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英雄人物读后感精选(九篇)

第1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英雄事迹的书。书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古代英雄的辉煌事迹,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非常逼真传神。

《精忠说岳全传》讲述了英雄岳飞一心报国抗金却遭到奸臣秦桧陷害的故事。在第二十二回中写到岳母为岳飞刺字,要求岳飞一生都要精忠报国,为国为民的故事。说明了岳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儿子的关心,从而体现岳母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母。岳母刺字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在《精忠说岳全传》中的第六十一回中写到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于声波亭中的愤人故事。读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不觉的燃烧起来,对奸臣秦桧深感痛恨,对英雄岳飞感到非常敬佩。又在第七十四回中写到高宗驾崩,孝宗即位。在孝宗即位以后为岳飞立下了英雄墓地,建立忠侯祠,还在岳飞的墓地前有铁铸成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个奸人的人头象,并永远跪在岳飞的墓地前受后人的唾骂。

第2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感到一层悲剧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出现在人类发展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该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学前教育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新理念

2019年3月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2019教师读书个人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读《做不抱怨的教师》有感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19年小学生读书心得体会范例参考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雾都孤儿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

2019读书心得体会范本:纪念白求恩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精选小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模板

第3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故事中的女主角生性大抱不平,除暴安良,她不怕困难遇事从不退缩,碰上一些厉害的大人物更是勇猛,越战越勇。而故事中的男主角则是胆小如鼠,因为从小娇声惯养,所以吃不得苦.受不了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儿女英雄传读后心得感悟锦集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儿女英雄传读后心得感悟锦集一

故事中的女主角生性大抱不平,除暴安良,她不怕困难遇事从不退缩,碰上一些厉害的大人物更是勇猛,越战越勇。而故事中的男主角则是胆小如鼠,因为从小娇声惯养,所以吃不得苦.受不了累。而我最敬佩的还适事中的女主角,因为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就被谋杀了,而母亲后来也死了,但她从不屈服于命运,而是和命运抗争。

读完《儿女英雄传》的读后感就是: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如把它想成是人生的一次磨练,勇敢的战胜它,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它,你就会发现,其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接受自己才能不回避事实,勇敢的面对事实;肯定自己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信心百倍,充满活力。 人生是有欢喜也是有忧愁的,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天,也会有雨天。 我们要透过阳光去看人生。

《儿女英雄传》读后感范文5篇(四)

前几天,我刚读完一本叫《儿女英雄传》的书,讲的是在雍正年间上面安家经过一段风波后,安家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何玉凤在父亲被仇家所害后,改名十三妹。安骥为救被人陷害的父亲,在奔赴淮安的路上被恶人暗算后,差点没命。十三妹救下安骥和张金凤一家。在恩人的撮和下,安骥和张金凤结为夫妇。平反后的安老爷寻找到十三妹。何玉凤(就是十三妹)得知仇人被朝廷已处死,了却了心愿,在众人的说服下也嫁给安骥,金凤、玉凤相处亲如姊妹。安骥高中探花,被点放乌里雅苏台,金玉姊妹都有孕在身,将丫头张姐儿纳为妾室。最后,安骥改派山东任学台,安家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最令我敬佩的是安骥的执着精神,因为他是文弱书生,不会武功,为了救父,只身一人从京城奔赴淮安。他路上被骡夫和恶僧所害,差点命丧黄泉,幸好侠义心肠的十三妹及时出手相助,才逃过一劫。

我做事就缺乏安骥的精神,以前妈妈叫我去楼底下买酱油,我都不肯,因为嫌热。以后我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个爱帮忙的好孩子,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儿女英雄传读后心得感悟锦集二

《儿女英雄传》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中共党员黑老蔡发动农民组织抗日自卫队,青年农民牛大水积极参加。他们组织起了雁翎队活跃在白洋淀,机智勇敢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

黑老蔡的小姨子杨小梅不堪丈夫张金龙的虐待,逃至姐夫处投身革命,被安排在县训练班,与同在一起的牛大水相处甚好。张金龙在小梅的争取下,先是勉强顺从抗日,而后旧习不改,投靠汉奸何世雄。小梅因此与张家脱离关系。在反“扫荡”战斗中,牛大水与杨小梅被俘,小梅带伤逃脱。牛大水为救护民兵高屯儿,被何世雄、张金龙百般折磨。高屯儿脱险后因俘获何世雄之子,便将其当做人质换回牛大水。

牛大水和杨小梅因养伤又相聚在一起,两人感情倍增,结成了夫妻。伤愈后,他们在老蔡的领导下投入战斗。最终牛大水带领抗日自卫队活捉了汉奸何世雄和张金龙。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的农家儿女,但也都是人民英雄。

牛大水是穷人家的孩子,因母亲去世借了地主的高利贷,生活从此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他在表哥黑老蔡的领导下,经受了战斗中的残酷考验,从一个懦弱的被欺压者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小说中另一典型形象杨小梅,不堪丈夫张金龙的虐待,在姐姐等进步女青年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训练班,并最终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杨小梅从其俊俏容貌、泼辣性格、爱憎分明的作风,成为了小说中的闪光点。

大水和小梅的经历,是冀中地区千千万万个农村青年的缩影,正是这些淳朴的农家子弟们拿起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儿女英雄传读后心得感悟锦集三

