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网络媒体论文精选(九篇)

网络媒体论文

第1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一、新媒体市场营销观念和种类的发展变化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市场营销的定义为:市场营销就是对所售产品、劳务进行定价、分销等一系列过程,从而实现与个人及目标组织交换的效果。根据该定义可以看出,市场营销就是买方对市场机会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选择利用为基础,根据市场客户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交易活动,完成销售的过程。传统营销模式所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繁杂的环节才会转到消费者手中,这样复杂的供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时效性,加大产品的成本。网络营销源自传统营销,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与传统营销有很大的区别。网络营销是采用互联网实现销售目的。从营销的角度来说,网络营销是采用互联网创建网上经营环境,为实现企业所设置的经营目标而实施的不同形式的活动。简言之,两种营销模式的本质相同,都以满足顾客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纵观中国的发展情况,新兴产业互联网有助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改善人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不断向各个方面的深入,更多的传统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需求有所增强。各大商家在网络营销上所投入的资金、精力不断增加,同时网络营销涉及的行业及领域也更为广泛,营销产品更加追求质量、效果及创意性。由于电子商务、网络社区、微博等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的平台更加开放,为网络营销的服务及模式创新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媒体网络营销的概念、特点、种类

(一)网络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网络营销就是指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作为媒介开展不同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是为创建一个沟通便捷、信息量全面、功能强大的网络营销环境。想要做好网络营销,必须深入研究网络营销的特点。网络营销有如下特点:1.交互性网络营销的交互性特点可以确保信息的双向传播。根据网络营销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营销信息,采用网络及时把握客户的实际需求。网络具备开发性和传播范围较广的优点有效降低营销运营成本。2.共享性与即时性网络具有共享性与即时性的特点,促使网络营销得以跨时间、跨地域、跨空间的限制展开信息的交换,从而为营销服务提供广阔的服务空间。3.虚拟性及多样性网络营销可以确保营销活动处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客户实时展开沟通和交流,同时的信息都是根据网络完成的。网络营销是采用视频、文字、图像等不同的媒体展开交易,从而更好地帮助不同营销手段及方法加以合理整合。

(二)网络营销的种类

依照不同的标准网络营销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商业活动的运作方式,网络营销可以划分为完全网络营销和非完全网络营销两种形式。完全网络营销就是完全采用网络营销的方式实现交易的形式及过程。简言之完全网络营销就是所销售的商品或服务整个过程是在信息网络内完成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完全网络营销可以确保交易双方超越地理空间的障碍实施网络交易,从而更好挖掘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非完全网络营销就是指无法完全依靠网络营销方式实施完整交易的行为及过程。非完全营销方式必须借助某些外部因素完成交易。依照网络交易的范围可以划分为本地网络营销、全球网络营销及远程网络营销。本地网络营销是根据本地区的网络信息进行网络交易活动,进行网络交易的范围有所限制。远程国内网络营销就是在本国范围内展开的网络交易活动,该交易模式交易范围扩大,对营销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商品的属性划分,网络营销又分为直接营销和间接营销两种形式,直接网络营销就是无形物品或服务订货等相关活动。间接网络营销就是指有形的货物订货及付款等活动。

(三)网络营销方式调研

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预测,至2013年底中国网上购物的人数达到3.1亿,具体情况(见图1)。网购人数的增多充分证明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随着互联网逐步普及和完善,网购用户及网民的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营销成为企业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网络营销是一种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实施网络交易的形式,网络营销必须借助数字化的信息及网络媒体实现网络营销目的。网络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以红苹果漆为例,探究不同营销方式的优势。红苹果漆作为中国民族涂料的品牌中较早使用网络营销的企业,也是民族涂料行业网络营销较为出色的一个。红苹果集团的网络营销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谷歌中输入“红苹果漆”这些关键字,可以显示的网页达到200万余篇,百度中显示的有关网页为150万篇,红苹果漆百度词条的浏览量在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中也达到一定数量。除去有关的新闻及论坛贴吧之外,红苹果漆还具有专业的电视广告进行宣传。红苹果漆网络营销的方式包含网站、百度制度、博客、论坛、网络视频等不同形式。具体情况(见表1)。

三、新媒体下网络营销的对策

(一)快速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采用当地信息化专项资金,创建健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网络硬件水平。同时以政府为主体,加大互联网事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网络的安全性。现阶段,中国虽然已经成了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实现监管全国互联网络的目的,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使用互联网的大国来说,如此的监管办法并不能达到实际要求。因此,国家必须给予相对应的措施用来解决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从严从重惩治不法分子运用互联网展开的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

(二)网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三者有机结合

企业网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障。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于交易前期的推广和宣传,电子商务的重要标志为电子化交易。网络营销在传播的时候,可以促进企业的招商加盟及产品销售,如果一个企业只重视网络营销忽视建立完善的企业网站及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就会出现浪费大量网络营销投入的资金。因此,网络营销不能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全部,它可以为企业网站及电子商务服务的工具,从而有助于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创建合理的网络营销模式

企业实际使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形式各异,如果企业把所有的营销方法一一运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不仅浪费时间、资源、钱财,且效率不理想。因此,企业要对不同营销方式进行合理组合,从本企业发现的现状入手,选取某些收益好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网络营销办法,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营销模式。同时,企业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信誉,不要去做欺骗客户、弄虚作假的事情。各个企业可以对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便于为顾客提供最优良的服务,从而为本企业获取丰厚的利益。

