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记者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2003年8月19日,华硕电脑在北京推出全球最轻巧的迅驰笔记本电脑,仅重920克。此前,最轻的一款迅驰笔记本电脑为东芝所有,重1.09公斤。而华硕的这款产品采用的是最新的低电压迅驰平台,尺寸却仅有8.9英寸,这一产品的抢先问世,凸显了华硕全球领先的研发、设计、制造实力,然而此时华硕进入笔记本行业也才仅六年时间。

更令人惊讶的是,2002年,华硕已经在台湾一举打败宏基和其他国际品牌而登上台湾笔记本电脑销量的龙头位置,成为笔记本市场一块金字招牌。

在苹果和索尼等著名品牌的订单和Intel对笔记本电脑的技术支持等鼓励下,有媒体已经预测华硕2003年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将达到200万台,截至2003年6月,华硕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已生产超出50多万台笔记本电脑,

华硕何以取得如此的成功呢?

业内人士分析,华硕的成功和华硕管理团队一直积极倡导的技术营销理念是密不可分的。在IT领域,一提起华硕,消费者想到的就是技术的先进;一提起高品质的产品,消费者就可以联系到华硕的系列产品。华硕主板、显卡、光存储以及笔记本电脑凭借自己的领先技术优势和品质,取得的一连串光辉业绩,就是华硕积极推进技术营销的结果。 技术和营销为何整合?

技术营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华硕中国业务事业群总经理许佑嘉如此解释:“我们是把技术当作发动机,用营销来接触用户,然后再透过技术来体现用户需求,这就是我们推崇的技术营销。”

在大多数人看来,技术和营销是两个完全的不同的概念,技术与营销为什么需要整合呢?

笔者认为:当前有的IT企业存在技术倾向,认为靠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就可制胜市场;还有的企业存在营销倾向,忽视技术创新,企图通过营销活动如广告就能成功。应该承认,这两类企业都有获得成功的案例,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不补上技术这一课,最终的失败却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点对于技术日新月异的IT企业尤其重要。

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技术与营销实际上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技术的发展要以营销为导向,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为营销创新和营销策略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条件;营销的发展则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越发展越是需要高水平的营销与之相适应。营销策略的实施要以技术变革为核心,使产品更加贴近顾客,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美国思科公司CEO钱伯斯说:“最好的技术不一定能成功,市场最终还是要打败技术。”这是技术与营销之间的辩证统一。最好的技术缺乏营销就不一定能转化为市场需求;而再好的营销策略,没有技术作为支撑,则很难形成市场,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技术与营销联姻。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要善于运用“技术+营销”的战略,把最佳的技术创新与现代营销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商机与财富,从而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以技术为导向,只顾生产技术投入,而忽视营销,企业将因此失去改进研发产品的方向,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若一味重视营销,而忽视技术和研发,则消费者的需求同样不能得到高质量、快速度、高效率的满足。

华硕的做法是,他们通常用最快的速度、最先进的技术来达到用户需求的满足。比如公司在营销活动中了解到用户对电脑死机非常烦恼,于是他们就通过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研制出可以用普通话告诉你故障所在的主板,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再如,家庭用户希望在不开机的情况下也能体验CD的播放环境,华硕也通过技术来满足了用户。

技术与营销都是企业价值链中的价值活动。提高其中一个活动的价值都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但根据木桶原理,即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木桶的最长边,而是取决于木桶的最短边。因而,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和营销的协调发展,而不可偏废,从而使企业的效益达到最优。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个典型的例子,铱星公司成立于1991年,主要致力于全球卫星通信技术的研发,其技术在全球是领先的,但因公司决策者忽视市场营销,将产品的消费者定位为普通大众,结果因为价格的昂贵公众不能接受终使铱星成为“流星”。忽视技术与营销的整合使华硕陷入了困境。而华硕何以重归?这个道理如此来理解就容易多了,技术是华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重归技术营销从本质上来说便是华硕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诉求。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仅奏效而且节约成本。无论是金钱还是效率。 技术营销典范

事实上,华硕的技术营销的经验已经被跨国公司的成功所验证。

自1992年以来,美国戴尔公司平均每年销售额增长达54%以上,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公司创始人、CEO迈克尔·戴尔的个人财产已达165亿美元,公司股票10年来收益率达87000%。戴尔公司实现神奇发展的超增长,主要是靠技术与市场融为一体的战略,靠市场竞争意识+技术领先的营销方式创新。戴尔经营模式是运用网络商务并根据顾客需求突出技术创新与定制产品,注重产品供应、技术、服务与信誉的整合效率,直接向顾客销售产品,使消费者群体快速扩张,市场快速裂变发展。

技术营销推崇技术的领先,更表现为专利竞争,专利竞争是国际间企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既是企业的进攻手段,也能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阻止竞争对手的攻击。“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已是跨国公司谙熟的竞争战略。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22358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远远超过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国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总和。

目前,IBM已成为全球多元化专利霸主,并被业界一致公认为技术领先的公司。由于专利分布的多元化,IBM正在成为IT行业内超大规模的“专利孵化器”。由企业拨款做活动经费,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IBM的专利研发成果在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为公司带来超过17亿美元的专利授权收入。这些收益是通过向其他竞争对手进行技术授权,并充分发掘非核心业务的知识产权资产来取得的,这些收益绝大部分是现金而且占了IBM税前利润的大部分。实践证明,在专利技术上连续保持领先优势,不仅使IBM生存下来,而且稳居市场领导地位。

佳能是日本企业重视专利和研发的一个典型。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1年,佳能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其销售额2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利润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双双刷新了历史记录。在总结佳能成功经验时,佳能全球总裁御手洗先生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注重新产品的研发”。

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年度25位最佳经理人”的御手洗先生自1995年掌舵佳能以来,一直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尽管佳能在许多领域都削减了成本费用,甚至大刀阔斧地关闭了7个不赢利的部门,但它用于产品研发的费用却从1995年公司净销售额的6.0%稳步增长至2002年的7.9%。高额的投入令佳能连续十年稳坐美国专利注册数量前三名的位置,十年中佳能在美注册的专利总数仅次于IBM,位居全球第二。 如何进行技术营销?

