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区域贸易范文

区域贸易全文(5篇)

区域贸易

第1篇:区域贸易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灰色区域”措施,禁止

一、“灰色区域”措施的概念

“灰色区域”措施是什么,众说纷纭,结论不一。综合对于多种学说的了解,诸如有学者认为“灰色区域”措施是指那些与关贸总协定原则和规则不相符,但又似乎难于归属关贸总协定管辖的限制性贸易措施,也有学者认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保护工具是所谓的灰色区域措施,以及1956年美国与日本签订“自动出口限制”协议,70年代中期后西欧、加拿大等国对于亚洲出口的纺织品、鞋类等产品进行控制相关案例的分析,特别是耶林:“在法律斗争中,胜负之数不是决定于理由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力量的大小”的论断,笔者认为“灰色区域”措施是指国际社会中,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的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利益,避开国际条约及其他国际法律规则和原则,采取的强迫弱势国家签订协议等贸易措施的总称。虽然不排除私人企业的单方行为,但其幕后推手依然是代表国家的政府。“灰色区域”措施主要包括“自动出口限制”、“自动限制协议”、“有秩序的市场销售协议”,以及由政府支持的各种形式的“危机卡特尔”[4],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游离状态即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由此使得它在60和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萧条之际,备受青睐并频繁使用,在国际条约和国际法律相对完备、国际组织多样化的今天,我们依旧能看到它的身影。

二、“灰色区域”措施产生的原因

(一)国家利益的驱动

国家利益是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国际贸易中,有合作就会有竞争,大国更想在合作中占据领先优势和领导地位,当外国优势产品进入本国国内,势必会对本国产业造成冲击,甚至几近替代,如捷克斯洛伐克诉美国皮帽案,因此一些大国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挽回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且不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二)条约自身的缺陷

1.关贸总协定规定存在漏洞且规定不明确

国际组织是国家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国际组织制定的条约所存在的缺陷更是相互妥协产生的不利后果。GATT第十九条第一款a项规定对某种进口产品采取紧急措施的两大前提“意外情况的发展”和“因一缔约方承担本协定义务”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缔约方很容易就可避开上述的两种情况,免于受到该协定的约束。其次,对于“意外情况”的规定尚不明确,在捷克斯洛伐克诉美国皮帽案中,美方认为帽子式样的改变属于意外情况,捷克斯洛伐克方认为作为时装的帽子,样式会随时发生变化。还有,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方面只要求了实质损害,而a项中的“严重损害”、“严重威胁”的程度该如何认定,“数量增加”增加的数量该如何认定,类似这些模糊且没有统一规定的标准,在实践操作中最为棘手。

2.保障措施协议的不完全规定

协议中,虽然将数量增加细化为“相对增加”、“绝对增加”,但是增加数量的认定依旧不能达成共识。其次,保障措施协议规定的是政府行为,对“灰色区域”措施的废止仅是对政府间行为的废止,对于私人企业在政府背后操纵情况下达成的协议尚未禁止。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客观实际来看,从事跨国生产、生产、消费活动的主体依然是自然人和法人,而跨国公司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坚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国家资本和政策的支持,在大国意志的主导下,其经营活动和商事行为势必影响经济结构的稳定。并且,就保障措施协议与关贸总协定的相关条款之间的关系长期存在争议,在适用上得不到统一。

(三)“灰色区域”措施的优势

1.即时性。“灰色区域”措施的做出,无需经过国会、司法部门的同意,不受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条约及公众的监督,只需双方进行“双边协商”。优势国凭借其综合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促成双方协议的达成,保护自己的利益,挽回损失。2.精确性。无需考虑是否是同类产品和直接竞争的产品,只针对受到影响的特定产业。3.无偿性。实施国无须考虑与相对方达成补偿协议。对于优势国而言,他们在挽回利益的同时,也注重他们占据优势的尊严,以及获益的绝对性。

三、“灰色区域”措施的危害

(一)对本国

1.对于本国消费者而言

“灰色区域”措施的实施,诸如“自愿出口限制”等,使得出口国进入本国市场的产品减少,虽减轻了国内产品的竞争压力,但难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使得出口国的产品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进而会产生类似“卡特尔”的效应即出口国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弥补出口量减少带来的亏损。最终,价格上涨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2.对于本国产业而言

