此充分发表看法。这种形式常用于产品质量调查,其优点是调查对象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能搜集到合乎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搜集到事先估计不到的资料和建设性意见;也可能搜集到被调查人疏忽的意见和问题。其缺点是答案由调研人员当场记录,可能会由于理解不同使记录失真;用录音机很真实,但有可能造成对方的拘谨;由于调查对象自由发表意见,答案多且不相同,会带来资料分类、汇总的困难。

顺位题,也称序列题,由调查对象依照自己所喜欢的程度,判断决定事物的先后、高低、优劣顺序,用能表示喜爱程度的量词填写。此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调查人员预先设置答案,请调查对象决定答案的先后顺序;二是不先给出答案,请调查对象按自己的喜爱或认识程度依次填写。顺位题能使调查对象通过实践对比方式给出意见和态度,所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企业产品特性和在市场上的地位。但不能揭示出产品实质性的长处和问题。使用此法时要注意顺位的数目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十个;顺位取到第几位,要由调查目的来决定;一般了解可取全部顺位,若只想调查某些重点则取前二位或三位。

赋值题,即事先设置好问题和肯定程度依次递减的几个答案,并将各答案赋予一定的分值,要求调查对象选答其一。这种方法又叫标尺法,意即将这种肯定程度依次递减的几个答案顺次排列在标尺上,以供调查对象选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调查结果量化,然后进行分析,从而有了数量指标。

核对题,即事先列出产品的各种特征,再征询调查对象的意见,看其倾向如何。

第2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市场调节论和政府规范论。

(一)市场调节学说

市场调节学说认为,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的财务报告如何呈报应由市场调节来决定,没有必要做更多规范。支持这一学说的有理论、信号理论和私有合同理论。

1.理论

理论认为:公司的投资者与公司的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签定契约来实现的。在签定契约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契约的实现就是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财务报告体现的是经营者管理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的经营者是否履行契约的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公司的财务报告呈报是经营者自愿履行契约的行为。如果有人怀疑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那么投资者可聘请审计师,通过审计鉴证来解决。

在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的利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会赞成市场对财务报告需要规范。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他们手中有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依据,即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很详实有效,他们也不希望对财务报告有更多的规范,因为规范越多,他们支付的监督费用也就会越大。

2.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源自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向供求双方发出产品供销的信号。公司定期向市场呈报财务报告,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产物。如果公司自愿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越充分,公司的筹资成本就越低,公司就能赢得竞争,带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结论已被美国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报告证实。因此,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公司能够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的核心。公司自愿呈报财务报告信息有三种情况:经营好的公司,有动机公布公司好的财务信息,因此,这些公司会自愿公布财务报告;经营中等的公司,因为怕被认为经营不好,所以也有自愿呈报财务报告的动机;经营不好的公司,如果不呈报财务报告,就可能被市场默认为是经营不好的公司,因此有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也会自愿呈报公司的财务报告。

因此,信号理论认为,市场已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规范公司财务报告的呈报,就不需要再有更多的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

3.私有合同理论

对于上述的两种观点或许有人会提出:公司呈报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并不能满足个别使用者的需求。对此私有合同理论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设法得到它,即通过签订私有合同或出资去购买。

如果市场上存在职业的财务家,那么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就可以通过与职业财务分析家签订私有合同,来获得需要的信息。如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另外,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购买专业的报纸或杂志来获得所需的信息。购买时发生的支出,就是信息使用者为获得财务信息所支出的成本。这也可归结为是市场常常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信息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从而达到对市场上的信息产品进行合理的配置。

私有合同理论进一步提出,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信息产品,政府并不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如何披露,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如何编制和呈报,完全可以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应采用放权(Deregulation of disclosure)的政策。

(二)政府规范论

政府规范论认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政府必须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同时,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利益的。

1.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有时往往失灵。有以下三个具体理由:

第3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计量方法 

在国内外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中,主要提及了四种方法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计量,包括社会责任会计法、声誉评分法、内容分析法和指数法。 

Abbott W F和Monsen R J(1979)以内容分析法对财富500强企业的年报进行分析,制定了一个企业社会参与度披露指数,研究表明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少、范围、方向以及企业参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宋献中、龚明晓(2006)综合运用了指数法和声誉评分法对企业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研究。在仔细阅读和分析了510家样本公司的年报后,从17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中选取17个指标制作成问卷调查表,要求选中的某类被调查者从决策价值和公告关系价值这两个角度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研究发现,企业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较低。 

吉利、张正勇和毛洪涛(2013)从安永国际、润灵环球、金蜜蜂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9家知名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机构提及的18个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特征中浓缩出6个特征,编制出问卷调查表,并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检验选取的质量特征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水平、董事结构、行业类型、股权性质等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因素。Amar和Boujenoui(2007)以2002-2004年加拿大587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控制相关变量,如:企业规模、财务杠杆、企业业绩等变量的情况下,实证检验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以及企业领导层结构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企业治理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董事会独立性与企业治理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张正勇、吉林和毛洪涛(2012)分别以公司治理总指数和公司治理分指数研究了公司治理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整体上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其中股权结构治理和管理层治理的影响较明显。研究还发现,顾客远近度、行业竞争度和企业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有学者研究市场对污染报告的的反应,如Blacconiere and Patten(1994)、Patten and Nance(1998)等。污染报告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要披露的内容之一。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多少和好坏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Guidry 和Pattent(2010)使用标准市场模型法来分离可持续发展报告首次日前后的市场收益未预期的变化,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市场对可持续报告的没有显著的反应。而在进行横截面分析时发现,高质量的报告会带来更加积极的市场反应,这些结论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和行业属性后仍保持不变。 

建立于我国市场是有效的基础上,国内开始出现社会责任与市场反应的研究。江炎骏等人(2011)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市场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反应,发现在事件窗口各时点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均不显著异于零,接着又研究了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与超额累计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越高,市场反应越大。 

朱松(2011)以披露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452家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会影响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以及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市场评价显著正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越高,市场的评价越好,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越高。 

阳秋林(2013)等人以我国沪深两市在2010-2011年经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24家企业为样本,选取了十个事件窗口期,研究市场对经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的反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会引起市场的正向反应,即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会导致超额累计收益率的显著增加,说明了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更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四、结语 

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的提高,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在日益增加。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权威文献数量仍较少,这说明了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成果的承认度不高。 

根据上文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界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否会产生市场反应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是否会影响市场反应的研究上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产生显著的市场反应,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会产生显著的市场反应。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与企业市场反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有的学者认为是存在负相关关系,还有的学者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正勇,吉利,毛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经济动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2(7). 