华硕的技术营销战略取得了成功,也成了业界通过技术营销赢得市场认同的一个样板。在拥有技术这一个核心竞争的企业,无论是在电脑市场,还是在手机、家电,其实都在变相的进行着技术营销。那么又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技术营销呢?

许佑嘉在谈及华硕实施技术营销策略时说道:技术营销不代表只谈技术,而是要求渠道伙伴运用用户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把华硕产品的技术含量传递给用户,就是要把技术含量转化为卖点。

今年排名43位的德国软件业巨擘SAP就是明证。1999年一次声势浩大但混乱无章的宣传运动,使SAP的顾客甚至员工都对公司品牌所代表的含义感到迷惑。于是SAP向索尼公司延聘了营销界资深人士Martin Homlish,由他来负责策划公司的品牌宣传活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技术营销不仅仅是宣传技术,”SAP的CEO之一的Hasso Plattner说,“你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譬如,在今年华硕笔记本的销售中,便以“无亮点”做为了自己的诉求。许佑嘉认为,消费者有这样一个心理:就像买一部车,你不希望买到喷漆有划伤的,一台笔记本有三、五个亮点是正常的,为什么隔壁可以买到没有亮点的,我就买到有亮点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虽然“决无亮点”的诉求目前显得有点“高远”,却也满足了消费者对质量的需求。虽然这个大胆的创新不被其他厂商看好,却并不影响华硕笔记本销量的一路狂飚。

华硕技术营销还有一个重点是通过技术的领先性使产品更加易用和易维护。销售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时,渠道需要向用户传达“总成本管理”的概念,即用户的成本不仅是采购成本,还包括操作成本和维护成本。技术上的高可用性和易维护性利于用户降低总成本。

华硕一方面将加大市场宣传,让最终用户了解其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对渠道形成拉力;另一方面,通过多的培训,使渠道伙伴了解华硕产品的技术卖点。

分析人士认为,做好技术营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处理好不同时期技术与营销的关系。一般而言,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技术与营销的地位和作用同样有所不同,在产品处于研发或初创时期,企业可能更偏重于技术;而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将会慢慢转向偏重于市场营销能力。比如在手机技术同质化的今天,营销的地位则更加重要,不然阿尔卡特的总裁SergeTchurnk就不会这样说:“给我客户,给我大公司的客户,打开AT&T和Verizon通讯公司的大门,我把技术卖给他们。”

二是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产品研发定位。企业在产品生产和创新上,要坚持从顾客中来的原则。要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预测、比较来搞好产品研发定位,只有根据市场做出产品的市场定位,开发出的产品才能有市场基础。比如海尔推出的“双富豪”双温冷柜和“雪富豪”变温冷柜,就是以营销为导向的成功事例,海尔专为冷饮店老板设计的冷柜,一投入市场就供不应求。

第2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目的和意义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确定考核等次,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对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在激烈的改革浪潮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觉地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局的服务三农质量和工作效益。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成绩也是对其进行奖惩、调薪、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及解聘的依据。

二、组织领导

1.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局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局职称办负责安排日常工作。

2.单位要成立由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的5~7人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2/3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应尽可能代表级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

3.考核小组由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4.考核小组的职责:

(1)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全面工作。

(2)对被考核人员逐个进行客观公正地评议,并按评分标准(见附表)量化打分。

(3)确定、公布被考核人员的考核打分结果及考核成绩。

(4)受理、调查并处理个人申诉及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5)认真总结,如实填写有关表格,并按时上报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有关材料。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基本项和加分项两部分。

1.基本项考核包括: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综合评估。

(2)工作数量及质量。

(3)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4)出勤情况及工作纪律。

2.加分项考核包括:工作、科研获奖及鉴定、获专业技术工作荣誉称号、、出版著作、党政及社会兼职、超工作量等内容。

考核内容中有关项的评分标准详见附表一、二。

四、步骤和方法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议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安排部署。每年12月份由局职称办安排当年全局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时间及具体要求。

2.学习动员。单位在进行考核时,首先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及文件,明确考核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统一思想,增强参与考核的自觉性。同时选举成立考核小组。

3.个人总结、填表和提供原始材料。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写出述职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不足。同时,认真填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提供本年度获奖、鉴定、论文、著作、专业技术荣誉称号等材料的原始证件,供考核小组核查。

4.个人述职。单位要组织召开专业技术人员述职会议,每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向本单位领导、考核小组进行述职。与会人员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定量考核打分。考核小组要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对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分标准打分。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综合评估:由单位考核小组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方法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单位可自行设计表格进行打分。

(2)基本项、加分项中的定量考核打分:由单位考核小组全体成员按《基本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一)和《加分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二)自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数。

(3)最终得分的计算:最终得分=综合评估平均得分+基本项得分+加分项得分。

6.综合评估,确定考核等次。单位考核小组根据定量、评估计分考核结果,将同一职务人员按得分多少排出名次,确定考核等次。

7.接受监督和复议。单位要将考核结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者,可以直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考核小组要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复议处理,及时修改,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8.总结上报和公布考核结果。单位要对年度考核认真总结,按要求填写《考核结果统计表》及《年度考核审核备案花名册》,按时将总结报告、表格和相关材料上报局职称办。局职称办审核后的结果要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通报。

经局审核后,对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公示,时间为一周。

五、考核等次确定

1.等次和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等。其中,优秀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10%,良好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20%。按比例计算时,小数点后数字可四舍五入。对于同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单位,可进行年度累计比例。

考核等次除受比例限制外,同时要符合最终得分要求。优秀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90分,良好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80分(得分不符合最低要求者不能按比例确定优秀和良好),称职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60分,最终得分小于60分者为不称职人员。

2.下列单位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1)获国家部委有关司(局)、省直厅(局)及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的单位,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2)经中央或省业务主管部门评定先进单位,先进单位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3.下列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可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

(1)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星火科技、优秀设计、农业丰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果、社会科学、“五个一”工程个人,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2)对因专业技术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省直部门授予的全省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3)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推广、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奖项,以及获得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评选的上述奖项)的定额内人员,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获得县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地(州)直部门授予的全地(州、市)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本单位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凡具有下列几种情况之一者,直接确定为不称职。

(1)受到党、政记过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者。

(2)出勤率低于50%(包括50%);旷工三天以上者(包括三天)。

(3)不能完成本人职务岗位职责中的工作任务,既无研究成果、论文著作、推广开发实绩,且工作效果和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者。