在前面提到,“灰色区域”措施具有精确性的特点,它针对的是特定国家的特定产业,但并不排除出口国通过和多个第三国签订协议,由第三国转运出口国产品进入实施国国内市场的情况。当然,相对国还可以在实施国投资设厂,直接在国内市场销售。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降低实施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信誉度,其他国家也不愿意同其深入开展经济活动。

(二)对第三国

出口国产品进入进口国的国内市场受阻,为了弥补亏损,另一途径就是将剩余产品销往第三国,特别是在地域上邻近的国家,这会冲击第三国市场,危及第三国相关产业的生存。在捷克斯洛伐克诉美国皮帽案中,捷克斯洛伐克的皮帽产品出口美国受阻,能否考虑将产品销往同样邻近五大湖的加拿大。而且该举措会扰乱其他出口国的生产秩序,促使其他国家调整同实施国具有贸易联系的相关产业,唯恐“灰色区域”措施波及自己。总之,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市场的联系如今日益密切,两方行为势必会给第三方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三)对世界贸易

“灰色区域”措施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等宗旨,对GATT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起到巨大的破坏作用,与GATT自由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这种“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行为,如不加规范和制止,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连锁反应。

四、结论

“灰色区域”措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弊大于利,需要相关条约和其他国际法律规范的禁止。“没有一种具有某种强制性的规则的制约,人们实际上无法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更无法进行经济活动”,对于制定机构而言,需要弥补条文的漏洞,给予适当的条文解释,拓展条约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我们要积极参与条约的制定和修改,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不实施、不接受“灰色区域”措施。禁止“灰色区域”措施,依靠的不单是某一组织、某一国家的力量,更多的是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共同遵守,只有多方齐心,才能构建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参考文献]

[1]邱志英.WTO框架中“灰色区域”措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

[2]徐伟.“灰色区域”措施与国际贸易体系[J].国际贸易问题,1992(06):18-20.

[3]郭靖超.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3(28):37-38.

[4]周汉民,邱一川.中国入世与《保障措施协议》的运用[J].国际商务研究,2001(01):7-16.

第2篇:区域贸易范文

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增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通过国际贸易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的使命。只有认识清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对外贸易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拓宽经济市场。只以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才能促进地方产业的整体转型,推动地方经济的飞速增长。

1.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作用

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影响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额越来越大,对外贸易所带来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都影响着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扩大经济生产规模,提高区域产业生产效率,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结构,最后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反作用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会制约该国的国际贸易水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该地区的国际贸易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东方发达地区因受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也刺激了该地区的对外贸易程度。这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同时,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该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增长了该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改变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如何利用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正、反作用,制定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策略,为地方经济服务。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应该从平等化机会、产业结构优化和加大人力成本等措施,通过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实施平等化的国际贸易机会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经济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税收政策,物流水平差异都非常明显,这就必然会影响对外贸易。国家层面上应该制定平等化的税收政策和刺激政策,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本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对外贸易创造均衡化发展的政策,创造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环境。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的国际贸易机会明显比西部多,国家应该加大中西部资本投入,创造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样的外部经济环境,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创造平等化的贸易机会,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中国经济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局部地区还只是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土地作为牺牲代价,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合理。随着我国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树立,有必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东部经济发达地方也应该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本的使用率。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大资本投入,以工业化进程为目标,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做好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交通、电信等基础建设。

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以廉价劳动力和富余资金为代表的增长模式,而应该考虑或加大其它经济要素,加快经济的再次腾飞。人才的重要性是任何高技术企业的核心力量,只有拥有高技术人才,才能实现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想让企业走出去,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人才创新来加快对外贸易。

三、结语

第3篇:区域贸易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发展;应用对策

对外贸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对外贸易是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原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也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手段。不过在一定情况下,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若是我国的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依附性较强,过于依赖进口,就会提高我国民众的消费负担,给我国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对外贸易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对外贸易政策的调节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发展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对外贸易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因此合理应用对外贸易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外贸易即进出口贸易,能够调动国内需求向,有助于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运作方法是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通过交互商品、技术、劳务等手段进行交易,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贸易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发展较差的国家,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或商品,能够带动国内生产水平,有效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交换的劳务资源也能被合理分配,促进资源的充足利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出口国家的限制下,进出口国的生产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对外贸易最大的特点。不仅如此,通过对外贸易,各国之间的产品或技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世界货币的价值被充分发挥出来。