(四)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应用

网络资源丰富且廉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网络销售的发展。网络营销资源包含不容的信息渠道、网站访问量,合理使用这些资源可以为用户传递更多的网络营销信息。网络营销就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营销资源,把这些资源转换为收益。企业网站的信息及所提供的服务高效进行网络营销的基础,因此各个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合理的完善企业网站的信息,确保企业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尽最大可能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采用有效办法传递营销信息。用户通过获取网站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认识企业产品,为用户下定购买决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创建网络品牌,完善优质的物流系统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必须建立别具一格的网络品牌,具有吸引力的网络品牌是企业更好展开网络营销基础。企业可以从网站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等多个方面树立良好的网络品牌。企业网站实施网络营销最根本的环节,也高校推广企业品牌重要策略。完善优质的物流服务系统是确保物流系统内各部分功能要素最有组合,可以满足物流成本最低,完善的物流系统包含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各个环节。科学合理的布局,确保物流系统功能及各个环节的可以最佳衔接,确保该系统高效运作。简言之,物流系统必须做到,快速对用户订货进行配送;用户订货在库率高;保障实际运送过程中货物损伤、丢失和发送错误情况少;保管保障物品没有变质、破损;包装、装卸搬运可以达到运送和保管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时刻保障物流活动流畅和信息及时反馈;同时,必须控制好各个子系统均衡性问题。就是确保运输、储存、包装、装卸、信息处理等子系统各项功能可以均衡发展,从而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能力。

四、结束语

第2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前言

自1997年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风靡全国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网络上的文学;在“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的评选之后,随着网络上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网络文学”这个范畴方始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发展到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一些经典的著作都在网上有着电子版本);当然也是网络文学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有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书本形式传播)。由于网络文学本身尚处于发展阶段,其自身的要素还有许多不成熟、不稳定有待于发展的地方,对网络文学的诸多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甚至于对“网络文学”的概念还尚无定论。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网络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多方面、不同层次的影响。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的现象,与社会中的人是分不开的。在以往传统的文学研究中,对文学活动主体的研究往往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那么,网络文学一种新的文学传播媒介,其对文学主体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这种影响对文学本身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其是否改变了文学的本质?这些问题,各家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各有所说,尚无统一的定论。本文将借鉴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主要探讨网络传播媒介对文学接受主体的影响,并对此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网络成为传播媒介,使得网络文学,本质中审美的要素下降,娱乐性的成分上升。在本文中,笔者在讨论网络主体的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将网络文学的接受者和传统文学的接受者作简单的比较,并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网络文学接受者特有的心理特征,重点探讨网络对网络文学接受者造成的特殊影响。

一相关范畴问题作为文学传播媒介的网络。从原始社会阶段“诗乐舞”一体的文艺活动产生以来,文学活动系统中,传播媒介总是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文学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传播媒介在文学互动上的特点来看,文学的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纸张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几个阶段。应该说,每一种主导的传播媒介都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口头传播阶段,文学主要是由人们面面相授传播的。这样,传播者有很高的权威性。这种方式生动形象,互动性很强,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创作、传播自己的作品。但是这种传播方式很受时空的影响。因此,远古时代的大部分的文艺作品都不能保存下来。进入纸张传播的阶段后,由于文字的使用,限制了大部分人的创作权利和自由。同时出版的审查制度,也使传播媒介成为权威机构的垄断工具。但是这种传播方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保存了大量古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得读者有机会欣赏前人的,甚至是千年前的作品,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书本的出现使得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书本文化至今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文学活动。电子传播一方面扩大了读者的范围,兼有字,音,画,多媒体的多种形式,但是基本上也被权威机构所垄断,在本质上与纸张传播大致相同。网络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介,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没有了以往纸张传播、电子传播的审查制度,没有特殊的原因,创作者一般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发表自己的作品的地方。第二,接受者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是书本阅读,现在变成了对着电脑屏幕进行阅读,不同的阅读环境对接受者的心理和状态等等要素都会产生影响;第三,网络上创作者和接受者互动流活动增强。网络的作品所在的页面大多设有发表评论的地方,读者可以直接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QQ、E-mail、BBS等网络工具与创作者进行交流。网络文学接受主体。这里我们谈论的文学接受者,不光是上网为了学术研究、文学交流的,有一定审美基础的读者,也不仅仅指那些文艺理论批评家们。这里的文学接受主体更主要的是泛指所有上网浏览网络上的文本的广大网民。网络文学的范畴。尽管网络文学的范畴在学界尚无定论,在这里我们讨论的网络文学,有着我们讨论的范围。在这里,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指历次网络文学大奖评选出来的那些“代表作品”,更重要的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网络上的文学现象,具有网络文学特有的一些鲜明特征,如作者的“大众化”、内容的多样化、传播的网络化、创作立场的“民间化”的文学作品。

二网络主体的整体特征。网络作为一种新生的、时尚的技术工具,其使用的主体必然是趋向于年轻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12月31号),中国网民共有7950万,其中男性60.4%,女性39.6%;未婚的占到56.8%;35岁以下的网民所占的比利是82.2%:18岁以下为18.8%,18-24岁为34.1%,25-30岁为17.2%,31-35岁为12.1%。其中,网民受教育的程度如下:高中以下13.5%,高中(中专)19.3%,大专27.4%,本科27.1%,硕士2.2%,博士0.5%。网民的职业上,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前两位,分别是29.2%和13.7%。收入上,20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77.6%。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民以男性、未婚者、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人以及低收入者占据网民的大多数。在当前社会的背景下,人们面对多变、复杂、充满诱惑的社会,往往会感到迷惑、失望、压抑。年轻一代由于学业、工作的压抑更是显得抑郁、浮躁、情绪化。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年轻人的情感通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但是由于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个人自尊心理的束缚,往往不能完全的释放自身的情感。但他们面对网络的时候,虚拟的网络可以掩饰他们的真实身份,网络的虚拟化使网民完全不用考虑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自由地宣泄自身的情感。由于大量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往往与他们理想中的要求差距很大,虚拟的网络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现实生活中这类等级观念的束缚,尤其是经济、政治的束缚。网上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情感宣泄化,网上的语言,行为也是十分直白的。网络对文学接受者的影响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以前,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中,并不是很重要的环节,通常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往往把目光聚集于作家和文本上面。自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出现以来,读者对整个文学活动的意义才被注意到。人们才开始研究读者的阅读对文学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同传统的文学接受者相比,网络文学接受者面对网络时,其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面对的文学创作主体、文学文本不一样;

