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精选(九篇)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

第1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运用

思维能力是智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通过教师的调控作用,按照思维的规律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良的思维品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会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调控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英语课堂用语精心组织教学和提问,对于学生养成英语思维能力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促进。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视为零起点的语言学习者,刚开始放慢教学进度,逐一纠正学生在读音和书写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确保每位学生能准确读音,认真规范书写,让学生一入学就感到初中生学英语与小学时的要求不同。

1.培养学生听录音和大声朗读的习惯

从初一开始,三年英语学习中,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听课本配套的录音带,刚听时,可以看着原文听、跟读,逐渐地可以放开录音随意听,像欣赏音乐一样,学生边听边做其他事情,听力内容的选择刚开始可以只听课本内容,到了初二可以选择合适的课外听力材料,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英文版的视听电影动画卡通片等,或听唱英文歌曲,贵在持之以恒,每天必须保证20-30分钟的听录音和大声朗读的时间,要求学生除了必要的听录音,坚持每天大声朗读课本所学内容外,可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刚开始可以让家长签字来督促学生长期这样坚持下去,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读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精做笔记,注重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积累

刚开始学英语,我就要求学生必须做笔记,凡是所讲的重点,拓展补充的内容,全部记在笔记本上,指导学生注意记笔记时条理分明 ,重点突出,书写规范整齐,为日后全面复习和阶段复习打下基础,学生笔记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课本上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记录老师导入环节的课外知识和语言材料 ,都是呈现新内容的重点知识 ,还有学生在课外做题和阅读中遇到的未知的东西和学习过程中的易混点,同时指导学生课下如何消化笔记本上的内容,坚持每天结合课本内容看笔记、读笔记、思考笔记本上的内容,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理解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会用了,而不是单纯机械地背诵笔记,缺乏思考和理性思维的学习达不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3.培养学生读写的习惯 ,循序渐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大量的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坚持阅读英文材料,并做读书笔记,阅读材料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外,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英文材料,如英文版的报纸、书、配套课外阅读等,一本书需反复阅读,读完每一遍的收获不同,做读书笔记时,我要求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上学期坚持阅读并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段落生词和短语等,如果在学校有自习课,可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老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同时指导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安排成课外作业,要求每周读几百字的文章,做多少字的读书笔记,你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再就是检查督促的力度要跟上,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从初一开始,从简单的写句子,到写段落,到逐渐写出行文流畅的小作文,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训练和指导,起始写作,注重执导方法,适当给出框架式重点词语句子,逐渐地指导学生写题纲,动笔前基本形成框架,分几部分写,每部分重点写些什么?我注重在写前指导、写后讲解,指出同学们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英语作文,写作的话题可以围绕本周所学的内容或近来学生生活中焦点话题写作,我通常是将本周的写作话题作为每天的Free talk来用,每周的六个学生用这些话题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进行训练。

4.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课堂上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英语交流的主阵地,课上老师从引入到呈现新内容,始终用英语授课,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尽量用英语,而且课堂上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老师的层层设计、问题引入、适时点拨等,大多数时间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活动、动口动脑动手后完成的,这样,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多了,自然通过体验、实践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除了课堂上大量的口语实践外,我从初一就安排了两两对话,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整理所学的内容,编成对话或询问,课外反复练习,每天按座位顺序轮流表演,限制在两分钟内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进而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关系,这是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核心思想。主体作用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只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

1.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融合。根据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倡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和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同时,强调教学方法与学习者实践的有机融合,以及讲解与实践的结合。比如,英语写作是多数学生希望提高的一项语言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也有着广泛的使用前景,学生需要用英语写电子邮件、论文报告、说明书等,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加强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普通的字、词、句的讲解上,而是要根据现实需要,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过去那种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将逐步消失,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形成并为教师所接受。

