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培训 工作思路

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开展的面向社会、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除常规教学活动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主要内容涵盖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的灌输,以及创业能力的激发和塑造。同时还包括对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公民意识、职业道德和市场意识乃至法制观念的培养,等等。在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很大发展的今天,社会培训也越来越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其以学历教育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社会培训认识误区及实施难题的现实存在,使得高职院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培训市场中立足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必要性

(一)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劳动力结构失衡日益显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成为我国现阶段解决劳动者就业难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国构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无疑是我国现阶段最有实力担起社会培训重任的教育机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正是当前最紧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也符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纪之交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社会办学,将学历教育与社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二)社会培训的开展顺应了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决定了它比普通高校更注重产业服务。它既承担了职业技术学院的计划内高等教育职能,又承担了职业培训学院的社会培训职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行业联系、企业合作,以及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通过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为解决现今社会就业难题贡献一份力量,从而提高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在中国尚不成熟的培训市场,相比较于民办培训机构、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来说,高职院校也拥有着其高等教育性质带来的先天信誉优势。同时加上教育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教学设施和实训场所等有利条件,使其拥有了一定的培训市场份额,从而增加实践经验和扩充资金储备,进一步优化组合,为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二、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偏颇,培训实践存在误区。

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被视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末班车,也是地方教育规划体系里调节普通教育生源的缓冲带。由于高职教育被看作“二等教育”的观念普遍存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社会地位差异,也使得高职院校自身更愿意强调自身的高教属性,重视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这样的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必将导致将培养应用技术和应用型人才的己任抛于脑后,脱离了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办学过程中,将自身服务定位趋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缺乏为地方经济服务意识,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缺乏积极性,导致高职院校脱离自身环境,丧失原有的区域优势。

(二)制度不健全,社会培训缺乏保障。

制度的不健全首先体现在外部环境上。尽管国家强调培养实用型高技能劳动者的重要性,也指出要重视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培训。但至今尚未建立大职业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与体制,也未形成完备的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校内学术教育和社会培训衔接协调合理分工的制度环境。

制度不健全的另一表现是在高职院校内部,尚未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少了制度的保障,社会培训工作就无法利用学校的合力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使其业务宣传拓展和培训实践操作都遇到相应的阻碍,从而限制了培训工作的规模化发展。片面地依赖从事培训工作的部门单方面的努力,使得培训工作无法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三)投入资金缺乏,不同培训项目失衡。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高职院校还是依赖在校学生的学费生存发展。于是扩大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创造经济效益,成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教工福利的手段。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一些培训量较大、短期内经济效益明显的培训项目,获得一定的重视并得以发展。而一些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培训项目,即使对社会有较大意义,也不能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开展,逐渐萎缩甚至停滞。

三、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思路

(一)认清自我,市场化运作。

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对开展社会培训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以服务社会、解决就业难题为宗旨,积极主动开展社会培训。院校首先应当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批准下成立培训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当地社会需求,制订计划,把握方向。培训机构本身不能脱离院校,相反要加强和校各教学领域的合作,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及原有的师资力量。

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高职院校与机制灵活、嗅觉敏锐的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要想占据一定的市场,就必须利用院校拥有的相对稀缺的教学资源推出一般培训机构无法开展的培训项目。不片面追求培训眼前效益,要对有发展潜力的培训项目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主动与企业或其他培训机构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高层次的技能培训,形成稳定的培训项目,使社会培训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二)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通过实地调研,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根据职业岗位和个人需求开发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内容,与受培训者的工作相结合,开展对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

通过合作,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职工培训的教学质量,同时使企业认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放心地让职业院校承担职工培训工作。

(三)加强自身建设。

要使培训工作取得成果,必须促使职业院校教师加强自身的技能学习,首先要深入企业,了解职工的工作内容,学习、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各种工艺流程的操作;其次要深入设备生产厂家学习,学习新设备的原理、使用、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同时学习各种新工艺、新流程,全方位地提高自己;最后要与科研单位合作,学习设备改造、技术更新等科研知识。通过各种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从师资上满足社会培训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午好!

我是今年7月份通过竟聘担任管理培训室主任助理的,在今天参加述职的中层干部中应该是在职时间最短的。现在我向各位汇报一下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半年来的在职情况:

一、工作情况:

我们都知道,打仗有战场,练气功有气场,我们老师见的最多的要数考场。可是,我们有可能忽视了我们每天所置身的另一个场所------职场,现在,很多人把工作称作在职场中打拼,我想述职主要就是叙述我个人在职场中的情况。我准备分三个部分来介绍我在职场中的情况:

1、职业

三年前我有幸听到著名企业培训师倪砥先生的一场有关职业竞争力的讲座,受益匪浅,使我的职业观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知道职业就是做你必须做的事情,快乐也得做,不快乐也得做,干吗不快乐地做呢。我的职业是教师,作为教师,能上到自己拿手的课程,教到底子比较好的学生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在培训中心这两点似乎都很难达到。本着快乐地做必须做的事情,这一年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序号参与项目名称承担工作天数人数

