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县级医院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县级医院工作总结

第1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一、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加快改革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将县级公立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建成县域内公益性质突出、规模适当、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使90%的患者能在县域内得到诊治,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域、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

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其规模、编制和功能定位,报市政府审批后,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县级人民政府原则上负责举办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机构。到“十二五”末,人口在20万人以上的县,县级公立医院中至少有一所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人口较少的县重点建好县级综合医院,对现有的县级公立医院也可整合资源,实行一个机构、多块牌子。

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的编制,按照床位与人员1:1.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护士不低于每病床0.4人。探索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二)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综合医院主要承担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疑难疾病的诊治,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等工作,是县域内医疗服务、医学临床教育、医学康复中心。县中医医院主要负责向居民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用中医药进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是县域内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医药临床教育、中医药医学康复中心。县妇幼保健机构,在当前主要是做好有关妇女儿童的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在人口较多、其他医疗机构对妇女儿童的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围绕妇女儿童的健康适当的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

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要正确定位,控制规模,各负其责,各有侧重,减少业务上、建设上的重叠,减少有限资源的分散浪费,避免小而全、盲目建设。

(三)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健全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主任由县长或副县长担任,发展和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代表县政府履行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规划、决策、保障、监管”职责,负责县级公立医院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即“三重一大”事项)论证后的决策,负责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社会责任、持续发展、运行绩效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的补偿、奖励、院长聘(任)用等挂钩。

县级公立医院应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院长全面负责医院的运行管理,并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医院对人员聘用、收入分配、日常管理等事项具有自。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院长人选可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聘、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提名等方式产生,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考察后由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主任聘任,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有条件的县区可探索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1.建立以保障人员基本工资为重点的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在编在岗人员的基本工资,县政府要承担县级综合医院70%以上,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要逐步纳入全额预算管理。具备条件的县区,可逐步将绩效工资列入预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缴费中应当由县级公立医院缴纳的部分由同级财政补助。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由同级财政承担。县级公立医院发生的救灾、援外、支农、支边、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费用纳入财政专项补助;紧急救治、无主病人救治等费用经核准后由有关责任方据实结算。县级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政策性亏损等由同级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由县区政府制定还款计划,财政补助和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结余逐年解决。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2.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各级财政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3.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管理。目录内药品必须通过县级药品采购结算中心进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实现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推行医用耗材省级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4.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价格调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则,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

5.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等医保付费方式,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提高报销比例,实现费用即时结算。

6.加强成本控制。严格财务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结余的40%用于日常运行,30%用于绩效工资,30%用于事业发展。

(五)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公立医院的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县级公立医院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设置岗位总量,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坚持按需设岗,明确岗位的聘任条件、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岗位设置方案经人社部门核准后,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竞聘上岗,依法签订聘用合同,打破职务终身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

2.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坚持“财政预算到单位,绩效考核到个人”的原则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要合理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原则将绩效工资总额的40%至60%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随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和公益性科室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严禁将绩效工资与业务收入挂钩。

3.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水平。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主管部门确定。按照实际情况,可在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设立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考核奖等项目,单位主要领导可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适当拉开差距。同时,加强对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绩效工资总量的监督管理,使其与所在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各县区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公立医院建设计划。对业务用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公立医院,可有计划地启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

2.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已有信息平台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在实现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涵盖诊疗规范、合理诊疗、绩效考核、综合业务管理等,并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功能。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努力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4.推行惠民便民措施。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延长门急诊时间,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健全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不断改善群众的看病就医感受。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加强医患沟通,改进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七)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简化紧缺专业大学生的招聘考试程序。鼓励和吸引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工作。力争到2015年末,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0%以上。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政府分担。

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每县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10人;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在职研究生定向培养制度;县级政府支持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每县每年到三级医院进修1年以上者应当在10人以上。有条件的县区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一遍轮训。要出台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在岗40岁以下的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系统的培训计划,鼓励他们参加在职医学学历教育。

4.落实对口支援制度。积极开展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免费到县级公立医院培训进修。对位置偏远、医疗条件较差、服务能力较弱的乡镇卫生院,应以托管和领办为主开展帮扶,重点在于提高整体医疗和管理水平;对有一定规模、业务发展较好者,以对口支援为主开展帮扶,重点在于开展技术项目培育。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卫生支农的职责,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农村工作1年的制度落实。

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有条件的城市医院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如托管、派出管理团队等对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对口支援。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到农村服务1年的规定,落实城市医院长期派驻医师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制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八)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委员会,由司法、卫生部门共同管理,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具体业务管理。由司法部门为主、卫生部门配合,面向社会选聘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调解员,并建立医疗专家库和法律专家库,提供咨询服务,及时介入纠纷调解,有效促进纠纷解决。积极发展医疗保险,建立医疗责任成本分担机制,保护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有效提高医患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打击“医闹”,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

(九)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1.加强卫生部门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强化对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

2.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施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

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区政府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发展和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机构编制、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改革。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末,市政府每年将组织力量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2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 山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81-02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关系着我国8亿多农村居民的健康。2014年4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2014年6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抓好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的通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分析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经济运行状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中39家综合性医院进行调查,收集其在2012-2014年卫生事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汇编资料,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并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处理。

二、结果

(一)样本县级公立医院收支总体变化

山东省样本县级公立医院2012-2014年总体运营平稳,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略有结余,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5.98%,其中医疗收入年均增长24.04%,药品收入年均增长2.70%。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9.14%,其中医疗支出年均增长25.81%,药品支出年均增长13.27%。2012-2014年结余率均大于0,分别为7.16%、0.80%、2.03%(见表1)。