前几天,我刚读完一本叫《儿女英雄传》的书,讲的是在雍正年间上面安家经过一段风波后,安家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何玉凤在父亲被仇家所害后,改名十三妹。安骥为救被人陷害的父亲,在奔赴淮安的路上被恶人暗算后,差点没命。十三妹救下安骥和张金凤一家。在恩人的撮和下,安骥和张金凤结为夫妇。平反后的安老爷寻找到十三妹。何玉凤(就是十三妹)得知仇人被朝廷已处死,了却了心愿,在众人的说服下也嫁给安骥,金凤、玉凤相处亲如姊妹。安骥高中探花,被点放乌里雅苏台,金玉姊妹都有孕在身,将丫头张姐儿纳为妾室。最后,安骥改派山东任学台,安家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最令我敬佩的是安骥的执着精神,因为他是文弱书生,不会武功,为了救父,只身一人从京城奔赴淮安。他路上被骡夫和恶僧所害,差点命丧黄泉,幸好侠义心肠的十三妹及时出手相助,才逃过一劫。

我做事就缺乏安骥的精神,以前妈妈叫我去楼底下买酱油,我都不肯,因为嫌热。以后我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个爱帮忙的好孩子,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儿女英雄传读后心得感悟锦集四

读了《儿女英雄传》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人世间的真情与邪恶,能做到既是儿女又是英雄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被称作‘神媒’的女娲氏,她炼成了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补好青天又捏出人形,从儿女中做出了一番英雄事业。另一个则是被称作‘大雄氏’的释迦牟尼,他舍弃富贵,出家超度众生,父母元配也一样得了佛法,这是从英雄透出的儿女心肠。

《儿女英雄传》主要讲的是何玉凤在父亲被仇家所害后,改名十三妹.安骥为救被人陷害的父亲,在奔赴淮安的路上被恶人暗算,差点没命。十三妹就下了安骥和张金凤一家。在恩人的撮合下,安骥和张金凤结为夫妇。平反后的安老爷寻找十三妹。何玉凤得知仇人被朝廷处死,了却了心愿,还在众人的说服下,嫁给了安骥.安骥高中探花,被点放乌里雅苏台.金玉姊妹都有孕在身,将丫头长姐儿纳为妾室。最后,安骥该派山东任学台。安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4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在诸多现代视觉艺术中,影视既是“前读图时代”的先锋,又是“后读图时代”的中坚。它作为继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建筑之后产生的“第七艺术”,以自己独有的影像表现手法,集诸艺术之大成,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思想、感官、视觉的世界,正如法国著名导演布莱松所说,电影艺术的“风格并非只是技巧,它同时包含了作者诠释世界的观点与影像的独创性”。

传记文学与传记电影

进入“读图时代”后,以“烛照内心世界、透视思想的来龙去脉、信仰的皈依过程、理想的灰飞烟灭、精神的成长过程”为宗旨的人物传记文学,必然成为影像世界的宠儿,传记电影应运而生,制片人乐意用他们的摄影机挖掘、解剖传主的内心世界,他们通过“光波声波记录与还原”,借助音乐和场面的渲染,捕捉足以反映传主内心争斗的典型事件和这些事件在传主心灵深处投射的影响,浓缩传主传奇的一生,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有情的人物,使受众在两三个小时内重温传主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感受促成这一人物性格、命运发展轨迹的诱因和事件,对传主的生活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将荧幕形象定格在脑海里,成为永恒的记忆。

《阿拉伯的劳伦斯》便是这样一部制作精良、场面宏大、充满张力、主题多元的传记艺术片,该片获得1963年7项奥斯卡奖,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传记影片之一。影片的成功,“不仅因为它吸引人的战争场面和精良的制作,更是因为它表现了崇高的主题一一英雄主义、友情、雄心和荣耀。”这部长达227分钟的电影以大写意的手法,记录下第一次大战时期一个英国人以超人的智慧、毅力和体能,带领一群阿拉伯贝都因人争取自由的英雄故事。这个关于光荣与梦想、求索与失落的理想主义英雄故事,塑造出一位骁勇善战的沙漠枭雄和英雄理想幻灭后杀人成性、沦为时代弃儿的复合体——阿拉伯的劳伦斯。影片把广阔的沙漠与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其惊心动魄的事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配以激越、雄庄、低沉、抑郁的背景音乐,使传记艺术片像经典传记文学作品一样,感人至深。

如果说传记文学作品“不再是单纯的历史作品,亦不同与一般的文学作品,而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是历史与文学嫁接产生的宁馨儿”,那么,可以说,传记影视作品是历史、文学、电影艺术三者杂交产生的宁馨儿。对于劳伦斯这样一位一生充满戏剧传奇色彩的另类英雄,大师级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没有把英雄神话化,也没有像自传和传记作家那样,冗长而乏味地叙述他的生平,而是以高度的热情为他注入人性化的复杂情感,充分利用电影独有的语言一场景和音乐,通过想像力和虚构,体现电影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丰富性和感染力。在叙事上,导演没有将有关传主的所有生平事迹和活动年谱依序罗列,而紧紧抓住“沙漠起义”和“挺进叙利亚”两件铸造英雄又毁灭英雄的战事,描绘出劳伦斯如何从“没有什么事是注定的”理想主义者,沦为协约国政治外交斗争的牺牲品,从而形成自己对传主的整体理解、认识和评价。在场景和音乐的转承起合中,观众看到了劳伦斯自我神化和英雄气概颓然崩溃的历程,揭示了影片的主题:理想和激情被政治击败,个人的命运无法与宏大的历史潮流抗争,从而加强了传主的理想主义悲剧色彩。

