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第1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15年前,省医处于自身发展‘磨合期’,15年后,省医的帮扶足迹遍布贵州各地,医联体建设使得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整体提升,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兆林今年2月在医联体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的总结。

“省医的医疗专家来给我看病,我真是太感动了。以前生病总要往省城跑,现在有了远程会诊,看病方便多了。”贵州省赫章县双坪乡病患金华平(化名)告诉记者。

通过医院的远程会诊室对医联体单位的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是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每天都要做的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为病患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锻炼了基层医院的医生诊断水平,提高了医疗技能。

创新实现发展

发展反哺基层

15年倾情帮扶,24家医联体成员单位,这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向省委、省政府交上的答卷。

作为贵州省三级甲等公立医院,200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面对一系列发展难题的同时,医院没有忘记自身的公益性定位,在“万民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工作中,不仅派遣专家前往基层医院参与科室管理与医疗,更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受援医院的整体实力上。

2002年,医院借助“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平台,先后与威宁、赫章、丹寨、黄平等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议。根据对口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制定出适合医院发展的激励人才机制,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同时,充分发挥省级龙头医院的带动引领作用,按照“以创新实现自身发展,用发展反哺基层”的模式,积极帮扶,带动基层医院共同发展。经帮扶后,所有受援县医院均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其中威宁自治县医院还进入“三级”医院行列。

2013年,旨在提高服务效能,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模式的“医联体”质量管理模式提出,贵州省人民医院按照“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理念,对受援医院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帮扶,实现病历、检验、远程会诊平台的“同质化”管理,全方位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水平、科研教学水平、群众满意度。

倾情帮扶促发展

突破“瓶颈”助提升

毕节市人民医院是贵州省人民医院最早帮扶指导的医院之一,双方2003年就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2013年,医联体平台思路形成后,贵州省人民医院对制约毕节市人民医院建设发展的“瓶颈”科室进行深入调研,逐步攻克。

“15年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无私帮扶下,我们医院的学科建设、医疗水平、医院管理成绩迅速提升,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主任鲁懿说。

通过合作帮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标准化新生儿科PICU、呼吸内科RICU、儿童重症医学科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市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同时,区域检验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全市标准化检验实验室;学科重组取得突破,妇科、产科独立建科,新组建脊柱外科、儿童重症医学科,分科更加专业化;自主完成室间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缝闭及结扎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瓣膜病换瓣及等心脏手术,成功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眼科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等;脑部内镜、心脏介入,鼻内窥镜治疗、腹腔镜微创、消化内镜下治疗、关节镜下治疗日趋成熟,标志着毕节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向“微创、高效、创伤小”方向全面迈进。

结合自身需求,贵州省人民医院还确定了重点帮扶学科,采取“长短新结合”的形式,帮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范化专科建设。“长”即帮扶专家长期驻扎;“短”即根据实际,定期组织专家、博士到帮扶医院相关科室开展会诊、查房、手术示教、业务讲座等;“新”即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帮扶医院“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派出一支队伍

带好一所医院

“感谢省医对我们医院在人员培训、实地帮扶、学科细化等方面的帮助,通过医联体合作,我们的医生、护士能去省医学习进修,将好的技术、服务带回来,让偏远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赫章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吴春焰说。

2003年3月12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开始对赫章县人民医院实施对口帮扶。本着“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工作思路,贵州省人民医院每次选派医疗专家,都是按照赫章县人民医院上年末提出的急需帮扶专业需求计划确定。

对口帮扶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每年均派出专家医疗队到赫章县人民医院开展学科和科室建设规划、技术带教、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一系列支援工作,14年累计派出医疗专家60名,通过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为赫章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了帮扶医院的自身发展能力。

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帮扶下,赫章县人民医院的科室设置从2003年的5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增加到2016年的22个,在去年新建立神经内科、新生儿科、急诊ICU、泌尿外科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和高压氧科,肾内科目前共接诊病人住院治疗90余人次,开展血液透析700余人次,高压氧治疗病人400余人次。

在派驻医疗队专家的积极带动和帮助下,赫章县人民医院拟定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开展了适宜的新技术、新业务。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和高压氧治疗等特色专科创建后,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遣专家帮助血液透析室进一步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建立肾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室,带动了医院专业技术的发展。

一对一对口

“个性化”帮扶

2016年,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军区后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贵州省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贵州省人民医院将医联体辐射到贵州最为边远的地方,与望谟县人民医院沟通,制定对口帮扶计划,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以“项目管理”为思路,为受援医院定制“个性化”帮扶计划。

第2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一、卫生扶贫计划

(一)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1、全面实施“八免五补助”。“八免五补助”〔八免: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免费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五补助: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贫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每人3500元/人给予补助(含新农合、专项补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爱心基金等多渠道),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晚期吸血虫病人5000元/人/年给予补助,对贫困人口大骨节病患者700元/人/年给予补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摆脱长期贫困。依托区扶贫移民局建立贫困人口识别标识。对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诊疗结束后由医疗机构与医保、民政救助直接结算。对贫困人口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医院给予门诊减免救助。

2、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省卫计委、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6部门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市卫计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5部门关于印发市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卫计局、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5部联合转发市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对贫困人口门诊、住院要单独统计上报。

(二)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1、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要求,结合贫困地区实际,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病患者等七类人群的健康管理。对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信息进行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对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2、免费提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医改妇幼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提供免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通过新农合、分娩项目补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爱心基金等多渠道支付医疗费用,实现我区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零支付。为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补助。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有效保障贫困地区母婴安全。我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92%以上,孕期检测率达到86以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到90%以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到90%以上;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到86%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到85%以上;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到91%以上。

3、免费开展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按照新修订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细则》,到2020年全面完成区疾控中心现场等级评审工作。为提高我区传染监测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监测质量,及时发现、报告病例,杜绝瞒报、漏报、个案调查和疫情处理提供有利保障。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及时补种,进一步提高接种率。2016年,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2.5%。

4、免费实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加强艾滋病防治。优化哨点监测布局,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开展以免费安全套推广为核心的经性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健全医防结合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扩大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面,艾滋病感染者随访检测比例达到90,干预覆盖率达到90%,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0%,疾控机构向定点医院转介率达到100%。加强结核病防治。开展结核病防治发现、治疗和管理,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及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将结核病纳入门诊大病统筹范围,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治愈率高于85%。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乙肝防治。认真开展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孕产妇产前的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工作,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对孕产妇的宣传,提高对乙肝疫苗接种的正确认识与参与意识。

(三)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1、巩固乡村卫生机构达标成果。继续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适当拓展乡镇卫生院服务项目。每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每个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

2、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特色专科建设。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能力提升。

3、加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接受省、市对口支援。武警372医院、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区人民医院,犍为县中医院对口支援永和镇卫生院,五通桥区中医院对口支援和平彝族乡卫生院,夹江县中医院对口支援金河镇卫生院,犍为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对口支援卫生执法监督大队,五通桥区疾控中心对口支援区疾控中心,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以及远程会诊进行全方位指导培训工作。2016年我局安排对口支援。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吉星乡卫生院、永胜乡卫生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口支援共安彝族乡卫生院,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区疾控中心要安排人员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各自的业务工作。

(四)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

1、加快卫生人才培植。加大各医疗卫生单位空岗补员力度,制定招聘计划和实施方案,用好、用足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政策和民族地区特殊政策。积极实施“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助理)医师”项目、“阳光天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招聘一定数量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岗前培训、临床进修、岗位培训等方式强化卫生人才培养。

2、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能培训。组织一定医疗卫生人员到对口支援的省、市医疗机构免费进修。

3、着力加强基层人才建设。推动实施《关于开展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川卫办发〔2015〕306号),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培养、评选奖励政策。

二、计生扶贫计划

(一)落实“三结合”基地。区级帮扶部门和乡镇建设“三结合”基地6个,巩固完成新增户帮扶200户,帮带户400户,实现户均增收25%以上。

(二)兑现奖励扶助金。按照国家政策,调查审批确认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285人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21人,并在2016年12月底前全面兑现奖励扶助金(其中:奖扶27.36万元、特扶11.88万元)。

(三)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按照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14人,全面落实免费资金。

