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精选(九篇)

运动营养学论文

第1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运动营养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Sports Nutriology

WU Gui-xin, SHI F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rough an analysis into the features of sports nutriology an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ports major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roaches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ith PBL teaching method, so as to stimulate the initiation of students and better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cour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sports nutriology, PBL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1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分析

1.1课程特点

从内容上讲,运动营养学课程〔1〕〔2〕〔3〕围绕一般运动锻炼营养和运动员营养两个方面,分为营养学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营养、运动员训练的营养3个方面大的教学模块,从运动锻炼、运动训练中运动的特点和人体的生理变化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出发,从膳食营养和营养素补充这两个角度,讲述运动营养学的原理和应用技术。所以,运动营养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类课程。

1.2学生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的来源途径较多,运动人体科学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很大,运动特点的感性认识背景也差别很大,很多学生特别是通过大学统招来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或运动经历很少,这样在讲授运动营养的应用原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术时,不但对授课教师的运动和运动训练经历、教学方法带来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如何发挥主动性去思考、观察和应用同样带来很高的要求。

运动营养学课程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焦点集中在:(1)如何在教学进行过程,充分挖掘学生利用现有的运动经历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背景的潜力,(2)设计合理并且是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能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体育专业课程的练习中主动应用和思考运动营养学的知识,(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合理设计教学方法,(5)重新思考教学目标,使之更加清晰,更能符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培养学生在将来的体育相关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运动营养学的知识时,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在现有条件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一方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可以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教学实践指导。PBL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提出问题一查找资料一讨论研究一总结反思”探究式教学。

2PBL教学法原理

2.1PBL教学法的提出〔4〕

PBL教学是20世纪初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各种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几十年来,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PBL教学法将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改变了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和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PBL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5〕〔6〕〔7〕,并向其它生物医学基础课程甚至文科类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

2.2PBL教学法的设计原理

PBL教学法有3个基本要素:问题、学生、教师,其中问题是核心,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以下4个方面的原则,精心设计〔8〕〔9〕〔10〕。(1)自我学习、自我建构原则,(2)知识灵活、能力有效原则,(3)有效协作,共同会话原则,(4)尊重个性、情境合适原则。

PBL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组者〔11〕。但是,在经典的PBL教学方法中,需要改变人数规模过大的教学班级,实行灵活的授课时间和多样的授课方式,我们不可能照搬,但是可以按照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教学设计原理为指导,将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实施体育专业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

3传统教学方法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的主要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授课的生动性,但由于运动营养学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仅通过课堂授课,缺乏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技术来说远远不够,主要有下面这些不足之处:

(1)特别是在学生对具体运动项目的感性认识较差的情况下,给学生造成比较空洞的感觉。

(2)不能锻炼学生根据具体的运动锻炼或项目的运动训练情况分析存在的营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知识普遍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充分理解教师对运动营养知识和技术讲解时所应该具备的背景知识,而教师在讲解中很容易超出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

(4)参考教材在保持较为系统的运动营养学知识结构的同时,往往有较多的内容过深而偏向学术性更多。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课堂讲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运动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4PBL教学法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分析

4.1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优点

4.1.1PBL教学法实施的出发点是使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运动营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运动锻炼和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合在一起,便于灵活地结合运动项目和学生一起学习具体运动锻炼和训练中营养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4.1.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要求对师生的角色进行转化,老师可能对有些运动项目的熟悉程度不够,而体育专业不同专项的学生合在一起能够提出更加全面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提出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已有运动项目训练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和应用;

4.1.3不同专项的学生之间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互相交流,共同合作解决不同的专项中的营养学问题,学生可以在专项科训练中主动应用营养学知识,起到了扩展课堂的作用;互联网在学生宿舍中的普及更是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上述3个方面基本可以满足PBL教学法设计原理中4个方面要求,因此,存在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运动营养学教学过程的可行性。

4.2PBL教学法在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营养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4.2.1受到学时数的限制。主要表现是不能满足试验课的课时需要,必要的基本试验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定量的感性认识,如能量消耗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补充的数量、水和电解质补充的数量等,这些问题在运动锻炼和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差别非常大,这些定量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2.2学生在PBL教学法学习方式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不足。学生在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分工、总结、反思、评价等合作学习中,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12〕,实际上在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中不能完全做到,受到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基础较差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做到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有不同层次(基于整个课程、学段、单元或课时)。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层次之分。在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首先要从整体人手,分析把握整个课程、学段、单元及课时教学内容的关系,再考虑不同层次课程应用是否合适以及如何应用。其次,要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前与课后,课内与课外成为课堂实施的时空延伸。按照上述原理,我们选择了运动营养基础知识部分,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应用为教学目的,对其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按照PBL教学法的要求实施教学。

5教学设计

5.1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为2006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10个学时内,(1)掌握有关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营养学、运动营养学、营养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脂肪酸、能量与基础代谢、能量平衡、运动饮料;(2)掌握碳水化合物、脂肪、相关维生素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运动中的一般需求特点,(3)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4)与运动员营养关系更密切的矿物质;(5)正常人体及运动中的水代谢过程特点;(6)膳食能量的营养素组成结构。

5.2教学方法:(1)基本概念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解后,引导学生再翻阅以前学习过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2)主要的概念的应用,通过设计PBL教学法问题,进一步深化并转换为感性认识。

5.3问题设计: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容,并与实际生活和运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初步在膳食营养和专项训练中应用,在上述课程和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由任课教师设计问题,包括:(1)为什么说“营养”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2)运动锻炼和训练中的哪些问题与运动营养有关?(3)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日常食物来源有哪些?(4)蔬菜与水果在营养上有何区别?(5)红细胞生成相关的主要营养素问题有哪些?(6)一场篮球比赛中如何补充营养?或者各自根据熟悉的运动项目谈一谈训练中如何补充运动饮料,(7)你在食堂就餐时食物的能量结构合理吗?

