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书籍印刷工艺精选(九篇)

书籍印刷工艺

第1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关键词〕最美的书;印刷;工艺;实践与创新

书籍是古老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科技工艺的进步,书籍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印刷工艺对于书籍的改变,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催生了书籍的更高层次的功能作用,最美的书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产品,多元化的内容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书籍。而这一切都与精湛的印刷工艺密不可分。

一、“最美的书”的发展概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时候,册页书籍开始普遍使用。随之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印刷工艺得到了正式发展。在科技的推动下,最美的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让科技迈向新的台阶,同时书籍印刷工艺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发展。在这个时期,书籍无论是印刷,还是其他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断地融入到实践当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直到1948年莱比锡一次“世界最美的书”书展活动正式推行,这才让这类书籍的印刷设计活动有了新的名词,——“最美的书”。从此全世界每年都会有40多个国家共同举办这类活动[1]。2009年,我国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评委团荣幸地选为“世界最美的书”。因此,我国的“最美的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又体现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在科技工艺下,其实是人们内心和世界的交融、碰撞、交流的产物。

二、“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

众所周知,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书籍的印刷工艺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铅印技术逐渐被胶印取代,对于书籍的文字内容技术的处理随之改变。这种印刷工艺的革新可谓令人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的理念这时候也彻底被更新。人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的创新理念[2]。虽然铅印成本比较低,更加便宜,大批量的印刷也比较容易,字体字迹更加清晰简洁,但是它的工艺技艺和工艺效率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胶印的出现就带来了一场势在必行的印刷工艺革新。胶印工艺效率高,速度快,操作更加灵活便捷,从视觉上来看,也更加具有现代美[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对这种理念的突破尝试,也更加愿意接受,无论在主观条件上面还是客观条件上面都促使了“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理念创新。同时,在引导读者接受这种理念的过程里,也是十分顺利,几乎没有受到障碍,可谓顺理成章。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理念比较明确清晰,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环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而传统印刷工艺的理念造成了上述两者的不和谐局面,人们耳濡目染,可是随着理念的不断创新,人们似乎找到了解决办法,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外,还能保持环保精神,这一点上面达到了最美的书和人们需求的一致共识[4]。现代印刷工艺与传统印刷工艺有很大不同,这些都体现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当中。最美的书的工艺形象也是五彩斑斓,主要体现在烫印工艺、纸面整饰、上光工艺等几方面。烫印包括烫金银、烫电化铝、印专金、印专银、烫漆片几类;上光工艺主要有重点上光、整体上光、覆膜、过光油、过哑胶、过光胶、过哑油几类[5];整饰成型主要有压纹、凹凸压印、打孔、模切几类。这几方面的工艺技术各有千秋,综合起来就对最美的书起到了很好的衬托,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可以起到实用的作用,还能够起到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总体来看,这是不同于以往书籍的[6]。本文就这几方面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突出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情况。

1、凸凹压印的实践与创新。这种工艺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工艺。最美的书通过这种工艺可以极大地增强美感,突出特点。这种工艺通过一种凹凸模具,将最美的书的表面产生压制效果,最终形成压印。压印过后的最美的书明显会有立体的手感,从视觉看彷佛浮雕,这是和以往不同的一种工艺。另外,这种工艺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油墨,直接在书籍表面通过设备就可以完成。效果十分明显。目前主要的类型有粗细深浅几种,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国的《文爱艺诗集》书籍就采用了这种工艺。因此还获得了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它的封面几种体现了凸凹压印工艺,给人一种大方高端、但不失朴素的气质。

2、金银墨工艺。这种工艺主要体现在书籍的某些局部,为了突出层次感,让书籍的整体更有呼应感。这种工艺之前也可以看到,主要是精装书采用这种工艺,但是现在许多平装的书籍更青睐于这种工艺,而且我们发现,似乎平装书更适合这种工艺的衬托。这种工艺可以让最美的书体现一种艺术气质。金银墨是一种特殊的色块,没有明显的彩色度,因此用在书籍的标题、扉言上面,可以和其他部位的彩色形成协调,丰富书籍的美感,形成一种大气、端庄的气质。目前它的应用有一些问题,在油墨的耐热性上面比较难以把控,因此就会对光泽、颜色的问题有一些小的干扰。通常实践中采用的办法就是先铺底色墨,然后印刷金银墨。这种工艺如下图所示。(黑色的书籍就是底色。)3、激光打孔工艺。这种工艺最初是服务与装订环节,与印刷环节无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工艺也开始对印刷环节起到了帮助,因此让最美的书具备了更多种优势。这种工艺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它解放了打孔的作用,让打孔不仅服务于后期的装订,也延伸到了前期的印刷当中。比如开片,开窗,开洞,这些都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既方便又快速,因此就实现了完全创意的可能。人们从这些孔洞里面产生许多联想,增加了最美的书的魅力。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在读者的心灵当中增加了质感。像许多艺术类的图书,都使用了这种工艺,更加突出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称为最美的书并不言过。

三、“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发展趋势

印刷工艺渗透进书籍,无疑对书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来看,最美的书正是契合了这种印刷工艺的创新,并且把实践融入了书籍的设计当中。最美的书不仅体现了书的内容,还体现了书的美感,更说明了一种创新实践的态度。最美的书发展的几十年当中,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最美的书成为了可能,从文字内容方面,到印刷排版设计装帧等环节,都渗透着这种理念。这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工业文明的进步,带来城市化的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化的书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精神层面需求的客观趋势[8]。那么,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和最美的书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最美的书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浓缩了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我们探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创新实践,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要从实践当中总结规律。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就是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纸质的书籍设计,到现代多元化书籍的出现,说明创新才是书籍的唯一出路。不仅是书籍,其他文化产品也是如此,这是本文带来的启示。创新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真正的创新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大量的实践,才能完成创新,才能让创新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而实践并不是漫无目的实践,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这就需要有创新点来支持实践过程。最美的书经历了不同的创新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印刷工艺的最新特征,这种创新有利于实践的完成,同时,实践也促进了下一次创新的发生可能。我们相信最美的书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

[2]赵正.砚耕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35.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6.

[4]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43.

