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对数学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对数学学习总结

第1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以及深化,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这样做符合学生记忆遗忘曲线的特点,教师反复强调可以帮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知识,减缓学生遗忘的速度。除此之外,小结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精简概括,从内容上讲它更近似于教学框架,小结式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知识框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数学口诀式细节总结

数学是理科学科,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发现许多规律,但是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并记忆这些规律、定理是非常难的。如果配上简短顺口的口诀,这些规律的记忆就会变得简单一点,学生花费在记忆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都知道在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时候需要位对位,从个位开始,满足10的时候就向前进一位,而不满足的时候就向后退一位。之前学习的是整数之间的减法,但是这些数都是不含零的数。所以,在教授减数与被减数至少有一个含零的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之前教学的结论,帮助学生学习减法中含零的知识:“零减几,需注意,前者借一再减几。”学习这个口诀之后,学生就知道在有零的时候需要向前一位借一,然后再运用减法。而借一位的则需要减一,最终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了减法的本质,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升,他们在完成课堂布置的数学作业时也很少出现错误。正是因为运用口诀给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才能够轻松理解这些知识点,所以口诀法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通过口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比式总结可以收获奇效

学过数学的都知道,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从小学数学到大学数学,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一环紧扣一环,学好一环的知识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样的,如果一个部分的数学内容没有掌握,那么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会困难很多。正是因为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所以对比法可以运用到课堂小结中。小学数学前后两个章节的内容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对比,因为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师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清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的时候,结合长方形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正方形的知识,正方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宽是相等的,所以正方形完全可以使用长方形的公式计算周长、面积,它有着与长方形相似的结论,但是却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比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为了充分提高对比教学的效率,教师最好运用表格对比法,在一张表格上将要对比的事物展示给学生,在前面标注需要比较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表格对比会更加直观,除此之外,表格对比会更方便学生记笔记。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这张表格就是他们记忆的框架,一旦遗忘,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复习,记忆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总结概括式教学

课堂小结最全面的一种方式就是总结概括,教师小结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每一节的内容,而是每一章甚至一本书的小结。这种课堂小结一般运用在学习完一章之后,教师会总结这一章的学习内容,将这一章主要的知识点提出来,然后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衍生,最终将章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归纳到其中。对学生来说,教师这种总结概括的教学非常利于他们学习,因为许多学生虽然学习非常认真,但就是不能抓住学习重点,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做无用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比如,在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章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概括性总结。首先,这一章分为四节,分别为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平移与旋转以及欣赏与设计,从章节的标题中可以看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称。其次,就是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三者是图形的变换方式。然后,再结合每一小节的内容进行细分,最终将整个章节的知识点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课堂小结非常感兴趣,他们认真记录笔记,每一个人都在认真思考。

第2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归类总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各种教学思想的加入,数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并且应该具备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引导法重要性的认识,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将引导方法融入备课环节,写出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引导实例教案。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更应该结合生活展开教学,做好知识点的阶段性复习,归类总结,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整体学习。同时,复习课堂的开始与结束的延续同等重要,应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是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无限性。但是,往往理想和现实总有一些差别。

一、插入知识点归类总结,引导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授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容,将知识在教案中转化成其他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融入一种与知识相关问题的情境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进行思考。同时,试着寻找适合的理解方式,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进行不断总结,或者在教学的时候插入之前的内容,进行小规模的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更加全面和合理,让学生在复习式的教学情境中逐步提高知识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并不是问题琐碎,而是与所学知识点相关问题的不断总结,突出重点,启发思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互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进课堂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函数”复习课时,可设置如下提问:“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对函数有了一定认识,那么,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与对比,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解题步骤问题,通过类比,讨论,提出大胆猜想。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面_到了课前问题的引入能引导学生预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

二、混合式复习教学模式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将所要讲的某章内容做一个条理性的总结提纲,或者说期中总结等。同时,做好几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的教案,注重课堂复习教学中的多元化引入环节。有的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方式等感兴趣,可通过某名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知识点总结的导线,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获得局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知识点更加容易接受。另外,教师需按照《复纲》需求进行有序地讲解,不能随意教学,以避免误导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并应用这些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同时,要发挥课后对课堂的延续作用,教学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针对课堂或者下一节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设问,对于学生来讲,当作是探索性的问题,既可以总结当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启发学生产生积极备战下一阶段的知识点总结的兴趣,为学生能够自主复习创造条件,也实现阶段性复习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几何”的复习时,对“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两节进行综合解析,混合教学,要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工具,希望学生们通过观察的形式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可以增加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学生为主导,逐步引入解题思想