6教学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相结合

6.1提出问题:授课前一周,将问题题目告诉给学生,并为他们推荐相关的参考内容和网络资源,以利于他们查找信息查、阅资料进行准备,3-5人自愿结合组成一个小组,针对问题建议他们如何进行分工合作。

6.2课堂讨论:在学生进行自学、查阅相关资料后,要求学生按照预先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做中心发言。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引导和总结归纳的作用。上述问题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讨论中教师在讨论的结果、时间分配上要掌握好,达到教学目的即可;另一方面,第2、3、6、7三个问题第一次只进行初步的课堂讨论,以教师为主导,为第二次经过实践观察准备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观察应用方法,然后第二次再根据学生的准备由学生主导进行讨论。第1、5个问题请学生根据经过查阅资料后写出的准备稿进行课堂讨论。

6.3食堂就餐应用:针对第3、6、7三个问题,请学生在就餐时结合学习观察和应用,然后每个小组按照第一次讨论的要求,写出讨论分析稿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6.4专项训练课中应用:针对第6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运动中水的代谢和运动饮料”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第一次课堂简要讲述后,讨论出在训练课中进行应用观察的方法,然后再第二次课中将写出的讨论分析结果在教室进行讨论。

7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写出的讨论稿和课堂发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应良好,特别是运动员来源和有系统运动训练经历来源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有益于运动营养学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运动营养学的知识点也可在教学实施中得到贯通,并能与其他专业学科知识交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通过初步尝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扩展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对运动营养学基本概念和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营养学技术,培养了学生综合考虑膳食营养和营养补充的思维方法,为在以后的相关章节中进一步学习运动营养学技术的应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钧,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3〕杨则宜.运动营养师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王小莉.基于建构主义的“PBL”教学法探讨〔J〕.教学研究,2010(2):19-21.

〔5〕黄东林,田彩云,倪萍.PBL.教学法在我院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转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5-16.

〔6〕边藏丽,王恺斌,龚权.医学免疫学课程开展PBL教学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271-272.

〔7〕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4(2):40-44.

〔8〕徐文娟,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2006,2(3):47-50.

〔9〕邓红,罗海吉.医学营养学教学中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81-883.

〔10〕汪春红,谭晓东.有效开展护理学本科临床营养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43-144.

第2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肥胖 膳食 营养 现状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体力劳动,运动不足或者营养过剩使得社会中肥胖的人数日益增多,肥胖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会带来许多诸如"三高"类的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肥胖这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和解决该问题已迫在眉睫。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关于肥胖成因及减肥手段、肥胖人群的膳食营养指导类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向盐城市部分健身俱乐部随机抽取的减肥会员发放问卷60份,回收57份,有效问卷52份。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2.2.4 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膳食营养建议和训练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减肥人群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的调查研究

3.1.1 研究对象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

工作性质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方式,根据本文的研究任务来分析减肥人群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调查显示,盐城市部分健身俱乐部减肥人群大多数是公司职员以及学生。据他们称,变胖完全是由于缺少锻炼造成的。(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肥胖的高发人群多集中在职员和学生这两类人身上。这两类人群由于他们每天都要坐在办公桌或者教室中进行工作和学习,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从而直接导致了肥胖的产生。

3.1.2 肥胖产生的原因

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得知虽然其工作性质不同,但是导致肥胖的原因却几近相同。这些原因主要集中在运动不足、营养过剩这两方面上。

从与会员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形成肥胖的原因中以坐着办公学习的人数量最多,其次为经常光临快餐店的人。在交流中得知由于工作、学习的时间比较紧很少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保证正常的饮食,所以他们只能去快餐店。根据这些会员的回答,归纳出一句话"入大于出"。

3.2 研究对象日常饮食搭配的现状分析

3.2.1 减肥人群日常饮食现状分析

营养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如果单单注重加大运动量而忽视营养素的重要作用,就会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但调查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会员在减肥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极端的节食并伴随延长运动时间的减肥方法。

通过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进餐很随意,有的会员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少吃或不吃东西进行体育运动,这样做不仅达不到减肥的效果,反而会加大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最为科学的减肥建议是,在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合乎自身身体实际情况的体育运动,但是还要注意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安全有效。

3.2.3 减肥人群日常饮食营养搭配现状分析

对于减肥人群来说,每次饮食都必须不含脂肪,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在调查中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减肥的过程中只以少量水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摄入,有的会员在早餐只吃一些水果,午餐基本不吃,晚餐也是水果,这种方法是很危险的,全国范围内每年因为运动过量并伴有营养摄入不足而猝死的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数量,但是减肥者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铤而走险。一些减肥者对于脂肪和蛋白质的态度是坚决的抵制。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则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营养的摄入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大力度控制热量摄入,适当减少脂肪、糖的摄入,注意营养成分间的比例关系。多摄取一些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赢减肥这场硬仗,取得最终的胜利。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减肥要循序渐进,切不可走极端的道路,以致危害健康。

4.1.2 大部分减肥者对减肥还没有一个全面地了解,营养学知识相对比较贫乏。

4.2 建议

4.2.1 请专业人士设计一份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减肥计划,并贯彻始终。

4.2.2 加大营养学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正确的营养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润国,宁莉.公共营养师(理论分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2]张葵,马金戈.合理营养与有氧减肥的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3]柏玛丽.规律运动和合理营养对健康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第3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9月21日下午,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9B会议厅如期举行。本次论坛共有150余名内分泌界、营养学界、运动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刘境女士到会致辞,并对分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郑欣主任主持了会议。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糖尿病的医学营养和运动康复”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就糖尿病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的现状、模式、研究进展等方面充分交流,提出了有关糖尿病康复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其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常翠青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陈伟教授分别就《糖尿病患者运动安全评估》、《中国糖尿病患者运动习惯及其效应―全国多中心调查结果》、《糖尿病营养康复:新指南,新证据》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陈伟教授指出,“糖尿病的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这个主题非常贴合目前的糖尿病全程管理与综合管理理念,对于预防糖尿病易患人群患病,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会场学术气氛浓郁,精彩纷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共收录论文8篇。与会专家学者对于会议的组织筹办、主题内容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论坛主办单位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在糖尿病营养与运动康复方面做的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之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

