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监测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监测技术论文

第1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公正性、可靠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目前,全国较发达地区已经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检测机构信息化监管系统,对涉及建筑结构安全的力值检测参数如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力学性能指标等必须实时上传试验结果,对于非力值检测参数的检测报告必须上传关键页面。除此之外,某些地区如广州市正在推行混凝土试块芯片植入技术,对于混凝土试块一律要求植入混凝土芯片,检测机构不得接收无芯片的混凝土试块,试块必须进行扫描识别之后方可进行试验,无芯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不得作为验收报告采用。然而目前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运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网络传输不顺畅,导致数据无法实时上传;存储设备容量不够,导致部分数据丢失;监管系统安全性不足,数据被他人利用等。其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对试验数据的监控,疏忽了对试验流程与过程的监管,即无法保证样品的真实性或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容易出现“偷梁换柱”等问题,即试样制假或试验作假等现象。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试验流程与试验数据进行“双控”,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检测报告的有效性,为真实评价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原理与系统架构

2.1技术原理

根据检测监管业务需要,对试验流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包括收样、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等过程。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高清摄像枪对样品接收和样品制备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在试验机电脑上安装视频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通过图像处理器转换成与摄像机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最后利用现有的CATV技术,将电脑屏幕数字信号与摄像机信号整合在一起,通过光纤传输至硬盘录像机,实现实时的监控、存储功能,通过录像回放功能实现对历史记录的查询。通过登陆客户端软件或ip登录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对检测过程的动态监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实现远程监控。

2.2系统架构

本系统主要有前端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高清摄像枪和视屏采集卡,数据传输介质(光纤),数据接收与存储设备(硬盘录像机)、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电脑以及客户端软件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高清摄像枪用于监控样品接收与存放、样品制作、抗压试验等过程,对试验过程规范性与样品的真实性进行实时监管,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2)视屏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并通过内置转换器转换成与摄像枪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对试验参数、试验数据、以及曲线的形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真实性。(3)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将高清摄像枪与视频采集卡的信号传输至硬盘录像机,相比同轴电缆,光纤传输速度快,降低信号延迟;传输损失少,保证视屏质量。(4)网络交换机实现与局域网内的电脑及服务器电脑互联,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硬盘录像机。(5)硬盘录像机数据接收和存储终端,实时接收光纤传至的信号并存储,并可以对历史记录按时间进行查询。(6)服务器将若干硬盘录像机通过网络交换机串联至服务器电脑,通过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同时访问局域网内所有的硬盘录像机,实现一机多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7)客户端软件除了通过ip访问服务器电脑以外,可以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对局域网内的硬盘录像机进行访问,相比于ip访问,使用管理更简便。

3系统实施

图2和图3是分别利用客户端软件和iP登陆访问,对试验过程和试验环境进行的全方位监控。以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检测详细阐述监控流程,具体如下。

3.1样品安全管理监控

委托方完成登记委托后,将样品放置于芯样样品存放区集中保管,在存放区安装高清摄像枪,配合大门口的监控信号,对样品进行全面安全监视,如下图4、图5所示。

3.2样品制备流程监控

芯样的制备流程主要包括芯样接收、开箱验样、盲样编号、芯样切割、芯样打磨、芯样补平等6个阶段,对上述6个关键节点布设视屏监控,如下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杜绝芯样制备环节的不正规操作,保证样品真实性、试验过程规范性,确保试验结果可靠性。

3.3抗压试验“双控”

“一控”是对样品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避免试验人员调换样品,高清摄像枪可以清晰捕捉样品编号,确保是真实样品,如图12所示;对试样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是否正常进行判定,如试样偏心受压导致提前破坏或样品未完全破坏而试验机误判试验终点等现象;“二控”是对试验机电脑屏幕的监控,监控试验数据采集是否正常,试验曲线走势是否正常,是否发生试样尚未破坏而试验机停止采集数据、曲线下落时间与试样的破型时间不一致等现象的发生,如图13所示。

4结束语

第2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利用套管气作为发声声源,有效降低了测试成本。采用精密的声纳传感器、数字滤波技术自动辨识动液面深度,处理后的波形、液面清晰可辨,大大提高了测试液面的准确性。液面自动监测装置预留了标准的ModbusRTU协议的485及232接口,可方便快捷的实现与现有数字化平台的数据传输,并设置了“即时测试”和“定时测试”两种工作模式,可通过控制中心的PC机进行远程设置、修改监测灵敏度、自动检测时间间隔等工作参数。

2现场应用情况

2012年在华庆油田G123-164等4口井完成了现场安装,实现了动液面在线连续监测,采集回放的液面波清晰可辨、计算液面较为准确、可靠。对于低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低,地层能量不足,供液能力较差,而抽油泵排量大于地层供给量,造成深井泵出现“空抽”现象,原油中分离出的气体增加了机械无功功率和管杆磨损。因此,如何确定低产井合理生产时间,对提高抽汲效率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测试结果准确性分析

为验证在线连续监测测试资料的准确性,用常规综合测井仪进行同步测试,与在线连续监测系统测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对比数据(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种测试方式测试的液面差值≤38m,最大误差率为2.8%,因此所测资料比较可靠、准确。