第2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我平时在检查学生的课外摘录笔记时,发现不少学生摘录的内容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只简单罗列一些文章的题目、人物的名称;有的不加选择地把看到的内容全部摘录下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认为摘录是应付老师的检查;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该怎样摘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外摘录笔记呢?我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但他们看书往往是走马观花,没有加以消化,随看随丢,看完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时,引导他们做好摘录笔记是很重要的。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这些句子说明读书做笔记的重要,实践也表明,以抄代背能极大提高记忆效率,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2、做摘录笔记可使知识准确。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做好摘录笔记,可避免时间一长知识被遗忘或曲解。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名家读书的经验之谈。读书时适当地动动笔,边读边记,边读边写,可以养成专心阅读、手脑并用的好习惯,也利于日后查阅和系统复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二、分步骤做好课外摘录笔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做课外摘录笔记,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完善。

(一)做"课外摘录笔记"。教会学生摘抄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的,"摘",一定要摘好、美的词句。"抄",一定要抄写工整、要讲究抄的格式。摘抄优美词句外,写上自己的感受。可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另外"课外摘录笔记"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好"阅读"与"摘录"的关系

"阅读"是吸收,必须如蜜蜂采花一样,博览群书,"摘录"是积累巩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录,也不能只摘录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处理"记"与"不记""记"与"不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定。一般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对写作有帮助的可以记,如文中的好词佳句、名人警言,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断,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录的重点。其余的可少记或不记。

3选择适当的摘抄类型: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二)整理"课外摘录笔记"

整理笔记属于学习中的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这对巩固知识大有益处。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平时摘录的那些零碎、无序、孤立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使它转化为简明、有序,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如可把平时摘录的内容按写人、写景、写物、写学习与活动等顺序进行重新整理合并,使"课外摘录本"成为内容丰富、有实用价值的"聚宝本"。

三、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

学生阅读的成功感缘自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收获的平台,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际性情感需求。我们以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开展了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同时,我们从这些交流的机会,从量到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把握阅读的状况,以便指导和调控。以便于鼓励学生摘抄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1、检查督促。每星期一检查一次,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指出个别存在的问题。保证人人有阅读有摘录。

2、评比展览。每个月开展一次"课外摘录"评比展览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综合测评挂钩。"课外摘录笔记"可作为一次平时成绩,也可列为"优秀学生"或"操行等级"的考核内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第3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出当今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课程改革的意义及目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评价观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同时,课程改革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经验,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语文课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以课程标准为指南,吃透新教材,进一步树立新教学观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作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三、课堂教学建议

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四、探索评价方式

第4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一、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积累本,制定一个积累目录,按照目录把课堂上所学的词和句子等分类记录。每周要求学生读上几次,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水平也提高了。这样不但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学校学习中的积累。首先从课程结构上注重语文积累。我们不能局限在语言层面,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视野当然就很难拓展开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就会被忽略。其次是科学地把握语文积累的内涵。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

另外,诵读、记诵是非常有效的积累方法。经典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反思。教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通过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前在指导学生积累的过程中,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①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 ②语言积累指导偏重于知识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2.课外中的积累。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有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指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悟语文,并最终能够有效地运用语文工具更好地服务生活,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课外积累的任务。①在观察中积累。中学生要养成时刻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的所知、所得、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②通过视听积累。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现代化视听渠道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可作为积累的范畴。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③开展活动积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感,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④通过练笔积累。一是阅读练笔,就是读书必动笔墨,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 第二、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第三、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二、整理

1.分类处理知识,即把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就象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使读者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2.按主次分类知识。即按所积累知识的重要程度或是使用频率的高低加以分类。整理语文知识可以使知识积累条理化,应用起来方便快速。

三、积累与整理的关系

从规律上看,学扎实了,自然会用。所谓扎实,不光是记住了,更主要的是理解了。学了不会用,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没有搞清楚与之相关的内容。语文课强调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语文知识的整理,有时候需要由老师做一些系统地讲解,但这不应该成为语文整理的主体。语文整理应该注重实践性,不应该成为讲授现成学科知识的过程。语文的整理,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现象出发进行归纳,经过老师引导,使学生领悟;不要从名词术语出发将“知识点”逐一排队,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知识”。这样才真正体现积累是前提,整理运用是目的。

