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放射源的危害精选(九篇)

第1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医护人员均有不同症状,11名医护人员出现乏力;11名医护人员出现头痛;13名医护人员出现记忆力减退;6名医护人员出现白细胞下降。出现白细胞下降的医护人员都是接触125I3年以上的人员。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粒子植入,进行大剂量照射时穿着铅防护服、佩戴普通口罩、帽子。术后患者返回病房,病房护士操作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2防护对策

2.1完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相关流程和补救措施125I粒子种植治疗的核素释放能量低、穿透力弱、临床操作易防护,但人体受到辐射的累计剂量,随着接触放射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在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同时,为防止医护人员与家属等个体发生辐射伤害,保障医务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院统一对所涉及的科室制定预防辐射的有效防护措施、流程、制度以及发生暴露后的上报和补救措施,必要时制定医务人员轮岗制度。咨询参与随访,及时分析原因,改进防护措施,将受到危害的医务人员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2.2掌握辐射防护有效方法2.2.1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治疗过程医护人员手掌、胸部和眼睛等部位无屏蔽状态下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分别为(222.45±11.7)mSv/a,(12.75±1.2)mSv/a和(25.5±1.65)mSv/a,而在进行有效屏蔽时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则明显降低,分别为(30.26±2.55)mSv/a,(0.45±0.06)mSv/a和(0.84±0.09)mSv/a[1],远低于国家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时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年剂量当量限值[2]。因此需要配备铅防护颈围、铅防护围裙、铅防护眼镜、铅防护手套有效屏障进行辐射防护,以减少照射剂量。医务人员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2.2.2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医务人员近距离进行粒子植入时必须实行全方位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操作。植入过程中注意清点粒子颗数,严防粒子丢失和泄露,避免引起核污染。患者植入后回到病房,选择有防护条件的房间,将进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集中在同室管理,不能做到单间管理,病室间床间距至少1m[4],并在房间门口或床头悬挂特殊标志。儿童及未生育者应尽量避免探视或与患者密切接触更不能作为患者的陪护者。严禁患者外出到人群较多的地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医护人员在做临床护理和查房时尽量站在患者四肢附近,距离患者种植粒子处1m以上。护士需要近距离护理操作和医师查体时,应穿铅衣或将铅防护中单铺到患者身上,遮盖患者粒子植入部位,然后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查体,治疗完毕将铅防护中单收回。必要时为患者留置PICC管或留置套管针行静脉输液。两周内注意分泌物痰中是否有粒子浮出,当发现粒子浮出时,千万不可徒手捡起,应在适当的屏障下操作,使用长镊子和汤匙夹起,放置于带盖的玻璃瓶内,与粒子源保持一定距离,并存放在少有人走动的地方,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给与及时处理。出院时患者坐专梯与专车,不挤公交车,以免造成公共污染。2.2.3时间防护在保证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限制家属的探访时间。2.3加强学习提高意识专业知识的拓展,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医院除内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业讲座外,还应有计划地派医务人员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内容需广泛并涉及职业防护概念、措施、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知识,以便自觉及有效地在工作中做好自我防护。2.4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问题随时报告反馈,并给与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未婚与怀孕者尽量不参加此类工作[4]。2.5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巧妙运用沟通技术,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放松心情,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3讨论

第2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王某捡到的是遗失的放射源铱192,但他并不知情,只是想捡来用作钥匙的挂链。至此,王某已经遭到伤害。于是,一连串的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是放射源,有什么作用,对人体有什么害处,如何管理放射源和避免放射源对人的伤害?

放射源的作用和分类

用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制成的小型紧凑的辐射源称为放射源。放射源品种较多,而且应用广泛,不仅在核设施,而且在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地质和煤田勘探与开采、石油开采与炼油、公路与桥梁建设、机械制造与安装、建材(尤其是水泥厂)、纺织、卷烟、造船、电力、制药、育种、造纸、冶金、仪表和钟表制造、电影制片、木材、塑料、面粉和饲料加工、电缆、荧光灯生产等各行各业都有应用。

在医学方面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消毒灭菌;在农业方面放射源用于辐照育种,可以改良品质,增加产量,还可用于灭菌保鲜等;在工业方面放射源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勘探,矿石成分分析,工业探伤、无损检测、材料改性和料位、密度、厚度测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人造卫星供电、火灾烟雾报警、污水治理等。

王某捡到放射源铱192就是用于物理探伤的放射源。利用铱192伽玛(γ)射线探伤就是因为伽玛射线能量适中,在常见的材料厚度下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因为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金属材料内部的情况,因此需要特殊的“眼睛”去发现,这个“眼睛”就是放射线。放射线可以穿透厚厚的金属,如果金属内部有任何异常,射线会发生变化,探测设备就会以成像或者一定的数据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铱192与钴60、铯137等主要用于工农业生产中的探伤。

铱192的半衰期是74.2天。伽玛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在较大体积内产生电离作用,可以用来进行辐射消毒、灭菌、食品辐射保藏、辐射育种、放射治疗和辐射加工等。

放射源按所释放射线的类型可分为阿尔法放射源(产生α射线)、贝塔放射源(产生β射线)、伽玛放射源(产生γ射线)和中子放射源(产生η射线)等。这些放射线都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而且,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各有不同。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有机玻璃、铝等能有效阻挡贝塔射线;伽玛射线穿透力较强,但混凝土、铅等可以阻挡;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

由于放射源发出的放射线对人和生物有害,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在防护设备下使用。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3种手段。一是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伤害也越小。二是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三是时间防护,即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上述3种防护手段通常会组合应用。