2.2低产油井合理生产时间探索

利用动液面在线连续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液面恢复及变化情况来摸索油井间抽工作制度。通过对G13井进行停抽液面恢复及开井生产液面连续监测,该井日产液1.07m3,泵深1335m。液面连续监测曲线(见图1),从图1可看出停抽后液面上升速度缓慢,95h上升387m,平均4.07m/h,开抽后液面快速下降,生产19h后液面降至1312m,开抽后9h内液面下降速度快,平均下降30m/h,9h后液面下降逐步变缓,平均下降13m。开抽后从功图看出,刚开始功图充满度较好,9h后(液面1199m)开始出现轻微供液不足,后逐步变差。通过对该井进行液面监测后,确定该井沉没度应在120m以上,此时油井功图饱满,供液充足,油井合理间抽时间确定为5h~6h,试验效果(见表2),实施后与全开时日产液量相差不大,泵效明显提高,日耗电量减少50kW•h。

3结论及认识

第3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记录参数精确度的要求:位移变化量及压力值均要精确到一位小数。5)数据及时性要求:位移变化量与当前压力值必须及时传达到中控室,以便中控工根据位移变化量及当前压力调整直流供电装置的输出功率以控制电极的升温速率,进而控制电极的伸缩量,最终达到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确保电极不会因升温速率不合适而产生裂纹。

2电极顶紧装置的改进

公司目前使用的石墨化炉顶紧装置的动力由液压站提供,执行部分每台石墨化炉由2只200mm(液压缸直径)/125mm(活塞杆直径)-600mm(液压缸行程)的液压缸顶推,每只油缸装在相应的油缸支座上,油缸支座上装有机械压力表以显示液压系统压力。整个顶紧装置完全采用人工控制、手工记录的方式,中控室如需要获得位移变化量与当前压力值,只能依靠人工现场监视、测量、记录。这种控制方式无法满足生产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的要求。为确保产品质量,优化顶紧装置的控制方式,减少人力,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可行性方案,决定将顶紧装置进行改造。

2.1装设位移控制装置

电极升温过程中其位移变化量与压力值的控制是高功率电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此对其控制精度要求高,特别是在中、低温阶段对位移变化量的控制要求更高。为了保证电极伸缩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决定在电极顶紧装置上装设位移传感器及数显表,将传感器本体安装在液压缸缸体上,电子尺与液压缸活塞头固定在一起,随着活塞的移动而移动,并将测量数据传至PLC的模拟模块中,实现高功率电极生产过程位移变化量的实时监测。

2.2改变压力控制方式

由于产品在送电过程中有长度变化,为了保证炉内电极柱的良好连接,内热串接石墨化炉有活动电极,加压装置通过活动电极对电极柱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力大小要合适,既要保证电极柱的良好连接,又要保证产品不被压坏。而随着产品在送电过程中长度的变化,活动电极也会移动,压力也会有所波动。这就要求压力控制系统应该有自动稳压功能,根据压力变化情况随时对压力进行调整,以便保证压力在规定范围内波动。又由于电极在升温过程中既不能被拉伸,也不能堆挤,这就要求升温过程中位移变化速率与压力必须协调一致,为此,在液压系统中装设数显压力传感器、失压压力继电器,以便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到系统压力的变化并与电气控制系统配合,实现在线监测与控制。

3监测功能的实现

3.1数据采集

本次对10台石墨化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每台石墨化炉的顶紧装置上加装了2只位移传感器,1只数显压力继电器,1只失压压力继电器。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作为连续监测的设备,主要采集电极位移变化量信号和压力信号。现场设计安装了PLC控制柜,负责采集每台顶紧装置的位移信号(4~20mA)与压力信号(4~20mA),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A/D处理,将处理结果放入对应的内部寄存器,上位机通过DH+数据总线读取内部寄存器的压力与位移信号。

3.2数据通讯

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和控制特点,采用DH+总线组成现场控制系统,选择AB公司SLC-500系列PLC做现场主站,完成总线的通信控制与管理;选择PC作为第二类主站,完成各站数据的读写、系统配置、故障诊断等;选择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从站完成对电极生产过程中位移变化量与当前压力值的实时测量。

3.3数据监测与控制

根据石墨化炉现场状况及其他一些实际情况,此次技术改造主要是建立一个自动采集真实数据、自动记录、实时进行数据监测的系统。监测功能的实现是在原有的直流供电控制系统上位机上的组态画面中添加了顶紧装置新增的监测画面,新增界面与原有的界面设计在同一画面内,界面一目了然,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由PLC完成,控制室中的操作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了解系统状态,并决定是否要调整PLC的控制,或是暂停正常的控制,进行特殊的处理。被采集到的数据能够自动存储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当中,以便追踪趋势并进行分析。操作人员在监控直流供电系统数据的同时可以直观地监测到顶紧装置上传的数据,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电极石墨化工艺要求对直流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并且能根据位移变化速率与当前压力值对直流供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做出及时的调整。使电极在石墨化过程中既不会由于拉伸产生裂纹,也不会被压坏。