第5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听课,看似寻常事,其实并不寻常。听课过程会涉及诸多要素,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效益。听课是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幼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关键词

听课 幼儿教师 准备活动

听课是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幼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那么何谓听课呢?如果望文生义,听课似乎只是用耳朵去倾听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一言一语。而实际上,听课不仅仅指的是“听”,更主要是去“看”,即仔细观察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变化,用心去发现许多“明明白白”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深刻地洞见其中的局限并分析症结所在。因此,“听课”有时也被称为“看课”或“观课”。

听课,看似寻常事,其实并不寻常。听课过程会涉及诸多要素,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效益。

一、听课的准备要充分

听课的准备可以分为内部准备和外部准备。所谓内部准备,是指听课者要心怀一种包容认真的态度去听课,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所谓外部准备,是指事前熟悉有关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这些重点难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很想克服的困难,也可以是听课者很想在听课过程中关注的部分。如果听课者事前没有准备,就有可能因为对教学内容的不熟悉而导致听课不深不透,流于形式。另外,听课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或情绪大起大落。发现问题时,听课者要默默地思考分析,不可神态骤变,甚至与邻座窃窃私语、妄加评议,从而破坏正常的教学氛围。

二、听课的数量要恰当

听课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若无计划、无准备地盲目听课,则可能使听课流于形式走过场。一方面,听课者需要听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教师的课;另一方面,听课者也要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有选择、有计划地参与听课活动。

至于到底听多少课算是适当,这要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新教师来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还是要多听一些课。一般来说,新教师每学期要听课40节以上,并坚持二三天听一节;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左右并坚持每周至少听一节。对于园长,特别是分管教学的副园长来说,每学期听课的数量也不能太少。通过听课,有利于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三、听课的重点要选择

由于听课的目的不同,听课的形式也非常多样。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所听的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一般性听课可以了解日常教学情况;集中听课是为了解决某几个问题;听示范课往往是为了推广经验;而要推行教学改革就要多听研究课。如果听的是不同教师使用同一教学内容上的课,那么在听课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是连续听课或跟踪听课,则可以从教师的课中总结经验,帮助教师进步。总之,听课者必须对听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分配。

另外,几乎每个听课者都想在听课过程中有所收获,学到好的方法和经验,在比较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在听课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呢?毕竟一个教学活动呈现的资料实在太丰富了,一个人是无法把握全部信息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要学会在认真听课过程中选择重要的内容来听,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听教学环节。

教师是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来组织幼儿进行学习的。听课者要留意教学导入时的情境创设,活动过程的层次递进等,也就是要看清“教学活动的结构”,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授课者的教学水平。

2.听承接语言。

就是听教学各环节之间是如何进行具体衔接的,教师使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从一个环节向另一环节转折的,过渡得是否自然,是否符合情境,教师的思路是否流畅,符合逻辑等等。其中,教师承前启后的关键性话语千万不能放过。

3.看师幼活动。

除了关注教师的语言之外,师幼活动是一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听课者要通过观察教师本人的展示或者演示活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问答、幼儿小组之间的活动等,判断活动的设计是否必要,教师的处理是否合适,活动的效果究竟如何等等。

4.看时间分配

听课过程中,听课者也要注意授课者的各个主要教学步骤,分别占用多长时间。以此判定这个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突出重点内容,是否有利于充分解决难点。