最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郑欣主任为本次论坛做了精彩的总结。她指出,本次论坛充分展示了糖尿病营养与运动康复领域当前的发展水平、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方面,为广大内分泌科与营养科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同时为促进业界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并圆满结束。

第4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运营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42-02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虽然运行时间不长,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势头日渐迅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在独立学院的众多教学课程当中,运营管理是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管理学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类学生、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有必要掌握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几年来,在独立学院管理类专业运营管理的授课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曝露出较多的问题。

1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现状

笔者在从事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应有的热情,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反馈,认为原因可归纳如下:

(1)课程内容比较枯燥,计算方面的内容偏多。而一些学生(尤其是专科生)对数理统计、运筹学以及管理经济学等课程掌握不扎实(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学起来比较吃力。

(2)学生对将来是否从事生产管理工作信心不足,导致学习该课程的动力不足。虽然运营管理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展到非制造业,但总的说来还是以制造业为主体,而服务业等其他非制造业占主体的工作现状和性质,使得学生对课程热情不高。

(3)教材各章节之间内容孤立,不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而且该门课与其他课程如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在内容上有一定重复。

(4)由于教学环境(软硬件配备不到位),以及教师自身的一些原因(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目前教学侧重于或停留于理论学习,对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比较缺乏。而该门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当强,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因此目前纯理论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

2 教学改革探索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情况,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转变教学理念

运营管理课程从内容体系上已经不仅仅包括制造业的运营管理,同时还增加了服务业运营管理的内容,突出了实用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充实新材料,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力求引导学生树立用运营管理思想开展工作的意识,认识运营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企业(组织)运营过程中的实践技能,并在实践调研行动中体现创新性,从而突出课程体系的素质教育功能。

2.2 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选择有一定难度但是难度又不能太大的教材;二是选择既体现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教材;三是要选择与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相结合,反映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特色的教材。

目前运营管理教材多达几十种,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情况,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教材;其次,由于学时有限,也不宜选择内容太多的教材;同时还要考虑教材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目前我院采用的是季建华等人编写的《运营管理》,该教材书名定为运营管理,从出发点上是适应当前生产管理的教学转变要求,增加服务性行业的内容。整个教材的编写风格上也接近国外的教材,即在介绍管理理论过程中穿插小案例,而且与其他教材不同,该教材的这些案例多数是国内的案例,即本土化。另外,我院课程组教师正在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需求的运营管理教材,该教材是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编写的,针对性更强。

2.3 调整教学内容

首先,突出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本专科)需要分别制定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在课程内容讲解上有不同的侧重。

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改变目前只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老师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联成线,再把不同的线(各个章节)穿插形成面,最后还要针对问题将各个知识面(各门管理课程)立体化。

第三,做到3个突出。突出系统观,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运营管理中的各个知识点以及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等各门管理课程知识解决运营管理中问题,提高决策正确性和科学性;突出定量化决策,即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提高决策精度;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决策速度;最后,进一步加大案例教学比重,基本做到每章内容都有1~2个案例。

2.4 改进教学方法

应用“四变三结合”式教学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四变”即由教师讲授式变为师生互动式,由个人课后作业式变为团队实践应用式,由简单问答式变为实践案例课件交流式,由试卷测试式变为试卷加“成果”综合测试式。“三结合”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时间与课下时间相结合,调研与案例相结合。

(1)实践性教学设计。

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考虑课程特点和需要,与课程理论教学内容配套衔接,确保实践教学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分阶段的实践教学方案。

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方案如下:

目前现场观察和调研选择的主要是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场,调查内容是有关设施的选址和布置,这主要是考虑到较容易实施且针对性也较强;案例分析则是选取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课后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提交分析报告并制作幻灯片进行课堂交流和汇报;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则是以机电厂为主体,我院与之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

另外,“用友ERP沙盘实验”模拟的就是一个制造性的企业,很多学校(包括我院)已经成立了沙盘协会,也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对抗,在实践中体会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当然,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①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参观和实习。东北财经大学陈福军副教授认为,参观企业最好选择两到三家,其中有生产管理做得好的,做得差的,也有一般的。这样才能有比较,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的。但是,企业参观存在困难,主要是没有建立固定的教学基地,没有稳定的企业关系,而且现在许多企业对学生参观不感兴趣。

②企业专家讲座。企业专家讲座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尤其是某些实务性比较强的内容,请企业专家讲比任课教师自己讲效果好得多。因为企业专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讲,印象比较深刻。与参观一样,邀请专家也存在困难。由于企业的工作繁忙,很难保证企业专家按照我们的课程教学时间来安排讲座,这样很有可能打乱我们的教学计划。

③观看录像。录像的方式比较简单,现在国外教材都配有相应的录像教学光盘,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国外先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经验。但采用录像观看这种方式,其问题是由于光盘是英文版,录像的对话比较快,多数学生听不太清楚,如果能够翻译成中文就好了。目前我国缺乏国内的关于企业生产管理的教学光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必须组织人力,在国内选择一些优秀企业,制作一些教学光盘,以满足教学需要。

④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教学。购买相应的仿真软件,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优化生产运作系统:⑴生产运作系统描述;⑵仿真目标设定;⑶系统绩效指标设计;⑷生产流程和运作数据收集;⑸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⑹仿真模型运行及瓶颈识别;⑺系统优化策略及其评价。