[5]李淑琴,吴华堂.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8.

第2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关键词: 印刷工艺 平面设计 应用研究

平面设计是当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设计门类,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有好的印刷工艺与之相适应,才能制作出完整的设计作品。平面设计作品的最终呈现必须依靠印刷工艺实现。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印刷技术的成功改进总能带来设计风格的创新,平面设计的目标是最终完成优秀的作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只依靠书写或手绘创作作品已经不可能,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的实现都要依靠印刷工艺。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印刷工艺赋予了每一件设计作品生命,因此,平面设计师必须掌握印刷工艺这一门学问。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比较钟情于有纹理、有质感的物体,这或许就是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的一种本性,人们的这种需要恰好能从许多巧妙的印刷工艺中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我们绝不能脱离平面设计谈印刷工艺,更不能脱离印刷工艺谈平面设计。

一、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平面设计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面设计越来越充斥我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设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它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们能更加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然而这些都需要印刷工艺这个媒介作为呈现平面设计作品的桥梁。由此可见,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印刷工艺直接影响平面设计作品的呈现效果,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设计师做每一件设计都必须考虑艺术效果和印刷再现等多方面的因素。平面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必须依靠技术体现,设计中的各种形式、文字图案都必须借助印刷工艺这一媒介最终呈现。总之,平面设计和印刷工艺两者互相影响,在形式上互相独立,在技术上互相分离,但最终还是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因为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呈现好的作品。

二、印刷工艺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是当代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通常意义的平面设计包含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相应出版物。印刷工艺是实现传达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印刷工艺不仅能将平面设计视觉化,而且能呈现出设计作品的特殊艺术效果,体现平面设计丰富的视觉效果。下面主要从包装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两方面谈印刷工艺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1.印刷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设计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它指选用适合的材料,运用巧妙的工艺手段,为包装商品用的装饰、美化效果的设计手法,而印刷工艺则是将这一艺术现实呈现的必经桥梁。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商场的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被包装得十分精美,这都要归功于设计与印刷。

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必须经过印刷这一流程才能最终实现包装。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包装的时代,包装在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潮流,它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进步。由于印刷工艺不断向前,它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逐渐趋于多元化,如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烫金、烫银等,这些手法的运用都在现代包装设计产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包装的材质、形式、文字的立体感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印刷工艺的影子。印刷工艺随着包装设计的发展而发展,多种印刷方式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使得一些设计效果体现得栩栩如生。

2.印刷工艺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

书籍装帧是现代传递信息非常重要的媒介,现在书籍设计越来越多地体现印刷工艺的魅力。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载体,不能没有设计。书籍设计包括形态选择、封面设计、内文版式编排、插图绘制、印刷材料的选择和印刷工艺的应用。书籍装帧一方面依靠设计师独特的设计,另一方面依靠印刷材料的选择和印刷工艺的应用。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书籍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印刷工艺呈现,尤其突出体现在书籍封面上,封面是书籍的灵魂,不同题材的书籍会选用不同的印刷工艺达到统一。运用得最多的是书籍文字的处理,书籍封面标题会采用各种不同的印刷工艺,有的会做出一些立体感,有些会呈现出一些不用材质的感觉,这些都是为了达到与整个书籍风格的统一。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就会考虑到印刷的一些因素,而印刷的丰富工艺也会引导平面设计师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为平面设计师带来更多的灵感。

3.印刷工艺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字体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设计门类,文字作为平面设计中一种最基本的元素,却是传递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字体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呈现出特别多的风格种类,而且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丰富的设计艺术效果都要靠一些印刷工艺实现。特别一些字体设计需要达到各种肌理感觉,印刷工艺能很好地将平面视觉元素立体化,不仅赋予字体更新鲜的活力,而且让整个设计作品设计感更强,因此,印刷工艺在字体设计中起到推动作用。

三、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设计出来以后,就要通过印刷工艺大量重复生产。平面设计最大的制约条件就是印刷工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印刷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发现往往能给设计师带来一些灵感。对于设计师来说,仅靠一般的应用软件与设计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印刷时网点线数高低的变换产生的不同效果,对设计师来说就非常重要,能给设计师带来许多灵感。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只有采取个性化方案及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条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每一个平面设计师在前期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涉及对象的特性及作品制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如何让平面设计更完美地按照设计师自己的意念呈现出来。设计平面作品的同时,要考虑相应的印刷工艺与之相符,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比较符合设计师意图的作品,也是一件在视觉和应用上比较统一的作品。

由此可见,印刷工艺对于平面设计的重要性,仅仅注重创意的灵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使先进的印刷工艺更好地为平面设计作品服务,从而把意图转化为现实。现代印刷工艺的学习和掌握能帮助平面设计师尽量避免设计中不能克服的困难,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设计思路,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所用。由此看来,印刷工艺的作用不言而喻,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从、缺一不可,可以说是台前与幕后的关系。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就像一个人的躯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创作是灵魂,印刷是盛放灵魂的躯体。总之,印刷与设计二者互相依存。印刷离不开设计,没有印刷的设计毫无意义,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设计逐渐充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点点滴滴,平面设计作为视觉化的主角,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少美的点缀,这些不仅要归功于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还要得益于印刷工艺,因为任何一件平面设计作品都必须运用印刷工艺,两者共同搭配,不断融合,才让一件精美绝伦的设计作品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参考文献:

[1]仲星明,耿凌艳.印刷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第3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关键词:书籍装帧 设计原则 设计要素

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称书籍装帧,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装帧艺术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工艺、思想艺术、外观内容、色彩色调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

我国书籍出版有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我国古代书籍并没有“装帧”一词,而只是装订。清代藏书家孙从添在其《藏书纪要》中论述了装订艺术:“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应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即书籍装帧的原则是保护书籍完好,使阅读功能和审美要求辩证地统一起来,而绝不是单纯地装饰华丽。这一思想与原则对现代的书籍装帧仍然有现实意义。

我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商代后期,出现了青铜器铭文。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它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

石经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

纸张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各种拓印件都是一个重要的书籍类别。

从公元二世纪起,纸的使用才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最早的写本书沿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

