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代书籍的插图发展

古代书籍的插图发展

图书,在古代就是图籍与书籍的合称。中国书籍有图的历史悠久,有不少古籍书中提到,左图右书,左图右史之,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在《周易•系辞上》中也指出:“河出图,洛出书。”这说明图和文字是同时出现在我国早期书籍载体中的,在我国书籍发展的历史中,也同样构筑了插图的发展史。

插图的起源

在大约公元前26世纪,我国境内南北各地,都出现了绘有单色或彩色图案的制作技术,有的是刻画的,也有通过拍印技术印上去的,陶器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上面的图形,就是插图的萌芽。在商朝后期,就出现了记载占卜吉凶事件的物质载体———也就是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它的材料不是纸,而是把文字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又称为“甲骨文”,有的刻有狮、虎等动物形象,其外形拙朴,轮廓线条轻重有致,粗细、转折圆润自然、含蓄有力,同时也带有文字,是我国书籍插图的萌芽,也是最早的关于图与文字同时出现的物质材料。

插图的发展

插图根据其不同的制作方式,又可以分为手写本时代和刻印本时代。秦汉时期为手写本时代,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把中国插图推向雕版印刷时期。

1秦代

由于社会的发展,“书籍”的形态也开始出现变化,如在殷商时期,开始出现在青铜器上书写刻画的书籍,其中也有部分文字象形图形的出现;到后来,图书一般以石鼓、竹简、木牍、帛等材料为书写载体。但从插图特征来讲,真正具有插图意义的书籍应从帛书开始,帛书从竹简、木牍发展而来,好似一种质地细密的绢,在秦汉时期广泛应用,又称为“卷子”或“手卷”。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帛画,上绘彩色动物图象及类似金文的说明文字,是我国帛书插图中最早的作品。

2汉代

汉代在书籍插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汉明了造纸术,这有利于书籍载体及形式的发展,也因此出现大量插图本的书籍,如:《隋书•经籍传》著录有《三礼图》、《尔雅图》等不同的图卷。二是石刻画像石的大量出现,也成为插图的最早形式,画像石内容丰富,构图完整,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制作手法多样,或阴或阳,气势宏伟,具有汉代气象。但另一方面来看,汉代画像石在某种程度上看,是插图的最早形式,但与真正插图意义上仍有一定的距离,汉代插图在一定程度上前进了一步,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其载体和制作技术。

3版刻插图的出现———唐代

中国雕版印刷术在唐代的四川产生并兴起,其广泛地运用于书籍印刷。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首先应用于佛教经籍插图的印制,尤其是那些说法的“变相图”,始终贯穿唐代书籍中,形态生动逼真,多以线描为主、随文单页的一种形式,多为单色,写实性强。插图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并不只局限于对文字性解释性说明,在书籍的扉页开始装饰性绘画,其情态庄严,人物表情刻画到位。唐代对插图版式开始有讲究,已为后世书籍插图的版式打下基础,一般有:①多面连页式,如“唐咸通九年刊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页画,卷端绘有《祗树给孤独园》图,全图纹饰华丽,采用主体构图法则,线条运用柔中见刚,此图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刊印日期题记的版刻插图和佛教版画作品,这种类型的插图形式成为佛教经卷的插图常用类型;②上图下文式;③版心插入式,将图片放在版面中心。现存最古老的版刻插图艺术作品有1953年在成都出土的《陀罗尼经咒》,其版面四周印有小的佛像。

4五代、宋、元插图

唐以后的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由此而导致插图的衰落,但还是取得一定的进步。五代现存的插图,题材仍是以佛教为主,这主要是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数量也比较少,其中最有成就的应是《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其为现存最早的一幅版刻插图观音像,上图下文,刻画精美。宋代相对稳定,重视文治,印刷技术全面发展,插图艺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插图仍以佛教内容为主,其他类型的书籍也开始出现插图,官刻书籍进入高峰,被封建社会奉为经典著作的经、史、子、集四大类书里也有插图,也出现以图说明内容的本草书、考古图录书。开始出现彩色本,版刻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并不局限在雕版印刷,开始出现木刻设色和丝网套印,书籍插图的表现能力增强。宋太宗时期《御制秘藏诠》插图四幅,是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插图。这一时期出现大幅面插图组画(即连环画),书籍排版一般是上图下文。南宋临安是当时的出版中心,内容仍局限在宗教题材,如《佛圆禅师文殊指南图赞》,其绘制精工,为古本连环画的雏形,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以图为主的画谱类书籍。与宋对峙的辽、金、西夏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权,在插图艺术上,同样取得很大的发展。如辽国都城燕京就是北方佛教版刻插图艺术的一个重要创作地点。1974年,在山西应县发现大批辽代佛经,其中所附插图十余幅,版面严整有力,深沉浑厚,背景简洁明快,人物个性鲜明。与其同时发现的木刻设色本和丝露套印本两种色彩本,比欧洲《圣经》彩色插图,在时间上要早四五百年。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民族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也刻印了不少书籍,是我国书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雕版印刷技术继续发展,宗教书籍扉页画严整工美,还出现了其它类型书籍的插图,如戏曲插图、平话本插图等,插图内容开始出现变化。插图在书中的版式有上图下文式、单面方式或双面连式三种形式,出现这种形势主要是由于印刷技术要求使图版形式相对规格化。元朝的福建,是当时南方刻书的中心之一,出现图文互注的刻本,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医药和日用等其他行业方面,如农业方面的《农书》和手工业方面的《天工开物》,插图与文字结为一体。而到元治年间,插图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出现连环画插图体裁。

5插图的鼎盛时期———明代

明代进入中国书籍出版全面发展的时期,插图艺术也进入黄金时期,已经出现“无书不图”的局面,在唐宋前朝的基础上百花齐放,并出现插图艺术流派,各具特色,更加专业化,如建安、金陵、新安等,相互交流,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插图形式多样,插图版面排版出现双面连式、多面连式、月光式等,创作者也根据形式来安排版面,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插图表现手法由稚拙无华到精丽繁缛。一般说来,早期建安、金陵插图粗犷质朴;徽派插画求细,工整求精,是明代插图的主流。明代后期,有大批文人学士加入,插图不仅仅是图书的装帧、文字的图解,而且也是文人案头的清玩,已超出插图一般意义上的作用,艺术性、人文性加强,使其在质与量上有巨大的飞跃,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色是出现彩色插图,由彩色套版印制而成的,使画面更具层次感、立体感,色彩艳丽,浓淡得宜,其中胡正言刻《十竹斋画谱》为上乘作品。

6清代书籍插图

清朝采取极端专制的文化政策,禁书烧书,书籍受到很大的破坏,插图也因此而逐渐衰落下来。但清初也有一些精品插图,如旌德鲍承勋所刻《秦月楼》戏曲插图,精丽典雅。清代衰落的插图作品往往最受民众欢迎,这些作品一般精美可观,灵动飘逸,意趣天成。书籍的历史肖像人物插图,在我国书籍历史上是个薄弱环节,清代稍有起色。乾隆期间的《三不朽图画赞》、《凌烟阁功臣图》等对历史人物的刊行开拓了前景。清朝的山水插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受清朝统治者追求繁荣富贵而出现富丽的风格。清代末期,西方石印术传入中国,中国传统印刷技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插图也逐渐出现与西方融合的局面。

纵观我国古籍插图的发展,可以看出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色彩上的黑白到彩色、从制作手法单一到多种版刻手法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插图在书籍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作者:阚广滨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