(2)教学形式。

①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和多媒体课件的特长,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枯燥讲解生动化,提高课堂讲课质量。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采用启发式、互动交流式、引导式、讨论式等灵活教学方式,强调以问题为纲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遇到计算过程,可以运用板书进行清晰的讲解和演示,这样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记录笔记和学习。

②课外自学。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和多媒体自学课件的手段,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③现场观察和调研。让学生到现场(企业生产车间、超市、百货商场等)进行调研,引导学生发现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

④课堂讨论。注重以教材为桥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安排1~2次的课堂讨论与交流。并结合调研实践,组织1~2次的综合实例介绍。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掌握了常用生产运营管理方法及其应用,还进行了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

⑤游戏及角色扮演。例如通过啤酒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鞭效应。

(3)作业与考试改革。

①作业教改举措。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课堂作业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课程每个理论知识点并结合现有企业实际问题设计相应的作业,作业题的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考试教改举措。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参与度、出勤率、案例讨论、实地调研、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各方面情况。

2.5 加强师资交流与培训

(1)培养科研能力。

①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学院纵向课题,撰写高档次学术论文。

②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

③鼓励并资助教师开展交流与合作(如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并发表研究论文)。

(2)培养教学能力。

①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②实行同行教师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③开展教学质量评比、教学竞赛活动并进行奖励。

3 结语

总之,运营管理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化产业的发展,运营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当今世界的发展是与运营作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新模式不断出现分不开的。

《运营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本文是笔者在《运营管理》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抛砖引玉,希望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和改进该课程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芳,叶春明.《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工业工程,2009,12(4):135-138.

[2]刘志敏.谈高职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7,9(5):50-51.

[3]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3.

第5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产物,其培养模式和人才定位不同于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和体现技能特征的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独立学院的特色,适应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的能力因素要求和岗位需求,搭建专业基本素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步培养框架,形成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交叉融合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符合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岗位需求划分的三种路线,即市场助理、市场经理、市场主管、市场总监;或客户代表、客户经理、销售主管、销售总监;或营销策划助理、策划策划员、营销策划主管、营销策划总监。

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对营销本科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单纯强调专业课程的系统化和广博与精深,或者片面强调某项技能的熟练,不符合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一个目标和三个层次。“一个目标”,即培养一个专业核心能力(指营销实战能力);“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技能层次。

1.基本技能层次培养基本能力。具备政治人文素养、人际沟通与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然科学素养等基本技能是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其胜任市场助理、客户代表等初级岗位的前提。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技能层次设计了寒暑假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假期支农支教活动、日常的社区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如何认识和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发现企业现有产品的不足和寻找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通过广泛的校内社团活动,以及院内、省内甚至全国的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日后从事产品销售和营销策划相关工作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高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其与客户沟通的基本素质。

2.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最大特点实践性特点,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的大小。所以,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制造业、销售业、物流业中的典型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销售等营销实践活动要有清晰的了解,这一能力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环节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训练环节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某些营销技能。

3.综合技能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市场营销高级岗位所需的一种革新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市场营销仿真模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竞赛和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综合技能环节得到锻炼。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选题、写作和答辩等环节中充分锻炼实践创新能力。采取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与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顶岗实习的环节,使学生熟悉特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参加创业大赛与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写作创业计划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环节的实施与考核

1.社会调查与实践环节。社会调查与实践是营销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全面认识社会的重要方法。基本技能环节中制定前两年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安排一年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调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安排寒假进行专业调查、暑假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就某选题完成调查任务,或者选择一个单位深入下去进行实践体验,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在新学期开学4周内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答辩,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报告。

2.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每门课程选择5-8个典型案例,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大班交流与点评以及分组对抗辩论等形式深入和共享讨论成果;案例讨论的成绩以2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3.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利用培养计划中的半年(甚至一年)时间,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理解论文任务、项目调研、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等具体要求方面能得到好于或相当于校内毕业设计所能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对于在企业环境下如何系统地进行产品销售能得到亲身体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毕业设计的考核采用现场答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的5级评价制。

4.市场营销仿真实验环节。为了在校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市场环境运作企业的能力。市场营销仿真实验室配置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在电脑上全程模拟企业的运转过程,从企业的建立、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产品促销与销售、企业资金的运用与管理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实战模拟成绩和市场报告核定每个企业的成绩,其中每个学生建立的企业其实战成绩通过企业的资本额、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区域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衡量。

5.创业竞赛环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调查分析专业竞赛等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是锻炼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综合实践环节。各项竞赛比赛内容包括写作创业计划书、ERP软件模拟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各团队通过创作计划书,模拟真实企业运行过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成员群策群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答辩环节思维缜密,口若悬河,锻炼学生一流表达能力。

第6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40-03

引言

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由于实验、实践环节的不足,学生难以在实验或实践中直接观察、体会到相应的科学规律,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们对市场营销类科学的信心及学习热情。社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弱于工科专业毕业生,除了软科学自身的学科特征外,这也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实践环节不足的后果。如果能在这个环节上得到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将会更加完善,学校也将能够为社会、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各省招生录取的批次安排在原本科第二批和专科之间,即本科第三批。独立学院虽然不可能像专科或技校那样仅仅突出一门专门技术的学习,但也不能像普通高校本科那样强调理论知识,因为招收的毕竟是“三本”学生。由于独立学院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校,并且独立学院更迫切地需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上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引导的要求,迫使独立学院在实验、实践环节作出更多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争取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适应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式,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问题分析

总的来看,目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实践时间偏少。在一般的独立学院中,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其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普遍偏低。例如,在重庆邮电大学移动学院2007年培养方案中尽管加强了实践环节,增加了实践学时,但实践时间仍然偏少。市场营销专业修业总学分为172,而专业实践总共为24学分,只占13.95%,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这个比例仍然偏低。