印刷术发明前,书籍的装帧形制,一般只有上述几种。印刷术发明后,卷轴装、经折装仍在继续使用,但在使用材料、开本的大小、装潢工艺等方面,仍不断有新的发展。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新的书籍装帧形式不断出现,先后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书籍的出版进入了新的时期。出版者对书籍的装帧形制则越来越重视,从开本的选用、版芯的大小、字体和行格、装帧形式、封皮的用料等,都体现了完整的古代书籍装帧艺术。

印刷术发明于隋末唐初。从唐到五代,印刷还不普及。到宋代,出版印刷业才逐渐普及,政府印书、民间印书、学校印书、寺院印书都发展起来,印书的地域也更广阔。

蝴蝶装是印刷术发明后新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北宋初年,所印经、史著作,都用蝴蝶装,并很快在全国通行。从辽代开始,北京也使用蝴蝶装,其进程大体和中原一带相当。

蝴蝶装的应用,是书籍装帧形制的一大改革。是书籍从卷轴、经折向册页的转变,从而确定一直沿用至今的书籍基本装帧形制。

元代中期开始,书籍多用包背装。包背装较蝴蝶装有很多优点,一是阅读方便,二是书籍更为坚固耐用。它是书籍装帧形式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接近于今天书籍的装帧形式。

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印刷业最为辉煌的时代。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是历代集大成者。书籍的开本大小、开本比例形式多种多样,历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都有使用,而工艺则更考究。线装是明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书籍装帧形制,也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线装书的加工流程为:折页、配页、撞齐、订纸捻、配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线、包书角等。明代线装书的封皮,多数为纸面,选用较厚的纸,或几层纸滚贴而成。较为考究的书皮,则在厚纸上滚以布、绫、锦、绢等织物,包角是在书的订口上下两角裁切边处贴以细绢,以使其美观坚固。有的书还有书根,即在书的下切口靠订口处写上书名及卷次,以便阅读时查找。线装的订眼是为了穿线,随书的开本大小和设计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订线多用白丝线穿双道,书要压实,线要拉紧。

由于刻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为书籍的装帧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包括版面艺术、字体艺术、插图艺术和文字的多色印刷。

明以前的印书字体,多选用颜、欧、赵等名家书体。明初开始,书籍用字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匠体字,这就是现在书籍常用的宋体字。宋体字起源于宋,由还不成熟而未能推广。成化年间,国子监、经厂的版本中,开始使用宋体字,从而很快在全国推广,字体的风格也有粗体、中粗体和细体几种。这种印刷专用字体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古代书籍版面艺术的新发展。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艺术,有优良的传统。唐代的佛经印刷中,就配有卷首图,宋代有插图的书籍就更多了。到了明代,书籍的插图艺术达到很高水平,在民间刻印的戏曲、话本中,使用了较多的雕刻精美的插图;官方出版的科技书、医学书、方志书中,也使用了较多的插图,特别是宫廷使用的启蒙读物中,出现了短版彩色印刷的插图。

清代最通用的书籍装帧形式是线装,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包背装等,都有使用。从开本大小来看,清代则是多种多样,政府出版物的开本都较大,民间出版物多为中小开本,有一种称为夹带本的,是历代最小的开本,约相当于今天的128开,字很小,但印刷装订都很精致。

民国时期的现代书籍装饰艺术,是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传统线装书的装帧设计并不存在封面设计或者书籍装帧风格。书籍封面设计的出现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是西方出版印刷文化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随着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书籍封面逐渐出现了彩色的绘画及照片印刷,花边的运用逐渐多起来,这才使得书籍封面活泼起来。

二、现代书籍装帧的设计原则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宗旨是,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适合不同读者的年龄、职业、性别,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1.书籍内容决定设计风格

我国书籍装帧的审美形成了雅致的理念。我国早期的典籍是竖排版向右翻,构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横排列方式进入我国。传统书籍注重工艺性,也非常注重材料,古人崇尚书是清高、古朴、淡雅的审美品位。由于古时各种技术的原因,书籍的封面设计只追求高雅,无套色,无图形,封面体现的只是材质的美及书法的艺术魅力。传统的文化审美思想成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内涵。

准确地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与思想,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装帧设计作品能够使读者体味书籍内涵,领悟设计者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情感。装帧创意的前提是深刻理解书籍的内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艺术。书籍内容与装帧构成一个整体,只有二者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出图书的良好整体形象。富有外在美感的书籍装帧设计将使读者直接、深刻地了解图书的内容。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一定要有民族文化的内涵。当然,今天的设计要具有现代感,但不能盲目崇拜经济发达国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应该站在这块坚实的基石上吸取他人的长处,使中国今天的书籍设计语言逐渐走向成熟。

2.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书籍的整体美,书籍的品位来自于整体规划中每个局部严谨而不可忽视的组织形式。

书籍的外部设计有封套、护封、封面、书脊、环衬、封底等,内部设计包括空白页、资料页、扉页、前言、后语、目录页、版权页、书心等。书籍装帧设计必须统筹规划每一个环节,从设计思想、手段、文字、色彩和图形,形成统一的风格,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代表形象,它是读者关注的第一视觉形象,封面设计必须反映书籍的内容及整体的设计内涵。在设计中采用整体对比效果、富有创意的图形、个性化的板式构图,达到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书籍在书架上大多是书脊面对读者,书脊虽然是一小窄条,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环节,要和封面的设计统一协调起来。另外,封底、勒口、环衬等每一个局部,都会给读者连续性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领悟到每一个细小局部给整体设计带来的精彩,使得整体有更丰富的内涵。

3.材料与手段表现设计意图

在确定了书籍装帧的创意构思后,应该选择适应的材质与形式表现出来。书籍装帧设计根据不同的类别设计可选择相适应的材料,材料和设计手段和谐统一,给读者一种质朴高雅的审美。

三、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素

1.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反映书籍的内容。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根据书的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封面设计要做到简繁得当,层次分明,简而不空,在色彩、印刷、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有一种气氛、意境和格调,体现出图书的品位。

2.正文设计

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正文中插图的位置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3.扉页设计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扉页的质量越来越好,有的采用高质量的色纸。有的还有肌理,散发出清香,有的是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4.插图设计

当今社会的一个读图时代,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提升读者的艺术享受。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有绘画、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绘画具有艺术性,摄影插图逼真现实,电脑设计具有想象力,插图设计手段的选择根据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决定。

四、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要注意传统与现代风格,整体与局部统一,材料与手段协调。表现形式有抽象与具象的选择。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与设计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机遇,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书籍装帧的原则、手段与技术,满足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姚静萍.传统书籍艺术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启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陈景泓.当代书籍装帧艺术之我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4,11(2).