第4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创业板; 财务重述; 市场反应

上市公司高质量信息披露是确保资本市场理性与秩序的基础,然而财务重述的存在则对其形成挑战。自2009年10月我国创业板启动至今,创业板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后也充斥着大量补充或更正等重述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收集创业板上市公司针对2009—2011年三年的年报,2010—2012年三年中报和季报所披露的重述公告,从多角度对其现状展开分析。

(一)数量及频率情况

表1是三年间定期报告重述数量,显示出年报财务重述公司比例高于中报。

表2反映了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频率,显示当前情况不容乐观。

(二)财务重述原因披露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相当部分财务重述公告没有提及差错或遗漏原因,直接进行信息更正和补充;给出解释的也仅限于“工作人员疏忽/失误/疏漏”等文字表述;即使给出简单原因的也表现为太过简略,比如工作人员笔误、编辑错误、录入错误等,以及相关人员对准则、信息披露规则等理解不当导致的错漏。当然也有公司提及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不足;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会在公告中单独列示一段专门具体解释重述原因。

(三)财务重述与定期报告披露的间隔期

表4显示财务重述与定期报告披露的间隔期存在多种情况,更有甚者两者间隔期达200天之久,这无疑影响了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

(四)更正后定期报告重新披露情况

表5显示定期报告财务重述公告后将已更新定期报告重新代替之前疏漏版本的公司所占比例较低,但中报和季报要稍好于年报。

(五)财务重述公告形式

表6显示在将财务重述公告分为定期报告补充、更正、补充更正三类后,定期报告更正公告所占比例最高。

(六)财务重述内容与财务报告信息关系

财务重述内容按照与财务报告信息的关系可分为财务报表内、财务报表外与财务报表内外三类。表7显示对财务报表外内容进行重述最多。

(七)财务重述具体内容的统计

财务重述公告涉及事项几乎囊括了定期报告所有方面,小到一个错字、大到整个合并报表等,这也就意味着财务重述公告存在着项目数量及公告页数等方面的差异,如表8所示。

1.财务重述公告补充内容的具体分析,如表9所示。

2.财务重述公告更正内容的具体分析,如表10所示。

3.财务重述公告对财务报表内补充更正的具体分析,如表11所示。

二、财务重述市场反应检验

财务重述通常会降低财务报表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会严重影响投资者决策,最终投资者会用行动来作出选择。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财务重述会引起负面市场反应,比如Gleason(2008);而且财务重述的原因、内容、发起方等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市场反应,比如Owers et al.(2002)、Palmrose et al.(2004)、Hirschey et al.(2005)、Callen et al.(2008) 、 Anderson and Yohn(2002)等。国内学者周洋等(2007)、魏志华等(2009)、陈凌云(2009)、毛志宏等(2010)及陈丽英等(2010)等也选择各自视角对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

(一)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财务重述定义为对定期报告的补充和更正,由此将上市公司针对定期报告错漏而的补充更正公告作为财务重述外延和研究对象。本文选择针对2009—2011年三年年报和2010—2012年三年中报的补充更正公告和前期差错更正公告为研究样本,共得到153个样本。其中,为了数据处理口径一致而剔除估计窗不足50天的样本;为了控制正式定期报告披露和(或)上市公司其他事件披露的影响,剔除了定期报告和(或)其他大事件公告与财务重述公告时间相距不足10个交易日的样本;剔除了万福生科、振东制药等严重违反信息披露规则而受到深交所谴责或证监会处理的样本,最终得到78个样本。所有补充更正公告均来自深交所创业板信息披露平台,采用手工收集的方式获取;所有估计窗和事件窗内的个股收益率和创业板指数均来自国泰安及瑞斯等金融数据库。

(二)消息性质划分与研究假设提出

本文根据重述公告披露信息的性质和对股价可能的影响将样本分为4类,其中:(1)好消息为调增盈余,增加现金股利分配,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主要会计指标。(2)坏消息调减盈余,调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向不利方向调整会计指标。(3)消息不确定是指公告涉及内容复杂、涉及项目多并且正反两方面消息同时传递从而使市场反应难以判断,或公告传递的信息是中性的。(4)其余的为无影响信息,比如录入、粘贴或排版错误导致的数据串行、数据隐藏、文字错误等。如表12所示。

好消息和坏消息型公告分别向市场传递了对公司股票价值有利和不利的信息,投资者据此将对之前形成的判断进行修正,其结果就是股票价格变化;消息性质不确定的重述难以判断投资者对其采取的态度及应对行为;无影响消息不具备决策有用性,因而投资者不会改变之前预期,也就不会采取影响股价的行动。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当重述性质为好消息时,市场反应为正;

假设2:当重述性质为坏消息时,市场反应为负;

假设3:当重述消息性质不确定时,市场反应不确定;

假设4:当重述消息无影响时,市场不反应。

(三)数据检验与结果得出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将重述公告披露当天作为“事件日”,定义为第0天,将公告披露后第一个交易日定义为1日,以此类推。采用超额收益率(AR)和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作为市场反应度量指标,正常收益率的计算采用市场模型。选取事件日后5个交易日[0,1]、[0,2]、[0,3]、[0,4]、[0,5]构成事件窗口进行观察。以事件前第11天起向前推50个交易日作为估计期,即将估计窗口定义为[-11,-60],以估计事件窗口内正常收益率。表13是四类重述信息公告日到公告日后第5天每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

从表13和图1可以看出,好消息公告在后第1天获得了10%水平上的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其他交易日平均超额收益率不显著;坏消息公告在公告后第3天的超额收益具有10%水平上为负的显著性;不确定和无影响信息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正负方向上波动且不具任何显著性。

表14和图2是对五个时间窗口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检验结果。其中:好消息公告在[0,1]、[0,2]、[0,3]时间窗口内获得了5%水平上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坏消息公告在[0,4]时间窗口内获得了10%水平上显著为负的市场反应,不确定消息[0,3]时间窗口内获得了10%水平上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这两类消息的市场反应显著性水平较低;无影响消息市场反应不显著。

三、研究结论

上市公司高质量信息披露是确保资本市场理性与秩序的基础,然而财务重述对其形成挑战。创业板呈现出财务重述公司数量多、公告频率高、重述内容涉及定期报告所有方面的特点,而且重述公告文本还存在如下问题:(1)公告叙述不清,没有明确更正内容在年报中的位置及页数;(2)对于补充内容没有具体说明补充的具置,无法放在原文中整体理解;(3)个别公告内部前后说法不一致而很难判断数字的正确性;(4)涉及表外信息重述时叙述不够具体,更正后信息变得更加简略、缺少数字;(5)缺少一些相关的重要内容,比如重述归责说明。

从整体上看,创业板市场对重述公告没有显著反应,这与相关文献对主板市场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别,主板市场对各类财务重述均具有较创业板更强的反应。这可能与创业板和主板之间存在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有关,两者间关系体现为特定商业模式化信息披露与一般化信息披露。创业板投资者更关注成长性,而非财务信息通常更能显示企业未来成长性,创业板信息披露应建立自身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标准。

财务重述反映出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及会计准则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主要应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

严格惩罚机制的缺失导致财务重述随意性较大,监管力度弱使得财务重述违规成本太低,因此应强化财务重述的归责监管,杜绝无论多离谱错误都能一补了之,甚至是故意出错以歪曲真实业绩从而影响股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Gleason C A,Jenkins N T, Johnson W B. The contagion effects of accounting restatemen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83-110.

[2] Owers J E,C-M Lin and R C Rogers,the informational content and valuation ramifications of earnings restatement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2002(1):71-84.

[3] Palmrose Z V,Scholz S. The circumstance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of non-GAAP reporting evidence from restatemen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4,21(1):139-178.

[4] Hirschey M,Z V Palmrose and S Ssholz, long-term market under reaction to accounting restatements[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Kansas,2005.

[5] Callen J L,Robb SW G,Segal D.Revenue manipulation and restatements by loss firm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8,27(11):1-29.

[6] Anderson K L,Yohn T L. The effect of 10K restatements on firm value,information asymmetries and investorsp reliance on earnings[D].Working Paper,George town University,2002.

[7] 周洋,李若山.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特征和市场反应[J].审计研究,2007(4):67-73.