(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积极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提高生育服务水平。开展免费计生服务,落实奖特扶政策及独生子女家庭帮扶等工作。

三、红会扶贫计划

第3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阿坝、成都、绵阳、德阳、广元等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的生命安全与财产损失。灾难突降,举世震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震区唯一的部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沉着应急、科学组织、连续作战,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截止6月23日上午10:00,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710人,收治入院1838人,其中危重伤员1153人,ICU收治155人,完成手术1397台次,住院死亡率1.25%。除完成了上述地震伤员的诊治外,从5月12日至今,我院作为区域性部级医院,还完成非地震病员的普通门诊203256人次,急诊11357人次,入院治疗10477人和4930台择期和急诊手术。现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这里凝聚着全院职工忘我的奉献精神、高尚的职业操守、精湛的医疗技术、亲密无间的团队合作和包容百川的国际大协作,作为抗震救灾的战略支撑点,华西医院集结了国内外最优秀的队伍,我们共同创造了地震救灾史中值得骄傲与纪念的一页。

一、沉着应急,明确定位,科学指挥,保障救治

地震发生后,医院的第一反应是保证手术间手术病人、全院4000余住院病人和5000余门诊病人的安危,第一时间医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分片区深入手术室、病房和门诊等医疗场所,组织医护人员稳定病人情绪,及时疏散病人。全院职工面对危险,坚守岗位,喊出了“病人在、医务人员在”的口号,迅速消除病人恐慌情绪,保证了疏散工作的有序开展。ICU、病房危重病员及五十六间手术室的工作仍在原地进行,医护人员没有1人脱离岗位。强震之后,医院不断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省地震局核实震灾情况并组织检查业务楼宇安全状况。在震后三小时内医院已掌握:汶川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总体特征呈余震衰减趋势;经建筑工程师核查,我院抗冲击力七度设防、抗倒塌八度设防的全部医疗用房主体结构安全无损。确定楼宇安全后,医院果断决定各科室护送病人返回病房。院区内包括患者及家属和职工,在地震疏散和震后返回中,3万余人的行动,无一例伤亡,无一例纠纷。华西医护工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职业素质,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扬。

面对灾害,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5.12地震应急指挥部”,明确“举全院之力,保障病人安全,挽救受灾伤员生命”的任务目标,统一指挥医疗救援工作。在人员、设施、设备均无损害的科学依据下,明确我院为救治全方位响应角色和“三中心”的战略定位:复杂危重伤员的救治中心、灾区医院的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全院运行管理模式由日常状态为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多部门通力协作,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迅速启动并在全院展开。

预计大地震发生后将出现大量伤员短时间内集中入院,医院立即做出部署,集中调配资源:各科室紧急动员择期手术病人和轻病人出院,每天都预留500张左右床位用于接受地震伤员,保证地震伤员都能够住进正规病房病床;为保障大批骨伤伤员的救治,医院及时腾出日间病房、眼科、耳鼻喉科、感染科和第一、第四综合病房整建制地改变为创伤病房,交由骨科管理,将骨科原3个病房扩展为8个;手术室资源全力保证受灾伤病员救治;全院各科室取消人员休假,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调整骨干力量向急诊、骨科、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集结支援;迅速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救灾第一线;及时派出工作组,与一线医疗机构和成都市区各医疗机构沟通联系,建立轻重伤员转诊机制,以加快床位周转,保障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地及时救治危重伤员;采供、药剂部门立即多方征集、补充应急物资和急救药品,24小时保障供应;实验医学、放射科等医技科室设立专门团队,保障受灾伤员检查服务;后勤各运行保障部门24小时维护正常运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停电、停水制定预案,保障医疗业务的开展;保卫部门加强全院安全秩序管理,保障交通畅通;营养膳食科加大餐品储备,调整生产服务流程,保障受灾伤员、家属和一线医务人员膳食供应,……

科学指挥和资源集中调配,保证了在院病员的安全,保障了地震伤员救治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为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我院的受灾伤员全部收入干净、整洁的病房编制床位,从而保证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二、建立科学流程,创新救治模式,保障救治质量

1、再造流程,简化手续,救治环节前移,建立绿色通道

为确保救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地震发生当日,指挥部组织各科专家,研究制定了受灾病人收治流程。在急诊科设立现场指挥,集中急诊医学、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整形、小儿外科、重症监护专家组成24个多科联合救治医疗组分三班轮值救治伤员。地震伤员到达急诊科后,每一组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伤情检查和救治,伤口分泌物细菌学涂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前移急诊现场,按照伤员的伤情属性、轻重缓急和集中收治原则确定其收治科室,病情危重者直接收入ICU,需要紧急手术者直接进入手术室。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为危重伤员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障救治率奠定了基础。

2、统一收治,统一管理,统一隔离,严防交叉感染

5.12汶川地震受灾地区多位于山区,道路被山体滑坡阻断,病人无法在伤后12~24小时到达医院,伤口感染重,甚至发生气性坏疽,这与其它地区发生的地震有很大区别。面对严峻形势,医院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在急诊室外的空旷地带设立污染区,所有伤员进行细菌学涂片检查、先期诊断和伤口处理,才送至急诊分诊区;对于临床怀疑感染的病人,特设了隔离区域和单独的感染治疗室;在接收伤病员时要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需换鞋、穿专用隔离服;每天进行伤员伤口分泌物细菌学涂片和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及时发现耐药细菌;医院感染委员会、医务部、实验医学中心、感染科、骨科、ICU、脑外科、胸外科、肾内科等多部门和多学科及时进行信息沟通,根据不同阶段感染特点,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全方位感染的防治。同时积极邀请香港、上海医院感染管理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对预防院内感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5月14日至26日,我院收治气性坏疽疑似患者30例,其中病原菌培养确诊者4例;分离出多重耐药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例,其中16例系院外带入,5例可能为入住我院后获得,经过及时隔离和积极伤口处理,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没有出现感染扩散情况。地震灾后14天,我院没有出现一例外伤性破伤风患者。

3、打破科室建制壁垒,以地震伤员为中心,医生跟着病人走

我院骨科于1999年率先在院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医生跟着病人走”医疗模式,医生不固定床位,根据每位医生的病人数量和周转情况由科室调配病床,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病床使用效率。这一模式在此次救治地震伤员过程中得到了实战检验。此次地震伤员主要收治在骨科、神经外科、ICU、肾病内科、小儿外科等科室,以地震伤员为中心,骨科、ICU、肾内医生跟着病人走,打破科室行政建制壁垒,打破常规会诊制度,伤员收到哪里,专科医生就筛查到哪里,保证地震伤员第一时间得到专科处理,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多学科交叉协作,成为成功救治危重地震伤员的法宝

多学科交叉协作有利于集中多学科力量解决复杂、疑难问题,规范临床诊治路径,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风险。在此次医疗救援中,由肾病内科、ICU、骨科、泌尿外科、实验医学科组成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学组参照国内外经验,对急性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制定了规范的路径和指南,在挤压综合症急性肾功能不全伤员的救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肾病内科组成7个床旁血液透析治疗组,分布到骨科和ICU,先后对47名伤员开展床旁血液透析治疗(CRRT)479次;骨科安排1个医疗组负责所有外科室伤员骨伤专科处理;ICU主任带队,到每一个病房排查高危地震伤员,保证危重伤员及时转入ICU;心理卫生中心和康复理疗科组建立医疗组进入各个病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功能康复训练,有效地减轻了伤员心里障碍,促进了伤员功能康复。

5、应用新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

地震造成较多的肢体开放性损伤和骨折伤员,如何有效、快速和便捷地处理上述伤情成为决定其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骨科主动出击,与国内生产外固定器材和创面处理材料的厂家联系,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展伤员救治,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便了开放性骨折换药和二期创面处理,降低了感染风险,减少了石膏固定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坏死,缩短了闭合骨折创面的时间;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材料的使用对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减少营养物质丢失和减少换药以及避免交叉感染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6、总体把握伤员病情,重视内环境稳定,分阶段实施不同治疗