1女工心理素质项目负责人1天138

2梅山专家培训参与管理(策划、协调)3天52

3作业长上岗培训参与管理(带队)18天

4冷轧业务人员参与管理(编教材)1880字

5冷轧企业文化班参与管理(编教材)1760字

6复退军人参与管理(编教材)ppt33张

7新进厂大学生参与管理(编教材)ppt12张

序号班级名称承担课程课时人数

1科级政治轮训战略与文化64

2管理政治轮训宝钢企业文化108

3冷轧企业文化班企业文化12

4冷轧业务人员人际协调的艺术与技巧430

5复退军人角色转换与人际沟通425

6新进厂大学生角色转换与人际沟通2169

7团青论坛人际协调3

8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4074

903经贸管理政治经济学3624

参与科研项目名称:钢铁公司管理人员培训体系任务:项目负责人

考察学习去处:上海市委党校宝钢股份

下厂实践企划部、规划部、企业文化部、工会(调研)

班主任工作班级:03高职经贸管理

参与公开课听课被听课人:xx、xxx课程:《法律》、《电子商务》

2、职务

在组织中由于分工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职务。今年下半年我获得了管理培训室主任助理这个培训中心最小的,同时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中最高的职务,使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做强自己的专业,得到学员和领导的肯定就很有成就感了。现在我感到能帮助别人获得成功更有成就感,我觉得能为科室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3、职责

职责顾名思义是因为职务而产生的责任,培训室的主任助理给我带来了如下职责:

第一、协助帮助职责。主要是协助管理,帮助打理,协助培训室主任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解决一些具体事项,安排一些科务活动等,以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学期我参与了培训室教师的教案检查,参与了科室成员的考评,参与了作业长上岗培训等重点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二、沟通协调职责。作为中层干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作用是最基本的职责。管理培训室成立后科室成员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沟通协调的职能发挥得非常好。另外,在具体工作中科室成员内部的协调、本培训室与中心各科室以及公司相关部室的协调也很重要。

第三、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理顺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由于管理培训室是由两个教研室合并而成,组建后面临最大的难题是两种科室文化的融合。首先在中心规章制度的理解上两科室有差异,为了统一认识,我们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在考勤、物资采购等具体事务上进行了归并,统一了标准。9月至12月份,钢铁公司作业长上岗培训在宝钢教培进行,我们培训室先后有8位同志参与了管理工作,大家都感到合作非常愉快。现在,整个培训室成员的精神状态很好,人心思干,人心思进,发展势头非常好。

二、思想方面: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创学习型组织,做智能型员工”现在在企业中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为了使自己不落人后,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今年我到上海市委党校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宣传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在宝钢经管院参加了为期两周半的《钢铁公司作业长上岗培训》;到南京听了有关执行力的讲座;并参加了培训中心组织的图片制作、礼仪培训、团队拓展训练等,这些培训都从不同角度给了我启迪,必将有助于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2、努力创新,开拓工作新思路

“蜡烛”、“老黄牛”、“辛勤的园丁”等成了教师的代名词,“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成了教师的工作照。特别是我们培训中心的教师,多年来为了企业的培训工作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有时一抬头,可能发现耕的是别人家的地,或者想种的是瓜,播下的却是豆,工作的方向感不是很明确。企业培训应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应该有各自企业的个性,为此,今年上半年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梅山钢铁公司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科研项目组,我担任项目负责人。经过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科研成果大多被录入《05年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指南》,我个人也因此获得了“梅山公司青年创新奖”的提名奖。

三、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不足:

1、胆量不足。由于科室成员较多,且都是知识分子,怕有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因小失大,因此有时顾虑较多,工作不够大胆。

2、能量不足。随着培训中心办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历、能力等方面离中心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年我计划读《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我们培训室目前有5名已经读出或在读研究生,特别是一些老同志虽临近退休仍坚持不断学习,更让我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3、力量不足。过完年我就正式步入中年人的行列了,报纸上说35-40岁是各种疑难杂症的高发期,我更加体会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错。

针对以上不足,我今后的打算是:

1、放开包袱,大胆工作,充分发挥助手的作用。领导和科室成员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不应当有太多的顾虑,应该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协助培训室主任抓好各项工作,争取能顺利地由助手转为副手。

2、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学习,在研究生学习的方向上作一些调整,争取在学历上提高一个层次;力争在05年能完成讲师向培训师的转化工作;另外,我还要多学些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第3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 订单式和品牌 培训

在当今世界纷繁多变的经济迷雾之中,中国政府采取多种调控手段,不仅维护了自身发展,而且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民生更有保障。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反映在就业层面上,就是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稳定就业,这是最大的民生保障。就业谓之民生之本,职业技能是就业之本。不断造就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不仅是保证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的需求,更是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民生更有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的要求。