[8] 魏志华,李长青,辉.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分析:1999-2007[J].证券市场导报,2009(6):31-38.

[9] 陈凌云.年报补充及更正公告的信息含量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9,33(5):93-99.

第5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执行:李蕊(实习) 方乐(实习)

谁是中国最优秀的NT>市场调查公司

Ⅰ. 中国市场调查公司25强(排名不分先后)

益普索(中国)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

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

深圳泛中(AMR)市场资讯公司

北京零点研究集团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

广东大通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

雅兴市场研究公司

东方市场研究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

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

北京中通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IDC

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广州市致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源流汽车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Ⅱ. 中国市场调查公司25强调研报告

谁拖了市场调查业进入黄金期的后腿

自1987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成立以来,我国的市场调查行业已经走过了近18个年头,民意与市场调查行业的企业与机构超过了1000家,调查业的营业额也接近3亿美元(据市场调查协会的数字2001年为2亿3千万美元)。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越来越关注客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因此,精确的、定量的市场信息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调查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契机。另一方面,本行业在技术水平和行业成熟度等方面与欧美等国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对于中国市场调查行业来说,通过考察其中的领先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对行业全貌和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更深入地探讨阻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1解析25强

第一阵营优势:高级研究能力、国际经验和资本实力

第二阵营优势:基本具备了在某个行业或专业化领域充当市场领头羊的资格

第三阵营优势:占据细分市场,经营规模和效益具备增长潜力。

入选的25家市场调查公司作为整体来亮相,事实上可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居于业界领导地位的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包括益普索、AC尼尔森、盖洛普、华南国际和央视市场研究等。

第二阵营:国内规模领先的民营公司或合资公司,包括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等,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甚至过亿。其中一些已经上市,如慧聪国际。

第三阵营:跻身实力派阵营的国内公司。北京零点研究集团、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等。此一阵营中的公司多为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专业化调查公司,但目前在规模上与第二梯队尚存在差距。

(注:阵营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公司的资产和营收规模,根据公开资料和公司自报数据,第三阵营的平均营收在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

第一阵营有何优势?高级研究能力、国际经验和资本实力。

调查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因其研究能力而有差别。第一阵营的企业往往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和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并占据相关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益普索(中国)公司的母公司,总部位于巴黎的益普索集团的个案研究水平全球排名第二,旗下的Ipsos-ASI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广告投放前测试的专业公司。AC尼尔森的零售市场报告和媒体监测报告已成为业界参考标准。经济全球化下对企业的国际化视野要求更高,而这些调查公司所具备的全球研究资源与经验非国内企业所及。它们大多在全球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服务众多国家的企业客户。盖洛普公司在全球25个主要国家设有分公司,涵盖全世界60%的人口和70%的总产值,共有3000名分析、咨询和培训专家。

雄厚的资本是第一阵营企业征战全球的后盾。2001年AC尼尔森与荷兰VNU集团实现强强联合,合并金额超过23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场研究的巨无霸企业。益普索(中国)公司是2003年1月由益普索集团合并丰凯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曾为本土最为成功的个案研究公司之一),与益普索-华联信咨询有限公司(益普索集团和华联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组建而成。华南国际的前身华南市场研究有限公司(SCMR)早在1994年就与世界上最大的专项市场研究集团国际市场研究集团(RI)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并于1997年与之正式成立合资企业,从而实现了本土成长的专业化公司与国际资本与经验的成功对接。这也是我们把它归入此类的主要原因。

第二阵营中业内规模领先的调查公司大多已能安全生存于开放的中国市场之中。这些公司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采取避其锋芒、发挥专长的策略,基本具备了在某个行业或专业化领域充当市场领头羊的资格。慧聪资讯成立于1992年,其创始人迅速找准商情信息这一市场空白,在外资忽视的市场边缘,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在北京郊区兴建了22000平米的数据中心,招募上千名员工从事行业信息收集和报刊广告信息监测。从IDG获得1400万美元投资到香港上市,企业资本金超过亿元,企业实力空前提高。新生代市场监测建立了“中国市场与媒介研究”年度连续调查制度,每年推出企业品牌评估报告。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则拥有中国最大的市场调查网络,在电视媒体调查方面经验丰富。

实力派市场调查公司包括零点、新华信等知名市场调查公司。这些公司创制了自己的调查产品,在区域和细分市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整体实力上弱于第二阵营,有相当的增长潜力。零点公司在社会舆情调查、新华信在商业资信调查方面有良好的业界声望。广州致联市场研究公司、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公司、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等公司分别在医药、行业信息和图书市场等方面也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2不善公开信息的信息收集者

目前采用市场调查的高端企业客户,多为分布于大城市的外资公司,而外资调查公司在业务实力和客户资源两方面显然是占有了先发优势;因此,内资调查公司特别是民营调查公司,其真正的本土优势和优质客户的主要来源只能是不断活跃的民营企业,面对调查行业的这块“新边疆”,本土调查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固守成规的结果只会导致在市场总量中占有的市场份额增长有限。

本刊向全国200家重点调查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并从公开渠道收集企业相关情况。在选择这25家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个事实:其一,到目前为止,该行业尚没有任何类似的企业排行榜可资参照。其二,本刊联系的调查公司对此问卷调查的参与程度并不高。部分被访企业和业内人士对此的解释是,企业规模偏小,该行业尚不成熟,行业协会成立时间也不长,不适宜对企业实力做类似的横向比较。当然,这类行业信息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广大企业选择市场调查公司带来困难。这些习惯于收集企业、消费者信息的企业,似乎不习惯把自身信息传达给外部公众(传媒),这似乎折射出该行业自身存在的某种悖论。

问卷调查发现,一部分被访企业认为企业对市场调查的认知度较低和社会公众对调查数据不太认可,企业客户对调查数据准确性存疑。由于文化心理原因,国人习惯于定性分析方法,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太善于借助市场调查结果辅助决策,这直接导致调查行业的市场预期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因此,我国市场调查业的总体规模目前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较大(2001年中国市场调查业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仅为1.4%,而美国则为39%。)。

另一方面,调查企业自身在对外推广方面力度欠缺。数据显示,约55%的被访企业通过客户间口碑来推广自己,另有约30%的企业则通过同行业口碑;而通过定期调查报告和主动做广告者微乎其微。调查企业自有其拓展客户的渠道:即同行和客户评价,这一点诚然是发达国家商业服务中介企业的不成文的定规;然而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参照此一规矩办事并不可行。

原因很简单,如同广告客户一样,目前采用市场调查的高端企业客户,多为分布于大城市的外资公司(约占80%的业务量),而外资调查公司在业务实力和客户资源两方面显然是占有了先发优势。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表示,中国市场研究行业每年增幅30%,但市场蛋糕中一半以上被外资公司分食。因此,内资调查公司特别是民营调查公司,其真正的本土优势和优质客户的主要来源只能是不断活跃的民营企业,面对这块调查行业的“新边疆”,本土调查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固守成规的结果只会导致在市场总量中占有的市场份额增长有限。如此,市场调查行业作为黄金产业,只能是望梅止渴的空话。

如何迅速拓展优质企业客户、优化客户的行业分布已成为新兴中小调查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传媒和行业渠道加强与企业界的密切沟通将对此有所助益。

