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高三期中总结精选(九篇)

高三期中总结

第1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一、考核的原则、方法和范围

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原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自我考核、组织考核和群众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的范围是指本省2006-2010年通过公开招募派遣到基层服务单位服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日常工作表现、服务业绩。“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素质情况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能”主要考核业务水平、业务技术提高情况;“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精神;“绩”主要考核履行“三支一扶”岗位职责情况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平时考核重点考核“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情况及在岗(业绩)情况,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单位检查工作、考勤等方式进行,由服务单位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年度考核定期进行,每年10月份开始,年末前完成。服务期满考核以年度考核为基础。服务期满考核于服务期满前一个月内进行,对被考核人整个服务期间的总体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二)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

(三)工作责任心强,勤奋敬业,工作作风好;

(四)工作实绩突出。

确定为合格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二)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

(三)工作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

(四)能够完成本职工作。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低;

(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三)工作责任心或工作作风较差;

(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

(五)经常无故脱岗、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以及其他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

考核要严格坚持标准,符合实际。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县(市、区)参加“三支一扶”年度考核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以内。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等次人员,考虑区域分布、服务岗位分布等因素,在年度考核优秀人员中合理确定。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市参加“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以内。

三、考核程序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进行。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年度考核工作;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核工作由设区市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配合进行。其中对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高校毕业生考核工作由县(市、区)团委会同乡镇党委进行,有关考核材料汇总报送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

年度(服务期满)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自我评价。“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按照年度(服务期满)考核内容的要求,对本人一年来(服务期内)的德能勤绩表现、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以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全面总结,其中重点总结工作服务情况即考核内容中“绩”的部分,并填写《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年度/服务期满)考核登记表》(见附件)。

(二)群众评议。“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所属服务单位进行个人述职和民主评议。

(三)领导评价。服务单位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年度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

(四)确定等次。

1、服务单位在“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核登记表中签署考核意见,经所在乡镇政府初审同意后将考核登记表报县(市、区)人事局审核。县(市、区)人事局进行汇总、审核,参照优秀比例,确定本地区“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年度考核等次,并报市人事局备案。考核结果由县(市、区)人事局通知被考核者本人。

2、对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考核等次确定,由各市人事局对各县(市、区)人事局上报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的全面考核情况及考核登记表进行汇总、审核,根据被考核人两年来的德能勤绩表现和工作情况总结以及考核意见,参照优秀比例,在征求县(市、区)人事局和相关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服务期满考核等次。

(五)公示。

对确定年度(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等次的初步人选须在服务所在地和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人选最终确定为年度(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等次。

四、考核结果的使用

年度(服务期满)考核材料存入本人档案。市人事局将服务期满考核结果汇总报送省人事厅备案。对考核等次为合格以上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经省人事厅审核,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作为享受“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依据。对考核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典型要及时表彰、宣传。对服务期满考核不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不发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五、相关事宜

对病假超过考核年度半年、事假超过考核年度中3个月或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不进行考核。

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的毕业生,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出现擅自离开服务岗位、服务期满考核不合格以及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均不得享受“三支一扶”的优惠政策。

第2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高中学校期中考试表彰总结大会主持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2011年5月4日、5日,我校组织了高一、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今天,我们全体师生齐聚一堂,召开期中考试表彰总结大会。

本次会议共有五项议程:

第一项:开会

第二项:由刘玉东校长宣布获奖教师名单并颁奖

第三项:由刘梦一主任做期中考试分析和总结

第四项:刘树利校长讲话

第五项:闭会

请刘玉东校长宣读获奖学生名单

下面请高一年级获得三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二年级获得三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一年级获得二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二年级获得二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一、高二年级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获得的好成绩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期末考试再创佳绩!

下面由刘梦一主任对本次考试做分析、总结。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各班各科成绩不足30分的人数,有的学科还比较多,没有达到学校提出的消灭30分的目标要求;同时教的两个班级,成绩差距很大;有的同头学科教师所教的成绩差异明显。在这里希望教师们以教学为己任,埋头苦干,齐头并进;希望广大学子们以学习为己任,认真做人,扎实做事。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树利校长讲话

第3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莒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日照 276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三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院的86例三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分别为34.88%、72.0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期间,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http://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三镜联合;围术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 R541.6;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b)-0180-03

[作者简介] 李凌云(1976.7-),女,山东莒县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管理、外科。

胆总管结石是外科常见多发疾病,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通常继发于胆囊结石,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绞痛、对穿性背痛、高热、黄疸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会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是三镜联合治疗,即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但为了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身心舒适度,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期间,需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该研究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院的86例三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接受三镜联合治疗的86例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1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29~78岁,平均(50±3.5)岁,病程1周~5年,平均(2.7±0.4)年。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胆囊伴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腹部B超、MRCP检查确诊,患者有不同程度胆绞痛发作史、胆管炎和胰腺炎病史,排除合并严重其他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选取的86例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行三镜联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术前,对患者进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胆道情况,并测量患者总管结石直径。若患者胆总管结石直径<1.5 cm,可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行导管扩张、网篮取石手术操作,为了解结石是否完全取尽,需行胆道造影检查,结石若未取尽,需取尽后再结束手术。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后,患者均需禁食、补液,并根据其肝功能和反应情况,在1周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行该联合术时,患者全身麻醉,取平卧位,经四孔法操作后,常规建立气腹,之后在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平面前壁对十二指肠浆膜进行解剖,完全将胆总管显露后,穿刺胆道,接着探查胆总管并取出结石,完全取出结石后,对胆道进行一期缝合,然后进行常规胆囊切除术操作,并将腹腔引流管置于小网膜囊,最后经腋前线引出腹腔引流管。

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冲洗胆道。术后3 d,引流管无异常液体可拔除,行鼻胆管造影检查后,患者体内若无结石残留,可将鼻胆管拔除。