4结论

第4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B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从我国的水电站的工作方式来看,我们正处在没人值班,没人看守的运行管理状态,水轮发电机机组的运行检修方式也正从传统的、落后的计划维修阶段逐步转变成科学的、先进的状态检修阶段,而实现整个水轮发电机组状态检修是全球水电行业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而所谓的水电机组的状态检修就是指在机组局部或整体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设备的物理现象对设备进行随机或定期的检测,从而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来推断其局部或整体是否正常,以达到提前发现问题、故障的目的,从而合理的安全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二.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旋转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起先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军事工业和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到了七八十年代逐渐完善并开始推广使用。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比较成熟、先进的状态运行监测系统。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发展比较成熟的状态监测系统主要有:水轮机效率在线监测技术,主变压器油气监测技术,机组振动稳定性在线监测技术,发电机气隙和磁场强度监测技术,,绝缘局放监测技术等等。水轮机的空化监测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也在慢慢走向成熟和实用。

三.状态监测的范畴

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的关键是在线监测技术,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处理意见与决策。有效的在线监测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规律,避免突发性事故和控制渐发故障的发生。故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水轮发电机组诊断系统化、科学化,弥补在线监测判据的不足。故障诊断就是在在线监测的基础上,从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中提取故障的特征值,从而得到机组的运行状况,并判断机组是否会发生故障以及故障出现的原因和部位。

一个完整的状态监测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子系统:1、空化气蚀状态监测子系统2、定子线棒振动监测子系统3、映机组运行状态的各种工况量监测子系统4、发电机定子绝缘状态监测子系统5、主变压器油色谱监测子系统6、水力能量参数状态监测子系统7、主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子系统8、发电机励磁系统监测子系统9、发电机空气间隙和磁场强度状态监测子系统10、机组运行稳定性监测子系统11、调速器运行状态监测子系统

但是,从目前的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的技术水平来看,世界上没有一个任何一个电站的状态监测系统能够将上面的监测内容全部建立,但是这是未来我们水轮发电机组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一个优秀的电站不仅应该努力完成以上的监测内容,还应该结合自身的能力,结合电站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更多的监测点和监测内容,当然监测的数值不是监测的目的,通过具体的数值分析机组运行的状态、找到故障并解决,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提高水电站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状态监测系统采用了远程网络模式,其主要采用的访问方式有三层结构和远程访问两种,是目前典型的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见图一:

图一:典型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

四.水轮发电机组的监测方法

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取得故障信号,根据局放在线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水轮发电机组中应用较多的有两种监测方法:

1、高压出线端电容耦合监测法

在早期,用于局部放电信号监测的电容传感器容量一般都在375~1 000 pF范围内,此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下限截至频率在40 MHz左右,而干扰信号分量一般都远小于该频率,因此采用80 pF的电容传感器,信号的信噪比较高,可以避免误警现象。而且电容容量小,传感器的体积小,寿命高,安装容易,保证了被测系统的安全性。

2、中性点耦合监测法

其理论原理是:当发电机内任何部位产生局部放电时,都会产生频率很宽的电磁波,而发电机内任何地方产生的相应的射频电流会流过中性点接地线,因而局部放电传感器安装位置可以选择在中性点接地线上。发电机主绝缘上的局部放电可以看作是一个点信号源,由局部放电所引起的电磁扰动在空间内产生的电磁波,由于发电机不同槽间电磁耦合比较弱,所以可以用传输线理论来分析脉冲在绕组中的传播,即绕组中的放电脉冲以一定的速度沿绕组传播。根据这种理论,在发电机中性点处安装宽频电流互感器,就可以监测到局部放电高频放电波形,以监测发电机内部放电量及放电量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噪声信号的影响,需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才能识别局放信号,因此,这种方法难以推广使用。

状态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检修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状态监测技术。目前,虽然国内外已经有了大量的对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多了研究成果,但是比较成功的实例还是没有出现,整个系统的状态监测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进一步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完善。

1、空化监测技术

空化监测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及时的监测到破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的主要杀手,即空化,在实施空化监测技术的时候,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使得空化直接影响到水轮发电机组的能量特性,降低整个机组的工作效率、使机组整体的工作能力下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机组的检修周期,增加了检修的工作量,加大了检修的工作难度,特别是在机组工作时有泥沙磨损的时候,它的破坏程度就更深,会引起机组的振动、增加水压脉动,破坏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对水电机组空化状态实施状态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水轮机效率监测技术

效率是判断机组运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效率监测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对其效率的准确测量,虽然超声波监测技术已经较好的运用到了水轮发电机组流量的监测过程中,但是由于水轮发电机组的独特流条件,要想实现准确的流量监测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还需要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整个发电机组振动稳定性监测技术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就是机组振动稳定性的监测了,特别是在摆度监测技术上,更是有着较高的监测水平。但是在这个监测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国的水轮发电机组的传感器一般采用低频振动速度传感器,它的安装使用比较方便快捷,也具有较好的低频响应特性,但是它在小负荷振动和过渡的过程中很难测量准确。而且整个传感器的安装缺少统一的标准,这为状态监测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下面介绍一下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稳定性在