第4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关键词:宋代;印刷工艺;商业美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85-01

一、宋代印刷工艺的技术和文化价值

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发达,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对印刷工艺的技术革新,也包括了对印刷过程中的工作流程的规范和管理,从制版、版面的编排、印刷、再到书籍的装订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目前已知的宋代的书籍插图和雕印的版画中可以看出雕刻技艺的精良以及对制作工序的考究。说明了宋代的印刷工艺已经可以满足大幅量印刷的需要,雕版印刷工艺趋于成熟。

宋代在书籍的版面装饰上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从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单栏。南宋中叶开始流行黑口,多见于建本。版心中往往标出书名、卷次、页码及刻工姓名,有的还标出字数。官刻本卷末一般镌有校勘人衔名,坊刻本则多有书耳和牌记。

宋代在书籍版面中采用了称之为“边栏界”的形式,既是在书籍文本的四周加单边或双边,这样处理是有其特别意义的。第一,强调阅读的功能性。中国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是从右向左且竖列阅读,读者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边栏界起到了强化文本和引导阅读的作用,既是让读者保持在一定的视域内阅读,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第二,突出书籍的规范性。边栏界使得汉字文本的整体感十分强烈,仅仅通过线性的划分完成了书籍内页文字编排的连贯性,使得书籍编排更加系统。第三,强化了书籍的书卷气韵。边栏界线性的形式与中国汉字的形态和谐统一,体现了在方形中保持秩序,同时通过汉字字体的不同寻求变化和差异,似乎就像读君子的气节一样——和而不同。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宋代的印刷工艺突出显示了理性、典雅的特点。理性是综合了技术上的先进和思想上的严谨;而典雅是人文气质的流露,是一种时代面貌。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宋代的书籍设计展现出端庄大方、严谨古朴的风格,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强化了书籍的书卷气韵。

二、宋代商业美术设计的市场价值

宋代的商业美术设计,无论在设计的形式上还是产品自身的语义表达上都可见很浓的是商业性。这种商业性集中体现在宋代的商品标记和门面装潢上。宋代的商品标记出现在陶瓷、漆器、金银器上较多,通常在底部或刻或写有作者的姓名和地名,起到商品宣传之意。在宋代的装潢中,铺面幌子独具特色。幌子是一种广告形式,形式感十分强烈,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宋代还出现了商标广告。北宋时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广告铜版流传至今。该商标广告版内容包括了作坊名称,标志及广告文字。其标志图案为“白兔捧针”,广告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与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第5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一、设计的创新

进入21世纪,国际流行的各种开本进入市场,并代替传统开本在市场中占据了主流地位,越来越吸引读者。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纵开,横开等多种形式,也有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由于开本设计在书籍整体设计中的重要性众人皆知,所以近年来对其提高了重视程度。

封面设计是在确定书籍形态和开本之后紧跟其后的重要环节。书籍封面设计不是简单的二维空间的版面设计。由于书籍形态的日趋多元化,使封面、内文、封底的契合度都应当纳入到书籍设计考虑的范围之内。当把这几个元素作为整体综合考量之后,会因为空间感的增强而增加书籍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因此,设计者首先应在理解书籍内容、确定书籍形态之后,通过特有的艺术语言――封面、封底这种形式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以优美的造型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享受。

封面设计首要原则是保持书籍内容本身和设计者的个性。保持个性而不在众多设计语言西化的书籍设计中随波逐流是书籍设计难能可贵的一点。其次,封面所涉及的信息要有效的传达给读者,必须使封面内容醒目而简单。另外,书名设计在封面的设计当中应做到醒目且易识别。书名是书籍封面最重要的信息,它的位置应当在书籍封面的突出部位。同时,合适的色彩搭配、不同的字体、字号的选择以及护封的设计也是书籍封面精彩的关键因素。

版面设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文字为主的版面。以图片为主的版面和图文混排的版面。然而无论哪种版面的设计都是为了完善版面的阅读功能,都是为了突出内容和烘托主题。所以首先要求结构清晰,风格一致。其次。版面中的图片文字都是版面主题元素,各有各的位置,在设计中无论是主次、前后的关系,还是大小、轻重的排布,都是为了版面的可识别性,在设计上应该能使读者方便地、易选择地、有秩序地阅读。在此,版面中所有设计元素都应该和谐一致,使整体形式与内容形成统一的风格,书籍设计中和谐生动、风格凸现的版面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

二、材料与工艺的创新

书籍设计艺术不能离开设计材料与印刷工艺结合而形成的美感,书籍设计材料和工艺的革新,从各自的角度促进着书籍设计的提升,同时读者的需求也在鞭策着书籍材料与印刷工艺的进步。

书籍的材料是书籍得以传承和延续文化精神的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书籍的内容得以将精神实质物化到实实在在的书籍上,书籍整体设计的各个环节和印刷与印后工艺制作方可完整表现出来。所以,设计者在构思书籍设计时就应当全面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以及视觉、触觉的感受,根据书籍内容的精神实质对材料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最终在设计作品中做到和谐统一。在书籍设计发展的大趋势下,不断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是一个设计者应有的态度,当我们怀着一种审美态度和开拓精神对待各种材料,将其特性更好地在书籍设计中发扬光大的时候,就为更准确的解读书籍设计中的材料之美奠定了基础。

现代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对材料的选取也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书籍设计运用现代工业材料去雕饰制作已经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比如金属、木材、塑料、石材、织物以及PVC等特种材料已经在当今书籍设计中崭露头角。