(二)阅读环境的改变;

第3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海量性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资源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传播形式,不仅使学生党建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而且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状况、心理状态,比传统的教育形式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2促进学生党员的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交互性、即时性的特点,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党员的教育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海量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素材,不仅为学生党员提供了自由的自学环境和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党员的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来源范围广、成分复杂、信息量大,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行行的信息和文化的影响,思想的可变性大,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相对较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常常以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极容易随着媒体的倾向展开思考,缺乏独立思考;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迅速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围影响到大学生,在学生思想意识中,可能一条不经意的微博信息或者QQ聊天信息就能颠覆我们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思想阵线。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对党务工作者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交流方式的改变、心态上的适应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以学习、交流、服务为立足点,加强监管力度,积极构建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结合“90后”学生特点,以学习、交流、服务为立足点,采用学生惯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突出党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构建网络党建平台,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一)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为根本,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以提供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形势政策等为主要内容,促使党员和党外群众理论学习的网络化、便捷化。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时事政治、党史上的今天、党史人物趣事、网络党校学堂、理论研讨等特色栏目,提供电子版党报党刊、电子书籍、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料的下载。让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要开辟专门的考核评价平台,整合现代网络资源优势,建立考试系统,实现在线考核、在线评价。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不定时举办党建知识问答、党建征文活动、新政策知识竞答比赛、网络思想政治论文写作等,让党建学习更具有吸引力。

(二)以深入了解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的,搭建党建工作交流平台

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一是在党建网站设立党员论坛、专家点评、师生对话等互动性较强的栏目,针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焦点话题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党建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给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学生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抵制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二是利用微博方便、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开设党建微博,打造“红色微博”,成立专门的微博写作小组,明确负责老师,由相关老师、学生党员定期撰写博文,经过党组织的严格把关、过滤、筛选,挑选优秀文章上传,充分发挥微博的图文并茂优势,介绍党组织的相关知识、活动动态、党员的先进事迹、身边同学自立自强行为,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够及时接受教育,了解党组织动态,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三是建立党员QQ交流群、书记在线QQ群以及微信交流群,让学生与党组织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覆盖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自由交流,便于支部书记及时掌握支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舆情形势,及时解决党员的思想困惑和生活疑虑,第一时间让学生获取权威信息和教育,将网上党建与网下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生党建方面的作用,让党建工作进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处处学到党的知识,时时得到党的关心。此外,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品牌教育栏目。如华中农业大学打造的“红色微博”、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网络教育平台都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功能。

(三)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充分发挥新媒体高效管理、宣传的功能,搭建党建工作服务平台

一是开设党务工作者办公系统,实行网上办公,各项日常事务性工作通过系统进行,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二是开设新闻、通知、公告、留言板块等,校园新闻、活动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快速的网络信息服务。三是建立网上党支部,利用网络进行日常党建工作,在校的或不在校的学生党员都可以定时上网过组织生活、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交思想汇报、交纳党费等。同时,支部还可以通过网络相册、电子书展示支部特色活动,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延伸,可与其他的支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四)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网络信息的健康和安全

第4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1.传统党建宣教方式受到新媒体冲击。

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报刊、文件、会议等单向宣传形式,因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与新时期的大学生形成共鸣。不仅造成传播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精神信念的灌输和价值观的引导。如何引起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2013年10月一则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动漫视频出现在互联网上,一经推出就引起了青年网民的热议,两天之内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20万次。在这则5分钟的视频中,国家主席以卡通形象示人,以他的成长之路为例介绍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和任用过程,并与欧美等国领导人的产生机制进行对比。它用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国家政治知识的普及融入到新媒体表现和新媒体平台当中,实现了某种突破,也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借鉴和思考。从这则视频所收到的效果来看,兴趣是俘获受众对于信息获取的关键。信息通道越多,形式越多样,受众就会更倾向于自己所熟悉和喜爱的方式.认清这种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和发掘新媒体技术对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创新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教育手段,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2.信息泛滥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失控。

在信息封闭的年代,党对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可以有效地过滤负面信息,避免其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信息终端的普及,青年学生每天可以接触到海量信息。在思想解放和兼容并包的宽松社会环境下,来自外来文化和各种思潮的影响时时刻刻在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冲击,这其中不乏一些消极、负面,甚至是颠覆、渗透性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也是高校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主要窗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青年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关注、了解高校学生舆情表达,将更加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3.传统党建网络平台流于形式缺乏创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应当注重工作模式的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虽然在近几年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实际运管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党建网站内容贫乏,更新速度较慢。目前,高校网站党建栏目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显示位置不明显,查找不便,内容更新速度不快,可浏览资源有限,形式单一等。笔者随机访问了十所院校的官方主页,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党建专题和党建子页的仅有三个。对于主动浏览者来说,这样的设置尚存不便,更不用说平时对党建工作缺乏关注的人。另外,从这几所随机抽选的院校网站上来看,党建专栏、专页内容无非是会议记录、文件通知、文献资料等等。不仅内容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的最后更新已数月之久。这样的党建网路平台不仅不能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更不能及时、动态地反映校园内外各领域的发展变化,难以跟上日趋加快的信息化步伐。其次,传统的网络平台只提供单向的党务工作推进,较近几年来大力推进的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有较大的差距。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办公信息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和“交流通畅化”,这不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更是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传统党建平台相对封闭性的不足,无法实现广大师生党员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参与到各种问题的研讨、交流,不利于党内民主的发扬和党的凝聚力的形成。