一、联系

对外贸易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调节产业结构上也发挥一定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产品出口量提高,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阶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很多行业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也带动了服务行业的进步,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对促进我国经济水平也有积极的效果。地区发展通过对外贸易进行能够扩张经济规模,在提高生产效率的情况下控制生产成本,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由于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国家的对外贸易也会因此受到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比如,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相比其他地区较高,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政策以及进出口贸易政策的不断完善,为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对外贸易的水平。区域经济发展会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区域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提高,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迅速的增强,同时也扩大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带动了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二、影响

1.积极影响

对外贸易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方面。进口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外市场的扩张,很多资本和商品都积极参与到世界交流中,必然会对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不仅如此,进口贸易对促进国家内需也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国家经济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增长点。在应用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针对发展规模进行了转型和改革。新技术的研发推动了我国生产的更新及创新,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消极影响

在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自身发展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会产生发展理念相矛盾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两极化的特点,也给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压力。对外贸易发展中,发达国家出口占比是非常大的,对于发展程度较弱的国家都是通过能量交换进行发展的,那么就会加重对国家资源的损坏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长期发展下必然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

1.根据政策调整发展战略

新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不同,世界贸易市场所处的地位也会有所差异。我国部分区域在实施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国内外市场经济条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新的贸易壁垒,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要改变这一问题,就要先提高经济发展力度,针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节和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要根据对外贸易的政策变化推动其全面发展。对外贸易进程中,市场提出了对产品更高质量的要求,如此一来,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根据对外贸易政策变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调节,才能找到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2.转变对策来调动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协调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国家是否对国际市场持续开拓也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带来影响,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就要积极转变对外贸易的思维,推动科技发展,根据产学研开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合理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贸易结构的转化,优化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产业结构有很大的调整潜力,出口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整张方式,给予出口产品和经营的高度关注,提高对外贸易的数量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通过进口贸易作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第4篇:区域贸易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贸易合作;机遇;挑战

“一带一路”这一构想的提出,促使绵延了两千多年的陆海丝绸之路在历经了沧桑后,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始有了全新的活力绽放,振兴丝绸之路的构想,得到了沿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与支持,甚至带来了全球性的反响,有着突出的时代性特点。

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贸易合作过程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因大部分受到援助的国家缺乏一定的经济发展能力,产业结构也有很大的悬殊,贸易种类也比较单调,使得市场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并不能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带来促进作用。

2.国内产能存在过剩

当下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了三万亿美金以上,这就产生了不可逆转的过剩状况,增加了国民财富流失、储备资产的风险,并随之也增大了外汇风险,影响了国际收支的平衡,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产生相应的影响。

3.我国在油气、矿产等方面过度依赖国外

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耗量在不断上升,而我国本身在油气资源方面的存储量并不富足,而且在逐步越来越匮乏。“一带一路”的沿线,有着不少的矿产资源大国,而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状况逐渐越来越依赖国外许多资源。

二、对“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贸易合作的有效应对措施

1.加强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的工程十分浩大,一方面需要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从2013年9月发起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我国政府并没有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划蓝图,因而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不少的猜测和说法。因此,应尽可能使国家及政府真正参与其中,并推动“一带一路”这一构想的具体战略合作发展,积极推进制定与“一带一路”这一构想相适应的协商性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机制。明确路线图和实施的细则,这样才能真正为各国的合作提供一个明确而又清晰的合作指南。

2.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首先作为政府,应重视加大对各种龙头企业的扶持,使得这些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并带动产能过剩企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能转移,由此即可推动跨国企业的快速向前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发展实力。因而,作为政府,应为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让其能从根本上发挥示范作用。其次是转移过剩的产能。经政府政策的落实来转移企业之间的产能,或者是通过贸易外交,将过剩的产能转移至沿线周边有需求的国家,这样则完成了产能的互补过程。这不仅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还能提高就业率,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3.积极探索互利共赢、持续高效的合作机制

由于“一带一路”其所涵盖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十分大,对此必须根据市场的规则要求进行,不可意识形态至上,必须严格遵守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确保投资和开发活动的自愿性以及互利性,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不可因为中国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为别国基础设施进行包揽建设,不能单从经济的可信性考虑。中国已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但如果只是完全依靠中国所设立的这个基金规模,并不能解决“一带一路”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所以,应通过开放式的合作方式,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至“一带一路”的融资机制中来,与建设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各个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有更为密切和深入的合作,构成多边协作、高效灵活且实力强大的新型国际金融平台,为“一带一路”大型项目共同融资。