(二)样本县级公立医院收入构成分析

山东省样本县级公立医院近3年来收入结构保持稳定。业务收入依然是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收入渠道。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疗收入含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很大。

从时间序列上看,医疗收入占比总体呈稳步增长,药品收入占比有较大幅度下降,这与国家进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各地开始探索医药价格改革有很大关系。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2013年财政补助收入所占比重出现明显上升,应该与医改推进过程有关,2013年开始,各项文件陆续出台,试点医院改革开始启动,财政补助也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见表2)。

(三)样本县级公立医院支出构成分析

县级公立医院支出主要由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及其他支出几方面构成。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42%增长到2014年的56.83%,药品支出占比从2012年的40.11%下降到2014年的26.26%,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所占比重在2013年出现明显上升,体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财政的专项投入增加,但2014年比重又下降,对改革的持续投入问题值得关注。

通过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的对比分析,发现2012年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差额达到172.87万元,占药品收入的18.16%,以药养医的局面想真正扭转,任重道远(见表3)。

(四)样本县级公立医院业务情况分析

2012-1014年样本县级公立医院的年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数总体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年门急诊人次和年出院人次反映了医院的服务能力,可以看出,2012-2014年样本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2-2014年患者次均费用略有提高,门急诊次均费平均增速为2.68%,出院患者平均费用平均增速为0.62%。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推进,2012-2014年山东省39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院发展稳定,总体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二是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生存能力增强;三是医疗工作量明显增加,医疗服务能力增强。

但是,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虽然药品收人占总收入比重逐年降低,由2012年的45.51%降至2014年的35.68%,但仍占医院总收入的1/3。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在政府补偿缺位的情况下,自我创收是公立医院的唯一出路,公立医院趋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政府财政投入的相对不足迫使医院不得不通过“以药养医”来维持其自身发展,使药品收入作为医院的主要补偿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医院的公益性。

(二)建议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直接影响到县级公立医院的经济补偿,为保障其正常运营,各级政府要增加卫生投入,促使对县级公立医院各项补助政策到位。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主要体现在财政补助和保险补偿两个方面。完善其补偿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政府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政府指定的职责范围内的相关经费;另一方面,要适时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在费用报销政策的倾斜性调整,调控县外就医比例,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和合理的就医流向,真正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中坚作用。

2.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理顺医疗价格体系。由于以前县级公立医院核算体系粗放,无法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经济管理水平较低,致使政策性亏损与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并存,不能为财政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政府补偿政策的制定就难以避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补偿方向不明确,补助水平不到位,既没有补足医疗机构因价格政策造成的亏损,也没有体现国家对人民群众实施的福利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大力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以成本核算数据为基础,为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财政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贲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3)

[2] 李娇龙,田果,周典.安徽省九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后药品收支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1)

[3] 穆得超,侯庆春,张俞.2001―2007年天津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7)

[4] 吴曼,刘建民,程薇,彭红,刘明华,张晓龙,范德惠.医疗机构药品差价率变化对北京市属医院经济运行和医药费用的影响[A].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九批招标课题研究报告专集[C].2009

[5] 赵帅.海南省县级医院经济运行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3(11)

(作者单位:史书源,青岛大学医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田立启,李江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3)

第3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90

《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维护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保障医疗安全,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护理事业的发展。

为探讨实施《护士条例》的有效途径,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护士条例》实施现状、存在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实施《护士条例》中的存在问题逐步解决,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合理化的建议是实施《护士条例》的重要保障。

我县护理工作的基本现状

我县位于苏北沿海中部,土地总面积2776平方公里,总人口96.33万,农业人口86.4%。全县有17个建制镇,分别设有1所中心或镇卫生院,在县城设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所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各1所。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护理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①农村基层护理队伍有所增强:2008年底,全县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注册护士413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6.8%。设置床位1566张,床护比1:0.26。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81.8%;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士占护士总数72.2%。②护理工作范围逐步扩大:患者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管、辅助检查有人指导、治疗护理有叮嘱、出院回家有人送。③注重打造护理服务品牌: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集医院式、宾馆式、家庭式为一体的“3H”护理服务,推行分层分级护理,改善住院条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护士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县护理工作的变化

依法执业意识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落实护士准入管理制度,及时为护士办理首次注册、再次注册、变更注册、换证等手续,确保护士持证上岗,依法执业。护理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得到有效落实,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更加规范。

护士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⑴住院条件普遍改善:近年来,我县通过省厅专项资助和自筹资金,对镇卫生院原有病房进行了改造,至2011年,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074.68万元,17个镇卫生院全部建起病房楼。病房设有卫生间,安装了电视、空调,设置了传呼系统和中心供氧,改善了住院条件,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⑵统一配置了基本护理设施:①基础护理设备齐全:县乡两级医院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配备了“五机八盘”,并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基础护理工作到位。②急救护理设备性能良好,急救车定点放置,急救药品齐全,急救器械性能良好,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始终处于一级备用状态,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③具有一定的专科护理能力:镇卫生院配备了呼吸机、洗胃机、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护理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护理能力和水平。⑶办公条件逐步升级:县级医院引进了HIS管理系统,护理文书、医嘱处理等实行了一体化的网络管理,至2011年6月底镇卫生院全部引进了电子病历系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护士待遇得到提高:①镇卫生院护士长与医疗科主任享受同等待遇的中层岗位津贴;②提高了聘用护士的工资待遇,为聘用护士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与在编人员同等享受,工资提高幅度近40%。③在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在临床一线岗位的护士。改变了原来将护理中、高级职称岗位调整给医生的不正常现象。