二、新媒体党建网络平台建设探索

目前学术界对新媒体的概念尚未统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学界公认的理念核心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基于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媒介形态,尤其是以手机移动终端为代表的即时网络通讯平台。本文所指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是指当下比较流行的博客、微博、QQ、微信、飞信、人人网、在线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式媒体形式。有学者将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开放性、即时性、无障碍性、交互性、便携性等。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平台的特性迎合了高校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和信息接受习惯。较之原来的党建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规范、高效,既拓宽了党建信息的渠道,有加快了党的理论知识的传播速度,同时也实现了党员干部之间信息交流沟通。对于高校网络党建平台的创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着力构建高校整体、局部新媒体党建网络系统。

高校党建网络平台的创建关键是一个完整、规范的网络体系的创建。在一所高校中,最小的行政主体是一个班级,其次是院系和整个学校。构建党建网络信息系统就需要由小及大层层推进,在不同层级分别完善,从而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党建信息网络。通过调查座谈笔者发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通讯工具依次是QQ、微信、飞信、微博和人人网。这些工具都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互动及时等特点。另外,这些新媒体工具对于使用者来说通常具有相对于个人联系方式更加稳定的使用度,也就更加能够确保平台构建的稳定性。在手机移动网络不断提速的当下,这些新媒体工具都已经实现了手机平台的安装与使用,因此更能保证信息传输的通畅和便捷。在高校学生个体新媒体使用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党建网络平台创建需要做的就是把单独个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便于信息的,用户的交流和成员的管理。目前,这些新媒体软件本身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功能。比如QQ软件当中的QQ群功能,微信当中的朋友圈、公共账号,微博当中的粉丝群体,以及飞信当中的群组设置等等。这些功能都可以短时间内将一个个分散的个体凝结在一起,并且基本上可以达到目标受众的全覆盖。对于高校来说,构建这样的新媒体党建平台需要学校各层级,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从行政班级到各个院系,再从院系到整个学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党务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我们应当积极转变党建工作思路,顺应目前这种形式变化,敢于摒弃一些过时、滞后的党建工作模式方法。充分重视新媒体党建网络平台的创建,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接受新的挑战。

2.重视党建新媒体平台维护更新工作,加强内容创新变化。

创建高校新媒体党建网络系统,平台搭建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这个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和党支部建设应该是三项根本而又具体的内容,这些工作也应该是新媒体平台所应承担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党性教育包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解读,热点问题分析,先进人物、事迹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提升等几个方面。在党建新媒体平台上面,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党员微博、博客,时政热点链接,网络党建杂志等形式,使学生党员能及时获取党的理论知识,先进党员事迹和党建信息,让同学们随时随地感受党组织的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和普通同学的政治觉悟。在党性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党务工作者应当坚持灵活、开放的工作原则。所有优秀的党建信息都可以转发使用,不应局限于本校内部。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基本上都在网络上设立了官方信息传播窗框,这就为高校基层党建信息准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专业、时效性强的信息,更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的热情,视频、图片、flas等形式更有利于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新媒体平台对于党员日常管理和高校党支部建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一般的新媒体平台都具有数据整理和保存的功能,在上面可以建立网络数据库保存学生党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料,通过邮箱接受思想汇报,同时在网上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考察和公示。从而实现党务工作透明化、高效化,完善对学生党员的民主监督和管理。新媒体平台上的群组设置实际上相当于各党支部的网络化转型,成立网上党支部可以让支部成员在网上交流互动。支部会议、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等活动都可以通过这种新形式开展。新颖多样的支部生活更便于学生党员的认可,通过参与这样的支部生活找到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3.重视党建新媒体平台使用效果把控,及时作出更新和调整。

高校党建工作无论工作模式、方法如何创新,根本要求是要保证党建信息的传播效果实现和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党建新媒体平台建设过程中应时刻把握信息反馈整理,注重效果分析评估,从而将工作推进落到实处。效果评估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党员使用新媒体党建平台的频率、持续性调查,以及对党建信息内容和接受程度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学生群体对待新鲜事物往往仅有“三分钟热度”,新媒体党建平台想要始终保持高关注度和参与度,除了要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之外,还需要有完善合理的制度机制作保障。从管理层面来讲,既要建立起一支专业、负责的新媒体平台管理队伍,又要在硬件维护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党建网络队伍应该由专职党务工作者构成,在院系里面应当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担任。他们与学生接触最近也最多,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舆论动向,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行为方式和喜好的变化,从而及时对党建信息内容作出调整变化。从制度建设层面来讲,要制定出规范、适用的网络平台党建制度规范。诸如网络信息来源净化审查制度、学生党员使用学习考核制度,信息平台问题反馈制度等等。只有这样高校党建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常用常新。

三、结语

第5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网络媒体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受众可以随时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西方国家由于科技发达,其网络媒体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传播技术,都具有极大优势,这就使得西方文化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传播内容。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媒体作为主要的意识形态工具,在日常信息传播中夹杂大量政治、文化、经济的意识形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组织形态还没有完全渗透到网络媒体中,在网络传媒时代无法与西方意识形态产生抗衡,因此,高校要对此类问题加大重视,深入分析,进行改革。

