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医疗产业现状精选(九篇)

医疗产业现状

第1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慧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互联网

一、 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涉及主要涉及如下单位:政府、核心医疗机构(掌握主要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再加上需要医疗服务的社会公众,以及在具体行业服务运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涉及大量ICT公司、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运营商)即构成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二、 智慧医疗应用推广的意义和目标

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并不能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行业体制甚至机制上的问题,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智慧医疗的实施可以提升医疗机构个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强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有助于医疗机构形成高效有机的整体,从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让社会公众的相关民生满意度提升。

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对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具体见下图一,十三五期间,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是工作重点之一,除了上述意义之外,最终还可以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考核和指导。

医疗卫生行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平台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互动,使所有社会公众及时得到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全面完善终身的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的最终目标。

三、 智慧医疗的主要系统框图描述

智慧医疗系统主要框图应该由如前所述的核心要素围绕对病患/社会公众的服务构成,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各级计生委);主导核心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含主索引);核心医疗机构,其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医疗的基础;基层医疗机构等。核心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联网+应用平台是以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核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医疗服务的病患(社会公众),这四大块之间形成网状联系,最终围绕病患(社会公众)形成有机运作的整体。具体见图2。

就核心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展开分析,又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感知层,其中数据层是关键。数据层主要指在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包括WIFI、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感知层指的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如便携类血压/血糖/心电监测传感器等。

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国家认可的最终系统框图和相应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在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层目前各省市开展最多的工作为电子病历,目前也正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

四、 近期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1. 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智慧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2. 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目前的无线网络环境复杂,包括WIFI和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如何设计开发自适应的传感器网络通信接口使得相关数据得到及时高效不失真传输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突破,第二,目前市场上在用的专用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对接,开放性差,缺乏行业公认的公用协议,目前在车联网领域,公用协议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并在逐步解决中,中国移动已经在前几年推出了规范物联网终端与M2M平台间数据通信和用于终端规范管理的WMMP协议,并且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积极推广,值得智慧医疗产业在发展专用传感器时借鉴;第三,专用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需要法律层面制定相应法规进行保护并明确相应的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标杆项目的实施同步探索解决,产业化是促进专用传感器研发突破和相关问题解决的有效推手。

3. 创新运营模式。智慧医疗改变了现有的就医模式,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应用让卫生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最稀缺的资源,医生尤其是名医,其生产力得到了彻底解放,解决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但是对于相应的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就要创新运营模式。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把现有的卫生医疗行业打造成一个开放、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政府应该在满足相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引导各类医疗机构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医疗需求。

4. 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在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将另外三个层面,即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融合成一个高效有机的整体,而且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未必完成所有数据的物理集中,但肯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视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是一个逻辑集中管理平台,其数据分散在各处,通过核心模型虚拟成完整的数据集合,其中目前各省市都在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大数据应用就是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电子病历),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已建成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一期项目目前包括三个库:(1)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2)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3)动态远程检测数据。方便医护人员在医院、或社区监护平台实时查看被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被监护者或其家人在家中、办公场所、在户外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掌握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通过智能终端将人体实时体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完成远端信息的连续、实时、准确采集。远程医疗监测平台随时随地的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血糖、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目前实现了血压或心率远程监测。当智能终端传输的数据超过系统设置的临界值的时候,系统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负责的值班护士,医生和平台维护人员,另外相关医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具体信息和数据的移动查询。

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智慧医疗产业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快投入,及早建设。

五、 智慧医疗产业的内涵

智慧医疗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产业融合新趋势,正如约翰.索普指出的,“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广泛化、先进的通信能力消除了时空的约束,经营的本质甚至整个产业都需要重新定义”。也就是,当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到要求相关行业进行信息技术之外的配套改革的地步时,“完成这些变革需要重组产业的边界,至少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运行规则”。而且智慧医疗产业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的特点,所谓智慧只有通过医疗产业的两化融合和对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形象地描述,通过各种先进的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应用是智慧医疗产业的血管与肌肉,而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大脑,核心医疗机构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心脏。

六、 智慧医疗产业近期应用热点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而这两个应用热点带来的影响是不太一样的。

随着国内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全覆盖已经是现实,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经通过移动的4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心血管疾病的远程诊疗,并可以在省人民医院本部远程指导其他医院进行现场手术,大大提高了核心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协同效率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今年,基于移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系统将覆盖全国近30家医院,远至陕西富平。另外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卫计委将尝试建设覆盖全省的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系统。