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以东方思维为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优秀书籍设计也赢得了国际书籍设计业内的称赞。由于设计材料的更新与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书籍设计观念的改进与提升,中国的书籍设计材料开始讲究品位与品质,讲究材料特殊的文化内涵,材料日渐成为表达书籍设计创意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极大丰富从物质的角度改变着中国乃至世界书籍设计艺术的面貌。

第6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首先由日本的杉浦康平指出,以书籍设计替代装帧设计,他认为,从“书籍整体设计”的意义上讲,它更确切的表达了装帧的意思。我国当代设计师吴勇谈到:“书籍设计”是除此之外更一步深入浅出的表达某种潜意识的心灵感受,或展示某种阅读方式带来的揭示内涵的特殊形式;抑或采用不同纸质而形成的某种隐喻式的手感;或者书籍整体设计而形成的特定视觉秩序……诸如此类,都对书中某些不言而喻的内涵起到了一种外象描写的作用,人对形象的心灵感受是富于文字语言表达的,而设计正是弥补了这一点。好的设计创意能启示读者对书籍内涵去进一步认知,是书籍的附加值。因此,书籍设计是一种以一本书或数册成套的系列书为对象进行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处理的图书设计形式。书籍整体设计是关于图书整体结构的艺术性设计形式之一。它一般包括开本、封面、护封、书脊、版式、环衬、扉页、插图、封底、版权页、书函在内的开本设计、封面设计、版式设计以及装订设计形式,使用材料等内容。书籍设计,现在国外正在使用“bookdesign”一词,意思想强调书籍的形体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设计,是外在和内在,内容和文字的珠联璧合,是作家、编辑、设计者、印刷人员、纸张供给者、.书店销售人员共同注入情感的生命体.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利用一切设计要素文字、图案、色彩、纸张、工艺手段融于文学作品之中,试图构造流动的具有渗透力的新的书籍形态。

设计是一个整体的构筑,首先需要的是创意、想象力,把无变有,其中还包括对工艺的肌理、印刷、装订、纸张材料等等各方面表现力的控制。以前人们对书籍设计有很多误解,认为书籍设计就是设计封面、封底、书脊就行了,这仅是做“表面文章”。如果想设计好一本好书,首先肯定要了解该书的内容,当然不可能读完全本书甚至有时几十本的套书,但一定要看一份较为详尽的内容概述,然后去查阅收集相关的素材,再进行形式工艺的确定。如吴勇设计的《共产党宣言》书籍设计(图l)。这是一本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收藏版本,设计中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精装本,另一个是特精装本。特精装本采用金丝楠木与羊皮相搭配,表现一种历史感和赋予其收藏的外在价值。其封面的图形与函套外形分别由“E”和“M”构成(即恩格斯Engels的英文首写字母和马克思Marx的英文首写字母),它们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极具方向性的箭头。随着书与函套的拉动,这个箭头产生一种运动感,寓意《共产党宣言》是一本引导革命运动的具纲领性的学术专著,具有引导人民运动的力量感与号召力。里面的内文纸设计采用蒙肯纸也力图表现一种历史感。

书籍设计还强调书本身的个性。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形态,不同内容的书不同的处理,手段多样化。而同样的书通过个性设计者之手会产生不同风格和感染力的作品。强调书籍是一个生命体,是具有丰富表情的立体物,要从核心向外扩展延伸到书外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然后将与书的内容相关联的各种要素重新梳理、排列、组合、穿插、渗透、流动……不同体裁随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投入进去随之模仿其个性,强化它,极力表现它。若无每本书的个性表现,也就失去了书的生命力和设计意识。也正是这些有个性的信息刺激着我们的思维,推动着设计意识的更新。人体外形只是个躯壳,有了思想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书籍物性的外形和理性的神态相交融才是一种能够让读者为之动情的生命体。书籍设计就是要营造知识的生命体,其中.不乏感情投入,还要有严谨的科学性,遵循严格的规矩,强调理性的秩序,重视规格在设计中的黄金值。

有了限制才有自由,从有极到无极再到太极,做书每个步骤细节都不要放过,全书的整体构成,字体符号的选择,版面的排列组合,疏密空白的合理化,纸张素材的到位,色彩的度……均在设计者理性的操作之中。如《名家散文系列丛书》(图2)。旧时代散文系列丛书的体裁就决定了该书的设计风貌,手绘的标题字模仿旧时的木刻广告字体,传统的藏蓝色令其呈现了旧时的书卷气。封面小文字与小方孔的网格构成彰显了中国文字的特质,即方块字给我们带来的东方特韵的设计视觉语言。透穿的小方孔仿佛作家们那极具中国旧时特色的能看透世界的百格寒窗;只取作家们眼部的人像裁剪方式,凸显了作家们抨击时弊,发觉新生的锐利眼光.其(图2)中的第一幅:内文的大行距及流动的小方块表现了散文特有的意识流,页码采用中文数字更具备时代与地域特征。没有个性的书籍设计不是好设计,成功的设计作品总是凝聚着设计师充满个性的创造力,体现在作品上对现代艺术美的追求,不仅反映着时代风尚,.更体现着设计师为个体的意念、情感和对形式的特殊理解。各国的书籍艺术风格因各自的民族传统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而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美国明快、强烈、广告味较重:德国精致、严谨、合理、又不失活泼;法国活泼、华丽;英国简洁、庄重醒目。尤其是日本的书籍很有特点:新颖、活泼、精致、含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现代感。这与日本在当代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探索创新的设计家分不开。日本著名设计家械田繁雄的设计采用简洁的意象图形、单纯的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杉浦康平的设计古雅、活泼、很有民族风格。这就形成了与西方图书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

我国的书籍设计如果只是摹仿,抄袭和搬用国外的设计,其设计只能是平庸的,不可能打动人,在艺术表现风格上,我们应向传统学习,向民间艺术学习,以“中”为本,推陈出新。一代大师潘天寿先生提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样的命题,也正是由于其意蕴丰厚,更具灵动的渗透力,在所呈现的状态与收容的思维中,游刃有余又相互关联,有其传承性.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流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书籍设计可以借助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发挥应有的作用,即可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又可以实现书籍设计民族风格与现代特色.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书籍设计,在世界范围才会拥有显赫的地位与价值。如(月3)吕敬人先生的《中国锣鼓》书籍设计。

