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电信企业信息化精选(九篇)

电信企业信息化

第1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及其应用》王世杰 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第2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内容提要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运用先进的IT技术构建高效、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基于Internet的新兴商务活动模式,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它的运作与开展必须依赖企业信息化提供的IT技术平台来充分体现本身优势。而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企业信息化应面向电子商务,以支持企业充分挖掘电子商务的潜力获取新的商机,增强企业在信息化社会和新型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注:本文版权归本站所有,为黄金会员资料,只有黄金会员可以查看。

提示:您还没有登录 无法阅读全文 请先 登陆 注册 点击此处申请黄金会员

第3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简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分析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内容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入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认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问题,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目前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理论和方法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入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计算机、网络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理论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现代化,而仅仅在会计部门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管理软件。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其实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入、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的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4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How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Informatization for Power Enterprise

Wang Yuan

(GD Power Group,Luanhe Power Plant,Chengde067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come a key issue,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wer status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building the appropriate counter measures.

Keywords: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Process optimization

在电信以及民航市场的开放的同时,人们开始思考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必然会沿着规范化、市场化的方向进行改革。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电力行业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垄断的地位,其变革比较频繁,这就使得体制改革的贯彻与产能的提高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因而其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致使整个电力行业出现信息化水平持续较低的状态。电力行业中没有统一性标准,导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一)基础硬件与软件投入不均衡

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观念误区,他们认为应将资金投入到那些看得见并摸得着的物品购买中,因而整个电力行业对于硬件的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软件服务却未得到重视,仅占一小部分。但是,对于成熟信息化市场,其中的硬件、软件以及IT服务三者的投入比例按规定应是5:3:2。这是因为,如果缺乏软件系统的配合,硬件系统是不能正常发挥效用的,由此可见,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等同于买设备的观念是错误的,这样缺乏统筹规划的做法,势必会盲目投入信息化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缺乏系统管理软件

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性质,使其信息化建设还处在拥有众多的专业系统,却缺乏系统管理软件的局面,我国电力企业的软件应用主题仍然是生产自动化系统,其关于电力企业生产、运输、分配以及销售环节有着全面有效的过程监控,然而,严重缺乏对电力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支持能力。

(三)系统比较孤立,信息难以集中成资源

整个电力行业长期以来都处在变革中,因而即使有许多规范性文件出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大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其中差别很大,统一信息编码的缺乏,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以及信息直接共享、交换都比较困难,进而形成信息化系统孤立,造成各环节信息难以集中,难以成为共享资源。

二、强化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近年来,电力供求关系逐渐得到缓解,由紧张的局势转向相对宽松,电力体制改革也不但加速。根据电力企业的软件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多数电力企业的管理软件仍然主要以财务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主,可以说电力企业还处在单管理信息化系统这一应用层面,虽然有的电力企业实施了ERP系统,然而大多没有取到较好的效果。其原因是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处在垄断地位,在垄断条件下,电力企业对内部管理的提升没有较高需求。因此,本文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主要采用了流程优化的措施,以理顺电力企业孤立系统的关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电力企业应坚持规范化、市场化的改革思路,打破垄断,在由组织到业务全面变革中,要根据新的价值链进行顺序重组,不断优化原有流程,使其不但符合整个行业变革的需要,也可以又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从而在根本上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规划的缺失以及系统的分裂局面,这就要求在根本上再思考并重新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各个专业领域均有应用,然而各领域应用却是分散与孤立的,并未形成大系统概念。所以,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集成信息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方面。

1.为保障电力企业在信息、网络上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对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数据网、信息网进行整合与统一。

2.对管理信息系统等一些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内部整合。在长期不断的建设之后,电力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平台和管理软件,其对于使用操作、管理维护以及整体效果的发挥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进行平台整合。

3.对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当前,电力系统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GIS系统等,在这些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各系统间也应加强平台和内部工作流程统一及整合。对于电力企业,其信息化集成是以优化的管理流程为基础的,缺乏流程优化,就难以真正明确电力企业各系统之间的运作关系,更难以实现系统的集成。基于BPR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变革,应以国家的要求为依据,沿着具体变革发展思路,在电力企业内部进行基于BPR的宣传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随着变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应正确认识整个行业的现状,充分利用变革时机,采取流程优化的手段来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创造整个行业的规范化与市场化,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九阳.煤矿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实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0,06