场景和音乐在传记片中的使命

场景和音乐是传主命运转承的电影表达方式。该片采取倒叙法,用英雄劳伦斯的生命终结作为引子,引出他传奇的故事: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高速驾驶摩托车,发生了事故。俯拍的全景镜头具有一种阴沉压抑的色彩,暗示劳伦斯退役后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似乎在预示劳伦斯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导演抓住。速度”,揭示劳伦斯英雄主义的生命特质,因为“速度”既成就了他阿拉伯式的英雄梦——他以神速和毅力,越过尼福德沙漠,到达亚喀巴港出其不意地抓捕土耳其驻军,创造了奇迹,同时,又葬送了这位英雄,他说过“速度是人性中第二种古老的兽欲”。

随后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各界名流的种种议论,是世人对劳伦斯这一另类人物的复杂反映,同时反衬了传主虽生前曾拒绝授勋之类的多次荣誉,隐世逃命于普通士卒之间,以此抗议上流社会华丽而虚伪的荣光,但他那天才的光芒总是不可遮掩地放射出来。电影运用闪回把观众带到了1916年的开罗英军司令部——“沙漠起义”的开端。对沙漠酷爱和对阿拉伯事务谙熟的劳伦斯中尉奉命作为密使,到费萨尔王子那里,设法利用阿拉伯人牵制土耳其的兵力。

观众随着长镜头来到广阔的阿拉伯沙漠:辽阔的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旭日,配上激昂壮阔的音乐,暗示劳伦斯的到来将给阿拉伯带来新的曙光,也暗示劳伦斯以激情塑造英雄神话的开始。随后,几乎整部影片都是在沙漠中完成。沙漠的空廓和虚无,那种远离文明的原始激情,寥远的星空,刺眼的日光,峻峭的岩石,飞扬的沙尘,坚忍的骆驼,这些场景元素投射出传主超凡的毅力、智慧和体能,与传主追求光荣与梦想却最终成为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的牺牲品的悲剧性相辅相成。大自然的庄严、险峻与傲岸在某种程度上是英雄人物性格的延伸。

沙漠场景带给人壮阔的情感,磅礴的气势,暗示劳伦斯的性格和命运与阿拉伯沙漠紧紧相连。因为只有沙漠的荒凉广阔,星空的清澈湛蓝,才能包容劳伦斯宽阔的灵魂,让他找到生命的真谛。他对沙漠的情有独钟,是对英国上流社会华丽而虚伪的反叛。当劳伦斯不堪英军把大马士革拱手交给法国人,感到欺骗了阿拉伯人,羞愧地离开阿拉伯朋友,离开沙漠腹地时,他的英雄梦也随之幻灭。他宁愿遁世逃名于兵卒之间,接受极其苛严的训练。正如他在致诗人格雷夫斯的信中所说:“我深深感到,自己的生命在真正的意义上,已然逝去”,他已“把遗嘱写在满天星斗之间了。”

关于劳伦斯,导演有这样一段阐释:“劳伦斯是一个极其复杂、超群出众的英雄人物。他为一般社会所不容,但身在茫茫大漠里却能大显身手”。导演用沙漠的雄浑暗示劳伦斯的光荣与梦想,反衬理想主义破灭后的落寞和沮丧。

导演对远镜、中镜、特写、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和圆熟组接,利用画框突出镜头中需要强调的细节,再配以适当的音乐,增强了电影叙事的感染力,保持了银幕故事的透明性,使观众意识不到创作者的存在。这也正是我们看这部电影所感受到的史诗般的结构和恢宏的气势,以及它营造出的理想主义英雄基调。

叙事——传主个性特征的聚焦

《阿拉伯的劳伦斯》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奇观电影,而且在叙事上也十分独特,展示了叙事电影细致严谨的风格。叙事的成功在于导演选择事件的眼光、配角和主角的映衬以及幽默、辛辣、感人的对话。

事件的选择是电影对传主个性特征的聚焦。影片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沙漠起义”描写非凡的劳伦斯如何登上英雄宝座,后一部分则通过“德拉受辱”和“挺进叙利亚”描写他从“神”的高度一落千丈、仕途失意、退役回国的悲惨结局。

导演塑造劳伦斯成为阿拉伯人眼中英雄的过程,便是劳伦斯与贝都因人阿里(主要配角)由偏见、怀疑到理解、信赖直至被阿里及其部属们奉为“神”而被爱戴的过程。劳伦斯以刚毅、公正、法律、仁慈的品质为当时弱小、贪婪的阿拉伯人树立了榜样。