听课的记录要注意以下问题:听课者在用心观、听、思的同时,还要详实地记录师幼双边活动和自我感受,以备研讨时切磋交流,使听课记录成为具有教研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听课过程中的记录,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是力求详实的记录。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既要用耳听,又要用眼看;既要用手记,又要用脑想,即耳闻、目睹、手记、脑想。听课者不能光听不记或光记不想,顾此失彼。听课者要记录活动中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以便在讨论时和授课教师一同研究;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直接和个别幼儿交谈,收集部分幼儿的作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用录音、录像设备进行重点记录,以便在讨论时分析研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听课者可以把听课记录分成两大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是听课记录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如认为有可取之处,可将主要内容及安排形式记录下来。另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听课过程中尚不能理解、判定的问题也要做好记录,因为这是有待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能够进一步引起思考的资源。另一部分是快速记下听课者对活动事件的观点和评述,譬如自己对某一个环节反映出的亮点或问题的看法。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得省略些,但要在听课结束后立刻补充完整。

第二是运用恰当的记录方法。为了能记录下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听课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采用一些速记的方法,如记一些关键词,以起到提示作用,在课后整理时再补充完善。也可以采用一些符号作评论,如用“∨”“×”“”“”等分别表示幼儿回答正确、错误、有创意、教师鼓励等。需要注意的是,听课毕竟是以观察为主的活动,听课者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看、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全放在记录上。

第6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关键词】教学;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我就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所用到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1 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我觉得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如:上个学期在讲《虞美人》这首词时,我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再配以恰当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中想象词句描写的画面,在读中感悟作者心情,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词句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2 品析中深化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已有。如:《鲸》这一课中,有很多说明性的文字,作者表达非常准确。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些句子,然后说说这样表达好在哪,或者用换词的方式问一问学生这样行不行。如:“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一个“约”字便能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此外不要忘记学习作者是抓住事物特点介绍事物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的表达方法以及说明方法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3 说话中沉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上学期在学习《草原》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话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和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4 运用中深化积累

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在学完《鲸》和《松鼠》两课后,我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并尝试着进行改写。也就是说,用《鲸》这一课的表达方式去介绍松鼠,再用《松鼠》这一课的表达方式来介绍鲸。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巩固了所学到的说明方法,又实现了所积累语言的再次运用。

5 课外勤于积累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结合综合性学习开展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第7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周口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周口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8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1 课外阅读勤于积累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选择课外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的:1)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2)结合教学需要,学校、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如,学了《赤壁之战》后,可推荐阅读自读课本中的《游赤壁》,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等。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2)教给阅读方法

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猎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长此以往,必定会读有所获。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学生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2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

我们认为“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一渔,可享一生”。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积极指导、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

(1)美读积累法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读到自己特别欣赏的材料时美美地甚至是摇头晃脑、舞足蹈地大声读出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美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这些语言材料。

(2)背诵积累法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首先是多动口,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定的课外读物,同时某些篇段要求做到熟读成诵。出声朗读能准确、完整地读完作品的内容,试着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便有助于理解作品。如果背下来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那学生语言仓库中定会越来越丰富,学生要用时则“信手拈来”。接着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3)摘录积累法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其对作品的瞬间领悟和理解,需要及时记录,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用来摘抄他们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或记录他们读书时的体会感受。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随手摘抄和记录的好习惯,每当遇到好词好句,都能及时记录,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写作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而不用再担心语句的枯燥无味了。

(4)剪贴积累法

第9篇: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

2012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我进入区教育学院工作。我主动要求到中学兼课实践。2012学年至2014学年三年里,我先后在我区两所初级中学兼任预备年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每周承担2~3节的课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有过困惑,经过研究、思考、实践,我设计了“心情语录”用于心理辅导活动课,以解决我的困惑与烦恼。

一、我的困惑

困惑1:表面or深度?

预备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生向初中生的过渡时期,课堂上学生愿意积极举手,主动与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但是由于思维发展水平或作答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回答往往深度不够,课堂的问答流于形式、点到即止。作为心理教师,我如何激发学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呢?

困惑2:部分or全体?