[2]马智亮.基于万维网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10

第5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intranet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为此企业方面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近来成为热门话题的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基本上属于mis的范畴,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则是mrpⅱ或erp与cad/cam的组合,全方位考虑生产和管理,力图实现企业整体的自动化。但不管怎样,会计信息系统(ais)都必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企业是由众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生产经营系统,而会计是以价值形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的全部活动归结为一点,就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体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量的形式虽然表现不一,但其起点和终点都以价值量来表示。现代企业组织中的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制,实质上就是从质、量两个方面协助企业领导者进行企业管理。因此,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具体说,就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来完成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核算工作,实现分析、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财务管理工作,借以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控制,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考核过去、控制目前和预测未来的各项经济活动。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会计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不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80年代不可能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选择一些既急待提高效率又可望以较少投入而获得成功的单项作为突破口,而会计有幸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因此,1988年会计界就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财政部1994年还提出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2010年全国80%企事业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反思

毫无疑义,10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也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初步繁荣的国产会计软件市场,普及了会计电算化知识,造就了一大批既懂计算机又熟悉会计的维护和开发人才,一大批企业告别了手工帐。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成效比预期要小,不仅数量上真正以机代帐的企业还不多,而且其中大多数企业只在帐务、报表、工资等方面实现核算电算化。正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往往从会计开始这样一种现实,使得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长期来一心一意地独立发展会计软件,使ais成为一个孤立于其他子系统的一个自我封闭式系统,限制了它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孤军突进的后遗症是明显的,当前几个突出的问题是: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虽然不少也在不断翻新版本或转换平台,但过多倾注心血的是形式上的新颖,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去提高财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近两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

2、我国绝大多数ais未能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帐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mis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它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例如企业采购、进销存业务可以与财务共同管理一本商品或材料帐。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了另一个子系统的键盘输入。最近有关方面出台了一个会计软件数据标准,要求商品化会计软件提供一个数据格式转换机制,以便同企业内部其他子系统交换数据,意在亡羊补牢,但可以预料其作用十分有限。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它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4、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沿着dbase、foxbase、foxpro往上爬,始终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国产会计软件设计思想起点较低,起步时仅考虑如何为财务部门服务,大多数停留在会计核算水平上。这种软件一般只适用于小型或部分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初级管理,而大中型企业则应该走系统集成的路,全方位地开发完整的mis,从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出发设计ais。

三、企业信息化应该从会计电算化中受到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官,是拓荒者。企业信息化应该从它的成功与教训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mrp或erp系统。不能否认,国外mrp或erp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但是企业管理模式受一定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如果由国人开发出功能和性能都能与外国匹敌的系统,则将更受企业欢迎,何况进口软件的价格也绝不是普通企业可以问津的。这一点也正是会计电算化成功之道,试想如果没有国产近200个商品化会计软件以及数不胜数的定点开发软件,我国会计电算化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吗。我们建议企业mis的开发者与会计软件开发者联合开发,提倡和鼓励会计软件开发单位的强者走出会计软件的小天地,投身到更需要聪明才智的企业mis的开发事业。

3、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象远方、广之旅这样一些行业性会计软件往往更受到相关行业的欢迎。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mis。事实上mrp就是一个只适用于制造业的mis。软件公司应该找准一个方向,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系统调查和分析,设计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软件。广州有一个系统开发公司主攻宾馆综合管理软件,产品切合宾馆一类服务性企业的具体管理模式,所以深受欢迎,公司也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6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Intranet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为此企业方面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近来成为热门话题的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基本上属于MIS的范畴,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则是MRPⅡ或ERP与CAD/CAM的组合,全方位考虑生产和管理,力图实现企业整体的自动化。但不管怎样,会计信息系统(AIS)都必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反思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虽然不少也在不断翻新版本或转换平台,但过多倾注心血的是形式上的新颖,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去提高财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

2.我国绝大多数AIS未能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帐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它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总而言之,国产会计软件设计思想起点较低,起步时仅考虑如何为财务部门服务,大多数停留在会计核算水平上。这种软件一般只适用于小型或部分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初级管理,而大中型企业则应该走系统集成的路,全方位地开发完整的MIS,从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出发设计AIS。

三、企业信息化应该从会计电算化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MRP或ERP系统。不能否认,国外MRP或ERP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

3.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像远方、广之旅这样一些行业性会计软件往往更受到相关行业的欢迎。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MIS

第7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正确认识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1、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概念的辨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策管理活动或过程的电子化,与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共同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技术系统、制造系统和集成系统一起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系统。

具体到电力企业,电力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形式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信息采集自动化的基础上,将与电力企业管理有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财务信息、物资信息、知识(经验)信息等其他信息数字化,建立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现代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电力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管理自动化,通过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达到管理的自动化。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共享和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在电力行业表现的尤为突出。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电力企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客观上提高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垄断的状态,由于这种现象,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大大处于滞后的状态。若想让企业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其中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管理水平,信息化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高,而管理水平没有跟上,这是不会出现的。在社会的快节奏的发展过程中,对管理工作的要求自然也需要信息化的提升,是一个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必备条件,促进一个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2、信息化可以加快企业改革