(4)不认真履行现职岗位职责,拒不接受组织上分配的任务,长期(三个月以上)没有实际承担和完成工作任务者或工作任务很轻,经多次动员仍然不愿意接受其他工作任务,私自另谋职业捞取外快,情节严重者。

(5)未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任意迟到早退累计五次以上者。

(6)经工作督查或评估,工作质量不合格者。

(7)职业道德败坏、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影响恶劣者。

(8)工作极不负责,造成严重事故,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很坏者。

(9)因工作表现不好或不服从组织分配脱离工作岗位两个月;或因表现不好,长期(三个月以上)找不到接受单位者。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1.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等次连续三年优秀的人员,允许提前两年(包括专业技术工作总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达三次优秀或五次良好,可作为达到一项硬化评审条件。

3.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均在称职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二次良好,才允许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专家、省部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及我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和我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厅(局)、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学科带头人(以正式文件为准)的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优秀、良好次数的限制。

4.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解聘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低聘或不聘专业技术职务至少一年以上。年度考核等次不称职,当年及低聘、不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不能计入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所规定的任职年限(即任职年限延长二年)。并在低聘或不聘期间进行考察,若年度考核仍为不称职者,取消其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不能参加当年或两年一次的调薪,同时执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

七、其它事项

1.凡未进行年度考核或年度考核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下一年度不得进行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2.无故不参加一次年度考核的人员,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所规定的担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的基础上增加一年。

3.出国或在国内进修、学习、交流、访问等一年以上的人员,不参加本年度的专业技术考核,本人也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编制在而人不在本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同样落实。

4.科研获奖或授予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考核等次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的人员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

第3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这句话对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具警示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我们在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链中,长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做组装(0EN),始终与其前后阶段的技术研发和品牌销售无缘,那么最要紧的不是我们卖苦力挣不到钱,而是在与周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质竞争中,你不是不可替代的。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资料,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另据商务部和科技部统计,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中,外资企业占有84%的比重;跨国公司在我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占到申请总量的2/3,在一些重要产业的制造设备方面,进口依赖高达70%~100%。这种现状不仅制约了中国产业的自主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就找不到现实的起点。

从非职务发明说起

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课题研究中,记者见到这样的统计数据:按照科技含量的不同,专利依次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985―2005年,中国受理的三种专利申请的发明人情况为:国内申请量的36.52为职务发明,63.5%为非职务发明;国外申请量的95.5%为职务发明,4.5%为非职务发明。在最能体现原创精神的发明专利中,国内申请量的53%为职务发明,国外95.8%为职务发明。另据1996-2002年的统计,我国授权的国内发明人的发明专利中,非职务发明几乎占了授权总量的一半,且呈上升势头。与此相反,在我国授权的国外发明人的发明专利中,90%以上是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不到10%。

“在国内发明人的专利申请和授权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非职务发明?”记者对上述统计数据持有疑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助理魏衍亮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非职务发明是不正常的,也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体制僵化,管理混乱,科研人员对申请职务发明缺乏兴趣,而为了评职称和争课题:他们想方设法以个人名义申请本属职务发明的专利,有些民营企业就更没章法,一项发明本属企业职务发明,可申请时却变成了老板甚至是老板家属的个人发明。

根据记者的调查,个人能够如此便利地、肆无忌惮地窃取职务发明成果,折射出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一是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个人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单位或集体可无偿占有、否认个人的智力成果,结果导致普遍的逆反心理,假公济私和攫取单位成果者没有负疚感。二是个人贡献和名利回报不成比例。据科技部提供的资料,根据国家至今还未废除的有关规定,科研单位对个人发明专利的奖励“最低不少于2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最低不少于50元”。

职务发明变非职务发明,也是中国缺少高水平发明专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AHD公司的一位技术主管对记者说,美国企业的发明专利主要是靠团队合作,而中国的技术人员个个都很能干,就是缺乏团队精神,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一般讲,非职务发明在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上都明显低于职务发明。

美国人告诉了我们什么?

DAIV YONG,美国硅谷某知名芯片设计公司技术高管,对记者问及的有关美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回答很简单:企业就是靠着专有技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这位技术高管以他所在的公司为例,向记者介绍了美国企业的一般做法。他说每当公司要开发新产品时,就会将技术团队集中起来闭门想专利。“但专利不是瞎想出来的,而是在前期产品的基础上寻求技术突破,凡是与核心问题有关的东西都有可能写成专利。”技术人员每写一个专利草本,只要获得公司专门的评审委员会的认可,就可得到1000-2000美元的奖励,如果申请获得政府授权,再获1000-2000美元的奖励。在高科技公司,一个优秀的员工每年可写出10-20个专利,除直接经济收益外,公司还规定职务提升必须要有专利贡献,专利写得多,提升自然快。这样名利结合的激励机制是很奏效的。

美国还保护专利的原始想法。在美国高科技领域,很多个人在创业之前都是先有专利想法,单凭专利想法就可以得到美国政府一年的保护。一年时间足以将此项专利完善了。

美国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在国外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则要强调,民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不是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这是我们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必须搞清的一个问题。在当前有关自主创新的讨论中,处于舆论焦点的是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但事实表明,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就会死路一条。”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负责人对记者表达的看法。

该观点有着事实和数据的支持:(1)2005年,中国实力最强的某中央国企仅提交了2200多项专利申请;同年,深圳三大民营企业――华为、富士康、比亚迪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389项、2800项、843项。(2)根据有关研究,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陆在美国的专利实力和台湾省、韩国不相上下。今天我们却被它们大大甩在后面,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在经济起飞阶段没有哺育一批体制灵活、产权明晰、规模庞大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3)按照当前媒体的宣传鼓噪,自主创新就会变味,成为政府官员追求的政绩,“两会”期间已有知识产权界的人士对此提出警告。

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国有企业的专利水平非常低,却占有了绝大部分科研设施和尖端科研人员。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都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混饭吃,这是中国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深层体制原因。相比之下,美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都在私营企业供职,对私营企业来说,用不着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就懂得自主创新。美国私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完全是一种本能,企业就是靠着自主知识产权生存的。

反思“引进,消化和吸收”

