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毒设备范文

消毒设备精选(九篇)

消毒设备

第1篇:消毒设备范文

设施栽培基质的消毒

对于设施栽培中基质消毒,目前国内外处理方法主要为物理方法消毒和化学方法消毒。物理消毒原理主要是利用热源使基质达到一定温度,从而消除病虫害,而化学消毒原理则是利用一些对病原菌和虫卵有杀灭作用的化学药剂对基质进行消毒。

目前,物理消毒法主要有利用太阳能、蒸汽、热水等方法进行消毒。化学药剂消毒法通常利用甲醛、溴甲烷、氯化苦等对基质进行消毒,这种方式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由于化学药剂消毒方法较为简便,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上使用较方便,因此使用很广泛。

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装备技术研究现状

基质消毒装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蒸汽消毒法,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有较详细的研究数据,主要分为牵引式、自走式、车上搭载式。此外,按照每小时蒸汽蒸发量不同和大小型机重,研发了各类型号蒸汽消毒装置。日本还生产专用的移动式全自动蒸汽消毒机。日本蒸汽基质消毒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消毒箱。消毒箱下部为蒸汽室,上部为基质室,用于育苗、盆栽。另一类不带蒸汽室,把带孔的管子埋在基质中,向管道通入蒸汽。

国内曾使用过蒸汽消毒防治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有很好的防效。浙江大学与企业合作一直对基质蒸汽消毒机进行研究和开发,主要利用蒸汽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蒸汽管将蒸汽通入消毒小车,对基质进行高温蒸汽消毒。但是,由于国内对蒸汽消毒技术掌握得较少,在实际生产中,国内无土栽培基质消毒基本上还是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易对操作者产生不良影响,且对环境影响大。采用进口的基质消毒设备,存在设备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等弊端。

基质消毒装备技术研究方向

基质消毒设备作为设施栽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省力省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等特点。我国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装备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基质消毒设备结构简单,人力劳动强度大且作业环境安全性不高,设备整体性能有待提高,机械化基质消毒设备在国内设施栽培中应用很少。

基质蒸汽消毒的基本原理是:基质消毒箱内设置蒸汽管道,管道上分布有通气孔。将待消毒栽培基质投入基质消毒箱中,当蒸汽锅炉产生蒸汽后,通过送汽管将产生的高温蒸汽通入蒸汽管道,然后经通气孔对栽培基质进行加热消毒。这种热力的方法可消灭基质中对作物有害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线虫、害虫和杂草,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设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和自动化控制的不断融合。从国内外发展趋势看,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设备,正逐步向作业自动化、生产效率化、环境友好化、资源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通过多年的研究,已建立了较好的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积极研究开发消毒优势相对较好的蒸汽消毒装备。在研究消毒机理的同时,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解决蒸汽进入基质时,对喷嘴的雾化均匀性和适应性的改进,包括喷嘴的雾化效果和位置。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结合生产中使用的不同材质和规格的基质,以及不同作物等进行试验,验证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设备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第2篇:消毒设备范文

新建档案馆消毒系统的建立方法

新建档案馆档案消毒系统是指在新建档案馆过程中,通过设计安装消毒室及消毒设备,实现档案实时消毒、档案库房消毒净化、专门档案消毒处理等功能的多功能杀虫灭菌系统。该系统在运行上隶属于档案保护部门,涵盖档案接收消毒、档案调阅消毒、档案库房的预防性消毒、档案突发事件后的抢救消毒等一系列工作。

1.消毒系统建立的原则

科学原则。当前,新建档案馆的建筑、装备都是现代化的,这就要求新馆档案消毒系统的建立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系统各种消毒功能的设计要合理、专业、先进、系统,并要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协调一致。

高效原则。新建档案馆档案消毒系统的功能应是全方位、立体的,应与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同步进行。消毒设备的安装、档案消毒工作的开展都应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到相互协调,省时高效。

质量原则。档案消毒设备的选择要认真进行调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技术先进、质量高的专业档案消毒设备,保证档案消毒的质量。

安全原则。档案消毒安全是新建档案馆档案消毒系统建立的关键,在坚持档案消毒科学、高效、质量原则的同时,必须更加强调档案消毒“安全原则”,在保证档案实体消毒安全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档案工作者和周围环境,实现“绿色消毒”。

2.消毒系统建立的具体方法

(1)档案实时消毒

档案实时消毒是指在档案接收、利用时,对档案进行同步消毒的方法,通常在独立的档案消毒室进行,在新馆建设时,一般将档案消毒室设计在档案接待阅览大厅附近,这样便于日常消毒工作进行。档案消毒室建设时,应安装独立的通风系统,并保证房间有可以打开的窗户,便于通风换气。档案实时消毒应该选择安装高效、专业,操作方便的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包括档案灭菌设备和档案杀虫设备。