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利用先进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医用,更多地体现了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带来的革命性的商业影响。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的潜在商业影响很大,到2020年,医疗成本将占美国GDP的20%,超过4万亿美元,这其中将有一办用于慢性病患者,这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保健和监测获得更好的治疗,充分降低住院治疗成本,并充分体现了以病患为核心的模式特点。而在国内,养老问题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也更加凸显,老年人也是慢性病患者的主体,另外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患者数量数目庞大,因此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浮出水面,其在国内的商业影响相比美国更加巨大,需要相关设备生产厂家、通信运营商、IC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充分介入,另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尤其社区医院的协同更是此项工作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其运作体系相当复杂,甚至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推动下由各方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予以落地,这将是智慧医疗产业在近期最大的一块蛋糕。

七、 智慧医疗发展的产业模式建议

在目前的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过程中,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凸显成两种模式,即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方面,挂号应用是已经开展比较成熟和普遍的一个应用,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所伴随的是各个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和鼓楼医院都已经组建了医院集团,并且向社区医院进行服务延伸。

对于这两种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绝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智慧医疗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医改的切入点之一,智慧医疗的产业模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从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来看,智慧医疗产业的各核心要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要素协同重于单要素主导,并且通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最终实现一致的信息流带来相关产业的融合和系统的重组。因此,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标准制定)和政策引导扶持的前提下,要积极发挥核心医疗机构、通信运营商和主流ICT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拓智慧医疗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美)柯本,(美)布朗,(美)普里查德,著.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业变形计[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美)斯奈德,著.4G革命:无线新时代[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兽医诊疗 管理 意义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88-01

兽医诊疗管理对畜牧业提供的各种蛋、奶、肉制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兽医诊疗管理的好与坏,也直接关系着我国畜牧业发展态势的良好与否。因此,兽医诊疗管理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国兽医诊疗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兽医诊疗现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提高,以便保证兽医诊疗良好的机制,促进我国畜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1.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诊疗水平欠佳,防疫观念淡薄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日益兴盛起来,随之而来的,兽医工作人员也逐渐的增多。在现行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基层,大部分新增的兽医工作人都没有受到正规的培训,兽医诊疗知识相对欠缺,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因此,在实际的兽医诊疗过程中,诊疗水平欠佳。同时,在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中,没有相关机制的统一调配,兽医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淡薄,对于各种疾病的大肆传播,没有及时防备的思想,给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2.基层兽医诊疗工作更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产品质量

在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中,由于思想的局限,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导致兽医工作人员滥用抗生素,不考虑药物在禽畜体内的残留时间,更不会考虑禽畜所处的特殊时期,严重导致动物产品的质量低下。基层兽医工作人在实际的兽医诊疗过程中,由于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行动中的随意性较大,也不利于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提升,对于整个兽医诊疗管理都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

3.传统思想阻碍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诊疗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的思想中,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人员也就是所为的“江湖医生”,“ 赤脚医生”,他们是以兽医诊疗作为副业,作为养家糊口的营生,因此,为了争夺客户源,在实际的兽医诊疗工作中,即使遇到了难解的病症,也不会与其他的兽医工作人员交流,以防自己的客户被他人抢走。这种自私狭隘的思想,导致基层兽医工作者之间不相往来,也就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更不会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可能。这种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不利局面,导致了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严重低下。

二、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的科学举措

针对以上基层兽医诊疗的现状,加量基层兽医诊疗管理势在必行。如何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如何提升基础兽医诊疗水平,这是一个摆在所有兽医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笔者通过自己对于基层兽医诊疗现状的分析,经过细致周密的思考,最终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的举措。

1.完善法律法律,做到依法管理

对于基层兽医诊疗的管理,作为国家的立法部门应该加强和完善关于《动物防疫法》、《兽医从业资格证》等等相关的法律,并制定一定的惩戒措施,确保基层兽医诊疗管理的有法可依。

2.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机制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于本辖区的兽医诊疗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有据可依。首先对于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人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水平。在新的时期下,严格禁止各种“赤脚医生”的出现,确保基层兽医诊疗的大环境优良。其次,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无证从业的人员。最后,要加强监督机制,各辖区的动物防疫部门、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于从事基层兽医诊疗活动的管理监管监督力度,严禁无证从业,严格禁用违禁药物,一旦发现,严厉打击。

3.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兽医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我国目前的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现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让众多的基层兽医从业人员在原有的兽医诊疗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宣传各种兽医从业人员的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严格禁用各种违禁药物,做到合法、合理的兽医诊疗工作,提升整个基层兽医诊疗水平。

三、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的现实意义

基层兽医诊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关系着基层民众的经济收入的高低,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对于我国的现实意义重大。

1.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促进我国基层兽医诊疗现状好转。基层的兽医诊疗在科学的管理下,可以改变现在的混乱局面,形成一个文明、有序的兽医诊疗现状,使得基层兽医诊疗走向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方向。