根据科技部的一项研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国企业在技术层面遭遇三大障碍:一是跨国公司已经在华完成专利布局,二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所有行业都进行了专利部署,三是国际标准和专

利池收费。前两个障碍对中国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屏障,中国企业极易招惹专利侵权的麻烦。

中国的自主创新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呢?接受记者采访的科技部官员和企业人士都认为,“引进、消化和吸收”仍然是唯一的选择,但是首先要对过去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和总结。

据记者见到的一份权威报告认为,引进、消化和吸收在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过去2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太多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机会,企业的原始积累冲动使得它们更关心短期获益的机会,既然引进现成的技术能快速获得市场回报,何必再去搞消化和吸收?另外一个公认的看法是,长期以来,我们引进的技术缺乏消化和吸收的配套政策和机制,在这一点上政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据科技部提供的资料,日本1945―1975年用不到60亿美元从欧美引进了2.5万多项技术,几乎覆盖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所有重要的产业部门。日本技术引进与消化和吸收的资金比例为1:5―1:8,韩国也接近这一比例,而中国的比例只有令人难以置信的1:0.04―0.08!

80年代中期,中国的黑白电视领先韩国3―5年,彩电两国同时起步。20年过去,韩国不仅在华投资建厂,还一跃成为世界平板液晶显示屏的主要生产厂家。中国的产业水平呢?直到今天还在交专利费,即便是在国内排名前三的大企业,出口欧盟的液晶平板也只能走OEM。

问责教育体制

知识产权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中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多人认为是教育投入太低,但是更多的事实表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人才评价机制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汇集为一点,就是中国人的创新精神自受教育开始就被严重扼杀。

“中国青少年的思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是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位中学生给某位前政府高官公开信中的一句话,不满情绪来自后者对“超女”及其“粉丝”的指责。实际上,这句话也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所在。我们长期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受传统观念、社会形态和竞争压力等方面的影响,主导的教育理念仍然是灌输式的和应试性质的。我们早就承认西方崇尚个性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青少年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中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张扬仍然是排斥的。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必然是中国高端人才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遍丧失。据记者见到的一项研究,国内某部委曾对北京的两所顶尖高校的100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有个题目是“你认为哪个国家将主导21世纪?”80%的学生回答是中国。年轻学子的爱国热情是令人感动的,但是他们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独立判断,其思维定式完全为浅薄、浮躁的舆论宣传所左右。记者有个朋友在美国硅谷事业有成,他说最聪明的学生是美国人。为什么?美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美国崇尚独立思考精神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理念决定的,中国学生也很优秀,但更多的是表现在考试成绩上。

中国的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更大。据记者了解,在承担着中国科技使命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教授和研究人员的专业考核大多是2―3年为一时间段,期间要求发表规定的论文数,否则降格聘用或走人。在生存和名誉的双重压力之下,的数量是被考核者追求的刚性目标。2005年中科院36岁的博士后跳楼自杀,就是因为的篇数不够被通知限期调离或降格使用,并收回住房。该博士后绝非庸碌之辈,而是在国际学术界极负盛名的德国洪堡基金的学者。记者认识一些在美国大学拿到终身教授(Tenure)的中国人,年龄大多在40~50岁。他们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高校没有Tenure制。如果大学教师到了40~50岁还在应对短期考核,就别指望他们能拿出具有原创价值的科研成果。而令人悲哀的是,在这样的人才评价机制下,中国科技界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自主创新,而是不断曝光的学术腐败和造假之风。记者就此采访专家、教授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被采访者皆默然。国家意识:一个沉重的话题

2003年6月,号称建国以来最大的商业秘密侵权案――广东南海汇泰电机有限公司诉江西果喜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商业秘密侵权案历经6年,以原告败诉结案。该案案情复杂不做详细介绍,但其中揭示出的一些东西发人深省。首先,本案是原告诬告对方泄漏国家秘密,当地公安部门未作调查取证就将被告方有关技术人员刑事拘留,后经公安部干预才未酿成更大的冤案。第二,本案肇端于一项国际领先的电机专利技术,如果没有这起恶意诬告,中国将掌握这项技术,进而占领国际市场。等到此案终结,已经数年时间过去,原来领先的技术已成明日黄花。第三,原告法人系广东省和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在当地社会享有盛誉,但在企业一己利益面前,丧失了起码的公正和道德底线。

在中国强烈呼唤自主知识产权的今天,这样的案件俯拾皆是。试问,在上述原告这样的中国企业家的脑子里,在本地利益至上的地方政府和办案人员的脑子里,国家利益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国内著名知识产权专家、中国WT0研究会副总干事周世俭对记者说过,在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中,美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相信Nadame wu(对吴仪副总理的尊称),但不敢相信中国的地方政府。周世俭这里说的是中国企业对外侵权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而在对内侵权和损害国家利益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可以说是劣迹斑斑。

第4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护患者健康,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技术。

第三条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全国人体器官移植工作。

卫生部成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负责组织相关专家拟订全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提出评议意见。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人体器官移植医疗需求、本行政区域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和人才队伍水平等综合因素,制订本行政区域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并报卫生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报卫生部备案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进行合理布局,严格控制数量,严格技术准入。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加强对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诊疗科目登记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必须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本规定,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

第八条申请办理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为三级甲等医院,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具备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执业医师和与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与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三)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

(四)有完善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特殊情况下,上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医院申请办理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除必须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符合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备案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凡不符合规划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准予登记。

第九条医疗机构申请办理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时,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三)医院评审证书复印件;

(四)拟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执业医师和与拟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其专业履历;

(五)与拟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设备目录、性能、工作状况说明和相应辅助设施情况说明;

(六)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组成及人员名单;

(七)与拟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八)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办理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申请时,应当组织专家对其申请的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的临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程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时,可以聘请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专家,也可以聘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家。

参加评价的专家应当遵守评价程序及相关规定,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科学,并对评价结论负责。评价过程和内容应当有完整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十二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通过评价且符合本行政区域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的,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科诊疗科目下设相应专业中增加器官移植项目登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准予器官移植项目登记前,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核实。

第十三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准予器官移植项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名单报送卫生部备案。报送医疗机构名单时,还应当同时报送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个人专业履历。

第十四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名单和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名单。