初见面时,两人不可避免地互怀偏见。阿里一枪射死了劳伦斯的向导,只因“他在贝都因人的井里偷水喝”,劳伦斯对阿里怒吼道:“就是因为有了像你这样的人,所以阿拉伯永远是一个弱小野蛮的民族!”但是当劳伦斯来到贝都因地区,看到在欧洲国家资助下占领阿拉伯的土耳其人,正用飞机大炮对付驼背上手拿长刀的阿拉伯人时,他被深深震撼了,一腔正义感和英雄主义情怀油然而生。由此,他以冒死的勇气,向费萨尔王子提出了由他带领五十人,穿越“无法穿越”的尼法德沙漠,从陆路进攻亚喀巴的计划。

费萨尔王子同意劳伦斯横越尼法德沙漠后,阿里仍然满腹怀疑。然而,当劳伦斯顶着酷暑、焦渴,把奄奄一息掉队迷路的嘉西姆带回部队,实践了他“没有什么事是注定的”信条,创造出奇迹时,贝都因人欢呼雀跃,把最大的热情和全部的爱戴献给了劳伦斯,阿里亲自为他递上清水。交谈中,阿里得知劳伦斯是没有身份的私生子,怜悯和敬意油然而生。他烧掉了劳伦斯的英军制服,为他披上了一袭洁白的阿拉伯长袍,给了他阿拉伯人的身份。

劳伦斯带领的突击队不但成功地收编了沙漠里凶悍善战的哈威塔特部族及其头人奥达(另一配角),还穿越了尼法德沙漠,夺下了重镇亚喀巴。辉煌的战绩深入人心,劳伦斯成为阿拉伯英雄。

在这高潮时刻,导演配以两幅动人的画面,进一步衬托出劳伦斯铁面无私又侠骨柔肠的人性的一面。一是劳伦斯亲自枪决了肇事者,调停了哈里斯和哈威塔特部落的仇杀,主持了法律和公正。这件事让劳伦斯深感痛心,身怀内疚,他在回忆录《智慧的七大支柱》中写道:“如果凶手让死者的异族人自行处置,就会引起一连串的仇杀”,“我别无选择,让他站起来,对着他的胸前开了一枪。”战争结束后,劳伦斯独自骑着骆驼伫立在海边,汹涌的海浪暗示他内心的不平静,观众看到了劳伦斯侠骨柔情的一面。

另一个画面,是阿里为仁慈而公正的劳伦斯戴上英雄的花环,给予他征服者的荣耀,劳伦斯动情地说:“我爱这个国家”。导演在这里揭示了两种异质文化的亲密融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当劳伦斯创造了奇迹,实现了中世纪骑士的英雄梦,并神化为争取阿拉伯独立的自由战士时,命运却发生逆转:他在迪拉被土耳其人抓获受辱,继之,英、法以及费萨尔王子在大马士革谈判桌上分赃胜利果实,嘲笑劳伦斯是“骑在旋风上的英雄”。

在迪拉被俘极大地挫伤了劳伦斯的英雄气概,此后,他变得沮丧、自嘲、悲观,甚至变得嗜杀。但相比费萨尔王子的出卖,更令他肉体萎顿,心灵颓丧。由于阿拉伯内部的纠纷和协约国的阴谋,大马士革被法国接管,站在协约国与阿拉伯之间的劳伦斯,曾向后者保证战后的独立和自由,现在感到自己像个骗子,昔日的光荣都变成耻辱,理想主义灰飞烟灭,人们的赞美和宣传只会增强他的自责,他感到自己在战后英法和阿拉伯政治外交的博弈中,只是一个卒子,双方利用他的热情与理想完成了战争,又“都高兴地把他除掉”了。

劳伦斯的理想主义英雄悲剧在费萨尔王子尖锐的挖苦中落下帷幕。诚如劳伦斯在回忆录中痛苦地写道:“我们在那些疯狂的战役中出生入死,从未有所保留……青年可以取得胜利,却没有学会守住胜利,在老人面前不堪一击。我们结结巴巴地说,我们为一个新的天国和一个新的世界而奋斗。他们慈祥地感谢我们,然后就径自言归于好了。”所谓和平,就是政治利益的暂时平衡。劳伦斯的悲剧在于理想和激情必然让位与政治,中世纪的骑士梦在20世纪初的帝国瓜分潮流中不堪一击。

电影的前部塑造的劳伦斯是宏大、光彩迷人的,充满仁慈、英雄主义、友情、雄心和荣耀,后一部分则灰暗、消沉、疯狂、血腥,充满矛盾、沮丧、迷惘、和自嘲自虐。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导演紧紧抓住传主短暂一生中使命运大起大伏的重要事件,将史实、人物性格和艺术巧妙结合,既忠实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着重用恢宏的沙漠场景烘托出传主阿拉伯骑士式的英雄命运,使角色血肉丰满,特征鲜明。导演在光影中对传主的还原是“死象之骨”式的还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形象塑造和情绪的渲染使受众感受强烈,富于刺激性,从而为英雄最后的隐遁和死亡扼腕嘘唏。

这正是“读图时代”的视觉艺术比文本艺术占有更多读者群的原因。当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转变时,“观看比阅读更具直观和感性特征,也更接近快感文化”

第5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人的还是书中的人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最新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1响彻云霄的擂鼓声,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撕心裂肺的马鸣声汇成了众人皆知的《三国演义》。还记得“大丈夫处世,碌碌无为,与朽木腐草何异!”的豪言壮语吗?还记得官渡、赤壁、夷陵的熊熊烈火吗?还记得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场面吗?还记得“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大彻大悟吗?多少豪杰用他们的英雄气概谱写了这首永传千古的壮歌。