2.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有利于提升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对于基层兽医诊疗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得基层兽医诊疗工作者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从业基本功,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基层从业人员的兽医诊疗水平。

3.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基层兽医诊疗管理的加强,能够保证畜牧业提供健康优质的产品,能够促进经济的增收,从而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发展。

四、结语

基层兽医诊疗管理的加强,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从业人员的增加,兽医诊疗管理的加强也是是在必然的。通过兽医诊疗管理的加强,能够提升整个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健全相应的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本文从对基层兽医诊疗的现状入手,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现状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建设性的对策,最后总结了基层兽医诊疗管理加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一、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年度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任务的完成 2、开展生产企业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专项现场核查。根据国家局《关于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核查工作安排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128]264号)和省局《关于开展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现场审查工作的通知》(浙食药监械[2128]64号)及市局部署要求,首次对辖区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上报的5个产品注册资料(其中三类注册5个,二类注册个,一类注册7个),按核查规定进行了现场检查,圆满完成核查任务;

、开展医疗器械生产及使用不良事件监管及跟踪检查。根据市局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及跟踪检查的要求,开展辖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例医疗器械使用不良事件跟踪检查家次,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使用不良事件例;

4、开展年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摸底性抽查。按照**市2128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要求,首次完成**华美公司产品抽样和送交检验;

5、开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变更、注册证到期申报重新质量体系考核及新办企业的现场检查。受上级委托,完成5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变更或注册证到期申报重新质量体系考核和2家新办隐形眼镜及护理用液零售企业的现场检查任务; 7、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管检查。共对4家批发企业进行日常监管10家次。共制作现场记录10份,指出存在问题52条,对存在问题要求及时加以整改; 二、开展日常监管调研,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监管随着医疗器械日常监管的不断深化,今年以来,针对日常监管中出现新的情况,先后完成了4项对辖区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单位存在问题、原因及监管对策等相关课题的调研,其中生产方面1项,经营、使用方面项。通过调研,制定下发并实施了规范的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督检查办法,重新调整制作相关规范性日常监管检查记录表14种,各类监管相对人规范性台帐记录27种:

1、开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调研。根据省局出台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新要求,为深化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监管,针对我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产品生产的特点,先后多次深入企业,结合现行日常监管的实际,开展深化依法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行为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我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性(即合法证件、生产许可和体系运行三大类)和个性(即产品生产特点)有机结合的日常监管检查办法,同时,按照现行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对原日常监管检查记录表式及记录作了重新作了调整和完善。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日常监管检查办法既能抓住检点环节,坚持依法行政,将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落到实处,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又能提高监管检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企业满意又乐意接受检查整改建议或意见。

2、开展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存在问题、原因及监管对策”为课题的调研。为深化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的监管,根据市局布置调研任务的要求,即在7月初至10月,历时三个月,对辖区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的现状展开调查摸底。先后多次走访了县级医院和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站等,通过现场查看资料,听取不同方面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现状、问题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起草了《**县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存在问题、原因和对策》调研文章。对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经营、使用日常监管提出新的思路,圆满完成市局布置的调研任务。年初,在全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发言交流,得到了会议的充分肯定,市局领导给予调研准备充分,文章内容详细,问题找的准,可操作性强,监管理念新的评价。

、开展深化构建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管长效机制的专题调研,以全面“把关”患者用械安全。为实施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的全面监管,多次深入县级医院调研,对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查找分析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以及近几年来日常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首次制定出台《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管规范》(象食药监[2128]16号),该《使用规范》将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分六个大类,重点查使用的“五项质管环节”(即机构人员与制度、采购与验收、储存及养护、使用质量、证件资料归档保存),对现场检查的“三种检查方式”(即系统检查、专项检查、有因检查)作了规范,同时,还制作了与规范相适应的18种质管记录表格,做到现场检查有据可查。该《使用规范》已从今年起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该《使用规范》具有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五方面的特点,已开始实施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产品的系统规范和全面监管,不仅符合县级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日常监管实际,而且提高了监管检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医院满意并乐意接受检查整改建议和意见。

4、开展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日常监管专题调研。为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第8号令,根据现行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规章及省政府第8号令等规定要求,有重点地选择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日常监管作为专项调研课题。曾先后多次走访县级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检验科调研,通过查看现场实际使用现状况和相关技术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县医疗器械外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问题,在听取不同方面对使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诊断试剂和医疗仪器、设备使用“六项规范”的要求,包括采购索证审验记录规范;购进审验记录规范;试剂及设备(仪器)存放及养护规范;试剂及设备(仪器)使用规范;证件资料档案保存规范及日常监管现场检查规范等,同时,对现有使用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医疗单位,应按照“六项规范”进行自查规范,对存在问题认真搞好自查自纠的要求。