课堂上也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活跃的学生总是有很多发言的机会,而那些性格较为沉稳、内向的孩子却很少举手发言。而通常情况下这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恰是最有可能被老师忽略的。作为心理教师,我只关注部分学生就行了吗?

困惑3:过程or效果?

心理辅导活动课既没有期末考试,也很少有课后作业。一学期又一学期过去了,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成长了多少?作为心理教师,只关注每节课学生的反馈,还是找到一种方法帮助我评估课堂对学生长期产生的影响?如果需要评估,用什么工具进行评估呢?

二、我的做法

“心情语录”的操作流程

1.第一阶段:知晓意义,激发驱力

开学第一课,我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将这本本子命名为“心情语录”,并向学生们隆重地介绍这本“心情语录”的使用方法:“它是一本神奇的本子,每节课上你都可以用它进行记录,内容可以是个人的体验与感悟,可以是小组讨论的智慧与结晶,也可以是你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小心事。经过一学年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学习之后,老师想请你们回过头一页又一页,仔细地翻看自己这一年来的心路变化,相信每位同学都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的,请你们一定要小心地保管它,每节课都要记得带来哦!”

其实,每个人都有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需求,通过第一节课内驱力的激发,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心情语录”。学生知道“心情语录”的意义,自然会对其负责。

2.第二阶段:明确要求,自觉记录

明确地了解了“心情语录”的意义、使用方法后,每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时,学生们都会将它带来,只要是涉及需要动笔记录的活动任务,学生便自觉拿出“心情语录”,将其所思、所感、所悟记录下来。每节课下课,我会请小组长统一把“心情语录”收集起来,运用课后的时间给每位同学以反馈。

3.第三阶段:回顾变化,收获成长

经过一学年的记录以及教师的反馈,让学生回顾一学年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印象深刻的时刻。学生可以通过翻看“心情语录”来回忆,犹如再次回看一节又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影像,通过整体、连续地看自己的变化,将片段化的心理量变转化为深刻的心理质变,从而收获变化与成长。

内容设计:内在觉察。心理辅导活动课不是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目的,而是以经验为载体,在活动中通过个体自觉地接纳,达到体验、感悟、成长的目标。因而在“心情语录”填答内容的设计上也并非以知识为本位,更多涉及关于自我的体验、感悟,内容多为指向个体内部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载体途径:语言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是由学生书面填答,但并不意味着“心情语录”像传统的书面课堂作业一般课后上交给教师批阅即可,“心情语录”的使用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思考,更好地辅助学生间的口头交流、互动,进而通过学生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帮助他们调整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

评价反馈:积极取向。以积极心理学彼得森、塞里格曼研究得出的“人类个人优势标准”为理论依据,通过“心情语录”与学生对话,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学生,发掘他们身上实实在在的闪光点、优势与潜能,让学生体验到被教师认可,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体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

设计逻辑:思维的可视化。心理的变化与成长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学生每节课认真地投入、参与,改变在悄然间发生。“心情语录”是通过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记录,对原有一节辅导课一张任务单这种零散的记录方式、不连续的心理变化呈现方式加以调整,整合为一本连续而又完整的心灵成长记录册。用一本册子完整地记录了学生两个学期心理的变化,记录并见证着心灵的成长,让学生直观地看见改变的发生。同时,将体验、感悟、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即是一个个别化的、有意义的自我整理的过程。

约翰・杜威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姿势、图画、视觉现象等一切有意地和人为地用来作为符号的都是语言。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通常将口头语言作为思维外化的方式,尽管口语表达直观,但也容易变化,它是暂时的、不易保存,然而这一缺陷可以用书写、绘画的方式弥补,将思维可视化,经过加工的经验、体验、感悟被赋予了意义,可以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同时,运用语言的过程,推动了学生思维的活动,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三、我的思考