放射源对人的伤害

显而易见,如果防护不当或没有防护,放射源发出的放射线会对人造成伤害。例如,由于王某不知情,捡到放射源铱192后没有防护地放在裤兜内达3个小时,已经对他造成了伤害。

在找到丢失的放射源铱192后,王某于12日被转移至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核工业辐射损伤医学应急中心接受治疗。由于放射线的伤害,王某的右腿已出现溃破和脓肿。而且腿部红肿在进一步扩大,不过王某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判断其受辐射影响程度较轻,目前不存在生命危险,右腿也不需要截肢。

由此可以看出,放射线可以因接触的时间长短、保护措施的强弱和放射线的不同种类而让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一般而言,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可以破坏细胞、组织,甚至细胞核,对人体会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由于细胞核损伤,会导致癌症,严重急性辐射还可致人死亡。

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放射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放射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而王某捡拾的放射源就是Ⅱ类放射源。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放射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

此外,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类放射源的人可能产生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国内最严重的一起放射源事故发生于1992年11月19日。泥瓦工张有昌在山西忻州环境监测站建筑工地的一个井口看到一个金属圆柱体,貌似日光灯管的启辉器,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张有昌也像现在的王某一样不知情,随手捡起来装进外套的右边口袋。后来,这个金属块发出的射线杀死了张有昌父子3人,也伤害了妻子张芳和腹中胎儿,并前后影响100多人。

这个金属圆柱体是钴60放射源。1973年,当时忻州地区科委为培育良种,从上海引进6枚钴60放射源。10多年后科委迁址时将放射源封存,随后将原址移交给当地环境监测站。1991年,监测站盖楼,委托太原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将钴源迁走封存。但钴源室管理员记错了放射源数目,技术人员从封存的井里只拿走了5枚金属圆柱体。另外一枚放射源丢失,于是就有了张有昌和100多人的祸从天降。

管理不善的恶果

使用放射源需要专门的保护设备,即便如此也会因意外而造成放射线对使用者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如果放射源遗失,会给不知情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国内绝大多数放射源造成的伤害都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从1954年发生第一起有记载的放射源事故开始,中国的放射源事故就连连不断。《全国放射事故案例汇编1988~1998》透露的情况是,中国大陆从1988~1998年共发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辐射总人数966人。以每年发生的事故数量比较,中国与美国相近,但如果将事故数量与放射源拥有数量结合起来比较,中国的事故发生率大约是美国的40倍。从1954~2007年,中国的核设施未发生过急性辐射致死事故,但却因放射源事故造成10人急性死亡,占全世界该类死亡总数的17.2%。

1995年出台的《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将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和其他事故3类。在中国放射源事故主要是人为失误和管理不当造成的,也即主要是责任事故。例如,1988~1998年发生的332起放射性事故中,责任事故占到近85%,其中管理不善占47.29%,领导失职占20.18%,安全工作意识淡薄占6.63%,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占4.52%,操作失误占4.82%,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占1.2%;技术事故等其他原因占不到20%。还有一个统计是,1954~1987年之间出现的放射源事故中,责任事故占总事故的78.7%。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卫生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射源普查。拥有放射源的单位超过10000家,放射源超过14万枚,而且每年以5%~10%的速度在递增,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区。在各类放射源事故中,丢失放射源造成的事故比例最大。现在,还有约2000枚废旧放射源下落不明。同时,中国还有越来越多的放射性废物无处安放,对国人安全和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由于管理不善,责任不清,中国的放射源事故还有更多的特点,例如,将遗失的放射源当成废品进行熔化冶炼,对人和环境造成了更为广泛的潜在威胁。

2009年3月23日,陕西省铜川市环保部门在对秦岭水泥公司的12个放射源例行检查时发现,被拆除的水泥生产线上的一枚“核电子秤”不见了,而该“核电子秤”含有放射源铯137。24日,陕西环保厅工作人员在富平县一钢厂的废渣中检测出铯137成分。该钢厂共从秦岭水泥公司购回8车265吨废钢铁。这批钢铁已被熔炼。27日,陕西省环保厅透露,在陕西富平兴宝钢铁公司的炉渣中测出铯137,但成品中并未发现此放射性物质。

令人担心的是,被熔炼后的放射源铯137会随着钢材的使用把危险带到千家万户,而这些人是并不知情的。因为,带有放射性的钢材以及由这些钢材制造的房屋、汽车、桌子、椅子、锅、碗、盆、勺子、杯子、婴幼儿用具等都会让人陷入危险。

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是一种常用的伽玛辐射源,对人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当然,铯137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其辐射强度、人体暴露于铯137的时间和受影响的人体细胞种类等。但是,人体长期暴露于铯137可引起急性放射病症,如恶心、疲倦、呕吐及毛发脱落等,免疫力下降、白细胞死亡及骨组织坏死,如果长时间近距离(2.5米以内)接触,会导致染色体变异,影响生殖系统并导致婴儿畸形,如果受到约1西沃特辐射剂量的直接照射,可以致人死亡。铯137进入人体会积聚在肌肉组织中,并有可能导致癌症。

所以,放射源铯137熔炼后混入钢材中无论是用这样的钢材来制造何种用品,都会让人受到辐射而致病甚至致死。这也说明,中国的放射源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强大杀伤性杀手。

如何防范放射源的伤害?