“档案消毒仓系统”是专门为综合档案馆研制的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消毒设备,主要解决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利用过程中实时消毒的问题。该系统包括实施消毒的柜体和若干装载运送档案的档案运输车;该系统采用的消毒方法是臭氧法加药物熏蒸法,这种方法一方面提高了灭菌率,另一方面缩短了灭菌时间。“档案消毒仓系统”的消毒柜体可安装于消毒室中,档案运输车可用来承装、运送待消毒的档案。平时将档案运输车放置于接收处或阅览大厅,工作人员随时可将接收或利用后返回的档案放置于档案运输车上,装满后,可将档案运输车推回消毒室,推进消毒仓进行消毒。消毒结束后,将档案运输车拉出,然后直接推到档案库房,将档案拿下放入档案密集架中。综合档案馆安装“档案消毒仓系统”可使档案消毒工作与档案利用、接收工作同步进行。

档案实时消毒为解决档案杀虫问题,还可以选择“档案真空充氮杀虫机”。“真空充氮杀虫机”由压力容器、真空泵、氮气瓶和控制电器组成,将该设备安装于消毒室,可对新接收进馆的档案进行杀虫消毒。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真空泵将杀虫容器中的空气抽出,空气的抽出使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极少,然后充入氮气,档案害虫在缺氧的情况下经过一定时间就会致死,达到杀虫的目的。

“冷冻真空干燥灭菌机”也是一种除霉和杀虫的消毒设备。由于有害微生物抵御低温的能力很低,在密闭的容器中,长时间处于0℃以下,一般20℃,大约48小时,有害微生物将有80%~90%被冷冻致死。其原理是,在温度降至0℃以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有害微生物的细胞原生质内的水分子就会结冰,机械性挤压或划擦细胞壁,造成细胞死亡,这种灭菌的效果与冷冻的时间和制冷的温度有关。

(2)档案库房的消毒净化

对于新建档案馆,档案库房的空调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是不可缺少的,在新馆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将这部分功能与大厦整体空调一并考虑,导致档案库房的净化缺乏专业性,并且通常都没有安装消毒装置。档案库房的净化必须与消毒结合,技术方法融合兼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空间分布和功能实现上,档案库房的净化和消毒应该具有多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

档案库房门的风淋装置是档案库房环境的卫士,它消除了进入档案库房空气、人员、物品携带有害微生物和害虫的隐患。风淋室的结构采用发泡隔热彩色壁板及铝合金构件或不锈钢装备制成,配置离心通风机及中效、高效空气过滤器。风淋室的工作原理是环境空气通过离心通风机的作用经中效空气过滤器进入静压箱,再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洁净空气从喷嘴高速喷出,可有效吹除人体或携带物品表面附着的尘埃,吹下的尘埃回收进中效过滤器,再循环吹出,防止未经净化的空气进入库房。

档案库房空气净化、消毒系统是档案库房定期净化、消毒的综合系统,它既可以库房环境的洁净,也可对档案表面进行消毒。档案库房净化系统应该安装于库房通风管道的送风口。空气净化、消毒系统由空气尘埃过滤装置、空气化学吸附装置和空气消毒装置组成,空气过滤由中效袋式过滤和无隔板高效过滤器组成,有的还装有静电过滤器。初效空气过滤器可捕捉5μm以上的颗粒尘埃。中效过滤器可捕捉1―5μm颗粒尘埃,高效过滤器可捕捉1μm以下的颗粒尘埃及各种悬浮物。化学吸附装置其吸附层由光阻媒、高效活性等化学吸附材料组成,可吸附空气中的苯、甲醛、硫化物、一氧化碳等分子及有害微生物。空气消毒装置包括两种,一种是高频电子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另一种是在空气管道中放置紫外线灯管进行紫外线照射,可对空气和档案表面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杀灭。

(3)新型载体档案的防霉抑霉

新型载体档案的照片底片、磁带、光盘的片基都是聚酯塑料,对空气尘埃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容易生霉。各种新型载体档案的结构层和化学成分决定了其保管都是在低温、低湿环境中,但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馆建设的规划过程中,应该设计独立于纸质档案库房的专门的新型载体档案库房,做好新型载体档案的库房温、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消毒。新型载体的保管环境可参照如下标准:黑白底片’缩微胶片保管的温度不超过21℃,相对湿度变化范围20%~30%;磁性载体保管的温度应该在15~27℃、相对湿度40%-60%;光

盘保管的温度变化范围4~20℃,相对湿度变化范围20%~50%。

新型载体档案库房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感光材料档案、磁性材料档案和光盘档案应分区保管,环境条件分区控制,并做好各分区的空气净化消毒,这样既可实现档案的防霉、抑霉,又可防止档案的老化。