我院收治的5.12汶川地震伤员呈现老年人多(70岁以上伤员310人,占18.65%)、被重物压迫时间长、没有进饮进食、创面污染重等特点,很多伤员伴有高血钾、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如果只处理创面和骨折等外科情况,忽略从总体上把握伤员病情,将会出现致命后果,很多伤员甚至丢失生命。对此,我院对70岁以上伤员均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将伤员转自ICU和呼吸内科治疗;除紧急手术外,每名伤员手术前必须复查血常规和血液生化,要求血色素、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和血钾达到正常范围后才能安排手术;对于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贫血的地震伤员,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补充血液制品,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进行创面处理、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和截肢等急诊手术。

三、搭建协作平台,充分利用外援,加强危重伤抢救力度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纷纷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我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面对大量伤员短期内涌入我院,科室充分发挥了学科负责的优势,根据不同阶段伤员救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卫生部前方协调小组的支持下,有计划地请来自境外与国内的骨科、ICU、麻醉科、肾内、院感、营养和心理、康复的专家增援。医院实施外援医疗队工作、生活安排学科负责制,让外援医护人员融合到相应学科,编入战斗序列。先后共有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北京、黑龙江、吉林、天津、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医疗队,共计419人增援我院。外援医疗队来到我院后,以病区负责或医疗组方式投入救治工作。骨科将2个病房交给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管理,2个病房交给吉林医疗队管理,1个病房交给香港医疗队管理,1病房交给天津医疗队管理;伤员治疗方案由外援医疗队决定,骨科给每一病房派出住院医生承担病历书写,术前准备,每一病房有1~2名本院医生负责与手术室协调,同时骨科安排2名副主任在手术室进行协调和后勤保障;外援医疗队主要承担骨折固定和创面植皮等工作,而骨科本院医生则承担值班和急救工作。外援医疗队另一种方式是采取治疗小组形式开展工作,每一组有外援医疗队成员、本院医生护士,这种形式主要在ICU、麻醉科、手术室和急诊科。这种安排保证了外援医疗队能够很快适应环境和顺利开展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不至于造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院骨科原只有22名医生,56名护士,由于很好地搭建了协作平台,外援医疗队117医护人员与骨科医护团队精诚合作,出色地完成了管理8个骨科病房、收治1320余名伤员、实施653台手术的救治任务。通过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外援资源,为高质量地开展复杂危重症救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外援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支援省内医院,保障省外医疗队,体现部管医院战略支撑作用

1、派出医疗队在一线抢险急救和定点支援中表现突出

地震发生当日17:00,我院派出由24名医务人员和6辆救护车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一线,医疗队先后转战都江堰、北川、安县、绵阳,在一线急救、检伤、分诊伤员1500余人,转送病人200余人,完成手术60余台次,负责404医院一个病房90余受灾伤员的救治工作。按照卫生厅任务部署,我院克服法医专业人力不足的困难,组织、派出由6名医生和技师组成的工作组,自备所需物资、设施,赶赴汶川、茂县进行遗体DNA采样工作任务,在全省临床医疗机构中,我院是唯一承担此任务的单位。此外我院还派出专家赴灾区指导灾后消化道疾病防治和皮肤病防治;派出危重伤会诊组在重灾区一线医院及成都市内医院及时发现需持续生命支持、多学科抢救的危重伤员,及时转回我院ICU救治;派出心理危机干预7个分队100余位专家,深入八个县市工作。

针对绵竹县受灾严重、当地医疗机构放射科检查技术力量极度缺乏的情况,5月17日,我院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在绵竹市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放射影像诊断系统。我院将远程医学影像传输及诊断系统与当地移动X光机集成,支撑影像数据实时传回华西医院,由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作出及时诊断,通过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与现场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反馈诊断报告。系统从5月18日至今,已完成放射诊断1000余例,远程会诊和分诊600余例;

2、支持、指导、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协同救治受灾病人

调拨自有储备的消毒物资和清创器材及时支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中心供应室为绵阳404医院提供多批次消毒供应和器械包转送服务;将受灾病人救治流程、救治质控及感染防控举措等知识经验,与各灾区一线医疗机构沟通、共享,指导、促进各级医疗机构提升救治水平;派出物资供应队为灾区网络医院提供血透、放射设备、药品与器材共计200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一线医院。

3、努力完成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交派任务,设立抗震救灾省外医疗队后勤物资供应中心

为积极有效推进省外医疗队在地震灾区的救援行动,建立省外医疗队后勤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于2008年5月17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立了抗震救灾省外医疗队后勤物资供应中心。截止目前,中心通过设立的6门专线电话或手机24小时专人负责采集前线医疗队需求信息700多条。华西医院在自有物资储备中紧急调拨药品、医用材料、器械、设备和食品等价值730万元的物资优先满足地震灾区前线各省外医疗队的需求,共计6批次分别配送至阿坝、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来自北京、湖北、云南、内蒙古、江苏、陕西、天津等地近20多支前线医疗队,确保了前线医疗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第4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4年,我区对口支援工作紧紧围绕“移民安稳致富”总目标,从项目建设、经贸合作、机制创新、机关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援助资金稳步增长。全年计划争取无偿援助资金6000万元,其中由区办负责落实的对口支援资金计划4300万元,总共安排项目30个,已落实对口支援资金计划4343万元。其中上海援助资金计划3513万元,安排对口支援项目17个;青岛市援助资金计划500万元,安排对口支援项目4个;黑龙江省援助资金计划150万元,安排对口支援项目5个;孝感市、鄂州市、天门市、市、武汉大学、华中电网等省内单位援助资金计划180万元,安排对口支援项目4个。集团总公司援助资金1700万元,安排对口支援项目10个。截止12月底,实际到位资金4502万元。余下的部分正在到位中。同时,我区对口支援新疆30万元,支援五峰80万元。

2、高层互访频繁高效。3-11月,上海市政协主席、分管副市长、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省办主任、青岛市经合办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等5个部级、13个厅级领导先后到我区考察了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明确各地各单位将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化交流合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率领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自贸区考察交流,先后考察了均瑶集团、欧莱雅(中国区)总部、上海华谊集团等知名企业,商定了进一步合作事宜。

3、项目建管井然有序。一是2014年共安排对口支援项目30个,其中上海市安排对口支援项目17个(其中1个由市工委组织实施),截止12月底,已完工了9个(非固定资产投资类5个、固定资产投资类4个),还有7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青岛市安排对口支援项目4个,已经完成项目3个,还有1个项目正在建设中;黑龙江省安排对口支援项目5个,已经完成项目2个,其他3个项目正在实施中;省内的对口支援项目4个正实施中。二是根据《上海市对口支援市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区情实际与上海方共同讨论起草了《上海市对口支援市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细化了项目遴选、申报、监管、验收及归档机制,部分要求已进入实际操作程序。

4、经济协作富有成效。在上海举办了对口支援地区暨西部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在区成功召开了沪万夷对口支援工作第七次联席会议,邀请支援地区客商参加了中国第四届茶文化艺术节,以节会为载体,达成了我区农特产品开拓支援方市场的框架协议。在青岛举办了·(青岛)经贸合作洽谈会,与青岛商会签订了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配合招商部门,与海尔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0亿元的海尔()虚实网服务园合作项目在我区落地。

5、交流培训不断深化。全年共办培训8次,培训人员1000人次。先后在青岛、上海举办城乡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等培训班4期,培训各类人才200人次,提升了党政干部业务能力,开拓了视野。为节约培训资源,扩宽受益范围,加大了本地培训工作力度,先后邀请支援地区专家、学者赴夷授课4次,培训学员600多人次,静安区委孙建平书记的“城市更新和危机管理”的辅导报告,得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好评;同时充分利用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培训资源,举办了叉车技术、农家乐、食品加工、创业培训等4期培训班,培训移民400人次,促进移民就业增收技能。

6、机关管理规范有序。一是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根据重要“八项规定”要求,重新修订完善了系列基础资料等,规范了机关管理。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报告制度,落实“两个责任”监管体系,增强了机关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三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深入开展“采茶”、“惠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采橘”等系列扶贫帮困等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44户,发放慰问物资1.5万元,落实联系村帮扶资金20万元。四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三个阶段,认真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能效。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区多年来的援建项目缺乏统一规划,项目多为小、散、杂项目,综合效益不明显;二是产业帮扶成效不显著,造血机能不突出;三是少数项目因客观因素,当年实施难度大,影响项目的年度验收和考核。