1.2.2 护理方法 行三镜联合治疗期间,干预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抗感染、给药等内容。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主观评估患者资料,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B超等常规检查,全面掌握患者身体状况、结石部位与大小、过敏史等,并向其详细讲解三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相关知识,认识该治疗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以缓解忧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2]。为避免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需给予低脂饮食,遵循“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原则,忌食易产气、消化不良等食物。术前晚,需对患者进行灌肠;术前12 h,需禁饮食;术日晨,需给予胃肠减压,从而将肠道内残留粪便彻底清除,以免影响腹腔镜视野。此外,胰胆管造影检查0.5 h前,需给予患者10 mg地西泮+75 mg哌替啶+10 mg山茛菪碱;腹腔镜术前,给予患者10 mg地西泮+0.5 mg阿托品,以减少腺体分泌,降低平滑肌紧张度。(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详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资料,以免出现失误。手术室护士协助麻醉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平稳心态接受和配合手术。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吸氧管、输液管、胃管等通常,并确保患者维持舒适体位,以免受压。(3)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移动至病床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6 h低流量吸氧,禁饮食1~2 d,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对症处理[3]。术后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其心理变化、不良心理反应原因和身体情况,给予其心理疏导、安慰、支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以利于早日康复。此外,还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如鼻胆管、T管等,保持畅通,同时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给予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无结石残留后,可拔除引流管。若患者胆道残留结石,需在术后2月行胆道镜取石术。术后1~2 d,根据患者情况,鼓励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食物,以促进肠蠕动恢复,补充必要的营养[4]。(4)并发症护理 术后,护士应做好并发症护理工作,即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每2 h监测1次血压、心率,并严密观察引流液体色泽和流量,以防患者因括约肌切开过大、胆囊床剥离面积过大、胆囊炎严重等导致出血,若发生出血并发症,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止血治疗[5]。手术过程中,建立气腹需用CO2,术后排出CO2通常会残留,若被隔肌吸收,极易发生肩背酸痛并发症。所以,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讲解肩背酸痛原因,并给予适当热敷,以及指导正确活动上肢和局部按摩。一般情况下,胆囊残端钳闭不彻底,分离粘连胆囊时,极易损伤胆管,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胆漏并发症。所以,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维持负压引流通畅,若引流量较多,及时给予减压治疗,以利于胆管壁自行闭合。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作为护理效果评定依据。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表示,将非常满意、满意作为患者满意情况。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经相应护理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结石均全部取尽,干预组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并发症为出血,经止血治疗后均痊愈,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胆漏、胆道感染等。对照组有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其中出血9例(20.93%),肩背酸痛4例(9.30%),胆漏2例(4.65%),经对症治疗后均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3905,P=0.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43例患者满意护理,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31例患者满意护理,护理满意度为72.09%。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9460,P=0.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是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外科常见病,多见于成年人,其临床症状取决于结石部位、大小、是否梗阻与感染等,典型症状为胆绞痛[7]。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长期结石和炎症刺激会诱发胆囊癌变,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治疗向微创化发展,而且随着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的推广应用,三镜联合逐渐应用于治疗该病,并已取得一定临床效果[8]。但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期间需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围术期护理干预。

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对干预组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从表1中可看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进而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从结果2.2则可发现,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5%,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4.88%,两组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还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表2则得知,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明显高出对照组的72.09%,两组差异显著。曾有文献[9]报道,在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三镜联合治疗期间,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取得高达98.25%的满意度。本文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这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确实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后,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http://

参考文献

[1] 李若琳,周佩玲.“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143.

[2] 芦盛贞,王丽萍.18例三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410-411.

[3] 汤赫男,刘东.不同护理模式对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2013,7(9):86-87.

[4] 王兰芳.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112-113.

[5] 吴清李.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50-52.

[6] 罗春妹,郑琴,黄鹦.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99-102.

[7] 张萍.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3):59-60.

[8] 吕红,付真,刘锋,等.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J].腹腔镜 外科杂志,2013,18(12):885,,907.

第4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高铁;可行性;“十三五”

[DOI]10.13939/ki.zgsc.2016.16.023

1 引 言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曾指出,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若按照2015年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及“十二五”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的规模,假设“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二五”高10%,则“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规模将高达3.9万亿元,而与此同时,铁路资产负债比率不断攀升,如果经营效率没有提升、其他融资渠道没有拓展,铁路总公司只能进一步借新债还旧债,融资成本更高,如何解决庞大的投资资金来源是铁总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1996年以来,我国有关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在理论界日益广泛。2000年以前,研究重点在于对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原理及运行机制的引入,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推行奠定了理论基础。2000年以后,这种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已从单纯的理论介绍扩展到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具体运作领域。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可广泛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住宅抵押贷款、银行不良资产等方面。其中存在不少文献关于高铁建设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答孝棋(2003)结合资产证券化的使用本质和运行机制,认为我国现行的收费基础设施,例如发电厂和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之后都存在未来的现金流,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戴菊贵(2004)通过分析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政治大环境,认为我国已经存在适合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资金来源、投资者群体、中介机构和先行经验。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丁伟(2012)在《资产证券化在铁路融资中的应用研究》中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分段建成的铁路项目和一次性贯通铁路项目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铁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其对两种情况下的资产证券化的优劣势及可行性进行了合理的理论研究,从国家与铁路公司的双方利益进行合理的探究,但其中缺少了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数据的分析,缺乏对铁路线路及设备资产进行一定的量化研究,若具备量化分析,将更具有说服力。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高铁建设中的应用。张迪南(2007)通过以前已经建成的高铁融资方式和从建设到运营的现金流的类比,研究新的高铁项目预计的现金流来证明高铁采取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多种融资方式的可行性。

2 资产证券化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把缺乏流动性但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以资产池为支撑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形式上可以分为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这里我们只讨论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其性质属于直接融资方式,只是融资基础不同于传统的普通证券融资。

3 铁路融资现状及问题

3.1 政府投资占主导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铁路总公司确立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铁路投融资改革总体思路。其主要内涵是:政府主导,就是各级政府要在铁路建设中发挥投资主导作用,承担起项目审批、资金筹措、工程实施推进以及为投资铁路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等责任;多元化投资,就是把政府投资与境内外社会投资结合起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种建设模式;市场化运作,就是依据市场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组建规范的铁路公司,落实市场法人主体责任,维护和保障各方出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风险和收益共担。但是,从铁路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铁路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即使是在合资铁路这种投资主体最活跃的铁路公司中,中央政府投资仍旧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整个铁路系统来看,铁路总公司是铁路建设最大的投资主体,约占总投资的90%以上。建设资本金主要来源于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以及每年几十亿元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其他的建设资金基本上是债务性资金,主要是国内银行贷款、债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所有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融资由铁路总公司最终决策和作为投融资主体。目前铁路的外部筹资主要还是政府行为,银行对铁路的贷款是根据国家的计划和政策以及其他行政命令而向“铁总”提供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铁路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以“十二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结构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对原“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的分析研究,预计“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为3万亿元,其详细组成见表1。由表1可得,在“十二五”期间,专项基金,即铁路建设基金和国内贷款约占铁路建设资金总量的77.5%,由此可见政府投资占主导。

3.2 民间投资动力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铁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缓慢,资本结构高度封闭,企业间公平经营与竞争的市场化环境尚未形成,投资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其实很多投资者已经看到了中国铁路潜在的商业利益,但因为铁路主管部门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所以大多数民间投资者仍然持观望态度。

3.3 问题

《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明确了中国铁路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和发展蓝图,同时铁路超常规发展将需要强大的资金和财力作为保障。2020年之前我国铁路要完成中长期规划所制定的建设任务,总投资据估计需20000亿元。而在“十一五”期间的2006―2010年就需要投入12500亿元,每年大概要筹资2500亿元,而在2005年之前铁路建设项目每年投资都在600亿元左右,4~5倍的资金需求量对铁路总公司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铁路总公司依靠负债融资的模式难以为继,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铁路总资产5.45 万亿元,总负债3.53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65%。年预计还本付息需 2700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入约为 1700亿元,只能依靠继续借债完成还本付息。另一方面,铁路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缺乏及时的退出机制。