4.全力支持进出口协会

首先是应该扩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与广度,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可充分利用这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对我国各个企业进行大力宣传,为其增加知名度,将我国企业的产品及价值延伸至国际市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应多支持并鼓励企业广泛参加有深度或有影响力的博览会、展销会,充分并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各种营销,在必要的情况下,引导国内企业在国外构建销售机构,扩大产品市场的发展。例如在去年五月进行的“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这种进博会的举办,主要是更加鼓励和支持我国更为主动地打开市场、迎接世界市场进入我国,支持贸易的自由化,加快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推动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了“一路一带”经济发展。其次,应重视发挥进出口协会预警机制的作用,对当前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予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和了解,搜集国内外的相关动态,并整理和反馈这些信息,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贸易合作发展过程中,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个形势,应广泛推进各国、各界、各领域及地区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事业的健康成功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树俊,丁巨涛,乔媛,等.考虑公平与默契的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潜力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3):108-113.

[2]高达.“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贸易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探索[J].中国商论,2016,23(20):142-143.

第5篇:区域贸易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在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发展,这对于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能够持续推动我国各行各业创造新的发展高度。虽然全球经济都在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依旧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的限制,这也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况。为此,加快发展区域经济,通过强化对外经济贸易来有效推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为了保证区域发展能够持续保持平衡发展状态,也避免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下降的趋势,在发展,必须要做出有效的发展规划和总结,以此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助力。对外贸易的出现刚好能够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外贸易相关概述