三、2015年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紧扣一个目标、对接两大规划、实施三类项目、做到四个并重(简称“1234”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我区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力争将我区打造成全国对口支援工作的示范区。“1”,即紧扣合作共赢这一总目标;“2”,即全面对接《全国对口支援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省对口支援移民工作规划(2014-2020)》;“3”,即项目安排聚焦大项目、新项目、产业项目;“4”,即坚持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建设与管理、经济合作与主题活动并重。

(二)工作目标:2014年,区办将以深化对口支援及经协工作为抓手,抢抓机遇,力求争取对口支援资金6000万元以上,援建项目30个以上,全年引进经济合作类项目1个以上,培训各类人才400人次以上,开展经贸推介活动3次以上。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1、着力实施规划编制对接。根据全国对口支援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年)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向和范围,科学编制我区受援规划。全面宣传贯彻新一轮对口支援规划,科学把握,合理利用,积极调整我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心和方向,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市、区规划对接,突出产业帮扶,实现合作共赢。

2、着力释放高层互访成效。巩固高层对接成效,加强与上海、青岛和省内对口支援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落实和深化静安区党政代表团来考察商定事宜。在规划的编制上,加大与上海方沟通力度,争取上海方的指导、支持;在招商引资方面,助推两地招商引资同频共振,同步招商。

3、着力健全工作对接机制。一是建立我区内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机制,畅通信息、整合资源,聚焦项目和项目资金。二是进一步扩大我区与支援地城市和地区的对接力度。深化对接内容,探索建立街道、乡镇、社区、社会组织等结对联谊机制,拓展部门深度对接机制,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结对帮扶体系。

4、着力开展经济协作交流。一是科教领域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市、青岛市对口支援资源,深化产业合作;充分发掘省内高等院校对口支援优势,寻求在科教、产业、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二是广泛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发挥对口支援地区产业、资源、市场的带动辐射作用,积极推动两地经贸合作,大力促成支援方企业、社会组织走进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考察。三是认真开展年度主题活动。筹备16省市对口支援移民工作座谈会,积极参与国务院办、上海市、静安区及省办、省经协办组织的各类年度主题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5、着力推进优质产业帮扶。一是在工业发展上,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动“上海静安产业园”项目,助推青岛工业园、乐天溪生态工业园区功能配套,搭建平台帮助吸引有意愿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来投资兴业。二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积极助推特色优势生态产业培育,进一步搭建农副产品在支援地的销售平台,协调推动农副产品与支援地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对接。三是在第三产业上,推动文化和旅游在两地之间宣传推介与互动,积极推动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提档升级。

6、着力提升项目建管水平。一是开展全区对口支援项目库建设。加大项目申报前的论证和调研力度,规范项目入库的遴选、申报程序,确保入库申报项目质量和效益。二是规范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对口支援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健全项目监管、项目验收及项目档案管理机制,配合上海方做好项目的跟踪协调、预防监督和考核评估工作,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7、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培训。一是主体班培训。继续在上海、青岛举办主体班专题培训。二是技能培训。深化人才培训工作,重点推进我区专业技术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新型移民等方面的培训。三是挂职交流。创新培训方式,争取我区青年干部到上海市挂职锻炼,争取对方优秀教师、医生到支教、坐诊,为我区教育、医疗等行业提供交流合作空间。

8、着力规范机关内部建设。进一步强化机关管理,建立健全机关各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切实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解决机关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塑造机关形象,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素质过硬、氛围和谐的干部队伍。

(四)2015年将推进的10项重点工作:

1、科学编制区对口支援工作“十三五”规划。

2、筹备2015年16省市对口支援移民工作座谈会。

3、全面启动我区上海市对口支援项目库建设,完成区和静安区、上海市合作交流办的项目库联网工作,三斗坪镇、乐天溪镇、太平溪镇及小溪塔街办和区办的项目库联网工作。

4、加强2015年项目管理和督办检查,完善对口支援项目申报、管理、实施、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

5、全面推进上海市政府和静安区党政代表团来考察商定事宜。

6、积极争取青岛市党政代表团来夷考察,创新青岛、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和模式,深化两地交流合作。

7、启动2015年×静安“结亲年”活动。完成4个乡镇与静安4个街道的“结对”,推进8-10家区直部门与静安区对口部门进行“结对”。

8、积极推进谭家榜城镇移民安置小区、许家冲村移民安稳致富示范点建设。

第5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l.1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l.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l.1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a.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4.1.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4.1.4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4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急救机构

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机构。

5.3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机构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5.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5.5物资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医疗卫生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8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通关验放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监督管理,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并组织对特殊药品进口的审批。

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国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总后卫生部负责组织军队有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6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预案制定与修订

本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报国务院审批。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第6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有关部署和要求,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卫生工作形势任务,重点研究部署下半年各项卫生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促进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全省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年初的工作部署安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卫生民生工程,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在上半年里,又遇到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1-2月份,遇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袭击,3月底开始,我省从阜阳开始发生全国性的手足口病疫情,5月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对这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全省卫生系统上下,全力以赴,出色完成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救治任务。

(一)全力以赴投入抗雪防冻、手足口病防治和抗震救灾工作

一是为抗雪防冻救灾提供及时医疗卫生保障。一月中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了抗雪防冻救灾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抗雪防冻医疗卫生防病工作,取得了灾后没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有滞留人员得到及时医疗卫生救助,为抗雪防冻救灾取得决定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雪防冻期间,全省医疗机构共救治因雪灾伤病22223人次,其中外伤2**59人次,冻伤1317人次,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47人次。共向有滞留人员的高速公路堵塞段、服务区、公路道口、车站、码头等派遣医疗防病小分队1932支次8190人次,为滞留人员诊疗21000人次。

二是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省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科学决策、果断处置,5月1日,成立了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指挥部,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Ⅱ级响应,按照“属地管理、集中收治、分级救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规范诊断治疗。深入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落实重点人群防护措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总体有序有力有效展开,全省和重点地区的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和重点地区的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发病数明显下降,日报告病例数低于150例;重危症病例数减少、治愈率明显提高,出院人数大于入院人数,科学防治机制已经形成。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治愈病人19987例,其中治愈重症、病危患者273人。5月12日以后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

三是支援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全省卫生系统立即行动起来,紧急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调动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全力实施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同时,组织接收地震转运伤员救治。卫生厅组织省直单位和13个市卫生局先后派出医疗、防疫、监督队共8批,累计446名队员。动用救护车、卫生监督、防疫车辆31辆,携带近32吨价值400多万元的治疗药品、消杀灭药品和医疗防疫器械。派出的医疗队、防疫队、监督队分布在四川地震灾区广元青川县、德阳什邡市、成都崇州市和阿坝州茂县4个市的4个县(市),都是受灾严重的地方,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主动向卫生部请缨,承担接收灾区转移伤员的任务,省立医院、**大一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四川灾区转运伤员103名,其中多数是重症、危重伤员。

抗震救灾应急阶段,我省医疗队共救治病人24789人,其中重症病人183人。我省卫生防疫队累计消杀面积为96.2万m2,卫生宣教39131人次,心理干预2987人次。对支援灾区行政村的监督覆盖率达96.25%。所支援灾区的乡镇、村和灾民临时安置点都实现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三个全面覆盖。所支援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收治的103名伤员中,病情稳定的30名,病重伤员3名,病危伤员2名,出院68人。

(二)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今年我省实现了新农合全省覆盖,新增19个县(市、区),累计100个县(市、区)建立新农合制度。除**4个区和芜湖1个区的农民全部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外,全省新农合实现了“全省覆盖”,覆盖农业人口5100多万。今年筹资标准迅速提高到100元,农民医疗保障待遇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参合率达到89.92%,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推进门诊统筹,有效扩大受益面。目前,有20多个县(市)开展了门诊统筹的试点,有效扩大了参合农民新农合受益面,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卫生组织特别是村卫生室的发展,有效地调动了乡村医生参与新农合工作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