显而易见,放射源对不知情者造成的伤害是最大的,因此需要使用者、政府部门严格管理放射源,同时也需要对公众进行防护放射源的知识传播,最大程度减少放射源对人的伤害。

在南京发生放射源铱192丢失并造成人员伤害后,环保部发出了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要在2014年7月1日前,按照《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环发〔2007〕8号)和《γ射线探伤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环核辐函〔2012〕17号),针对行政区内的γ射线探伤单位,认真开展辐射安全专项检查。

这样的专项行动固然有效,但是却未必能形成全面的有效机制。全面的有效防护机制就是遵循专门的法规管理和使用放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对放射源使用和管理有诸多规定。例如,对于放射源要加装多方面的防护装置。放射源都要装在特殊设计的专用容器内,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放射源包装容器种类很多,大多为球形和圆柱形,一般用铅、铸铁、钢、塑料、石蜡等材料制成。此外,所有放射性工作场所及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都必须有警示标志。

此外,妥善处理废弃的放射源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放射源的真正生产厂家收贮,二是将放射源交给经环保部门许可的单位收贮。由于生产和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和个人因管理不严而让放射源流失的、未按照规定对废旧放射源进行处理以及造成辐射事故的,需要负法律责任,轻则罚款1万~20万元,重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因辐射事故造成他人损伤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完全严格执行,以致中国的放射源事故频频不断。显然,严格执法和加强责任管理,是防止放射源事故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普通公众如何防范放射源的伤害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放射源无色无味,在正常的情况下看起来就是一个金属物或者铅罐,人们在不知晓的情况下将这些东西当作废铁捡回,从而造成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人的严重伤害。

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捡拾废旧品的人来说,对于垃圾、路面、草丛或其他地方的来历不明的金属,以及精美、夜间发光的物体不要随意捡拾,即便是环卫工在处理这类物体时,也要请相关机构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再做处理。另外,应通过科学传播让所有人都能识别放射性标志的图标,就像在幼儿园要教会孩子红灯禁止通行一样。普通人发现可疑放射源后也可立即拨打环保举报热线:12369。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相关条款

第三十一条: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第三十二条: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贮存。

第3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事故特点;事故种类;核辐射事故

引言

在中国,核辐射事故被划分成了四种不同程度的等级。第一等级是特别重大事故,第二等级是重大事故,第三等级是较大事故,第四等级是一般事故。每种等级事故的波及范围不同、致死的数量不同。但无论哪种等级的事故发生,其危害都不容小觑。所以,尽可能减少核辐射事故就显得特别重要。

1 核辐射事故种类

1.1 核反应堆事故

在当今的电能中,核能发电是典型的形式。与其它发电形式相比较,核能发电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污染十分小、稳定性也颇高。因此,核能发电成为了主要的发电形式之一。但核能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核能一旦被泄露,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曾经出现过一次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最终使得不少放射性物质(γ射线、β射线、α射线)蔓延到周边空气中,这些放射物没有颜色和气味,不容易被人察觉,随着放射物的蔓延,事故周边有1400多名居民因为感染了放射物质而在短时间内死亡。

1.2 放射源丢失事故

在如今的教育、医学和工业等领域中,放射源被投入了使用。而目前世界范围内也将发射源视为工业产品,允许其买卖及使用。据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全国范围内大约有15枚放射源存在。如果放射源使用得当,将在不同领域发挥有效作用。如果放射源管理不善,就可能泄露,其后果不堪设想。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陕西,有一名男子无意中在枯井内挖掘到了一枚放射源,这名男子并不识得放射源,还误以为是什么宝贝,便将放射源揣在兜里,准备拿回家去。结果,回家后不久,这名男子就开始呕吐和恶心,其原因是放射物质侵入到男子体内,照顾男子的家人也受到放射侵害,最终男子一家无一幸免,死于急性放射病。

1.3 医疗照射事故

X射线是当今医学领域运用较多的核照射放射。尽管,X射线照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医学难题。但是,X射线照射的现实危害也不容忽视。医学实验证明:如果患者接受了X射线照射,同时照射剂量颇高,那么患者因此而患白血病等疾病的可能性将远远增加。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某家医院曾经出现过类似事故。医学在给患者进行X射线照射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剂量加到了原来的十倍,结果该患者在接收照射之后,出现反应迟钝、剧烈头疼和血小板急剧减少等症状,在住院后的50天左右,该患者死亡,这家医院也因此赔付了患者家属大笔的医疗事故费用。

1.4 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

在核设施完成各类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废水或者废气产生,这些废水和废气与其它废物混合到一起,便称为放射性废物。一般来讲,核设施的生产管理机构会针对放射性废物做一定的处理,避免其转移到居民的日常生产或生活中,否则将给居民带来极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的某个小镇上,由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系统失灵,导致不少放射性废物内部出现爆炸,爆炸后的放射物便随之进入到周边空气中,以至于周边环境被大肆破坏。

2 核辐射事故特点

2.1 威胁健康

从现实情况看来,核辐射事故所带来的健康威胁极大,核辐射事故在发生的瞬间,会有大量放射物质蔓延到周边空气中。随着放射物质的扩散,极可能进入到居民生活区中,从而让居民感染到放射物。放射物一旦进入到了居民身体中,其对居民健康威胁极大。对普通居民来讲,体内感染放射物之后,将会出现腹泻、脱发、出血和头晕等症状。而对孕妇来讲,如果体内感染放射物,孕妇所受到的危害则更大。一方面,孕妇自身会受到健康危害。另一方面,孕妇自贡中的胎儿也会受很大影响,出现畸形或者死亡的情况,即便胎儿能够顺利降生,也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其智商会明显低于普通孩子。

2.2 照射途径及来源多样化

尽管引起核辐射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对核辐射事故的照射途径及来源进行总结,可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内照射,第二类是外照射。放射物通过居民饮食或者空气吸入等方式进入到了居民体内,便称之为内照射。放射物通过医疗照射和职业照射等方式,让居民感染到放射物,那么便称之为外照射。医疗照射主要指的是放射治疗及X射线照射等方式。职业照射主要指的是从事的工作与放射物密切相关。