1.“心情语录”增进了教师对学生不同面向的了解

基于教师在课堂上安全氛围的营造,学生愿意通过“心情语录”敞开心扉,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感受,有些不便在课堂上表达的内容,学生也愿意通过“心情语录”与我交流,充分展现了学生对心理教师的信任,能将最隐秘、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出来,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到预备年级学生内心的变化。

例1:在生涯辅导专题“价值拍卖”一课时,一位学生用所有的虚拟资金拍得“亲情”,她在“心情语录”上写道:“有了亲情会幸福,有了幸福会快乐,快乐了就觉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这是她赋予亲情的意义。并且在后面她描述了家庭的不幸福,父母离异对她的伤害令她活得很不自在。仅凭课堂上对学生的认识很多时候都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通过“心情语录”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内向的孩子,看到他们不曾被人发现的一面,帮助他们发掘优势。另一方面,调皮的孩子总是用外显的行为吸引了教师的注意,往往很多时候教师可能并不了解他们的内心,借由“心情语录”可以看到他们调皮之外的不同面向,对一个学生有了更加整体的认识。

例2:在专题八“与自我对话:独一无二的我”一课中,一个平时十分内向的女生描述,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了解不断增多。通过她的描述,我对她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发现她在绘画方面有特长,我通过留言给予她激励与信心。

例3:在专题三“沟通你我他:亲亲一家人”一课中,一位平时特别活跃的女生在课堂交流感受时不禁流下了眼泪。在课后我细细翻看她的“心情语录”时,发现她写道:“父母为我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多得连我自己都数不清了……从生下我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为我着想了……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是十分自私的,如果真要列举,最好的例子是我对父母连一句关心的话都很少,一句‘我爱你’都没有说出过口……这节课感悟特别特别深……我以前特别任性。”

2.“心情语录”为教师提供了积极情感反馈与引导的机会

尽管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价值中立为原则,但是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在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中,三观尚不稳定,当遇到学生的想法有失偏颇时,心理教师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引导,“心情语录”恰为心理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例4:在专题八“与自我对话:破解‘我’的密码”一课的“我”的初体验活动中,一名学生写道:“我是活泼快乐的,但我只需要一样东西――自由,不希望总被学习和父母所束缚住对世界的向往。”我的反馈:“每个人都向往自由,但自由是建立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的,当你有了能力,才有更多的自由,老鹰也是先锻炼了自己飞行与捕食的能力之后,才拥有了无垠的天空。”我首先对她向往自由表示肯定,并借由老鹰的例子让她了解到初中生现阶段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当拥有一定的能力,才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人生,自由也是有前提的。

3.“心情语录”激发了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与自我觉察

“心情语录”使用后,课堂上发生了些许变化:课堂不再是个别孩子的天下,一些原先默默无闻的学生频频举手,他们愿意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尝试表达,锻炼自己的胆量,有些孩子从站起来不知所措到主动表达,思维的深度在变化,自我的觉察在增多。

例5:在专题八“与自我话:破解‘我’的密码”一课的“我”的初体验活动中:我请学生闭眼想象镜中看到自己的画面,引导学生呈现对自我的认识。一位学生写道:“我在镜子中看到的这个人是真实的自己,我的兴趣爱好是唱歌、跳舞,但因为我的声音,我不敢在别人面前唱,我会独自一人歌唱,哭泣的时候我会唱歌鼓励自己。我心中有一个舞台,我爱唱,我想唱,如果哪天我上了舞台,我可以尽情地唱,释放自己的潜力,我梦中的舞台很耀眼、很明亮,我在台上很紧张,音乐伴奏响起来,我就不紧张了。”从她的记录中,可以发现她情感丰富、细腻,对自我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已明确自己的兴趣、不足,在失意时也会找寻方法鼓励自己。

四、结语

在三年的实践中,我尝试使用“心情语录”作为手段,帮助自己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动向,以积极的视角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同时帮助自己了解课堂辅导的效果,去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更为深入的自我体验与觉察。“心情语录”已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见证,是一学年心理辅导活动课学习最好的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