4 资产证券化在铁路融资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4.1 现金流量分析

4.1.1 现金流选择

从高铁定义可以看出高铁成本因素包括路线设计速度、轨道类型、沿线地形、天气条件(如极低气温需要对路基进行特殊设计)、土地征用成本(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这项成本相当高)、用高架桥代替路基、大型跨河桥梁的建设及大型车站的建设等。由此可见,高铁的建设非常复杂,成本同样也很巨大,说用一条高铁的建设成本可以建设几条普速铁路也不为过,由于成本高造成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高铁都在亏本运营。到目前为止,中国已通车运行的高铁线路只有京沪高铁在2014年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客票收入约300亿元,按营业税口径计算,有望实现约12亿元利润。从资产证券化的实行来看,未来稳定现金流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单从高铁一方面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不大。

从近几年铁路总公司偿债能力来看,铁路总公司EBITDA分别为2071.02亿元、2293.74亿元和2476.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5%。随着近年来长期负债和利息支出的增加,EBITDA利息倍数略有下降,长期资本化比率和总债务/EBITDA指标均有所上升,但是,上述指标仍处于合理、可控的范围。从表2来看,2014年铁路总公司EBITDA利息倍数、长期资本化比率、总债务/EBITDA指标分别为3.93倍、61.02%、12.58,仍具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因此将铁路总公司总体的现金流量作为资产池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可行性相比较更大。

4.1.2 现金流预测

(1)数据收集

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向好,对铁路运输的客货需求将较快增长。随着公益性运输补贴机制的建立,铁路总公司承担的公益性运输成本会逐步得到合理补偿,每年还可以增加较大的净现金流入。因此可以预计,铁路总公司长期具有稳定的盈利水平和较好的现金流入。本文将通过对铁路总公司从2005年到2014年历史现金流量表(见表3)进行回归分析,定量预测“十三五”期间现金流的可能情况。

(2)模型变量选取

本文该阶段是对“十三五”期间现金流的预测,因此回归模型分析的因变量是未来的现金流。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上,由于实际影响现金流的因素很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纳入模型。本文初步考虑“十三五”年份的重要性,因此将初步考虑凸显年份作为影响现金流关键因素。

(3)模型建立与分析

选用表3的年份与年末现金的数据作为模型估计的样本数据,输入Excel中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统计算法和散点图(见图1)模拟显示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呈线性递增变化,即Y(现金流)与X(年份)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选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模拟现金流变化情况可行。

即将模型设为:

Y=a+μX

从整体上看,表4中显示R2为0.64,说明该模型的方程式有较好的拟合程度,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以下,变量和常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数据结果见表4、表5和表6。

因此可得模型方程:

4.1.3 总结

综上,“十三五”期间的铁路总公司每年均有较好的净现金流入,满足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的先行条件,因此以铁路总公司包括高铁与非高铁的总体净现金流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在现金流方面可行。

4.2 资金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大约在3.5万亿元,到2015年年底,我国“四纵四横”的高铁的骨干网络基本建成。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我国高铁建设速度将不减,城际铁路和中国西部铁路将成为重点。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建设将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4.2.1 “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总里程预测

“十三五”我国高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虽然这两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高增长。此外,我国高铁可以带动客运量持续增长。2008―2014年全国客运量增长了9亿,其中8.2亿来自高铁,高铁贡献的客运量占了总增量的91%。所以高铁的建设里程将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所需的资金也将大幅增加。而在研究“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建设资金总需求时,首先要对“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进行预测。本文通过2009―2014年高铁建设的里程数进行线性回归,预测“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2009―2014年我国铁路建设基本情况见表7。

(1)变量的选取

本文预测的对象为“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所以“十三五”期间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应作为回归的应变量。选取年份作为自变量。所以在以下的分析中,应变量为Y,自变量为X。

(2)建立模型

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高铁建设的总里程基本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公式如下:Y=a+bX,只要求出 a和 b的值就能建立“十三五”期间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的模型,输入年份即可自动算出预测期资金需要量。

(3)模型分析

在经过Excel的线性回归后,得到了表9所示的回归数据。从表9的数据中可以得出R2等于0.5934。该数值小于1且大于0,说明此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所以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Y)与年份(X)的关系为:

Y=-1363578.888+679.045714X

4.2.2 高铁建设里程预测

根据“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高铁建设的里程(Y)与年份(X)的关系,可以预测2016―2020年间各年的高铁建设里程:

4.3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铁的资金总需求

通过对“十三五”我国高铁建设总里程预测以及对我国高铁每公里建设所需资金的分析,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高铁建设资金为3.97386(1.18×33676.819)万亿。我们通过推断,目前发行的债券并不能完全弥补建设资金的需要,铁路总公司亟需其他融资渠道来拓展资金来源。

4.4 项目风险

在项目融资中,贷款银行通常要求DCR≥1;如果项目被认为有较高风险的话,贷款银行通常要求DCR的数值相应增加。公认的DCR取值范围在1.0~1.5。我们通过对铁路总公司近些年的项目债务覆盖率进行分析,该比例>1,在“十二五”期间该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说明铁路总公司持续一定时期的低违约率、低损失率,具备项目融资的先行条件。项目债务覆盖率数据见表11。

5 采用形式

5.1 优质铁路资产单独上市发行债券

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化之后,优质铁路资产上市融资来筹资修建铁路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以2011年6月通车的京沪高铁为例,作为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黄金线路,京沪高铁在2011年年底、2012年年底、2013年年底,以及2014年截至12月7日统计的日均运送旅客量分别是13.4万人次、17.8万人次、23万人次、29.4万人次,复合增长率达到30%,客流量的快速增长也使其在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我们可以以此优质资产单独上市,发行相关债券达到融资的目的。

5.2 优质铁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目前,在铁总整体上市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将铁总旗下部分优质铁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有利于提升铁路上市公司的盈利,而盈利预期的改善将使盘活存量资产,做强增量资产成为可能,也能使上市平台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功能。比如,上市公司可以发行成本较低的公司债、可转债,通过增发参与到新建铁路项目。三大铁路运输上市公司(铁龙物流、大秦铁路、广深铁路)均存在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

5.3 设计流程

6 结 论

通过从我国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角度分析发现,高速铁路将是我国未来铁路建设的重点,它的建设成本将大大超出以往普通铁路的造价,传统的铁路筹融资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该规划的资金需求。于是,如何解决高速铁路的建设筹资问题,随即成为现实性很强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在包括铁路建设的诸多领域,对新的投融资模式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对铁路总公司的风险分析,铁路未来现金流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铁路总公司信用良好,违约率较低,具备项目融资的先行条件。其次,通过统计分析,我们预测高铁能在“十三五”期间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具备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条件,铁路等资产的抵押价值较高,可以真实出售或者注入上市公司,同时信用增级措施使得发行国外高级债券市场成为可能,成本更低,利率更小,与此同时购买债券的人数量众多,有一定的分散风险作用。在发行债券到期后,所有权归原始权益人所有。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高铁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进行资产证券化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江苏省;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断加快。1988年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江苏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90年以后基本稳定在70%-80%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提高,到2011年时,第三产业比重达22.92%。具体来看,从1988年开始,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高于第一产业的比重,由之前的“二一三”的产业结构演进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并且一直保持这样的格局,从其变化趋势上看,产业结构不断在合理化,逐渐向发达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演化。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选取1988年-2015年相关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发对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1942)提出,后经过Dunn(1960)等逐步完善,进而广泛的应用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成为经典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范式。SSM分析方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以全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参考系,将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G=N+P+D。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中各产业的竞争力和优势,找出区域中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进而制定未来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假设江苏省在经历了时间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基年期江苏省经济总规模为b0,终年期为bt。分别以bi,0,bi,t(i=1,2,3)表示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在基年期和终年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全国在相应时期的基年期和终年期的经济总规模,以Bi,0,Bi,t表示全国基年期和终年期第i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江苏省与全国第i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分别为