全国各地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和扩大生产的步伐也在加快,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大。因此,不仅大型企业技术人才缺口日渐扩大,小微型企业也面临融资难和“用工荒”的双重压力。但是,这种现象反映的不是中国现在已经面临劳动力短缺,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每年都有上百万的莘莘学子大学毕业不能实现就业,而农村向城市大量转移劳动力的过程中,其中一部分人因为没有技能也难以就业,“用工荒”实际反映了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全社会要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在各地发展更多的技能培训机构,使求职者有机会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个人也能尽快实现就业;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调节手段,加快提升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一、打破单一的模式,创立多种模式

从全国职业培训事业发展情况来看,已初步进入成熟期。国家正式颁布的职业标准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的专业(工种)门类,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科学的参照标准。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多方办学的格局初步形成。新增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就近参加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培训蓬勃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正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另外,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强势发展,使我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些成果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

但是,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职业培训工作也需要创新思维,适时调整培训模式以适应这种发展。从人力资源市场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是培训专业不能针对市场需要设置,所培养的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二是培训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广大劳动者个人学习和掌握技能的需求;三是职业培训规模小,专业门类少,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只有通过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专业门类,创新培训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矛盾才能得到解决。新模式的特点就是针对需求,要培养企业经营或生产岗位急需的技能人才,使社会需求与职业培训之间的供求关系尽量平衡。对此,本人从长期的职业培训工作实践中,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职业培训模式的思路。这种模式就是以满足企业需求和个人迅速实现就业为鲜明特点的订单式培训和品牌培训。以下试论两种职业培训模式的工作思路。

二、订单式培训的可行性

所谓订单式培训,就是培训机构先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然后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组织培训。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首先需要理清思路,从理论上搞清这样做的依据和可行性,任何盲目的行为都会带来失败或不必要的损失。

多年实践证明,职业培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走市场化的路子,其中的核心是狠抓培训质量和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像其他社会产品一样,质量是生存的保证,需求是发展的空间,人力资源开发已广泛纳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顺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培养技术人才,订单式培训模式应是最好的选择。用工和求职是双向选择,实现就业是双方的需求互相认同和在一定期限内的结合。而广大求职者为了实现就业,也急于寻求学习和掌握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作用就是让没有技能的准劳动者,成为掌握一种或多种技能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订单式培训就是在明确了职业岗位目标再实施培训的工作模式,它能快速有效的使准劳动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并尽快的实现就业。可见,订单式培训模式具有完全的可行性。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决定成败的例子不胜枚举,搞订单式培训更离不了信息。职业培训机构一方面随时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市场定期公布的用工信息,及时察看最新的市场用工岗位排行榜,掌握人力资源市场的工资报酬指导价位。另一方面是通过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失业登记经办机构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所等平台,摸清广大求职者的数量、个人能力、就业意愿等信息,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对个体进行求职意愿询问。当前,农民工也是一支庞大的就业大军。对农民工同样需要掌握以上信息,在充分了解用工和求职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筛选,根据自身专业性质和设施条件,根据市场上需求量大的岗位设置培训专业。并且要精心研究培训内容和方法,配备用于操作训练的专业设备和工具,聘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指导教师,这些是签署培训订单并实施培训必不可少的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培训机构必须认真分析,精心筛选,选择自己能够承担的培训专业,然后与用工单位协商签订培训订单。对求职者同样需要经过宣传动员、由其自愿报名登记、并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一定能力的测试。准备工作越充分、越细致,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订单式培训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

三、创新思维,打造职业培训品牌

职业培训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足和发展,必须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树立自己的培训品牌。打造培训品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质量,关键还在于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导向,选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宽、能在社会上迅速产生影响力的职业进行精心打造。培训品牌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在人力资源市场获得广泛的认可。打造培训品牌,需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和研究,需要在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方面投入,更需要精心打造并取得成果后进行宣传。如兰州市卫生系统某个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把“护理员”专业精心打造成品牌。每年的培训人数都能达到千人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不仅满足了当地各大医院住院病人的护理需求,而且选送一部分培训生到其他城市就业。这种以完善培训手段、强调培训工作实效性、使参训人员充分实现就业的品牌培训理念,不仅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声誉,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一个非常成功的培训品牌,必须是生源充足、就业门路宽广、社会影响广泛。有许多这样成功的例子,说明打造职业培训品牌是可行的。

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条件下,消费者已经逐渐认同各种品牌服务和品牌商品,品牌消费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逐步成为消费习惯,在人力资源市场树立职业培训品牌必然也成为一种需要。当然,培训品牌不能一蹴而就,培训机构应该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比如加强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改造现有教学设施设备,尤其要以技能操作设备为主,精心设计培训科目,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等等。培训机构还应该积极与当地的优势企业进行合作,配合这些企业扩大生产培养所需的技术工人,以此利用企业名品的影响力,树立自己的培训品牌。树立职业培训品牌,要扩大在一定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了培训机构的主动宣传,更需要地方媒体的介入和推动,对一些已经成功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广为宣传。人力资源市场也应该对此项事业高度重视,并且为其推波助澜。