教材的研读需要达到把握课本基础知识,而知识点的阶段性总结则需要良好的教学思想的引入,教师培养学生研读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把教学思想的培养当作兴趣培养的前驱,将这些思想引入课堂,学生把握了这些思想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初中阶段就重视引入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尤其是在教学的复习阶段中,教学思想的引入能大大提高学生归类总结的能力,也为阶段性复习提升效率。这些思想主要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教学思想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兴趣延续,使学生认识到教学思想对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以方程思想为例,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将问题转化为不同的设问,适当设定未知数,结合定义和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方程式或方程组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方法。

四、加强课堂讨论的开展

对于数学的理解,我们都能想到它的计算过程和准确性。而阶段性的复习则需要学生不断地讨论与思考,将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结合提纲式知识点挖掘教材,将教材与知识点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将提纲式复习作为阶段性复习教学中的主线,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能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应以倾听学生的想法为主,如在讲“圆”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想起生活中的不同物体,那么学生可能会对其具有的性质做初步的猜测,授课教师对其评价总结。与此同时,规律的传授并不是单一的,应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将此性质应用到其他物体或者物质。

五、总结

第3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 学习困难学生 高效 学习数学

数学是学好物理和化学的基础,是中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分水岭。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受到学生本人的重视,还引起了教师、家长和学校的高度注意。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没有把数学成绩提高到相应水平,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数学学习效率低下。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结为数学兴趣的缺失、对数学学科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自己丧失学习的信心和耐性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低等等。所以,数学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想办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学困生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有的中学数学学困生对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新旧知识的衔接出现断裂,从而导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为下降;有的学困生只能简单理解课本中的例题,当遇到同类变式的题型或者是更高级的变化题型后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众所周知,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章节之间总是有关联的,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基础没有打好,后面的内容就更难以把握了。

(二)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做有兴趣的事,做起来都会动力十足,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不懈。所以,中学数学学困生有很大部分人是因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对数学有厌倦的情绪,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数学基础太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直接放弃了学习数学。

(三)学困生没有做好数学学习的计划

良好的数学学习计划可以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可以督促其有效利用时间,并及时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安排。如果学生缺乏数学学习计划,就会进入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就像失控的汽车一样到处乱撞,结果是浪费了时间,学习上却一无所获。

(四)学困生缺乏反思和总结

很多数学学困生都是盲目学习,这些学生不是不努力,他们甚至比谁都用功,就是成绩赶不上来。究其原因,跟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和总结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反思和总结,他们有做不完的题目和作业。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却没掌握方法。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鼓励大家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中学数学学困生高效学习的建议

(一)帮助学困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学科

中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本学科,让他们深刻明白数学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学校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还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学好数学,不仅可以评优、升学,还可以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将来建设祖国的准备。中学数学是基础科目,是为将来的深造学习打基础。生活中的很多工具、现象和产品都和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二)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没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产生抵触情绪,难以继续学习,进而影响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面临的困难,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其恢复对自己的信心,教师要少批评学生,不能辱骂甚至体罚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和赞扬。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给予恰当的开导和劝说,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找出帮助他们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

(三)帮助学困生制定和监督实施数学学习计划

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井井有条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对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十分有帮助。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时间支配情况来制定计划,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的、中期的或者长期的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灵活制定相应的计划。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更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以便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提醒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

提醒数学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学习的知识积少成多之后,自己进行恰当的总结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上的漏洞和难点,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帮助他们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领会,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三、结束语

数学是中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状况,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实际需要,督促他们做好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思考、总结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步纠正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第4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总复习设计;原则;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至今已有五个年头,第一轮新课标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几近尾声,关于总复习的问题自然提上了日程。在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没有必要设计小学数学总复习?如果有必要,那么怎样设计总复习?总复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策略?本文结合编写新课标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总复习设计的必要性

