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市场经济研究范文

市场经济研究全文(5篇)

市场经济研究

第1篇:市场经济研究范文

(一)受改革中出现的社会问皿的深刻形响,学校一些师生信仰缺失、情绪焦蹂、关系复杂化。l、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动摇了师生员工的政治信仰。由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出现了一些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生活腐化堕落,以及失职、读职等现象。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部分师生不能正确看待腐败现象,情绪低落、思想消极,甚至改变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党和政府的信任出现动摇,丧失了共产主义信仰。2、社会收人分配差距过大,校园不良风气草生,人际关系复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收人差距日益扩大,校园里贫富差距非常之大。部分校园的奢靡攀比之风流行,拜金主义蔓延。由于少数富有者的收人来自腐败、违法,导致了一定程度“仇富心理”产生。家庭收人、地区收人和行业收人差别较大,引起师生心理失衡,关系复杂化。3、较严重的失业问题导致师生心理焦虑,影响学风教风。在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少产业工人下岗、失业,同时隐性失业大量存在,加之大学的扩招和我国第三个就业高峰的到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便会产生思想困惑和焦躁心理,因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的学风、教风建设难度进一步加大。4、网络经济及对外开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新经济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实践,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面不断扩大,师生接受信息的速度之快、内容之庞杂使人始料不及。网络化既给师生提供获取知识、开拓思维的便利条件,也给师生在面对大量的负面信息的同时,在心理上对思想政治的正面教育产生抵触。特别是西方腐朽思想和西方文化猫权的渗透,使得部分学生浮躁虚荣、逆反情绪强化、责任感淡化、心灵空虚,更谈不上正确的信仰追求。

(二)市场经济下师生员工对思政工作认识的误区。市场经济的价值、竞争规律和利润最大化的运行方向,客观上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成矛盾和反差。第一,利润最大化原则与重理想、信念、道德、责任等价值取向之间形成矛盾;第二,自主性原则与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矛盾;第三,等价交换原则与上级决定、领导安排、计划调配之间形成反差;第四是竟争性原则与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之间有不相容之处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产生种种误区:1、对立论:认为市场经济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妨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二者不可兼容。2、无用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要靠物质、金钱作调节杠杆,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空口说教,既不解渴,也不当饱,没用。3、替代论:认为教学科研搞好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搞好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就是教学、研究压倒一切、替代一切。4、悲观论:认为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师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观都发生了变化,想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效果太困难。由于思想认识发生偏差,陷人误区,导致了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缺乏积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在行为上被动、消极,甚至干脆放弃。在一些学生中存在只重视科技知识学习,忽视思想品质修养的现象;在教师中,存在只顾教书,不注意育人的现象。

(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方式方法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一般来说,学校思想政治队伍中科班出身不多,而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使科研的精英集中在理工领域和非思想政治的人文研究领域,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陈旧,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理论素质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没有摆脱传统体制下思想工作中的“左的”、“权威”、“管教”等观念。2、工作方式方法老化,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习惯于学文件、读报纸、写心得、谈体会等说教灌输,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实效性,容易让师生产生排斥心理。3、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面对师生员工价值取向多元化、学生犯罪、违规低龄化、师生民主意识强烈等现实,不能提出最有效、最及时的方法去解决、引导,多向思维、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较少,遇到问题显得无所适从。

二、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的产生,既有客观形势变化的原因.也有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原因.新形势下,要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为学校思政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旨在维护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弥补制度缺陷、完善社会行为规范,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社会问题。比如,完善、落实《反垄断法》、《个人所得税法》;将分配政策倾向于效率调整为倾向于公平等,解决贫富收人悬殊问题;落实存款实名制和领导干部个人收人申报制、离任审计制等,以遏制腐败。政治上要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经济上,保持经济适度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缓解失业、待业带来的社会压力,进而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对全体公民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人们懂法、守法、用法,并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行事的氛围。一旦社会进人了良性循环,出现机遇均等、利益分配合理、竞争公平的和谐社会环境,那么,失衡的社会心理就能得到矫正,师生心态就会恢复正常,其行为就会受到主题建康的心理机制的有效控制,再行思想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清市场机制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1、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思想政治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导向、激励、启发、教育功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新的机遇。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集团的分化、生活地位的改变,社会矛盾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要解决这些矛盾,除了建立和完善社会运行机制外,还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引导师生员工对改革充满信心,以国家大计为重,提高自我调控能力,防止各种负面影响的扩大蔓延,维护学校和谐稳定。2、要认清发展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以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全面进步的过程。发展市场经济,人是根本。青年将成为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在于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它还通过作用于师生的思想、心理、意识,发挥调节、疏导、激励、引导补充作用。同志指出: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愈要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3、走出认识误区,在实践中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任务一起上,两付重担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两手都要硬”,“防止一手硬、一手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和管理当中去,做到教学、管理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纳人各系部、各部门中层干部业绩考核体系中去,纳人员工的工作任务中去,确保把工作落在实处。