第4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培训;机制;路径

一、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意义

(一)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的必然要求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56%,农民工非农化、城市化还有很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升级,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要求具有一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又十分匮乏。从最初的民工潮到技术性人才的民工荒,甚至农民工返乡回流也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背后,农民工自身职业技能素质偏低是深层次的根源。因此,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现实而明智的选择。目前,我们正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意味着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及发展方式等方面将面临更为复杂,更为艰辛的挑战。与发达国家早期的发展经历相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一个鲜明的特征: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融入现代经济,不能真正为现代经济所充分吸收和利用,而是在城市形成“候鸟栖居型”的农民工阶层。从表面看,农民工阶层的存在,是城乡户籍管理等制度性因素和歧视等社会性因素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技能不高,难以适应劳动市场需求,才是其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只有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才能充分地发挥农民工这一群体的人力资源优势,使他们主动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竞争力的要求,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三)是促进农民工实现现代性的必要手段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是主体力量。就农民工的现代性而言,主要指农民工在城市获得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我国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断裂,形成了城乡两个不同的文明。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城市的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科技含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然而,农村的生活体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行为的、心理的、人格的特点却无法在短时期内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导致了经济基础的薄弱,也是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无法实现与城市的社会整合。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社会角色、资源获取方式和空间位置的改变,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现代性的实现。因此,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内在素养,在改善其经济境遇的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工生活方式、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重构与再社会化,有助于其接触并内化城市文明,从而实现农民工的现代性。

二、制约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原因剖析

(一)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一方面,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亦工亦农的特点使得许多农民工只是把进城务工看作是一种暂时性的举措,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保守心态,使一些农民工根本就不想参加培训。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使广大农民工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在自卑状态的阴影中,害怕参加培训,会上当受骗。同时,由于没有必要的职业准入制度,一些农民工觉得参不参加培训意义不大,缺乏参加培训的外在压力。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农民工受限于经济实力、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原因,在面对职业技能培训时显得非常无奈,尽管有参与培训的意愿,但整体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导致了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来从事职业培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职业培训对于他们来说变成了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即。长此以往,也使广大农民工对职业培训丧失了应有的积极性。

(二)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动力不足

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的一个显著特点。作为当前就业者中最不稳定的阶层,农民工就业活动性大,职业转换快,这对于农民工培训造成了很大困难。即不易确定培训内容,也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容易导致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投资与收益不对称,发生收益外溢的现象,从而使用人单位对培训的投资动力不足。在那些用工季节性强的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同时,由于众多农民工分布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于各种非正规部门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追逐利润的前提和经营压力下,在政府还没有对实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企业进行资助的情况下,众多农民工就业的中小企业不愿意或难以独立地承担企业内农民工培训的任务。

(三)政府缺乏必要的培训资金投入

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培训的资金投入问题。目前,农民工培训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当前培训投入基本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央财政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仅有“阳光工程”的25亿元,地方配套的资金也仅为6亿多元,这对于解决逾2亿流动就业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培训来说是杯水车薪。尽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但这只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一种临时性举措,还没有规范化、常态化。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虽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但财政支出中没有把农民工培训经费作为一项常项工作,使得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很受限。有的地方财政本身就很困难,农民工培训经费根本无法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培训机制和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既是规划者,又是执行者;既是资源配置的制定者,又是资源的分配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不能指导、规范、监督培训体系中其他主体的活动,而且还容易导

致政府角色发生错位或越位,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不清晰。同时,政府、企业、培训单位、行业组织、农民工个人,作为不同的参与主体,彼此之间表现为复杂的行为方式,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通过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多重制度和对策,来调动不同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新时期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整体培训体系和机制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上述培训主体之间还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缺乏统筹安排,培训资源亟待整合。

(五)培训内容和市场需求相脱节

培训内容和市场需求相脱节,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是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和考核机制,一些培训机构流于形式,培训质量不高,课程设置呆板,缺乏针对性;有的培训和社会发展要求、劳务需求脱节,缺乏实用性,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其结果,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理想人才,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培训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并未得到本质性的提高,仍找不到合适工作,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管理和培训服务工作

政府要积极宣传,转变农民工观念,使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民工认识到,参加农民工职业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认识到参加培训对自身和社会的重要价值,进而形成农民工重视培训,积极参加培训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下,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各级领导要站在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收技能培训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常设的组织协调机构,要编制规划,制定政策,保证经费,落实人员,还要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落实,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支持、组织保证和服务工作。通过发挥政府推动、引导、示范、组织的作用,使农民工技能培训精心规划,周密部署,循序渐进稳妥地推进。