对外贸易也叫进出口贸易,它是拉动国内需求,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其运作主要是国家间或者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互换商品、技术、劳务等,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互相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双赢的活动。目前主要的对外贸易项目有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对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说,从国外引进商品、技术和劳务等属于进口贸易,而相反则属于出口贸易。对外贸易中进口贸易的部分主要受到社会制度不同影响,其内在性质、作用,以及得到的效果都有很大区别。而对外贸易本身是实现国际间交流,将各国更好地联系起来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对于一些发展较慢的国家来说,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商品,能够刺激国内生产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而用于交换的劳务资源也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受到出口国家的限制,进口国的生产也会受到限制,这也是对外贸易的本质。除此之外,通过对外贸易,各国之间的商品互通更加便捷,世界货币的本身价值得到扩大,其职能也在不断增长。目前,作为世界货币典范的黄金和白银,除了承担买卖交换职能之外,它还是国际信用、国际支付以及国际结算的手段。而且,它还能够作为商品本身,发挥世界价格的作用。而世界价格是遵循价值规律的,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扩展,其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也在增加。很多国家在进行生产,或者交换的过程中,都会将其作为一定的规范和基础。区域经济分布在各个国家、各国行政分区内,它属于国民经济的一种,也称为地区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地区由于政治因素、基本地理环境、发展历史基础、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其地区劳动分工和分配也有很大差别。而本身地区经济就是地域劳动分工的结果,这也会之间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一些发展基础较好,资源条件丰富的地区,自然经济交流、对外贸易相对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较为稳定。而相反,受到对外贸易的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挑战。而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2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对外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依赖于对外贸易的进步。对于持续的对外贸易增长来说,它的增长和减少对于区域经济的变化是有直接关系的。除此之外,对于区域结构的调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逐渐扩大,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出口,对外贸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也逐渐重要起来。在国内外贸易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先进技术和资源的引进,也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比如:国内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对本身的基本技术和管理体制做出了调整和创新,并且在新运行模式的带领下,国内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相应地,国家经济的增长在不断加速。区域经济也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发展提升,不同地区对于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投入的成本也有了合理的控制,产业本身得到了很好的运营。区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由于各个国家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对外贸易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当然在很多方面也会受到限制,比如: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相应政策制度的影响,在我国很多沿海地区,对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因此,其经济的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但是对于很多内陆地区,或者偏远地区,对于进出口贸易的规定,以及经济发展政策的推行并不是很积极,地区发展也相对缓慢。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也能够反映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且对其具有反作用。在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下,对外贸易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上,我国对于对外开发程度的提高,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对外贸易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积极之处。上文提到,进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两个主要部分,因此,在分析对外贸易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时,应该要综合分析两者进行判断。首先,出口贸易是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保证。随着对外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资本以及商品参与到世界经济交流的过程中,这势必会刺激本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对于进口贸易来说,它对刺激国内需求是非常有效的,能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而在引进生产技术的同时,国内的生产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新技术的研发促进国内生产的更新换代,这也更加为之后的经济科学有效发展奠定基础。本地区可以根据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区域内的竞争发展。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本区经济的发展会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发起竞争和挑战,这也会促进区域内产品的创新和更新。在不断完善产品生产技术的过程中,科学的发展战略也是保障其有效进步的基础。(2)消极之处。受到各国国家基本社会形态和发展方式的差异影响,其经济在各国的发展方式是不同的,而且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本国的发展很容易会受到国际经济市场发展的影响,也会产生发展理念相悖的情况。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两者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存在根本性不同的,而这也使得全球经济的发展出现较大的两极分化现象,给很多欠发达国家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所占有的出口比例是非常大的,而在很多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只能够通过能源最为交换,这对本国区域内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本国发展环境受到限制,更加阻碍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促进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国家在各地的产业分工和发展是不同的,而在地区上有较为严重的分布不均匀现象。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阶段,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很多产业已经迈向工业化发展的成熟阶段,但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发展反而相对落后。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并且针对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很多高新技术没有发展起来,因此,需要集中技术力量,转变技术发展理念,采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建设,建设服务型工业化产业,进而推动高新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运用,在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进步。另外,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还提倡采取了产业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比如,要在农业发展结构性改革之后,重视对农业生产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从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而农业生产机械化管理之后的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这样也能够为工业化的进步提供有经验的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快了工业发展进程。实现对外贸易平等化,重视技术人才培养。从对外贸易现状来分析,其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使得本地区经济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受到地区建设各种基础资源、地理环境、区域发展情况等的不同,在实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加大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而如果处理不妥当,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我国各级政府负责部门针对这一现象,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以期能够为地区的平等化发展提供保障。在政策中指示,我国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采取帮扶的政策。除此之外,我国还支持欠发达地区能够重视人才的投入,强调要靠自己的力量,利用区域内有限资源,实现长足的发展。因此,大力推进人才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各地在提高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综合型人才团队的建设,为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蓄力。发展服务贸易差异化。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它不只是体现在发展水平上,还体现在发展项目和技术等方面。为了提高地区发展能力,必须要有效支持当地的服务型对外贸易发展,这样才能够走出中国特色。在打造中国特色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我国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国内发展优势,并且依据本国发展情况,为不同的对外贸易服务部门,设计有针对性的改革计划,这样才能够发挥服务贸易的最大优势,在对外贸易中展示其绝对优势力量,也会促进本国对外贸易服务竞争力的提升。而随着服务贸易部门在国家贸易服务中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地区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成本的投入是实现国内产业转型进步,加快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面对日益加速的世界经济发展,要想适应当前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步,我国必须要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力量,发挥人力资本的创造力,将其运用于新技术的创新中。要充分利用人力和资金资源,提高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为此,各地政府要更加支持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障其长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基础不平衡,而且在区域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我国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受到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各地区也逐渐进入工业化发展的成熟阶段。但是对于西部很多地区,他们本身的工业基础就比较弱,在改革开放之前,它们本身都处于工业的前期阶段。虽然也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发展,但是本身跟不上基本的发展脚步,在各方面也得不到支持,因此发展较慢。而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也意识到国家制定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的重要性,针对于地区发展间的差异,对区域的发展战略做出相应调整和规划,这很大程度上给予了西部地区很好的发展契机。而在对外贸易进行中,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中西部地区为了提高本地区农业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对本身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模式做出的整改,积极利用新产品,提高生产力,剩余的劳动力投身于二、三产业的发展中,也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转变对外贸易方式,拉动区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贸易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在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复杂环境下,国家必须要适当调整对外贸易方式,使我国的国家市场得到拓展,这样也能够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要想实现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转变发展思维,积极吸收国际市场的优秀战略以及新的技术,并且以企业为主体,适当进行引进学习和试验。而与此同时,贸易结构的转变在对外贸易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也是有直接作用的。由此,我国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由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逐渐朝制成品产品出口转变,这样能够更多地获得经济效益。另外,帮助企业自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新能源生产在国内市场的比例,是非常有利于产业更新、产品出口经营提升的一种方式。

5结语