初看此书,我最爱吕布,因为我佩服他的勇猛,他的勇猛所向披靡。刘、关、张都是当世豪杰,他三人联手与吕布作战也未能占到多少便宜。更有人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若能当上这种“人上人”一定会千古闻名。

再观此书,我才知道我先前的愚昧无知。纵然吕布能勇冠三军,冲杀自如,可如果单枪匹马又怎能抵挡百万大军?更何况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空有一身本领,却不用于正途,光有匹夫之勇,却不知廉耻,被人称作“三姓家奴”。这种人的确会千古闻名,但绝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永远被天下唾弃,被世人鄙视。于是我开始喜欢诸葛亮,诸葛亮正好和吕布相反,他初出茅庐就火烧博望坡,弃城焚新野,大烤赤壁岩。他略施小计就让百万大军大败而归,寥寥数言就让周瑜气得吐血身亡。然而他那“不取中原,誓不回蜀”的名言,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为后人传唱。

第三遍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我明白了:人物的好坏并不重要,因为在罗贯中笔下的这些人物,大到一国之君,小到一兵一卒,个个性格鲜明、各有千秋。例如曹操虽通晓统军之道,但为人多疑;关羽虽义勇兼备,但居功自傲;周瑜虽足智多谋但嫉贤妒能。于是我开始研究每个人物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会了把他们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分析。我还学会了分析战役,分析交战双方的动机,战争过程中双方使用的战术策略,以及战争造成的后果。现在我成了一个真正的三国“通”,不仅对《三国演义》的内容倒背如流,而且把它的内涵搞得一清二楚。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背,只是没事时读一下消遣消遣。

古代时《三国演义》就是必读书,现在人们对它的喜爱更是毫不逊色。从《三国演义》里我学到了忠义、计谋、战略,也学到了用科学的历史观去分析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将永远伴随着我成长。

最新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2自从读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三国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刘备、关羽、张飞、袁绍、曹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了,董卓在汉山横行霸道,有一次令华雄到袁绍寨前挑战,袁绍派名将俞涉、潘凤出击,谁知都被斩了。关羽请战,却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被袁绍大骂。曹操却酾上温酒让关羽壮胆,关羽要求先战后喝。关羽果然斩了华雄,并且回到寨时酒还尚温,曹操大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写的栩栩如生,仅用几个词就写出了当时的激烈场面,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这段的点眼之笔。酾提掷更写出了关云长的英勇、大胆。这也正是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可见关羽比那些认为厉害的人要强好多。

《关羽温酒斩华雄》让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职位定一个人的才能,并且不能只欣赏地位很高的人,因为他们不必须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当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强记多了,却只是还没被人发掘出来。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做人就必须做像关羽一个勇敢、有胆识、有自信、雄心壮志,不能贪生怕死、胸无大志。让我们也来当上个小英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十分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可是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

最新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开始就是脍炙人口的词句。没错,这首词句就是出自我国古代一部历史小说的开篇词,它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人物的历史舞台,这本书把许多人物刻刻画的淋漓尽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长思。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着重描写了公园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国家的矛盾和斗争。三国时期的人们信奉仁、义、道、德、礼、信、忠、孝、廉等思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一种洗礼和熏陶。

在书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他们骁勇善战,又仁义忠诚。我最喜欢的,是聪明机智,上知地理,下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孔明,他的心中仿佛就装着军队,装着阵法。他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他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

全书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气周瑜,他的计谋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赵云守住城,待周瑜来到时,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们的口号是:“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跌下马来,被人抬了回去。到半路上,又看到诸葛亮在山腰上弹琴,弹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长河颂》周瑜是个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决雌雄,让军士们向上冲,还没上去,诸葛亮安排的蜀军,就出来了,吴军寡不敌众,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气晕了过去。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既生瑜,何生亮!”

我们少年就应该从小具有诸葛亮的‘识’,赵云的‘胆’,但关羽的‘忠和义’我们似乎就不必太难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国演义》里,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最新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4我无比激动的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慧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作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读者读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

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性情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个儿的目的,只要踏塌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寻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最新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5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会让我一生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本书的开篇词,然后引入正文。这书中有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深奥的军事谋略,更是深深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书上记载了昏庸的汗献帝、刘禅,无能的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为人宽厚的鲁肃,仁义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张飞、许楮、典韦等,个个描写的生动、形象。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许多个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第一个就是关羽,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唯有忠、勇可以比喻他。他虽然降敌,但忠于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会不以千里万里相投。这不但是忠,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一名著,给他刮骨疗毒也一点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个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第三个是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因为大家对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作者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召集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也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第6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做一个无愧于国家、时代的人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6班 林丁洋

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深深地被小英雄雨来的高尚精神所感动。文章讲述了12岁的小英雄雨来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挺身而出、遇事机智勇敢的可贵品质。