2.体系设置不完全合理,没有充分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大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意向就是想坐在办公室,做做报表,搞搞策划什么的,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一线营销工作。但实际上,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从历届学生就业岗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一线销售工作,直接与形形的客户打交道,或者从事最基本的市场调查、信息反馈工作以及最简单的策划工作。虽然会计账务处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有必要设置,但实际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鲜有专业会计、财务或电子商务等领域。重庆邮电大学移动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会计账务处理、运筹学实验、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电子商务实习、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时数为64,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数相同,没有充分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

因此,应加大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如果总学时有一定的限制,则相应减少其他基础课程的实践学时。笔者认为,应将会计账务处理实习、运筹学实验、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电子商务实习、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归为专业基础实践平台,营销策划课程设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设计、网络营销课程设计归为专业实践平台。

3.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首先,学校很低的实习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实习需要,不能保证系领导及老师在实习中进行必要次数的检查,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高。第二,学校对营销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不足。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投入建立营销实验室,完成营销教学的实践环节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4.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当前,许多企业不景气,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落实较困难,而很多企业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太了解,带有偏见和成见,不太欢迎独立学院的学生去实习、工作,这些致使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基地严重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在充分体现营销专业特色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二、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能以最小的成本模拟商业、经济生活的现实并剔除现实中的各种干扰因素,通过将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聚集于关键点的方式,达到引导学生理解、应用软科学理论的目的。但是,与传统案例教学略有不同的是,除了关注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授课教师还应该尝试将更多在学生身边发生的经济、商业事件做成案例,初步建立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案例教学库,引导学生对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听得着的事件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

(二)论文教学

论文教学包括市场营销类课程理论学习中的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形式。

撰写课程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目前社会营销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根据指导教师确定的题目要求,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这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个环节应包括市场策划课程设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这三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撰写与课程相关的综合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独立院校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各环节中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培养,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更好地体现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社会实践

学生的市场意识及营销能力必须从学生入校之初就开始培养,并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营销能力。应该将大学期间四年的实践环节系统化,作为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在头一年至头两年的实践中侧重于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后期则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弥补时间的不足,一方面在总体培养方案的时间安排上,对各次实习做出一定的倾斜;另一方面,对四年中的寒暑假特别是三个暑假要利用起来,以保证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完整性,使每个阶段取得相应的效果。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实践通常包括认识实习、企业调查和毕业实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社会实践中还应增列市场营销的实践内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的实践方式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在单位自行进行实践,而社会实践的内容并没有规定,多是由学生所在的实践单位根据需要而安排,学生是被动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盲目性。学生在实践单位被安排的岗位重要,收获就大一些,安排的岗位不重要,收获就小一些。而且,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进行企业实践,只是找自己父母单位盖章证明就了事。因此,应当在社会实践中增列市场营销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对所在的实践单位的营销现状进行实际的分析和研究,并给所在的实践单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营销规划,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并对操作的效果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结束时,必须作出所在单位专门的市场营销实践内容报告,才能得到社会实践环节的学分。这样,学生在实习中目的更加清楚,任务更加明确,而且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具体的操作实务中,同时又有教师进行指导,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建立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教学,而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营销模拟系统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中,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帮助学生系统地实践、体验和学习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工具。市场营销实践、网络营销实践、国际市场营销实践、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均可在此系统上进行。

但是,营销模拟系统提供的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侧重于营销决策,缺乏营销过程的实际操作。另外,它没有面对现实的风险,也无法获取实实在在的利润。要解决营销模拟系统的这些不足,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实际的实践基地。

(五)建立实践基地

1.和企业合作建立观摩基地

由学院出面,选择企业单位,建立观摩基地。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利用周末或假期派往观摩基地进行实地观摩,要求学生将观摩内容进行记录,发现观摩企业营销工作的成功方面与不足方面,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写成报告。然后,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进行交流,由学生自己对观摩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评述,既分析观摩单位营销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分析学生观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形成营销主体、学生、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再次深化学生对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让学生到公司跟班实训,场景是真实了,但只能随机见识一些东西,学校及其教师无法掌控实训内容的主动权,也不会有哪个公司会将调研、策划、实施、评估浓缩到一周内完成。因此,还有必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2.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独立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独立学院一般都有地方政府、大企业、大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办学合作单位的资源,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新产品等,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跨出校门,接受社会和市场的考验。

实践基地对学生开放,学生根据教学进度以及自己的时间安排,进入基地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实践基地也对教师开放,为教师的科研开发工作提供研究条件和空间,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实验和实训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独立学院的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年轻,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知识,因此提供实践基地也是将教师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3.学生创业公司

应打破在校学生不能经商的“”,鼓励学生进行在校创业,但要相应地加强管理和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合理进行。

学校也可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下的创业公司应是学生理论与实践达到无缝连接的基地。把申请进入中心的学生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来组织,让他们负责组织、管理虚拟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六)选择项目进行实际营销

选择项目进行实际营销,不是简单地搞一次促销活动,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真枪实弹地经历从市场调研、战略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促销策略的选择、营销方案的制作到广告的、实际销售、评估的市场营销全过程。这个实践环节具有很强的实战性、理论性和挑战性,可将“营销策划课程设计”与此环节有机结合。

市场营销课程实训可以安排一周,实习地点就放在校园内,目标市场是大学校园,因此销售的商品要适合大学生的需要和消费能力。实训的目的在于巩固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熟悉市场营销的操作程序,提高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用于实际销售训练的商品应该不要太完美。此外,专周实训没有经费,需要商家(或厂家)免费供货,大的知名企业可能不屑一顾。所以,作为实训对象的要求应该是: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正好生产适合学生消费者的产品,但产品本身有许多尚待改进之处;营销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没有产品说明;同类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作为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参照物。

综上所述,笔者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如下表所示。

三、结束语

通过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修改和完善,基本能达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市场营销实验与实践环节也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希婢,王小宁.创办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基地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23卷增刊.