2.3 引发恐慌

随着科技的普及,居民对核辐射、核辐射事故及放射物感染等的了解越来越多,居民渐渐认识到核辐射事故的巨大危害。因此,居民对于核辐射事故也是十分惧怕。一旦某地区有核辐射事故出现,那么该地区附近的居民将惶恐不安。普通居民难以饮食下咽,害怕自己随时可能死亡。孕妇则更加严重,不仅担心自身安危,也担心腹中孩子是否能安全降生,由此引发的流产较多。在上述谈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核事故中,核电厂周边区域的居民在得知事故情况后,十分恐慌,有人开始宣传说某种抗辐射药能抑制体内放射物,不少居民听信了谣言,纷纷购买抗辐射药,而药店也因此哄抬物价,将抗辐射药的价格标到原来的五倍以上,而实际上这种抗辐射药并没有真正的抗辐射效果,不少居民在慌乱中受骗,周边区域的社会秩序迅速被打破,前苏联中央政府不得不立刻下令停止抗辐射药的售卖,并派遣专业人士到相关区域维护居民生命安全,同时派遣大量警察维持社会秩序。

2.4 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

在核辐射事故出现后,不仅对社会秩序冲击极大,而且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首先,放射物会在空气中蔓延,而且蔓延的速度极快,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一个区县到另一个区县,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所以其波及的范围非常大。其次,正是因为波及范围广,放射物所危害的人群数量才较大。只要某区域的空气中夹杂着放射物,那么该区域中生存的所有居民都可能感染放射物。再次,放射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会特别长,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如果某区域出现放射物,在将来的10年甚至20年时间里都会有放射物存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彻底消除放射物,而居民所受的危害也将持续很长时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将核辐射事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展开论述。首先,文章论述了事故种类,尤其谈到了以下事故:一是核反应堆事故。二是放射源丢失事故。三是医疗照射事故。四是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其次,文章论述了事故特点,尤其谈到了以下方面特点:一是威胁健康。二是照射途径及来源多样化。三是引发恐慌。四是事故波及范围大、危害人群多、持续时间长。希望文章所研究的种种内容可带来一些启迪。

参考文献

[1]罗孝如,熊飞.核辐射事故的种类和特点[J].民防苑,2010,24(20):15-16.

[2]邵建章.核辐射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其防护技术[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27(15):42-47.

[3]杜平,张玉敏,朱春来.核辐射探测装备和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46):47-55.

第4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厂区放射源;管理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plant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aily ma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our compan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quantity, installation lo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adioactive sources of our company, and expla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t.

Key words: plant radioactive source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前言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它们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军事、医疗、测量、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 放射源按所释放射线的类型可分为α 放射源、β放射源、γ放射源、X射线和中子源等。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绝大多数工、农和医用放射源是密封放射源。某些供实验室用的、强度较低的放射源是非密封的。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几十年来,从国外引进和国内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密封放射源。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它们也存在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厂区密封放射源的安全防护管理成为了我司的重要责任和日常的主要环保管理工作。

2 我司放射源的基本情况及对其正确认识的意义

2.1现状、数量和安装位置佛山市禅城区涉源单位共有109家,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是4类密封放射源(厚度测厚仪),我司是其中一家,也是禅城区第一家通过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单位。我司拥有放射性测厚仪2台,X射线测厚仪1台,分别安装在包装膜事业部尼龙一期的O架、C架和尼龙二期的生产线上,都属于在用装置。O架是从日本横河西仪有限公司进口的型号为WEB2620A 、核素为钷-147( 147Pm)的测厚仪,活度为1.3×1010Bq[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是对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活度通用计量单位,称为贝克,也成勒耳,符号:Bq。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表示:1 Bq = 1次放射性衰变/s 。];C架则采用了日本横河西仪有限公司进口的型号为WG8-2、核素为锶- 90(90Sr)的测厚仪,活度为7.4×108Bq;尼龙二期使用了从法国SCAN-TECH进口的型号为SFO 010 GAUGE JXT98型X射线测厚仪。

147Pm放射源结构示意图

90Sr放射源结构示意图

2.2分类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III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IV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我司的两枚放射源:钷-147活度为1.3×1010 Bq,大于 4×1011Bq小于4×1013 Bq;锶- 90活度为7.4×108Bq,大于1×104 Bq小于1×1010 Bq,均属于Ⅴ类放射源。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III类。按照使用用途分医用射线装置和非医用射线装置。Ⅰ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Ⅱ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III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我司的X射线装置属于非医用III类低危险射线装置。

射线测厚仪

厚度(核子)测量仪

2.3 正确认识放射源的意义

这些放射性测厚仪的核素活度较低,正常使用情况下对环境无辐射影响。但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Ⅳ类放射源或Ⅴ类放射源。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的管理力度,规范日常的环保管理工作。正确认识放射源的性质和基本情况,是放射源管理的基础。正确了解放射源,客观认识其危害,科学使用放射源。

3 管理部门的职责

技术工程部负责放射源的管理工作及废旧放射源的保管。放射源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所属事业部、部门负责放射源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与保管。安全办负责安全防护的组织和监督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专职放射管理人员的上岗资格知识培训,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

4 做好放射源资料的管理

公司应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的申请、换发、核查、变更、注销等手续。建立放射性测厚仪设备台帐、档案和对放射源编码[放射源编码由12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分别表示生产单位(或生产国)、出厂年份、核素代码、产品序列号、放射源类别等内容。每个放射源具有唯一编码,同一编码不得重复使用。放射源编码卡必须伴随放射源从生产到处置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3)《关于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