雨来出身在抗日战争时代,那时国家遭受日本鬼子侵略,国破山河碎。出生在芦花村的雨来,孩提时代,夏天,雨来很喜欢游泳,但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他出危险,但是他却悄悄瞒着妈妈学会了游泳,而且水性很好。秋天,雨来读书上了夜校,他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天,鬼子又来扫荡村庄了,聪明的雨来就机智地把李大叔藏在了大缸下面的地洞中,结果没有逃脱的雨来被日本鬼子们抓住了。鬼子们问雨来刚刚跑进来的李大叔在哪里?可是,雨来宁死也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鬼子又送给他一颗糖和一只金戒指,可是雨来不屑一顾,更没有接过他的小礼物。鬼子见雨来不吃这一套,就把雨来打得鼻青脸肿。可是尽管如此,雨来还是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气得鬼子大喊:拉出去枪毙!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枪声,伤心地哭了起来。忽然,河面上露出了雨来的小脑袋,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这才往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小英雄雨来不顾生命危险,宁死保护着李大叔,在金钱利益面前不动摇意志,不出卖同胞中国人。他还非常勇敢机智,骗过敌人,安全地逃脱了敌人的魔爪。

第7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特有的美,通过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朗读,把握“情”与“景”的内涵,进而读懂文字背后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写景、咏史、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难点:对“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问:读了这首词,你有何感受与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所讲不一定全面。)

二、师生共读

(先由老师范读,然后学生单独读,再全班学生一起读。此环节意在及时纠正学生读音错误。同时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进入诗境。)

三、内容品析

1.情景导入

问:这首词写到了赤壁的壮丽景物,三国的风流人物,作者的多情善感,下面我们就从景、人、情这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教师对学生前面所谈感受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从上述三个方面来进行赏析与讨论,也就是通过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课堂情境中来)

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

讨论共分为三组。第一组:写了什么景?景物有何特点?第二组:怀了什么人?人物有何特点?第三组:抒了什么情?情感有何特点?(板书:景、人、情)

(教师先分好组,然后分给相应的讨论题,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看到有讨论激烈的地方也要主动参与,对于不情愿讨论的同学要去带动。)

3.分类鉴赏

①写了什么景?描壮观之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PPT展示第一句)

学生先诵读,教师后指导:前句诵读时语速宜慢,应读出磅礴雄浑之气势,但也要传达出豪迈中的一份深沉的伤感。后句要不疾不徐,语气平缓,在气势上和前面有较大落差。

总结:概括出此句景物描写的特点,即大气,开阔,壮观,雄浑等等。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PPT展示第二句写景的句子)

(这句是全词写景最关键的句子,要重点品味和诵读。要先让学生诵读,再予以指导)

学生先诵读,教师后指导:上阕最高潮,和前句有较大停顿,气势陡起,一句高过一句,语速稍快,语音激越高昂,要读出赤壁古战场的险峻壮阔。

分析:动词穿、拍、卷?摇名词天空、江岸、雪(浪花)

总结:三个动词,插入三个静物画。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峪。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力度。“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也暗写了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山美水美人更美。眼前如画的江山,自然会引发作者对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所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结构上应属于承上启下。

②怀了什么人?怀风流之人

学生先诵读,教师后指导:此句上阕收尾,承上启下,语气平缓从容,稍带感慨。“遥想”要读出神往味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要读出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要读出儒雅潇洒,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心态。要读出苏轼对英雄的仰慕之意,要读出周瑜的神韵气质,语速宜缓,但气势要饱满。并让学生比较“初嫁”与“出嫁”的区别。

总结:“初嫁”,更加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少年得志的英雄形象。

(组长发言,虽然是综合了本组的意见,但不一定完整,教师要在过程中适时引导,追问,如为什么千古风流人物里只写周公瑾?为什么要写到“小乔初嫁了”?有两种“强虏”、“樯橹”的写法,你认为哪种更好?通过字词的琢磨推敲,加深学生对词的语言的感悟,品味好的语言的张力)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以下表格,请学生上讲台将表格填写完整,红字部分为学生填写。

总结:全词总共100字,写周瑜的就有28字。简直就象一部小说一样详尽,写到了周瑜的气概、外貌、神态、作为,作者写周瑜其实就是为了与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周瑜的年轻有为就是为了反衬作者自身因无所作为而产生的苦闷,而词作又正因词人早已生花发,却一心想有所作为,而见出其人生的大志向,怀,大气度。

(此环节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理解苏轼怀念这几个英雄人物的原因。特别是写周瑜,主要是为了和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写出自己苦闷的心情。教师要在学生填写完表格后,总结对比手法,以此来串联词句的情感,便于理解苏轼的心理)

③抒了什么情?抒苦闷之情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讨论:谁多情?)

D.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PT展示上两句)

学生先诵读,教师后指导:C句是应读出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味道还是伤感苦闷的味道?此处同学们可以思考讨论。D句要读出深沉慨叹之意,要读出那种超脱功名之后心灵的澄澈、洒脱、豁达、旷达之意。

总结:苏轼兼有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他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苏轼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

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又何必去执着呢;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从悲哀中超脱。

(这是全词的难点。苏轼思想比较复杂,综合了儒、道、佛三家,而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估计学生会难以把握,所以由教师重点讲解。)

板书:描壮观之景

怀风流之人

抒苦闷之情

四、品读自省

学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落实情感教学目标,通过对作者人生观的理解,来使学生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与理智)

总结:苏轼思想蕴含着两个方面,对后世的文人以及整个民族心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

第8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英雄的故事”中两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上第2册《开国将帅们的战创(节选)》《端午》《过零丁洋》《就义诗》《狱中题壁》《苏武牧羊》《满江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默读课文,运用批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小英雄的性格特征。