[2]曹海英,李文生.高等院校建立营销实验室的必要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2005,(4).

[3]柳荣,刘洋.加强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第7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财务管理课程 分层渐进式 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是一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以及企业资金运动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它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而产生的,围绕财务管理目标这一逻辑起点展开,利用理财的观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企业急需财务管理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备现财观念的应用型人才。

一、我国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校的教师仍然是理论型的教师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欠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一是学校为了评估需要,在招聘教师时更愿意选择刚出校门的高学历人才而放弃具有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二是教师评定职称的需要,教师的级别待遇主要与职称挂钩,教师宁愿多花时间写论文也不愿意下企业锻炼积累经验;三是学校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政策力度不大,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愿不强。专任实践教师实践能力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二)实践基地的数量少、质量不高。实践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的投入,实践教学难以开展。一些学校不重视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很少甚至根本就不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践基地,而直接安排在会计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

(三)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文件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报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不够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监管不力;实践基地使用规章制度不规范,包括对实践基地的人、财、物的管理。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的是“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型,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将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流。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应是:立足于社会,培养学生会动手、勤动脑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能更好地运用理财的观念来认识、分析、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考虑该课程本身,而应该结合相关专业建设,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由浅入深分层渐进式的设计模式,本文将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为“课堂一体化实践-财务决策实战演练-ERP沙盘模拟实践-大学生创业实践-毕业实习”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这种安排由简易到复杂,符合教学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了三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对学生基本理财能力、专业业务能力、综合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应用研究能力五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一)课堂一体化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来各分项实践单独设计、前后不衔接的做法,而将一家公司的财务管理业务贯穿整个实践过程,要求在进行每一项决策时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课堂一体化实践教学将贯穿于整个课堂理论教学之中(见图2),具体做法是:每个学习项目创设相应工作情境,将工作情境细分成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在实践组织上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模拟仿真等形式展开,整个实践过程突显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整个环节都在课堂完成,将理论教室和实践教室融为一体,将实践有效地融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财务决策实战演练。目前,财务决策软件的开发和推广运用为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财务决策实战演练就是通过财务决策软件平台实现的。该平台对财务管理涉及工作岗位进行岗位职业分析,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划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运营、会计、出纳五个工作岗位,围绕企业财务管理和日常业务核算两个核心环节,设计了企业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财务分析五大操作模块,通过人机对抗方式进行企业运营。五大模块的功能见图3,运营模块把市场规划、营销策略、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税收筹划等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于一体;账务处理模块利用虚拟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电算化会计核算;电子报税模块模拟地税、国税报税;税务稽查模块对企业的账务处理、税款缴纳、纳税申报进行审计;财务分析模块对企业的运营结果进行财务报表分指标和综合指标分析。

该平台着重训练学生从CFO(财务总监)角度综合运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税收筹划等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营企业的能力。其最主要的特色在于每个经营环节都体现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企业风险、企业信誉,充分体现财务决策的重要地位。通过财务决策实战演练,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综合运用到虚拟企业运营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真实对接,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

(三)ERP沙盘模拟实践。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全方面的知识后,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践,来训练学生如何将财务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综合技术知识的能力。ERP沙盘模拟实践是借助沙盘模具,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基本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将“企业”搬进了课堂。ERP沙盘模拟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现,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于一体,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实践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生(如管理专业)一起完成。

(四)大学生创业实践。目前,各大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是指导学生建立虚拟公司、模拟创业过程,亲身体验运营规划、营销策划、人事管理、团队合作、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创办企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谈判能力、资源整合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大学生创业实训一般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开设,主要面向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采取“自我学习、体验式学习、自我管理、团队分享、竞争激励”的方式,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全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体验式实践。

(五)毕业实习与设计。毕业实习是将校内模拟实践转为校外真实顶岗实践,学生将转变为真实的相关岗位人员,完成实习岗位的职责。通过毕业实习,将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工学结合”,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毕业实习一般结合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的形式主要是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学生在完成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同时,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现实习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毕业实习以及实习报告的撰写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深入某一领域研究提供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

(一)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师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水平,其一是注重人才的引进,特别要引进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其二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企业合作,通过调研、外出进修,下企业实习等培养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三是建立实践教师的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只有学校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并把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建立起一支既能“上讲台”也能“下企业”的高素质“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二)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实验室的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会计实验室资源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建立可供财务管理业务训练的专门实验室,如证券投资实验室等。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校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企业员工来学校学习,共同提高,共同促进,达到双赢。

(三)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效顺利开展的前提。首先要完善和规范各类实践教学文件,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法可依”;其次,实行实践教学督导监督制,督导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过程监控,对实践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后,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成立实践教学中心,专门负责实践基地日常管理,明确岗位分工职责,责任到人,确保实践基地有效有序运行。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文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题,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浅入深的分层设计模式,将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为“课堂一体化实践-财务决策实战演练-ERP沙盘模拟实践-大学生创业实践-毕业实习”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该实践体系正常运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姚江红.浅析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5).

第8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促进零售的发展,新零售是以消费者?w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新零售将为传统零售业插上数据的翅膀,优化资产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种,重塑价值链,创造高效企业,引领消费升级,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是中国零售大发展的新契机。新零售背后是供应链管理、物流设备的智能化、网络精准营销、社交引导等一系列互联网化手段在支撑,从机器学习到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电子商务人才注入。

二、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征

在《2017中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就业风向标》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240万人。电商发展速度迅速,但是人才存量明显不足,虽然每年有大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输出,但是能力出现断层,短期时间内很难适应企业需求。2017年企业招聘最多、缺口最大的电子商务人才前三位分别是电商运营总监、电商运营经理、营销推广经理;在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电商运营、营销推广、美工、策划文案五大类岗位中,运营类岗位的招聘需求最多。