(一)数学知识发展的需要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量的变化即知识外延的扩充,比如数从非负有理数到有理数。质的变化即知识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尤为突出。比如,数与代数部分,从数发展到代数,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量,从具体的运算到抽象的运算,总体而言是从常量数学发展成了变量数学,这是数学发展的一次飞跃;空间与图形部分,从动手操作、特征认识、度量计算,发展到特征认识、度量计算与演绎证明相结合,总体而言,是从操作几何发展成了演绎几何,直观感知上升到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必须逾越的一道关口;统计与概率部分,从定性感受、简单计算,发展到定性感受、定量计算并能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总体而言,是从定性描述发展成了定量思维。

数学知识性质的变化,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毋庸置疑,历史上数学家所遇到的困难,恰恰正是学生会遇到的学习障碍。”[1]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呢?学生“由小学经中学以至大学的进程中所存在的部分困难……可以依靠在教学中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办法来弥补”。[2](43)通过复习,“突出那些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这些基本的知识统率其他知识,就能够解决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3]因为这样的知识结构具有“生产性”,具有迁移力。[4](125)

(二)数学学习的需要

“学生是通过联结先前知识和新知识而学习的”“互相关联且建立在概念和原理上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地被用于新的情境”。[5]通过对先前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梳理,通过对概念、原理之间联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同化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就要联结先前的知识,这就要求先前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着合适的潜在距离。通过复习,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6]拥有了这样的认知结构,就“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 间的差距”。[2](42)这样,新旧知识之间就有了合适的潜在距离,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合适的固着点。因而,容易建立新旧知识之间本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产生有意义的学习。[7]

有利于把学习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知识的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以原来的知识作基础,需要迁移原来的学习。迁移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征,“学生具备迁移的能力,方可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新问题,或在新情境中进行快速的学习”。[8]对旧的学习的迁移,不是知识点的点滴迁移,而是概念、原理、策略、方法、态度的迁移,特别是知识结构的迁移。这就需要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所以,应该“给予那些和基础课有关的普遍的和强有力的观念和态度以中心的地位”,[2](37)也就是把结构放到中心的地位。

比如,对于分数,其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这些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即可建构起关于分数的认知结构。这就为分式的学习提供了知识的固着点,分式的知识就容易获得意义、容易理解了。分数的知识也就容易迁移到分式了。同样地,如果学生拥有比较牢固的非负有理数知识,再学习有理数时,就容易多了,从计算的角度而言,仅仅多了一个符号问题。这是典型的产生式迁移。

(三)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需要

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觉整理知识、提炼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良好习惯。研究表明,优秀的学生与一般的学生相比,擅长反思和总结,习惯将知识以网状形式存储。“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2](48)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提炼、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有利于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养成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另外,在复习中,学生“由于发现观念间的以前未曾认识的关系和相似性的规律”,而能够“产生对本身能力的自信感”。[2](39)

二、总复习设计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总复习的落脚点在于,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总复习要体现前瞻性、发展性、可持续性。

超越知识的强化,形成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有着比较清晰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知识之间有着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清了这些脉络,把握了这些联系,就可以建构起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之网。总复习要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生成演变,注重知识之间联系的打通和建立。这样的总复习超越了对知识的强化: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再生性和迁移力。

超越技能的训练,提升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9](7)总复习要提供一些具有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提升能力。因而,这样的复习不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总复习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亦即,除了认知结构的形成、能力的提升外,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持久的兴趣。

(二)提供线索原则

总复习提供的是学生进行复习的基本线索,这些线索包括:梳理知识的线索,进行数学活动的线索。这些线索要有利于学生按照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来梳理知识,按照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来梳理知识;要有利于学生在一个适当的情境中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既然是线索,就要注意线索的启发性、引导性、统率性;既然是线索,就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既然是线索,就要提供给学生自己梳理知识、自主开展活动的空间。总复习绝对不是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再呈现一次,教师再唠叨一回,学生再回顾一遍。总复习就是要求学生按照线索梳理知识,开展活动:自己建构起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这条原则事实上也体现了总复习的活动性。

(三)兼顾教与学原则

总复习的设计要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既发挥教科书的教材作用,又发挥教科书的学材作用。

总复习的设计既要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这是对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尊重。特别地,由于总复习不再是新知识的生长,而主要是认知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故而,总复习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上,体现在对学生获得的结果(本质上就是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优化上:在学生梳理知识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并对学生梳理的结果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在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认知搭建必要的脚手架,以保持学生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教材的编写应有助于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材的编写还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9](59-79)从而,教材就应兼顾学与教,促进师生间的积极互动。“教科书不仅是教师用以指导学生的‘教材’,也是学生用以学习的‘学材’,而后者的意义更加重要。”[4](389)作为总复习,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线索,更多地面向学生。