(三)立足学校自身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强化与新形势相适应的观念。为适应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快自身改革。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变化的环境、对象、内容、要求、条件,确立五种观念:1、系统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复杂的结构和运动规律,需要从科学管理人手,制定目标、划分层次、把握环节、采取措施,这样才能避免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零碎性,才能充分提高工作效率。2、前瞻性。前瞻性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然要求,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预见性,即工作目标、内容、方法要走在师生思想发展的前面,并根据目前师生员工思想发展和事态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其说服、疏导、教育、激励的功能3、民主平等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政工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平等观、民主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充分尊敬师生的人格、师生的权利和师生的尊严,抛弃那种以权势、以资历、以学识压人的猫道作风.4、利益效益观念。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引人利益效益原则,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离不开利益和效益。利益要求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动员师生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也要善于保护师生自身的正当利益,把精神、道德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利益效益原则最好的落脚点.5、科学观念。树立科学意识是现代社会给人提出的要求之一。作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具有科学意识,表现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知识与方法上。比如,吸收和运用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知识经济、新经济等知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2篇:市场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法律观念;改革研究

一、法律保护与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一)市场经济概述及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市场规律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经济发展起着调节作用,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自由、平等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它既能起到利益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能有效的利用价值规律进行自我调节,但由于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且滞后性的特征,又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国家必须对市场经济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法律的调控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结合,能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制度的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传统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还有待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秩序面临着一定混乱的局面。这些混乱现象给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财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有序的市场行为关系到我国的根本利益,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

1.完善立法。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和民事立法,对促进经济社会规范化运转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根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关于经济发展的民法已达40多部,立法的目的主要是为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发展秩序以及调整市场化行为,为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法律保障。虽然我国已制定了较多的法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系统化的民法法律,这限制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发展。经济行政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制定的行政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法律也存在着可操作性差、不规范、不公开等方面的缺陷。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立法规范,转变政府行政机关的职能,制定真正适合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法律规范。

2.加强行政执法。行政机关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是主要的执法机构,市场交易秩序的完善能有效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以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行政,加强行政机关的执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机关严格加强执法,能促进良好的执法环境建设。

二、市场经济法律观念探析

(一)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条件———以权力为本的法律观念

权力是在相对自由的法律情况下运行的,以获得合法权益为可能的,权利的运行主要以利益为核心,以自由为本质,保障权利能为市场经济获得更大的利润,市场经济法律要首先确定以权利为根本的法律观念。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本质上是区别,市场经济并不是仅仅受到行政权利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受到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影响,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市场经济主体要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的享有自主运营的权力,减少对国家的依赖,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和竞争规律,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要求市场主体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权,确立以权利为本的观念,着力完善民事立法与经济立法体系建设,为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二)市场经济竞争法则要求———公平、公正的法律观念

市场经济竞争的基础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包括:竞争参与的全面化、竞争规则的公正性以及竞争过程的透明化、竞争结果的有效性。计划经济体制是对上级要求的绝对服从,对个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排斥,计划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其公平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是由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来决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消费活动也受到供求关系及价格的影响,市场经济中不公平、不公平的竞争导致市场经济不能平稳的发展。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与计划经济相比较而言,是对“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增加市场经济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分析经济建设中的不足,借鉴其他国家在经济建设中法律观念的建设,并将其中优秀、成功的经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中,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法律规范,保障市场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尤春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中的契约文明与法治政府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于彤.中国法制现代化与法律移植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