以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份额把江苏省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

这样,在[0,t]时段内,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结构偏离分量Pi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三个分量,从而可得:

Ni为份额分量,是i产业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江苏省产业规模所发生的变化,把这种假定的增长水平与实际的增长水平相比较,如果低于实际增长水平,则区域总偏离值为正;反之,则为负;Pi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是指江苏省i产业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比重的差异引起的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i为竞争力偏离分量,指江苏省i个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国相应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江苏省第i个产业的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PDi称为总偏离分量,反映江苏省i产业总的增长优势。

同时,根据偏离-份额分析表,分别计算出三大产业的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力效果指数U,总的结构偏离分量P以及总的竞争力分离分量D,借以判断江苏省三大产业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计算公式如下:

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由上述各式可知,若G较大,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水平;若P较大,W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倘若D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三、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以1988年、1997年和2006年为基期,分别对江苏省1988年-1997年,1997年-2006年和2006年-2015年产业结构进行了偏离份额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计算结果分析:

(1)由表1可知,三个时间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增长份额Ni均为正数,说明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的增长部门,并且都呈增长趋势,均获得较高水平的增长。江苏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大小顺序为“二三一”。说明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三个时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均为正值,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优于全国的总体产业结构,产业素质表现较为良好,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大小顺序在前两个时段是“二三一”,说明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最明显;最后一个时段是“三二一”,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份额超过第二产业,表明第三产业的成为最具结构优势的产业。

第一个时段,江苏省区域竞争力份额Di第一产业为负,第三产业最高,但是数值较小,三次产业在全国虽然具有竞争力,但是竞争力相对较弱。第二个时段,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份额减少为负值,并且第二产业区域竞争力份额下降,说明此时江苏省的第一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具备竞争力,产业结构的非农业化使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轻型化”趋向导致基础工业相对落后,传统工业因其规模较大、占整个工业比重较高,而新兴工业规模较小、还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等因素导致江苏省经济发展缓慢。第三个时段,江苏省区域竞争力份额一产业持续为负,第二产业减少为负值,但是第三产业迅速飙升,且数据较大,说明第三产业在全国是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

(2)由表2可知,第一时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的总偏离份额为5471.49,其中由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为3229.49,大于D值,说明在此时段内江苏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时段内,由于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在总偏离份额中的比例远远超过竞争力优势带来的增长,因此江苏省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特别是二三产业的调整较为明显。第三时段内,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在总偏离份额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从三个时段的总偏离份额变化趋势可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第三个时段已超过第二、三产业,说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变。

1988年-1997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05,说明江苏省的总体经济增长率快于全国;并且P=3229.49,结构效果系数W=0.99,接近1,表明江苏省经济中朝阳产业、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并且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D=361.43,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1.06>1,说明江苏省有较多部门发展迅速,竞争力逐步加强,在全国的产业地位中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1997年-2006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18,说明在此时段内江苏省的总计经济增长高于全国的水平;W=1.01>1,这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中落后产业占比不断减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同时,U=1.17>1说明江苏省产业部门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优势突出。2006年-2015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04,说明江苏省经济得到较快增长,快于全国;P=25435.87,结构效果系数W=0.981,相比上一个时段有所下降,说明产业竞争力在下降,产业优势越来越弱。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基本演化成“三二一”的结构,但是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和生产效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的结构优势在不断丧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降低,由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可知,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因此,江苏省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力度,提高三次产业的内在素质,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1.第一产业

由实证分析可知,江苏省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产业竞争力较差,并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江苏省应当以发展特色区域农业生产、农业规模化和提高行业竞争力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打造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产品和市场的统一,从而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适合高效农业发展的创新投入体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数量上和结构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在不断减弱。因此,江苏省应该继续扩大资本的投资规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大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其次,要做好产业升级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要做好去库存,处理好过剩产能等问题,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来进行支持,打造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链条。最后,要做好传统产业的改造,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对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

3.第三产业

江苏省第三产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未来因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保持竞争力。首先,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关系,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二是通过组织创新,对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组和改造;三是要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其次,对不同类型行业,应该分类指导,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最后,应在第三产业中建立大企业集团,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良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继英,赵喜仓.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9(4).

[2]赵成柏.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4).

[3]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

[4]王健.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京津冀都市圈工业结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20).

第6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年自然灾害;人口波动;人口增长;人口损失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12-083-07

一、《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的方法科学吗?

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中,利用9年(1950-1958年)的人口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构造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即用9年的人口总量数据来推导、估算1959-1961年的人口总量。即使模型实现了高度拟合的训练目标,其估算精度也通常无法保证。这种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然不能作为确定性的估算结论,甚至是否具有参考价值都值得考问。

1 确定正常年份和非正常年份的方法不正确

确定正常死亡率,是推算非正常死亡率的前提。如果正常死亡率定得高,非正常死亡率就会低;将正常死亡率定得低,非正常死亡率就会高。所以运用回归模型估算“三年自然灾害”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必须选定正常年份组成训练样本集合。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三年自然灾害”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时,之所以得到多种不同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正常年份的选定逻辑不同,由此得出的正常死亡率自然也不会一样。对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发生突然变化的时间段,用以后时期的正常状况作为这一时间段非正常变化的标准,显然不合适。科学的方法应是选择发生突然变化之前的正常状况,作为比较分析的训练样本集。

表1列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49-197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50-1952年全国人口死亡率都比较高,因为受国内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自然灾害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口死亡率都在17‰以上。有学者只选其中的单一年份,如人口死亡率最小的1957年作为正常年份;同样有学者将1949-1970年之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突变年份清除后,将剩余年份作为正常年份进行计算分析,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中直接将1950-1958年作为正常年份,自然更不合适。因为,1950-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影响下,人口指标不属于正常年份的范围。

2 不能将拟合误差算作死亡人口

表1中包含国家统计年鉴统计的1958-1970年的总人口。茅于轼先生文中“年初总人口数”,应为“年末总人口数”。那么,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所使用的数据,就全部错了年份,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错误的。

1958年总人口为659.94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660.65百万人,相差0.71百万人,比较精确;1959年总人口数为672.07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676.9百万人,相差4.83百万人,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差距;1961年总人口数为658.59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711.18百万人,相差52.59百万人,出现显著差距;1962年总人口数为672.95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729.19百万人,相差56.24百万人,差距继续扩大;1970年末总人口数为829.92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894.44百万人,相差达到64.52百万人,同实际人口总量差距巨大。