护理技术得到提升:①建立了“三基三严”考核训练制度。除加强理论培训考试,还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2005年起,我局每年都开展1次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竞赛。②学历教育全面普及:全县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教育,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努力提升学历和工作能力。③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进修培训:县卫生局专门制定了基层卫技人员轮训方案,由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工作实际,制定轮训计划,安排医护人员到县人民医院免费进行3个月的轮训。

实施《护士条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职能定位不清: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应急转诊等服务功能,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目前部分乡镇卫生院正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其护理模式也应为社区居民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2008年底,我县乡镇卫生院核定床位766张,卫技人员750人,注册医生375人,注册护士165人,床护比1:0.22。县直医疗单位核定床位800张,注册医生434人,注册护士248人,床护比1:0.31。

同时非护理工作任务侵占了护士的时间:在医院里,护士是“万金油”,没人愿意做的工作都是护士去做,加之后勤支持系统不够到位,护士从事非专业性事务性劳动较多。除了治疗外,护士为了完成这些琐碎事务,影响了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也制约着护理质量的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不彻底:一方面国家取消了毕业生统配;另一方面又限制用人单位的自主招聘。招用临时工、合同工,政府相关部门在人员经费、补助等方面又不予承认,使用人单位陷入两难境地,所以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护理人员结构不够合理:①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县在职护士中45岁以上213人,占总数的51.6%,30~45岁137人,占总数的33.2%,30岁以下63人,占总数的15.2%。护理队伍老化。②职称结构不合理:我县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18人,占护士总数4.4%,中级职称280人,占护士总数67.8%,初级职称115人,占护士总数27.8%。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与卫生部规定的高级中级初级护理人员数1:3:9,相距较大。

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卫生院的功能不相适应:目前无论从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继续教育项目都是以专科护理为主,适应的是二、三级综合医院的护理需求。而乡镇卫生需求的是综合性护理人才,既有别于二、三级综合医院,也区别于社区卫生服务。

相关建议

加快护士人才培养:卫生、教育、财政、人事应加强沟通协作,按照实际需求数制订招生培养计划。每年新招录的卫技人员中护理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调整医生、护士招生比例,逐步缓解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难题。

加大《护士条例》实施力度: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步、协调发展。建议卫生部制定出台《护士条例实施办法》,便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操作。

加强护理人员在岗培训:在省、市两级建立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完善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建立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二、三级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乡镇卫生院的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第4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通知精神为统领,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通过县医院、县中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改革试点,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县情,稳步推进;坚持创新,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医务人员受鼓舞,监督人员易掌握,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公立医院的药物制度

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建立健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结合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做好基本药物应急储备。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医院规范药房建设。2012年,县医院、县中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二)改革公立医院的收入管理模式

县医院、县中医院2012年对收入核算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药品和其他收入、全部上缴县财政专户。县卫生局、县财政局根据医院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及时考核,县财政局依据考核意见及时拨付相关资金款项。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专户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县医院、县中医院发展中的历史债务由省和县级财政3年内逐步还清。

(三)改革公立医院经费补偿机制

1、科学确定机构编制。依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县医院、县中医院服务能力,合理确定编制基数。县医院按580张床位核定编制986人(1:1.7),县中医院按250张床位核定编制325人(1:1.3)。

2、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县医院、县中医院认真做好经费测算,并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县医院、县中医院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收支、专户管理、及时拨付、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根据医院的房屋设备数量和种类、职工人数及人员结构、历年服务数量和社会平均收费水平等因素核定医院的合理收入,测算核定县医院、县中医院应该达到的收入规模和支出水平。

(四)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建立理事会等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成立由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发改局、人大代表、试点医院领导和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实行院长聘任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按程序选择、考核、提名,由理事会履行聘任手续。逐步建立以理事会为决策部门、以医院运营组织为执行部门,以行政监督、职工监督、社会监督为主要监督手段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五)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医疗质量、工作绩效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县卫生局要对县医院、县中医院进行目标考核,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人事、财政、卫生部门依据县医院、县中医院2011年度津贴补贴的实际发放水平、自有资金情况和经费来源情况,以及改革性补贴所需资金和试点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下达各医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扣除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后,其余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保证县医院、县中医院在核定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增加不低于10%的财政投入用于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内部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按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进行分配。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六)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医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科学设岗,定编定岗不定人,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人用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

2、完善医院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医务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要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保证职工改革后的收入不低于改革前,确保医务人员的待遇稳中有增。

3、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实行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按照医院财务有关规定,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4、加强医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在县级医院就业,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医护人员和奖励优秀人才,积极培养县域内学科带头人,加强护理、影像、检验、药学、病理等卫生技术人员引进和培养。县医院、县中医院每年选送不少于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市较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整体医疗卫生能力和医疗水平。

(七)推行付费机制改革

1、对医疗保险付费机制实行预付制(包括门诊、住院),即: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公立医院保险患者上年度平均月报销金额,提前一个月拨付给医院,作为医院的报销周转资金。次月结算,年底决算。

2、科学合理测算确定单病种付费标准,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机制并执行预付制度。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超支部分医疗保险机构不予承担,结余部分留给医疗机构作为(单病种)平衡备用金。

四、时间、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县政府、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提高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统一思想。

2、县医院、县中医院对本院基础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依据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形成本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3、召开全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学习贯彻全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和相关政策,并按步骤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1月)

1、县医院、县中医院于2011年12月底前分别成立由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发改局、人大代表、试点医院领导和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的理事会。

2、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对现在药品调查摸底,核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全省规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并按全省药品统一采购、配送的要求,储备好基本药物。同时按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从2012年2月1日起,首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率销售。