3.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英雄的故事”,请大家欣赏视频。(播放小英雄战斗的画面)

设计意图:言简意赅的导入,气势恢宏的战斗场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品读悟法

(一)品读《小英雄雨来》

1.快速默读全文,说说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章是怎样细致地描写雨来的机智勇敢的?请大家边读边交流边作批注。

3.学生以小组形式发言,师相机点评。

(1)预设一。

他撒腿就往后院跑……雨来就摔在地下。

①雨来的机智体现在他故意引开鬼子,掩护李大叔。

②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动词是“撒、跑、踩”,突出了雨来的勇敢。

(2)预设二。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3)预设三。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肚子撞在炕沿上。

①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比喻句,把手比作鹰的爪子)

②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鬼子的凶狠)

③作者主要是歌颂雨来的小英雄形象的,那么第一、二部分水性好和上夜校读书,与突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有关系吗?

水性好让雨来得以从敌人手中逃脱,既没有屈服于敌人,又保住了性命;上夜校读书,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当敌人威逼利诱时才能不为所动。前两个部分为突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埋下了伏笔。

小结:这种在文章的前面说到了,后面又做了必要的交代、埋下伏笔的写法,就是“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品味情感的基础上,渗透前后照应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夜莺的歌声》

1.分角色朗读夜莺和军官的对话,体会小夜莺和侵略者不同的性格特征。

2.夜莺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天真顽皮吗?体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

小夜莺用天真顽皮的孩子行为麻痹敌人,引诱敌人,体现了他机智勇敢的特点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品读句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他又补充说。

①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夜莺在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

②这句话中的“两声杜鹃叫”,文中哪个地方还有相似的句子?(第10自然段)

这样的写法叫作――前后照应。

③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并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4.快速默读全文,比较雨来和小夜莺性格特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D:引导学生对比感悟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侵略者的残酷狠毒,进一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妙处,起到反三归一的效果。

(三)品读《开国将帅们的战创》

快速默读,品味喜欢的语段并谈感受。

品读片段。

十大元帅中有七位负伤……平均每人1个以上。

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连中两弹……德国医生大为惊讶:“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外科医生,第一次遇见像你这样勇敢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丛书的阅读,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深情诵读,升华主题

丛书六年级上第2册中有许多歌颂铁骨忠魂的诗篇,朗诵一首你最喜欢的给大家听。

第9篇:英雄人物读后感范文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抄,方便大家学习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抄1在这个寒假了,我读了《水浒传》,里面主要将了北宋年间官府腐败,民不聊生,便引出了了众多英雄,他们齐聚梁山泊,劫富挤贫,屡犯官府,最后被朝廷招安。《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也表达了当时昏君的罪恶,官府的腐败。读了着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梁山好汉搏杀敌人的情景,水浒传还通过松江等人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的人民和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贫苦百姓聚集梁山,和敌人搏杀的情景。《水浒传》不但揭示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极大的悲剧性。

《水浒传》这本书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比如:武松,宋江,李逵等人物。他们的故事都很精彩,比如武松景仰岗打虎,醉打蒋门神,宋江怒杀阎婆惜,李逵杀四虎。我最喜欢的就是武松打虎了,这里的武松机智,灵活还很勇猛。着写故事清节引人入胜,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了...

读了着本书,我不但知道了古代的英雄事迹,也学到了机智勇猛,读了着本书,我也有许多感想,反对封建社会。

读了水浒传着本书,我学到了对待事情要勇猛,还有怎么为人处世。还知道了当时官逼民反等典型事例。水浒传还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它对后来的农民起义有着极大的鼓舞性,水浒传也为中国现是注意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抄2暑假里,我已多次读了由明代的施耐庵著成的《水浒传》。每一次读,都仿佛打开了历史的大门,里面的故事情节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当中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之感。

《水浒传》叙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小人得志,官逼民反,民中不得安生的场景。江湖之大,好汉不计其数,奇人异士也犹如天上的星宿,其中梁山泊的108位英雄好汉,率性直爽,意气风流,最终不堪暴政欺压,揭竿而起。他们梁山结义愈战愈勇的故事。再现了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从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英雄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以荡然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让我懂得了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义”,对父母要“孝”,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知恩图报,什么是忠义两全。我对这本书有着深刻的影响,它让我认识了武功高强的林冲,力大无穷的鲁智深,文武双全的卢俊义……这些人物令我眼花缭乱。

《水浒传》这本书里的人物出神入化,十分传神。但令我最敬佩的就是“小李广”花荣了,“平民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传说汉朝的李广是最擅长射箭的人,曾将箭射入石头中。我们从“小李广"这个绰号中就可以猜出,花荣一定是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他“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两鬓长清,细腰宽膀似猿形。他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进寒星。"他的箭术也不是徒有虚名的,而且他行侠仗义,爱憎分明。为了解救宋江大战秦明,并多次用神箭建立奇功,使人无不敬佩。我对他心服口服,敬佩的五体投地。