(二)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入保障机制

在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上,继续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应强化其主要责任,中央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各级财政要把农民工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用于补贴农民工培训的经费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民工输出前培训补贴,使政府成为农民工培训资金投入的主体。用人单位应承担在岗农民工的培训费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订单等形式激励企业培训在岗农民工。同时,作为主要受益人,农民工在培训中,也应承担相应的费用,增强其责任意识。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分类分层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质量,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信息沟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用工信息档案,建立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制度,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良性对接,克服培训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在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时,要注意量体裁衣,因人制宜。针对那些希望长期在城务工的农民工,要重点加强系统性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其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突出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也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做好知识的储备;对愿意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工来说,要使其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尽快成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对有一定资金积累,并有创业意愿留的农民工,要培训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四)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对现有就业培训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以公共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社会培训机构和大企业、龙头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相配合的培训体系,同时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大企业、龙头企业的自培自用作用,社会民办培训机构的市场调剂作用,公共培训l机构的拾遗补缺作用,省、市中职教育机构的专业培训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官民并举,输出地与输入地联合,学校教育、机构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的多层次的技能培训体系。同时,要注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推进力度,以培训的公平竞争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形成按市场需求招标培训,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公私培训机构平等竞争,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促进培训质量提高的新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规范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标准,推进农民工培训规范化、标准化;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下沉培训重心,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满足多元化的培训需要;同时,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做到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教育结合,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五)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

为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投入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要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用人单位除了以利润为主要来源建立农民工培训专项基金之外,继续尝试实行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对于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可申请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获准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的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须相应降低农民工学员的培训收费标准,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通过这些激励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5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字:英国;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

中国分类号:K561

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又有“世界工厂”之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出台了以农业土地利用为主旨的通告,并提出对土地实施分类,让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决定权。

一、英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早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农业本来处于欧洲领先地位,但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却渐渐改型为“英国工业、其他国家农业”的国际分工[1]。在轻视农业的政策诱导下,英国农业逐步衰退,食品供应严重依赖英国远洋商船,粮食进口运输受阻,是国内出现“粮荒”为解决吃饭问题,英国政府不得不实行食品分配制,转而加强对农业的干预。

二、英国农业职业教育主要体系

在英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英国农业的基础,农民培训工作由农业培训局、地方教育局和农学院合作社进行。提供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构主要有三类:设有农业院(系)的大学、农学院和农业培训组织。

以农业大学和大学农业院系为例。英国的农学院于本世纪30年代形成,目前全国共有多所。最初,农学院只是对已有农业背景的农民子女(主要是男孩)提供理论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开始提供的英国有15所农业大学和食品相关的院系,如伦敦大学维伊学院、爱丁堡大学工学院等,均开设高能农业、环境和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系)。入学资格要求,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的2门科目为优,其他3门科目及格,入学前应有一定的农业实践经历,学士学制3-4年(兽医6年),硕士和博士学位各1-2年和3年。毕业生主要当农业顾问和教学科研人员[2]。

三、英国农业职业教育得以实施的保障

(一)政府重视农民职业教育有相应的立法、机构与规划

英国为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曾于1982年颁布了《农业培训局法》,1987年又对该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3]。在政府中,教科部负责院校教育,同时也抓院校的职业培训,就业部的培训局专门负责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方针政策与宏观管理,并制订有成人就业培训计划、青年培训计划等。农业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共同负责实施“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为了保证农业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执行质量,政府还不定期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如为改进农村技术培训工作,政府于1989年成立专门班子开展农业培训调查,随后采取了加强农村技术培训工作的措施,改组了农业培训局,在全国成立了 16个地区培训中心[4]。

(二)有机结合高校、科研咨询部门和农业培训网

英国将高校、科研咨询部门和农业培训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其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力量,以高校及科研与咨询机构为辅,形成了一条从高到低层次分明、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相互补充的、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需要的农民培训系统。比如,郡级农学院,主要培养有较全面知识的新一代农业劳动者,科研与咨询部门(如农业开发与咨询服务局)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专项培训,而绝大部分的农民则是由地区培训中心培训。英国每年有30% 的农民接受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5]。

(三)建立奖励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英国于1987年建立了“国家培训奖”,奖励在技术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6]。为保证教育与培训质量,负责培训的部门严格把好承担教学与培训任务的教员或辅导员的质量这一关。如农业培训,除邀请学院教师和研究咨询部门的科技人员任教外,还请在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任教。但对于后一类教员,一般先由农业培训局组织培训,经考核拿到合格证后才能负责教学工作。

另外,对于参训学员,尤其是参加学院各类职业训练班的学员,有严格的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共分五级,一级为最基本技能,二级为担任农业工人必需具备的资格,三级为农场顾问必须具备的资格,四、 五级为农场经理必须具备的资格[7]。为控制资格证书的发放,还成立了专门的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农业领域的资格评审委员会由农业培训局、教育界、国家职业技能考核委员会、农民协会及政府部门的代表组成。

(四)农民培训的经费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英国唯一能得到政府资助的产业培训就是农业职业培训,英国农民培训经费的70%由政府财政提供,还从法律上保障,对农民参加培训期间的工资和津贴给予补助。英国规定,农场工人上课时间的工资由农业培训局的政府基金支付,农场主不用支付。在法规方面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给予优惠待遇,主要有:①有权购地租地,申请建立自己的农业企业和经营农场;②可得到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③创办第一年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资助和补贴;④初始几年政府可对农场减免税收;⑤为使农场现代化,可向共同市场理事会贷款;⑥国家可派农业顾问对农场提供技术援助;⑦受过农业教育的子女在继承农场时享有优先权。[8]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农民职业培训的顺利进行,而且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英国农业经济的蓬勃的发展。