(三)加强乡村卫生组织和农村卫生人才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制订下发20**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截至5月底,已建成乡镇卫生院178所,占跨年度建设计划的60%,另有284所卫生院正在建设中;已建成村卫生室716所,占跨年度建设计划的71.6%,另有1044所村卫生室正在建设中。在加快乡村卫生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今年起,全省逐步取消新农合家庭帐户,大力推行门诊统筹,90%的县(市、区)制定了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津贴补助实施方案,落实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给予每月100元津贴补助政策,进一步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各地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在业务、药品、财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村级卫生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夯实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组织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双千工程”。从今年至**年,每年从二级及以上各类医疗机构选派1000名具有卫生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务人员到缺乏医疗技术骨干、服务能力不足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技术挂职,同时为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培养1000名医疗技术骨干。今年3月份,召开了全省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双千工程”项目启动和动员会议,省直医疗单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4月底前到达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各市已在陆续选派任务。

(四)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年计划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200个,目前正在开工数179个。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全年规划完成41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已开工数215个。与省财政厅先后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规范政府购买公共卫生工作做了明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即将出台《**省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定暂行办法》、《关于规范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暂行规定》、《**省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暂行考核办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目前**、淮南、滁州、芜湖正在开展相关培训,人数为全科医师500人,社区护士420人。同时省级已完成全科医师骨干培训71人。

(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1、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利用中央和省公共卫生项目,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实行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全省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和血防机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评审,已经制订医疗救治机构建设标准,即将组织评审,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第一批日元贷款采购国产设备的验收,开展了人员培训。公共卫生体系在今年抗雪防冻、手足口病、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救治救助机制,落实民生工程艾滋病、结核病病人和晚血病人医疗救治任务。截止5月底,全省累计救治艾滋病病人1662人,结核病病人1311人,分别完成计划的90%、24%,支出使用资金217.6万元。全省血防区已医疗救治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2284例,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37.9%,使用救治补助经费7**.5万元。我省疟疾疫情形势保持了持续下降的态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4.3%。

3、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省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20**年中央补助**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了5种疫苗和3种注射器的招标采购工作,已在全省组织实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冷链设备的扩容建设和补充更新,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从年初开始,我厅积极组织调研,指导支持芜湖、马鞍山等地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今年1月1日开始,芜湖市优化卫生资源整合,实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医药分开新模式,成立市药品管理中心和调配中心。通过实行医药分开,切断了药品经销者和医院的利益链条,降低了患者的药费负担,目前该市此项改革运行平稳,取得初步成效。马鞍山市实行管办分开医疗体制改革,市内5家医院从卫生局划出,组建隶属市政府的医疗集团,6月6日挂牌成立并正式启动改革,通过实行管办分开,取消医院级别,推进医疗单位人事、分配、经营制度改革,提高医疗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2、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今年我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引导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我厅扶持发展凤凰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两所二级以上专科民营医疗机构,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3、推进卫生监督执法管理创新。今年启动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工作,探索农村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探索乡(镇)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职能和规模,探索建立乡镇卫生监督检查员制度、村卫生监督信息员制度。目前,20个试点县成立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各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近期,我厅将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进行考核评估。

(七)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监管

1、加大食品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管力度。巩固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据目前统计,全省监督检查餐饮服务单位26169家,行政处罚1512家,吊销卫生许可证及取缔489家,移送司法处理5件。开展重大活动卫生监管工作。加强对奥运会火炬在我省传递期间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全力做好卫生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奥运会火炬在**境内传递期间的卫生监管任务。强化对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食品卫生监管,会议期间,省及有关市卫生部门出动30名食品卫生监督员对承担大会接待任务的41家宾馆饭店实行驻点和巡回监督检查,全程监管食品加工过程,圆满完成20**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卫生保障工作。

2、逐步建立了医院管理长效机制。今年,连续4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完善医疗服务长效监管机制。出台了《**省医师定期考核实施细则》、《**省护士定期考核实施细则》,实行医师和护士定期考核。严格全省医疗广告的审批、出证、督查工作,目前全省的医疗广告市场已明显得到净化。同时,继续完善医疗机构院务公开。严格医院等级评审,加强医疗机构动态评审,对医院的服务功能、服务能力、质量安全及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加强卫生行业监管,实施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强化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了诚信为患者服务的良好风尚。

3、实行“维护患者权益十项承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民主评议医院行风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医药购销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省直医疗机构率先向全社会作出“维护患者权益十项承诺”,省直医疗机构法人代表在维护患者权益承诺书上签字,接受社会的监督。全省卫生系统全面开展了维护患者权益承诺活动。这既是一种工作上的创新,更是以往工作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增进了医患沟通,增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八)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3月份,协助省人大组织了《**省发展中医条例》执法调研活动。4月24日,省政府召开了中医药工作协调会,确定成立省政府中医药工作厅际协调小组。全力推动**省中医院申报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6月2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省政府承诺落实配套资金等有关事项,确定成立**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6月12日,王三运省长,孙志刚常务副省长专程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争取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等工作。以推动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作用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三进”战略,较好地推动了中医药在农村医疗服务和城市卫生社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以来,妇幼保健、卫生城市(镇村)创建、卫生人才和重点学科建设和卫生外事援外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

但是,目前我们也面临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推动卫生改革发展,是全省卫生系统的中心任务,艰巨而繁重。

一是对口支援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做好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继续做好地震灾区伤员的医疗救治;第二,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第三,要坚持科学规划,做好卫生系统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卫生部确定的对口支援方案,到今年底,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全面恢复,临时业务用房、基本设备和技术人员配备比较齐全,能够全面开展正常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6月底,我厅已经与松潘县进行对接协商工作。松潘县尽管灾情不是很重,但是,地处高寒山区,地广人稀,卫生基础条件薄弱,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支援的要求非常高,卫生基础设施所需投入很大,任务还是非常繁重的。

二是手足口病的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我省手足口病牵动着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领导的心。7、8月份仍然是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重点地区疫情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散在的病例发生,必须继续重视抓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今年的手足口病疫情,也反映我们的防治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市、县级医疗救治设备及技术水平、实验室检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救治骨干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是各地卫生民生工程进展不平衡。工程建设类的项目进展较慢,物价上涨、建材涨价、建筑成本增加,导致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短缺,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少数地方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够,资金配套不到位,也有一些地方民生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特别是新农合目前存在问题突出,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与繁重的管理任务不相称。2/3的县(市、区)还没有建立起与医院联网的新农合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手段滞后。绝大多数市级没有成立新农合管理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工作经费,难以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少数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不规范,增加了参合农民的负担和新农合基金支出风险。

四是维护稳定的责任更为重大。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即将迎来北京奥运会。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维护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和召开期间,影响稳定的问题和矛盾更为敏感。卫生工作涉及每个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系统担负着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担负着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的重任,做好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重大的政治责任。

二、进一步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下半年,我们要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6月中旬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和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精神,在做好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奥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落实今年初部署的各项卫生工作、确保年年度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做好当前手足口病防治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工作。按照王三运省长提出的防治工作要继续盯紧、抓实、不断巩固,防止疫情反弹的指示精神,继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争取尽快全面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广泛开展“三改”、“四灭”和“三清”,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清理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做好改水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疫病发生。继续实行每日报告制度和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继续落实重点人群防控措施,建立巩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

目前,我省已进入汛期,皖南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必须切实做好强降雨和汛期灾害防范工作,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部署,建立完善洪涝等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和工作机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灾害,保证一旦发生灾情能够迅速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保证灾区群众伤病能得到及时救治,保证灾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

(二)做好对口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我厅已制订《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松潘地震灾区工作方案》。其主要任务是:派出医疗、卫生防疫监督队,参与并指导当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指导帮助恢复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为当地培养一批走不掉的医疗防疫队伍,积极帮助支持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工作,把灾后重建与灾后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当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松潘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对口支援时间跨度为3年,原则上每3个月轮换一批,每批3队30人(医疗20人、卫生监督10人)。我省首批对口支援队伍于6月28日入驻松潘县。做好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松潘地震灾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今后,各市、各单位都将有对口支援选派人员的任务,派出的支援队伍要选拔素质好、业务精的中青年专业人员组成,要把派出支援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和考核年轻干部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三)全力以赴做好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5月份,卫生部召开会议对全国卫生系统做好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再次作了动员和部署。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全力以赴做好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在抓好手足口病防控的同时,要加强各种传染病防控,尤其要严密防范夏季多发传染病、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报告疫情,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处置控制疫情。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保障,要继续组织开展食品、饮用水等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做好医疗保障以及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奥运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奥运期间的公共卫生安全。