三、 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征

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基础理论学习,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以技术知识为载体的职业教育强调知识的实践与创新,是与岗位工作紧密相结合的教育类型,更利于学生就业。在新零售背景下,除了培养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电商运营、营销推广、美工、策划文案五大类人才之外,数据分析人才、新媒体营销和运营人才、农村电商人才、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也将会大幅增加。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人机交互的模式将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减低库存,实现智能决策和个性化服务数据分析人才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岗位。网红达人与网络直播呈现出的经济价值使得新媒体营销运营人才需求激增,企业更加注重“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等营销方式,对人才的要求是强调多元化发展的跨界复合能力。

四、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探讨

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已经形成规模,培养目标大多是在电商企业或网店从事操作岗位的人才,人才培养定位较低,甚至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实际上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领域,人才培养时必须进行细分和准确定位。

(一) 以培养热爱电商事业,具备扎实岗位工作能力和电商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结合学生兴趣,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实施分流教学,重点强化网络营销、网店美工、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核心课程,分岗位、设目标,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及创新能力,关注和热爱电商事业,能把未来求职者变成职位的创造者。通过信息化手段的精准定位,将新媒体营销引入课堂,从而使学生具备能够胜任目标岗位的扎实的工作能力。将电商运营与电商文化贯彻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电商思维。

(二)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要求是摆在首位的,为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有理想、有追求,以努力奋斗为荣、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爱岗敬业,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有较强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追求上进的精神。其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凝聚力。再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注重公共艺术课的开设,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具有准确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最后,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积极融入共建共享的电商文化,有较强的团结分工协作精神与敬业精神、创新和创业意识,有遵守电商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三)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将企业标准作为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主要依据

人才是促进企业进行合作的动机,校企合作在经历了不断的探究之后,逐步扩展至实习基地、课程、师资、订单班等形式。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制定的培养目标,将企业一线员工请进课堂,充分运用案例导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工作任务实训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做,在练习的过程中,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工作能力,邀请企业员工或行业大师加以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另外,要密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熟悉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端正职业态度、强化职业情感。

(四) 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讲求教学方式方法

基于中职学校学生年纪较小、思维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较薄弱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手机的作用,结合学生喜欢的“抖音”“小红书”等软件,以年轻人偏爱的图片、小视频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知识,由浅至深,由少到多,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学习实践,加强实践实训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经常聘请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专题讲座或面对面甚至一对一的交流,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和讨论,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要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9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地方政府;养老服务

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的趋势,养老保障需求逐年递增。然而,多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养老保障账户长期处于“空户运转”状态。我国养老保障改革正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演变,其显著特点就是“社会化”导向,即:鼓励政府以外的合法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互动,共同承担养老保障供给责任。因此,在政府无力解决之时,这种改革导向就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实践依据。

一、相关文献回顾

在国外,非营利组织与地方政府互动,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这一课题研究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欧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这一改革强调国家应缩小干预范围,将部分公共服务移交非政府机构管理,政府只通过法规、政策等手段进行调控。在此基础之上,萨拉蒙提出“第三方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只是资金与指导的提供者,而非具体公共服务的传递者,因此,在提供具体服务时,应由第三方机构实施。进而,埃斯平・安德森提出“合作主义模式”福利制度理论,描述当时德国、荷兰等国如何与社会各种势力协作,共同满足公民福利需求,此理论旨在探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合作主义”社会保障模式,真正使社会组织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并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制定上为政府提供建议。此外,公共治理理论权威学者格里斯托克也强调“多元主体治理”,认为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应从统治走向治理,国家权力应向社会回归,政府应与第三部门主动合作。在我国,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王名等学者经过多年研究,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宋若思等学者也从互动理论这一角度出发,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作了许多有益探讨。

二、罗山会馆养老服务分析

罗山会馆由浦东社会发展局管辖,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投资,基督教上海青年会管理,主要业务包括运用新的公共财政社会化管理机制、发挥非营利组织潜力、为社区民众提供公共福利服务。考察一个组织的业务运作及效益,需要对其进行静、动态分析,其中,静态方面包括人员、机构、制度等,动态方面包括资源输入、运作及输出。

(一)静态分析

会馆实行“定岗制”,每个岗位均规定人员配备、服务内容及职责范围。运行机制是:“政府主导”――社会发展局在投资创办、委托管理、改善运行等环节起着主导作用;“各方协作”――上海青年会负责日常管理,会馆与社发局、社会事业发展基金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建立合作关系;“社团管理”――基督教上海青年会负责日常运营;“市民参与”――服务对象参与会馆建设、志愿服务,市民代表进入管理委员会。[5]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已制定《罗山市民会馆馆规》、《罗山市民会馆对捐赠款物的管理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居民投诉回应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检查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范。

(二)动态分析

1.资源输入――养老服务资源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支持与会馆资金的自身筹集。政府支持体现在:(1)组织合法性支持。1996年,社发局做出《关于同意承办罗山市民会馆的批复》;2000年,民政局、社团局准予会馆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2)财政支持。成立伊始,政府通过社会发展基金会,投资90万元;1998-2000年,投资11万元;2003年,又以福利基金形式承担装修费用。(3)道义支持。在新区政府支持下,获“文明单位”、“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称号。(4)政策支持。政府以“零租金”提供馆舍,街道办事处将一所闲置托儿所交予作养老院使用。另一方面,会馆资金自身筹集渠道又可分为寻求政府资助;相关项目服务收费以及海内外捐赠。

2.资源运作――养老服务项目运营。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以及如何实现成本补偿。社科院非营利评估小组为会馆制定了项目核算制,在新项目运营之前,根据性质与成本,划分为无偿、亏大于盈、盈亏平衡、微利四类,通过项目组合的结构性选择,达到财务平衡,引入市场模拟机制,创立从“服务方向质量价格成本”的产业化运营模式。