四、英国农业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

农业职业教育是英国农业的基础,农民培训由农业培训局、地方教育局和农学院合作进行,国家调控,政府承担主要的经费,具体课程的实施和教育教学培训则由相应的农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

(一)政府组织的农民培训

英国的农民培训是农渔食品部的农业培训局负责,而且英国应用拨款机制,激励学院提高教育效益。设立“教育拨款委员会”,把国家预算中划给地方当局的教育经费,由该委员会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分配给每所学校。经费的分配实行“三挂钩”:一是与上年学校的招生规模效益挂钩;二是与教学质量挂钩;三是与生均费用挂钩,拨款委员会制定不同专业的生均消费综合评定“标准单位”,支出越少拨款越多,以激励提高培训的经济效益[9]。为确保教育质量英国政府对学院的具体业务活动绝不干预,但对教育质量非常重视。主要通过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的评估和拨款的方式间接实现。官方的权威机构每年要对全国农学院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评估。权威机构定期公布每所学校的综合评估结果,提倡公平竞争,激励先进督促后进。

(二)模块式的教学管理

模块教学法是英国农学院组织教学的主要模式,他按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划分为若干模块实施教学,其宗旨是服从岗位所需,培养实际能力,确保学业质量。对岗位所需技能进行需求分析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学院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农场主和农业管理部门的专家共同进行需求分析,依据岗位需要,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按其技能划分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划分为若干分项并具有具体的教学目的,所有教学目的必须是可量化、可测定的,便于实施和学业评估。培养能力是实施模块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分析和判断能力,交际和公关的能力以及以及利用最新杂志信息和现代传播技术获取的资讯更新知识及技能的能力。

(三)国家农民协会

在英国,国家农民协会的主要主要职能是听取和反映农民意见,并替农民进行各种调研。目前,国家农民协会已有相当大的实力和影响。该协会设有专门的出口部,成立了农产品贸易公司,主要负责小麦、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销售,并帮助农民贷款。

(四)农业合作社

英国的农业合作社也发挥着巨大作用,英国最早的农业合作社是发源于曼彻斯特的由300多个小合作社合并而成的COOP合作社[10]。该合作社于2002年与约克郡消费合作社合并,现在已经成为一家经营时间最长、经营状况最好的全国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是用极少的的人力经营者全国15%的可耕地[11]。每年的生产计划由农场经营者提出报上级公司同意后实施,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送到合作社所属超市销售,这就大大缩短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真正实现了农民向农业工人的转变。

(五)私人出资办的农业研究机构

这些研究机构有的侧重于应用研究,如动植物育种、畜禽防疫、水产养殖等;有的侧重于动植物生理、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结构、土壤肥理、生物固氮等基础科学的研究。英国设有4种专门机构,即大学、三年制的农学院、农业专科学校和不脱产的职业培训中心。

1.大学

大学培养的都是未来的农业专门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思考能力,毕业后一般成为农业科技研究院、经济或行政方面的负责人。

2.农学院

农学院招收的学员一般是具有1年农场实践经验的人员,培养目标一类是农业技术工人,一类是农场主、农场经理、政府机构或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

3.不脱产的培训中心和专科学校

不脱产的培训中心主要针对农业工人、农场主的子女和农场主本人的,依据不同对象安排不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课程;专科学校则以培养农业工人为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安排理论学习和田间实践两类主要的学习课程,但理论学习的时间要占整个学习时间的80%,农作物农业机械及畜牧生产为必修课。

五、英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参与主体

英国农业职业教育参与的主体来来自于不同层次:农业工人、农场主的子女、农场主、以及愿意从事农业的学生及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社会人员和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

(一)农业工人

在英国,农业工人可以进入专科学校和不脱产的培训中心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想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但入学前必须掌握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他们的必修课是农作物农业机械和畜牧生产,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在知识的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田里或车间参加参加实践活动[12]。

(二)农场主的子女

在英国,受过农业教育的子女在继承农场时享有优先权,他们可以进入不脱产的培训学校学习,也可以中学后直接升入农业学校学习。

此外,在英国为所有接受继续教育以及14~19 岁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提供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11]李春光.国外”三农”面面观[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77,83.

[2] [5] [8]杨茹,宋国恺.国外农民的职业培训[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90,94,93.

[3]同上,92-93.

[4]梁艳萍.发达国家农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哲学社会科学报,2010(07):25-27.

[6]李景光.英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 J].教育与培训,2005 ( 2):27.

[7]刘英杰,张凯.英国的农民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J].世界农业,1986.6.

[9]李晶宜.英国农业职业教育概述上[J].eBook. 2009-3-25 22:39:40.