网络媒体对多元化信息的传播,能够对原有的主流文化以及精英文化产生影响,甚至会逐渐取代两者的地位。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各高校要努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将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网络媒体进行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转变,促进信息化高校管理组织形态的实现。除此之外,高校在转变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同时,要依托相应的网络媒体,使内容逐渐朝着SOA软件的结构转变,从而使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形态转换成开放的、敏捷的、组合的、联合的基本模型。SOA软件体系结构具备可操作性、可发现性等特点,在良好的接口以及契机下,可以使高校教育管理逐渐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将信息作为主要载体,以组织作为主要手段,在价值基础上构建发展空间,促进校园网络社区的实现。校园网络社区不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具有丰富的组织活力,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使各组织成员之间的地位更加平等。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是对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最大包容,只有尊重个人选择,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价值理念,才能提高整个组织的凝聚力。要促进网络媒体在高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作为主要的解决措施。第一,高校要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建立顺畅的交互系统,从而使学生在所建立的系统中对彼此进行了解,进而积极交流。第二,高校教育管理系统要为学生建立相应的认同机制,从而实现学生对组织的认同。第三,可以利用辅导员以及导师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从而促进整个组织的整合、创新,使该组织在网络中逐渐成熟。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自主性需要完善的控制系统。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开放性,完善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管理教育的改革,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其自主性还能激发高校学生对独立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形态过于传统,很多大学生往往会将自己与组织划分界限,使自身脱离教育管理组织。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育管理组织系统不仅要进行创新性改变,还要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在组织内建立比较完善的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多元化需要有力的应急系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顺应多元化趋势持续发展,并且形成了多元的发展特点。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各种信息发生相互碰撞,一般而言,即时信息最为突出。在信息相互碰撞的同时,很多高校学生在面对众多信息时无法对其真假进行分辨。除此之外,我国很多高校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不仅反应速度比较慢,并且对于大范围的也没有能力进行处置。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网络媒体在高校中的发展,就要具备有力的应急系统进行处理,在提高学校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同时,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发展。网络媒体所具有的隐匿性需要良好的价值系统。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多样化发展,并且使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因此,价值系统作为网络媒体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以意识形态作为重要基础依据的同时,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以其主要特点引领学生发展与创新。第一,价值系统以整个高校校园为基础,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实名制的信息传播。除此之外,价值系统还把通过审核的红色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逐渐占领整个网络媒体的发展渠道,从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维护了网络传播的真实性与稳定性。第二,价值系统所具有的实用性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整合。价值系统能够在高校的各个部门进行使用,并且还可以向学生重要的通知以及信息,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系统的实用性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加强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促进网络教育的顺利开展。第三,价值系统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同时,能够将学生引领到学习社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价值系统将学生的学习环境由虚拟化逐渐变得真实化,让学生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总体而言,高校教育管理在网络媒体的辅助下逐渐形成了信息型组织形态,这种组织结构,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能够以网络媒体作为发展基础,并且还能使自我价值得到认同,从而有利于高校对网络组织以及管理组织进行统一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在教育管理组织中的创新性发展,为学生的教育探索出重要道路,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作者:胡全裕

第6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信息社会,军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要适应未来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开始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可以逐步表示图象、动画、声音、视频,使得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出现虚拟的世界,几乎所有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可以实际表示,故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示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与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更深刻的改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多媒体信息对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也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员需要领会,在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观存在,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结构,如用语言描述,得到正确的概念对教学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仿真,使内容、结构变得非常直观、容易了解。

1.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多媒体信息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识形态上的种种差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以往形式单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员学习的兴趣,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仅通过单一渠道所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容易记忆。可见,从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是何等的重要。而多媒体系统完全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如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象、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则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

2.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思维的多维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以及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即: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和培训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当人类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这种二维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多媒体技术为人类的多维思维提供了一种能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表达和处理的最佳技术和方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使学员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3.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

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主要引入的是多媒体的概念和方法,目的是将多维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超媒体结构实施有效的组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去引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求。这种媒体和电脑的完美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感官与想象力相互结合,以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灵感。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它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4.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双向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官为中心的,教官面对面地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传送的信息也是单向的,例如:电视录象,它们虽然都能实现同时表现文字影象、声音、画面等多种功能,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教官难以准确,全面地掌握学员练习的全部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辅导;再者,难以做到在上机的学员之间,教官与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是上机操作成了学员自己的活动,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如果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不仅能实现学员与计算机之间交流,还能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官与教官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官在总控台上能及时了解每个学员上机操作的具体情况,了解学员的思维活动,调解教学过程。同时利用双响交流功能进行学员之间的对话、经验介绍及教官对学员的辅导,也可让学习方法得当、学得较好的学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员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必须与教学理论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教育远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复制,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一个各具侧重、相互联系丰富多彩的整体。我们认识它的初级阶段,用感官直接反映,把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直接影射成感性认识,但这还很不够,为了使认识深化,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然后才能灵活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因之带来的教育思想、模式和思想方法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高新技术,如果不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发挥其优势,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所有场合都是最优的,每种媒体都有其各自擅长的特定范围,而知识能用多种媒体表示,知识用不同种媒体表示,可有详简之分,不同的抽象层次、不同的媒体相互配合对认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三、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7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一)评估系统的功能需求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目前的网络资源及电教资源,通过控制设备远程监控教学现场的事件和发展,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实时的教学材料,并可实现无干扰教学评估、无干扰听课、教学素材采集、自习课堂管理、电子监考等功能。基于这些功能要求,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包括以下三部分:1.系统管理。根据课表,添加并开放需要进行评估的课程端口,并对评估频道进行管理、分配、调整等工作。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角色和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系统设置和维护的功能。2.学生评估。对目前教学评估系统中的有效课程进行查看,并填写评估分数和评估意见。3.教务管理部门评估。根据评估管理员填写的结果,填写教务处意见,并生成评估结果报表。