线监测测点的配置情况,见表1:

六.水轮发电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的展望

目前,我国的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的在线监测技术已经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突出表现在对机组的状态预测及分析,设备的故障判断这两方面,可以说间接的为我国近几年水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做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所以在整体的技术上仍然和国外这一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鉴于水电设备结构运行的复杂性,状态监测行业内部生产厂家和产品的差异性,要想真正的走上国际化轨道,实现状态监测的实用性,未来的状态监测技术必定会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减少因为产品质量、功能、大小等各种问题导致的设备不安全状况,促进这一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减少恶性竞争。同时,未来这一技术的发展,也必定会明确的制定各种故障诊断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技术,掌握这一技术,为水利发电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有战斗力、有执行力的后备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技术会更进一步,积累的经验也会越来越多,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的监测技术也一定会向着实用化、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的趋势发展,真正的做到对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了如指掌,及时的了解设备的故障和运行的问题,并且这一技术会逐步从由少数人掌握的技术发展成为大多数人都了解的并运用的设备技术。

参考文献:

[1] 潘罗平 周叶 唐澍 桂中华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期刊论文]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08年6期

[2] 刘春波 何建平 任继顺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现状及展望 [期刊论文]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08年6期

[3] 王忠军 状态监测技术在水轮发电机组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大电机技术》 ISTIC PKU -2000年5期

[4] 张炜 甄辉 在线监测技术在平班水轮发电机组的应用 [期刊论文]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ISTIC -2010年3期

[5] 林礼清 状态监测技术在水口水电厂应用综述 [会议论文] 2010 - 2010年南方十三省(区、市)水电学会秘书长会议

第5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舆情监测;舆情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42-02

网络舆情监测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种技术的运用,包括互联网搜索技术、信息智能处理技术、舆情挖掘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1]。高校网络舆情可以说是大学生的晴雨表,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舆情监测技术对高校舆情进行监测,使高校管理者掌握第一手资讯,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以避免形成突发事件。

1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研究文献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各种舆情监测软件系统的开发都层出不穷[2],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的还比较少。

研究选用中国知网为样本数据库, 以 “网络舆情监测”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文献1499篇,以“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为主题共检索文献208篇,占到“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相关文献的13.8%.从研究成果的时间序列变化看,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07年,并呈逐年上升这样一个趋势,2015年是一个峰值。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文献统计见下表:

2 网络舆情监测关键技术

2.1 基于统计的模式识别方法

杜智涛[3]等人先确定预测值的分类规则,然后根据危机发生的概率,识别预测值的发生等级,然后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对预测的错误率进行检验。谢海光[4]等人分析了某个时间段内用户所关注的信息点的记录,构建了十个模式以及依据。郑凌[5]在硕士论文中依据这个原理对相关阈值进行设定和扩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某论坛的异常事件监测准确率高。研究发现基于模式识别方法的舆情监测有一定的效用,但只能小规模的定点监测[6]。

2.2基于互联网挖掘技术的方法

2.2.1网络舆情的信息采集及预处理

王子豪等[7]提出采用专门的抓取器,如Goseeker 、import.io等编程语言,将采集的数据结构化后存储起来,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进行网络数据的收集。潘文富等[8]提出利用网页清洗技术即从网页中过滤掉“噪声”数据,利用开源软件Htmlparse或者Xpressive技术来实现。熊志斌等[9]提出对Shark-Search搜索策略算法进行改进,利用面向主题爬虫Heritrixs实现。廉捷等[10]提出利用基于统计信息与语意理解的结合的算法实现网页内容的自动摘要处理。

2.2.2意见挖掘与观点分析

意见挖掘与观点分析就是从文本形式的数据中挖掘得到其表达的意见或是观点,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期,大学中很多团队的研究是通过对观点的分析来了解电子社区中动态情感变化。杨卉[11]在其博士论文中总结出意见挖掘与观点分析技术在商业和政府智能领域的应用,比如对客户满意度评价、服务质量评价、市场需求等为企业提供各种报告,以为高层决策做依据。

2.2.3倾向性分析

倾向性分析是对有感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归纳的过程。黄敏[12]提出了改进算法即在统计全篇正负面词语数之前先统计单句中的正负面词语数,通过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提高了准确率。王君泽等[13]提出倾向性分析依赖于语料库的完备性,他用一个词和具有正面倾向子集合中的词语的互信息减去这个词与具有负面倾向种子集合中的互信息来判断词语的倾向性。

3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实践研究进展

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呈多元化,对高校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应有内涵。

从可获取的资料来看,各舆情系统的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种常用的系统比较如下表所示:

4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在高校的应用

4.1高校网络舆情监测

李伟东等[14]提出采用网络信息阻断或者过滤技术中的协议还原技术、路由过滤技术和网关过滤技术等监测并清理网络舆情方面的不良信息,依照IP管理办法,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使用逐级责任制。殷姿[15]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引擎查寻日志的方法,通过分析网民的搜索关键词来预测高校网络舆情。吴晓倩[2]在其硕士论文中探讨了BBS舆情的成因,以高校网络舆情监控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动态删除算法和最短路径对分词算法进行了改进。

