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区域消毒中心计算机管理思考

区域消毒中心计算机管理思考

1信息系统的设计

1.1设计背景及系统组成

消毒供应中心是消毒灭菌的重要场所,是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部门[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向罗湖区40余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复用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服务,业务流程繁杂,供应的无菌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质量要求严格[2],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质量控制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工作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09年1月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及信息开发人员共同调研、策划,进行技术开发,根据全区各医疗机构联网后的应用需求,进行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组成见图1。

1.2开发环境

软件适用于Windows系统,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使用VisualStudio2008+SqlServer2005工具。软件系统采用了HIS系统的部分基础数据,减少了系统数据的录入。软件的输入设备为无线条码扫描器,输出设备采用了条码标签机、HP打印机等。为方便操作,标识码分别设计为“1000、0100、0010、0001”来对应器械的未灭菌、已灭菌、发放、回收4个流程,系统根椐“01位置标识码”即可判断器械包所处状态。

2信息系统的应用

2.1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

采用预先设计好条码标签的方法,打开条形码软件系统应用程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工号),登录进入条形码生成栏目,操作时首先选择各医院信息,输入包括物品名称(用速记码生成)、配送单位、质检及操作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锅号及锅次、有效期等消毒物品的具体信息。所有外院的条码信息上都注明医院名称,再进行内容分离标签的录入,在标签打印后,即设定了条码的跟踪处理功能。针对不同的灭菌方式有相应的标签处理,如将需低温灭菌的器械名称前端用“EO”进行标注,所对应的灭菌有效期即自动生成180天。系统采用基础数据对每日清洗器械的数量、清洗炉次、灭菌炉次进行自动统计,中心人员将清洗不合格物品的数量和湿包的数量录入系统,系统即可自动对器械清洗的返工率、湿包率进行统计。

2.2去污区信息化管理

运送人员从临床科室将已使用过的器械包回收到去污区,扫描器械包上的条码(系统只接受状态为“0001”的器械包),批量操作完成后点击“批量添加”按钮,完成回收流程。由去污区人员登记(分手术室、门诊、病房、外院),记录器械包情况。记录完成后,再进行拆包,分类放入清洗篮筐内,粘贴标识码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按照清洗程序(预洗→加酶清洗→第1次漂洗→第2次漂洗→湿热消毒→烘干→送入清洁区)[3]自动清洗,报废器械由使用人员用黑色丝线在其上作出标记,由中心人员进行审核,确认报废后予以更换。

2.3检查包装灭菌区信息化管理

2.3.1包装流程:将清洗后的器械根据包的划分摆放到相对应的打包台进行打包操作,包装人员根据器械包的种类选择不同材质的外包布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用1份条码标签粘贴于器械包的右上角。

2.3.2灭菌流程:由消毒员将包装好的器械包推入到灭菌器前作入炉处理,对同一批次消毒包在标签上注明炉次、炉号信息,然后进行条码扫描,作入炉登记。条码信息包括灭菌锅号、灭菌锅次、包装者、核对者、有效期、失效期(有效期一经选择后失效期由系统自动计算得出,不用手工输入),系统只接受“01位置标识码”为“1000”的器械包,如果扫描的器械包未经过包装流程或已灭菌,系统将不接受此条码,并自动弹出错误提示。批量操作完成后点击“批量添加”按钮,完成灭菌流程。灭菌后,消毒员从炉中取出灭菌包,将合格的灭菌包进行转单入库(无菌物品存放间),放至相对应的无菌包存储框内,等待出库,每日由质检人员随机抽取当日完成灭菌的2个无菌包进行检查,查看灭菌合格情况。

2.3.3发放流程:选择相应的医院及科室,输入发放人员工号后,对无菌包进行扫描,扫描完成系统即可自动显示无菌包名称、使用单位、包装者、核对者、炉号、炉次、有效期等相关信息,发放人员经审核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发放流程。

2.4仓储区信息化管理

2.4.1无菌包管理:消毒员对进灭菌炉的灭菌包实现了入库处理,灭菌完毕后,对合格的无菌包进行转单操作,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时由下送人员根据回收的器械包信息进行转单操作生成出库单,根据出库单器械包的信息将灭菌后的无菌包统一发放到相应科室(数量一致)。