(4)专门档案消毒处理

专门档案消毒处理是专门用于杀灭、清除处理一些严重霉变档案中的霉菌,这些档案上的霉菌用一般消毒设备和方法不可能完全去除,例如表面存在严重霉斑的老档案和遭受过水淹、雨林、潮湿等严重生霉的新接收档案。对于这部分档案的消毒就要经过专业保护技术人员,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方法进行专门消毒处理。专门档案消毒处理的方法有:

利用酒精消毒处理。75%浓度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利用酒精进行档案除霉可分两步,首先进行手工除霉,可采用医用脱脂棉球蘸取75%的酒精轻轻擦除霉斑上的菌丝体;然后进行档案去湿,把酒精除霉后的档案放置于干燥设备或简易除湿间,设定相对湿度40%~50%进行去湿。

化学药物熏蒸消毒。化学药物熏蒸灭菌是在熏蒸箱内借助于一定的压力或温度将固态或液态的化学药物气化,将药物气体渗透到档案中,将档案中有害微生物杀灭。一般常用的化学熏蒸药物有环氧乙烷、甲醛硫酰氟等,灭菌原理是这些化学药物能破坏微生物的DNA和RNA,使蛋白质的生化反应受阻,蛋白质凝固,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做好档案消毒工作的措施

长期以来档案科研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针对档案消毒的方法和档案消毒的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抢救和保护了大批档案。目前,对于我们档案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做好档案的安全消毒并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技术规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档案消毒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提高档案保护意识加强档案消毒管理

制定和完善档案消毒的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档案安全消毒的内部管理,搞好专业人员培训,是做好该项工作的保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一手抓档案消毒,一手抓档案安全,消除有害微生物和害虫对档案造成的危害。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消毒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高档案消毒的质量。

2.积极做好日常档案消毒工作

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应该设立专门档案消毒部门,积极做好消毒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科学、专业的各种消毒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使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坚持档案接收进馆消毒,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将档案有害微生物屏蔽于档案馆库房之外。积极做好各类档案利用调阅后的消毒,防止人为致病菌携带与繁殖,保证借阅者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档案库房的定期消毒,保证库房空气的洁净和档案装具的无菌。

3.制定自然灾害档案抢救消毒预案

我国地域辽阔,地震和水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不少灾害直接波及档案馆,给档案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当这些灾害发生时,由于建筑物遭到破坏,档案遭到掩埋、雨淋,直接导致部分档案严重滋生霉菌,甚至腐烂。因此,各地综合档案馆应该尽早建立自然灾害发生后档案抢救消毒预案,以提高档案部门抗御突发性灾害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档案在灾害事故中的损失。一般抢救处理受到污染、霉变档案的方法:一是尽快采取冷冻处理,有效避免霉变现象发生。二是采用真空干燥处理,对冷冻的档案用真空干燥机完成快速干燥,使粘连纸张自动分离。三是生霉档案的处理,对霉变现象较严重的档案,用医用脱脂棉球蘸取75%的酒精轻轻擦除。四是对档案进行消毒,经过以上处理的档案,档案内部的霉菌不可能全部处理干净,最后入库前采用档案消毒设备对档案进行彻底消毒。

4.正确使用消毒设备和方法

功能强、质量好的档案消毒设备是做好档案安全消毒的物质基础。档案部门在选择购置消毒设备时,首先,应积极做好调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所需要的消毒设备。例如如果需要杀虫消毒,可选择真空充氮设备,它适合用于一般接收档案时的消毒,和局部档案受害虫侵害时的消毒。对于大面积,甚至整个库房遭受害虫侵袭,真空冲氮消毒机就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与杀灭害虫专业厂家联系,做整个库房的药物喷洒害虫消毒。如果需要对档案有害微生物进行杀灭,可选择臭氧型、紫外线型、环氧乙烷型、化学熏蒸型等消毒设备,这些设备适合于独立档案实体的霉菌消毒。

第3篇:消毒设备范文

    随着许可监管的取消,有些企业甚至连消毒设备都不配备,完全是小作坊式运营,以手工操作,消毒剂浸泡消毒为主;在价格竞争中,一些本来购置了消毒设备的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而停止使用消毒设备;有些单位因消毒设备用电量大、成本高,将购置的设备停止使用,改用手工操作,或者调低消毒温度。多数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没有自检能力,未设置检验室在向社会提供消毒服务前,由于不需要经过卫生许可,所采用的消毒方法和程序未经过验证,出厂的消毒餐具未经批次检验。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卫生监督所林孟端等对所辖区6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检查时发现,所有单位均未建立消毒质量检验室,消毒餐饮具出厂前未经质量自检[6]。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从业人员对餐饮具消毒方法、消毒意义的掌握和认识,并间接影响餐饮具的消毒效果。由于利润低,目前,绝大多数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所用的工人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而且很少有单位对这些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办理健康合格证明;也很少有单位对工人进行消毒知识的培训。上海市嘉定区6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共有从业人员125人,仅3人能出示健康证,有证率仅为2.4%[5]。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场所,没有一个具有良好卫生习惯、掌握消毒知识和认识消毒意义的工人去操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有时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亟待规范和整治。2011年,国家、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将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整治列入重点工作项目。