第6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职工培训 重要性 路径 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培训的竞争。因此,加强职工培训已成为煤矿企业应对社会化竞争的紧迫任务。职工培训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制胜的“法宝”。

一、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职工培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煤炭行业正在由过去那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精密型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必须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

2.职工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工是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对象。人才资源的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人才是企业和社会人才的最基本的力量,企业吸取具有职业技能的生产工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不可缺失的因素。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但是,只有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主体。

二、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施路径

1.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要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解放思想,克服职工教育培训就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教育培训工作是为了经营挣钱的观点;各级领导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的大事,所以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

2.对培训主体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企业能有效地利用培训资源,培养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实用人才为原则,选择培训主体。选择那些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忠于企业热爱岗位、年轻有培养前途的职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企业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也体现了企业尊重知识、留住人才的技巧与方法。

3.明确培训内容。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企业必须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职工培训,主要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思想文化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讲真话,讲实道理。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使其能够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要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清除私心杂念,克服拜金主义,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使职工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2)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煤矿企业的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生产各环节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队伍培训建设和抓好操作层面员工的技能培训。

三、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的现代价值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1.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企业而言,对职工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职工培训能够促进企业与职工、管理层与职工层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企业和职工达到双赢。培训能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续经营的生命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公司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全体煤炭职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职工培训工作必须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开拓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全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使企业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凝、李建勤,浅议新形势下的职工培训[j],甘肃科技,2009,(10)。

[2]王自刚,搞好职工培训,打造创新企业[j],机械管理开发,2006,(12)。

[3]张先燕,提高职工素质培训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08,(8)。

第7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在丹麦综合工会联合会(SID)下属的工会干部学院,培训主要是向学员提供实际、实用、实效的知识,而不是灌输全部东西。从这个认识出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构筑基础教育培训和强化提高培训两个体系。

基础教育培训安排五周。学员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课堂上以“海报”似的形式,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乃至所愿意公开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向教师和同学展示、介绍。其目的是让他人了解自己,使自己了解他人,缩短彼此距离,增强亲和力和亲近感,形成团队精神和协调、活泼、团结的学习氛围。第一、二周,主要是学习如何组织工会,签订集体协议,开展俱乐部活动,提高演讲水平,调查了解会员的情况,并形成详尽的记录资料等等。第三、四周,主要是学习政治经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提高思辨能力和性格修养,目的是提高工会干部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善于理智地、辩证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特别是在与政府和雇主的谈判中,成为一个出色的、能充分代表会员利益的高手。在第五周,主要是学习社会传统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常识,学习国家宪法,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异同情况,并让学员掌握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什么是广义的民主(包括社会的、家庭的、公共场所的、竞选中的民主等等)。基础教育培训是必修课,它的着眼点是让工会干部在了解社会现状,放眼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会工作的水平。

强化提高培训是“选修”式的培训。由学员根据需求,有的放矢,富于选择性、针对性地学习知识,从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增加知识容量,指导工作实践。课程设置是“板块”型的,例如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的有关知识为一块;建立共同协商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如何更好地签订集体协议和调处劳动争议为一块;确保卫生健康与安全,建设良好的工作场所环境为一块;工会干部如何组织会员参与工会的活动,建设好和发展好工会,使工会在政治上更加强有力为一块;企业的财务管理、劳动工资理论、技术规程学为一块,还有如何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好后备力量等等。

无论是基础教育培训,还是强化提高培训,教员都特别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既有灌输,又善于采用问答式的方法,让学员动脑筋、提问题,引导学员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实践,使学习收到更好的预期效果。SID每年用于培训工会代表的经费是1.1~1.2亿丹麦克朗,其中10%是工会经费,其余取之于培训基金,所谓“基金”,是集体协议规定的由企业雇主必须支付给工会干部每小时27欧分培训费的积累。

二、关于成人职业培训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冒雨考察了丹麦Center县(由26个市组成)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AMU)。在丹麦,类似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有七所,此外,还有135个培训学校。2001年,有310832个丹麦人参加了职业培训,其中38%是女性,62%是男性,Center的AMU所承担的培训量为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个培训中心由12位成员担任管理委员会委员,其中五位是工会代表,五位是雇主协会代表,一位是县政府代表,一位是市政委员会的代表,由工会方担任管委会主席。培训中心的日常管理实行教师自治。培训中心的管委会主席向我们介绍说,丹麦是世界上享有最高技术水准的国家之一。在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下,人们在几乎所有的工作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为此,丹麦自五十年代以来,就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发展成人职业培训计划(亦简称AMU计划),旨在给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掌握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技能。实施AMU计划的第一阶段在六十年代,对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助了一臂之力,使许多新兴生产领域的就业前景得以改观。AMU计划的第二阶段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解决了当时较高失业率带来的生产结构调整问题,用新技术培训了许多失业人员,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九十年代为AMU计划发展的第三阶段,通过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密切合作,使知识、服务和信息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2000年,AMU计划又跨越了新的门槛,进行了新的改革,它使成人教育和继续培训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职工的终身学习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框架,赋予社会各阶层在优先安排AMU计划时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了企业主、职工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形成了“就业必须经过培训”、“在职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对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技能娴熟的职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MU计划有三重目标:一是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根据企业和劳动者的实际,持续地提供和改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职业培训;二是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和重组,提供有效的培训;三是坚持长远的观点,立足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管理层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时,非常强调贴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始终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劳动力市场管理部门的密切沟通和联系。一旦发现某个行业人才紧缺,某项专业有技术断层,就立即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并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AMU计划为劳动者终身提高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这一计划几乎覆盖了全社会成员,其中有些培训是专门提供给处于劳动力市场边缘的群体(一般为8%左右),例如失业者、难民和移民等。