3专业化:全行业的心病

六成被访企业明确表示“专业化程度差”已成行业发展最大瓶颈,另有约28%的调查公司认为行业内部存在“低层次竞争”,这两个选项互相关联,专业化取向较弱导致业内分工不明。很多公司没有核心业务能力,泛而不精,导致了在很多行业的研究方面缺乏丰厚积淀,只能解决客户的初级问题或者咨询公司嫁接的调查业务。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司主要客户是企业,外资客户所占比重不一。就地区来说,京、沪、穗等大城市的调查公司接受外资客户的比重较高,最高达到90%,而来自中西部的被访公司表示此类客户比重偏低,有些企业甚至为零。客户行业分布主要是含金量高的行业:快速消费品、电信服务、传媒、汽车和金融服务等,这些正是市场营销活动重点产出的行业类别。在被访企业中,规模较小者的大量客户分布在上述行业之外的非主流行业,如政府、社会研究机构等。

专业化是取得优质行业客户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市场调查行业的一块心病。

表现有三:其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调查品牌较少。在要求列举公司的自主品牌性调查产品时,约80%的被访企业没有填答或只是公司研究方向的复述。本土公司中少数公司如零点和新生代则拥有自己的调查品牌,如零点的居民生活指数等。其二,多数企业痛感专业化问题。在问及市场调查行业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六成被访企业明确表示“专业化程度差”已成行业发展最大瓶颈,另有约28%的调查公司认为行业内部存在“低层次竞争”,这两个选项互相关联,专业化取向较弱导致业内分工不明,很多公司没有核心业务能力。为了包揽业务,通常是什么行业的项目都做,甚至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所涉足的行业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泛而不精,导致了在很多行业的研究方面缺乏丰厚积淀,结果只能解决客户的初级问题或者咨询公司嫁接调查业务,最终导致处于行业低端产业链上的调查公司存在着滥价等低层次竞争格局。其三,专业化缺乏人力根基。除了市场定位因素以外,人才储备问题更是调查公司专业化程度差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约40%的被访企业把专业人才不足视为该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相当一批公司(约80%)把行业人才储备看作对市场调查行业影响最大的两大因素之一。在问及公司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时,仅有约9%的企业选择了“专业人才多”的选项。

因此,只有勇于展示自己,改善与包括企业界在内的社会公众的交流效果;调整自身定位,谋求专业化经营并增加人才储备,市场调查行业才能加快步伐进入高增长的黄金期。

本次调查的情况说明:

本次调查候选企业名单来源于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网站的会员名单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获得涉外调查资格的企业名单。本刊通过公开途径获取资料,确定200家企业作为问卷调查样本,根据本刊分析和企业回函情况,经营规模较大、专业特色明显的公司得以入选。虽然注意了地域、行业领域的分布等问题,但仍有挂一漏万的可能。报告的部分行业数据引自《1998-2002年市场行业调查报告》,谨向市场研究协会表示感谢;其他数据由本刊收集。

我们谨对上榜企业表示祝贺,对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感谢,对因资料不全等原因而未能入围的企业表示遗憾。

调查研究起迄时间:8月20日至9月20日,由本刊独立完成,调查参与方乐(实习)、李蕊(实习)。

相关链接:

中国市场调查十大知名项目(排名不分先后)

1.《“放眼中国市场”报告》――上海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

这份年度报告是中国零售市场的关键数据及发展趋势的全面总结,旨在展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全貌,它综合了AC尼尔森的零售普查、零售核数研究以及尼尔森媒介研究的分析数据,囊括了九十多个主要的快速消费品品类。AC尼尔森对中国零售市场进行监测已经有十年历史。

2.全国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态度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此调查是中国盖洛普公司自1994年起进行的两年一度的调查,涉及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就业选择、收入水平、储蓄目的、消费习惯、投资意向、对外了解、品牌认知、媒体使用、耐用消费品占有率和购买意向等广泛内容。

3.CMMS(《中国品牌发展报告》)――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

此报告是迄今为止中国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访问最深、投入最多的调查之一。其内容覆盖中国30个城市,70000个样本,涉及5000余个品牌、1000多家媒体 。CMMS探测消费者的产品消费习惯、媒体接触习惯和生活形态,其研究结果借助定制的数据分析软件自由呈现。

4.《中国移动电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赛诺市场研究公司

此报告是关于国内移动电话产业的重要调查研究项目,影响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其数据来源自赛诺在中国通信市场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的基础调查网络(移动通信市场零售监测)和最多的客户资源(覆盖150城市,5200家零售店)。

5.《中国电视受众研究》――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结合电视收视率数据和当年基础研究资料每年对中国电视市场做一次总结,介绍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电视普及情况、分区电视收视情况等,从地域、季节、时间、观众构成等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对受众的收视习惯和分布特点进行剖析。

6.《中国媒介手册》――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该手册涵盖CTR市场研究与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调查的重要结果,全面展示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及体育市场等多媒体的受众消费情况和媒介广告投放情况。

7.CIS系列产品――IDC

通过对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分析和研究,多种渠道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客户各种不同的服务,其中包括书面研究报告、电话会议、以及研讨会等各种不同的方式。CIS产品是IDC每年向用户提供的常规报告,主要涉及硬件、软件、服务等领域。

8.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北京零点研究集团

2003年度最新的“零点居民生活指数指标体系”(包括三项综合指标和二十三项分项指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未来预期。“零点生活指数”指标体系中的三项综合指标包括目前个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当前个人的情绪感受、对5年后个人生活的变化预期。

9.《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研究报告》――北京慧聪国际资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北京慧聪国际资讯媒体研究中心共同编写,对上一年中国内地广告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与预测。报告数据主要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对全国1000余种报刊广告的监测数据。

第6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2016市场调研报告格式: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2016市场调研报告:

2008全球金融海啸,中小企业一片恐慌;2009中国成功保八,业界谈论后危机时代。时至2010年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期待什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近期公开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是中小企业,保证2010年8%的gdp增长也靠中小企业的拉动。毋庸置疑,占中国企业总数99.8%,提供75%就业

岗位的中小企业是成为支撑经济、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维护中国经济整体的稳定至关重要。而信息化需求状况往往能前瞻性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走势,从相关调研数据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一、转型调结构,需it系统培养未来竞争力

在这次影响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一部分企业倒下了,一部分企业经受住了考验,严酷的现实向这些挺过来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他们更加明白要想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自身实力的加强。新年之初,记者走访部分中小企业主,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增强自身能力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1、市场拓展难,产品的同质性较高,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放在同一营销平台上,希望提高精准性;

2、融资贷款难,中小企业较于大企业面临着更大风险,企业信用缺乏和资金不足使资金流举步维艰;

3、产业协作难,产业间竞争多于协作,社会信用的不足导致正常商业活动付出过高的协作成本;

4、管理提升难,内部管理缺乏对业务流程的全面掌控和优化,无法标准化以参与更大程度的竞争;

5、人才匮乏,整体i素养需提升,缺乏稳定的技术人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经验无法及时应用;6、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往往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

综合而言,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信息化方面的长期落后和缺失,缺乏将现有技术、资产和商业价值融合起来的综合能力,更缺乏战略性的管理优化目标,即构建一个整体框架,通过正确的it策略和执行来长期维持并指引业务发展,获得面向未来的竞争力。一位小企业老板表示:以前总觉得上不上信息化生意照样做,现在转向内需后客户数量变大了,国内市场结构也很复杂,不上就无法支撑业务发展。