    由于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卫生监督和处罚的难度加大。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在没有法律法规约束,没有外部监管控制时,企业的自律显得尤为重要。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当每个食品生产经营者真正承担起责任,主动把住安全关时,食品安全才有保障[6]。餐具集中消毒行业也是如此。而当前我国餐具集中消毒行业的企业自律明显不够,一些企业不惜牺牲消费者健康权益,恶性竞争,严重滞后了产业的发展。恶性竞争日益严重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加入到这一行业,而市场就是那么大,每个单位的市场份额也就下降。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餐馆使用消毒餐具可以从中获取0.2~0.5元(每套)的利润,配送成本高,直接影响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利润,进入门槛低,也使这一新兴市场打起了价格战[7]。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每个单位都压低价格提高回扣,导致恶性竞争的发生。恶性竞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2004年取消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许可以来,一些条件简陋、消毒方式落后、管理混乱的企业进入此领域,报道中将这些企业称为“餐饮具消毒黑作坊”。

    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所暴露的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各种平台向政府献言建策,就如何引导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健康发展,确保餐饮具集中消毒质量的方法进行探讨。百姓的呼吁、专家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肯定。一些地方政府已近着手解决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所暴露的问题,相应出台了当地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监管办法。郴州日报报道[8],南方很多城市已经出台了关于消毒餐具的相关立法,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资质、厂房大小、工艺流程和消毒程度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北京、湖北、浙江杭州、湖南长沙、江苏张家港等地先后出台地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卫生管理规范。所有这些都表明,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规范,尽快将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纳入许可范围,加强监督管理是引导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必将得到解决。

第4篇:消毒设备范文

[关键词] 污水处理;消毒;化学消毒剂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1 化学消毒剂选用

消毒主要是借助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消毒的目的并不是把水中的微生物全部消灭,而是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其中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有臭氧、液氯、次氯酸钠消毒等。化学消毒工艺的选择,可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

1.1 液氯,它的优点是具有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价值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减小了占地面积。但适用液氯消毒存在着缺点:原水有机物高时会产生有机氯化物;原水含酚时产生氯酚味。一般液氯供应方便的地点会采用这种方法。液氯消毒在国内使用的时间比较的长,经验也比较丰富,经济有效。

1.2 氯胺,使用氯胺消毒能延长管网中剩余氯的持续时间,抑制细菌生长;减轻氯消毒时所产生的氯酚味或减低氯味。使用氯胺消毒时作用比液氯进行得慢,需较长接触时间;需增加加氨设备,操作管理麻烦。通常在原水中有机物多以及输配水管线较长时采用氯胺消毒。

1.3 漂白粉、漂白精,投加后会产生余氯,消毒作用较好;投加设备简单;但漂白粉不易溶解,所需容积较大,使用过程中会有机氯化物和氯酚味,易分解,应注意保存。漂白粉适用范围较小。漂粉精使用方便,一般在水质突然变坏时临时投加,适用于规模较小水厂。

1.4 次氯酸钠,投加后会产生余氯,消毒作用较好,而且操作过程简便。但是使用时必须现场配制。目前设备尚小,产气量少,使用受限制;必须耗用一定电能及食盐。适用于小型水厂或管网中途加氯,以持续消毒作用。

1.5 臭氧消毒,优点:具有强氧化能力,为最活泼的氧化剂之一,对微生物、病毒、芽孢等均具有杀伤力,能除臭、脱色及去除铁、锰等物质;能除酚,无氯酚味。缺点:基建投资大,经常电耗高;臭氧在水中不稳定,易挥发,无持续消毒作用;设备复杂、管理麻烦;制水成本高。适用于有机污染严重、供电方便处,也可结合氧化作用作预处理或与活性炭联用。

2 一般加氯量计算

设计加氯量应根据试验或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按最大用量确定,并应使余氯量符合卫法监法[2001]161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定》的要求。投加氯量取决于氯化的目的,并随水中的氯氨比、pH值、水温和接触时间等变化。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 min后不应低于0.3 mg/L,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05 mg/L。多数设计中采用滤后消毒,投加点在快滤池通往清水池的管道中,氯与水接触时间不小于30 min。

其中加氯量Q计算

Q=0.001aQ总

式中a――最大投氯量mg/L;

Q总――需消毒的水量(设计的计算水量),m3/h;

3 设备的选择

加氯设备:包括自动加氯机、氯瓶和自动检测与控制装置。以加氯量为4.4 kg/h,设计水量为53 000 m3/d进行初步设计。

3.1 选用ZJ-2型转子加氯机二台,一用一备,每台加氯机的加氯量为2 kg/h~10 kg/h,加氯机外形尺寸为,加氯机安装在墙上,安装高度在地面以上1.5 m,二台加氯机之间的净间距0.8 m。加氯系统图如图1:

3.2 氯瓶

采用容量为1000 Kg的焊接液氯钢瓶,氯瓶自重800 Kg,公称压力2 MPa,采用两组,每组五个,一组使用,一组备用,每组使用周期为15 d。另设每组中间氯瓶一只,以沉淀氯气中的杂质,还可防止水流进入氯瓶。

3.3 加氯控制

根据余氯值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投氯量,控制图如下:

参考文献:

[1]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254-389.