(四)加快推进卫生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快民生工程实施进度,督促按期完成各类工程项目实施任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变服务模式,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转变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拟于8月份召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现场会。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231个标准化卫生院、25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争取40%的乡镇卫生院、30%的村卫生室建设达到标准化。确保全面完成艾滋病、结核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救治任务。

(五)进一步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下一步要着力加强制度完善和创新,加强资金和医疗服务监管,保证新农合在全面覆盖的新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正在积极会同省编办争取明确县、乡、村管理体系,要求市级要建立监管办公室,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各级卫生部门都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切实加强监管。下半年开展一次新农合管理大检查,省、市联合进行重点抽查。同时,改善管理手段,年内争取基本完成全省新农合信息联网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平台与省级平网运行,以便于加强监管。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开展控制费用试点,开展单病种限价及省市级医院费用垫付制试点。

(六)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根据省政府中医工作协调会议精神,9月份将组织召开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并将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制定并落实各项鼓励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措施。根据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统筹安排,按照已经制定下发的**站活动方案,9月份在全省统一组织相关宣传活动,同时在全省17个市同时组办大型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并突出抓好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三名三进”工程,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七)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芜湖、马鞍山等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目前运行良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需要在深化、细化、实化方面下功夫,及时总结已经开展的试点经验,确保有序推进,取得成效。其他地方也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试点的准备工作。目前卫生部正在与相关部委共同做好医改方案的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工作,待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我们将结合我省实际,积极从省级层面上做好配套政策和相关文件的制订,积极推进。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保障病人医疗安全。推进“平**院”创建活动和院务公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八)统筹兼顾,抓好其他各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卫生城市(镇村)创建、卫生人才和重点学科建设和卫生外事援外等各项工作。要切实加强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反腐倡廉制度,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树立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形象。

三、切实维护当前卫生系统的安全和谐稳定

今年发生的“4.28”特别重大铁路安全事故和“6.19”陕西商洛中心医院高压氧仓起火造成一人死亡事件都是深刻教训,必须警钟长鸣。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抓好这两项工作。现在距离奥运会只有二十多天了。因此,我们丝毫不能松懈,要以过硬措施,把各项维稳和安全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彻底消除侥幸心理,克服畏难情绪,增强整改隐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同时,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安全工作,规范诊疗操作行为,杜绝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要切实强化措施,确保当前和奥运期间全省卫生系统安全稳定。各地、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实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坚决防止”的目标和“四个不”的工作要求,即: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及矛盾不积累、不上交、不激化,不汇集到北京,确保**稳定,确保北京奥运会安全顺利举办。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协调指导到位。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和重任,把维稳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亲自组织研究,亲自协调解决问题。要明确职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层层落实好包保责任制,谁的地盘谁负责,不得推诿塞责,不得把矛盾上交,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以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稳定促进本系统和全省的安全稳定。

第7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到目前为止完成各类援外设计任务共19项,涉及亚洲,非洲共16个国家。其中通过竞标获得施工图设计任务11项、完成设计面积约24万m2,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以高完成度的设计成为商务部援外项目的主要候选设计单位之一。以下将近期完成的一些主要项目进行简单回顾。

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

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项目由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共同出资合作建设,由我国商务部下达考察设计任务,总投资5800余万美元。建设地点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体育场建设规模为60000坐席,总建筑面积约70000m2。工程按照国内大型甲级体育场标准设计,场地及相关设施满足国际田联(IAAF)及国际足联(FIFA)标准,为目前全非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体育场,也是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规模最大的援外建筑工程项目。2007年6月竣工移交,获得坦方总统及官员高度赞赏。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圣火在境外第8站终点,被认为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坦友谊的又一座丰碑。

设计不但解决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性问题,同时将造价严格控制在商务部要求范围内,在确保结构合理的同时通过大尺度的结构构件表现建筑的美感,体现当代结构力学和材料科技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空间感受。充分尊重当地环境特点,运用简洁清晰的现代建筑语言表现大尺度体量空间。设计可供单项国际比赛的标准综合场地。看台设计采用两心圆平面,缩小观众席至场地的视距,精简场芯面积,紧凑建筑体量、节省造价。建筑主体强调各种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性。“V”字形母题重复使用,如罩棚的连续V形钢桁架、V形钢桁架尾杆、坡道的V形混凝土柱。看台罩棚使用膜结构,营造轻盈飘逸的形象和迷人的光环境。完善的安保措施及各设备系统为全天候使用提供保障。

本项目是基于近年来国内体育场馆成熟的经验,对设计理念、赛事组织、体育工艺、结构技术、新材料应用,智能化管理及绿色环保等方面高水准要求的全方位回应(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项目经理:张子军

建筑专业:江宏,马宁冯晔

结构专业:朱兴刚 龙亦兵 肖传听

设备专业:王琼,王凤站 陈岩

电气专业:方磊,韩全胜

赞比亚国家体育场

本项目位于赞比亚铜带省恩多拉市(NDOLA),建设规模40000坐席。工程用地18ha,设主体育场和训练场各一座,总建筑面积40200m2。

从建筑规模和受援国的特点出发,结合生态建筑理念,力图寻求体育建筑造型的新理念,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体育场形态是以赞比亚的国花――叶子花为设计灵感的发源点,罩棚造型以完整的两片叶子为母题,既是赞比亚的象征,又是中赞友谊之树的象征。看台下的巨型混凝土支撑柱模仿树干造型,与上部罩棚的叶子形态形成强烈的呼应关系,上部建筑坐落在绿化漫坡基座上,建筑结构如同从大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有机体。西侧立面采用植物叶片的经脉肌理,进一步强调了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为强调本工程受援国的特点,在北侧看台上设计了飞燕形的小罩棚,其形象脱胎于赞比亚国徽上的雄鹰。小罩棚外覆当地盛产的一种金属铜,这个点睛之笔明确了该体育场的地域性,唯一性(图7、图8、图9)。

项目经理:张子军

建筑专业:江宏,马宁,王建海

结构专业:龙亦兵朱忠义,梁从中

设备专业:王琼,王凤站陈岩

电气专业:方磊,韩全胜

多哥共和国总统府

多哥共和国总统府位于多哥首都洛美北郊,坐落在新规划的国家行政区的中心位置,周围环绕着市政干道,未来的议会大楼、高等法院等重要国家机关将围绕总统府建造。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13ha,总统府主体建筑面积9100m2,附属建筑(北大门,配电室、泵房,卫队用房等)900m2。主体建筑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10.8m,穹顶高度19.5m。

多哥共和国总统府工程项目于2001年3月参与投标并中标。同年的6~7月受中国商务部援外司的派遣,项目考察组对多哥进行了40天的深入考察,期间搜集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情况,风俗文化状况,建筑材料市场、运输条件、气象条件等大量资料。2002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图纸,期间多方提出扩大规模的要求,我方在得到商务部认可的情况下,修改设计,并与2003年3月完成全部施工图。

总统府位于用地主轴线,北入口作为主入口正对北侧主广场,东西入口分别为政府办公入口和后勤入口,南入口为总统私人入口。建筑功能组成主要分为外事接待区、行政办公区,总统办公区、地下隐蔽区和后勤服务区。同时外事接待区、行政办公区、总统办公区在内部围合成中央庭院,提供了一个尺度亲切的休息空间。