二、57.6%的中小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

idc数据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it费用增长率由金融危机前的14.3%降到8.5%,而2010年整体经济形势向好,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将顺市高涨。

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解决四个问题,市场与营销,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与研发。其中个体商户对于市场与营销及企业管理的需求最旺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营销渠道及企业管理都已经具备一定水平,需求降低,争霸市场的主要手段向产品研发及客户关系管理转移。据悉,中小企业中57.6%的企业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其中99%为个体工商户。

三、2010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四大趋势

综合来看,201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总体上将表现为四个趋势:

1、对通过信息化助力业务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显现,经过了经济危机中小企业将更加精打细算,它们希望购买到的it产品能对企业业务发展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而节省额外的开支。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用户将更加看重超越it硬件设备之外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可能是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软、硬件产品组合,能直接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价值。因和业务挂钩,也要求it厂商对用户业务特点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中小企业将更加关注产品维护及服务等隐性成本,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it技术人员,it设备后期的维修也就成为了另外一项不得不考虑的开支。因此更多的中小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并能有效降低服务成本的厂商。

3、看重品牌,倾向一站式采购。金融危机导致一些中小规模it厂商受到冲击,面临着退出市场竞争的危机。而随着知名厂商产品价格的下调,中小企业市场也出现了马太效应,譬如南金蝶、北用友已明显与其它厂商拉开差距,更多的企业将考虑选购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

第7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传递有效性上市公司

一、市场有效性与会计信息有效传递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认为在一个无交易成本、无持有成本和无信息成本的理想资本市场中,证券的市场价格等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即使市场价格在某一时刻偏离内在价值,拥有充分信息的理性投资者也能及时的捕捉到这一价格背离价值的现象,并迅速通过大量的套利行为使价格回归其内在价值,从而达到价格和价值的均衡。市场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实现资本的高效配置。为了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证券市场监管者设计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外披露相关信息。在所有的公司披露信息中,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EMH不但要求将公司信息及时传递给投资者,而且要求这种传递是有效的,即公司将自身的经营活动生成信息后,通过适当的披露途径将信息传递给投资者,并使投资者最终正确理解所传递信息背后的经济涵义。因为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假设,EMH认为这种有效传递是必定实现的。随着信息有效传递的实现,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取得了一致意见,并通过交易行动最终使得公司市场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由此可见,公司的信息是否有效地传递给了公司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传递的现状

有关行为金融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完全由理性的投资者所构成的,市场除了理性投资者之外还存在“噪音”投资者。“噪音”投资者是指那些实际错误理解了信息,却以为自己拥有并正确理解了信息的投资者(Shiller,1984)。投资者时刻会关注大量的相关信息,由于投资者自身心理偏见产生了对信息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理性投资者和“噪音”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噪音”投资者的存在,使得市场参与者对某一公司的股价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当“噪音”投资者数量超过理性投资者数量足够多时,股票的价格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偏离其价值。EMH赖以恢复价格和价值平衡的套利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套利行为不需要资本且没有风险。但是由于市场交易规则的限制,套利往往需要投入资本,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套利行为承担风险的核心来源是被错误定价的证券价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更错误(Shleifer and Vishny,1997)。也就是说存在因信息传递失效而产生的“噪音交易”行为所导致的持续性定价错误,这种定价错误将使套利者面临短期的损失,在市场规则限制或套利者所代表的投资者的压力下,套利者可能不得不止损平仓出局,使得短期损失变为实际损失,进而影响了市场有效性的实现。

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以来,通过不断借鉴和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存在固有的体制缺陷和制度缺失,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市场的有效性来看,证券市场大体处于无效至弱有效的状况。在这个市场中,会计信息是否实现了有效传递,会计信息是否有效传递最终体现在投资者的行为上,从这个角度考察,我们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未能实现有效传递。尽管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预测公司未来的收益变化(陆漩、陈小悦等,2001)。但是另一项针对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多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投资群体的调查研究发现,有高达33.5%的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是不阅读年报的(陆正飞、刘桂进,2002),这种状况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小投资者中更加严重。当市场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不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时,这个市场会计信息的有效传递也就不可能实现。

从投资者使用会计报表的程度来看,也能发现会计信息未能实现有效传递。尽管作为会计信息对外公布介质的财务报告综合反映了公司一段时期内的大量信息,但除了一部分能较直观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赢利水平的财务数据或指标,如净利润、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得到投资者的重视外,其它许多财务数据和指标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没有被多数投资者所理解,同时这些信息也没有得到充分关注。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锁定于某些会计指标特定的表面信息,不能充分理解和利用其他相关会计信息,来综合评估证券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赵宇龙、王志台(1999)通过考察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能从利润总额中识别出主营业务利润成份作为资产定价的依据时发现,证券市场只是机械地对名义每股收益(EPS)做出价格上的反映,不能辨别EPS中永久盈余成份的经济含义,市场存在对会计盈余指标的“功能锁定”现象。尽管这些指标对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过度的关注这些指标将不可能了解上市公司的全部面貌。如评价一个公司的赢利状况,不能光看其盈利水平,还要综合考察其盈余构成和收益质量,才能得出一个较全面的结论。这种过分关注少数重要指标的现象将使得会计信息传递发生扭曲。

会计信息传递实现后,通过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传递的效果将直接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会计信息有效传递的合理结果是财务报告中提供的能增加或者减少公司价值的会计信息,将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但通过对市场的实证研究却发现,这种有效会计信息传递的预期效果在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传递上并没有出现。姜国华、岳衡(2005)通过考察1996年-2002年期间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公司股票回报的影响后发现,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信息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占款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据此设计的一个卖空占款最多公司股票组合,买入占款最少公司股票组合的对冲投资策略,可以获得9.6%的年投资超额回报。陆静、孟卫东、廖刚(2002)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扩展的Ohlson-Feltham股票计价模型,研究了现金流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现金流量信息在股票市场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反映,其中的经营现金流量甚至与股价呈相反趋势变化。无论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状况、使用程度以及使用效果上来考察,都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未能实现真正有效传递的证据。这必将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噪音”投资者,从而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未能有效传递的原因分析

首先,财务报告缺乏相关性,报告提供的信息不能很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实现有效传递,首要的是所提供的信息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陆正飞、刘桂进(2002)对我国投资者信息需求的调查发现,投资者对

前瞻性变量的重要性评价高于历史性和现时性变量;对于公司内生信息,投资者特别重视的是与公司赢利能力有关的比率,且投资者对未来导向指标的重视胜于历史导向指标,对收益指标的重视胜于其它指标。但是投资者的这些需求正是我国目前财务报表所不能满足的。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现代产权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之前,会计目标被认为是受托责任观,会计信息过分强调可靠性而忽视了相关性。在新的基本准则框架内,会计目标尽管提出了决策有用观,但考虑到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资本结构,新的会计目标被折衷的定位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行的双目标。从新修订和的具体准则来看,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上也没有质的提高。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不高,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从而从源头上导致了会计信息不能有效的传递给投资者。

其次,从报表披露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信息缺乏较高的透明度。2001年普华永道了一份关于“不透明指数”(TheOpacity Index)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以35个国家(地区)为调查对象,从腐败、法律、财经政策、会计准则与实务、政府管制等方面,对不透明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序,我国被列为透明度最低的国家。在普华永道“不透明指数”的分项调查中包括了会计准则与实务(含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根据该报告,中国的“会计不透明指数”为86,仅次于南非(90),会计透明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尽管因为在受访者的控制上存在较大争议,但研究还是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我国会计透明度存在问题。由于会计信息不够透明,如财务报告缺少对数据定性的分析和足够的比较,使得很多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既不能完全理解财务数据背后包含的经济内容,又不能得到有关这些数据的合理解释。结果也导致会计信息没有真正有效的传递给投资者。