3、县医院、县中医院自2012年2月1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院医疗、药品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4、县医院、县中医院每月向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汇报改革进展情况。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帮助解决试点医院改革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5、2012年7月中旬由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积极稳步推进下一步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

2、完善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思路与政策,初步形成我县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

3、县委、县政府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县医院、县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编办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县民政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教育局局长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副局长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县物价局局长

县卫生局纪委书记

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发改局局长、人社局局长、财政局局长担任。

2、成立县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卫生局副局长、县医院党委书记

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卫生局纪检书记

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卫生局党办主任

卫生局人事科长

卫生局医政科长

卫生局医改办主任

卫生局审计科长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医改办,主任由医改办主任担任。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在县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编办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政策制定、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府资金支持

县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助政策。2011年,省财政将给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补助500万元,用于试点医院的启动资金。2012年,省级财政将给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补助2000万元,用于试点医院的启动资金。县级财政要按1:1比例配套投入,用于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第5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一、改革前医院现状及改革的主要困难:

(一)现状:

本院在20*年前只是一个人员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30万元、业务用房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型医院。1998年与县卫职校、县眼病所合并后,购置原印刷厂办公楼开展业务,现有正式职工55人,临时职工20人,床位60张,6个临床科室及3个管理科室,年收入近200万元。

(二)改革的主要困难:

1.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编制75人,按现有床位计算更多,而现在实有职工才55人,竞岗的面太窄,人才可选择性太低。

2.起步晚,人员技术结构不合理。我院近半数人员来源于卫校和眼病所,而且由于原中医院条件限制,人员专业技术普遍较差,致使我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中医人才溃乏,难以形成中医特色。

3.人员年龄老化,思想守旧。我院40岁以上人员约占50%,部分人员业务基础差并且思想保守,阻力大。

4.由于所购房屋结构不符合医院要求,不利于科室的设置和业务的发展。

二、改革完成情况:

1.20*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的宣传动员、岗位调研工作,完成《*县县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县县医院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细则》、《*县县医院搞活内部分配暂行规定》、《*县县医院岗位设置、岗位说明及定员方案》等四个方案制度的制定、通过与审批工作,完成《*县县医院竞聘应试说明》的编写等全部前期工作。

2.20*年6月完成了13个中层干部岗位、18个中高级职称岗位的竞聘工作。

3.20*年7月完成了全体职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以及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改革的结果:

1.中层干部岗:院内16人参与竞聘,有12人受聘,1个岗位空缺。

2.高级职称岗:有5人参与竞聘,4人受聘。

3.中级职称岗:有16人参与竞聘,14人受聘。

4.初级聘为中级职称的6人,中级聘为初级的1人;中级聘为高级职称的2人,高级聘为中级的1人;转岗聘用的有1人,待岗培训3人,提前退休4人,内部退养1人。

5.总空岗28个,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招考,现我院临聘职工27人。

四、改革的成果:

1.体现了“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福利可高可低”的指导思想。

2.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

3.使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能够脱颖而出。

4.增加了单位用人和分配的自,理顺了人事管理关系。

5.促进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改善了职工服务态度,增收节支。

五、经验总结:

本院的改革较为顺利,没有过激言行等不稳定因素出现。总的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我院召开了3次全院性宣传动员大会,十余次中层干部学习动员会,各科自行学习省州文件若干次,发放各种相关文件及调查问卷百余份,个别谈话十余人次,制度公示2次。

2.发扬民主,健全制度。医院根据医院管理学上的要求,发放岗位调查问卷七十份,再根据80%以上职工的意见,科学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并分别制定了前述四个方案,经两次公示和修订后,全部以94%以上的赞成票在全院通过。

3.公平公开,坚持原则。改革全程都处于职工和人事、卫生、纪检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第6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一、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鲁发[2006]3号)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2006年在全县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1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157750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57.75万元,覆盖率达到了39.8%。2006年9月1日,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运转,截止到2006年8月底,共为群众报销医药费157.71万元,其中报销住院费用133.78万元,报销门诊费用23.93万元,节余336.22元,已转入下年度。受益人口9.3万人,其中住院病人6100人。报销超过2000元的有196人,其中经特批为大柳镇茂孙村一白血病患儿报销10000元。通过近一年的运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

在被列入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我们首先组织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线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试点方案,制定出台了《某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宁政发[2006]38号)、《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到2006年8月底,筹集资金719.5万元,覆盖率为91%,其中农民每人交纳10元,县、乡财政补助每人3元。省、市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每人补助每人5元和2元。我县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9月1日正式运转,截止到2006年8月底,全县共为参加合作医疗的235655名群众报销医药费719.39万元,受益率为65.6%,其中为15155名住院病人报销住院551.51万元,为220500名门诊病人报销医药费167.88万元。报销达到最高额6000元的有23人,节余2600元,已结转下年。2006年我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主要措施是:

1、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成员,下设办公室为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同时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公示、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健康运转。

2、合理确定了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报销比例是:乡镇卫生院门诊药费报销10%,各项检查费报销40%。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总费用的40%,最高报销6000元。到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按以下比例报销费用:住院费用3000元以内(含3000元)部分,按30%比例报销;3001-5000,按35%报销;5001-8000元,按40%报销;8001-10000元,按45%报

销;10001元以上,按50%报销,最高支付额6000元。

3、与群众签定《农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议书》。为体现群众自愿参加,又能保证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群众受益,我们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群众签定《农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议书》,对筹资标准、各级补助、报销比例、就医程序等事项进行了明确规定。