第3篇:市场经济研究范文

“信用”一词,在于光远主编的《经济大辞典》中是这样阐释的:“一般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等经济活动中。信用的汉语词义包含着信任、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多义。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信用更多的是采取货币借贷形式存在。信用这种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偿还性。它的运动过程是借债和还债的统一性,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也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它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关于“信贷”的定义为:“广义的信贷即信用,二者可以通用。狭义的信贷,专指银行信用,是银行信用业务诸如银行存款,银行贷款等业务活动的总称,包括存、取、贷、还等具体的信用业务活动,在更狭的意义上,信贷常指银行贷款,如工业信贷即工业贷款,商业信贷即商业贷款,农业信贷即农业贷款”,以及当今盛行的“个人信贷”即消费贷款。近年来以信用做保证贷款消费的循环卡,在国外非常普及。在法国持循环卡消费的已占销售额的30%,在美国和德国比例更是高达50%。仅以万事达卡为例,2000年全球持此卡交易总额高达8570亿美元,比上年激增21.5%。在我国前年交易额已达630亿美元。我国信用卡总量逾3亿张,可全国1400多万个商家中只有30万个能收卡,不到3%。调查表明,在各种抱怨声中,“信用卡没信用”不能不引起重视。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法规为各类企业的信用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二是坚持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快企业信用工程的建设。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提高信用”的原则,鼓励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组织在为企业提供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的作用。三是培育良好信用要抓好主要环节:其一,企业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其二,企业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其三,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管理,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强化内部矛盾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应收应付账款的严格管理,认真审查收货单位或销货单位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程度,避免和减少企业间相互拖欠。同时,要按规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其四,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树立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搞好产品从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努力改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其五,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缴纳税款。涉及外贸业务的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和海关管理及WTO的法律、法规。

三、做明礼诚信的企业家和经济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之一。对于企业家和广大经济师来说,努力培养自己成为明礼诚信的人尤其重要。人与人之间办事儿需要以诚相待,以信相交。要“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说,说话一定要算数,说到做到。为此,要特别注意几个起码的原则:

1.不要轻易许诺———巧诈不如拙诚。答应帮别人办事儿,首先看自己能不能办到,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就有那么一些人不自量力或者爱吹牛,对朋友请其帮助的事情一概承担下来,事情办成了当然好,如果办不好或只说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朋友就会埋怨你。作为企业家和经济师,你的信用能给予别人良好的印象。所以要常检查自己:你是否信守自己的诺言?你是否轻易地允以承诺?你是否值得他人委以重任?你是否总是忘掉别人委托之事?当别人向你打听事情时,你转达了多少次错误信息?你是否有意提供不实的材料?韩非子讲:“巧诈不如拙诚”。所以,在对待别人时,千万别轻易许诺;许了诺,便一定遵守,别人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认为你是一个讲信誉的人,从而会信赖、依靠于你,你在生活中和事业上便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要一诺重千金———言必行,行必果。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你应对的客人愈多,你的事业就做得愈好。所以,企业家和经济师必须重视你自己所的说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食言则是最不好的习惯。因此必须改正自己食言的缺点,成功地推销你自己。

第4篇:市场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市场监督管理优化策略主要问题改进方法

一、我国市场监督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1.基本概念。市场监督管理是经营管理的一般理论。它主要依靠管理学、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市场中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中的问题。从广义上说市场监督管理包括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内容,还涉及到市场管理方式方法的建设。现代市场监督管理更注重培育市场监督管理文化,优化市场监督力量的配置,体现市场监督管理活动的发展创新,构建独特的发展理念体系,注重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下提高市场主体生存竞争力,满足市场主体长远发展需要。2.重要作用。科学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下发展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运营机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配置,构建相对专业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队伍,有助于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通过一系列市场监督管理经验积累与理论方法的推广,有助于大力推动我国市场监督管理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监督管理活动还满足了市场资源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市场主体规范性经营,建立市场品牌,促进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有重要价值。