2.4.2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对所有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均由中心人员将其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数量及供应商录入信息系统,作第1步入库处理。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储仓库取出物品,去掉外包装,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由中心人员作第2次入库处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由使用科室进行申领,中心发放人员根据申领情况点击“分类统计”,系统自动生成数量、规格和对应的科室,生成的单据即可作为出库单统一发放。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月盘点,保证库存数与实际数相符。

2.5灭菌收费信息化管理

每月月底对各医疗单位及科室的消毒灭菌费用进行统计。由核算员对各项录入的单据和电脑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在系统中点击“费用盘点”,即可生成各医疗单位及科室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灭菌包及耗材费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器械等材料价格的调整可由信息系统中的“材料调价单”进行控制,同时能够顺利地更新到灭菌包的计费项目,使灭菌包的收费根据耗材价格的调整而作相应变动。仓储管理能够很好地满足各个仓库之间的物料转换,更适宜兼容多仓库管理,库存变化的波动不影响费用统计。

3讨论

3.1信息系统特性

软件系统分工明确、操作简便、查询速度快、单据维护容易、易于更新变化[4],对全区医疗机构无菌物品集中供应及配送进行数字化流程处理,很好地解决了院内、外业务分离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科室或医院显示不同的标签信息,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的分配显示定量的材料信息以供申领,针对库存变化的波动,对供应商材料明细单据之间进行链接,通过软件系统及时更新价格信息,在实现转单处理的同时,快速录入入库材料的价格,保证流程的连贯性,同时不影响费用统计,保证灭菌成本与材料成本的一致性,并且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3.2条码定位、实时跟踪[5]

在标签打印后,设定了条码跟踪处理。在回收、包装、灭菌、发放4个阶段环环相扣,如在已灭菌阶段,系统通过器械包的“01位置标识码”设定为“0100”,否则说明此器械包没有经过灭菌流程,系统提示错误,以此类推,器械包经过发放和回收流程时,系统均会判断器械包是否已经通过上一个流程,保证器械包依次经过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在信息系统使用前,器械包的包装、核对及灭菌人员,有效期,炉号及炉次等信息均没有存档,使用后信息即丢失,不利于质量的管理和追溯。使用信息系统后,条码系统通过“01位置标识码”对器械包回收、包装、灭菌、发放这4个环节准确定位,进行实时跟踪,对每一个器械包均采用条码管理,所有信息均记录在信息系统中,同时条码直接进入患者的病历,特别是对植入性的医疗器械可作为永久性证据保存,实现了灭菌物品质量的可追溯性,避免了消毒物品的错发、漏发、多发等现象,减少了误差及损失,将消毒链中的负面因素影响降到最低,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无菌物品供应链的质量,为湿包率、器械清洗的返工率、灭菌的合格率等指标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3实现跨区操作,切断感染传播途径

应用消毒供应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全区各医疗机构无菌物品集中供应进行数字化流程处理[6],使消毒供应中心能通过信息系统传达物品的最新信息,各区域的工作人员能准确地依靠信息了解物品的性能、特点和价格,同时消毒供应中心可从网上及时、准确地接收到来自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需求信息,取消了传统的纸质化操作,避免了纸质品从污物区传递至清洁区所造成的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污染,真正实现了物流的单向流动、洁污分流、无交叉、无逆流,切断了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保证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质量,进而提高了医疗物品消毒灭菌质量。

3.4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节约人力

目前有40余家医疗机构与我中心签订服务合约,因此费用核算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同时由于涉及到双方的经济利益,核算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手工核算不仅时间长,准确率低,而且需要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2名工作人员利用1周的时间进行核算。使用信息系统之后,每天由固定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量进行录入,月底只需要1名核算员对账目进行核对后,系统即可直接进行统计,准确快捷,工作效率明显提高[7]。同时材料价格的统计和成本核算、收费,可由软件中的“材料调价单”进行控制,使无菌包的价格根据耗材价格的浮动顺利更新到无菌包计费功能,增强了物品管理的计划性和条理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物品积压及浪费[8]。

4小结

在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一体化管理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提高了无菌器械供应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完善[9],对有效控制交叉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节省了人力,保证了统计的准确性,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设备的使用率,达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本应用软件分工明确、操作容易、查询快速,为医院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是提升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手段,在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