4、进一步规范了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在资金管理上,继续实行“乡筹县管乡用”的办法,即由乡镇统一筹集合作医疗资金,汇入县财政专用帐户,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向县政府呈报计划,经县长批准将全年基金总额平均到十二个月,由县财政局每月25日拨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到县以上医院住院治疗的,须经县级医院出具转诊证明,就诊结束后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医证》、《身份证》、出院证明、发票等有关手续回本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

5、建立了公示制。从2006年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我们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目的、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就医程序等内容全部公开,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每月底将本乡镇合作医疗报销情况在医院门诊和有关村庄进行张贴公示,每季度末向乡镇政府汇报一次情况。被列为全省试点县后,药品价格和诊疗收费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老百姓不光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真事、实事,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的大事和好事。

三、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

2006年是我县作为省级试点县的第二周期运行年,我们总结已往经验,从方便群众出发,制定了新的管理办法,以宁政发[2006]18号文实施:一是为农民建立了家庭帐户,农民交纳的10元中有5元记入个人家庭帐户,用于门诊费用开支,始终归农民个人所有;二是取消了转诊制度,农民群众在全县任何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看病都可以随时报销,今截止到2006年8月底,全县共有363860人参加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2%,筹集合作医疗资金800.86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每人7元,市补助每人2元,县乡补助每人3元。截止到2006年8月底为人报销医药费664.65万元,受益率35.4%。其中为36349名住院病人报销医药费509.26万元,为104351名门诊病人报销医药费155.39万元。三是调整了报销比例:门诊医药费在定点中心卫生所(室)、乡镇卫生院就诊报销10%,各项检查费用报销40%。住院医药费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40%,县级及以上医院3000元以下,按25%比例报销;3001元至5000元,按30%比例报销;5001元至7000元,按35%比例报销;7001元至10000元,按40%比例报销;每人每年最高报销支付额4000元。四是改变了经费管理办法,由上年度“乡筹县管乡用”的分灶吃饭,改为“乡筹县管,统筹使用”。

四、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

2006年起,中央和省财政对我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标准由过去7元增加到26元,加上市、县财政补助和农民交纳的10元,我县农民参合基金达到了40元,专项基金上级补助资金到位后可达到1521.2万元,根据新的提高后的筹资标准,我们深入到乡镇卫生院和农户家中进行调查,结合我县实际及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扩大了报销范围。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民的报销比例,并以宁政发[2006]25号文了《实施办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实行家庭帐户制度。2006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了98%,继续为农民设立家庭帐户,农民每人交纳的10元记入个人帐户,用于门诊看病,用完为止,用不完转下年度使用。同时继续实行县内无转诊制度,群众看病在全县范围内的任何定点医疗机构都可报销。经县级医院会诊同意转市级以上医院治疗的,回县级医院报销。

2、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实行连续交费制度。2006年由政府组织,按全县农村人口的100%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9月1日后(即省级试点县第三年度开始运转后),农民群众在任何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时,从报销的医药费用中预交全家下年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同时签发下年度《就医证》,2007年以后,不再由政府组织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

3、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定点卫生室按家庭帐户的100%报销,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按45%报销,在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住院3000元以下按40%报销,3001元以上按50%报销,封顶线为8000元。同时将产科纳入了报销范围,实行定额报销。

第7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1.1山西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2010年山西省农村人口数达2329.18万,占总人口数的67.05%,有村卫生室29253个;乡镇卫生院1201个,床位数28891张;县级医院406个,床位数32949张。

1.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分析

从系统的完整性角度分析,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包括资源在农村医疗机构内部及医疗机构之间的投入与产出。“投入”指卫生技术人员、床位数、医疗设备、医疗材料等。“产出”则指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次数、等。此外,“农村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

1.3因果关系图及反馈路径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反馈结构,这种反馈结构是建立在系统的反馈因果关系上的[3]。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卫生设备”包括卫生机构床位及高科技、信息化的医疗辅助设备等等,“卫生材料”则主要指医疗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性、不可再用的药材和器材。农村卫生资源系统因果关系图中的主要回路为:(1)卫生总投入县级医院总收入卫生材料/卫生设备/卫生技术人员县级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服务总量卫生服务总量农民健康水平农村人口数卫生服务需求量卫生总投入(2)卫生材料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服务总量卫生材料其中,(1)为正反馈路径,(2)为负反馈路径。

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

2.1系统流图

因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对模型进行基本假设:不存在潜在患者;医疗卫生服务不包括疫苗的接种、卫生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农民的医疗消费均用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其他医疗机构不予考虑。根据图1的分析结果,用Vensim软件绘制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流图,如下图2所示。

2.2主要方程设计

本文只列出与“县级医院”的部分方程,如表2所示。“村卫生室、乡卫生院”的相关方程式以此为参考。

3仿真结果及分析

模型运行起始时间为2005年,结束时间为2015年。结果如图3所示。将图3仿真结果及真实数据对比分析,可知:①山西省农村医疗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在持续增加。②县级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却在不断地减少,且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增加速度要远大于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减少的速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为医疗机构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和激励制度不完善、乡镇医疗机构设备落后,导致医学人才向县级医院集中。由图4可知,农村卫生机构床位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病床使用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推测农村医疗机构对医疗卫生资源———床位的配置效率将趋于最大化。但是,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还是低于县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其原因可能与住院环境、医疗设备等有关。

4结论

第8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为核心,以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为切入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缩小城乡医药卫生差距,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试点,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提高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服务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达到50%的病人在乡镇卫生院就诊,40%的病人在县级医院就诊,形成较为完善的分级医疗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三、试点范围

全市在彬县、旬邑县开展试点,由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与1-2个重点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实施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其他县市区应根据实施方案要求,从七月份开始实施。