市场经济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更加科学的市场形势分析,为企业的针对市场的决策提供便利快捷的信息指示。所以市场化程度越高,信息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一个企业如果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经济决策方面就会大大受益。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长远的战略眼光,将主要精力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就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电力行业是典型的垄断产业,也就是说,电力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产业,电力企业要想处于长期稳定或者更高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管理层必须制定出完善的企业管理和运营决策。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条件下,要想建立健全的信息化体系,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电力企业只有从变革为着手点,以信息化为工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1、ERP系统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简写。是由美国的一家计算机网络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根据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信息和企业对社会供求关系的要求,为了预测企业信息管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变革发展趋势而提出的。ERP是一种企业信息的管理系统,它可以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物资资源管理和财务资源管理进行一体化的集中管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已经在应用和运行ERP系统。它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2、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营销系统为整个管理系统的主体,并集合市场分析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网上营业厅、客户服务系统、银行代收、电力营销整合系统、移动万能卡收费、精细化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电力营销系统。例如,某电力企业自2003年起在公司推行统一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至今已经在各县级的电力公司、城郊公司等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和推广。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普及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水平,建立了电费的实时代收系统,实现了移动收费和万能卡收费,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3、输变电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输变电管理采用的是单轨制的信息应用系统,并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基本实现了以调度工作为核心的业务流程管理和以设备设施为中心的电力生产运行管理。输变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效的完成了电力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网上流转,使得电力业务及其设备设施的基础信息、图片信息和详细资料等均实现了网络化的录入和处理,进一步的规范了电力生产管理的流程,彻底转变了传统的电力企业的工作模式,降低了工作压力,提高了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高更好的经济效益。

4、企业网站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包括内部网站和外部网站),并且委派专人定期的对网站进行模版更新和网页维护,大多数的机关部室和二级单位也都已建立了本部门的网页。企业网站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宣传、交流平台,使得企业能够实时地对相关信息和情况进行公告、反映和宣传,加大了电力企业在各时期对专项性活动的报道宣传工作,提升了电力企业内部稳定、和谐的工作氛围。

5、配网GIS系统

配网GIS系统在电力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应用水平,具体表现在:在业务方面,实现了对各类电力业务流转情况的实时监控,并自动对不符合电力企业要求的业务流程实行回收、回退、重置、作废和删除等操作,且对相应的操作进行记录备份。在系统管理方面,能够有效的确保线路巡视、口头令、设备管理、检修试验管理、事故处理、备品备件管理等相关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行。配网GIS系统的应用,为电力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的配网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电力企业配电网运行数据的可视化操作和信息化管理,加速了配网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规范化、信息化、流程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五、如何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创新

1、培养大批的信息管理的人才

要做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的管理与创新,首先需要培养大批的信息管理的人才,培养相关人才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人才招聘的时候进行相关人才能力的限制和选拔,必须要做到对于人才的知识储备的要求,选拔具有明显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应聘。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电力企业中的相关人才进行信息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技能。培养一批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是进行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只有有了大批的人才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才能够促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2、增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的投入

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保证最起码的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提供最起码的硬件设施,作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对于电力企业发展来说,只有有了为实现电力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投入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增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关的硬件支持,通过具体的实践和练习使用,逐渐地掌握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较快地踏上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轨道。只有不断地深化对于硬件设施的使用,增加信息化建设中设备的投入力度,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使得信息化建设更快速,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支持和保障。

3、优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

在实现电力企业的优秀信息人才、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之上,还要优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优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能够从跟不上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外界环境,不断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信息化的进程的实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企业信息系统结构的影响,如果整个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结构和功能,就会使得信息化的进程严重地减慢,会间接地影响到企业发展的进程,不利于企业实现较大的经济收益。

结束语

在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创新的时候,要先培养大批的信息化的人才,加快企业的信息化的建设,不断地实现信息化与电力企业的相结合,进而优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进程,实现电力企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管理系统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20).

第8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问题;策略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得到提升。电力事业也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在2002年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我国电力事业又处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在需找新的突破口,发电企业也是如此。经过几年艰难的改革,我国很多发电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业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电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手段。我国电力企业顺应时展的潮流,也在努力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图发展、谋进步的必经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期望通过此文,让读者能够对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更深刻的认识。

1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发电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发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是“电能”。电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形式,电能具有均质性以及不可储存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发电企业必须要对生产信息精确掌握,并及时对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这种生产特性决定了我国发电企业必须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而且,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比一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深入。发电企业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监控、远程操控等。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以及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的强弱。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电企业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

2 目前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整体规划不足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需要发电企业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但是,很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建立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方案或是所建立的规划方案过于草率,缺乏整体性,这些都不利于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2 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未能同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发电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迅速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加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市场经济时代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求得生存,必须要重视创新,重视经济发展的规律。部分发电企业未将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逐渐下滑,严重的威胁到了发电企业的生存。