三、总复习设计的策略

(一)提供梳理知识的线索,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优化

梳理知识的线索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脉络,以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梳理知识的线索要突出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的地位,以便于学生用它们统率相关的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比如,数与代数部分,知识梳理的线索可以是:(1)按照数生成、发展的顺序来理解数(包括数的意义、表征、大小、稠密性、数量之间的关系);(2)理解数的运算(包括运算的意义、运算的方法、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3)等式与方程;(4)比例。这样进行梳理,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数与运算的理解,又可以受到研究方法的濡染:为什么引入新数,引入新数后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学习)。

教科书可以用学生对话的方式来呈现“理解数”的线索,例如:

学生A: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小数,还初步认识了负数……

学生B:我知道数的一些性质,如分数的性质……

学生C:整数、分数、小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细言之,纵向看,从自然数、分数到负数,数的每一次扩充都源于现实的需要:为了表示部分,引进分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横向看,每产生一种新数后,就要了解它的意义、它的表征,它与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它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整数、分数与小数意义之间的联系,分数与小数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整数、分数与小数运算之间的联系,是把横向梳理联结起来的桥梁。

转贴于 又比如,空间与图形部分,教科书可以用学生对话的方式来提供“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和应用”的梳理线索:

学生D:我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学生E: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F: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怎样算呢?

如果说学生D提供的仅仅是对知识简单回忆的线索,那么,学生E提供的就是探索知识生成演变、建立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亦即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与圆的面积公式,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F提供了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思路:用规则的图形来逼近不规则的图形。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在个人思考中初建的,在小组合作中形成的,在班级交流与教师的指导下优化的。

(二)提供适切的数学活动,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总复习可以提供具有较强现实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已经梳理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探索认知的能力。

比如,为了让学生应用平面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设计以下数学活动。

活动1:在一个长9米,宽4米的长方形草地上,设计一个花坛,花坛的面积恰好是草地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一个开放度较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把花坛设计成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可以从美观、实用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甚而,学生在寻求面积为18m2的图形时,可以探索得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又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平面坐标系的本质是位置数量化,建立起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并为下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埋下伏笔,可以安排下列活动。

活动2:下面是幸福村的平面示意图。

(1)说一说。学校、种植园、工厂、冬冬家、养殖场分别在村委会的哪个方向?村委会分别在这些地方的哪个方向?

(2)量一量,填一填。①种植园在村委会北偏东45方向的2200m处,表示为(45,2200)。②冬冬家在村委会(),表示为()。

(3)说一说。①种植园的位置描述为从村委会向东走3个单位,再向北走3个单位。②工厂的位置描述为从村委会()。

(4)填一填。①学校的位置表示为(2,0)。②种植园的位置表示为()。

(5)算一算。幸福村的总面积大约是多少?

用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物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用数字来表示这一建筑物的位置,其中隐含、渗透着极坐标的思想。用语言描述从村委会出发,向东(西)走、向北(南)走多少个单位,确定某一建筑物的位置,然后用数字来表示该建筑物的位置,其中隐含着直角坐标的思想。这是很好的数学本原性问题,也是已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以上数学活动中,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探索了新知识。这样的复习“瞻前顾后”,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提供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和挑战性的习题,促进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建立

习题设计是总复习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总复习中的习题与新授课后的习题有较大的不同,总复习中的习题,概括程度要高,综合性要强,覆盖面要大,要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开放性、应用性;总复习中的习题,题量要少,题目要精。比如,可以提供这样的练习题:

练习1:把下页图中的6个小正方形涂上颜色。使用这个图,直观地说明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1)涂色部分用百分数表示是多少;(2)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多少;(3)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如果按照程序化的方法,这个问题易于解决。但是,题目中要求“使用图”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必须建立起百分数、分数、小数意义的直观表征,就必须通过直观图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

练习2:小山羊、小白兔、小松鼠在草地上各围了一块菜园(小山羊围的是一个边长为6.28m的正方形。小白兔围的是一个长宽分别为6.56m、6m的长方形。小松鼠围的是一半径为4m的圆)。(1)它们各用了长多少米的篱笆?(2)谁围的面积大?谁围的面积小?(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使用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该问题的精彩之处在于,要通过对面积和周长的对比,猜测、发现一条规律:同样的周长,围成圆形的面积最大。