结合非洲地域特点、文化特点和政府办公建筑的特殊性,总统府体量与立面设计注重虚实对比、材料的对比和圆形母题的重复运用。为了打破两层建筑的小尺度感觉,在主体建筑外墙四周设计了通高9m的H型柱廊,从而将建筑的尺度感扩大,形成两个层次建筑立面,柱廊与实墙面形成了变化的虚实对比和丰富的阴影关系,寻求出建筑沉稳与通灵的一种平衡;这种“灰空间”的处理手法,赋予建筑“空”的理念。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物通风、遮阳,隔热等问题。建筑立面材料的运用融合了现代建筑与非洲建筑的风格,以现代的材料表达一种对非洲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实墙面材料为陶土砖,整面均匀粘贴,无分隔缝,突出整体粗犷的风格:窗户玻璃的分隔设计以模数控制,达到一种图案和肌理的效果:柱廊间设计了一种用钢和金属百叶构成的抽象图案装饰,在非洲太阳光影的变化下,产生了一种原始图腾的影像感觉。圆形母题的重复出现,圆形平面的接见厅以其巨大的金色穹顶成为整个建筑的视觉中心和精神所在,是最高权力的集中象征(图10、图11、图12、图13)。

项目经理:徐游

建筑专业:李捷葛艳钢秦思忠周力大

结构专业:龙亦兵杨铮

设备专业:沈铮陈岩

电气专业:罗洁陈校

多哥议会大厦

多哥议会大厦位于首都洛美北部规划建设的新行政区内,现多哥共和国总统府东侧,位置显著,未来将于总统府

一起形成多哥共和国的政治中心。议会大厦主要包括议会办公大厦、大会议厅、大宴会厅三大部分功能。总建筑面积约12000m2。

从新行政区规划理念出发,充分尊重已建成总统府所形成的“南北城市轴线”。新规划议会大厦以对称布局,位于基地中央,建筑主轴线垂直于总统府“南北城市轴线”,形成“东西轴线”。议会大厦西侧为规划广场,建筑主体适当退后,形成城市缓冲空间,同时也显示了对于西侧总统府的尊重。

基地中央为议会大厦主体建筑,建筑中部为高耸的圆形议会厅与室外景观组成的中央庭院。建筑中央的圆形议会厅成为议会大厦标志和形体核心,是议会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突出其地位和重要性,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而中央庭院在提供舒适内部环境的同时,起到烘托主体建筑的作用。议会办公大厦居中,大会议厅和大宴会厅对称布置在两翼,三者成半围合;主立面以连续的弧形柱廊使三者完整的统一在一起,使整个建筑稳重大气。尊重已有总统府形体尺度,通过外柱廊的手法,一定程度上与之协调。突出议会大厦自身的性格,沉稳庄重、开放通透、平等民主。

外墙和外柱廊以石材和面砖为主,突出建筑的体量和厚重感,表达出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沉淀。议会圆厅的顶部以现代银色金属板装饰,是议会权威与权力的象征,与总统府巨大的金色穹顶相互呼应。现代的玻璃幕墙通过形式的变化传递着地域文化的信息(图14、图15、图16)。

方案设计人,李捷朱勇,周润

乌干达政府办公楼

乌干达政府办公楼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中心地区。东邻议会大厦,西侧紧靠市政厅。建成后将成为乌干达总统,总理及部分政府办公人员的办公、会议场所。本项目主要有两栋办公楼,一座报告厅(400人)和后勤服务等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2000m2。

平面设计依照总体功能布局设计,分为1号总统办公楼、2号总理办公楼,3号大会议厅和4号柴油发电机房,5号通廊。各部分在首层可以方便的联系,并围合出一个宏伟的主入口。地下部分为一层,包括总统汽车库及门厅,还有厨房、餐厅、设备、电气机房等功能。这三部分功能完全分开互不干扰。总统办公楼、总理办公楼和大会议厅三部分呈品字形沿城市干道布置,体量较大的会议厅部分隐藏其后,使建筑有一个完整的立面。两栋主楼完全对称,并肩而立,与用地东边的议会大楼、西边的市政厅沿道路展开,形成了完整的城市街道立面。总统办公楼、总理办公楼和大会议厅建筑主体外立面为同一种厚重的天然石材,使三者融为一个整体,以大尺度的建筑元素表现出国家的形象;主楼窗户运用深灰色氟碳喷涂断桥铝合金窗框和浅灰色玻璃,非常轻盈,与立面石材形成鲜明对比,整个建筑群庄重肃穆,又不失飘逸的性格(图17、图18)。

项目经理:徐游

建筑专业:李捷、周虹周力大王伦天刘晓楠

结构专业:姜延平张玉峰

设备专业:沈铮、孙凤玲

电气专业:罗洁陈校张勇马晶

马拉维议会大厦

马拉维共和国议会大厦位于马拉维共和国首都利隆圭市中心区,占地约14.5ha,总建筑面积为22365.5m2,主要功能包括办公、会议、餐厅、检阅台、大门等。

马拉维共和国是2008年初与我国刚刚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其议会大厦原由台湾方面援建,与台湾断交后由我方接手,当时本项目已经开始施工,部分基础完成。

这个项目最大的难点就是原始设计资料不全,并且原设计的依据与我国的规范不同。在困难面前,一方面调集所内技术力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借助兄弟所现场检验的力量,两赴非洲马拉维共和国。经过初期调研,现场勘测、施工检验、方案翻改、初步设计深化等工作,在10个月内一气呵成。外方对我方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也充分展现了我所在援外项目运作及设计中的经验和能力(图19、图20、图21)。

项目经理:徐游 建筑专业:葛艳钢 刘竺 王云 卜钢 冯莹

结构专业:姜延平,孙连红 李丛

设备专业:王琼 张金王 路东雁

电气专业:罗诘、陈校、段宏博

阿富汗喀布尔共和国医院

阿富汗喀布尔共和国医院位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首都喀布尔市。总建筑面积为17545m2,病床总数约为350床;主要包括门诊、医技、病房及配套等功能。

阿富汗喀布尔共和国医院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建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花园式人性化医院,成为集医疗,急救、康复、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中心。结合当地医院的实际情况,尽量吸取国内外医院设计的新概念与布局,选用经实践使用证明可行的新技术,使新建医院具有相应的先进性。在总体与具体科室布置中注意科学合理,流线短捷。满足现代化医院对卫生安全的要求,注意防止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路线清晰,工程管线短捷,降低能耗,维修方便,降低日常运行费用等综合要求,为满足高效率、低运行成本而努力。注意创造室内外舒适环境,在造型及内部空间设计上依照医疗建筑特性,尽量做到简洁明快、平易近人(图22、图23,图24)。

项目经理:张子军

建筑专业:周力大王伦天,谢中吾

结构专业:姜延平

设备专业,王琼陈岩电气专业:罗洁段宏博

毛里塔尼亚希望医院

毛里塔尼亚希望医院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市南部阿拉法特区,为中国政府援非的100座医院之一,直属于毛里塔尼亚卫生部,建成后将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医院为84床,总建筑面积7300m2,包括门诊、急诊,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住院部,行政办公,保障用房等功能。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5℃。设计从医院建筑的使用要求出发,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就医习惯,宗教特色和国情现状进行建筑的规划布局设计,营造卫生、安全、舒适、美观,空间丰富的医疗建筑。整个建筑采用围合式的布局,建筑主体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分为五部分,围合形成室外庭院,为病患提供人性化的休憩场所,各功能块以开敞的外廊连接,解决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且有利于遮阳和通风。半开敞空间是当地建筑形式和气候条件的集中体现,本设计在入口、连廊、楼梯等部位大量采用半开敞空间,提高自然通风的效率,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室外庭院以硬质铺装为主,中央设有小型水池及休息空间,配以庭院等活跃气氛(图25、图26)。

项目经理:徐游

建筑专业:周力大王伦天

结构专业龙亦兵常青

设备专业:沈征徐婷婷

电气专业:罗洁段宏博

喀麦隆社阿拉妇儿医院

杜阿拉市位于喀麦隆西海岸中部的杜阿拉河口,濒临几内亚湾的西北侧,是喀麦隆的最大港口,也是西非海运中心之一,它是喀麦隆的最大城市,经济繁荣,商业发达,被誉为喀麦隆的“经济首都”。现为全国最大工商业中心及交通枢纽。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8400m2,由急诊、门诊、医技和病房三部分不同的功能区组成,病房共317床。