2.3 轻管理,重建设的观念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所加强,但这是被情势所迫不得不做一些改变。而在思想观念上,依然存在着“轻管理,重建设”的不良现象。业界有言:“高效益出自好管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难保证。因此,我国电力企业要彻底将“轻管理,重建设”的思想观念摒除,将管理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此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 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的策略

3.1 积极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发电企业的领导层面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只有领导者具有信息化建设意识,才能够引导发电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推进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发电企业也要对下属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技术,并应用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3.2 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要落实到位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电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整体展规划中,应该要对理论、应用、投资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商榷和落实。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如图1。

3.3 信息系统整合开发

现价段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原有的系统系统进行整合,根据“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发具有新功能的信息系统。如图2,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3.4 重视和利用ERP先进思想,再造企监流程

发电企业属于传统型企业,要实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创新管理挂念。ERP管理技术作为当前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代表,对促进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发电企业应该将ERP管理技术与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利用ERP管理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电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电力能源的主要供给者,它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服务,发电企业必须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

第9篇: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1 信息化和电力信息化的概念

进入20世纪,信息技术迎来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人们从此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技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描述来定义信息化。本文综合人们对信息化的共同认识,对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是:信息化是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状态下而广泛运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运用和推广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增长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信息化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力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全过程,通过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和运用深度,实现电力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共享而有效利用信息的过程,从而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信息化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则是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要素[2]。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分析

(1)普遍存在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企业是最早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行业,电力信息化来带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我们是有目共睹。然而随着电力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生产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不断加强,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需要有更快更强更加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而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入侵会直接影响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在改造升级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防护工作。从调查数据中分析,计算机病毒是破坏网络安全的首要威胁,其中木马病毒成为首要因素。

(2)传递信息的过程安全性不容忽视。电力行业作为最先引进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生产的企业,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网络建设、主机系统架构和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4],可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和管理系统上还存在不少的风险。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后,电力企业还引进管理信息化技术,如: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电营销系统等重要管理营运系统投入使用,许多企业内部的重要信息和机密文件通过企业内网进行传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加快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了信息安全性的隐患,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能相互传送重要数据和信息,可能会出现企业人员信息、财务数据外涉的危机。电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面临极大的挑战,企业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2.2 电力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力部门在提倡统一化管理、统一化贯彻和统一化领导的原则在电力企业实行信息化过程中没有贯彻落实执行[5]。如我国现在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大多数使用国网、省网集中部署的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也存在企业级的信息编码、接口规范,然而面对众多的信息编程软件,因为技术规范没有统一要求,信息系统出现重复研究与开发,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不一致,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全面实现电力信息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2)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存在错误的认识。不少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错误地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纯粹依靠网络和机械代替人的劳动,购买大量的机械设备,引进先进的信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然而却忽略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忽略了网络技术程序的升级改造。另外一些电力企业管理者单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由信息部门人员专门负责的,与企业的其他员工没有关系,把信息化工作任务集中分配到信息专业人员身上,企业内部员工没能形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出一份力量的思想。电力企业人员的认识误区,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电力企业缺乏强大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信息化是一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电力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建设队伍作为建设的动力和保障。正是看到这一点,电力企业对员工培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电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促进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是随着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仍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对引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时刻监控、定期升级、优化,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运用等工作。

3 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措施

(1)开展定期的网络安全监测和评估,根据电力企业引进的信息技术的类型,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应急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影响及时找出和处理网络的病毒威胁。

(2)加强企业员工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制定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保密的管理机制,让员工深入了解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促进企业信息化知识水平和防范意识的提高。

(3)建设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规范和机制,引进网络版杀毒软件,加强网络行为管理和入侵检测,定期扫描信息安全漏洞,加大信息化科研能力投入,进一步推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确保全方位地保护电力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4)加大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实现电力信息化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通力合作。政府部门应统筹各地区信息化进度,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战略性发展计划,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恰当调拨一部分资金支持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团体应做好监督协调的工作,当电力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建设管理电力信息化时,应当及时举报,同时对电力信息化的规划、设计、管理提供宝贵的意见和技术支持;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学习创新的管理方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纲要,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5)培养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专业性队伍,信息化建设是先进技术与先进思想有机结合的过程,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度。电力企业要关注人才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极力吸收、培养和保留一批批信息化的专业性人才,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出谋划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实现电力信息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针对阻碍电力信息化发展而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合适的、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和完善,着眼未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技术技能,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才能越走越远,国民经济才能越走越强。

参考文献:

[1]何光富.电力企业的信息化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01):28-29.

[2]张念红.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力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3]王乐.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厦门大学,2013.

[4]黄兴,王朝凤.信息时代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