这些练习题既有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又有利于能力的提升。这些练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四)提供探索的空间,促进学生的探索与交流

总复习要为学生的探索和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具体说来,可以通过总复习的下述特性体现出来。

线索的启发性。线索本身只是指出了梳理的方向和纬度,具体工作由学生来完成。

活动的探索性。总复习所提供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开放性,这就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活动的空间。比如,活动1。

习题的挑战性。总复习所提供的习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挑战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解决方案。比如,练习1。

思考题的前瞻性。总复习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比如,可以提供这样的思考题:

思考题:在小学里,大的数可以除以小的数,小的数也可以除以大的数。大的数可以减小的数;想一想,小的数可以减大的数吗?

提供给学生探索的空间,才能够真正转变学生的复习方式,避免教师条分缕析式的讲解。

(五)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复习可以设置知识梳理、课堂活动、 练习、问题与思考、综合实践与应用等栏目。对这些栏目,可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卡通、游戏、表格以及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述等方式来呈现,达到图文结合、数形结合。对这些栏目,可以设置成“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达到动静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参考文献

[1]Kline,M.A Proposal f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J].Mathematics Teacher,1966,59(4):322-330.

[2]〔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李光树.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9.

[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蔡金法,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9—21.

[6]李光树.小学数学整体结构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0,(8):25—30.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1—124.

[8]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9.

第5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培养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小学不习惯预习,初中学生预习很重要,指导学生应,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要有目的地去预习,使学生有的放矢。

2.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对每堂课的只是体系有清晰的认识过程;(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要掌握数学思想。(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尤其数学根本不做笔记,时间长了脑子一片空白,因此,数学课也要做好笔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知识体系、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时,教师用一些提纲或表格,当堂记着知识要点。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教师指导在看书,笔记,慢慢琢磨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指导学生做到:(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课后要花大力气辅导,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转贴于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

对新生讲清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2.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从而教师也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相互适应。再说学生们也互相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

第6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学习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63

事物的发展既受到外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内因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不同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教师对内外因都进行分析。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对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阻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人们推动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千方百计的想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点,取得优异成绩,就要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而目前阻碍有效学习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阻碍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内因分析

1.浮躁的心理状态。

人们往往在着急、没有主见等情况下,会出现浮躁的心理。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心理就是浮躁心理。受高中数学在高考中重要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难以有效的进行个人心理疏导,尤其在学习中出现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浮躁,而二者往往又会形成不良循环。浮躁的心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组织性与计划性,浮躁的心理使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即使原本学生的数学成绩较为优异,一旦出现浮躁心理,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与教师的教学难以保持一致。

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学习的规律,才能取得成功。而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与教师的教学保持一致的情况,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个严重障碍。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点,这是最基本的学习规律。而一些学生却破坏了这一规律。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进程的现象,学生不是积极的采取措施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而是逐渐落后于教师的进程,自然,学生的数学学习逐渐就落伍了,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环境被破坏。

(二)阻碍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外因分析

1.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方面做的不足。

结合学科的特点做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学好学科知识与提升学科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数学学科的特点而言,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定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总结的知识点去指导运算活动,是十分必要而关键的。而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方面存在不足。这就使学生一方面在认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将知识点纳入整体的知识框架中,片面的掌握知识点,对学生运用知识点分析与解决问题都产生了局限性。另一方面,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框架,零散的掌握知识点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2.案例局限于教材。

数学的生活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因此,教师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案例的导入,越来越注重从生活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引导。本人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局限于教材。例如:教师在讲解排列组合等相关的知识点时,往往列举教材上花圃的摆放方法,当然,这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等都有帮助,而案例也存在局限性过强的因素,一旦脱离学生较为熟悉的几个案例,学生就难以通过应用知识点进行有效分析。这一问题也应该引起教师重视。

二、克服阻碍因素的有效方法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因素,既有来自于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来自于教师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与学生只有客观对待,并积极加以补救,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项应对措施:

(一)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心理状态

针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浮躁的心理状态的情况,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及学生个人的努力下,积极的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其中一个对抑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浮躁心理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计划性。课堂上,学生有计划的听讲,保证扎实掌握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及引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课余时间学生也要有计划的展开复习,这样学生逐渐在进步,自然就不会再慌张,浮躁的心理自然得以克服。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主要是由于学生难以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导致的。因此,学生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努力掌握知识点与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个人的数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当然,学生听讲不能机械的听,应该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步骤。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在每一节课教师对学生讲解知识点完毕之后,教师都会对当堂课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的该种形式的归纳总结,对学生有效掌握教师当堂讲解的知识点十分有利,而想要使学生从整体上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把握,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w纳总结。学生个人的总结水平是十分有限的,同时也难以很好的从联系的角度去总结知识点,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对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意识,同时学生的总结能力也逐渐提升。

(四)引入丰富多样的案例

第7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九年级 数学总复习 现状 问题 策略

诚如我们所知,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学习的关键。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老师教学的难度,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这对于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而言,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我们既要加强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当前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学方向偏差,学生课业压力大

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其实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教学方向偏差。大部分的学校和教师都将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的方案确定为"采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成绩"。但是,事实上,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思维和灵活变通的学科,除了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题来掌握基础知识和锻炼解题能力和速度,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然而,方向的偏差导致了教学设置上的失误。一方面,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布置大量的作业和习题,希望学生在题海战术中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应对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带来的压力,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做题上,"学"与"思"分离,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想象,并没有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

2.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压力大

九年级的学生不仅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更因为受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将提高学习成绩、考取好分数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目标和动力。但是,由于外在压力和外在因素而形成的学习动力并不持久,学生很容易因为学习成绩的下降和复习难度的增加而对学习失去耐心和毅力,这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更是如此。

二、提高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当前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这也直接影响着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上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中考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提高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培养数学思维

诚如我们所知,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和研究性的学科,但是数学也是一门讲究学习技巧的学科,而解题技巧,在应对数学考试时更是作用重大的。因此,老师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渗入数学思想。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某中学九(3)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张小丽沿着东西方向的公路以50米/分钟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在A处测得建筑物C在北偏东60O方向,20分钟后她走到B处,测得建筑物C在北偏西45O方向上,求建筑物C到公路AB的距离。

这道题充分体现数形结合法的重要性,通过图形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题目给出条件的作用和问题的实质:时间、速度暗示AB的长度,角度数暗示直角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边与角的关系突出三角函数的应用,复杂的表象经数形结合后部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条件,学生会想到运用tan45o=CD/BD解决CD的长度。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数形结合"、"化归思想"、"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等解题技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门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2.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在总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数学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是考察的数学知识却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就是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反思和总结,而不仅仅是实行"题海战术"。

另一方面,在复习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具体说来,在复习关于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时,老师的教学重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二次函数的图形特征及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上,更要引导学生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懂得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形特征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毋庸置疑,中考数学是极为重视学生综合能力运用的,而单个知识点的考察却很少。因此,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3.鼓励学生互助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团队合作对个人而言具有重大的价值,尤其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人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是比较固定的,但是数学学习却强调灵活变通和角度多样化,所以只依靠题海战术或者是老师授课,学生的成绩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大的提高。因此,组建互助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最大程度地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成绩。

总而言之,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意义十分重大,但是提高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老师们不仅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更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们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过程中,仍要不断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意见,不断探寻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方案。

【参考文献】

第8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学生能够独立的收获数学知识,而并非是在教师或者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这种能力就是数学的自学能力。良好的数学自学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快乐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具备独立的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现状以及提高数学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提高数学自学能力提出了解决建议。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现状

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是一门学起来很吃力的学科,为了学好这门困难的学科,学生花费了不少时间,下了不少功夫,然而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心里充满挫败感,开始厌烦数学科目,时间久了开始害怕数学学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严重时甚至会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二、提高数学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提高数学自学能力是学生自身数学文化素养提高的必备条件之一,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数学自学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快乐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具备独立的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另外,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们高中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终身学习是我们主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和持续的学习的过程,终身学习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无限的光彩。

三、提高数学自学能力的措施

(1)从数学课本中获取知识

首先,我们在读数学课本时,不要机械的读,要用心的读以理解其中的概念、定理、性质和常规的知识,这些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因此不要机械的背下来,而是要真的理解,并懂得利用概念、定理等解题。

其次,仔细研究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例题一般都是最典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题,因此我们要认真的研究例题,总结其解决方法和解题思路,从而能够举一反三的使用解题方法。