[2]郭清平.城镇污水消毒技术探讨[J].市政技术,2010.

[3]吴青霞.临安市第三水厂工艺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

第5篇:消毒设备范文

1 危害因素判定

1.1 顾客沐浴休闲各环节接触物品

顾客进浴场后,接触的物品依次为拖鞋、更衣室座椅垫巾、浴巾、浴池水、(桑拿等)

座椅、搓澡床表面、搓澡海绵、搓澡人员、浴巾、浴衣、休息室垫巾、床上用品、马桶垫圈、茶具、修脚工具、按摩人员、服务员。

1.2 检测结果

选择卢湾区辖区内2家3 000 m2以上的大型公共浴场,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

T 17220―1998)对顾客沐浴休闲过程中接触的每个环节的公共用具进行环节采样,按照《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 9665―1996)和《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评价检测结果。

浴衣和浴池水的合格率为100.0%,浴巾的合格率较高,拖鞋、搓澡海绵合格率最低,其余项目也存在一定的不合格率(表1)。

1.3 危害分析(HA)

对浴场从业人员、卫生设施配备、卫生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作出公共浴场卫生管理危害分析(表2)。

表1 顾客用具环节检测合格率(%)

接触物品检测样品件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浑浊度

拖鞋197-79.275.096.9-

更衣室座椅10487.595.2---

浴巾6098.0100.0---

浴池水6----100.0

(桑拿等)座椅4080.085.0---

搓澡床表面4082.587.5---

搓澡海绵5675.078.6---

浴衣60100.0100.0---

休息室垫巾、床上用品6092.2100.0---

马桶垫圈2892.992.9---

茶具6086.796.7---

修脚工具14-100.0-92.9-

表2 公共浴场卫生管理危害分析

因素潜在危害判断依据控制措施

清洗消毒间设置生物性造成公共用具污染规范设置专用消毒间

专用消毒设备生物性物理性能否保障消毒效果设置专门消毒设备

消毒方式生物性能否保障消毒效果控制消毒时间、消毒剂浓度、消毒温度

保洁柜生物性物理性造成公共用具二次污染保证专用保洁柜数量,结构合理

卫生制度生物性能否保证自身卫生管理效果建立制度、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专兼职消毒人员生物性能否保障消毒效果设立专兼职消毒人员

消毒知识的掌握生物性能否保证规范消毒严格按照消毒规程操作

个人卫生状况生物性造成公共用具二次污染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

毛巾等棉织公共用具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换一消毒

茶具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换一消毒

拖鞋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换一消毒

马桶垫圈、搓澡床、座椅等直接接触皮肤的用具生物性物理性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一客一消毒建议使用一次性坐垫、床单、马桶坐便纸套等

2 确立关键控制环节(CCP)

确立的公共浴场卫生管理关键控制环节见表3。

表3 公共浴场卫生管理HACCP计划

关键控制环节关键限制监控内容方法频率监控者纠偏措施档案记录检验措施

清洗消毒设施专用消毒场地及设施配备消毒设施及场地专间专用、专人管理行政许可时监督部门卫生许可审核要点布局平面图纸存档硬件设施配备到位

日常管理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加强管理行政处罚消毒记录、监管档案设施符合卫生要求正常运转

保洁设施专用保洁设施配备保洁设施专柜专用日常管理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定期清洁消毒、整理保洁设施使用情况公共用具分类存放、安全合理

人员健康状况无相关病症人员健康状况主动报告、询问了解、监督检查每天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调离岗位、行政处罚调离记录健康证

人员培训掌握消毒方法、程序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带教上岗前、在岗期间卫生负责人

监督部门掌握消毒方法、程序后上岗培训记录书面笔试、操作考试、当场询问

公共用具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毛巾等棉织用具及杯具制定卫生制度一客一换一消毒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加强管理行政处罚顾客用具更换记录内部巡查、监督检查、监督性抽检

马桶垫圈、搓澡床座椅等直接接触皮肤的用具制定卫生制度建议使用一次性用品一客一消毒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加强管理行政处罚消毒记录内部巡查、监督检查、监督性抽检

化学消毒浸泡时间、浓度、浸泡是否充分消毒设备、计时器目测每天定时集中消毒消毒人员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重新消毒行政处罚消毒记录监督性抽检