(二)评估系统的硬件架构无论在服务器和教室中央控制端都可对教室现场的情况进行录像,如在作为电子考场时,可在前后两端同时进行录像,以确保录像的及时、准确、真实。当服务器端由于网络的问题,所录的内容不完整时,教室端的录像可作为补充资料证据等。在教室端配备浏览软件后,每个教室通过计算机可以实时地收看、收听到其他教室的现场情况,这样各教室之间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教学、联谊活动等。学生通过学号(网络中心提前将学生学号设置成登录帐号)登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评估子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对教师、课件和系统进行评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评估系统的网络系统平台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实现教学信号的传输工作,利用教学楼各个教室中原有的音视频系统,经过模/数转换,在已建校园网上实现数字化音视频流的传播,在任何一台连入学校内网的计算机上使用系统自带的浏览器,经过用户认证即可进行与其权限相应的工作,如以多种方式收看、收听任一间教室的授课情况,并可在课程进行中间或者课后对该课程作出评估。系统采用B/S结构,利用功能强大的Qracle数据库和专业的Weblogic作为Java中间件。将J2EE和Web相结合来构建分布式系统,整个模型由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组成。其中应用服务器是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由一组J2EE报务组件组成,是客户端和数据服务器之间连接的桥梁。服务器端和数据服务器端的物理结构可根据系统的要求进行配置,该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1.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结构设计、设备选型、网络性能等将直接影响网络的使用效率。一个有效的网络平台应该具有合理的带宽、较强的虚网能力、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等特点。2.系统平台。能在多种平台上运行。考虑系统的特点,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Solaris操作系统。在考察了各主流数据库厂商提供的产品后,选择了Oracle9i企业级数据库,构建强大的数据仓库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的系统建设与开发,便于人员的培训,减少系统维护开销。3.软件实现。软件设计采用多层结构技术,满足了网络客户端。主程序和业务功能模块放在应用服务器上,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通过浏览器将它们下载到本地运行。在软件设计中将主程序编写可执行文件,用JavaApplet进行封装,嵌入HTML文件中,客户端浏览器通过执行JavaApplet,将主程序下载到客户端运行。另一方面,将业务功能模块下载到客户端运行。将业务功能模块编写成动态链接库(DLL),主程序通过接口调用相应模块运行。程序开发包括客户端界面的开发和应用服务器的一切。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主要是传递数据和复杂计算结果。客户端处理信息的输入和显示,用户提交后,信息传递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过数据库接口,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Windows底层的RPC协议进行的,在这里,应用服务器只起到了数据的功能,简单地将客户端数据做了一次转发操作。另外,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统计和计算工作。

(四)测试结果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中心,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需要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师和系统的反馈。结果表明,通过该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学生可反馈对教师、课程、课件和系统的意见和建议,系统把这些建议反馈给相关人员,据此对教学和系统进行完善和改进,大大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传统教学评估和集中式教学评估的比较

传统教学评估方法和集中式评估方法都是通过手工方式统计和分析,与之相反,在评估规则和流程确定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快速、客观、公正地得到评估结果等优点。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利用校园网络在终端上进行教学评估,学生填写评估单,在线提交,将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传统的班主任收发评估表程序相比,节省了宝贵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帮助评估工作人员快速直接地得到评估结果,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改变评估方法和评估项目,得出的评估结果也更客观、公正。因此,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以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突出的优越性已日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有力手段。

三、结束语

第8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民主限度

网络传播为政治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彰显了民主的潜能。但是,在看到网络媒介这种民主潜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民主体现出一定的限度。这种限度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一)权力与商业的侵蚀

权力的侵蚀往往体现为一种直接的行政干预,以求达到信息垄断的目的,如不分青红皂白下达政令强制关闭有损政府形象的网站,强制删除涉及敏感议题的帖子等。还有一些干预手段则较为巧妙,如通过制定政策达到事先过滤的目的,或面对某个利益相关事件时保持沉默,而这种沉默不但达不到消解事态严重性的目的,相反可能使网络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对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造成更大的破坏。美国心理学者G.M.奥尔波特认为,流言的流通量(R)与问题的严重性()i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暧昧性(a)之乘积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即:R=i×a(流言的流通量=问题的严重性×证据暧昧性)。可见,事情越重要,与人们的关系越密切,越容易成为流言传播的话题。而问题情况的暧昧不明,则会引起受众的猜想臆测,流言迅速蔓延,导致受众不良情绪进一步扩散。在对信息自由的干预上,权力常常扮演一种事前过滤器的角色。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一书中谈到长尾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时对过滤器进行了分类———事前过滤器和事后过滤器,如表1所示。

安德森认为,事前过滤器和事后过滤器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它们是在产品上市之前实施过滤的。事实上,它们的任务就是决定哪些东西能够上市,哪些东西不能上市。我把它们称为‘事前过滤器’。相比之下,我所说的那些推荐和搜索技术都是‘事后过滤器’。事后过滤器会鉴别特定兴趣领域内已经存在的东西,突出那些精华(也就是中肯、有趣、新颖的东西等等),压制甚至忽略那些糟粕。你大可以把任何东西扔进市场,由市场本身来完成去伪存真的任务,而事后过滤器就是市场的心声。它们会疏导和放大消费者的行为,而不是试图预测这些行为。”