全书所体现的是一股浓浓的中国锣鼓的文化氛围,‘它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在诱人的氛围包裹中,细细品读之,犹如品一杯香茗,令人神清气爽;亦如现观一场激烈的鼓阵,叫人荡气回肠。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已渗透到各种艺术领域,就以现在书籍设计而言,它包括心理学、美学、工效学、材料学、印刷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材料与印刷,本身就是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现代设计中,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书籍设计形式存在着印刷科学和设计技巧的共同体现,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是印刷精良与设计构想的实现,现实中高档的印刷而导致低劣的书籍效果,低劣的设计滥用金银、塑膜、精装材料而导致粗俗不堪的事例不少见,利用廉价的材料和印刷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低材巧用是很重要的。不懂印刷、不会利用材料的人,就不懂设计。印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设计的艺术效果。现代书籍更需要精美的印刷、高质量的装订。没有好的印刷和装订,设计再好也不可能完美。在书籍设计中,精确到位的运用印刷科学,往往是限制中的一种创造,而大胆求新的设想常常提示着印刷技能水平的进步。

第7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关键词:适度设计;书籍设计;绿色设计

一、引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资源保护的政策和资源节约优先的战略”是当代我国乃至世界最紧迫的一个课题,而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的消耗剧增等这一系列刻不容缓的问题时,出版行业与书籍设计方面,却忽视了“适度”这一概念。刻意跟风出版、过度包装、过度设计书籍造成不必要的阅读障碍等等,都违背了设计书籍的初衷。因此还原书籍最原始的阅读功能,使书籍设计走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道路刻不容缓。

二、“适度设计”的释义

(一)定义阐述

从字面理解是一种程度适当的设计,它需要设计师了解其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经济水平等等的基础上,认真、全面、客观深入地去分析的设计中所需要构成的因素,并从功能、材料、色彩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功能得当、使用材料适宜、费用成本合理、对保护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等。适度设计是一种理性的设计观,在实际的实践中,会根据不同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性质作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

(二)适度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适度设计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自然给人类的发展了提供了天然资源,但人类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忽视自然发展规律。不断的滥砍滥伐,加速工业发展的脚步。造成大量的大气污染、河水污染、海洋污染等各种严重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土地的沙化及盐碱化。这些从本质上讲都是因为人类忽视自然自然规律,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关于书籍设计中有关适度设计的问题

(一)以平装书为例

所谓平装书就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大众化的书籍形式,借用罗兰·巴尔特的一句话来讲,平装书“不是一个客体,一个概念或者一种观念。”平装书是用机械印刷而成的,以前较多使用钉印,目前普遍使用胶印。而工艺和纸张的选用都是一般工艺和一般纸张。平装书更适合于机械化大生产,具有实用、普及性高。在纸张选取上,单色印刷普遍选择双胶纸和书写纸。但印刷行业为了追求纸张的白度,过度的增加荧光剂,导致人体吸入过多的增白剂。荧光剂相比一般化学成分较难被分解,它会在人体内蓄积,产生有害物质,从而消弱人体免疫力。在装订方式上,平装书普遍采用胶装的方式。胶装一般分为有线胶装和无线胶装,这两种方式都不可避免使用胶黏剂。胶黏剂中含有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其中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如过量使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以精装书为例

精装书又称“洋装书”,其装订方式来源于欧洲中世纪。精装书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硬面精装书、软面精装书以及活页精装书。硬面精装书指将封面及封底选用硬书壳,以布料、皮料或者特种纸张为材料,另外书芯分为圆脊、方脊和圆角等;软面精装指在封面的制作工艺上区别于一般精装书的制作工艺,而是制作成软包的封面,其书芯与一般精装书工艺相同;活页精装书是指书芯一般使用单线圈、双线圈或者铁圈等,封面则使用一般精装书工艺。精装书具有美观、耐用和易保存的特点。精装书在纸张的选取上除了平装书所使用的胶版纸和铜版纸以外,越来越多的使用特种纸。传统的纸张是以木浆或者草桨为原料,特种纸在传统纸张的基础上一部分利用化学原料加工而成,另一部分是添加其他特种植物纤维、合成纤维、金属纤维等,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量严重。近年来国内精装书所使用的印刷油墨大多都是传统油墨,传统油墨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并且在其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由于油墨生产主要是颜料生产和连结料生产,以及其颜料的混合轧制,因此,油墨废水主要源于颜料车间、连结料车间生产废水和轧墨车间生产废水。这些废水具有混合物较多、高含盐量、难降解的特点,如果只是靠简单的污水处理,那么对环境的破坏不堪设想。

四、关于书籍设计中适度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适当选择工艺

书籍设计中对于覆膜工艺、上光、压光、烫金烫银、模切、“UV”工艺等印刷工艺的大量使用,导致资源的不断浪费,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循环难以再利用。从而导致出版物的成本增加,图书价位增高,从读者角度来说“实用、经济”难以实现。适当的选择印刷工艺,通过适度的设计理念,以“实用、经济”为设计目标,在其基础之上做到美观大方。让读者品读时感到轻松自如以及心理上的愉悦之感。

(二)倡导绿色设计

使书籍设计从“绿色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阶段就将遇到的各种破坏环境因素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纳入书籍设计之中,将保护环境作为书籍设计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做到书籍设计的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到最小。

(三)减少过度包装

合理利用装帧材料,减少封面设计的过度包装。尽量避免或使用塑料、皮革、金属等非环保的装帧材料。将可回收再利用作为书籍设计的前提,强调自然质朴、简洁利落的设计理念,还原书籍最原始的阅读功能,一切的装帧材料设计力求从书籍内容与设计形式的完美结合。让书籍设计与资源消耗达到平衡。

五、关于书籍设计中适度设计的再思考

书籍作为人类古老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工具,具有其重要的中介功能。如果设想今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书籍这样的工具,那么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是无法想象的。许多现代书籍设计师常常喜欢将书籍装帧设计比喻成建筑的设计,如果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大厦,是承载信息的空间,那么设计的文字、字体和版面就是这个建筑的基本框架和轮廓。要想使这个建筑成为优秀的作品,书籍设计者必须全方位的考虑其整体性、功能性、实用性、经济性,强调生态之美,无论是强调内容决定形式,还是认定形式决定内容,都应将其利用最合适的材料、最实用的工艺去呈现书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慎重考虑与选择书籍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纸张的使用、版面的形式、封面的材料、整体的工艺等;强调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提倡适度设计,还原书籍最原始的阅读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设计,不因“为设计而设计”。从此刻做起,加强生态坏境保护的理念,减少生产污染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红燕.适度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3).