第十五条未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人体器官移植。

第十六条不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不得开展人体器官移植。

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不得到未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

第十七条未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三级综合医院在同时出现下列三种特殊情况时,经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邀请已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中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来本医院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手术:

(一)供移植人体器官对血液供应有较高要求(如心脏移植);

(二)供移植人体器官不能及时运送至取得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

(三)患者病情危重。

上款规定的三级综合医院应当是人体器官捐献者所在地的医院,且具备手术、重症监护和免疫排斥反应应急处理等条件。

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在完成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后,应当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方可返回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执业医师发生变动或者有关的主要设备、设施及其他关键辅助支持条件发生变化,不再具备第八条规定条件的,应当立即停止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并向准予登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销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手续。

第三章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必须严格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遵守医学和伦理学原则,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人体器官移植的适应症。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原则的,不得开展人体器官移植。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能力相适应,保证移植人体器官来源合法,有固定、充足、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来源。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保障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技术档案,并定期进行安全性、应用效果和合理使用情况评估。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应当由管理、医疗、护理、药学、法律、伦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务人员人数不得超过委员会委员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

医疗机构每例次人体器官移植前,必须将人体器官移植病例提交本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并说明人体器官来源合法性及配型情况,经同意后方可为患者实施人体器官移植。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进行人体器官移植论证的人数应当为单数,参加论证的委员应当与本例次人体器官移植无利害关系,且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委员人数不得超过该论证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四条实施人体器官移植前,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二十五条手术医师应当在手术结束后的48小时内书面向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报告人体器官移植情况。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人体器官移植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移植人体器官和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建立人体器官移植患者随访制度。

第二十七条人体器官不得买卖。

医疗机构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

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摘取尸体器官的,应当对尸体进行必要的、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进行活体器官摘取前,应当由本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主持听证,邀请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和活体器官捐赠者本人及其家属参加,确认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原则、是活体器官捐赠者本人真实意愿、无买卖人体器官或者变相买卖人体器官后,方可进行活体器官移植。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在摘取活体器官捐赠者所同意捐赠的器官前,应当充分告知捐赠者及其家属摘取器官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经捐赠者及其家属同意,不得摘取活体器官。

活体器官移植不应当因捐献活体器官而损害捐赠者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对人体器官捐赠者和需要移植的人体器官应当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患者因人体器官移植感染其它疾病,保证人体器官移植的临床疗效。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肝炎病毒携带者、梅毒患者等患有经血液传播疾病者和恶性肿瘤患者等的器官不得用于人体器官移植。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应当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德规范。

医疗机构及其任何工作人员不得利用人体器官或者人体器官移植,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主动接受患者及其家属有关医疗费用的查询和监督。

严禁自立收费项目、分解收费、重复收费、比照收费、超标准收费等乱收费行为。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试验性人体器官移植,必须进行技术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批准。

医疗机构开展试验性人体器官移植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征得患者本人和其家属书面同意。试验性人体器官移植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有关给予患者补偿问题,应当在知情同意书中约定。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开展异种器官移植,应当按照临床科研项目的有关规定取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在完成每例次人体器官移植后30日内,使用卫生部下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将人体器官移植相关信息报送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使用卫生部下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将本辖区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相关信息汇总后,分别于每年7月20日前将上半年本辖区人体器官移植相关信息和每年1月20日前将上一年度下半年及上一年度全年本辖区人体器官移植相关信息报送至卫生部。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现场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并详细记录监督检查结果,发现其不具备本规定第八条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程序及时撤销其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工作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复制有关资料;

(三)责令医疗机构立即改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二章规定,未经诊疗科目登记擅自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不具备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和不符合本行政区域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的医疗机构不予登记;对已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专家对其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对患者平均长期存活率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应当及时撤销其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

第四十一条卫生部对已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情况进行巡查。凡发现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不符合本规定的,责令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撤销其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视情节轻重,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参加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的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评价资格,5年内不再聘请其承担评价工作:

(一)通过评价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开展人体器官移植能力的;

(二)不能按照本规定及相关规定完成或者胜任评价工作的;

(三)严重违反评价程序的。

第四十三条参加评价工作的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以及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参加评价工作的资格,并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5年内不得再聘任其参加评价工作。

第四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评价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在开展人体器官移植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5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投资小创业顺利

灵活经营赚钱多

江苏学员汪培清,在一家小公司辞职后决定经商。当他从杂志上看到鲁戴明经营月子汤的报道后,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投资小,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吗?他当即函授学习月子汤技术,在出租房里开始创业。他认真按照资料上指导的去做,遇到问题及时打电话请教鲁老师。结果,汪培清只用4天时间就收回千元投资。平均每天卖出20多份汤,一月赚了1万多。今年6月,汪培清得知鲁戴明的专家团队又开发出月子餐,赶紧抢先学习。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口感好、营养足,每份仅5―18元的月子餐一经推出,大受产妇欢迎,经营仅两月,比原来又多赚2万元。

学员许晶晶是开月嫂服务部的,为提升服务档次,引进月子汤技术来培训月嫂,让产妇吃到专家配方的月子汤,同时服务部和月嫂的收入都提高了。

山西学员李志安在学校附近开了家点心店,平时生意不错,但每到寒暑假总要亏本。自从引进月子汤技术,兼营月子汤外送业务后,没增加成本,暑假两个月净赚2万多元。

……

浙江嘉善的张伟忠,最初无店铺经营月收入8000元,如今开月子餐馆月收入2万元。

在营销上,学员复制鲁戴明的成功经验,印制宣传单发送到妇幼保健院和其他医院妇产科的产妇手中。还把月子汤做成60元、120元、180元三种套餐礼品券,每种套餐都由几份汤组成。送礼者只要把订购礼品券送产妇,产妇就可以随时打电话安排送汤时间,因为月子汤作为礼品显得更为时尚,市场份额一下子大了好几倍。由于月子汤由专家配方,味道又好,每份仅二三十元,而且真材实料新鲜营养,有乌骨鸡、鲫鱼、猪蹄、排骨可以供选择,因此产妇一订就是一个星期。月子汤能调理身体、修复伤口,下优质奶水,而且催奶效果特别明显,还解决了产妇营养太好容易发胖的问题。

今年5月,鲁戴明联手高级营养师又开发出16款月子餐,有催奶和调理两大系列。月子汤和月子餐结合食用,不仅功效更好,还解决了产妇的中、晚餐问题。月子汤和月子餐结合经营,增加了新卖点更加赚钱。

月子汤项目经营方式灵活,资金少的人可以无店铺经营。学员经营几个月,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后,便可以结合赠送的月子餐技术开一家月子汤馆。饭店、火锅店、点心店的老板可以兼营外送业务。提供月嫂服务的专门机构可以用月子汤、月子餐技术来培训月嫂,提升服务档次和增加附加收费。

就读者关心的问题

电话连线鲁戴明

记者:月子汤技术函授能否学会?