第4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农村医疗卫生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5-0016-04

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可见,农村医疗卫生问题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医疗卫生直接关系到每位农民的生老病死、家庭的生活状况、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更应该把它摆在农村社会各项治理中的重要位置。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其归因:经济学的视角

从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系统十分脆弱,农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农民缺少基本的医疗费用,农村的医疗状况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很不协调,尤其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无法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专家进行的实地调查表明:在我国农村地区,32%的婴儿在家出生,78.6%的病人在家死亡;80%的医生具有乡村医疗资格,但学历以中专为主;86%的农村预防接种服务为有偿服务;83%的农民因为经济原因不愿住院治疗;70%的农民选择在村里看病,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对乡镇卫生院最为不满。与城市相比,农村医疗卫生陷入了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卫生医疗保健设施严重不足,缺医少药现象普遍;另一方面是农民收入低,制约了农民的就医保健行为。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造成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还存在着广泛的缺陷,无法通过市场达到医疗卫生资源的基本配置。从理论上讲,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排除出去,容易产生“免费搭车”现象,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不充分提供。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领域充满“市场失灵”,所以医疗卫生事业想通过市场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困难的。

(二)我国的社会结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城乡二元经济是造成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工农间的“剪刀差”致使农村资金的流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非但没有减小,反而变得越来越大,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导致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无法承受高价的基本医疗服务。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分离的“双轨制”让农村公共产品资源难以得到补偿,正是由于农村资金流出多、补偿少,让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更加滞后。城乡两种体制的存在,是出现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困境的重要原因。这种“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资源匮乏的直接原因。政府对城乡医疗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当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三)医疗费用高也是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的突出问题。当前较高的医疗收费成为制约人们看病的主要因素,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农民有病看不起,农村医生文化素质低,农村医疗服务条件差,医疗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在“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下,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调控,公立医院的营利倾向严重,医药价格和医疗费用猛涨,医生倾向于给病人开大药方、增加检查项目来提高自己和医院的收入。医疗机构的过分商业化导致个人医疗卫生支出增加,这样就造成了农民遭遇“小医院治不了病,在大医院治不起病”的状况。在医疗水平日益进步的今天,很多农民却陷入了有病不敢看的境地。

(四)农村居民增长缓慢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相对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民难于承受远远高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医疗成本,从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而言)。“1990-1999年,农民平均收入由686.3元增加到2210.3元,同期卫生部门统计的每人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由10.9元和473.3元上升到79元和2891元,增长6.2倍和5.1倍。若按国际贫困标准,以年人均收入低于900元作为农村居民的最低贫困线,1999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仍然高达1.2亿,其中50%集中在西部。另外,在非农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民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收入,从而有一定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在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的地区,土地依然在提供经济来源、生存、发展、抵御疾病等生活风险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这部分代表着中国大多数农村家庭状况的农民家庭来说,以土地收益这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收入来应付同样不确定的疾病风险,保障的程度和可靠性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广大农民中间出现“看不起病、小病磨、大病拖”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政府向农村提供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现状:基于经验数据的分析

当前,政府在向农村提供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政府缺位。在医疗卫生领域中,一些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和产品(如防疫等公共卫生服务)却转由市场提供,由于这些产品本身存在的非竞争性、非排它性及外部性等特征,仅靠市场无法有效提供,致使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个人和家庭几乎全部承担医疗保健支出,从而加剧了医疗保健的不公平性,导致城乡健康差距快速增大。

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投入总量严重不足。《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近几年医疗卫生支出情况如下:

卫生总费用是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几年来基本没有变化,稳定在远远不足20%的水平上,居民个人一直承担着近60%的医疗卫生支出。

另外,再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医疗投入总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中国的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医疗支出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无法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提

并论。从表2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巴西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9%,印度为6.1%,而中国却只有5.8%。

(二)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的结构不合理,城乡医疗卫生投人悬殊。在我国,城乡居民在保健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方面有明显差距。如表3所示:占总人口30%的城市居民享有65.1%的卫生资源配置,而占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却只享有34.9%的卫生资源配置。并且农村人均卫生费用仅为301.6元,远远低于城市人均卫生费用1261.9元。城市人均卫生费用是农村卫生费用的4.2倍。

(三)政府在居民健康公平方面缺乏有效的调控。健康公平性是指具有同等健康需要或健康水平的人应当享受到政府提供平等的卫生资源供给或卫生服务,不因支付能力的限制、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的差距,失去平等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