物理消毒温度100℃、紫外线、红外线消毒30 min以上温度计、计时器目测每天定时集中消毒消毒人员卫生负责人监督部门重新消毒行政处罚消毒记录监督性抽检

3 效果检验

对拖鞋、座椅、搓澡床、搓澡海绵、茶具等不合格率较高环节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进行HACCP实施前后的效果检验,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

在实施HACCP后,顾客用具环节检测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统计数据显示,顾客用具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在实施HACCP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关键环节控制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公共浴场顾客用具的卫生水平(表4)。

表4 HACCP实施前后顾客用具环节检测合格率(%)比较

接触物品

细菌总数HACCP前HACCP后P值

大肠菌群HACCP前HACCP后P值

拖鞋---79.299.0

更衣室座椅87.599.00.05

(桑拿等)座椅80.097.5

搓澡床表面82.597.5

搓澡海绵75.096.3

茶具86.798.50.05

4 讨论

本文通过HACCP管理理念的引入,确立公共浴场卫生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为:清洗消毒设施、保洁设施、人员健康状况、人员培训、公共用具、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因此,要使公共浴场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可以从设施配备、人员管理、公共用具管理、消毒方法着手:

① 严把许可准入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浴场配备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清洗消毒设施、保洁设施及场地,打好硬件基础;

② 通过培训强化浴场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完善其卫生知识结构,打好软件基础;

③ 建立全面规范的卫生制度,选择科学、有效、便捷的用具消毒手段,并做好储存和保洁,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有序运转,采用合理消毒方法规范操作;

第6篇:消毒设备范文

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如工农业点面源、生活污染源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饮用水质超标,季节性缺水、供水设施简单、制水工艺不足、供水水质二次污染,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不力、行业管理服务滞后等,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认识农村饮用水安全内涵及卫生指标体系。采取加大工程建设方案优化力度、增强饮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兴办乡村供水工程、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加强水质检测建设等工程措施,以及严防农村点与面源污染、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创新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及监督措施、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积极研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措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消毒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泉,饮用水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健康。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我国最广大的农村地区,优质的饮用水更是必须保证的,改善农村水质与增加供水安全设施便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给水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消毒问题,因为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学安全性的重要单元技术,当今供水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农村供水消毒与城市供水有较大差异,由于建设条件、管理条件不同,采取的消毒方法和设备自然不同。现如今,我国农村在消毒技术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实用性上也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加之对消毒技术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各个村镇供水工程消毒剂投加不规范,大多数村镇供水工程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水质不同规模村镇供水工程适宜选用的消毒技术。

2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内涵

具体而言,饮水安全是一个既关涉水资源的多与少、净与脏、清与浑等自然属性,又关涉人类社会的脆弱性、人群对水安全保障的期望水平、对所处环境的水资源特性的认识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等社会属性的复杂问题。《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灰人为,安全的水是指经过处理的地表水和未经处理但未被污染的水,例如:泉水、安全的井水和得到保护的钻孔水。在城市地区,水资源可以是公共取水处,或取水距离不超过200 n哟储水管。在农村地区,安全的水意味着家庭成员不必为取水而每天花费过多的时间。足够数量安全的水是指能够满足新陈代谢、卫生和家庭需要的量,通常为每人每天20升。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对饮水安全的基本要求,水利部和卫生部制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将农村饮用水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进行评价。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是指饮用水的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及保证率符合一定的标准及规定。

在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1985)要求的为饮水安全;符合《农村实施住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饮水基本安全。

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 L为安全;不低于20 ~40 L为基本安全。

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lOmin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为基本安全。

在保证率方面,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上述的4项指标作为饮水安全评价的标准,只要其中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即为饮用水不安全。

3农村饮用水供给技术和社会特点及对安全消毒技术的挑战

3.1 水源分散且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在城镇饮用水的供应上,基本都采用了较为安全可靠的集中式供水,但农村却大多属于分散式供水,且供水的水源种类繁多,水质的差异很大,这给实施有效可靠的消毒造成许多困难。

影响农村饮水水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肥料中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体;二是地表或地层中岩石土壤所含的微量有毒有害化学元素被侵蚀而溶人饮用水水源中,比如氟、砷、铭等。前者属人为因素,后者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有关。解决上述两类水质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例如规范人畜粪便的管理,防止有机垃圾肥料中病原细菌的扩散,选择优质水源等;另一方面则需重视饮用水质的消毒处理。

3.2 水处理设施技术落后

农村水厂规模小、管网短,水在供水系统中大约巧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管网末端,水与消毒介质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并不富裕,不适宜使用运行费用较高的消毒设备;另外,农村水厂管水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较难接受操作复杂的设备。因此,农村水厂的消毒设备必须具备作用迅速、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运行成本低廉等特点。