再次,由于投资者的整体素质不高和投机心理作祟也使得会计信息不能有效的传递。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是将信息从公司传递到投资者的过程,因此投资者的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市场参与者的情况看,截止2005年底在上交所开设的3856万投资账户中,中专及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投资者所占比例高达64.82%,对于这其中的大多数投资者来讲,要让其充分理解专业性日益增强、综合性日益提高的会计信息也确有困难。加之,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成风,投资者追逐短期收益,盲目跟风抄做,也使的他们忽视了对公司基本面和财务会计信息的研究。

最后,层出不穷的会计舞弊案件所导致的会计和审计中介机构的信用缺失,也妨碍了会计信息有效传递。近几年由于上市公司和审计中介机构相互串通而爆出的诸如郑百文、银广夏、东方电子等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部分上市公司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导致了投资者对整个会计职业界和审计中介机构缺乏信任,对其他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也心存疑惑。加之我国的法律制度和证券市场体制不够完善,缺乏对会计舞弊现象的有效治理,使得这一现象层出不穷。广大中小投资者一方面对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信任,另一方面又无力承担独自收集相关信息的成本,这就迫使其在选择投资决策所需信息的时候,放弃了对会计信息的研究,转而寻求那些知悉公司内幕消息的知情人士的帮助。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传递改革的建议

(一)从源头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市场本身还存在者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壮大,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和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以新颁布的《基本准则》为基础,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如针对投资者主要基于对未来的预测进行投资,更加看重前瞻性变量的情况,可以要求或鼓励上市公司提供定期赢利预测报告,并制订相应的赢利预测报告准则以规范报告的编制。在保证会计信息相对可靠的基础上,鼓励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如知识、技术、人才等信息,这些无形资产对公司利润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应该鼓励公司以适当的方式自愿披露。

(二)加强对报表数据的解释分析工作尽管根据FASB对财务报告可理解性的解释是建立在投资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但那是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健全的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具备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而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状况是投资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市场又缺乏独立的财务分析机构。要切实保护好大量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财务报告应该加强财务分析和解释说明工作。现阶段的财务报告不应仅强调数据,还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文字说明。报表附注不但要做好定量说明,还要适当地做好定性分析,使投资者能更容易理解数据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可以参照《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框架下制订相应的《财务报告披露准则》,以统一和规范财务报告的披露行为,以便会计信息更好的传递给投资者。

(三)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的监管和惩戒力度的同时引入中介机构的监督通过严厉监管恢复投资者对会计职业界的信心,也使那些提供真实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能有效降低成本。在政府部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引入独立的中介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整体披露效果进行定期的分析评价和报告。通过具备专业水平的中介机构的监督,促进和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传递质量。证券交易所也可参照标准普尔的“透明度与披露排名”评价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排名并定期对外公布,以提高公司不合格披露的成本,迫使公司管理当局以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为中心,自觉的提高披露效果。

第8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SAC)一直十分关注国际准则在各国的运用效果,主要问题之一也就是国际准则下的会计报告在各国国内市场是否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的研究就这一问题提供了我国市场的经验。同时最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的信号表明:中国将逐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A股的投资,甚至吸引外资企业到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融资。这将涉及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的准则选择和进一步完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从沪市B股市场来看国内国际会计准则的有用性是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希望为制定和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提供一份基于目前现实的实证研究。

文献回顾

目前研究不同准则差异性的文献较多,但实际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会计收益本身出发,仅考虑会计盈余之间的差异以及构成会计盈余差异的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产生会计盈余差异的各个会计准则或会计处理方法,而没有利用到回报(Return)方面的数据。李树华(1997)采用了这种方法,对沪深两市76家B股的国内外报告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内外报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认为引致国内外会计收益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下列几个方面:会计准则差异(备抵项目、折旧、借款费用、长期投资)、特殊政策规定(汇率并轨、应付福利费和公益金、房改遗留问题)造成的差异以及审计职业判断差异(销售收入的确认和费用的确认、长期投资和合并报表)以及审计执业质量和对财务报告重要性认识的差异。CharlesJ.P,Chen和Xijia Su等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以1994—1997年沪市B股作为样本,发现以中国准则编制的国内盈余整体上比以国际准则编制的国际盈余高出20—30%,而且经过国际准则的调整之后,有15%的企业由国内盈余变为了国际亏损,说明两套准则之间存在着系统性差异。另外一类研究方法是在考虑会计盈余差异构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回报(Return)和不同准则下会计收益(Earnmg)之间的关系。MaryS.Hams和Karl A.MullerⅢ(1999)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的非美国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国际会计准则(1AS)与美国会计准则(US-GAAP)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按照美国GAAP调整的盈余信息并不比按照国际准则编制的盈余更加具有估价相关性。本文采用后一种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国内已经有对构成差异的研究文献,所以对构成差异的具体项目将不作详细的分析。

假设的提出

我国在很多的计量与确认方面均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李树华,1997),比如坏账计提比率、递延税款、汇率调整等,以及审计质量上的差异(国内准则编制的报告经过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而向国际报告的以国际准则编制的会计报告一般是由“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这些都会系统性地影响各自准则下的会计收益数字,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盈余数字将会显著不同于国内会计准则编制的盈余数字。其次,对于不同准则有用性的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评价其各自的信息含量或者在一准则基础上检验另一准则的信息增量,一般采用的是会计收益(Earnlng)与市场回报(Return)之间的关系来衡量。关于国际会计的调整是否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有两种观点值得关注:一是基于两种准则本身架构的比较,认为国际准则赋予了公司更大的会计选择空间,公司可以选择更为合理的会计政策,向投资者传递更加相关的公司会计信息;从信息观来看,这种调整增加的信息相关性将会改变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量分布的判断,最终集中反映在股票价格和会计收益相关性的增强上。另一观点在承认国际准则架构本身有利于公司向外界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同时,认为这种相关性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机制保障(如公司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种机制防止公司利用会计可选择性的增大进行人为的信息操纵。在缺乏这种机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性较大的准则可能导致丁相对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一旦充分认识到这层含义,投资者将不得不放弃使用国际准则下的会计信息,最终表现为股票价格和会计收益相关性的降低。为了通过我国市场检验这两种观点,我们提出假设二作为实证研究的假设。

假设一:以国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数字比以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数字更有估价相关性。也就是说,国际准则的调整能够绐投资者带来额外的信息,这种调整具有信息增量。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方法

上述假设一的检验比较直观,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以及假设检验直接来验证。相比较而言,假设二的检验比较复杂一些。对于不同准则有用性的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虑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或者信息增量,一般采用的是收益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来衡量。对于究竟是采用收益水平(Earnlng Level)还是采用收益变化(Earnlng Change)作为收益的替代变量(Proxy Variable),两者之中何者与回报更加相关,国外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争议,而且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样本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EASTONet al(1991)对此做了总结性的评论,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上述不同结论,实际上是与收益的性质密切相关的,如果收益是永久性的(Permanent),那么采用收益变化来解释回报较好;如果收益是暂时性的(Transitory),那么采用收益水平较优。