(4)赵海生,范静梅,《关于加强放射源管理的对策和研究》,《北方环境》,2004年,第29卷,第4期,第7页。

(5) 何如初,《佛山市禅城区放射源污染现状调查》,《环境》,2008年,S1期,第27页。

第5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一、电磁辐射的来源

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电磁辐射和人造电磁辐射。

1.天然电磁辐射

天然的电磁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来源于雷电、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地球的热辐射和静电等。例如雷电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天然电磁辐射,它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还会在广泛的区域产生从几千Hz到几百MHz的极宽频率范围内的严重电磁干扰;另外,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爆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辐射对短波通信的干扰极为严重。

2.人造电磁辐射

(1)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等。

(2)工频强电系统,如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等。

(3)应用电磁能的工业、医疗及科研设备,如电子仪器、医疗设备、激光照拍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4)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如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电热毯、电视机、录像机、电脑、手机等。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一些原来建于城市周边的传输发射中心和高压线等设施周围也开始进行开发建设,小区环境和室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据有关专家介绍,其危害主要有六个方面。

危害之一: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线太近,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危害之二: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癌细胞的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类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危害之三: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等。

危害之四: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危害之五: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压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就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危害之六: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等。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

关于电磁污染的标准,学界争论还在继续,但我们还需在各种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我们该如何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对自身的伤害呢?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6.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第6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人类 环境 污染 防治

1.来自建筑装修的污染与危害

1.1追根溯源,都是甲醛惹的祸

甲醛是一重无色易溶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室温条件下极易挥发,构成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以致癌与致畸形有毒物质。经过装修,特别是经过复杂装修装饰的环境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来自于劣质板材。2.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涂料等材料亦是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来源之一。

甲醛污染的减弱和消除措施:

1.完善法规和监管体系,规范建材市场,严把建材质量关。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科学实施装修与购买家具。

3.加强室内空气净化。4.加强通风与绿化。

1.2人们身边的“恶魔”――苯及同系物

对于室内环境,包括办公场所与居室等处,苯及其同系物主要来自于熔解型涂料中。防治措施:1.家装设计要科学化。2.施工工艺要符合室内环境质量要求。3.装修材料要选用低毒、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材料。4.加强通风换气。5.慎重选购家具。

1.3氨污染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恶臭气味气体。由于氨的溶解度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与眼结膜等处,对皮肤、眼结膜会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发生炎症。吸入氨气后,可麻痹呼吸系统的纤毛与损害黏膜上皮组织,有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减弱人体抗疾病能力。当氨气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后,则通过肺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破坏运氧能力。

室内氨气的来源:室内空气中的氨气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亦有少量来自于家具或者其他装修材料。

防治氨污染的措施:1.合理选用混凝土防冻剂。2.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环保培训。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1.4室内的“魔鬼”――氡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能够形成放射性气溶胶,称为氡射气而污染空气,氡气很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范围内不断积累,引发肺癌及其他病变。

室内氡的来源:1.房基下的岩石和土壤中的物质2.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3.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4.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室内防治氡污染的措施:1.正确认识放射性与放射性污染。2.制定标准、法规,严防建材的放射性污染。3.加强宣传,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5VOC的污染的危害

VOCS是指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常温下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VOC的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

当室内中的VOC超过一定浓度时,在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严重时会抽搐、昏迷、记忆力减退。VOC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

室内VOC的主要来源:有机溶剂、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纤维材料、家具、家用电器、清洁剂、来自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

预防VOC危害的对策:1.提高认识,加强自我保护。2.谨慎选择家装材料。3.加强通风换气,提高健康环境意识。4.及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查。

2.室内环境中的物理性污染

2.1“绿色之光”引发静电危害

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产生静电。一般来说,固体面与固体面、固体面与液体面间的接触和撞击,或者固体的断裂、液体的飞溅都可能产生静电。

静电的危害:1.静电可产生火灾。在石油、化工等工业以及通常有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等生成的地点易产生火灾。2.静电可造成电击。3.静电可引发多种粉尘、可燃性气体等爆炸。4.静电可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元器件击穿事故。

防止静电的有效措施:1.接地。2.防止人体静电荷的积累。3.使大气电离。4.增湿。5.非金属材料的防静电。

2.2现代城市已成为一个噪声的世界

噪声源:1.交通运输噪声。2.工业企业噪声。3.建筑施工与装修噪声。4.商业活动、公共场所与社会生活噪声。5.家电产品工作噪声。

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噪声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与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

噪声控制:1.采用吸声材料消除或减弱噪声。2.隔声 隔声是指在噪声传播途径中设置一定的隔声材料或结构,以减少声能量的传递。经常采用的隔声形式有隔声罩、隔声屏、隔声室、隔声窗、隔声门等。4.迅速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防止人为性噪声污染。

2.3电磁辐射――近代的“隐形杀手”

电磁辐射的危害:1.电磁辐射威胁着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射频电磁场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使人体体温或局部组织温度急剧升高,破坏热平衡而有害于人体健康。2.手机的辐射危害1>手机辐射对信号干扰的危险性,如干扰飞机导航系统 2>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 打电话时间太长可能出现头痛、耳部发热等症状。3.电脑的辐射危害 4.微波炉的辐射危险

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技术与防护措施 1.环境工程防护 包括屏蔽、射频接地、吸收防护、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2.个体防护 对于工作人员或高场强环境中的居民,可以实施个体防护。个体防护包括屏蔽防护服、防护帽子、防护背心、防护马甲,均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3.现代生活用品的潜在危险