[2]李云飞.度家·度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01.

[3][法]罗兰·巴尔特.今日神话//[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M].吴琼,杜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2.

[4]柴静.苍穹之下[Z].2015.

[5]王少君,崔励,焦利勇,张秀芳.印刷油墨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赵健.范式革命: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7]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第8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的书籍装帧艺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近百年来却落后于世界一些先进国家。除了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外,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书籍设计概念的转变。把传统的“仅仅为图书做一个外包装”的概念转到强调编辑、编排理性化,视之为一种立体的、整体的造型艺术上来,我国的图书装帧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装帧艺术同样也面临着新时代各种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当今的书店里,装帖精致的图书琳琅满目,但是,冷眼相观,大多数还是脱离不了仅仅为图书进行外包装的俗套。

书籍是思想、文化的载体,一本好书,应该体现出内容和形式、功能和艺术的和谐对比之美。今后的图书装帧将走向何处?作为一个图书装帧工作者,我感到应该在中国书籍艺术悠久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和领悟外国现代装帧的精髓,改变装帧只是为图书进行外包装的观念,树立从外在到内在的整体设计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装帧整体落后的局面。

一、汲取我国传统装帧艺术丰厚的营养

装帧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界所赞叹。日本、韩国、印度、缅甸、新加坡诸国都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西方人也同样从东方艺术中汲取精华,融会到西方艺术之中。

早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到了唐代,雕版印刷已被广泛应用,它和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相结合,使古代众多文献得以大量刊印,为我国的文化积累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明代,书籍的木版插图艺术空前繁荣,达到了顶峰。可以说,从东汉的造纸到唐宋的雕版、活字印刷再到明清的木版插图,就是一部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史,形成了线装、竖排的基本模式。现在看来,这种基本模式是在当时印刷材料和印刷技术的限制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美观和实用的双重功能。

随着近代印刷术传人我国,到光绪末年,石印、铅印技术已很流行,书籍装帧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古籍形式,但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书籍出版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然而它初期的出版物仍没有脱离线装的古书形式,只是在书衣上舍去书名签条,改排铅字,或用书法题写书名而已。到20世纪初,有些书的封面才开始装饰花边和框线,封面纸变换了不同的颜色,并有人尝试绘制彩色图画装饰封面。20世纪30年代,鲁迅把日本的书籍装帧和欧洲的书籍插图介绍到我国。以上种种,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建立准备了条件。但是,总的说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并没有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而形成新局面。

当时的出版行业内部,把几乎是相互割裂的工作程序和各自独立的分工方式看做是天经地义的规则:编着者提供内容,编辑加工文稿,设计者担当包装,印刷厂负责印制,一本书就这样完成了。是的,我们应记住用针笔在铜版纸上画墨稿,用一把尺子、一个圆规去寻找结构,甚至用尺子和钢笔小心翼翼地手写美术字的辛苦,它至少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但我们的思维在相当局限的范围内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方面是僵化刻板的劳动分工体制,一方面是传统工艺的缓慢速度,使设计者很难涉及纸和印刷质量的要求,所以也就无法孕育出理想的、美观实用的、趣味无穷的文化生命体。这就使我们过去的装帧艺术作品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二、电脑特技的广泛普及和盲目运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这是一个炽热的电脑普及的时代,装帧艺术家们放下手中枯燥的墨稿制作,将创作手段早已放到鼠标和键盘上了。带着一种兴奋,一种狂喜,电脑的出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它的准确、快速是手工制作难以达到的。

面对高科技工具,一些人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人们迫不及待地运用电脑,依赖它的特技.依赖它的快速。然而,不少图书的封面,脱离书的内容,成为风马牛不相及的图案拼凑,成为不负责任的电脑特技展示,走向了一个极端。我们在书店和观看装帧展览时,到处都能感受到散发着电脑特技效果的时代气息,神秘、机械、冰冷的电脑特技占领了图书市场,占领了商品市场,甚至占领了大街小巷的广告市场。一部分装帧设计工作者没有真正掌握好现代设计语言,一些出版社的决策者艺术品味低下,导致一部分书籍封面图形盲目堆砌、颜色鲜丽刺目、文字杂乱无章,成为了视觉垃圾。其实这些人在迎合市场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研究市场,他们不了解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在不断变化,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将来,随着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各种资讯的发展将导致人们视域更为开阔。这些有文化的新一代成为消费群主体时,一味盲目、屈服于市场的书籍装帧设计并不会受欢迎。

设计的效率提高了,但人们开始感到一种无奈,开始进入了冷静思考阶段。因为电脑毕竟是工具,而人脑才是产生艺术的主体。设计者只有不断注重个人自身的艺术修养,对装帧艺术有着一个全方位的理解,电脑才能使我们的设计如虎添翼。

20世纪90年代的封面设计处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电脑特技大爆炸时期,这是装帧艺术的畸形发展,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这一时期的图书装帧,还是绘画式的封面,一成不变的正文,仍然停留在图书外包装的层面上。我们广大的书籍设计者也都在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我们和国外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三、从图书的外包装走向图书的立体设计

在经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脑特技大爆炸之后,书籍装帧者深切感受到时代的逼迫,不得不更新传统观念,开始对书籍装帧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思考。称它为立体全方位,是因为从表面上看,我们设计的内容至少有三个不同平面的组合(封面、封底、书脊),从内容上看,内文的插图、纸张、版式的结构等均属装帧艺术的范围,装帧艺术不仅是设计、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创作,也是艺术设计和物质材料相结合的产物。只注重某些方面的艺术形式代表不了装帧艺术的全部,如果没有相宜的字体和版式、扉页和封面、材料和工艺的配合,就不是一件完整而有魅力的装帧艺术作品。