四、主要任务

按照“三个统一,三个不变”的要求,把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建立互为依存、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优化结构、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一)三个统一管理。

1.人员统一管理。将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管理权限并入县级医院。镇卫生院人员与县级医院人员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审、选拔使用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按照“岗位相对固定,人员按需流动”的原则,由县级医院统筹使用调配人员,实行岗位绩效等级工资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分配制度适当向乡镇岗位倾斜。

2.财务财产统一管理。县镇两级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资产统一登记,分别建立台账。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所需设备可由县医院灵活调剂使用。加强对镇卫生院账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指导,规范财务管理。

3.医疗业务统一管理。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由县级医院统一管理,做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按照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开展医疗服务。

(二)三个不变。

1.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县级医院和镇卫生院保留各自原有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镇卫生院可增挂县医院分院的牌子。

2.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和任务不变。镇卫生院仍然承担辖区内预防、康复、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职能,县级医院给予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3.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县镇医疗机构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不变。镇卫生院人员工资按现行政策全额拨付,可采取“财政拨付总额预算,工作岗位按需确定”等方式进行人员经费动态管理。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在逐年加大卫生投入,不断提高卫生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并将新增财政投入重点用于农村卫生工作的同时,向实施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的地区倾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卫生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切实落实应承担的资金,严禁侵占、挪用和浪费。县级财政要依据一体化改革的实际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

(二)做好县镇一体化统一规划。试点县应打破原有部门和行业界限,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优化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特别是在床位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医疗设备配置等方面向镇卫生院倾斜,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占有量,缩小县镇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引导优质卫生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在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依据县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合理制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费用增长,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健全内部领导体制。在公立医院内部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镇卫生院院长由县医院院长提名,理事会研究通过,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工作人员由县医院根据实际需要选派。

(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自愿在镇卫生院工作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可采用灵活的聘用方法,实行不同的聘期;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向优秀人才和基层岗位倾斜,完善目标、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

六、进度安排

年12月,市上成立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试点领导机构,确定试点县,制定实施意见。彬县要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部署安排。

年12月—年6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年6月—年底,试点工作评估,总结经验,全市推广。

七、组织领导

(一)试点的领导机制。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是农村卫生管理新模式,对促进城乡一体,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意义重大。彬县政府要成立县镇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第9篇:县级医院工作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iu200880”为你整理了这篇医院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医院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大事连连,党的五中全会召开、“十三五”收官、贫困县摘帽、新冠疫情暴发......。这一年,医院工作有新突破。三级综合医院设置获得省卫健委批准;医院新区建设项目顺利开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零误诊、零漏诊、零感染”的目标。这一年,医院面貌有新展现。因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医院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县“2020年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郑新权院长荣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感染科护士长李雪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受全省通报表彰;刘春景和代远远两位援鄂英雄获得“安徽好人”和“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另外,院团委荣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王庆琴获得“2019年度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多个医疗案例在全国医院擂台赛(县域类)的优秀榜单上榜上有名,市第四届院前急救技能竞赛中我院代表队以高分蝉联团体一等奖,个人包揽一、二、三等奖的佳绩。2020年,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卫健主管部门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经受住了突入其来新冠疫情的考验,医院的建设发展迈入快车道、医疗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现将2020年主要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运行情况:

1、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全院总收入60352.55万元,其中医疗业务收入34696.21万元,占总收入57.49%;财政补助收入24056.96万元(其中财政基本拨款收入1382.5万;财政项目拨款收入22674.46万元,主要包括用于新区项目建设的专项债11300万、抗疫特别国债6500万、医技综合楼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4120万、疫情防控设备及物资578.46万、核酸实验室建设176万),占总收入39.86%;捐赠收入317.9万元,其他收入1281.48万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总收入增长51.7%,医疗业务收入下降3.2%;全院总支出40831.1万元,其中医疗业务成本34303.8万元;管理费用支出5283.03万元 ;其他支出1244.27万元。在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13130.40万元,占总支出的32.16%;药品费支出12137.82万元,占总支出29.73%;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费用支出7489.99万元,占总支出18.34%;修缮费(设备维修、维保等)774.89万元,占总支出的1.9% ;固定资产折旧1918.06万元,占总支出的4.7% 。

2、业务运行情况:2020年门诊就诊356555人次,出院人次42547人次,平均住院日6.0天,病床使用率77.4%。与2019年同期相比,门诊就诊上升0.45%,出院人次下降9.36%,平均住院日缩短,病床使用率下降15.9个百分点。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理想信念。2020年医院党委和各支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年共组织开展了中心组学习10次,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党员外出学习1次。以党组织学习活动促进全体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每月1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六安智慧党建等APP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学习《民法典》、《谈治国理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通稿汇编》和《党章》等,进一步巩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体党员及职工以赵正永、张坚及黄汇东、李其江等案为镜鉴,以施咏康等优秀同志为学习榜样,在全院营造“受警醒明法纪、严对照深检视、强整改促提升”的浓厚教育氛围,进一步推深做实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和医疗服务中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以优良的作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和践行“光盘”行动,抵制餐饮浪费之风,倡导历行节约习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强化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距,把政治要求、政治标准融入到医院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积极推进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的持续整改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加强日常监督,通过任前提醒谈话、集体约谈、签订廉洁责任书等方式防范廉洁风险。