鲁戴明:月子汤的含金量在于专家配方和无店铺经营模式。加工制作相当简单,多看几遍光盘就能学会,至今还没有函授者学不会的。

记者:技术市场真假难辨,怎样证明月子汤项目真实可信?

鲁戴明:技术市场上确实有许多不实的虚假信息,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有读者怀疑,欢迎来实地考察,亲眼看看我们每天卖出多少份汤是最有说服力的。另外,我还是本地的创业明显,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我的创业事迹!

记者:月子汤项目投资不到一千元,回报率有多高?

鲁戴明:家里有厨房,只需购买砂锅、主料和中药等,再印些宣传单,总投资不到1000元。每种汤的成本占40%,利润达60%,一天按保守数订出10份汤,月收入近5000元。经营得好每天能订出二三十份的话,可月赚一两万。

记者:听说饭店和月嫂公司引进月子汤技术后,每月收入大增,是真的吗?

鲁戴明:已有10多家饭店、火锅店、点心店引进月子汤技术,兼营月子汤和月子餐(新推出)外送业务,每月增加近万元利润;也有几家月嫂公司的老板引进月子汤技术后,专门培训月子保姆,让产妇在家也能吃到功效好、营养足的月子汤和月子餐,使得月嫂公司和月嫂既增加了收入,又提升了档次。

记者:能保证每城市开设一家吗?

鲁戴明:为确保学员利益,不管函授还是面授,我们郑重承诺每个城市只开设一家。各地的经营权,只交给第一个学习的学员。

记者:许多特色食品的技术费都很高,你为何把价格定得这么低?

鲁戴明:我经历过失业和创业失败,所以我把价格定得低,就为让大家都学得起技术,能创业赚钱。

记者:今后能否不断推出新技术?

鲁戴明:公司的专家团队最近又开发出月子餐。月子汤和月子餐结合食用,不仅功效更好,还解决了产妇的中、晚餐问题,扩大经营者利润空间。以后我们会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出后续新品。

相关链接:月子汤项目函授:980元,光盘+文字资料,光盘中有全套月子汤的配方和加工程序,文字资料有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和全套营销推广方案。面授:1800元。

好消息:为回报新老读者,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凡学习月子汤的学员,免费赠送新推出的原价800元的月子餐技术。

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环城北路新村6幢1―104室

第6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门诊临床诊疗能力的培养: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病种繁多,仅常见病、多发病就达数百种,且患者多在门诊就医治疗,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是在门诊,门诊临床技能实践时间安排相对要长。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迅速掌握皮肤性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我们采用导师负责制的带教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鉴别形形的皮疹。看过一定数量的患者后,要求研究生练习书写门诊病历,描述基本皮损特点,提出自己的诊疗意见,并由导师进行讲评,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皮肤性病门诊诊疗流程。掌握皮肤性病检查的基本方法;准确辨认和描述基本的皮肤损害;采用准确的专业术语书写完整的门诊病历;掌握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尤其是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包括如何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何根据皮损类型选择药物剂型,如何根据病情确定用药时间、次数及疗程等;了解皮肤病急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皮肤性病科初级医师的工作能力。

2.皮肤性病相关检查和治疗能力的培养:皮肤性病科相关检查和皮肤病理技能的学习是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重要环节。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取材,掌握皮肤活检技术,了解皮肤组织病理学标本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参加每周1次的系统讲课和皮肤病理阅片学习,逐步掌握常见皮肤性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将临床与病理知识相互结合,提高其自身的临床诊断水平。在真菌室、激光室、治疗室和性病实验室各轮转1个月,掌握真菌镜检、培养及常见真菌菌种鉴定的方法;了解淋球菌、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衣原体、支原体、蠕形螨、疥虫和其他特殊细胞学等的检查方法。掌握换药、皮损内注射、液氮冷冻、二氧化碳激光、氦氖激光、光动力、光疗、激光美容等门诊常用基本操作技术、主要治疗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等。通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使他们能迅速提高对皮肤性病的诊疗水平。

3.管理住院患者的临床能力培养: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真学习15项核心制度、医师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通过主管患者进行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书写完整的住院大病历、首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病例讨论记录、会诊记录、抢救记录及其他各项记录。甲级病历达到90%以上。通过主管患者,掌握病房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皮肤病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要求研究生轮转部分内外科病房,扩大知识面,提高对皮肤病相关系统性疾病的诊疗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带教制度,加强研究生临床思维训练

规范的临床带教制度是提高培养研究生临床能力的重要保证。教研室指定教师选择典型病例或疑难病例,进行每2周1次的教学查房,通过汇报病例、床旁询问病史、检查患者和讨论总结,做到知识与众人共享、互相取长补短,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诊疗思维方法,以及和患者沟通的能力。

三、完善和加强临床技能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为了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研室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制度,并下发《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室及科内轮转考核手册》,对每位研究生轮转的各部门都有明确记录。该手册包括门诊诊疗患者人次、主管住院患者人次、书写病例数、参加学术活动记录等。并在毕业前一个学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选择皮肤科常见病,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的描述。

四、培养结束后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2年的上述临床技能培养,在毕业前的考核中,所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均初步掌握了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皮肤损害和检查的基本方法,并能采用准确的专业术语书写完整的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初步掌握了常见皮肤性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能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尤其是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包括如何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何根据皮损类型选择药物剂型,如何根据病情确定用药时间、次数及疗程等;了解皮肤病急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也初步掌握了皮肤病各种临床激光、光动力等治疗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具备了皮肤性病科初级医师的工作能力,并能单独进行常见疾病的诊疗。