多年来沿用的传统消毒方法由于不适合农村水厂的特点,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已迫在眉睫。

4 农村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我国农村各个供水工程的消毒设备主要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

氧和紫外线消毒设备。这四种消毒设备在农村使用过程中都发挥着自身的消毒优

越性,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其有效消毒的弊端,现将其常见性能综合比较如下。

(1) 灭菌能力比较: 次氯酸钠 < 紫外线 < 二氧化氯 < 臭氧

(2) 杀菌速度比较: 次氯酸钠 < 二氧化氯 < 臭氧 < 紫外线

(3) 消毒副产物比较: 紫外线 < 臭氧 < 二氧化氯 < 次氯酸钠

(4) 设备投资比较: 紫外线 < 次氯酸钠 < 二氧化氯 < 臭氧

(5) 运行费用比较: 次氯酸钠 < 二氧化氯 < 紫外线 < 臭氧

(6) 管理费用比较: 紫外线 < 臭氧 < 次氯酸钠 < 二氧化氯

理想的农村饮用水消毒技术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杀菌可靠性好、杀茵效果好;(2)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3)管理安全性强;(4)经济实用,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除此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消毒方法。

5 结论

第7篇:消毒设备范文

【摘要】 为了解宁夏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消毒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范要求,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抽样调查全区22家医疗机构38条消化道内镜(胃镜)进行监测。结果未检出致病菌,消化道内镜内腔面消毒合格率为55.26%,我区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内腔面消毒情况值得关注,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对消化道内镜消毒管理和人员的培训,正确应用消毒灭菌方法,提高消化道内镜消毒合格率,减少医源性感染。

【关键词】 消化道内镜;消毒效果;调查

消化道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在其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和黏稠的呼吸道分泌物常附着管道,容易带来细菌和污染,加之其结构复杂,给清洗消毒带来不便,如果不按规范程序清洗消毒,消毒效果很难保证,给就诊者造成危害。为了解我区消化道内镜清洗消毒状况,我们于2008年7~10月对全区22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38条消化道内镜(胃镜)清洗消毒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经事先制定调查表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全区目前消化道内镜71条,其中胃镜数58条,本次抽查消化道内镜38条,占全区总数65.52%。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采集样品必须在2h内送检,因此考虑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此次只选择银川、石嘴山、吴忠市医疗机构38条消化道内镜进行采样,调查对象为全区范围内22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11家,其它机构8家(6家乡镇卫生院,2家个体诊所),内容涉及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等情况,同时对消毒效果进行抽样检测。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 按照卫生部《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1],对病人使用后消化道内镜整体清洗消毒后进行采样。抽取38份标本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消毒后待检消化道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0mL无菌空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流出的采样液,2h内检测。

1.2.2 检测方法 对消化道内镜内腔面采样标本经过充分振荡洗脱,对洗脱液进行活菌计数培养和检测致病菌。

1.2.3 结果判定

以消化道内镜内腔面冲洗液细菌菌落总数≤20cfu/件,未检出致病菌(主要是肠道菌)判定为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抽检上述地区22家医疗机构的38条消化道内镜内腔面清洗消毒情况,其中三级医院3家(样品12份),二级医院11家(样品15份),其它机构8家(样品11份)。

2.2 微生物监测结果 见表1。

经对22家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表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明显高于其它机构(P均0.05)。在不合格样品中,一家个体诊所消化道内镜内腔面冲洗液细菌菌落总数为211200 cfu/件,超标达10000多倍。表1 各级医疗机构胃镜内腔面微生物检测结果

2.3 相关管理情况 见表2。

抽查22家医疗机构均有专人负责消化道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大部分机构建立了清洗消毒制度且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但只有5家机构按要求将清洗消毒室与内镜诊疗室分室设置,2家医疗机构基本清洗消毒设施设备配备齐全,1家个体诊所使用塑料水桶和注射器进行消毒,2家乡镇卫生院开展消毒效果监测。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在建立制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与其它机构在建立制度、人员培训、分室设置、定期监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机构级别机构数专人负责建立制度人员培训分室设置设施齐全使用戊二醛定期监测三级医院33332133二级医院11111011311011其它机构88320062合计22221616521916 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比较*P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内腔面消毒效果合格率比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内镜清洗基本设备和管理措施还比较落后,国家要求的规范和标准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有些个体诊所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细菌菌落总数超标严重,消毒设施不完善,消毒设备不齐全,消毒制度未落实,胃镜内腔面消毒不合格容易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个体诊所开展胃镜诊疗活动进行严格审核,严把准入关,对达不到诊疗环境要求和清洗消毒设施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予以取缔。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和标准,加强医务人员消毒技术培训,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管理逐步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各级医疗机构须进一步加强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管理,完善消毒设施和设备,正确应用清洗消毒方法,清洗过程应当采用酶洗剂清除器械黏附的黏膜、血液等有机成分,以保证消毒效果[2],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第8篇:消毒设备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应急预案;实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91-01