2、践行“生命至上”理念,扛起“战疫”责任。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作为县里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医院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调整院长管院感的领导分工,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和专家组积极应对疫情,制定《霍邱一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霍邱一院发热门诊管理及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安排》等30多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范性文件;细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专家会诊等环节;新建简易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和PCR生物实验室;购置负压救护车、专用DR和CT;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条不紊。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多次召开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作出科学研判,查漏补缺,织密疫情防控网。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防疫要求,树立抗疫必胜信心。动员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抗疫工作;指导分院科学开展疫情防控等工作。加强督导检查,严防医护人员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截止目前,共组织学习防控知识培训40余次,参训人员4000人次。感控培训67次,专项督查110余次。参与排查武汉人员及及武汉返乡人员3082人,预检分诊18500人次,发热门诊接诊17600人次,隔离病房累计收治158人次(确诊12人,无症状感染者4人,疑似23人次,留观119人次)。自疫情发生以来,我院无误诊、漏诊和交叉感染现象发生。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抽调医务人员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和学校复课复学;当社会上出现有关疫情的不实传言,利用网站、宣传单、公众号等形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给予正面回应,并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防控措施,避免社会恐慌。

3、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项目工作。在完成了施工总承包、工程监理和第三方检测等招标工作,于2020年9月8日,霍邱一院新院区正式奠基开工,建设工期预计3年完成。新区建设项目作为我县的重点项目工程,是补齐我县医疗卫生短板的重大工程,更是惠及霍邱县160多万百姓的民生工程项目。新院区设计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设计床位3300张,其中医疗床位1800张,预算总投资达13.5亿元。主体建筑包括门诊医技楼、内科病房楼、外科病房楼、专科病房楼、后勤综合楼、科研办公楼、感染科楼、地下停车场等。新院区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霍邱人民就医环境,作为县域医疗中心将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老院区医技综合楼也已完成招标阶段,于11月底开工,预计明年底前竣工。正积极筹划县传染病救治中心、县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以及医院薄弱学科提升等项目,现已完成项目入库,正规划设计、立项论证中,三个项目预算投资约4.6亿元。

4、科学编制规划,建设县域医疗中心。为统一全员共识,明确发展目标,准确功能定位,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尽快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组,结合市县卫生区域规划,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目标,带动乡镇分院创建工作,完善医共体内服务功能,确定“123”创建思路(即牵头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一般乡镇卫生院创建一级医院)。经过积极筹备,顺利通过市县卫健委的初核、省卫健委复核指导,今年6月份,省卫健委下发了我院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标志着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实现了医院发展历史性跨越,计划“十四五”内把医院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育为重点,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提升医教研水平,进一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努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对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新建了血液内科、肾内科、中医科、营养科、整形外科、疼痛科等一批二级学科。积极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尤其是胸痛中心创建,突出医疗优势,提高急诊急救能力。

5、强化学科建设,借力对口帮扶工作。2020年,中科大附一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分别选派了多批次共17位专家来我院驻点对口帮扶。通过专家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带教、科内讲座,教学读片等方式开展帮扶。在帮扶专家的指导下,受援科室管理和诊疗水平提升明显,医务人员得到培养,医疗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2020年,帮扶专家共开展门诊4580人次,危重患者抢救176人次,会诊92次,专题讲座166次,疑难病例讨论讨论24次,手术示教69例,带教查房121次,适宜技术8项;4月20日,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副主任刘勇率领督导组一行到我院对东部战区总医院对口帮扶工作进行督导,充分肯定了东部战区总医院在“人才帮带、科室建设、医院管理”等方面作的突出贡献。

6、建立城市医联体,提升服务能力。8月27日,我院与六安市人民医院正式签订协议建立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合作共建三级医院创建中我院薄弱学科(血液内科、感染科、检验科、风湿免疫科)。与六安市二院对接合作,组建精神科门诊。同时制定建设方案,加强薄弱学科中医科和营养科的建设。继续与东部战区总医院、中科大附一院加强对口帮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消化内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选派6名护理骨干参加全国护理知识培训班,另派儿科、介入科和急诊科护理人员去中科大附一院、省立儿童医院脱产进修,全面提升护理管理与业务能力。

7、抓安全促发展,营造安全环境。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安康杯”竞赛等工作。全年治安巡查共计300余次,隐患排查26处,全部完成整改。全年更换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烟感探测器90余只,消防安全出口标志牌30余块,应急灯更换40 个,安全生产大检查8次,组织消防演练101人次,组织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培训695人次。与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科室及个人。全年,医院未发生刑事案件、重大医疗事故和治安、消防责任事故。

8、倡导文明习惯,改善院区环境。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厕所革命”,规范设置指示标牌,定期清洁窗口、电梯和科室卫生,并做好环境消杀。引导患者排队有序挂号就诊,实行“一患一陪护”制度,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在全院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活动,通过医院网站、公众号、张贴横幅、印发倡议书和组织职工利用“皖事通”APP进行“光盘”行动打卡,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移浪费。针对第五届文明县城测评检查反馈问题中我院门诊大厅显著位置未展示行业规范、非吸烟区有吸烟现象、公厕保洁不及时,有异味等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完善母婴室设施,配齐必要用品用具,为育龄妇女提供便捷服务。积极开展“人文关怀医院”创建,努力营造文明和谐院区环境。