根据以上分析和借鉴Mary S.Hams及Karl A.MullerⅢ等的方法,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暂时性因素较为普遍,我们采用了收益变化作为收益的替代变量,用以下的横截模型来检验假设二。

其中RT,i=(Pt,i-pt-1,i)/Pt-1,i为样本公司i在t年的市场回报率;

Pt,i为公司i在t年1月份的平均股票价格;

EPSt,iCAS(IAS)为公司i在t年国内准则(国际准则)下的每股收益;

EPSt,i IAS-CAS为公司i在t年国际准则下每股收益与国内准则下每股收益的差额。

如果国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数字比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数字具有更高的估价相关性,那么在模型2中,国际准则下的每股收益对股票回报的解释能力应该比国内准则下的大(模型1);如果经过国际准则调整的信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信息,即国际准则的调整具有信息增量,那么模型3中的β2t应该显著不为零。

2.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沪市B股的55家公司作为样本。会计收益的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sse.com.cn),所跨年度为1994—1999年,总计有267个数据(观测值)。有关B股的市场行情数据(股价)以及美元/人民币比价来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路透社(REUTERS)系统(股票行情数据已作复权处理)。

3.结果分析

(1)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差异的描述性统计

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所编制出的会计收益的差异是明显的,而且这种差异是系统性的,支持假设一的结论。而且经过国际准则的调整,基本上减少了原来的每股收益。在1994—1999年共计266个样本点中有60个样本点经过调整后每股收益增加,占全部样本点的22.5%;11个样本点在国际准则和国内准则下无差异;有195个样本点经过国际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减少,占73.3%。在调整后每股收益减少的样本点中,有36个样本由盈利转为亏损,占样本总数的13.5%;年度分布为:1994年1个、1995年5个、1996年8个、1997年6个、1998年7个、1999年9个。没有样本点经过调整后由亏损转为盈余。这有力地支持了假设一,同时对Xijia Su等人的结论(时间跨度为1994—1997)也提供了新的证据。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国内外准则差异并没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而且自从1998年之后上述差异有扩大的迹象。我们关注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基本上是从1998年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才开始的,直到1998年之后才开始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颁布可以认为是中国会计改革和国际化进程取得明显进步的阶段性的重要标志。而我们看到的结果是,1998年之后国内准则和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但两种准则编制下得出的盈余数字却在扩大,表明尽管我们在准则制定方面已经越来越接近国际准则,但是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以四项计提政策为例,首先要求上市公司会计主管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根据公司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各项计提的合理估计。其次,证券监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通过会计数字(如利润)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带来了一些上市公司反而将此项政策作为利润调节工具的动机。同时对B股公司来说,准则执行情况没有体现出国际准则和国内准则之间差异的缩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职业判断、风险意识、执业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因此,要真正实现我国会计改革国际化的目标,在对准则的制定和修正的基础上,需要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作才可能实现。

(2)模型结果

对假设二,我们首先使用所有的样本数据共267个观测值来拟合回归方程

以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对回报的相关性(模型l的R2)明显比以国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对回报的相关性(模型2的R2)高。以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和股票市场的回报的相关性是12.15%,而经过国际准则调整得到的会计收益和股票市场的回报的相关性仅仅为6.21%。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整体上来看,以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比以国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与回报更为相关。

模型3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结果表明:经过国际准则调整的会计收益(EPStIAS-CAS)对回报的解释性不显著(β2t的显著性水平仅仅为0.5278)。也就是说,上述调整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

因此从全部数据(不考虑各个年份之间的差异)来看,以国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和股票回报的相关性并不比以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和股票回报的相关性更好。也就是说,国际会计准则的调整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内准则编制的盈余数字,而不是经过国际准则调整之后的盈余数字。

(3)分年度结果

为了控制年份的不同对差异的影响,我们对模型3分别以各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分年度的结果同样支持了上述的结论,即国际准则并不比国内准则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国际准则的调整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从1994—1999年,β2t在0.10的水平上均不显著),假设2不成立。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或许应该,从我国证券市场所处的特定阶段去寻找。正如我们在研究假设前面提到的那样,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是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准则本身赋予了企业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尽可能向投资者传达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成果,但是这种弹性的准则必须在一定的机制保障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其目标;否则,失去了基本的可靠性要求的信息对投资者没有任何价值。我国目前还处于转型经济阶段,在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比如中介机构(资产评估、财务分析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业务素质、人员数量发展,还不能达到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水平;相关的法律环境也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对内幕交易的限制、对管理舞弊的处罚等等各方面尚需健全。在这种特定环境下,投资者只能舍弃相对更为“相关”的信息,转而依赖“刚性”的国内会计准则下编制的会计盈余数字。

一个值得关注的结果是,不论是在国际会计准则还是中国会计准则下,会计收益与股市回报之间的相关性有逐年缩小的趋势。西方有类似研究(Francis and Schipper,1999),目的在于研究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逐年变化情况。这种相关性逐年下降的现象可以解释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逐年下降,市场投资者获取的估价信息逐渐偏离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的最主要盈余数字,证券市场从“炒业绩”转向了“炒概念”,造成了价值和价格的背离,会计盈余的有用性在逐步下降;然而,也有国外学者就逐年比较相关性的方法本身提出了疑问(Gu,2001)。所以,我们很难得出一个关于会计信息有用性逐年变化的明确结论。

结论和建议

从上面的实证结果,我们得出下面的结论:

(1)以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和以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之间存在着系统性的差异。国内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普遍比以国际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收益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准则存在较大差异。

(2)国内外准则之间的差异在1994—1999年并没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尽管从1998年开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加大了,出台了《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及多项具体会计准则,但准则执行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出这一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9篇:市场信息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每股收益(EPS); 创业板股票价格; 投资者行为; 短窗期

一、引言

理论上,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其每股收益正相关。关于财务信息对股价动态是否有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1968年波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1968)就对年度报告盈利数字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该研究认为在有效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股票价格能够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并且股票价格会随着新信息的而相应地产生变动。因此,如果盈余公告确实具有信息含量,就会引起投资者对股票未来回报的预期作出调整,对其作出迅速无偏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公司,在公司年报披露的那一周,其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显著地高于其他交易周,进而证明了盈余数字的“有用性”。

我国学者赵宇龙(1998)运用Ball and Brown的研究方法,对沪市A股财务指标与股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沪市1996年度会计盈余的披露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吴世农和黄志功(1997)选择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30家公司为样本,根据盈余状况分为“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观察在盈余公告前后一个月中股票价格的反应。他们发现在公告日3天或5天始,亏损组的累计超常收益下降而盈利组的累计超常收益则上升。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研究1994―1997年间深、沪两地的A股对盈余公告作出的反应,发现了在公告日前异常收益均有显著变化,从而证实了盈余公告信息在A股市场上的有用性。

综上,已有研究都在A股财务指标与股价动态的相关性分析上,创业板由于刚上市不久,目前在财务报告EPS信息对报告日附近短窗股价动态影响相关性研究上还是空白。创业板市场着眼于创业,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它具有上市门槛低、信息披露监管严格等特点,其成长性和市场风险均要高于主板,为此做好创业板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市场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创业板每股收益(EPS)是企业净收益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它从基本股权份额的角度,评价股东权益投资报酬。它更直接反映了股东的投资报酬,决定着股东的收益数量,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能力,同时还是确定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参考。每股收益(EPS)是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选择EPS指标作为盈余信息的代表,研究其对股价动态的影响。