第8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职工培训 重要性 路径 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培训的竞争。因此,加强职工培训已成为煤矿企业应对社会化竞争的紧迫任务。职工培训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制胜的“法宝”。

一、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职工培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煤炭行业正在由过去那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精密型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必须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

2.职工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工是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对象。人才资源的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人才是企业和社会人才的最基本的力量,企业吸取具有职业技能的生产工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不可缺失的因素。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但是,只有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主体。

二、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施路径

1.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要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解放思想,克服职工教育培训就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教育培训工作是为了经营挣钱的观点;各级领导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的大事,所以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

2.对培训主体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企业能有效地利用培训资源,培养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实用人才为原则,选择培训主体。选择那些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忠于企业热爱岗位、年轻有培养前途的职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企业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也体现了企业尊重知识、留住人才的技巧与方法。

3.明确培训内容。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企业必须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职工培训,主要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思想文化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讲真话,讲实道理。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使其能够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要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清除私心杂念,克服拜金主义,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使职工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2)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煤矿企业的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生产各环节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队伍培训建设和抓好操作层面员工的技能培训。

三、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的现代价值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1.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企业而言,对职工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职工培训能够促进企业与职工、管理层与职工层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企业和职工达到双赢。培训能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续经营的生命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公司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全体煤炭职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职工培训工作必须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开拓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全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使企业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凝、李建勤,浅议新形势下的职工培训[J],甘肃科技,2009,(10)。

[2]王自刚,搞好职工培训,打造创新企业[J],机械管理开发,2006,(12)。

[3]张先燕,提高职工素质培训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08,(8)。

第9篇: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的重大意义

再就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进行人生的二次选择。中央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为员工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为再就业提出了更高的就业标准。失业职工应抓住一切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促进技能的提高,实现一专多能,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人才需求。

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开展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其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是促进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省、市、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执行措施,划拨专项资金,对各类培训机构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失业职工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的技能,从而走上再就业之路。

二、失业职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失业职工的技能培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效果不佳

失业职工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生存条件不同,条件好的能安心按时参加学习,条件差的首先以生存为先,他们急于找到能维持生计的工作,甚至是用无技术因素的纯体力劳动来解决生计,无法保证正常的学习时间,也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人到心不到,培训效果不佳,甚至流于形式。

2.文化程度差异大

失业职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学进度难以同步。有的失业职工不能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市场需求的工种,盲目跟随学习,学习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效果。

3.管理难度大

失业职工下岗后,对他们的管理难度较大,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不能正确评估自己与市场的需求。同时政治思想教育跟不上,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或得过且过或挑三拣四,奋发有为的创新思想不足,自己创业又受资金、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大多很难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4.培训机构的问题

各类培训机构面对国家专项资金扶持的失业职工培训工作执行力度不一样。有的不能以责任担当为己任,而以经济利益为主,忽略培训质量,对失业职工培训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耐心服务的意识不强,疏于思想指导、心理辅导,不能帮助他们分析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只接收不指导,甚至对失业职工产生歧视,造成就业不通畅,各种问题层出不断。

三、搞好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的措施

针对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现状,按照现行国家政策完善培训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落实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政策

落实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政策,政府加大监控力度,对各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培训工种、教学计划、师资力量、实习设备)严格审核,确认培训的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实现通畅就业,是否完成教学执行过程,是否达到考核培训效果。

2.健全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机制

各类培训机构不断总结培训经验,完善各类培训机制,从心理辅导、就业导向、技能掌握等各方面给予培训,切实提高失业职工的素质,以关心爱护、履行职责为基点,真正使失业职工学到有用的技能。

3.采取多种技能培训形式

根据失业职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随到随学班、日常班、夜晚班、双休日班、循环班等多重并举,或是课堂集体教学,或是一师一徒,或是老生带新生,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实习操作为主,学会为止。

4.多方配合共同努力

政府、机构、失业职工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提前做好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培训急需的工种,实现自主就业。提前联系好用人单位,采用委培的方式为失业职工培训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形成就业通道。

5.建立报名流程

学员在报名时,可通过提示牌的提示,选择学习哪些专业是市场急需工种适合自主就业,哪些专业是订单专业可稳定就业。确定学习方式和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定学习档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