(2)学会整理数学知识,把知识系统化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把知识系统化,把新学会的知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长久的记住知识并灵活的应用知识原理。

首先,学会掌握知识的展开顺序,弄清来龙去脉。我们在阅读数学教材的时候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数学教材中知识是如何展开的,找出知识的展开顺序,然后分析它们在整体数学知识结构中的从属关系和地位。

其次,分析知识的纵横联系。数学学科的每个知识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以某一知识为线索,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串联起来,整理出综横交错的网状知识结构,这样能够使我们快速的记下并理解,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和效率。

(3)学会掌握知识的迁移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对比和类比等方法总结出相似的知识或者结构相同的知识,在解题时要通过同化等手段迁移知识,比如把角的平分线知识结构迁移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等。

(4)及时的进行自学检测

在自学之后,学生要找出一些与自学知识相关的习题去练习,标记出做错的题,总结出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然后找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重新研究,然后再找一些与该知识相关的习题再做,反复练习,争取做到能够举一反三,这样做是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高。

(5)学会及时总结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要学会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学期总结等,这样有助于查漏补缺,在总结中能够发现哪些知识遗忘了、哪些知识不牢靠、哪些知识掌握了,对于遗忘的知识翻书重新学习并理解,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提高对此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掌握不牢靠的知识反复练习,从后有助于今后顺利的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学过的知识掌握牢了,新的知识才能学得好,因为数学知识是紧密的联系的。

第9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一、课堂导入,教师设计主导问题,让学生明确方向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成功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但有些教师在情境引入中让学生看东说东、看西说西,尽情挥洒,花费十几分钟时间还不能进入主题,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从情境中提取各种信息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方向、浪费时间。因此,情境导入要求教师及时引导,从情境中提取出为新知服务的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交流,明确学习方向。如“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教师拿出几个苹果创设情境,此时,如果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很容易说苹果好吃不好吃、喜不喜欢吃、苹果价格是多少等问题,很难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所以,这时候,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直奔主题。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几个,请你用一个数表示,填入括号内。

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前三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答,最后一个问题,学生都知道是半个苹果,但要求用一个数表示学生就犯愁了。教师偏让学生尝试,学生饶有兴趣,开动脑筋,想出各种表示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一种新的数叫作分数――[12],它是怎样得到的?如何书写?表示什么?我们一起探究。这样教学,让学生生“疑”,从学生的“疑”处入手,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产生求知欲望,自然贴切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既突出了主题,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课堂展开,教师提供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获取新知,这一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做起来很难。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难以从有限的文本材料中获取新知,抑或即使获取新知也是肤浅的,缺少深入思考。因此,为了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开发文本材料,为学生提供系列材料或系列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我感悟。如 “认识百分数”教学,学生会说出具体情境的百分数意义,但没有深入思考,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以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率80%为例)

师:谁能说出这80%的意义?

生: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80%。

师:是不是银山小学六年级正好100个学生,达标80个?

生:不一定。

师:那你说说这80%是怎么来的?

生: [达标人数总人数]。

师:是不是直接得到80%?

生:不是。

师生完善: [达标人数总人数] 。

师:既然是“达标人数”除以“总人数”转化过来的,请你假设举例,“达标人数”和“总人数”可能是多少?

生(举例以后回答):[45],[810],[3240],[4860],[80100],[160200],[12001500]。

??:这些分数都相等吗?

生:相等。

师:既然相等,为什么不用[45]表示,而要用80%表示呢?

生(疑惑):对啊!平时不是说能约分的要约分吗?[45]比[80100]简单多了,为什么要用[80100]表示?

这时候,就看教师如何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引出百分数的必要性”。

师:请看下面一组材料。下面是几个学校六年级体育达标汇总情况,你能比较好差吗?(先出示前三列数据)

[学校 六年级

人数 达标

人数 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母是100的分数 百分数 大洋

小学 400 370 [370400] [92.5100] 92.5% 巾山

小学 366 355 [355366] [97100] 97% 银山

小学 5 4 [45] [80100] 80% 托阳

小学 73 66 [6673] [90.4100] 90.4% 临海

小学 981 911 [911981] [92.9100] 92.9% 汛桥

小学 246 225 [225246] [91.5100] 91.5% 杜桥

小学 200 180 [180200] [90100] 90% ]