3.1白色污染逼近生活

白色污染的危害:1.白色污染造成环境恶化。2.白色污染危害健康 人们如果长期食用再生塑料袋包装食品,尤其是属实等于慢性自杀。

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1.禁用塑料袋 2.制定限制法律,减少使用量。3.实行分类回收与再利用。

3.2身边的汞污染危害

人们经常用温度计测体温,用血压计测量血压,使用程度很频繁。如果不小心打碎,此时就产生了汞污染。汞为银白色的液态金属,有急性剧毒,可引起人的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发热等症状。此外对生物的危害也非常严重。一个体温计的汞足以使20英亩大的池塘中的鱼死亡。

防治汞污染的措施:1.提高意识,谨慎使用 2.选用无汞体温计与血压计 3.生产企业对产品实行明示制度。 4.实行限制与禁汞措施。

第7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台;雷击危害;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03-01

一、广播电视发射台雷电危害的方式

(一)雷电直击危害

雷电直击危害,指的是地面上的用于广播电视发射的设施、设备或者相应的电力装置被雷电直接击中了,导致在直接放电过程中电效应、电动力效应或者热效应产生了,从而造成了设备被烧毁或者电路出现故障等危害。雷电直击时释放能量大,放电时间短是其危害的最大特点。被击中时短时间能放出高达几千安电压甚至能高达数百力伏的电流。根据统计,广播电视发射台遭遇雷电直击概率约为10%,受雷电直击危害影响的范围比较小,但是其破坏性较大。

(二)雷电感应危害

雷电感应危害,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受雷雨云层静电感应的影响,和地面内所在雷电区域的物体发生感应,由于产生的高电压不易泄放,从而危害地内的物体,主要是重视广播电视发射架等设施。第二方面则是在石层发生雷击放电时,会产生的非常大的雷电流脉冲,通过与地内较近的物体感应,只要感应出l高电压或者较大电流,就会对设备造成危害。在高压架空的线路上,雷电感应电压甚至可达到300~4OOkV;同样在低压架空的线路上,雷电感应电压也可达100kV;在一般信号的线路上,雷电感应电压一般达40~60kV,所以无论哪一种都能将与广播电台发射台相关的设备烧毁或者击穿。雷电感应造成的危害虽然没有雷电直击的危害大,但是雷电感应发生的概率则要远远大于雷电直击。

(三)雷电波侵入危害

因为雷电较容易和广播电视发射台周围的架空线路或者是周围的金属管道发生反应,所以可能造成雷电波会沿着架设好的线路或者是金属管线来侵入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内部,从而造成发射设备和线路被损害。在所有雷电危害的事故里,由于雷电波的侵入而引发的事故比例较大。

(四)地电位反击危害

地电位反击危害,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设备或者避雷设施被雷电击中,雷电通过避雷设施进入地面时,因为避雷装置、引下线和接地体的电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会升高至数力或者数十力伏,所以会对避雷装置或者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造成未知的危害。地电位反击危害是飞次生危害的一种,它的破坏性及发生的概率要比飞前述几种雷电危害要小的多。

二、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措施分析

(一)雷电直击危害的防护

1、接闪器。像我们经常说的避雷针以及它的变形产品,比如避雷带、避雷网等,都是属于接闪器的。像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发射铁塔,其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接闪器,但是在发射铁塔周围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机房等建筑物的顶部都需要安装好避雷带,而且要准确校验铁塔以及避雷带所防雷的保护范围。但是假如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机房不在铁塔附近,那么避雷网可以优先考虑作为机房等建筑物的接闪器。一般来说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超过10m*10m。

2、引下线。将击中接闪器所产生的电流安全的导入大地是引下线的作用。通常引下线数量应在两根以上,在布置时沿建筑物四周成对称,借此与下泄电流产生的强磁场相抵消,并且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不可大于18m。若需要将两条引下线连接,则必须使用焊接的方式,并使用10cm的圆钢或者具有相同内积的扁钢作为引下线。当建筑物是框架型结构时,便可以建筑物自身的钢筋作引下线。在布置是多根引下线一起使用能起到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均衡地电位使雷电流均匀入地,降低侧击危险发生机率,提高防雷装置的可靠性的作用。

3、接地体。接地体指的是埋在土壤中能起散流作用的导体。我们一般会采用钢管来作为接地体,大部分是要求壁厚大于3.5mm,直径大于50mm的角钢,或者不小于50mm*50mm*5mm的扁钢也是可以的,最好多根接地体能够连接成地网状,而且优先采用环形来作为地网形装的布置,因为环形地网的四周都接引下线,能够均衡内部的电位,可以有利雷电流的故流。那么,如果采用的是垂直接地体,则一般要求长为埋深0.8m,1.5m~2.5m,地极间隔为5m,另外如果水平接地则应埋深lm,而且向建筑物外引出氏度小于等于50m。对于框架结构建筑物而言,则可以利用它的基础钢筋来作为接地体。

(二)雷电感应危害的防护

雷电感应危害,它能够通过电力电缆、信号线和天馈线等来入侵建筑物的内部设施,虽然电力电缆的距离很长,但是雷电波在传输时损耗却较小,所以由电力电缆入侵的雷电感应所造成的危害比较突出。因此,在对广播电视发射台建筑物内设备设施进行感应雷防护的时候,重点是对电源的保护。虽然在经过设施设备外机壳和建筑物屏蔽后,雷电感应会有所衰减,能量也会有所减小,但许多电子设备还是存在一定的危害,设备故障就是由于处理不当造成的。