注:表中数据根据茅于轼先生《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所提供数据计算

人口增长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人口出生率,从一个较长时期看,人口出生会维持一个比较平衡的增长率。根据表1数据计算,三年自然灾害之前的1956-1958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1.72‰;三年自然灾害的1959-1961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21.22%0;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1962—1964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9,84‰;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前三年的六年间(1959-1964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0.53‰;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前三年与后三年的九年中(1956-1964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0.93‰。通过以上比较可知,三年自然灾害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没有影响人口的长远正常增长。可见,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中,依据其运用二次曲线数学模型拟合估算出的1959-1970年间各年度应有全国总人口数,存在着很大误差,这种误差主要是估算者的人为因素造成的,茅于轼先生将拟合误差全部算作死亡人口是不正确的。

3 不能将推算出的再出生人口数列为死亡人口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茅于轼先生估算出的1959-1970年间各年度应有全国总人口数,确实与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相差很大,但人是可以生育的,估算“三年自然灾害”以后的全国人口数量,必须考虑预期再出生人口因素。因为从人口预测理论和实践看,推算分析一个时期人口变化,对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需要考虑预期再出生人口因素。从这一角度讲,“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少出生人口,都会对全国未来人口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还必须看到推算再出生人口因素对未来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是有规律的,其与人的成长和生育周期密切相关。非正常死亡人口中有生育能力的人,能够对近期的人口出生率产生影响,少出生人口对人口增长产生影响则是代际的,即这部分人具有生育能力和生育责任后的人口出生率。同时,人类在遇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突变的影响使人口数量突然减少时,会在自然和社会环境恢复常态后自发地提高出生率,这一机制会对预期再出生人口因素产生一定的弱化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在估算“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总人口实际应有多少时,不应将根据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少出生人口推算的再出生人口归入非正常死亡人口。

二、定量分析需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我们使用三次曲线数学模型、平均增长率估算模型、二次指数平滑模型、非季节指数模型4种数学模型,对“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总人口进行拟合估算,并与茅于轼先生拟合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无论从总体还是关键年份看,茅于轼先生运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估算的全国总人口,1958年、1961年、1962年的偏差率分别为0.11%、7.99%、8.36%。使用三次曲线数学模型拟合估算的全国总人口,1958年、1961年、1962年的偏差率分别为0.07%、7.61%、7.78%。使用年均增长率估算模型拟合估算的全国总人口数,1958年、1961年、1962年的偏差率分别为0.16%、6.53%、6.40%。使用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拟合估算的全国总人口,1958年、1961年、1962年的偏差率分别为0.17%、6.96%、6.87%。使用非季节指数模型拟合估算的全国总人口,1958年、1961年、1962年的偏差率分别为0.00%、7.37%、7.41%。

综合评价以上五种数学模型估算的全国总人口数与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的偏差度,可以看出年均增长率数学模型拟合估算的人口数与国家公布人口统计数据的综合偏差度最小,为14.66%;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拟合估算的综合偏差度较小,为14.90%;非季节指数平滑模型拟合估算的综合偏差度居中,为16.96%:三次曲线数学模型拟合估算的综合偏差度较大,为18.71%;茅于轼先生使用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数学模型拟合估算的综合偏差度最大,为24.23%,比年均增长率数学模型的偏差度高出近10个百分点,表明其误差最大,最不科学(详见图2)。

三、“三年自然灾害”究竟饿死多少人?

“三年自然灾害”究竟饿死多少人?要分析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对平均正常死亡率、非正常死亡率、正常死亡人口、非正常死亡人口、正常出生率、少生人口以及“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总人口减少数量等几个关键数据,进行测算。同时,还必须使用多种数学模型来估算和验证“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

1 平均正常死亡率和非正常死亡率

我们选择凝聚层次聚类的方法,分析“三年自然灾害”研究中“正常年份”选择问题。首先,对1949-1970年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选择1949~1970年的数据是为了保证“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的前序与后序时间等长,这对于分析人口波动的前期特征与后期特征通常是有效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与其余年份的差异较为明显。

图3是1949~1970年年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的波动曲线,由图可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的间隔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定性分析人口指标的动态变化特性,我们利用凝聚聚类的方法,对人口波动年份的类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凝聚聚类实验的结果说明,凝聚聚类算法对于“正常年份”的确定是有效的。在短序凝聚聚类分析的前提下,我们构造1949-2010年的全序数据,并进行凝聚聚类分析。

通过分析两次聚类的聚类树状图发现,1958年人口指标与1959年的人口指标具有最大的同类度,与1961年也具有较高的同类度。因此,1958年、1959年和1961年三年凝聚为一类。这就说明,“三年自然灾害”在1958年已经出现明显的征兆,1960年达到波峰。相对于1959年与1960年,1958年的人口指标与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同类度。这一结论与实际情况同样符合。

根据全序凝聚聚类的分析结果可知:1949~1954年间的六年依次凝聚为一类;1955~1958年间的四年凝聚为一类;1959~1960年的二年凝聚为一类。表3显示了1955~1958年间的凝聚系数,1955年与1956年的凝聚系数较小,1956年与1957年虽然凝聚为一类,但是凝聚系数相比于前者呈大幅增加。因此,1949~1958年间,1955年与1956年的人口波动指标应该属于较为正常的年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955年在二次凝聚时,与1949年具有较小的凝聚系数,相比于1955年,1956年的波动应该相对“正常”。

可见,正常年份人口指标的设定,可以选择1955年与1956年的人口指标均值,或者选择1956年的人口指标。相比于选择单年作为“标准年”,双年均值可以较好清除单年特定扰动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干扰。因此,我们选择将1955与1956两年的人口指标均值,作为计算的“标准年”。将1955年与1956年的人口死亡

平均正常死亡率=(12.28‰+11.40‰)/2=11.84‰

非正常死亡率=人口死亡率一正常死亡率

1949—1961年分年度正常死亡率和非正常死亡率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2 正常死亡人口和非正常死亡人口

知道了正常死亡率和非正常死亡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推算出正常死亡人口和非正常死亡人口数量(见表5):

正常死亡人口数=当年正常死亡率×当年人口

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当年非正常死亡率×当年人口

“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合计1242.63万人,与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中计算得出的仅1959和1960两年就饿死3634万人的结果相差甚远,仅为其34.2%。

3 正常出生率和少生人口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与茅于轼先生计算得出的两年就饿死3634万人的结果相差甚远。

与计算平均正常死亡率同理,对于一个人口出生率发生突然变化的时间段,用以后时期的正常状况作为这一时间段的非正常变化的参照物是不合适的,需要选择发生突然变化之前的正常状况作为比较分析的参照物。既然1955年与1956年在客观上是平均正常死亡率的正常年份,自然也应该是正常出生率的正常年份。高非正常死亡率、高正常出生率的“双高”并存的年份,从理论和实践上看都不应该是“正常年份”。

基于以上认识,将选定的正常年份1955年与1956年的人口出生率加总平均后,便可以计算出正常年份的平均正常出生率,进而推算出正常出生人口和少出生人口(见表6):