二、市场经济下市场监督管理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市场监督管理应当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提升市场管理创新能力,从完善市场内部管理制度出发,更好地适应当下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当前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发展和管理模式缺乏独特性,没能总结特色性的市场监督管理方式,因此影响了市场监督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例如,不少市场缺乏长远与当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目标,市场监督管理理念与市场发展的规模速度不适应,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没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没能对市场监督管理理念进行合理定位,市场监督管理无法按照既定的程序执行,现有的市场监督管理方式不利于有效地承载先进价值理念。没能在品牌维护中提高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不能体现市场监督管理的社会服务价值,没能针对顾客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因此不能体现出市场监督管理的实用价值,不利于树立品牌形象。2.缺乏有效管理体系。提高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应当从现代市场的特征出发,着力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化的市场监督管理方式达到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目标。但是,当前基层市场监督管理运转机制不完善,市场监督管理的分工不明确,因此提升市场监督管理的整体质量。首先,市场监督管理的权限界定不明确,没有形成完善的责任分工机制,不能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落实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任务。由于权责不明确削弱了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力度。其次,当前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市场监督管理信息未能有效传递,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未能应用到具体的市场监督管理实践活动当中。我国还不能形成动态性的市场监督管理监管机制,因此影响市场监督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有效性。第三,市场监督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照搬商业模式,市场监督管理经验总结不足,无法树立积极主动的市场监督管理意识,不利于提升市场监督管理整体效益,影响市场监督管理的工作质量。3.执法力度严重不足。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行政机关没能有效的规范市场监督管理行为,不能建立科学化的全面监督机制,往往市场主体经营违规问题没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因此造成了市场监督管理的漏洞。首先,缺乏对市场监督管理的必要监督机制,市场监督管理的处罚与监督不足,存在着事后监督的问题,一些不良市场行为未能及时被发现,没能采用统一处理的方式解决具体问题。其次,目前对市场监督管理违规处罚的流程相对复杂,处罚措施与教育引导配合不足,行政执法部门未能起到必要的宣传引导作用,这在很大程度削弱了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力度。第三,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4.缺乏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当前环境下我国市场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的规模与质量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存在着结构性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失衡的现象。现有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素质不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专业性与知识前沿性不足,现有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不掌握创新性开展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理念,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后。其次,初级市场监督管理人才数量相对较多,高级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数量较少,市场监督管理人才队伍的结构严重失衡,现有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素养不满足我国从事国际间竞争的需要。第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未能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不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科学性,不利于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体系,影响市场监督管理人才质量。

三、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发展的优化措施

1.更新市场监督管理理念。做好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方式达到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目标,不断更新市场监督管理理念。首先,应当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专业性和科学性,根据市场主体的特色与发展方向,以及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构建科学性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根据我国市场特色走出创新性的市场监督管理模式道路。真正构建符合市场建设需要的市场监督管理文化,达到提升市场监督管理强度,有效调动参与市场监督管理活动积极性,形成科学参与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的机制。其次,市场监督管理应当具有国际化理念,注重在更大的竞争背景下不断优化市场监督管理方式,强调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提高市场监督管理的实践性,通过国际市场推动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构建更为广阔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在国际化视野下进一步修正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第三,还要提升市场监督管理的服务意义,注重在经营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关注市场监督管理的社会效益,强调在市场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构建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达到促进市场有效发展的目标。2.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为了达到高效进行市场监督管理的目标,还要优化市场管理工作制度,构建科学化的工作管理体系,解决市场监督管理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向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应当完善市场监督管理内控,维护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权威性,进一步实现市场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达到提升市场监督管理深度与广度的目标。首先,提升市场监督管理的专业性,明确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注重形成有效的配合机制,找出合适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方法,将管理意识贯穿于市场监督管理始终,保证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还要明确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行业标准,明确市场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注重做到市场监督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市场化的方向进行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调整,以便于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需要,为市场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第三,还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监督管理小组,注重提高市场的管控水平,有效地解决市场中的纠纷,及时成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小组,切实提高市场监督管理的服务力,在提升市场监督管理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达到有效坚实基础的目标,更好地满足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市场监督管理整体质量。第四,做好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还要建立信息化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系统,注重及时准确的进行市场监督管理信息传递,基于市场内部管理的现实需要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市场监督管理面临的实际困难。3.完善市场监督管理队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当前特别需要有专业技能和丰富新型经济知识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应当根据现代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构建专业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队伍,依靠专业人员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方法,有效满足行政执法部门对市场监督人才现实需要。首先,应当优化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积极运用实践化、直观化的方式提升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素养,建立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养机制,不断丰富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实践经验。其次,基于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着力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优化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渠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人才专业能力。第三,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评价机制,注重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全面考察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综合水平的基础上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人才领导力,努力建立高效率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达到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目标。4.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市场监督管理应当向法制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只有优化市场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保证市场监督管理在国家规范要求下进行,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运转、审计与外部监督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市场监督管理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当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注重制定更为详细的执法准则,充分调研地方市场存在的不正当竞争与违法违规经营的问题,针对典型违法现象给予打击,采用有效措施规范经营行为。其次,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把法制精神贯穿于市场监督管理活动的始终。第三,还要提高对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的约束力,强化对违法市场监督管理主体进行处罚,提高对市场监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约束管制力度,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有效解决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四,形成一个针对目前市场的市场监督管理协调、组织、服务与控制机制,对市场监督管理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形成核心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结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应当从我国发展创新经济的理念出发,着力优化市场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实现我国市场监督管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管理的体系,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在信息化、规范化、过程化和信息化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下,有效提高市场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余少波.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发展策略探析[J].山西农经,2018(21)