(三)设备电源的防护措施

广播电视发射台设备的电源防雷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电力电缆要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层要埋入地下。第二个方面是在电源上一级一级加装电源避雷器;就是将高压避雷器加装在变压器的高端,低压避雷器加装在低端,同时在直流配电屏和交流配电屏上各自加装交、直流避雷器,从而能实现三级以上防护。

(四)联合地网防护措施

假如建筑物及其设备与铁塔离的较近,那么要是能够将建筑物与铁塔的接地线连接起来并且组成联合地网那是最好的了。对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而言,可以将基础钢筋看做事环形接地网来加以利用。而建筑物内部的所有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所共用的接地装置是联合地网。它的接地电阻要小于4Ω。如果联合地网能够将接地线进行合理的布置,那么就能实现设备间的等电位。

(五)设备接地保护措施

广播电视发射台建筑物内的所有设备来说,它的金属外壳都应该接地,它的金属走线架等物也要求接地,我们可以使用单点、多点或者混合三种接地方式。如果考虑设备是否抗干扰,对低频设备来说,采用单点接地是比较适宜的。那么高频设备可以采用多点接地的方式,同样高频混合设备能够采用混合接地的方式。接地线有三大要求,分别是:粗、短、直,而且对泄放设备短路电流和雷电流的能力上要进行充分考虑。

结束语

广播电视发射台建筑物及相关设施的结构可能各不相同,但防雷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尽力实现等电位。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分流、屏蔽、钳位和接地等,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方法。但是,在以后的防雷工作实践中还需不断地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

参考文献

[1] 曹士良,葛成立.连云港电视发射台防雷系统的设计[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2,(03):40-43

[2] 孙海峰.浅谈高山发射台综合防雷系统[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186

第8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1核电站辐射防护工作经验反馈的必要性

核电站的运行必然会存在放射性安全隐患,而辐射防护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证在核电站正常运转下,将其所产生的所有辐射照射及其它放射性污染维持在辐射审核管理部门所规定的限值以下,尽可能将核电站辐射值降到最低,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辐射事故发生,降低辐射事故的放射性危害[1]。

2核电站辐射的危害性

2.1核电站辐射对环境的污染

一般情况下,核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源来自于核电站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为例,该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事故,反应堆厂房发生火灾和爆炸,堆芯被严重破坏,释放出大约7t放射性物质,污染范围极广,俄罗斯、白俄罗斯还有乌克兰周围国家受放射性污染极其严重,另外,瑞士、奥地利、芬兰、瑞典、保加利亚、挪威及希腊等苏联境外的国家也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2.2核电站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核辐射会影响人体机制,导致基因发生突变,使人体发生病变。核辐射会引起人体急性放射病产生,即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患。而在核辐射下,皮肤损伤发病率较高,皮肤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受超过限度的辐射照射就会导致皮肤损伤,又称为放射性烧伤,比如核辐射中的β射线就会引起人体皮肤放射性损伤,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亡。而核电站轻微辐射即便短期内对人体危害并不显露,但多年后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据统计调查,在发生核事故的国家,受到轻微核辐射的人们在多年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

3核电站辐射防护工作经验反馈

3.1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经验

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推动各执行部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降低辐射危害,预防各类核事故发生,管理部门应通过规范管理、培训、监督等方式调动辐射防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进行有序管理、全面培训、有力监督。

3.1.1加强辐射防护管理标准及其规范性

在中国核事业发展过程中,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理念来源较多,主要有军工和核工业科研系统的传统核工业辐射防护管理理念、核电技术引进国家的辐射防护管理理念、以IAEA(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国际原子能机构)和ICRP(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准则为标准的辐射防护管理理念等。在此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核电站辐射防护工作情况,进行相关经验反馈:a)国家核安全局和国防科工委应严格履行安全监督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辐射防护管理和监督;b)结合中国核电站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实践操作经验,以IAEA的安全标准为基础,编制并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规定,形成标准文件并严格执行;c)建议中国辐射防护专业机构、相关研究单位或政府部门定期举办辐射防护工作研讨会和实践经验交流座谈会,组织各个核电站辐射防护专业人员及相关管理负责人积极参与,以促进各地区核电站的实践管理经验交流,努力提高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水平。

3.1.2加强辐射防护工作培训

在核电站各个部门工作的员工都有可能会进入辐射控制区,因此新员工在正式入厂工作前,必须对其进行辐射防护培训,这是重中之重。所有可能进入控制区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接受辐射防护一级培训,了解学习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个人辐射防范措施、核电站辐射防护规定、辐射监测设备及防护用品的正确应用;所有可能在控制区担当工作负责人的人员必须接受辐射防护二级培训,工作负责人需学习负责辐射防护具体工作和防护要求与措施等。

3.1.3建立健全辐射防护的监管机制

要想贯彻落实员工的辐射防护责任,核电站应建立专门的辐射防护机构以履行监督职能,健全辐射防护监管机制。该机构需对核电站辐射防护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当辐射防护人员在进行存在辐射风险的工作时,对其提供辐射防护技术操作监督。监督管理内容包括:a)辐射防护培训、考核的严格监督;b)对辐射防护工作的策划准备及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c)结合各地区核电站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辐射防护工作规范及人员监督管理制度;d)定期对辐射监测设备及相关系统进行维修校准;e)监督工作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f)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或事故进行及时调查并作出经验反馈。

3.2核辐射具体防护工作经验

3.2.1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核电站辐射中,X射线、γ射线、中子的贯穿性较强、射程长,是导致外照射危害的主要原因。对于X射线和γ射线,比重较大的材料如水泥、铅、钢等的屏蔽防护效果比较好,而对于中子,采用较轻的材料比较合适,比如B。但由于放射源类型不同,放射程度不一,可将不同功能的防护材料合理组合,进行有效屏蔽防护。另外,由于受照射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所以可轮班作业来处理应急情况;又因为受照射剂量与受照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增加实验室长柄工具的距离,可大幅度减小辐射剂量。