4.2 高校舆情分析

利用人工检索法或机器检索法,人工检索是以抽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聚类分析,机器检索是对相关信息借助累加器、网址指向判断等简单的程序给出信息出处及访问量。借助一些成熟的网络监控系统对舆情进行分析,如方正智思的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对网上信息进行抓取,然后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数据。利用研判分析方法,武汉大学的ROST虚拟学习团队依据已有的数据开展舆情事件特征分析,通过微博参与数、评论转况来判定意见领袖的活跃度,进而对舆情进行分析。

4.3高校舆情展示

王君泽[13]提出舆情展示的两种主要形式:标签云和关键词关联的网络模型,能够直观的展示一些热点事件及人们关注点的发展变化。丁菊玲等[16]提出一种基于观点树的网络舆情展示方法,介绍了从观点树中了解某网络舆情信息下的网民的观点。也可通过短信、邮件等形式将舆情分析结果推送给高校管理层。还可利用监测软件系统自动化的统计分析并展示结果,有翔实的数据支持。

4.4高校舆情跟踪

网络舆情具有信息的多样性及反复性,对已经处理过的信息进行追踪,是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研判的基础。张东霞等[17]提出一种经典的余弦相似度(距离)间的计算两个校园微博文本之相似度,若两个话题在余弦上越近,则其相似度高。张寿华[17]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词提取的网络舆情热点追踪方案,并根据新闻、论坛以及博客的不同设计了热点分析模型。

5 结束语

本文对网络监测的关键技术和网络监测系统及实践进行了介绍,对高校舆情监测、舆情分析、舆情展示以及舆情跟踪全生命周期的监测过程进行了综述。随着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需要,利用舆情监测技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和学习氛围已被提上日程,今后高校还应在舆情预警、分析、话题跟踪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潘文富,郭友实.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研究综述[J].福建电脑,2011(8):39-41.

[2] 吴晓倩.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3-4.

[3] 杜智涛,谢新洲.利用灰色预测与模式识别方法构建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3(8):27-33.

[4] 谢海光,陈中润.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95-100.

[5] 郑凌.逸仙时空BBS舆情模式识别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6.

[6] 陈忆金,曹树金,陈少驰, 等.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1(6):41-49.

[7] 王子豪,崔浩.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技术分析[J].新闻传播,2015(7):113-114.

[8] 潘文富,郭友实.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研究综述[J].福建电脑,2011(7):39-41.

[9] 熊志斌,王冬,尹成国.舆情监测技术及应用综述[J].软件,2012(2):322-326.

[10] 廉捷,刘云.网络舆情中的信息预处理与自动摘要算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2):94-99.

[11] 杨卉.Web文本观点挖掘及隐含情感倾向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12.

[12] 黄敏.热点发现及文本倾向性分析技术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10):401-403.

[13] 王君泽,方醒,杜洪涛.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中的支撑技术研究[J].现代情报,2015(8):51-56.

[14] 李伟东,刘敏姬.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J].教育与职业,2010(21):71-73.

[15] 殷姿.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一种基于搜索引擎查询日志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64-67.

[16] 丁菊玲,勒中坚,郑路,等.一种基于观点树的网络舆情信息表示方法[J].中国信息系统研究:新兴技术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2009:884-887.

第6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叶片;故障诊断

一、诊断方法及失效机理分析

(一)故障诊断方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风力机叶片故障诊断方法得到飞速发展,其主要技术有应变测量、振动测量、激光超声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视觉技术、声发射技术、光纤技术和摄影技术。比较先进的是视觉技术、声发射技术、光纤技术和摄影技术。光纤技术和摄影技术成本高,应变测量成本低。摄影技术精度极高,视觉技术、光纤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精度较高。激光超声技术和光纤技术适用于远距离监测。光学应变测量(光学三维测试技术、激光散斑图干涉技术、DIC技术)适合三维监测,并且激光散斑图干涉技术和DIC技术互补,可以无限制量程监测。视觉技术可以监测最小尺寸缺陷。振动测量特别适合检测叶片裂纹。

(二)失效模式。风力机叶片损伤机理及识别方法的探索对风力机叶片故障诊断尤为重要。表1为叶片失效机理。

表1 叶片失效机理

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

(一)传感器。传感器是将反映设备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信息监测出来的部件,是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她直接影响着监测技术的发展。

对传感器的基本要求是:①监测出来的状态特征量信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②对被测设备无影响或影响很微弱,吸收待测系统的能量很小,能和后续单元很好的匹配;③可靠性好,寿命长。

在风力机叶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传感器占有重要地位。用于叶片监测的主要有压电陶瓷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力应变传感器、光纤视觉传感器、声波(AE)传感器、脉冲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等。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得出结论:

1、 经济性:从低到高依次为电阻应变测量、振动测量、激光超声测量、声发射测量、光学应变测量、光纤测量、视觉技术测量、红外成像测量、摄影测量。

2、 安全可靠性:主要以精度为参考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摄影测量、视觉技术测量、光学应变测量、光纤测量、激光超声测量、声发射测量、电阻应变测量、振动测量、红外成像测量。