9、积极响应号召,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紧密型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完成了对所辖区域内贫困人口慢性病进行收集、上报工作,并组织院内专家对慢性病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全年共组织16个医疗技术团队到16家分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累计签约履约1000余人次;制定了《霍邱一院农村贫困人口新增4种大病摸底排查工作安排》,对贫困人口新增4种大病进行摸底排查。更新了农村贫困人口30种大病救治台账;完成了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和淮河流域上消化道癌筛查工作;将儿童先心病筛查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绩效考核范围,每月对妇产科、新生儿科儿童先心病筛查工作进行考核并通报。积极开展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开展贫困户入户走访、义诊及健康教育等。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医院积极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全力参与抗疫消费扶贫活动。通过购买农户滞销草莓、贫困户鸡鸭、购买河口镇柏树林村泽丰家庭农场黄桃、发放抗疫扶贫消费券和购买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特色农产品贡献一院力量,共计消费近百万元,直接和间接受惠农户数千户。7月下旬,南方连日的大范围强降水,淮河水位迅速上涨,导致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为保两淮地区及下游城市安全,临淮岗乡姜家湖作为行蓄洪区开闸放水,为了保障当地居民健康,降低损失,我院再次主动担当,问汛而动,制定了《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防汛抗旱救灾医疗救护实施方案》,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县一院防汛抗旱救灾医疗救护领导组和救护队,对行蓄洪区开展驻点、巡诊送药工作。救护队人员乘船先后深入蓄洪区和周围安置点帮忙当地居民转移物资,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免费发放常用药品并指导用药和宣传防病知识,给当地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10、医共体再发力,县乡村协同发展。(1)稳步开展“两包”工作。按照县卫健委的统一部署,2020年1月中旬,完成2019年第三季度公卫考核工作,发放村医公卫资金492万元,4月上旬完成2019年第四季度公卫考核工作,发放村医公卫资金293.87万元,同时,清算了2019年第三、四季度公卫资金1623.93万元,并拨付到位;8月份已拨付2020年公卫资金1785万,余款结合年底考核发放。2020年1-9月,县一院医共体应支付医疗费用41747万,医保基金应拨付36693万,一院医共体应收县内其他三家牵头医院医疗费用3639万元,截止9月,县一院医共体医保费用实际超支1415万元。(2)积极开展工作调研。根据《霍邱一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调研方案》,3月15日-31日,由院领导带队,院办室、医务科、药剂科等部门参与,分别对新店镇、乌龙镇、冯井镇、邵岗乡4家分院及所辖村卫生室进行医共体工作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分级诊疗、“两卡制”、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共体“中心药房”等,初步了解了乡村两级的现状、存在问题,为下一步医共体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3)开展精准帮扶工作。2020年,结合分院需求,我院创新帮扶模式、重点突出、精准施策、实行“一院一策”。3月份,我院制定《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乌龙镇卫生院项目实施方案(2020-2021年度)》、《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周集镇中心卫生院项目实施方案》,启动了对两家分院2020年帮扶工作;3月份与城关镇分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医共体建设新模式,聘请城关镇分院唐店爵院长任医共体疼痛中心主任、兼疼痛二科主任,使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共享,上下融合,优势互补。5月份,我院组织专家组对10家分院开展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暨一级综合医院创建指导工作。(4)强化业务培训工作。结合分院实际与业务短板,制定了《霍邱一院医共体基层服务能力系列培训班实施方案》,设置临床、护理、医技、管理四个方面,按照“长、短、特”等形式,采用脱产方式,开展19期共计226个课题,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真正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目前,已开展5期,共81人次基层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11、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职工获得感。5月9日,召开了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纪念5·12国家护士节,8月19日,举办了“弘扬抗疫精神,优护人民健康”为主题的“中国医师节”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节日活动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肯定他们为医疗事业做出的贡献。关心关爱职工工作生活,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院工会组织在职职工参加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解决职工因意外或重大疾病所致困难,提升广大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交流,院工会和院团委组织了“庆元旦”职工文艺汇演、“夕阳老人看蓼城”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我爱我家 同悦书香”亲子阅读活动、与市人民医院举办“安康杯”职工篮球友谊赛等。充分展示一院职工良好风采,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12、其他工作完成情况。顺利完成了2020年霍邱县征兵体检工作,共检查1400余人,输送合格兵源550人。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八一”前夕,院领导带队走访慰问第71集团军抗洪官兵、县武警中队和武装部。详细了解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训练、执勤情况,并为他们送去饮料、方便面、风油精及藿香正气液等食品及夏季消暑用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建设滞后,县乡村医疗机构信息无法互联互通,医疗机构与医保管理部门信息无法互联互通,导致医疗信息无法共享;医保资金、监测信息无法追踪、查询。

2、乡镇医疗机构受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的限制,对下转的病人承载力不强,双向转诊工作存在困难。

3、牵头医院负债严重,医保资金缺口较大,影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的健康持续运行。

4、目前,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不健全,乡镇村服务能力差次不齐,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待大幅提高。

5、院区布局设置不合理,停车难问题等严重影响就医感受。

6、自聘人员养老保险补缴问题目前没有解决,严重影响医院稳定和职工权益保障。

四、2021年度工作计划

1、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工作重点,堵住一切可能导致疫情输入和反弹漏洞。织牢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

2、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有力推进党建在医院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设,加强人、财、物的管理,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强化院务公开,防范廉洁风险。

3、全力推进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引进,补齐业务短板,科学设置科室,完善服务功能,合理调配资源,优化服务流程,确保三级医院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提升卒中中心、新生儿急救中心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水平,积极开展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创建工作,完善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优势。

5、加强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共建共享,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医共体工作模式,及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加快城乡医疗协同发展。

6、加强与东部战区总医院、中科大附一院、市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业务联系,做到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帮扶作用,努力加快专科发展,打造一批优势学科。

7、积极落实各项医改政策,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加大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落实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及国家、省谈判药品的使用规定,积极开展试点,降低药品价格,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8、加大各分院等级医院创建工作指导和业务能力培训,推进“123”创建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提升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

9、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县传染病救治中心、县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及薄弱学科项目推进力度,力求项目早日落地。

10、稳步推进医院新区、老区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工作。

11、继续开展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文明创建、意识形态、统战及宣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