盈余信息与股价相关性实证研究的基础是Ball & Brown模型,其后中外会计界学者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产生了此方面实证研究的多种方法和多个分支。本文的研究思路也来源于Ball & Brown模型,根据中国股票市场创业板上市时间短、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等特点,对该模型作出了改进。本研究采取的是事件研究法,将样本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日定义为事件0,将公告日前10日后20日定义为窗口(-10,20)。根据随机游走理论,将期望盈余用上一年度的盈余水平代替,将异常盈余定义为本年盈余与上一年度盈余的差值,用异常盈余除以上年度盈余得到盈余变动率。在Ball & Brown模型中,用于计算超额收益的期望收益是根据风险调整法用多年的历史数据回归所得,这种方法固然准确,但鉴于创业板的特殊性,用这种方法计算期望收益进而得出超额收益是不现实的。因此本项研究对超额收益的算法作出了调整,用基准期以后的股价相对于基准期股价的变动率来代表受到盈余信息影响之后股票的超额收益,从而通过异常盈余与超额收益的线性回归说明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

三、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招商证券数据库与国信证券数据库。本文所用样本是2010年10月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在创业板数据库中有2009年年报的公司只有38家、有2010年前三季季报的公司70家,除去截至2010年10月没有公布前三季季报的公司,剔除年报日后增发、配股影响的一部分公司,此次共筛选到10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另外,还筛选了65家业绩优良的A股公司作为参照样本,经过与创业板同样的数据处理后,进行两个板块研究结果的对比,以考察财务报告EPS信息对报告日附近短窗股价动态影响。上市公司EPS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年报与前三季报。因为公司股票的价格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0年1―4月、2010年10月、2011年1―4月年报(季报)公布日集中时间段的短期窗口(年报或季报公布日前十天和后二十天)来采集数据样本。对公司的EPS和每日股价均进行了百分率的数据处理,再运用模型获取统计数值,以尽量消除宏观经济环境、金融体系各种利好及利空消息报道、行业景气和公司有关情况等的干扰,减少统计误差。

四、研究过程

本文将每股收益变动率和股票价格变动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创业板108家公司在年报或季报公布日前后一个月内短窗时间段股票价格变动率作为变量。选取有2009年年报数据的38家公司和有2010年前三季季报的70家公司及A股市场上65家公司的样本股票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公告日前十天和后二十天中每一天股票的股价变动率与两年度(或季度)财务报告的EPS变动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EPS对股价动态影响的相关性。

(一)计算每股收益变动率

第i只股票每股收益变动率

ΔXi=(EPS2010-EPS2009)/EPS2009

(二)计算股价变动率

以公告日前十天(-10)的股价为基准,计算每只股票于(-9,20)期间内每一天相对于-10日基准股价的变动率。

第i只股票t日股价变动率

ΔY(i,t)=(Pt-P-10)/P-10-9≤t≤20

(三)分组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创业板,这就需要对创业板的股票样本作比较细致的划分,一方面能够尽量控制除财务信息之外其他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研究不同条件下股价对EPS数字的反映。将创业板公司按每股收益变动率的正负分为“盈利组”和“亏损组”。因为创业板有一部分公司上市较晚,缺少完整的年报数据,因此按数据库中有2009年年报数据和有2010年前三季季报的公司分为“年报组”和“季报组”。由于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因此本项研究仅仅以A股市场作为辅助对比的工具,不做具体的分组。

(四)建立回归模型

ΔY(i,t)=A+BΔXi+vA为常数项,B为回归系数,v为随机误差项。对创业板各组数据,A股数据的所有样本股票在窗口期内每一天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比较分析各组的回归数据,得出结论。

五、数据分析与结论

如上所述,本项研究主要通过本年财务报告中每股收益,相对于上一年度每股收益变动率与窗口期内每一日股价相对于基准日股价变动率的线性回归分析,说明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本项研究的一个特色在于股价变动率的计算。基准日的股价可能已经反映了部分的公开信息(一种可能是内部信息泄露而被少数投资者利用;另一种可能是部分公司提前披露财务快报),位于基准日后的每一天股价的相对变动则表示基准日后新的信息对股价的影响。而回归分析的意义在于研究影响股价变动的新信息中有多大的程度是由盈余信息即每股收益的变动引起的。如果二者相关关系显著,则表明基准日后,每股收益变动可以对股价变动产生影响,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掌握更加充分,交易投资行为随之更加明显。现就以上各组数据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分别予以阐述,详见表1。

(一)创业板年报数据

公报日当天,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均达到窗口期(-9,20)的最大值,在公告日前七至五天,公告日后三天三项数值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盈余公告具有信息性。在公告日前的七至五天,可能由于创业板还是上市初期,公司年报信息存在泄露等原因,投资者获得了可能的新盈余信息,从而改变投资决策,引起股价的变动。而年报日当天,每股收益变动率与股价变动率的相关关系达到最大,表明每股收益对股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盈余信息后进行了大量的股票买卖行为,导致股价产生了较大的波动。

(二)A股年报数据

公报日当天,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均达到窗口期(-9,20)的最大值,窗口期的其他时间里三项数值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并没有出现创业板表现的波动情况。由于A股市场存在的时间长,监管比较严密,交易相对规范,市场有效性相对较高,所以A股市场的样本股票只在年报公布日当天对盈余信息作出了较大的反应,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是在年报公布日掌握大量的盈余信息,进而表明了盈余信息的有用性。A股在年报日的R2值比创业板在年报日的R2值高,这也说明了A股市场相对于创业板来说更加具有有效性。

(三)创业板季报数据

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在季报公布日的前三天开始波动,在季报公布日的后六至十二天达到较高的水平。与年报不同,季报的反应相对滞后,表明投资者对季报的关注程度远远小于年报,只在季报后几天才开始逐渐接受盈余信息,从而改变投资决定。

(四)创业板盈利组

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在公告日的前三天开始产生变化,在公告日后变化逐渐加大,在公告日后六天至后十五天达到较大值。该结果表明投资者对盈利组信息的反应相对滞后,可能的原因是创业板是股票市场一个新兴的板块,投资的不确定性较高,所以投资者对好的盈余信息持有谨慎的态度。

(五)创业板亏损组

与盈利组不同,亏损组的回归系数Y、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以及回归方程的F值在年报公布日当天以及后一日达到最高值。这表明投资者对坏的盈余信息反应是迅速的,当投资者于年报公布日掌握到了充分的悲观的盈余信息时,会立即调整投资决策,卖出股票,引起股票价格的大幅度变动。该研究结果同时也证明了创业板投资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对创业板股票的投资相对缺乏自信,所以在得知每股收益下降的信息之后会立即作出反应。

实证研究得出的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虽较低,但R2的变动充分说明了以每股收益为代表的盈余信息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有用性。创业板和A股市场的股价均能对盈余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并且A股市场由于其有效性更强,它的盈余信息相对于创业板来说具有更大的“有用性”。因此,盈余数字在股票市场上为投资者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在资源的有效配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股票市场应该不断改进信息披露的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信息披露指导投资决策的功能。

本项实证研究对创业板的投资者来说具有实际的意义。利用股票价格对好的盈余信息反应的滞后性,对坏的盈余信息反应的迅速性,投资者可以更加明智地作出相应股票交易决策,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赢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J].经济研究,1999(6):21-28.

[2] 张景奇.沪市A股2000年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J].商业研究,2003(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