3、 适用性:

(1) 叶片裂纹:振动测量、光学应变测量(三维裂纹、夹层结构裂纹)、声发射测量(特别是微型)、摄影技术。

(2) 叶片开裂:振动测量、摄影测量(三维开裂)。

(3) 叶片断裂:声发射测量、光纤测量、摄影测量。

(4) 叶片覆冰:振动测量、激光超声测量、光纤测量。

(5) 雷击:光纤测量。

(6) 叶片变形:视觉技术测量、光学应变测。

(7) 结构分层:激光超声测量、红外成像测量、光纤测量。

(8) 叶片腐蚀:声发射测量。

(9) 叶片碳化:摄影技术。

(10) 局部应力集中:电阻应变测量、光纤测量。

三、结论

本文以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结论如下:

第7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巴东县环境监测站,湖北 巴东 444300)

【摘 要】本文以环境监测报告反映出来的问题为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水平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加强;监测报告;编制

现在,各级环境监测站硬件建设得到普遍加强。地处中、西部的有些县级监测站也配置了双光源原子吸收光度分析仪、液相色谱分析仪等高精尖监测仪器。每年完成的各种监测任务多,分析生成的监测数据量大。但是,对数据的分析、评估水平不深,编制的监测报告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据此,如何提高体现环境监测工作成果的监测报告编制质量水平?怎样实现提高监测工作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水平的目标?让环保工作走进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社会生活的大舞台,是摆在广大环保工作者面前重要问题。

1 环境监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参考同仁意见和文献资料。笔者认为,由于监测工作还不够科学规范等原因以及极少数技术人员工作态度和有的地方存在行政干扰情况等问题,导致编制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不高,从环境监测报告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1.1 表格报告

常见于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污染源监测报告等。整个报告就是采样记录、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等几个表格,没有任何分析评价。看完监测报告后,不清楚环境质量优劣,也不知道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标。即便是报告结论中有少量文字表述部分,也是模糊的几句话。如某企业《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报告》中的“监测结论和建议”:“受企业委托,H站于某月某日对企业厂界排放的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最高达58.6dB(A),夜间最高达53.2dB(A)。建议企业采取措施,降低声源噪声。”仅给出监测数字,没有分析和评价,建议简单到极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2 数字报告

常见于污染源监测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整个报告以监测数据为主,汇总、排列、推导一大堆数字,结果是数据,评价用系数,缺少文字表述,只见骨头不见肉。即便是报告中有文字表述,也是寥寥几个字夹在数字中。如某企业《工业锅炉烟尘监测报告》中的“监测结论和建议”:按(GB13271-2001)表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200mg/m3)评价,该锅炉烟尘排放浓度达182mg/m3,不超标。”没有分析,建议被省略,评价只用了几个数字。让人费解难思量。

1.3 猜测报告

常见于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监测凋查报告等。整个监测报告文字述说较多,评价分析时常用些“大概”、“可能”、“疑似”等副词,在

关键词 上常用些副词加以修辞,不予说清楚、道明白,致使整个监测报告性质演变成模糊的猜测推理报告。导致这种报告出笼的原因,一是出据监测报告单位怕担责,二是监测技术手段、评价分析水平高低问题,三是受监测报告的编制者文风影响。如某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报告中的“在模拟工况下,企业厂界的臭气浓度大概为40(无量纲),可能巳超标,对人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臭气中的污染物疑似氨、或者硫化氢等。”

1.4 术语报告

常见于验收监测报告、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等。整个监测报告满篇术语,晦涩难懂。如某集镇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熏烟条件下,当夜间形成贴地逆温,日出后,由于地面层的热力湍流作用,逆温消退到烟流顶部时,烟羽全部受到混合层的抑制自下扩散,地面浓度可达最高。导致集镇空气质量超标。”该报告只能供专家研究,对广大公众如读天书。

2 对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水平的思考

环境监测报告即不同于一般的化验单,只需用数据说明“合格”或“不合格”,也不同于数据报告、专业研究报告,仅供交流、参考。它是以报告的形式,完成对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功能,并要面向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贴近生活公开的环境信息文件。因此,环境监测报告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不仅要有准确、翔实的数据,还要有清晰、精辟的评价分析文字,而且表述要简洁、通俗,说清楚监测对象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道明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2.1 监测报告形式要多样

监测报告形式不能太过于简单。“要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拘泥于数字型、图表型、文字型等形式。监测报告制作不仅要向系统自动生成发展,但也应加强手工编写能力水平。要大力提倡制作混合型、综合型报告,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综合分析演示报告。系统内部门交流采用数字图表型,对外的要用文字图表型,综合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最好编制成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综合分析演示报告。

2.2 监测报告内容要丰富

监测报告内容应丰富多彩,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信息,还要有图文并茂的描述。监测报告的图、表、文字要做到“三位一体”。体现出技术支持文件的质量价值。据此,监测报告内容应该有监测项目概况、监测原因、适用标准、监测结果、结论建议等内容。要有必要的图、表,要有文字叙述。报告即可是监测站开出的一个技术“处方”,能说清楚某个环境“恶症”、解决某个环境问题,也可以对某区域生态质量进行浓墨重彩地描述,还可以对某个污染纠纷案例进行精雕细琢地剖析。同时,应结合当前环境形势,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监测信息的深度分析和评价,提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和简单适用的对策措施。