五、总结

第7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为有效掌握全县各类优秀人才结构、分布、素质能力及其他宏观信息,适应新阶段人才工作需要,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才资源,聚集优秀人才,现就建立*县人才资源信息库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入库对象

1、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干部;在县域内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农林水牧系统工作的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2、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3、在县以下(不含县)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包括乡镇教育、卫生、农技推广等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具有一定学识水平和突出成绩的“土专家”、“田秀才”、“种植能手”、“经营能人”等各种实用人才(原则上为种养植规模达到本村农户平均种植规模的1-3倍以上;年人均纯收入是本村农户人均年纯收入的2倍以上),以及活跃在农村群众中的民间文体艺术类人才等。

4、县域内从业人员规模在10人以上,或年缴税3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副经理(副厂长)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副职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

5、列入酒泉市“3251人才工程”的人选,受聘的省内外专家、教授、学者;

6、重点后备人才:以各行业、各系统生产第一线的青年人才为主,年龄一般为40周岁以下,在本行业、本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者。后备人才具体分类为:党政后备人才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高技能后备人才、社会工作后备人才以及文化艺术后备人才。

二、入库方式

此项工作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以逐级收集、县人才办集中维护的方式进行。由各单位负责采集录入本单位及系统内符合登记条件的人才信息,然后由县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以下(不含县)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由各乡镇党委安排专人负责审核登记,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与县人事部门联系,填写人才入库登记表后,报县人事局统一汇总登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的采集工作,由企业工委、工商联负责采集、汇总后,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信息采集

1、时限:实行专人负责采集报送制度,本次大规模信息采集工作于7月20日前完成,人事局汇总审核时间为7月20-25日,县人才办登记入库时间为7月25日至8月26日。

2、照片:近期免冠彩色二寸照片1张,相关身份证、学历、职称资质、近三年来市级以上获奖证书复印件,其电子版命名规则为“姓名.jpg”;最高学历扫描件,电子版命名规则为“姓名学历.jpg”;职称资质证书扫描件,电子版命名规则为“姓名职称.jpg”;获奖证书扫描件,电子版命名规则为“姓名奖励1.jpg,…”。

3、报表:本次信息采集工作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3电子表格的形式进行,文件扩展名为“.xls”。个人信息登记表统一用16k纸张打印,汇总表统一用A4纸张打印,并加盖采集单位公章,样表附后。

4、数据:身份证号码,统一设置为文本格式;日期数据统一设置为“yy-mm-dd”格式,例如“*8-05-20”;联系方式全部设置为文本格式。其他数据根据表样填写完成后,同一用移动媒体拷贝上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人才信息库的建设,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全局观念,切实加强领导,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具体负责同志要准确填报信息,确保建库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2、积极配合、统筹安排。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样表内容,尽快组织所属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工作。要加大指导的力度,相关单位的填报培训工作由各专业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要严格按照填表说明和信息采集的有关要求,对各类人才信息进行认真审核把关,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

3、建立数据维护更新机制。县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发现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的各类优秀人才,建立优秀人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涉及入库各类人才的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惩等重要信息变动情况,要及时更新和上报,保证入、出库渠道畅通。

附:

第8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职业记者和传统媒体所生存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新闻生态日趋复杂,“公民记者”的涌现,职业新闻人的行为失范,引发了对当下职业记者角色认知的讨论和热议。

一、职业记者角色危机

新闻记者的职业理念在学术上被称为“新闻专业主义”,源自于美国,是一种职业规范以及评判标准,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模式” [1],核心原则包括客观性理念、自由与责任的观念、服务公众的意识以及自律与他律的原则体系。伴随着新媒介的高速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调整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结构和职业定位,我们听到越来越多“去职业化”和“去专业化”的声音,职业记者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职业角色危机。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新型传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给职业记者角色认知带来一系列的危机和困境,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手段消解把关特权

传统新闻背景下职业记者曾被冠为“无冕之王”,最彰显其职业权利的是作为“把关人”的信息把关。“把关人”的概念由传播学者卢因提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够进入传播的渠道。在传统新闻活动过程中,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符合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性强的特点。在传统新闻活动中,新闻把关无处不在,职业记者作为信息把关人有对信息监督选择的特权。新媒介环境下“把关人”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首先源自于媒介技术发展的原因,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生产趋于简单化,只要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传统的采访、撰稿、几乎可以一气呵成。同时技术的便捷使用也使得信息的大量复制瞬间成为可能,无论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形式,轻松海量复制并得以快速传播。信息传递障碍曾经是“把关人”特权的最大保证,在目前,即便是较为复杂的非技术障碍诸如制度、经济等层面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技术障碍已被轻松突破,在技术上可以做到实时传递、轻松,网络的信息传递障碍远远低于传统大众媒介。互联网传播因为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信息的门槛,技术的可能使得职业记者作为“把关人”角色定位进一步泛化,把关权利进一步去中心化,传统的“把关人”特权优势受到严重冲击及消解[2]。

2.传受界限模糊职业身份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在人人都可以拥有传播渠道的当下,在拥有了诸如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日臻完善的技术设备,这些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灵活的工具给任何人自由出入信息传播领域提供了采制新闻的基本条件。普通民众可以即时的、快速的利用各种传播工具,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结构在新媒体的范畴下显然失效了,大家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传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甚至瓦解了职业新闻人的专业身份。在传统的大众媒体中,传受的单向流动结构非常明显,传者和受者的地位也相对稳固,传者与受者之间存在清晰界限,居于传者地位的职业新闻人专业身份不容置疑。但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种长期的传受单向流动的传播结构被打破了,受众可以自由利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传递新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公民记者”、“全民记者”的称谓严重模糊了职业记者的专业身份。

3.公共参与沦陷新闻伦理

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占据传播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局面,越来越多地公众参与到了信息传播的领域,非专业机构和非专业新闻人介入的新闻业似乎正在背离传统新闻人一直丰收的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技术的发展保证了信息传递的便捷,但是也出现了公共参与的悖论――新闻伦理的沦陷。因为新媒体生态瓦解了传统的信息把关,且“公民记者”作为信息主体身份的非专业性显然缺乏客观、理性和自律意识,加之网络空间的匿名性,都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虚假新闻泛滥、新闻视角主观、入侵个人领域,甚至网络暴力频发的现象。