可见,事前过滤器充当的是守门员,事后过滤器则是顾问,事前过滤器重在预测和把关,因而导致的是信息的垄断,而事后过滤器只是评测或监测,并把最好的信息产品推荐给消费者,因而带来的是信息的民主。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对信息传播造成的垄断,在政府和民意的推动下,网络信息公开作为民主实践的一种形式已经开始实施。与网络问政重在加强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不同,信息公开重在把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以最大的诚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防止谣言的产生。其实,早在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已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按理应成为一种常态,但实践起来仍遇到诸多障碍。前些年,官方网站的信息有效性和更新度一直遭公众诟病。如今,微博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快捷公开政务的渠道,有新动态可以第一时间公布,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信息公开后也无法制止谣言的流传,甚至连公众基本的知情权都无法满足。问题的症结可能在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公文化与空洞性,在文字上玩真相的躲猫猫游戏,没有讲究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及公开的细节和方式,这种无效的信息公开等同于没有公开,因而并不能阻止公众因谣言而盲动。

与直接的信息垄断不同,商业的侵蚀是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侵犯平等的民主原则。如各类商业广告就是潜藏在有偿新闻中的一匹匹特洛伊木马。媒介的企业化经营很难逃脱对广告的结构性依赖,在真相与经济利益面前,如果无法坚持公共利益原则,媒介的天平就很容易偏向自身的经济利益。网络传播中同样存在商业广告的侵蚀,各类弹出广告和游动广告转移着我们的注意力,一些隐性的广告更是侵蚀着我们的公共空间,网络精英逐渐成为“企业精英”中的一部分,因而无法保证代表多元利益并提供民主对话的空间。此外,随着媒介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过去互不相干的媒体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兼容,反过来又刺激了媒介产业全球市场的高速发展,商业的触角也不断延伸至每一类媒介的每一个角落。合并浪潮的到来为媒介的唯利是图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民主则被阻隔在媒介之外,海科特和凯偌尔不无担忧地指出:“企业帝国有着繁密、深长的触角,媒介成为它们的一部分之后,利益冲突和组织内部的自律便成为长期的问题。比如,当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网路被能源巨头和武器承包商通用电器买下来后,它还能积极地报道核能问题吗?相反,交叉推广的营销策略必然会影响编辑部的决策。”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由于网络广告商寻求更加精确和具体的目标消费市场,进一步导致了受众分众化的趋向。网络营销的分片策略及网络为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创办的个性化网站不仅导致了公民的分化,还使其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而公民分化造成的离心力容易造成不同群体间的隔阂和文化冲突,不利于其注意力的聚焦,从而为公共事务的民主解决带来难度。

(二)数字与技术的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经济能力的不平等所导致的信息服务的不平等,这种信息服务的不平等进而又导致了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不平等,最终造成对民主政治的伤害。海科特和凯偌尔直白地指出:“在唯利是图的商业化趋势下,使用媒介信息及其服务能够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和经济事务的程度,但这种权利只限于有经济能力的人。犹如私营化的医疗业产生了多层次的保健系统,商业化的媒介也扩大了‘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即使是由广告支撑的‘自由’媒介也是偏向于富有阶层的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因为他们才是广告商最想覆盖的目标。广告有效地强加给媒介一个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审查机制。”在网络环境中,要实现民主,就要打破这种由数字鸿沟导致的阶级分层,防止权力集中于某些所谓的政策精英手中,“民主的逻辑是一人一票,资本主义的逻辑———市场则是一美元(一英镑)一票”,在看似自由平等的网络环境中,同样要警惕人民币为人民说话的恶劣影响。技术的鸿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民主的发展。一方面,网络媒介的不断升级及政府在政务公开上对网络媒介的倾斜,将大批很难掌握网络技术或无法适应网络环境的公众挡在网络参政议政的大门之外;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尽管已经相当成熟,但是海量信息的存在仍然对公众获取有效信息形成了相当大的障碍。网络技术尚不能有效地消除噪音,而信息的繁多不仅没有带来多元化,还可能进一步导致同质化。网民们拥有成千上万的网址,他们的声音和呼吁有多大的意义?一百个网址也许等于什么都没有。网址的繁多并不等于观点和政策的多元。一个传媒集团尽管拥有几十家媒介,但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出发,其发出的声音是单一的、同质的,统一口径的,因而,本质上体现了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垄断。此外,信息的过载,使得公众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知识、情报的意愿和能力大大减弱,一般人更愿意将信息的判断权和决策权交与所谓的专家,自己只是充当被动接收的角色。虽然网络上也存在大量过滤器,但是过滤后的信息中仍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若不能很好地掌握网络过滤器的使用技能,仍难获得切实有效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政治态度极易受到某些专家的影响,而所谓的专家,可能只是大众媒介包装出来的掌握话语权的“砖家”。

网络虽然蕴藏着相当大的民主潜能,但是不得不提醒的是,不能因此盲目乐观。在我国,网民的数量还远未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在京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因而需要关注互联网在这些人群中扩散的障碍。这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网民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过去五年多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造成中国网民增速的放缓。可见,网络在公众群体中的应用远未普及,全民的直接式的网络民主更是短时期内难以实现,要想突破这种技术的瓶颈,为网络民主的未来铺平道路,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间,不仅涉及到网络技术的掌握,网络素养的形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自由与民主的博弈

网络世界的自由一度使网民们赢得了一方狂欢的领域,底层民众也能发出声音,弱势群体的权益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然而,随着自由度的扩大,网民的媒介素养却并没有得到相应地提升,网络中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的事件屡屡发生,更有甚者,利用网络煽动民众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国家政治民主的发展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2011年,两起国际危机事件引发了国内众多学者对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反思。一起是2012年初埃及、也门、叙利亚等国发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另一起是2011年8月伦敦街头发生的骚乱事件。分析这两起危机事件时,有学者认为,网络中的社交媒体扮演了三种重要角色:事件的议程设置者、群体的情绪煽动者和暴力行为的组织发动者。这三种角色所表现出的网络媒体的“自由”潜力和悖论发人深省。的确,如果不能把握好网络传播的自由权,网络不仅不能为大众所服务,反而成为骚乱事件的推手,给社会的稳定和公众利益造成更大的伤害。