[2]刘翔宇.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市场监督管理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市场,2018(32)

第5篇:市场经济研究范文

(1)从产业角度看。从2001—2010年,中国的GDP增长走势保持在9%以上,但是与GDP的逐年增长不同,第一产业占GDP增长贡献率的比重逐年下降。从而可以看出,相对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迅速发展的第二三产业,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经济增长远远落后。

(2)国民经济增长对农业经济增长推动的影响。以GDP同比为X,以第一产业GDP增长贡献率为Y,讨论GDP变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出:Y=7.4288-0.2472X。以上表示经济增长速率对农业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的作用,也就是当经济增长较快时,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活成本变高,农村里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增多,从而导致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农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下降。

(3)农业收入增长的问题。现代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售所获得的收入。一方面近几年来农副产品价格下降,一度出现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现象,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其次,近几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药化肥等价格普遍上涨。另一方面,自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国外农产品入关关税降低,国外低价农产品进入中国,冲击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使得我国农产品价格下降,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减少。

(4)农村市场体系。市场主体不健全(从单一散点单产式经营到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的产业链发展)现代市场主体的发展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的对策,致使农村消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的市场主体不健全。农村市场经营模式大多以单一的散户为主,由散户种植农作物再自行将农作物卖如市场或是有相关人员以一定的价格收购农作物。前者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整,运转不灵,流通秩序混乱,市场信号扭曲,流通组织薄弱等原因,会致使农民缺乏对价格变动及时的认知导致农产品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出售,从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利益损失。农村市场体系还没有从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蜕变为现代市场经济。后者由于没有完善的收购制度,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督,农产品的交易里农民也处于弱势的一方。

2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1)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人口为7.2亿,但是这种计算并不包括已经离开农村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群。而这部分人群在中国的数量约为1.7亿至1.8亿之间。因此在我国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左右。而有“欧洲厨房”之称的匈牙利这个原本传统的农业国,二战结束时,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3.8%,但到1990年时已减少到14.9%,而现在则不足5%。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人口超过80%,但目前韩国农村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5%,但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我们用60%的农业人口养活了我们13亿人民,但是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只用1.7%的农业人口满足英国了55%的粮食需求,显然过多人口滞留农村以及较低的生产效率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城市,这部分人大都处于青壮年,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这部分人的离开一方面缓解了农业劳动力过多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却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也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

(3)农村人口文化水平限制。在中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低是一个存在已久的事实。农业作业中技术水平低直接导致大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事实。大多受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愿意回到农村,这导致农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缓慢。缺乏创新思想以及创新能力的农村在城镇化大发展中,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由于农村发展的缓慢导致农村资金不足,农村基基础设施不完善,这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法

(1)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农村现在存在的现况是劳动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却相对匮乏。在这种资源禀赋下,传统小农经济又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所以要把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或是加大对村办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村办企业的规模,使之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同时通过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降低,农业劳动力大量的转移到非农业产业的目标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农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的过程,从而达到21世纪的全面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