梁山泊好汉除暴安良,英勇无畏。《林冲雪夜上梁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这些故事令我回味无穷,但《武松打虎》是我最喜欢的故事。有一次,武松来到景阳冈,听说山上有一只异常凶猛的老虎,经常出来做乱,但是武松艺高人胆大,趁着酒劲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为民除害,从此威名大震。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从此以后一定要像武松那样豪爽义气,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我爱《水浒传》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喜欢各位英雄好汉豪爽的性格,我被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可是在那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下,《水浒传》又是一首忠义的悲歌,我看着英雄们悲惨的结局,不禁暗自庆幸,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国家中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抄3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抄4“水浒”一词出自《大雅·绵》“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该诗所述,乃周人始祖古公亶父寻出路初建基业事。古人释此诗,说是古公亶父避狄人之乱而走。乃知《水浒传》所讲,实是众人于黑暗社会中寻求出路之事。一如古公亶父来到岐山,众人聚义梁山,欲开创一片新天地以寄身。然此事成功的方式颇令人心寒:

“宋江奏道:‘天帝哀怜臣等忠义,蒙玉帝符牒敕命,封为梁山泊都土地。众将已会于此,有屈难伸,特令戴宗屈万乘之主,亲临水泊,恳告平日衷曲。’”

好汉们奋斗一生,竟直到死后在徽宗梦中才得以找到出路。其中含义,不言而喻:社会如此,活着便无出路可寻。

林冲被陷害之初是怀着希望的,直至草料场还想着“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却不曾想因高衙内一点色心,高俅要害他至死,连陆虞侯也不容他活着。武松起初也相信司法的公正,用口供证明哥哥身死的真相,也不曾想到如宋江、张青、施恩般善待他的张都监陷害他并不需要证据。宋江在江州之前坚持不上梁山也是以为自己尚能回到官场,不曾想有黄文炳谋他,一心要他死。于是,山神庙中摆起三个人头,鸳鸯楼上题写了八字血书,浔阳江口也确被血染红。鲁智深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杀怎得干净?”乃是看破了这社会已无药可救。但宋江仍要写“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于是招安,众人十去其八,梁山就此覆灭。这结局其实早有伏笔:

“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

十节度使出身绿林,后征讨梁山,荆忠横死,王文德、韩存保等被擒,与宋江讨方腊何其相似!招安的出路便是如此,即使宋江剿平方腊生还,奸臣还是要他死。

那出路何在?

公孙胜、燕青、李俊等人的结局似乎指明了出路。隐居山林,出海为王,都能活下来。只是如此活下来已与落草前的生活大异了。阮小七兄弟三人本为温饱而上山,却不曾想会走这十几年波澜壮阔的一遭。征方腊时,两个哥哥不明不白地身死,阮小七终也丢了官回石碣村打鱼。循环一番,归于起点,还丧了至亲,这样一来,十几年的奋斗又有何用?徒剩白发渔樵江渚上了。大闹一番后悄然归隐,便是那些幸存者最佳的写照。闹的效果也是难说,朝廷至结尾昏暗依旧,除了从草寇变成忠臣义士、被供着吃冷猪肉,他们还改变了什么?隐逸者看破了,便抛弃了一文不值的名利消失,但这本是他们先前就能做到的,只是原来没看破罢了。

众人在求生的道路上徘徊,都失了本心。武松从沧州到阳谷县到孟州再到二龙山、梁山,早忘了他当年只想回清河县寻兄长,也再也回不去了。在黑暗的现实中寻出路,心中的路却迷失了。这时,唯有鲁智深拨开迷雾,看清了心中的出路。天孤星孤身一人看破凡尘,留下一句“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便随潮归去,无处跟寻。众人忙碌于寻现实中的出路,却不知出路只在心中。惟有顿开金枷、扯断玉锁般无视身外之物,才“解使满天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超脱生死,遁入空门,方是《水浒传》中唯一真正的出路。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抄5《水浒传》是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其中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作者以精湛的笔法描写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反抗朝廷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等。而这几个人物的悲剧结局也为本书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使读者深陷其中,回味无穷。在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的描写。

如反面人物高俅,他是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典型代表,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社会代表。仅高俅发迹一事,深刻的揭露了北宋年间的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奸臣当道,忠义之士遭到残害,王进就是忠贞耿直之士代表,但却被谋杀。

还有一个反面人物镇关西,他是为富不仁当时恶势力的一个缩影,他强取豪夺,欺压金氏父女为代表的穷苦百姓,最后,他被鲁达所杀,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美好心愿。我憎恨他们。

我更喜欢鲁智深,虽然他貌不惊人,但他身体里有万千力气,他形象高大威猛,他仗义豪爽,让读者甚至书中的无赖们也深深地敬佩他。

“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当然看这本书,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最早是小吏,他的理想是为官报国,宋江有着江湖好汉的侠义精神,他乐于助人,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故有“及时雨”之名,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钢事发之后,他出于义气,便背叛了朝廷。当然,朝廷是不会再接纳一个反贼草寇为伍的人。所以他不得已地上了梁山。但是宋江是个忠义之人,摆脱不了“忠义”的束缚,到朝廷重新招安那天,他再一次为朝廷效命。直到临终,还为了保住“忠义”之名,还把李逵一并带走。梁山泊的兴盛和威名可以说都是在宋江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说,“成也宋江”;梁山泊的解体与悲剧也同样跟宋江分不开,所以说,“败也宋江”。应该说宋江是一个性格矛盾或者说有着激烈思想冲突的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