平均正常出生率=(32.60‰+31.90‰)/2=32.25‰

正常出生人口数=当年正常出生率×当年人口

少出生人口数=(正常出生率-当年出生率)×当年人口

表6中的数据表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少出生人口合计2193.31万人,大于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中计算得出1959和1960两年就少出生1624万人的结果。

4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总人口减少数量

知道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和少出生人数,就可以计算出这一期间全国总人口减少的数量:

“三年自然灾害”全国总人口减少(万人)=非正常死亡人数(万人)+少出生人数(万人)

=1242.63万人+2193.31万人=3435.94万人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非正常死亡1242.63万人,少出生2193.31万人,导致全国总人口减少3435.94万人。这一计算结果与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中计算得出1959和1960两年全国总人口合计减少5259万人的结论相比,两者相差1839.65万人,前者仅为后者的65%。

四、结论

1 上述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总人口非正常减少3435.94万人。由于非正常减少的人口是由非正常死亡人口、少出生人口两部分组成的,不能将非正常减少的人口等同于饿死人口。

2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1242.63万人。导致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水灾、旱灾、震灾和瘟疫,也有战争和其它突发事件,因此将非正常死亡人口都归罪于饿死是不正确的。

3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少出生2193.31万人。虽然少出生人口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育龄人口饿死而未能出生,但这部分未出生人口并没有饥饿经历,将之归入饿死人口显然是不正确的。

4 运用包括茅于轼先生使用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在内的五种数学模型,对拟合估算结果进行互相验证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茅于轼先生的方法综合偏差度最大,为24.23%,比偏差度最小的年均增长率数学模型的偏差度高出近10个百分点,表明其误差最大,最不科学。

第7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效应分析;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88-02

一、政策性金融在甘肃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4年,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我国相继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根据甘肃省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12月,国开行从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但考虑到其筹资方式、基本职能和市场定位保持不变,本文仍视同为政策性金融进行分析。)先后在甘肃省设立了一级分行,并逐渐成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情况

1994年12月,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兰州成立,随后相应在地市和部分县域成立辖属机构。二十年来,先后经历了粮棉油及扶贫贴息贷款、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全方位信贷支农等三个重要阶段,目前形成了以传统粮棉油业务为一轮,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为另一轮的“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截止2013年底,累计发放贷款1 800多亿,各项贷款余额从建行初期的45.36亿元增加到460.41亿元,存款余额从3.34亿元增加到40.48亿元。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认真贯彻国家支农惠农金融政策,服务全省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前进中实现了自身的有效发展。

(二)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情况

1999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在兰州成立。十五年来,致力于公路、铁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关注保障性住房、中小企业、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民生领域,是全省中长期和对外投融资的主力银行。截止2013年底,累计投放贷款3 500多亿,各项贷款余额从建行初期的97.46亿元增加到1 093.57亿元,存款余额从0.96亿元增加到109.6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甘肃省经济发展与政策性金融支持

(一)1994年以来全省经济总量、社会收入与政策性金融情况

一是经济快速增长,结构逐步优化。1994~2013年,甘肃省生产总值从453.61亿元增加到6 268.01亿元,增长13.8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9%。甘肃省产业结构比重由22.89:43.79:33.32调整为14.03:45.01:40.96,第一产业占比下降8.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1.22个百分比,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64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658.13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23.73元,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9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5 108元,分别增长7.13倍、7.06倍。

三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效能明显增强。2000年甘肃省政策性贷款余额203.1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4.36亿元,占比46%,存款余额6亿元,每百元GDP占用政策性贷款19.29元;2013年全省政策性贷款余额1 553.9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 313.99亿元,占比85%,存款余额149.3亿元,每百元GDP占用政策性贷款24.79元。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全省经济发展效应的计量分析

1.研究指标选取、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

本文使用了三组指标来衡量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情况,具体见下表。

为减小模型的估计误差,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政策性贷款余额首先利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然后进行取对数处理,取对数后的符号设定为LGDP和LDKYE。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在实证分析前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利用Dickey和Fuller(1974)提出的ADF检验法分别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GDP、LDKYE和DKBL三个指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显示,在LGDP、LDKYE和DKBL三个指标之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

2.静态效应分析

在研究政策性金融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主要是通过分析政策性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比例与甘肃省生产总值的关系,并逐步回归法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

LGDPt=3.579+0.297LDKYEt-0.003DKBLt+μt

模型结果显示,常数项及LDKYE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DKBL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达到0.98,模型的残差项平稳。

3.动态效应分析

为反应政策性金融支持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刻画。由于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模型的滞后值只能计算到2期。在滞后阶数为2时,LogL、LR、FPE、AIC、SC和HQ中除FPE外,均支持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确定为2期。

(1)VAR模型建立。运用Eviews软件,建立甘肃省生产总值、政策性贷款余额和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比重三个变量的无约束VAR模型,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剔除在5%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的系数后,将矩阵形式转化为表达式即为:

LGDPt=1.8616+0.7941LGDPt-1+0.149LDKYEt-1

-0.0024DKBLt-2

LDKYEt=0.7563LDKYEt-1+0.7483LGDPt-2

DKBLt=0.3733DKBLt-2

模型总体的拟合优度较高,三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超过0.96。

(2)脉冲响应分析。VAR模型的所有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即小于1,我们可以认为VAR(2)模型是稳定的,可以做脉冲响应分析。

4.实证分析结论

(1)从甘肃省经济发展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静态关系来看,甘肃省生产总值与政策性贷款余额、短期贷款同中长期贷款比例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政策性信贷投入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性贷款余额每增长1%,会推动甘肃省生产总值增长0.297%。同时短期贷款比例相对提高会使得政策性资金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下降,短期贷款相对于中长期贷款每多投放1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减少0.003%。

(2)从二者的动态关系来看,上期的贷款余额对本期的生产总值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前两期短期贷款比例提高对本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效率降低,前两期的生产总值能够增加对本期的贷款需求,生产总值和贷款余额对贷款比例均没有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自身有一定的惯性,上期生产总值每增长1%就会推动本期生产总值增长0.794%,上期政策性贷款余额每增长1%就会推动本期生产总值增长0.149%,与投入等额比例的中长期贷款比较,前两期短期贷款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本期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减缓0.0024%。

(3)进一步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一是政策性贷款余额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有稳定长期的正向效应,给政策性贷款余额一个正向冲击,甘肃省生产总值在当期开始提高,在第2期达到最大,从第4期趋于稳定;二是政策性资金中短期贷款占比的相对提高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有长期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第3期最为明显,在第4期开始走向稳定;三是当期的生产总值对其后三期的生产总值有正向效应,但这种效应会逐步下降,从第4期起没有任何影响。

三、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看,政策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应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找准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进一步围绕政府意图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性金融应认真落实各地总体发展战略,紧紧依托各类平台,根据各自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对接好相关的融资主体和项目,积极向总行争取更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和资金,在防范好风险的前提下,连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政府宏观调控的性质,努力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民生建设。