目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正进行密切的互动和嫁接,这种媒介融合的趋势确实为新闻专业主义展示可持续张力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然而新闻专业主义的关键不在此,平台当然越宽广越有张力越好,但汇集新闻并不等同于新闻专业主义,相反,在网络这个平台中,违反新闻专业主义的报道并不鲜见。人们开始明白,网络的自由与便捷带来的不一定是真相与民主,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网络功能的悖论,并时刻对其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一,警惕媒体逼视对隐私权的侵犯。“媒体逼视是新闻媒体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公开,这种行为不仅给被报道对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造成大众传媒社会功能的失调。”媒体逼视大多发生在网络环境下,本质上体现为一种网络暴力,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尽管其出发点可能是借民主的力量达到舆论监督或解决公共问题的目的,但很多情况下却只是充当了网民不良情绪的发泄口,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还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其未来的生活更是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

第二,警惕“情绪性民主”的泛滥。面对网络中出现的海量信息,很多网民往往迷失其中,无法驾驭和判断,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在思考、分析、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为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以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新闻”的旗号进行网络宣传,公民很容易被其左右,在政治判断和评价上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因此“,网络传播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容易形成情绪性民主,由失真、泛滥的民意测验和被煽动起来的公民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伪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的正常决策受到阻碍,甚至使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民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影响社会公平和行政决策的效率。”

第三,警惕无政府状态下的民主政治危机。“许多人在网络传播中崇尚自由主义和无政府状态,把个人的自由看得高于国家安全和政府权威,例如计算机黑客,出于种种目的,屡屡入侵甚至破坏信息系统,侵犯他人名誉,盗用他人的账号。很多网民在网络传播中享受自由的同时,也时常遭遇信息欺骗和隐私侵犯,所以,自由是相对的,只有在秩序与自由的平衡中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那些无政府状态下的失控,将阻碍民众的自由和民主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将良态的政治争论演化为恶性的政治斗争,酿成流血惨剧。

第9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

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无管制"的传媒通道。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就是其开放性,所以网络也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自组织"。 正是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推动了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数年前,有谁能够想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BBS都可以成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因此,在改变媒体与受众关系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对政府的传媒管制政策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网络媒体的基本属性出发,着重分析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所产生的法律问题。 网络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型媒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日益普及,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网络媒体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急速发展,它早已摆脱了从属于传统媒体的"第四媒体"角色,已经成为现代媒体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 网络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与网络媒体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故我们首先应讨论网络媒体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网络媒体的基本特征 与电台、报纸和电视这类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优势有:高速传播、海量信息、互动性强和多元化传输手段的整合传输效应。 广播电台和电视的新闻时效也很快,同时也能进行现场直播报道,但是它们却无法达到网络媒体的高速传播速度。这是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平台的开放性极大地上减弱了传统意义上新闻机构和新闻执业人员专业色彩,在某种意义上,今天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利用网络作为传媒载体自己的新闻。1997年,美国一家网站比著名新闻杂志《新闻周刊》提前一周公布了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随后美国政府即在公众网站上公布了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调查报告,高峰时雅虎网站的点击率每秒超过30万次。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美军巡航导弹攻击,首先报道此事的也不是专业新闻机构。 网络媒体的高速传播性还表现在对突发重大事件的报道上。2001年9.11事件时,国内传统媒体的反应较慢,但网络媒体却在第一时间集中全力报道,例如,,第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1日20点45分撞击纽约世贸大楼,10分钟后(20点55分),新浪网就了第一条消息。新浪设立的专题-"美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在随后的24小时内共590余条信息。事发14分钟后(20点59分),新浪网以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形式发出这一消息。 网络媒体的另一特点是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因技术条件制约,最多只能提供单线程的追踪报道,而无法为全面报道新闻事件的整体背景。然而,依靠超文本链接和相关数据库技术,网络媒体可以为用户提供音频、视频、图像、历史资料、评论等多角度的信息,用户还可以用搜索引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优势令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现在网站中通行的新闻事件专题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证。海量信息还为网络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美国《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家庭获取医疗健康、政府服务和潜在购物相关信息的一个主要来源。该项目调查了2000名美国人,其中有60%的人表示他们有规律地上网,有80%的网民说,他们希望在网上得到可靠的新闻、医疗健康信息和政府服务信息。 传统媒体将传媒对象称之为"受众"(听众、观众和读者),而网络媒体则将其成为"用户"(User),显而易见二者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微软公司主席、软件首席设计师盖茨所说:"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反之,互联网也不存在某一方绝对的话语权。互联网赋予每个网民以平等的话语权,网络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就是平等话语权的具体表象。中国网络媒体与用户互动的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中国国家足球队在大连金州主场世界杯亚洲区小组预赛失利,署名为"老榕"的网民在新浪体育沙龙BBS发表了题为《10月8日 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虽然当时中国网民人数不多,但是这篇文章还是在体育爱好者和网民中引起了 震动。这个事件充分说明,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不对称和话语权不平等的传播模式,互联网为媒体与用户的充分互动提供了对等的平台。网络的互动性已经成为揭露腐败现象的锐器,如2001年广西南丹矿山的特大透水事故、今年广东大学生孙志刚在收容站被打致等案件的被揭露,如果离开网络媒体的接入和网民的强烈反响,很难设想事情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