在这方面,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表现出不同形态,其中城市地区的健康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属于不发达国家水平。根据表4中的数据推算,农村婴儿死亡率是城市的2.4倍左右,孕妇死亡率也是城市的2.4倍。

三、我国农村医疗改革的对策思考: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角度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政府在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在此过程中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医疗的投入力度。改变现有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医疗费用全部纳入预算支出范围,加大财政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费用在农村公共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农村的医疗卫生费用是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农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当前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例较小,需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变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的现状。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来说,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这个时期,政府应该提供农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对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购置进行一定的补贴,各级政府也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弥补农村长期以来人均占有卫生资源不足的缺陷。

2.合理利用财政超收收入,进一步加大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力度。从财政的角度来说,超收不同于增收,超收是指预算执行结果超过当年预算安排的财政收入。由于预算内增收都已安排了预算支出,因此只有增收中的超收部分才可以另行安排。从财政部网站了解到,2005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1619亿元,2006年中央财政本级超收收入2573亿元。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除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历史欠账和削减财政赤字等问题外,应提取适当比例的收入用于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早改变农村当前的医疗卫生状况。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且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建国以来,以农补工、农工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了相当规模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在国家财政的积极支持下,我国医疗机构改革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选择某个地区进行试点,尝试城市医疗机构与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帮扶对子,以此来探索经验,然后全面展开。在“结对子”的情况下,将支援农村项目作为医务工作者工作考评的指标,树立城市医院领导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城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对农村的对口支援力度。还可以考虑在城市中大量引入市场力量来提供城市公共卫生产品,将部分本来用于城市公共卫生产品建设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卫生产品建设;同时在城市工业方面的税种中设立附加税,专门用于支持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通过财政补贴或农村医疗保险使农民在城市较大型医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4.改变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运作模式。国家对农村的医疗保障应采取“计划与市场并行”的运作模式。计划与市场并行,就是根据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性,改变过去片面强调依靠市场来配置医疗资源的办法,在市场运作的同时,在某些必要的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特殊政策,以规范社会医疗资源的配置,以避免由医疗卫生机构过分商业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出现。各级政府还要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途径,借助市场的力量,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来。城市的医疗服务可以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而对农村则应发挥国家财政调节功能,用有效的政府干预来弥补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缺陷。这样就可扭转因市场原则导致的农村大量医疗资源的流失。

5.积极引导医学人才流向农村。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7年,国家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笔者认为国家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城市医疗机构的先进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地区医务工作者的待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培训合格者准许从事农村医疗服务,对农村医疗机构中没有专业证书的医务人员进行清退,对游医、庸医予以严厉打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生命和健康。

第5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摘 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振兴医疗器械产业,必须要从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抓起,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为加快培育医疗器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竞争力 医疗器械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持续不断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运用,就不能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对其依赖性越大;经济发展起点越高速度越快,必然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而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成分比重就越来越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

一、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受科学技术推动,人类创造了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没有过的伟大奇迹 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科技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的无数事实证明,每次重大发展都依赖于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进步则是科学发现和产业革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以美国经济为典型代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高度重视研究投入大幅度增加,其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美好前景。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与医学进步

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革命性地解决了许多以往诊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疾病诊治和医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前,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无论产业与科技的一体化进程,还是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所占其比例仍然存在着不平衡。建国以来,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各级医疗器械部门的努力下有了长足地发展与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医疗器械的功能拓展、质量提高、品种增加,使用效率和效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产品领域展露出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为满足与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是在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期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特点是起点低,发展快。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医疗器械企业1276家,医疗器械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为998.4亿元,同比增长124.52%。2005-2010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27.4%%;中商情报网分析师预测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可达到19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多人口,中国不断地寻求义多又好的医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2009年,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政府将加大全民医疗卫生投入,建立覆 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009-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 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保制度的 完善与健全给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科技创新是提高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赵于前,汤井田,桂卫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技术通讯.2003(09).

[2]张阳德.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现状与展望.中国医学工程.2002(06).

第6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兽医诊疗 发展现状 探究 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29-01

畜牧业在近几年来实现了新的跨越,具体表现为动物的养殖种类增多,数量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动物发病的类型也大大增加,这无疑给兽医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相比以往,兽医人员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工作的内容也比较多样化。在畜牧业不断发展,兽医诊疗形式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兽医人员进行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畜牧业的平稳发展已经离不开兽医诊疗水平的稳步提高。针对兽医诊疗中的各种问题,探究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更多人的话题。