(二)进一步结合支持重点兼顾好政策性业务同商业性业务,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方面,积极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工和购销储,以及农村道路、土地整治、基地建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方面,大力支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促进全省工业转型提质增效,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业方面,着力支持旅游景区、商贸服务平台、区域性物流基地和跨区域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要结合这些关键领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配好政策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从风险和财务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形成源源不断的支撑。

(三)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先行投资,积极引导商业性资金流向

各地很多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工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此类项目往往风险大、收益不明朗,商业性金融为规避风险不愿介入。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配套政府财政资金在这些领域进行先行投资,向商业性金融机构指示政府经济政策导向,消除商业性金融机构疑虑,带动商业性资金参与;或者通过对基础行业、新兴行业的投入,打开经济发展的瓶颈或开辟新的市场,促使商业性资金的后续跟进。

(四)进一步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充分发挥政策性中长期贷款的助推作用

政策性金融以提供长期甚至超长期贷款为主,对投资规模大、回收期过长、实现效益慢的项目进行融资,有效弥补商业性金融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而长期资金不足的缺点,实证分析也表明中长期贷款占比的相对提高能够更好地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当前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业升级、经济技术开发、保障房建设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贷款资金投入,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继续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在保障必要的短期流动资金投放的基础上,更多地投放中长期类贷款,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独特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国内外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1).

[2] 蔺秦生.加快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创新,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8(8).

[3] 宫海鹏.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支农绩效分析与对策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第8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一、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常抓不懈,效果突出。

本学期在原来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反馈。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将检查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所以,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很重视,各班学生也很重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尤其是第三节晚自习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秩序有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及时,引起值班老师的高度重视,他们巡视认真,教育到位。从四月份三位年级主任上岗,他们很快投入状态,对年级的全方位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徐洪祺老师在初二二班的课堂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大屏幕教室、微机室的公务保护和卫生维护。每个班的安全委员上课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学设施使用报告单》,课前、课后由安全委员协助任课教师检查教学设施情况,监督上个班,提醒本班,凡出现问题的在本班或上个班进行量化减分。初一一班开始连续减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有了变化,没有再减分。公务的维护很好。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文化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坚持检查量化,每一期都有主题,较好的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有事做,有兴趣做,为了本班的荣誉愿意做。初一年级比较重视,初一三班的质量高,版面和谐统一。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五月份运动会举行之后,由于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等大量素材,初二年级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六月份的文化墙,初二四班以期末考试动员和感恩学校为主题,思想鲜明,教育意义深刻。

二、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洋思,学永威,听课、评课,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至三月中旬是推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所听课程共同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材料,共同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老师明确掌握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第二阶段: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赛课阶段。

人人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赛课,评课,老师们有了很大提高。依据评分标准得分如下:

80分以上的有7人,60--7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以上的有10人。通过赛课更坚信: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就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就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有效突破难点、有效学习重点。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

第三阶段: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研讨展示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学生学习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学生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且能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各教研组的特点:英语、语文组优势:采取小组活动,量化计分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理化生组: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生中“帮助、辅导”学生,解决一层问题,再解决一层问题,不仅是堂堂清,而且是层层清。史地政组:在赛课阶段面临如何把知识点转化为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展示阶段米慧娟老师课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突出。

每个阶段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评课,每次评课都是一次深入的探讨。贾校长每次亲自参加,她作为教育专家,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本学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本学期组织中考、高考、会考;期中、毕业班模拟、期末考试;三、五月考等各级各类考试合计十次。每次考试教务处都认真、科学的组织安排,严格考试中出卷、阅卷、评卷等过程管理。在考场设置、考生编座、监考等每一个环节中正规化,和中考、高考接轨。统一出卷,统一登分,考后都有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召开各级各类教师会议,寻找问题,商量应对措施,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对学生实行个别面谈,帮助学生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一来,既严肃了考纪,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训练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每次考试都有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异和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进行鼓励。初一、初二年级的表彰会共进行了四次,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学习最重要”的舆论氛围。

在四月份期中考试,我校初中部取得了突出成绩。

初一年级刘博、丁萌萌同学在区名列第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七科三率21项有17项名列区第一,达标率是81%,英语特色班,21项有16项达标,达标率是76.2%。初一的政治、语文、生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政治,达标率是100%,语文,12项11项达标,达标率是91.7%;初一生物,达标率是91.7%。

初二年级英语特色班八科24项有20项在区名列第一,达标率是83.3%,初二、三班进步很大,达标率是79.2%。

初三全市模拟考试文综、理综成绩突出,北市区排名第一。英语特色班三班的数学、文综、理综成绩突出。二模中,全年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总分平均分名列区第二。

期末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大部分学科又有了提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达标率为100%的有7位老师。达标率最高的是初二四班,除了地理优秀率为第三,其他各科均为区第一名。初一三班、四班达标率分别是90.5%。,各班达标率都有提高。

期末考试中,初一年级总分平均分为573.48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18.46分;初二年级总分平均分为651.87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5.41分。初一年级丁萌萌、聂玉洋、刘博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总分分别在区名列前茅。

《保定晚报》2010年7月9日记者唐靖茹报道:在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均以绝对优势夺得市区第一,十多年来扎实而严谨的办学历程,已将保定东方双语学校打磨成一颗具有国际化气魄的教育“明珠”——一所国际化学校在古城崛起。

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关的。初一年级坚持每天中午加半小时的午自习,四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张丽丽老师中间接的二班和四班的英语课,为了让学生们提高成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冯艳茹、杨占全等很多老师利用中午或回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初二一班自觉上好午自习。

初二四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在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下,每天中午,第三节晚自习都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高。

老师们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激励、鞭策学生学习。初一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走在了前面,这些老师做了很多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届初一有刘博、丁萌萌、聂玉洋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初一年级本学期组建了“向保定市前一百名冲刺”提高班。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提高课,目前有43名同学入选。这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语文教研组每次大考有一本作文专辑,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而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初一一班李倩文、初一三班聂玉洋、杨颖、初二一班张苗、初二四班董文伟、李松六名同学荣获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成长历程。

为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校于暑假放假日举行2010-2010学年度奖学金颁发仪式。初中共有30人荣获奖学金,初一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是丁萌萌、聂玉洋、刘博;初二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学金奖的同学分别是孔还庆、董文伟、杨碧兰;另外韩笑、杨柳等24人分别获得班级一、二、三等奖学金。高中有6人获得班级奖学金,他们是高二综合班李同乐、刘亚楠、高源,高二美术班马威、赵丽娜、安静。奖学金的颁发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烘托“谁学习最棒,谁进步最大,谁最光荣”的学校氛围。阿克毛、巴哈顿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分别获得成绩优秀奖和热爱集体奖。两位留学生也异常激动。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推门课阶段,对于青年教师,听课之后立即评课,逐字逐段学习相关的材料,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之后再听,再评,通过反复的听评课,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冯艳茹老师、张立老师、杨占全老师等。