2.3 监测结论建议要精辟

结论是全部监测工作的总结,整个报告之“魂”,属画龙点睛之笔。应在概括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简洁、准确、客观地总结监测对象(或要素)是否符合执行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环境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得出客观、公正的监测结论。建议是监测结论的组成部分,应根据监测结论,简要分析产生环境影响的原因,提出应采取的环保措施。结论不仅要实事求是地说请楚问题,给出客观、准确、翔实的结论,而且要表述清晰、精辟、通俗;建议不仅要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对策措施,而且要经济、适用,技术可行。充分体现出环境监测工作测得准、说得清、成果可以用的技术功能。这样才能嬴得社会的认可,容易引起公众的重视。试举一例:某企业《工业锅炉烟尘监测报告》中的“结论建议”:“根据规定,A县城区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标准。该企业锅炉2002年建成使用,且烟囱高度不符合要术,因此其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00毫克/标立方米。对照标准,烟尘排放浓度超标0.8倍。由于锅炉房周围居民密集,烟尘排放产生的污染,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建议:(1)更新或维修除尘设施,或加高烟囱至标准高度25米,并修补排气管道;(2)空气过剩系数和烟气温度过高,表明锅炉运行与配风工况不符合,风量过大,影响燃烧,浪费燃料,造成污染,需调节鼓风机和引风机的风量。”报告对企业告(下转第330页)(上接第302页)知了执行标准、要求,锅炉运行及排污状况,结论客观,建议合理,容易引起企业重视。同时,环保管理部门能根据报告结论建议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再试举一例,某企业《厂界环境监测报告》中的“结论建议”:某企业位于某城市商混区,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其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监测数据显示,昼间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不超标,夜间东边界超标3.2dB(A)。东边界外3米处,有一栋6层居民楼,其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导致超标原因是企业噪声源风冷机达84.0dB(A),且仅距企业东边界16.5米,之间又无任何构筑物、树木等隔音降声物体。建议(1)对风冷机加装消声设施,或者新建隔声风冷机房;(2)在风冷机房与东边界之间,按乔、灌、草结合方式,植树种草,隔声降噪。

2.4 监测报告审核要加强

各类监测报告均须经过包括校核、复核、审核三级审核程序。监测报告编写人员完成编(填)报后,交由第二人校核,数据、资料无差错后交质量保证负责人复核,监测报告有问题退回进入质量保证体系查原因;没问题,呈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发。技术负责人对本站发出的监测报告质量负责。在审核过程中,任何一级负责人员无权更改监测报告中的数据、资料和结论[1]。同时,要完善各级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上级有关部门对下级监测站出据的各类监测报告质量要加强监督,组织开间监测站之间监测报告质量监督检查、能力验证和水平评比。保障质量管理措施和技术规范落实。逐步有序引进“第三方监督”,提高监测报告“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第8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风险监测;有效性;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33-01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指产品质量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企业、监管机构及社会等各类主体造成的影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动态获取和分析风险信息,发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出预见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防止风险发生或发展蔓延,成为特大质量安全事件。工业产品风险监测从2009年逐渐兴起,国家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风险监测中心负责推进相关工作,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区监管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机制。我省风险监测工作在局领导大力推动下,风险监测工作已经从探索研究的起步阶段向建设体系加快实施、全面推进阶段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风险监测主动性差等问题,现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风险监测工作谈几点想法。

1 提高对风险监测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查不同的是,风险监测不是标准符合性判定,而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风险调查及预警研究工作。从目前我省开展主动风险监测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按照监督抽查的思维来开展风险监测,对风险监测工作的目标定位认识不清,偏重监测结果符合性判定而忽视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缺少模拟风险实际曝露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实验方法设计,导致监测结果不能成为有效的质量风险预警数据依据。更有甚者一些市县质量监管人员用依据文献、国外标准、参考标准做试验判定原则的风险监测数据去处罚企业,使一些对风险监测工作根本没概念的企业对风险监测产生抵触,不许抽样人员抽风险监测样品,使风险监测工作没有有效地开展,从而达不到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的目的。因此,加强对风险监测工作的宣传,提高认识、统一理解,建立风险监测工作模型,真正有效地实现对产品质量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

2 明确职责,各司其职

总局质检监函〔2013〕78号《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中对各级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是收集本区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区域性风险监测,组织调查、核实、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化解风险;承检技术机构职责是收集风险信息和相关资料,提出风险监测建议,承担样品采集和检验工作,分析监测数据,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监测结果分析报告。

我们做为技术机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广泛收集风险信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设计模拟试验和数据分析模型,形成技术含量高的风险分析报告,为确保省局有效开展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 着力推进技术支撑,努力提升监测水平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包括风险信息采集、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多个环节,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能存在于从原材料到消费使用全过程,从加工、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都需要风险监测。技术难点在于通过研究产品质量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从产品类别、生产区域等多个角度,采用风险矩阵图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和研判,在此基础上以概率论方法、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方法、直接积分法评价各检测项目的风险危害程度及影响程度,提出消除或减小风险的建议,形成高质量的风险监测报告。