一、我国兽医诊疗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我国基层,由于兽医人员的不专业性,导致我国基层许多兽医人员把兽医这个职业仅仅作为兼职,由于从事兽医的经济收入比较少,所以大部分从事兽医的人员主要还是以务农为主,换句话说,许多兽医就是一些缺少文化知识,没有兽医专业知识的农民,因为收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他们根本没有对兽医相关专业的知识进行学习,即便他们在实际诊疗工作中能够掌握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还不足以让他们对在诊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并且得到正确的结论,他们仅仅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工作,存在着在诊疗中错误用药的情况,如果遇到了比较罕见的病症的时候,没有专业的知识为基础难以应对,最后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能及时有效治疗疾病,甚至会导致疾病的蔓延。

2.基层兽医诊疗设备不够完善

相对于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来说,基层的兽医诊疗设备较为落后,而且基层的兽医没有稳定的诊疗办公场所,基本就是走街串巷,常年行走于家家户户之间。基层地区不能够使用到那些发到地区的设备,所以大多数时候只能依靠简单的听诊器或者体温计来开展诊疗工作。在基层动物诊疗的具体工作中,基层兽医人员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缺乏科学依据,很多时候仅仅凭借自己的直觉,这样的状况对兽医诊疗水平的发展或者动物疾病的防治都是有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措施

1.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素质

主管兽医诊疗的相关部门应该安排基层的从事兽医诊疗的人员进行兽医诊疗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进行适当培训和考核,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到专业的动物诊疗的知识,弥补自己脑中的空白,改变自己所惯用的的传统观念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要增加基层兽医人员关于兽医诊疗的讨论,互相交流彼此的经验,学习成功的经验,通过这些方法来快速提升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基层兽医诊疗主管部门应该提倡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加大对兽医先进人员的宣传,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这样,在公众的监督下,基层兽医人员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自身的职责,促进兽医诊疗水平的快速提高。

2.注重兽医诊疗服务

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所以我国的兽医诊疗水平也就需要相应提升来适应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思考清楚当前的形势,认真寻找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与养殖户所需要的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服务档次,改进服务方式,尽可能满足群众的各种需要,做到这些,才能稳定自己在市场上的发展,保证自己的发展。以往的兽医服务的方式都是等待养殖户上门求医,不用出户,在家等待养殖户上门就可以,处于被动的位置,在诊疗中又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就诊不及时,养殖户求医难等等。提高兽医诊疗服务,可以使诊疗更加及时,兽医还可以和养殖户签订合约,解决传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兽医诊疗服务的水平。

3.注重诊疗设备的更新换代

基层动物诊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应该提高对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购买和更新的重视力度,使用尽可能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支持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更新,使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内帮助提高兽医诊疗水平,改变基层设备的使用现状,提高基层兽医诊疗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促进兽医诊疗工作的圆满完成。同时,也要发动养殖户的力量来加强设备的购买和更新工作,促使兽医诊疗人员提高对设备的利用率。

三、结语

兽医诊疗水平,这个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在今天显得更加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兽医诊疗水平也可以给人们所购买的的食品提供保证,为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国家应该重视早兽医诊疗方面的投入,鼓励支持使用新技术和研发新药物,给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争取把我国的兽医诊疗水平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为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庆福.加强兽医诊疗管理 为畜牧业发展服务[J].民营科技.2007(07).

[2]张雪梅;张冬梅.动物防疫与猪产品安全生产[J].山东畜牧兽医.2009(03)

[3]朱淑琴;胡爱民;刘珍优.加快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06)

第7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第8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从具体投资实践看,我们也经常能发现很多具有长期持续增长能力的优质企业,如默克、强生、辉瑞等等,都是屹立世界上百年的常青树,相信以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劲的技术进步能力,在国内的市场土壤上,也必会诞生同等级别的优秀的世界级企业。

截至3月17日,新三板目前有6215家挂牌企业,其中医疗健康产业有401家,占比6.45%,其中有多少家会成为新三板的吉列德、安进、赛尔基因呢?我们拭目以待。

旺盛产业需求带来医疗健康产业长久成长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而目前中国健康产业只有4万亿出头,整个产业未来5年有将近一倍的增长空间。国内医疗服务仍极为短缺,药品质量和水平相对国外成熟市场,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都是国内企业需要追赶的,同时也是国内医疗企业成长的重要保证。截至2014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1%,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6亿,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康复医疗、健康养老产业也将迎来长久的成长期。

内生科研进展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生

同时,内生的科研进展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生。新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进步大大拓展了医疗从业者的能力和手段,也在方方面面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Ebola、SARS等恶性传染疾病被现代检测技术和公共卫生条件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丙肝、血液类肿瘤正在因为新涌现的药物、新的治疗技术如CAR-T、免疫细胞治疗等而逐步被攻克,这些可喜的变化,即使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也是值得书写一笔的,而这些变化,正悄悄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改写着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也正是我们对这个时代医疗健康产业保持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技术给医疗健康产业