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统一评卷等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六月初,教务处把市教科所语文组两位语文教研员请到学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分析今年的中考形势,指导教学方式,为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六月份,各教研组推出五节展示研讨课,当时没有上课的全体老师参加听课。目的就是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本学期,初中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性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直观体现。考核内容的丰富性避免了内容单一带来的偏颇;根据统一标准进行的量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克服偶然性带来的不平等因素,从而使各项数据公平、公正、合理。这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真正爱岗敬业,成绩优秀的老师凸显出来。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需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还需探讨,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趴桌等现象,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2、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3、,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期望值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强。

4、微机老师经过与联通的多次沟通,下学期对全校各部门的网络使用情况还需加强监控和管理。马庚明、张珊老师对联通建议“重新铺设一条光线线路到综合楼,以解决旧线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此建议可行,可在搬迁机房时一并实施。

第9篇:高三期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胃癌, 根治术,辅助化疗,总生存

术后辅助化疗目前已成为Ⅰb期~Ⅲc胃癌标准治疗模式。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9年在我院接受根治术的Ⅰb期~Ⅲc期胃癌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情况,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周期数与预后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从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有1455例胃癌患者在我院接受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根据AJCC第7版胃癌分期标准重新分期,排除姑息性手术、Ⅰa期、Ⅳ期、术后接受放疗以及随访资料不完整者,共有368例Ⅰb期~Ⅲc期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52例未接受辅助化疗(组一),60例接受了少于4周期的辅助化疗(组二),56例接受了不少于4周期的辅助化疗(组三)。三组患者的详细情况见表1。

1.2 化疗方案:化疗方案中接受FOLFOX方案62例,mDCF方案18例,其它方案25例。mDCF方案是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或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的DCF及其改良方案,2周或3周重复;FOLFOX类方案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四氢叶酸(Folfox),2周重复,或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3周重复;其它方案包括阿霉素或表阿霉素或吡喃阿霉素+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的ECF及其改良方案,羟基喜树碱或伊立替康或足叶乙甙+氟尿嘧啶类等方案。

备注:组一:未化疗,组二:1-3周期化疗,组三:4周期及以上化疗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累计生存率的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用Log-rank 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情况的差异,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P值

2.结果

2.1 全组总生存:全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为54%,Ⅰb、Ⅱa、Ⅱb、Ⅲa、Ⅲb、Ⅲc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79%、70%、39%、45%、41%(χ2=40.71,P=0.000)(图1)。

2.1 全组总生存:全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为54%,美国SE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2011年美国胃癌患者五年总生存为29.3%,其中局限期(Localized)65.4%,Regional 29.9%,远处转移(Distant)4.5%2。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79%、70%、39%、45%、41%(χ2=40.71,P=0.000)(图1)。

2.2化疗与总生存关系:术后接受化疗与未接受化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52%(χ2=2.463,P=0.117)(图2)。

2.3不同化疗周期数与总生存关系:组一、组二、组三五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49%、68%(χ2=5.927,P=0.052)(图3)。未化疗与化疗少于4周期患者比较,χ2=0.092,P=0.761。未化疗与化疗不少于4周期患者比较,χ2=5.387,P=0.02。化疗少于4周期与化疗不少于4周期患者比较,χ2=5.118,P=0.024。

2.4多因素预后分析:将是否化疗、不同化疗周期数、T分期、N分期以及总分期纳入Cox比例分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总分期及不同化疗周期数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表2)。

表2.影响总生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图1.不同分期患者总生存比较

图2.化疗与未化疗患者总生存比较

图3. 未化疗与不同化疗周期数患者总生存率比较

3.讨论

胃癌是世界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每年约100万新发病例及80万死亡病例,全球范围内胃癌根治术后的5年总生存率为20%~50%,在日韩总体术后5年总生存率达60%~70%(1,2)。本研究全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为54%,高于西方国家水平,与日韩生存率接近。病理分期直接影响预后,美国SE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2011年美国胃癌患者五年总生存为29.27%,其中Localized 65.45%,Regional 29.89%, Distant4.46%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Ⅰb、Ⅱa、Ⅱb期与Ⅲa、Ⅲb、Ⅲc期之间生存曲线明显分离,但是Ⅰb、Ⅱa、Ⅱb之间和Ⅲa、Ⅲb、Ⅲc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考虑为样本量及后续治疗等多因素影响所致。胃癌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曾经被认为不能带来治疗获益。Di Costanzo F等(3)的研究给予根治术后胃癌患者4周期PELF方案化疗(顺铂、表柔比星、甲酰四氢叶酸、氟尿嘧啶),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手术,辅助化疗并不能提高总生存率(HR of death = 0.90; 95% CI = 0.64 to 1.26)。Atsushi Nashimoto(4)等的研究先给予术后患者3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化疗,然后口服18个月氟尿嘧啶,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1.2%和86.1%,P=0.13。Kulig J等(5)在术后予以3周期EAP方案化疗(表柔比星、顺铂、依托泊苷),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本研究中,术后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52%(χ2=2.463,P=0.117),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进一步分层分析提示,术后化疗周期数≥4周期组患者相较于未化疗或化疗周期数少者能带来明显生存获益。分析原因,可能与前述研究联合化疗药物过多(3-5)或者化疗周期数不够有关(5)。在2015年第1版NCCN胃癌指南(6)中,也推荐两药联合化疗。2007年,Shinichi Sakuramoto等(7)的研究提示D2术后口服1年S-1较单纯手术能提高生存率,随后Sasako M(8)以及Bang YJ(9)等的研究也证实了术后口服S-1或者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能提高总生存率。本研究的结果与此类似。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存在未化疗组样本量与其他两组差别较大、化疗方案不一致等易造成偏倚的因素,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判断。但在此种情况下,仍然显示术后给予不少于4周期辅助化疗能带来治疗获益,因此假如能够更好的控制上述偏倚,也许能带来更好的治疗获益。

4.结论:

本研究提示Ⅰb~Ⅲc期胃癌根治术后需给予不少于4周期辅助化疗方能带来生存获益,但需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梁华,杨洪霞,徐辉,等,局部晚期胃癌的放化疗进展,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5):454-457.

2. Henk H Hartgrink, Edwin P M Jansen, Nicole C T van Grieken,et al, Gastric cancer, Lancet,2009; 374: 477C90.

3. Di Costanzo F1, Gasperoni S, Manzione L,et 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completely resected gastric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conducted by GOIRC, J Natl Cancer Inst 2008;100: 388-398.

4. By Atsushi Nashimoto, Toshifusa Nakajima, Hiroshi Furukawa,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Mitomycin,Fluorouracil, and Cytosine Arabinoside Followed by Oral Fluorouracil in Serosa-Negative Gastric Cancer: Japan Clinical Oncology Group 9206 C1, J Clin Oncol 21:2282-2287.

5. Kulig J, Kolodziejczyk P, Sierzega M,et 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etoposide, adriamycin and cisplatin compared with surgery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a phase III randomiz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Oncology. 2010;78(1):54-61.

6.Jaffer A.Ajani, Thomas A.D’Amico, Khaldoun Almhanna,et al,Gastric Cancer,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Version 1,2015.

7. Sakuramoto S1, Sasako M, Yamaguchi T,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with S-1, an oral fluoropyrimidine, N Engl J Med. 2007 Nov 1;357(18):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