主楼部分呈“工”字型布局,医技楼位于各部分功能区之间,方便病人的使用。院区主要入口从北侧主干道上引入。病房楼主入口结合其前面的停车场,设在中心庭院西南侧,相对安静独立,这样避免了门诊和住院两部分人流的相互干扰。建筑围合成的中心庭院与用地东侧的树木相呼应,形成自然宜人的室内空间、庭院空间、室外空间的一系列变化,可以为住院病人的休息、休养提供宜人的室内外环境。污物通道设在主楼东南角,与后勤用房连接便利。立面设计简洁、大方、平易近人,针对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考虑空气流通及自然通风采光,建筑布局采用低层板式分散式布局;因为当地雨量较大,建筑采用坡屋顶设计,与顶层屋面形成空气间隔层,便干维护及节能,病房楼为带型长窗,南向配以遮阳处理,强调秩序感和韵律,衬托出建筑厚实、平和的气质(图27,图28,图29)。

方案设计人:周力大王伦天

也门国家大图书馆

也门国家大图书馆项目用地位于也门首都萨那西部新中央政府办公区中心位置,西临建设中的国民议会大厦,南靠规划建设中的总统办公区和高级法院,总占地约96000m2。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剧院、会展观演区等。总建筑面积约20000m2。

建筑形体围绕广场中心弧线展开,建筑形象由中心大体量的图书馆与两侧小体量的剧院,电影院及会议中心组成,通过檐口将形态联系起来,使建筑形象更加完整。图书馆入口采用大拱形入口,在整组建筑的中心位置,形象鲜明,同时也与萨那古城大门相呼应,映射出也门的历史人文气息,也象征着也门文化的大门。扇形发散平面与立面相结合,建筑犹如几本张开的书展现在眼前,正立面凹凸起伏的外墙形式也如同一本本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之上。建筑檐口的细部花纹,长窗、窗饰,石材的砌筑等等充分体现了也门“石文化”建筑特征,剧院舞台高起部分犹如宫殿屹立山上,更加形象地描述了当地建筑的姿态。“石文化”是也门的国粹,而图书馆正是记录这些“石文化”之“书”(图30、图31、图32)。

方案设计人:葛艳钢王云冀海鹏唐思远候芳江宏马宁 、钢

摄非100所小学

援非100所小学项目是为落实主席在中非高峰论坛上的承诺,即中国向非洲贫困地区援建100所小学而产生的,任务时间短、难度大。商务部要求在20天内完成10个方案,在非洲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区,每个地区设计不同的两个方案。不但要考虑造价、功能,还要考虑对不同地区地质条件,气候的适应性。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所在短时间内集中所有建筑工作室设计人员,充分发挥大家的主动创造性,按时完成任务,受到商务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并且从中也涌现出许多构思精巧、特点鲜明的优秀设计(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

方案设计人:7A1工作室7A2I作室7A3工作室

摄外项目的设计特点

以上这些项目都是在近几年完成的,通过这些设计项目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援外项目的设计具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态度对待援外设项目设计,不能仅仅将其当作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要将其提高到政治高度来看待。援外项目不只是一个建筑物,而是向受援国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展品,是向受援国传达国家友谊信息的载体。援外项目通常从开始到完成的各部分内容都由国内相应部门配合完成,涉及到政府、勘察,设计、审查、施工,监理、材料、设备、运行维护等诸多部门。设计工作在其间充当非常重要的牵头、协调角色,并且贯穿项目始终。无论从设计的成果还是设计的过程,与受援国都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援外项目的成功与否。因此,提高对援外项目的设计认识,把握正确的态度是工作好的开端。

(2)管理:援外项目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求,因此这种特殊性对技术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任何细小的技术失误导致建筑在使用中的问题,最终都有可能成为受援国向我国提出外交交涉的起因。技术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范围援外项目的设计严格来说是设计总包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在这个援外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需要设计的地方,都由主设计方来负责协调组织(即使很不熟悉的专业,比如医疗器械、体育场地等),并且要对此负主要责任,这一点与国内项目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于主设计方必须去了解项目中所有相关分包专业的情况,对他们的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技术管理的范围大,包括土建设计、市政,室内、室外,景观,工艺流程、使用安排,材料性能、施工技术,经济控制、设备采购等等,技术协调在援外项目中已不可避免的与管理走到了一起。

②重细节:在管控范围加大的同时,设计的细致程度要求进一步提高,许多在国内设计中不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在援外项目中都要考虑。由于每个受援国的经济、政治、宗教,施工水平、管理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即使一样的设计,在细节上也要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进行调整。比如在非洲考虑对雨水的处理时,要考虑大小雨季、当地市政情况、温差等等,不同地区的排水方式各不相同,对屋顶、地面的技术处理也各不相同。许多在国内气候、经济状况下已经使用很习惯的做法,在援外项目中往往需要慎重考虑,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处处留意、处处要考虑的周到细致。

第8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核应急实行三级管理

修订版预案在2005年版预案基础上,总结了近年国内国际包括汶川特大地震和日本福岛核事故等核应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副司长许平介绍,预案规定,我国核应急组织体系由国家、省和营运单位三级核应急组织构成,明确了三级核应急组织的职责。预案规定,我国核事故应急响应分为4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各级的具体职责和响应行动进行了描述和规定。

此外,预案要求按照信息公开的原则,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准确、权威信息。同时,对国际通报、国际救援等有关事项做了原则规定。

就统筹协调而言,主要包括协调事故缓解与控制、辐射监测、观(监)测预报和后果评价、服碘防护、隐蔽和撤离、临时避迁和永久再定居、食品和饮水控制、出入通道控制、去污洗消和医疗救治、口岸控制、市场监管与调控、维护社会治安、信息报告与、国际通报与援助等方面的工作。

核电厂通常设置五道防线

迄今为止,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达到17台,安全运行业绩良好,从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也未发生过对人员或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事件。

“我国的核电厂从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汲取了世界各国几十年的经验,其安全水平是比较高的。”辐射防护专家柴国旱说。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印发了《核电安全规划》、《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进一步提高核电厂的本质安全度。中广核集团也认真对照核安全大检查的结论并进行整改,同时加强了集团公司在应急方面对成员公司的指导、协调力度,加强集团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的职能,运行核电基地已完成各项短期安全应急改造项目,在建核电基地正在按计划推进各项短、中、长期安全应急改进项目。

第9篇: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一是积极鼓励引导浙江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有近150万人在西部地区创业,兴办规模企业1.8万家,注册资金达到1000亿元,累计投资额超过了6640亿元。2007年以来,新增向西部地区投资额达到了1800多亿元,浙江与西部地区在科技、人才、旅游、教育、卫生、劳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得到加强。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强化资源合作并举,通过援建项目、经济合作和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势和途径,积极做好中央确定的对口支援那曲、新疆和田、重庆涪陵和万州武桥开发区的工作,还有四川的南充、广元,贵州的黔东南和黔西南的工作等。

三是不断完善推进与东西部合作的机制建设。浙江省成立了对口支援、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和国内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若干意见及浙江省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2009年至2010年规划纲要,并先后多次召开了全省对口支援和国内合作交流会议。

与此同时,着眼于创新合作交流机制,签订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例如浙江与四川省签订了“1+6合作协议”,及一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教育、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医疗卫生、旅游、劳务等6个专项合作协议。2010年3月,浙江与新疆签署了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能源战略合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了煤化工产业、煤电开发、煤电供需和发展新能源工作。

浙江与陕西交流频繁,感情深厚,目前在陕西有近20万浙江人兴办各类企业1700多家,创办的各类市场有40多个,累计在陕投资也达到了200多亿元。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已连续8年组团参加西洽会,共与西部省区市签订合作项目超过了300个,协议总金额339.12亿元,并签订了一批人才、科技、资源合作协议,西洽会已经成为浙江省加强东西部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实践证明,加强东西部合作前景广阔,从战略上看,加强东西部合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从实践来看,加强东西部合作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现实要求。

加强东西部合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动东西部合作实现三大转变。第一,从推动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向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转变;第二,从侧重经济合作向特色优势产业资源要素和社会事业全方位合作转变;第三,从侧重面上推动向点面结合转变,努力开创东西互动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下一步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优势产业的合作。浙江与西部地区特色产业优势互补明显,我们继续支持我省的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也热诚欢迎西部优势企业利用浙江的区位、资金、技术优势,加强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推动省际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积极引导和组织我省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机构,与西部地区合作建设若干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