3.资源输出――养老服务资源的使用。养老设施本身不能创造项目,一旦无项目运营,就自然不会对老人产生吸引力。为此,社科院社会政策评估小组从运营者角度出发,为会馆制定了“会馆设施空间使用率指标系统”。具体做法是:(1)设定标准,根据日常开放时间,计算最大可能使用的时间;(2)实际度量,根据使用记录,计算实际使用的时间;(3)将实际数据与设定标准相比,得出设施实际利用率。

三、会馆与政府互动的阻碍因素剖析

罗山会馆自成立以来,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与地方政府合作,取得了良好绩效。然而,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服务对象需求的提升,互动过程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因素。具体表现为:

(一)会馆的非营利性与资金筹集的矛盾

不难发现,一些隶属于政府的非营利组织对“收益”较好的收费项目抱有极大兴趣,理论上讲,政府管理的公共产权只可用于非营利事业,不存在“利益”问题,但实际上,公共产权常被一些管理部门用于“渔利”,使“非营利性”失去意义。罗山会馆在运营中,没有采取其他养老机构利用公共设施,经营营利项目,平衡收支的做法,而是将全部养老设施用于非营利项目。但是,如果没有社发局的资助,其运营平衡也是很难实现的。由此可见,如何既能保持组织的非营利性,又能实现资金的可持续性,是影响互动的重要因素。

(二)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的制约

1. 关于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未将非营利组织发展纳入社会总体规划,加之政府职能转移不到位、不及时,非营利组织就不能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一样,享有同等待遇及法律地位。罗山会馆是国内首创的社团与地方政府互动合作的产物,然而,成立之初,其既不能作为工商企业登记,也不能作为社团登记,更不符合旧有关于民办非企业的规定。[6]因此,会馆就无法人地位,也无相应的法人产权,即资产经营权,导致互动受阻。

2. 运作资金无法律保障。由于现行法律只有关于业务主管单位对所属社团提供资金的规定,而像会馆这样的组织,资金保障方面的法律仍属空白。地方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并非意味组织失去民间性与独立性,成为政府附庸。经费由政府补给并非不可,关键问题是,组织不能太依赖政府,更不能因经费由政府提供,就以官意办事。因此,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 与政府其他部门无法有效协调。主要表现在会馆与当地街道办事处的关系上。由于在财产上,会馆与街道办事处有利益关联,就无法拒绝其分享经营成果。例如街道办事处会要求会馆无偿提供某些服务,给其正常运营增加额外负担。此外,在决策上,街道办事处也常常插手过问,产生分歧。

(三)制度基础与政策环境缺失

现行法规对非营利组织约束有余,扶持不足。虽已出台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基金会等管理条例,但对会馆这样的“民办官助”型组织,还未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法律约束机制,导致其内部运行、财务管理、产权关系等出现问题。其次,组织治理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原则化语言过多,“重程序规范、轻实体约束”的“路径依赖”也给互动带来不小阻力。

(四)会馆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民办官助”型组织不免要与当地政府发生联系,因此,在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集中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有效领导、公信力不强、工作方式呈行政化倾向、治理机制不科学等。

四、促进会馆与政府养老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一)从政府的视角看

1.资源让渡。(1)空间资源让渡。浦东新区政府提供大面积的免费场所,街道办事处将一所闲置托儿所交予作养老院使用,既提高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又缓解了资金投入之不足。(2)权力资源让渡。一方面变组织成立“预审制”为“登记制”,解除组织“合法性”与“自治性”的二元困境,降低准入门槛,增强组织独立性;另一方面让渡部分执行权,将执行性与服务性的具体工作分离出去,由非营利组织承担。(3)利益资源让渡。建立标准化的采购制度,购买养老服务,并向捐赠的机构与个人,给予税收优惠。

2.有效引导。一方面,对组织宏观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经营方向与战略进行系统论证,重点培育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组织;另一方面,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尤其在与其它企事业单位的互动上,当地政府应发挥中介引导作用,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有效协作。

3.加强监督。在登记管理方面,由“事前限制”变为“事后监管”,指导会馆自觉建立组织自律与责任追究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在法律监管方面,增补、调整、修改、完善现行规定,对会馆内部治理、财务预算、绩效评估、税收优惠等制度做出更具操作性的增补。

(二)从会馆的视角看

1.提高会馆公信力。首先,加强成员素质培养,纠正工作人员不合法与不道德行为,强化其公民意识与服务奉献精神,并完善监督机制、自律机制、财务预算机制以及绩效评估体系,对具体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其次,引入“社会交待机制”,经营者主动向社区及当地政府交待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再次,建立同行互律机制,通过行业协会、认证制度等方式,对日常运作进行监督与评定,使监督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客观化。

2.保持会馆独立性。相当多的“民办官助”型非营利组织过分依赖地方政府,甚至成为附属机构,难以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应有功能,这些“准政府部门”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及行政化倾向,丧失了组织的独立性。因此,会馆应加强与政府沟通,克服过度依赖思想,也应不断寻求创新,根据新的需求动态,制定新的运营策略。

3.引入“第三方评估”。借鉴西方管理之经验,在互动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即:由具有法定权威的中介机构制定标准,对会馆日常工作及项目运营进行评估,为评价组织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这样不仅可改善互动的外部环境,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有利于弥补政府职能,为社区老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

总之,以社区为载体,非营利组织与地方政府互动,共同承担养老保障供给责任,是国际上认可的做法。由于诸多因素制约,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效能尚未充分发挥,因此,以政府为主导,明确政府角色与资源让渡责任,为互动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就是保证有效互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顾俊礼.福利国家论析――以欧美为背景的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57.

[2]郭国庆.现代非营利组织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

[3]刘晓燕,李宝星.构建“合作主义”社会保障模式的途径探讨――以非营利组织发展为视角[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1).

[4]成志刚,刘丽华.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J].理论界,2006,(4).

[5]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托管的新模式――以罗山市民会馆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