早在I9世纪,英国装帧设计家威廉姆·莫里斯就极力提倡书籍之美要体现出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设计原则;20世纪初,意大利出现了追求机械动力主义和速度感的未来派书籍设计风格;俄罗斯兴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并成为现代书籍设计艺术起点的构成主义;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美的设计家们强调书籍设计语言关注现实生活,强化内容要素,书籍设计不能仅仅是信息内容的载体,而应该视为一种造型艺术。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出版社的体制改革一步步深化,不同模式的设计工作室不断出现。以上种种设计思想,也逐渐被我国的书籍设计者们所接受。具体地讲,封面和护封是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有着保护和宣传书籍的作用;而插图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造型艺术,是为了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版面的设计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字体、纸张、印刷和装订的相互配合、合理运用才能完成一件完整的装帧艺术作品。

第9篇: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关键词:新兴媒介 书籍设计 交互空间

一、概述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流通量十分庞大,电子书的出现无疑对纸质书籍有所影响。虽然现在电子书很方便阅读,观看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还是有大多数人不厌其烦的去选择厚重的、带有油墨味道的印刷书籍。电子图书作为文化传递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很多领域看似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媒介,电子类图书市场由于更新很快、成本较低,所以在一定时期下大众的目光快速的会被吸引过去,并且发展的势头迅猛。但是和传统的图书市场还是不能比拟的。电子图书不受环境、时间、空间的影响,随着手机内存、功能、普及率的上升,手机的阅读在整个电子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多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也接受了用手机开始阅读文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从因特网上来搜集所要使用的信息,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有问题找百度”,也说明了电子阅读方式已经潜移默化的走进了我们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少了很多的时间去阅读,但是知识的补给又是必然的,所要信息产业的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需。

二、新兴媒介

2.1 新兴媒介

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中介体,以非常丰富的形式展示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对于媒介我们并不陌生,也正是因为有了媒介帮助了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在信息化的时代,在数字网络技术的平台下,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新兴的媒介,手机的逐渐普及、电子相册、车载电视的介入,这些并不是全新的产物,而是原有媒介功能的一个延展,以一个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它自身的一些特性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感受而已。就像电话,其实电话进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固定电话到现在的移动手机,从最基本的通话,到现在手机可以上网、拍照、玩游戏、看视频、看电子书以及装一些辅助软件,拓展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还有现在的一些掌上电脑,也是把电脑的其中一个特性进行提取放大,使其以为是诞生了一个新媒介,其实则是现有功能的延展或者说是新技术与功能的新组合。

2.2 新兴媒介的特性

利用数字化信息作为传递的媒介。图形、声音、视频这些都属于数字化信息,并且不受时间、内容的限制,就像E-MAIL的发送接收都是即时的。用屏幕去显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屏幕去显现出来,只要是能够传递的内容都可以多方位的传达,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就像现在除了2D、3D还有4D的电影)对视角的进行阅读、接受信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让人们更有参与性。

2.3书籍多元化的今天

书是传播知识的传统媒介,是信息存储的载体,是一种显性的信息传播内容。自古以来,书籍的形成和发展,都和其他设计一样,不断受到新的媒介、新的工艺技术的挑战,从而发生着变化1。书籍设计每次呈现出新面貌的背后都和新工艺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关联,造纸术、印刷术、油墨、装订、排版等等。那么,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书籍和电子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利用各种形式的载体提供一个给人们能够多方位感受的空间。电子书籍容纳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书籍、杂志、报刊,扩及的领域也是从文学到艺术等方面,并且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有了一定的规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传播方式也将被打破,人们接受信息的传递方式也会随着改变,许多人尤其是每天对着电脑上班的年轻人更习惯于在网络上进行阅读,不仅仅是翻阅书籍,有时候也是对视觉需求的一种新的突破,图像、文字、声音的相互作用。现在有一些饭店,点餐也不再是以往的纸质菜谱,而是采用了新技术的掌上电脑来进行点餐,让客人直观的看到菜品的图片,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新媒体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在技术上面还并不是完全成熟。不过在世界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今天,电子类书籍替代传统的纸质书籍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

三、新时期的书籍设计

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书籍的设计从创作思维、手段以及材料和印刷工艺都要体现出艺术与技术的一体化。这是在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也应该去遵循的设计理念。

造纸术的出现,也是人类文明的大跨步,纸张是一种沟通的载体,不同的纸张所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纸的品质和印刷工艺本身就是精益求精设计的一个成分,但是现在有些出版商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一些盗版书籍,不考虑纸的质量,也不追求销售业绩,擅自改变设计者的意图,印刷出来的书籍毫无品质,打乱整个出版市场。现在设计师在设计书籍的时候除了利用不同的材料给人带来所要表达的感受外,更注重阅读体验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的设计。

四、结论

传统书籍与电子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传播媒介的差别。传统类书籍,一经定版、印刷,整个版式已经被定型,阅读者完全是被动的,只能通过设计师设计好的内容一步步完成阅读。电子书籍就不同了,让读者从被动变为主动,加大了阅读的参与性,通过版面的导向等,自己选取信息。那么在这里有人就要问了,是不是这就意味着纸质书籍的逐渐被替代呢?答案也不能这么绝对。不管是由于人们阅读的习惯也好,还是个人对厚重的、带有油墨印刷味道的喜好,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电子屏幕显示的舒适度与传统书籍无法比量。观看电子类书籍主要是通过透视成箱在我们眼球里,这种折射光对视力影响很大,所以未来的书籍完全的电子化,关键环节就是现象的设备。加上木材的日渐减少,电子书籍相对于更环保,内容更新更快,成本也相对低一些。在目前来说,新兴的电子书籍并没有替代纸质书籍,书籍设计仍是一个独立的形式,只是存在方式有所变化。各有各的优缺点,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书籍设计的进步,虽然很多方面都是刚刚起步阶段,都还在做或多或少的尝试,这是需要时间去经历和验证的。

注释:

[1]文闻.《现代书籍设计及未来趋向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敬人等,编著. 在书籍设计时空中畅游[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3

[2]毛德宝,主编.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