消毒供应中心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的心脏⑴,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制定应急预案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后勤保障部门,与锅炉房、总务科、电工房紧密相关。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以确保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同时,全员参与,每季度不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以不变应万变,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早预防,按照演练的程序及时排除故障,解决问题,避免了风险,保障了消毒供应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应急预案的实施

2.1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学习、考核应急预案,包括:停电应急预案、停水应急预案、消毒锅遇到冷气团应急预案、泛水应急预案等。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了整体素质,做到预防为主,人人参与,降低消毒供应工作中的风险,是保障消毒灭菌供应工作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2.2 学习和掌握各类电器设备的运作,严禁违章操作,做好交接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为防患于未然及更好的使用各种设备,了解其基本构造、使用范围、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操作者在各类设备使用前均要认真检查电源插头有无破损,各种连线位置是否正确严禁盲目操作。在水池旁等张贴“温馨提示”,提醒准备下一班的工作人员关闭电源、气源、水源,拔掉插头,强化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

2.3 科室拥有脉动真空灭菌器2台、全自动清洗消毒器2台、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汽枪、干燥柜。脉动真空灭菌器是压力容器,需要水、电、汽,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灭菌器将无法工作。消毒员除了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外,更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建立完善的设备异常现象紧急处理措施和报告程序。为加强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消毒员持证上岗,同时加强操作者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要求,强化现场管理。

从2007年至今,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熟悉并掌握各种应急预案的内容,对发生的各种问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特点,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才能保证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9篇:消毒设备范文

管理制度

为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工作,切实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卫生消毒工作制度。

一、开学前工作

1.多渠道购入防疫物资:

学校为尽快开学,积极准备防疫物资,在上级部门支持及自主采购下,备有一定的防护物资(诸如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开学前学校将继续加大采购力度,做到物资充裕。

2.加大消毒基础设施的安装及配备:

学校配备了充足的洗手水龙头和壁挂香皂。自行采购了专门的废弃口罩回收桶等设备设施。

3.对防疫物资严格管控:

学校做好了消毒液、过氧乙酸等危化品的储存及使用管理,双锁双人管理,制定了使用流程图。严格做好出入库台账,仔细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调配使用,对其它防疫物资进行专人管理,进出有台账。

4.开学前消毒彻底:

学校对办公区、教室、图书馆(室)、专用室、风雨操场、礼堂、食堂、厕所等所有场所进行全面彻底清洁消毒(84消毒液),做到消毒封闭后及时通风,不留死角。

二、开学后工作

1.严把大门关:

①传达室内要做到消毒及时,安保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②安保人员严格值守,做到外人不得进入校园,如需进入必须认真准确测量体温,仔细记录人员姓名及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必要条件。

③车辆进入时,在对人员进行必要程序后,也要对车辆进行消毒,同时记录车牌号码。

2.学校消毒无死角:

①工作日期间学校后勤人员放学后对全校教学楼内(包括办公区、教室、图书馆(室)、专用室、风雨操场、礼堂、食堂、厕所等所有场所)进行密闭消毒,于第二天早6:00开窗通风;非工作日期间学校后勤人员每天早8:00;下午5:00进行消毒,每次消毒后2小时进行开窗通风,并填写消毒台账。对重点部位(如:垃圾桶、口罩回收专用桶)每间隔1小时进行喷洒消毒。

②学校洗手间由保洁员负责日常消毒,利用学生上午第一节课、第三节课,下午第一节课、第三节课学生上课期间进行消毒(蹲坑喷洒;把手、水龙头要擦拭),并填写消毒台账。

3.严把食堂餐饮清洁清毒关:

食堂在原有要求基础上加大卫生消毒要求,严把进货关、索证要齐全。

①食堂工作人员每天岗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保留检测记录,统一佩戴手套、帽子和口罩。

②工作期间随时对餐具用具进行酒精消毒,回收学生餐具必须高温消毒40分钟以上,未经消毒不得重复使用,学生两批次就餐之间必须进行酒精消毒。在教室就餐,用具专人回收。

③食堂内外必须每天早、晚大面积各消毒一次,就餐前1小时开窗通风。

④食堂内必须配备消毒洗手液、肥皂等设施。

三、总体要求:

1.所有人员应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所有人员饮水必须自带水杯,严禁饮用生水。

3.学校后勤人员随时检查在洗手处配备的香皂是否用完,做到及时更换,垃圾桶是否已满,及时上报总务处。在触摸公共物品、餐前便后及打喷嚏立即使用香皂流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手巾擦手。

4.做好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禁止随地吐痰。

5.个人的防护口罩废弃物以及口鼻分泌物用纸包好投放于学校专设的垃圾废弃桶。

6.工作人员要每日按时更换防护用品,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工作服要及时清洗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