有的学生说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把分子化成相同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通分进行比较。

师:通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通分进行比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不断催促,学生还是抓耳挠腮无法完成,个别学生窃窃私语:“我们会二三个分数通分,不会七个分数通分。”

师:大家讨论一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讨论很热烈,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时,几个胆大的学生对教师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可以把几个分数化成一个指定分母的分数,您能不能确定一个分母,我们都把这些分数化成您指定的分母。”

师(面向所有学生):刚才有同学说,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分母,然后把所有分数都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大家说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既然老师可以确定,那么大家自己也可以确定一个数。大家再讨论一下,确定一个什么数做分母比较好?

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确定100做分母比较好,转化方便。

师:那为什么不以10或1000做分母呢?

生:10有些小,1000有些大,100不大不小比较合适。

师:分母化成100以后就便于比较,这种固定的格式就叫作百分数,我们一起完善表格。(完善上面表格的后两列内容)

概括板书:

[百分数]

师:大家把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管你在临海、上海,还是北京,人家一听就能比较那所学校体育达标好,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叫作百分比(百分率),也叫作达标率。再如我们穿的衣服,大家看看标签,含棉多少都用百分数表示就方便比较,如果你写成[4050],我写成[1315],就要通过计算才能比较,不方便。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化成百分之几了吗?能不能把80%约分?

生:知道了,不能约分。

教师通过一个百分数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很难明白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搞不懂为什么要把分母转化为100、百分数能不能约分等问题。教师呈现系列材料,让学生犯难,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解决办法,最后结合实例说明采用百分数的必要性。学生从模糊到清晰,自己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牢固建立百分数的概念,弥补了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不足。

三、课堂练习,教师逐步引申发展,让学生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如果仅仅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几道习题,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可能不成问题,但要深入理解、发展能力就有难度,因为课本上的习题形式比较单一、层次不够分明。因此,要想发挥习题的多种教学功能,教师要认真钻研习题,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巧妙设计问题,一题多用,使习题真正达到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我们设计这样的一道习题。

计算下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分米][4分米][4分米][8分米]

教师设计这样练习的目的,一方面,应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如果仅以此教学,就没有用透习题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道习题的作用。那么,还可以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呢?

思考一:平行四边形有相对应的两组底和高,这两组底和高的乘积相等吗?你能根据这道题目写出等式吗?

4×6=8×h

思考二:你能根??这个等式计算另外一条底上的高的长度吗?

思考三:如果没有出示图形,仅仅告诉你: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4分米和8分米,一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你能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就要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高6分米应该与什么数相对应,画在哪里,从而才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样做,引申挖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思辨等能力。这样层层递进、深入思考,学生自己是很难想到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一题多变,才能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教师盘点课堂表现,让师生不断进取

课堂总结包括学习内容的总结、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课堂表现的总结等内容。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及时回忆、复习,达到巩固知识、学了能记住的目的。通过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让学生谈谈如何学习这一内容,并将此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从而达到学了会学的目的。通过对课堂表现的总结,指出表现好的方面和表现不好的方面,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促使他们今后做得更好,达到学了还要学的目的。有的教师一讲到底,下课了匆匆收场,没有时间总结,不管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都是不妥的。有些教师虽然进行课堂总结,但只重视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而忽视了其他两方面内容的总结,也是有缺陷的。如“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可以进行这三方面的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一如何得到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表示1份就是几分之一)

进一步概括,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2.我们如何学习的呢?你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吗?

师生讨论得出: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抽象得出[12],再将同一材料进行不同分法得出不同分数,然后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概括。让学生明白操作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对学习数学的作用,促使他们将此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之中。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好?你觉得老师表现怎么样?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自己的表现,明确缺点,彰显优点。然后教师表扬得到同学肯定的部分学生,用激扬的语调大声说:相信这些同学下节课会比这节课表现更棒。还有什么比得到同伴的肯定更令人鼓舞的呢?平时虽然表现一般但本节课表现出色的学生也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多么令人兴奋。这样总结,能激励他们下节课有更好的表现。得到表扬的学生能把每节课都当作前进的里程碑,不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当然,教师也要不点名地指出课堂中表现不好的一些行为,希望这些学生能得到警示,下次改正。最后,教师要对同学们能指出老师的不足之处表示感谢,并决心下节课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