如何依托技术力量,提升监测水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

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这方面包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制度研究等。风险监测工作究竟应该怎么样开展,如果理论上不清的话,可能会走弯路。所以,不仅仅是总局、省局等主管单位要进行理论研究、我们基层的技术机构也应该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使风险监测工作一开始就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方法研究。一方面需要广泛借鉴国外、省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总结地方实践的经验,把它提炼出来,归纳出来,最后,还要把这些方法上升到制度的高度,用制度去保障今后工作的持续开展。通过理论、方法和制度的基础研究不断推进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监测体系的健全。

其次要加强科研攻关的能力。近年来总局风险监测中心联合多家协作网成员单位,共同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关键技术研究》、《我国产品质量风险安全与网络预警研究》以及质检行业公益等多个重大项目,不断夯实了技术基础。我们作为一线工作的技术机构也应该积极围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信息分析、产品安全性验证和风险分级预警四个方面的核心技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探讨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研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再次要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培训和交流,在各个层级的风险监测中心培养、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敏锐感并且具有交叉学科分析能力的专家队伍。只有人才伍强大了,才能真正做到对重大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才可能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最后要加强专业科学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中要包括专家的评估数据、前瞻性研究数据等。通过对国外召回通报数据,质量申诉数据,国家标准比对数据,各地重点产品风险监测数据,各地质量安全问题处理案例等数据的有效搜集和整理为风险分析、研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第9篇:监测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煤矿;煤矿安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问题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55-01

我国大多数矿井都安装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将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的缺乏,进行这项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人员,大多只进行生产中的监测,而没有进行安全方面的监测监控,因此造成了一些煤矿安全事故[1]。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对其安全监测监控高度的重视,也包括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效果不好,隐藏着安全隐患。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安全监测观念

部分煤矿生产业主以及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认识,对安全监测监控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煤矿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安装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也是会发生煤矿安全事故。安装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其正常运行时,还是需要人工井下监测,所以他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生产上,而忽视了安全监测监控的重要性。

1.2 监测监控系统不健全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系统以及程序规定了完整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工作流程。而在一般的评价公司是将工作的程序以示意图的方式来呈现,对于客观的监测监控失去了完整度以及科学性,因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上存在很大的不健全。

1.3 安全监测监控针对性较弱

煤矿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地质条件、开采条件、岩力学性质、开采工艺、通风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分析要实现地域、地质等针对性,这样就难以实现对于监测监控的准确度,安全的保证就难以实现。

1.4 监控人员业务水平低

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有很多科技,这需要有一定技术的人员进行监测监控管理,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有传感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2]。然而,在实践监测工作中,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人员并未经历正规的选拨而进入到监测监控中工作,导致缺乏一定的安全及防爆意识,同时还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工作并不能够对其操作。

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解决对策

2.1 转变传统观念

煤矿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财产、人员安全,因此,要求煤矿工作人员树立监控管理意识。首先,建立相应的安全监控管理方法,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逐渐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其次,加大安全监控管理力度,通过宣传,使煤矿企业中每一位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监控的重要性[3]。如:可通过微信、微博及QQ平台等,在这些论坛中宣传如何安全监控,以及最近全国各地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再次,加强领导对安全监控的重视。建立相应的领导值班制度,让领导参与到安全监控工作中,与基层监控人员共同对煤矿安全进行监控,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基层人员工作信心,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向领导汇报,通过讨论及交流等制定详细解决对策。最后,做好煤矿通风安全工作。由于在煤矿开采中会出现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瓦斯等气体,不仅对现场工作人员身体有害,若不及时进行通风,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为此,应对煤矿通风机进行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

2.2 建立监控系统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生产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并派遣相应工作人员轮流工作,一方面减轻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监控效率。此外,还应做好煤矿安全监控设备及档案的相关管理,全面及系统反应设备的性能及其使用性。在煤矿生产地区建立相应的系统维护中心,定期对监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并配备足量的专职监测人员,实现24小时轮流制,对煤矿瓦斯监测数据进行查询,并绘制相应曲线,生成监测报表等,以便人员查看,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预防性对策[4]。

2.3 加强监控人员素质

要想较好的实现煤矿安全监控,较为重要的就是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首先,对监控方面进行严格规定,明确职责,使工作岗位落到实处,做到人人负责。其次,做好监控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时刻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络。其培训不仅包括技能而且还包括理论知识,若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一切都是徒然,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后,可开展技能活动大赛,在活动中锻炼人员技能,使其得到有效开展[5]。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应做好煤矿安全监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安全监控现状,然后重点分析安全监测策略,从监控制度、监控系统及其监控人员的素质等几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浅议我国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J].中国科技投资,2013(35):111-111.

[2]周育辉,李军民,蒋萍萍等.无线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30(11):149-151.

[3]邓怀勇,马琴.煤矿生产监控设备的设计与发展[J].煤炭技术,2013(10):84-84,85.

[4]文增生,张良,张福兵,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1(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