3.2.2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除了外部照射,内部照射对人体的危害会更加直接,它会直接导致人体内部机能发生病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在有辐射隐患地区,要穿好防护服,戴防护面具以保护呼吸系统,对水和食物进行放射性检测后方能安全食用,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房间要进行通风[3]。

3.2.3辐射监测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升级

核电站辐射监测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式是否正确关系到辐射防护工作能否有效顺利进行。核电站辐射监测设备种类很多,场所辐射水平监测、工艺监测、事故报警仪、流出物监测、人员设备污染监测等都需固定式辐射监测设备,还有中子测量仪、气溶胶采样和监测仪等便携式设备,这些设备有些非常精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采取正确措施进行辐射防护。

4结语

第9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其实,核辐射并没有一般人以为的那么可怕。核辐射来自于原子核反应。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之间由于电磁力互相排斥,质子和中子之间、中子和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则既有排斥又有吸引。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有的原子核是稳定的,而有的原子核则不那么稳定,有可能发生核反应而衰变或者裂变、聚变。在这个过程中体系总的能量会降低,一部分能量就以辐射的形式散发到原子核之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被称为放射性元素,成为辐射的源头。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就存在着一定量的放射性原子,因此也存在着称为本底辐射的各种辐射。

告诉我们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核辐射这种反人类的东西也不例外。但是,正如真正的老虎一样,它也有诸般招数。

首先,是景阳冈上那只沦为武松手下败将的老虎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

“一扑”――老虎的一扑是用双爪扑人。在老虎的招数当中这是伤害力最强的。放射性原子在衰变的时候也会放出两种射线,那就是α射线和β射线。

放射性原子的α衰变会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在谈论辐射的时候我们一般把它叫做α射线――自身的原子序数减二。另外一种常见衰变方式则是原子核当中的一个中子放出个电子,自身转变为一个质子,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上升一。正如老虎的扑咬凶狠无比,往往能一击致命一样,这两种射线都是带电粒子组成,一旦照射到人体组织就很容易令构成人体的有机分子中原子间的电磁键遭到破坏,伤害力很大。

不过,也正是由于它们的这种特性,它们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和空气分子发生作用而迅速衰减。只要离开放射源几厘米,或者张薄薄的纸张,甚至人类的皮肤,都可以阻挡它们的作用。除非贴身接触放射源或者把放射性元素摄入体内,否则被伤害到的机会很小。

“一掀”――γ射线及其他电磁辐射。放射性原子的原子核衰变的同时,可能有一部分能量被原子核外面的电子吸收。电子吸收了这些能量以后,就会跃迁到比较高的能级,然后落回原本的稳定能级。就像一块石头从高处落地的时候会发出响声样,电子的能级降回去的时候会发出电磁辐射,或者说是光波。放射性原子发出的这种辐射的能量常常很高,位于x射线或者γ射线波段。这种辐射也一样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虽然不及前两者直接。它在空气中能传播很远,对于一般的固体穿透力也很强,因此难以防御,是这只纸老虎最凶险的一着。

“一剪”――武松躲过了老虎的前两招之后,老虎使出的第三招就是尾巴剪。核辐射也是这样,不是只有一波攻击。放射性原子衰变之后会变成新的原子,这些原子也可能具有放射性;被“或者B射线打中的原本不具备放射性的原子,也可能变成新的放射性原子。这也是需要小心的地方。

除了这三招之外,景阳冈的老虎其实还有招,就是虎啸。核辐射也还有另

种形式,那就是中子辐射。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和物质的作用能力比较差,‘但它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发生β衰变,因此在空气中具有一定的飞行距离,对防护物的穿透能力和对人体的伤害也介于前两种辐射之间。除了临界或者超临界链式反应进行的场合,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会遇到大量的中子辐射。

神话传说中的老虎具有把吃掉的人变成伥鬼为之效劳的能力。核辐射也可能让受害者变成它的帮凶。当大量放射性元素被排放到环境中的时候,一部分放射性原子,特别是金属原子可能沿着食物链发生富集作用。按照“环境――植物――食草动物――捕食者”的顺序,食物链上处于越高位的生物,体内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就越高。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这时如果不小心吃下了食物链上比较高位的动物,受到的伤害有可能远远大于外部环境辐射带来的伤害。

传说中,老虎具备一种天生的威势,能吓得猎物动弹不得,难以反抗逃脱。其实,这不过是人类或者其他受害者的恐惧心理导致的。核辐射带来的危害当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前面说的各种实际的伤害,而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恐惧心理。旦非理性的恐惧心理蔓延造成社会混乱,各种事故带来的损失和破坏可能远远大于辐射本身的影响。例如核泄漏事故造成某些国家决定停止使用核电站而改用火电的话,表面上看来降低了群众受到核辐射的风险,但由于燃煤中本身带有定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在发电过程中会被排放到环境中,这样做最终反而会加大全社会人类受到的辐射总量。

当然,既然是纸老虎,人类总归还是有办法对付的。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提出过对付老虎的最好办法是让“虎无所用其爪”,我们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无死地”,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在上面我们已经看到,各种辐射的危害都随着距离的加大而急剧降低,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回避辐射区,不靠近没有屏蔽层的辐射源,受到核辐射危害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值得指出的是,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性。小剂量的照射次数太多,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医疗检查不宜过于频繁,吸烟更是不好的习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