二、职业记者身份确认

新媒介生态下,职业记者的职业身份日渐模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身份确认的危机,到底我们还需不需要职业记者,“公民记者”是否可以完全取代职业新闻人的地位,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互联网提供了获取新闻信息的快捷通道,但也使不实消息和误导性消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普通的受众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并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来辨别真伪,记者这一职业在新媒介发展的当下还远远没有达到“去职业化”或“去专业化”的地步,相反我们更需要职业新闻人。新闻人的职业范围在新媒介环境下不是被弱化或消解,而是深化和加强,因为其职业优势以及存在的意义不存在于技术优势,而是来自于受众的信息需求。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如何进行选择,普通受众更需要专业建议和解释,以便帮助他们认清所处的复杂环境,选择切实有用的信息。新闻专业主义是职业记者在新媒介生态下生存与深化的保证,而职业新闻人可以从以下三点确认和深化自己的职业身份。

1.专业性的信息解释。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可事实上个人所能接受和消化的信息一定是相对有限的,我们急切需要有效信息的专业选择分类,这个工作显然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记者来有针对性的完成,将有效信息提供给广大的受众。记者不仅仅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他们并不只是在新闻报道中简单地加入解释或分析,相反,这种新型新闻从业者必须核实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并加以整理分类,使它能被人迅速有效地理解和接受,有效地减少受众在面对信息极度泛滥时出现的无力感。因为这种选择和解释的工作呈现出一种规模化的运作,这是普通的“公民记者”所无法完成的,大型的事件解读绝不是像发条微博、转个朋友圈那么简单,它需要专业知识的解读、专业记者团队的调查、专业理念的影响才足以支撑,规模化的新闻运作依然离不开专业记者。

2.主持公共议题讨论。公共性是新闻职业的首要原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所在,这也是“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之间的区别所在[3]。不能否认“公民记者”虽然也会关心社会公共事务,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个体受制于现实因素,他们当中能够始终坚持公共利益、坚守公共话语的少之又少。如果不再需要记者职业的存在,用“公民记者”的概念取代职业记者,可以想象,真正公民的公共话语权必然容易受到侵害,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却很难找到一个共鸣。“公民记者”很难跳脱个人的利益,多将自己的视线局限于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或那些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很难最大化的保持客观独立性,难以对事件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作过多的考量,更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机制来有效约束。虽然我们并不能否定“公民记者”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他们所提供的重大新闻线索,但显而易见,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必不可少,职业者们应当有效地弥补“公民新闻”的这一显而易见的缺陷,继续坚持公共性的职业要求,有效主持公共议题的讨论。

3.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准则来约束职业记者的职业行为,传统职业记者一般具有注重保护新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通公民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传播的自由度较高且问责机制的规范度较低,以致于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的假新闻,这也是网络新闻最大的问题所在。“公民记者”群体没有记者职业的道德操守来约束行为,在信息传播中呈现明显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有些公民的新闻报道动机并不单纯。大多数网民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持有一种本能的怀疑,原因就在于网络虚假信息实在是太过于泛滥。对“新闻事实”的过度挖掘而出现无法保障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这都是“公民记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职业记者的道德操守约束而导致的。这种环境下,记者职业的深化就要求其秉持职业道德操守,提供真实的、客观的报道,不能被网络的舆论所左右,而需要清醒的舆论引导。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职业记者仍不可或缺,更需要记者职业的深化和重构,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介环境下不是终结,相反是更有力的维护。

三、职业记者理念重塑

构建一个良好的新媒体生态环境,重塑职业记者理念,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处于媒介核心地位的传媒人,记者应明确媒介性质,清楚了解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具有现实重要意义,应不断提高职业记者的综合素养。在信息高度泛滥的新媒介环境中,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职业记者能坚持真实报道的理念、坚持人性化报道的要求、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保障。

2.积极融入新媒体的技术环境。新媒体高速发展,职业记者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发展,要正视公民新闻的蓬勃发展,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发现“公民记者”提供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加以正确利用,信息的选择分类、深度解读和专业性的规模化制作,将成为新媒体环境下职业新闻记者的最基本技能。

第9篇:记者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1制订计划

提供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平台及资格考试信息,制定相关政策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鼓励护理人员抓紧业务学习,尽快让各年资护理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并通过资格考试。合理安排每班工作量,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与护师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帮一”、“一对红”的帮扶工作,或指定每班把关的具体带教教师,确保每班各项工作、护理质量都能达标。为尽快进入护理管理PDCA循环,采用如下步骤。(1)分析每班护理记录质量、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找出存在问题,如护理记录是否标准,专业技术操作是否熟练,分析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如,出现护理记录填写不齐,医学术语欠准确,字迹欠清晰,语句不简明扼要,护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时,由上级带教教师及时督促本人修改,以便其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2)明确导致护理服务满意度低,容易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专业知识欠缺还是操作技能欠熟练,是服务态度不端正还是服务方法不当等。带教教师针对问题要及时指导并改善。(3)找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客观因素。若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精神欠佳,则应让其及时接受治疗及休息调整。若缺乏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则为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并及时讲解,还需提供进行护理操作的用品及场所,并安排带教教师指导,确保护理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状态。(4)针对护理服务效果欠佳的原因具体计划措施、实施方案,预计效果、时间进度,确定负责者、执行者和完成方法等;检查每班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纠正;找出每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强;定期举办科内及院内讲座;配备相关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用品及场所,以增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疏漏欠缺,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2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督查护理质量须从每班做起,督查者应人尽其责,分级管理常抓不懈。适时考核,考核时须严格参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由专人进行要点讲解、难点指导及操作点评,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以便下一循环参考。建立奖罚制度并实施,力求人人过关、人人达标,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

1.3检查阶段

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以认真、负责、科学的态度找出问题所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指导下一步工作。做到每班、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有检查,有记录,有信息反馈,有总结,有改善。

1.4处理阶段

(1)以不定期抽查或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所得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为依据实施奖罚。肯定成功的经验,将之形成标准,坚决按此标准评判工作效果并实施奖励,以利成功经验发扬光大。总结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并严惩,在科内警示栏及时提示,防止发生类似情况。(2)把不成功和遗留的问题放在下一循环中解决,如此循环,尽快使每人每班的护理质量达标并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稳步提升。

2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