带来新发展

医疗健康产业与新科技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古老的医疗领域因为新技术的加盟,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活力的崭新领域,带动社会的健康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1、大数据与医疗结合产生的健康管理、基于基因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带来了疾病预防与治疗手段上的进步;

2、虚拟现实、手术机器人引发手术室的革新,治疗技术更加精确化、规范化;

3、3D打印、生物基材料使得医学材料乃至再生医学领域有了新的路径;

4、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化,使得以医生为核心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有了大规模的提升,常规的诊疗、检查、药物和器械购买使用、健康管理咨询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所有这些,不管是需求带动的养老产业、技术突破带来的新健康治疗领域,还是产业融合带来的新交叉学科,对于有竞争力和进取心的企业来讲,都是一片令人兴奋的广阔新天地,这片天地里蕴含着无数的机会,必将蕴育出伟大的企业,当然也会蕴育出伟大的投资者,而机会,只属于聪明的人。

新三板医疗健康产业

更有发展潜力

小而美的新三板医疗板块

从产业结构上讲,新三板企业的技术壁垒明显高于A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研发推动型企业占据新三板医疗健康板块半壁河山。数据显示,新三板生物医药产业挂牌企业数已超过A股,并且代表行业新技术、新产业方向的生物制品企业超过20%,而A股则以传统的中药、化学制剂企业为主。

新三板行业分行显著,医疗保健在成长性、流动性方面表现突出。新三板医疗健康企业的财务表现符合朝阳行业的身份地位,在新三板也受到了各方面投资者的追捧,具体表现在成交换手率稳居前列。另外,财报上看,新三板医药健康企业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利润翻倍的企业占比超过30%,收入端同比增速在30%以上企业占比超过40%;另一方面,众多研发型企业费用波动幅度大,呈亏损状态。即使在大量研发企业拖累的情况下,新三板企业的总体增速仍显著快于A股医疗健康板块。

“盈三板 投九泰”

第9篇:医疗产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医疗改革;大健康产业;投资机遇;现状;大健康产业问题

新医改是在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随着社会的变化,新医改不断地落实与改良,近两年内的医改新政策主要有:一、政府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变为行业管理;二、加强对医务人员长期激励,薪酬或实现适度增长,地方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三、取消药品加成,收取医事服务费,挂号费和诊疗费取消;四、使药品进行阳光采购,与医生的业绩不在挂钩,意味着药品的价格下降。在医改不断变化的大前提下,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寻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机遇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一、医疗改革下的大健康产业面临的形势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良好的条件。

(一)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健康产业体系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组成,形成四个大的医疗产业群体;健康产业的规模已经医疗逐步完善,新兴的健康a业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养老产业、健康体验、营养保健品的研发制造、健康医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专有性人群的人性化服务疗程,使得新兴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健康产业随着国民需求的不断完善,相关企业在认识到健康产业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布局的加大,进行企业行业产品的运营与投放,推动着健康行业的发展。药品、饮料食品、清洁卫生、化妆品、饮食、旅游、文化娱乐、甚至地产行业也在不断加入这个行业,争取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形成总成为主导力量;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医学的研究有有了很好的基础,科技研究发面不断的深入和改良,在我国创下良好的科学医疗研发环境,和健康产业密切相关的两个研发方面: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品的创制。

(二)健康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健康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有一些制约着行业发展和完善的因素。首先,因为健康产业是新起的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规章紊乱,许多的地方企业在发现这个行业的蓝海区域都跃跃欲试,提出许多不可践行、错乱盲目的投资计划,其中无序开发、重复建设等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行政主体不明确,导致行政的推诿,企业无法落实实施计划,脱离实际情况而漫天发展,导致国民对医药行业形成信任危机,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从而出现一种购买洋货的热潮;然后,医疗研发创新技术低,个性化服务不够完善,缺少高新技术的支持从而出现大量仿造假冒的现象;最后,消费者对于健康产业的不了解,盲目的追求健康医药,对于产品以及自身了解不清晰。正因为健康产业是新型的行业,我们会有一个逐步认识完善的过程。

(三)在医疗改革下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的发展创新,如智慧医疗、医药电商等。在加快大健康产业就是医疗产业的趋势背景下摸索分析得出,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产业融合、病前病后市场壮大、新技术不断发展。

二、医疗改革下的大健康产业迎接的挑战与机遇

国家层面的医疗体制的变革,会引起一个医疗产业的巨大变化,变化的出现意味着投资机会的出现。

(一)我国老龄化时代来临,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

人口高龄化时代将会阻碍国家经济增长,导致庞大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政府财政的不断赤字。但是,老龄化社会也带来医疗产业商机,医疗互联网结合就是一个很好把两个行业连接在一起发展的新的商业模式,医疗互联网结合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医疗做的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如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家庭护理、老年健康照顾等方面都可以应用医疗互联网技术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大健康产业将会随着老龄化的来领而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二)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医疗服务将会受到冲击

互联网医疗即移动医疗投资,是创业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医药企业都在竞相开发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投资主题。其中,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宣传以及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技术开发等都成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互联网医疗将优质医疗资源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服务延伸,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和互联网的效率性。

(三)医疗大数据的不透明性引导的投资新机遇

在当前我国大数据发展时代,医疗行业的大数据不透明,将成为一个健康产业的发展的挑战,将医疗大数据变为国民可用的数据,将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健康企业投资起点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浅谈医疗改革对大健康产业的投资发展模式

(一)医疗大健康数据的云计算、云储存

医疗大数据在国内,无论是电子病例,还是影像资料都还不能完整和充分患者获得,医院在大数据方面的分析较为薄弱,将医院的大数据解析在云端计算里,然后医生和患者在获得许可都可以在云端里观看自己的病情和相关的病情的传递,医生也可以在云端上下载观看患者的病情,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医治。健康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使得健康管理实现有针对性的开放开放,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实现移动医疗、远程会诊、跨国界健康管理等,打破传统的医疗服务管理体系,随着老龄化的来临将会使管理服务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二)以创新型医疗服务为主的大健康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服务已经深入社会生活中,全方位的进入到医学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层面。一是医疗健康机构智能化安全服务体系建立,使得信息安全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的重要区域全天全方面的监控。二是健康服务模式由粗放型转为现代化精细型,从专业医院到社区医疗所,人性化服务一条龙服务,联合一个健康产业的商业链条。三是健康服务管理由以前的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模式,移动式的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方式更加方便国民进行就医以及相关的健康咨询。

(三)以创新高新技术成果为主的健康产业发展目标

主动积极地投入资金研发高新科技成果,组织培养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研发制造创新型的科技成果,形成产销链条。一是要围绕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抗体等大健康产业,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特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重点投向新药的研发与制成,新疾病的研究与相关抵抗医药的研制,中药与现代养生结合,研发新的养生中药,满足现代人们对中药养生的需求。二是新型技术推动大健康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品质量,实现人文关怀的情操需求,最重要的是创新性的模式的发现与转化。

(四)医生的解放,实现不定点就医

国内的医生大多数都在医院中工作,局限了医生的执业范围。移动医疗资源的配置成为一个投资的热点,移动医疗技术解决的是患者和医生的距离,解Q的是医生资源的分配问题。例如大病在大医院看,小病在基层医院或者网络移动技术平台咨询治疗。因为在国内看病主要存在四个难处:挂号排队难、等待看病难、看病后缴费难、交费后取药难。移动医疗技术就是一个可供交流工作的一个平台或者载体,提供患者方便,关键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现今,大医院大部分的医务人员长期加班加点,因劳累病倒或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基层医院的工作少之甚少,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将成为企业投资的关注热点问题。

(五)投资领域

一是养老产业,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保险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实行针对式管理与服务;二是专科连锁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院辅助发展的医疗体系结构,建立专科高端医院,施行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的路线,比如我国目前最为缺少的就是专业高端的儿童医院;三是智能医疗机械的研发制造,我国目前的高端大型医疗机械主要依靠进口,还未形成一个可靠的产业制造规模;四是医药电商,目前的相关政策任然没有开放,但是,纵观国外的发达国家的案例,这是一个必然开放的过程。五是医疗旅游,施行健康型的旅游路线以及健康的旅游服务体系,目前,旅游是国内外最为火爆的一个行业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假期旅游景点的饱满,使得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与健康医疗结合的旅游项目,在旅游的景点中增添相关的健康项目。

四、结束语

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货真价实的朝阳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在未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健康产业的大规模、持续性产业的投资行为将成为常态。为了降低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日益激烈的竞争造成的规模成本,医药医疗产业升级持续提升,行业并购日益显著,生物医药将成为新药研发的主流。

近一时期,医疗产业规模将会快速发展,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将会大量增长,并且资本市场融资活动活跃。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巨头积极的介入, 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将会不断的增多,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行业。因此,大健康产业会逐渐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关注点,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中的健康产业处于起步状态,从行业的生命周期原理可以了解到,大健康产业不久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需求也在不断的持续增长。大健康产业势必会成为一个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行业。

参考文献:

[1] 胡凡,邓小磊.中国大健康产业面临态势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1):227

[2]魏国安.医疗变革下的大健康产业投资机遇[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第五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